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01 May 2022 09:38:1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国家统计局: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7627.html Sun, 01 May 2022 09:38:11 +0000 //www.otias-ub.com/?p=1427627 一、农民工规模、分布及流向

(一)农民工总量增加,本地农民工增速高于外出农民工

202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 “六稳”“六保” 工作,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农民工就业总体稳定。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其中,外出农民工17172万人,比上年增加213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比上年增加478万人,增长4.1%。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309万人,比上年增加208万人,增长1.6%

1农民工规模及增速

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7130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增长1.1%;省内流动10042万人,比上年增加135万人,增长1.4%。从输出地看,中部地区跨省流动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56.6%,西部地区占47.8%,东部和东北地区外出农民工以省内流动为主,跨省流动农民工占比分别为15.1%28.9%

12021年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

(二)各区域输出农民工人数均有增长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282万人,比上年增加158万人,增长1.6%;中部地区农民工9726万人,比上年增加279万人,增长3.0%;西部地区农民工8248万人,比上年增加214万人,增长2.7%;东北地区农民工995万人,比上年增加40万人,增长4.2%。

(三)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增加最多

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5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06万人,增长2.0%。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2125万人,比上年增加49万人,增长2.4%;在江浙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5339万人,比上年增加160万人,增长3.1%;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4219万人,比上年减少4万人,下降0.1%。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6571万人,比上年增加344万人,增长5.5%。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6280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894万人,比上年增加41万人,增长4.8%。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增量占全国农民工增量的49.8%。

2 农民工地区分布

二、农民工基本特征

(一)女性和有配偶的农民工占比均有所上升

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64.1%,女性占35.9%。女性占比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中女性占30.2%,本地农民工中女性占41.0%。

在全部农民工中,未婚的占16.8%,有配偶的占80.2%,丧偶或离婚的占3.0%。有配偶的占比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有配偶的占67.7%,本地农民工有配偶的占91.6%。

(二)农民工平均年龄继续提高

农民工平均年龄41.7岁,比上年提高0.3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48.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7.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从农民工的就业地看,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46.0岁,其中4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为32.6%,50岁以上所占比重为38.2%;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6.8岁,其中4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为65.8%,50岁以上所占比重为15.2%。

3 农民工年龄构成

(三)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提高

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0.8%,小学文化程度占13.7%,初中文化程度占56.0%,高中文化程度占17.0%,大专及以上占12.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外出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7.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本地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三、农民工就业状况

(一)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工比重有所下降

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0.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1.8%,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2.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事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6.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8.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7.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9.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4 农民工从业行业分布占比情况

(二)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快于本地农民工

农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长8.8%。其中,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5013元,比上年增加464元,增长10.2%;本地农民工月均收入3878元,比上年增加272元,增长7.5%。

(三)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快于其他地区

分区域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4787元,比上年增加436元,增长10.0%;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4205元,比上年增加339元,增长8.8%;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4078元,比上年增加270元,增长7.1%;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813元,比上年增加239元,增长6.7%。

(四)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最快

分行业看,农民工就业集中的六大主要行业月均收入继续增长。其中,从事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508元,比上年增加412元,增长10.1%;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710元,比上年增加323元,增长9.5%;从事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5141元,比上年增加442元,增长9.4%;从事住宿餐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638元,比上年增加280元,增长8.3%;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796元,比上年增加264元,增长7.5%;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民工月均收入5151元,比上年增加337元,增长7.0%。

5 分行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速

四、进城农民工居住状况

(一)人均居住面积有所提高

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21.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其中,在500万人以上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7.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在50万人以下城市人均居住面积2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

2 按城市规模分的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

(二)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进城农民工户中,居住住房中有取暖设施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市政或小区集中供暖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自行取暖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住户中有电冰箱、洗衣机、洗澡设施的分别占68.9%70.8%86.5%,分别比上年提高1.9个、2.7个、1.1个百分点;有独用厕所的占71.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能上网的占95.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拥有汽车(包括经营用车)的占34.1%,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五、进城农民工随迁儿童教育情况

(一)3-5岁儿童入园率有所提高

3-5岁随迁儿童入园率(含学前班)为88.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3-5岁随迁儿童中,61.6%在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二)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在校率继续提高

义务教育年龄段随迁儿童的在校率为99.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就读的学校类型看,小学年龄段随迁儿童84.4%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10.5%在有政府资助的民办学校就读,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初中年龄段随迁儿童88.2%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7.3%在有政府资助的民办学校就读,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六、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情况

(一)进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有所增强

进城农民工中,41.5%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 “本地人”,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进城农民工在不同规模城市生活的归属感较上年均有提高。城市规模越小,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越强。从进城农民工对本地生活的适应情况看,83.0%表示对本地生活非常适应和比较适应。

(二)进城农民工参加所在社区、工会组织的活动更加积极

在进城农民工中,30.4%参加过所在社区组织的活动,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4.0%经常参加,26.4%偶尔参加。加入工会组织的进城农民工占已就业进城农民工的比重为14.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已加入工会的农民工中,参加过工会活动的占84.5%

附注

1.调查简介

农民工监测调查:为准确反映全国农民工规模、流向、分布等情况,国家统计局2008年建立农民工监测调查制度,在农民工输出地开展监测调查。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域,在1587个调查县(区)抽选了8488个村和22.6万名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样本。采用入户访问调查的形式,按季度进行调查。

农民工市民化调查:为准确反映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生活、居住状况和社会融合等基本情况,国家统计局2015年建立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调查制度(简称农民工市民化调查)。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地域,随机抽取了4.06万户进城农民工样本,由调查员使用手持电子采集终端(PAD),直接入户面访的形式采集数据。

2.主要指标解释

农民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年内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本地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进城农民工:指年末居住在城镇地域内的农民工。城镇地域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区域,与计算人口城镇化率的地域范围相一致。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直辖市)。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城市类型:按2015年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将城市划分为500万人以上城市、300-500万人城市、100-300万人城市、50-100万人城市、50万人以下城市。

 

]]>
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17019.html Fri, 27 Apr 2018 13:40:27 +0000 //www.otias-ub.com/?p=717019         一、农民工规模、分布及流向

  (一)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外出和本地农民工双增长

  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比上年增加481万人,增长1.7%,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农民工总量中,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1.5%,增速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比上年增加230万人,增长2.0%,增速仍快于外出农民工增速。在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710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增长0.9%。

1 农民工总量及增速

  在外出农民工中,省内流动农民工9510万人,比上年增加242万人,增长2.6%,占外出农民工的55.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自2014年以来占比逐年提高。新增外出农民工主要在省内流动,省内流动农民工增量占外出农民工增量的96.4%。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占82.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占38.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占4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占76.4%,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1 2017年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
单位:万人、%
按输出地分 外出农民工总量 构成
外出

农民工

  外出

农民工

 
跨省流动 省内流动 跨省流动 省内流动
合计 17185 7675 9510 100.0 44.7 55.3
东部地区 4714 826 3888 100.0 17.5 82.5
中部地区 6392 3918 2474 100.0 61.3 38.7
西部地区 5470 2787 2683 100.0 51.0 49.0
东北地区 609 144 465 100.0 23.6 76.4

  (二)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最快,增量占新增农民工一半以上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430万人,比上年增加30万人,增长0.3%,占农民工总量的36.4%;中部地区农民工9450万人,比上年增加171万人,增长1.8%,占农民工总量的33%;西部地区农民工7814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3.3%,占农民工总量的27.3%;东北地区农民工958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增长3.1%,占农民工总量的3.3%。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农民工增量占新增农民工的52.2%。

2  输出地和输入地农民工的区域分布
单位:万人、%
  2016年 2017年 增量 增速
按输出地分:        
  东部地区 10400 10430 30 0.3
  中部地区 9279 9450 171 1.8
  西部地区 7563 7814 251 3.3
东北地区  929 958 29 3.1
按输入地分:        
  在东部地区 15960 15993 33 0.2
  在中部地区  5746 5912 166 2.9
  在西部地区  5484 5754 270 4.9
在东北地区  904 914 10 1.1
在其他地区   77 79   2 2.6
注:其他地区指港、澳、台及国外。

  (三)西部地区吸纳能力逐步增强,在京津冀务工人数增长较快

  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务工农民工15993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增长0.2%,占农民工总量的55.8%;在中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912万人,比上年增加166万人,增长2.9%,占农民工总量的20.6%;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754万人,比上年增加270万人,增长4.9%,占农民工总量的20.1%;在东北地区务工农民工914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增长1.1%,占农民工总量的3.2%。

  从重点地区看,在京津冀地区务工的农民工2215万人,比上年增加72万人,增长3.3%;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5387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增长1.5%;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722万人,比上年减少45万人,下降0.9%。

  二、农民工基本特征

  (一)女性和有配偶的外出农民工占比均下降

  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65.6%,女性占34.4%。其中,外出农民工中女性占31.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中女性占37.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在全部农民工中,未婚的占19.8%,有配偶的占77.8%,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出农民工中,有配偶的占64.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比本地农民工低25.7个百分点。

  (二)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不断提高

  受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各年龄段特别是50岁以上农村劳动力非农劳动参与程度提高、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增加的影响,农民工平均年龄不断提高,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提高较快。2017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9.7岁,比上年提高0.7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2.4%,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1.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自2014年以来比重提高呈加快态势。从农民工的就业地看,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44.8岁,其中4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为33.6%,50岁以上所占比重为32.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4.3岁,其中4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为72.3%,50岁以上所占比重为9.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3 农民工年龄构成
单位:%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16-20岁 4.7 3.5 3.7 3.3 2.6
21-30岁 30.8 30.2 29.2 28.6 27.3
31-40岁 22.9 22.8 22.3 22.0 22.5
41-50岁 26.4 26.4 26.9 27.0 26.3
50岁以上 15.2 17.1 17.9 19.1 21.3

  (三)新生代农民工占比首次过半

  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老一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49.5%。

2 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

  (四)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显著提高

  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3%,初中文化程度占58.6%,高中文化程度占17.1%,大专及以上占10.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4 农民工文化程度构成
单位:%
  农民工合计 外出农民工 本地农民工
2016年 2017年 2016年 2017年 2016年 2017年
未上过学 1.0 1.0 0.7 0.7 1.3 1.3
小学 13.2 13.0 10.0 9.7 16.2 16.0
初中 59.4 58.6 60.2 58.8 58.6 58.5
高中 17.0 17.1 17.2 17.3 16.8 16.8
大专及以上 9.4 10.3 11.9 13.5 7.1 7.4

  (五)接受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

  接受过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9%,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接受农业技能培训的占9.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都参加过的占7.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农民工接受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0.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接受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5.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5 接受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重
单位:%
  接受农业

技能培训

接受非农

职业技能培训

接受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2016年 2017年 2016年 2017年 2016年 2017年
合计 8.7 9.5 30.7 30.6 32.9 32.9
本地农民工 10.0 10.9 27.8 27.6 30.4 30.6
外出农民工 7.4 8.0 33.8 33.7 35.6 35.5 


三、农民工就业状况
 

  (一)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

  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1.5%,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9.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8.9%,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2.3%,与上年持平;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比重分别为6.6%、6.2%和11.3%,分别比上年提高0.2、0.3、0.2个百分点。此外,农民工在金融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服务业的从业比重虽然较低,但占比在逐年提高。

6 农民工从业行业分布
单位:%、百分点
  2016年 2017年 增减
第一产业 0.4 0.5 0.1
第二产业 52.9 51.5 -1.4
  其中:制造业 30.5 29.9 -0.6
    建筑业 19.7 18.9 -0.8
第三产业 46.7 48.0 1.3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 12.3 12.3 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4 6.6 0.2
住宿和餐饮业 5.9 6.2 0.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1.1 11.3 0.2
其他 11.0 11.6 0.6

  (二)农民工月均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农民工月均收入3485元,比上年增加210元,增长6.4%,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2.4、0.4和0.1个百分点;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1.2、2.9和1.0个百分点。

7 分行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速
单位:元、%
  2016年 2017年 增速
合计 3275 3485 6.4
制造业 3233 3444 6.5
建筑业 3687 3918 6.3
批发和零售业 2839 3048 7.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775 4048 7.2
住宿和餐饮业 2872 3019 5.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851 3022 6.0

  (三)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高于本地农民工

  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3805元,比上年增加233元,增长6.5%;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3173元,比上年增加188元,增长6.3%。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比本地务工农民工多632元,高20%,增速比本地务工农民工高0.2个百分点。

  (四)西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最快

  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677元,比上年增加223元,增长6.4%;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331元,比上年增加199元,增长6.4%;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350元,比上年增加233元,增长7.5%;在东北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254元,比上年增加191元,增长6.2%。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务工的农民工高1.1、1.1和1.3个百分点。

  四、进城农民工居住状况

   (一)人均居住面积有所提高

  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为19.8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及以下居住困难的农民工户占4.6%,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城市规模越大,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越小。在500万人以上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15.7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2平方米;其中,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及以下的农民工户占5.7%,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二)居住和生活设施进一步改善

  60.1%和58.4%的进城农民工户拥有电冰箱和洗衣机,分别比上年提高2.9和3.0个百分点;87.0%的进城农民工户有自来水,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80.2%的进城农民工户有洗澡设施,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71.4%的进城农民工户有独用厕所,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89.6%的进城农民工户能上网(计算机或手机),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21.3%的进城农民工户拥有汽车(生活和经营用车),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五、进城农民工随迁儿童教育情况

  (一)随迁儿童教育得到较好保障

  3-5岁随迁儿童入园率(含学前班)为83.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3-5岁的在园儿童中,26.7%上的是公办幼儿园,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33.8%上的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年龄段随迁儿童的在校率为98.7%,与上年基本持平。从就读的学校类型看,小学年龄段随迁儿童82.2%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10.8%在有政府资助的民办学校就读,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初中年龄段随迁儿童85.9%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9.7%在有政府资助的民办学校就读,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二)随迁儿童在学校总体不受歧视

  96.7%的农民工家长认为子女在学校未受歧视,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0.4%的农民工家长认为受到歧视,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2.9%的农民工家长不了解情况,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从师资看,农民工家长对老师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77.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21.9%,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0.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三)随迁儿童上学面临的问题有所缓解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儿童,55.8%的农民工家长反映在城市上学面临一些问题,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费用高、本地升学难、孩子没人照顾是农民工家长认同度最高的三个主要问题,认同率分别为26.4%、24.4%和23.8%。其中,费用高和本地升学难认同率较上年分别下降了0.8和1.7个百分点,孩子没有照顾的认同率较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3  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儿童上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3-5岁的学龄前儿童,55.7%的农民工家长反映在城市入园面临一些问题,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费用高、本地升学难、孩子没人照顾是农民工家长认同度最高的三个主要问题,认同率分别为50.4%、37.3%和15.9%,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4、5.9和0.9个百分点。

  六、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情况

  (一)进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提高

  进城农民工中,38%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从进城农民工对本地生活的适应情况看,表示对本地生活非常适应和比较适应的占80.4%,一般的占18.3%,不太适应和非常不适应的占1.3%。分城市类型看,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越弱,对城市生活的适应难度越大。

8 进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
单位:%
  认为是本地人的

农民工占比

对本地生活非常适应的农民工占比
2016年 2017年 2016年 2017年
合计 35.6 38.0 16.0 18.4
按城市类型分:        
500万人以上城市 15.3 18.7 12.1 14.3
300-500万人城市 23.9 25.3 14.6 17.5
100-300万人城市 39.2 43.1 16.1 19.7
50-100万人城市 46.7 48.7 18.1 20.1
50万人以下城市和建制镇 63.0 63.2 21.0 23.0

  (二)进城农民工的社会活动仍比较单一

  在城市生活中,除家人外,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人际交往中,老乡占34.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当地朋友占24.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同事占22.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占3.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基本不和他人来往占12.7%,与去年持平。

  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主要是看电视、上网和休息,分别占40.7%、35.6%和28.4%。其中,选择看电视和休息的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5.1和0.7个百分点,选择上网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选择参加文娱体育活动、读书看报的比重分别为5.3%和3.6%,分别比上年下降1.0和0.1个百分点;选择参加学习培训的比重为1.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三)进城农民工依靠政府和法律维权的意识在增强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60.9%的进城农民工想到的是找家人、亲戚帮忙,找老乡的占28.3%,找本地朋友的占24.6%,找单位领导或同事的占10.7%,找工会、妇联和政府部门的占7.8%,找社区的占2.6%。其中找工会、妇联和政府部门以及找社区的农民工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1.0和0.3个百分点。当权益受损时,进城农民工选择解决途径依次是:与对方协商解决占36.3%,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占32.7%,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占28.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4 进城农民工权益受损时的解决途径

  (四)进城农民工对生活状况的满意度提高

  进城农民工中,对目前生活状况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56.1%,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表示一般的占36.8%,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表示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7.1%,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5 进城农民工对当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

  附注

  1.调查简介

  农民工监测调查:为准确反映全国农民工规模、流向、分布等情况,国家统计局2008年建立农民工监测调查制度,在农民工输出地开展监测调查。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域,在1527个调查县(区)抽选了8890个村和23.7万名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样本。采用入户访问调查的形式,按季度进行调查。

  农民工市民化调查:为准确反映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生活、居住状况和社会融合等基本情况,国家统计局2015年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监测调查制度。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地域,随机抽取了4.08万户进城农民工样本,由调查员使用手持电子采集终端(PDA),直接入户面访的形式,每年10月开展年度调查。

  2.主要指标解释

  农民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本地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进城农民工:指居住在城镇地域内的农民工。城镇地域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区域,与计算人口城镇化率的地域范围相一致。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城市类型:按2015年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将城市划分为500万人以上城市、300-500万人城市、100-300万人城市、50-100万人城市、50万人以下城市和建制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