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指导,网商银行承办的外滩大会银行业数字化论坛上,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发布了《银行数字科技五大趋势》:随身银行、AI风控、数字员工、边缘物联与云原生架构。
五大趋势来自IDC的权威的案例研究与数据预测,为银行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提供前瞻洞察。记者发现,银行正在探索的前沿技术应用中,3个与AI有关。
趋势一: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银行网点,9成以上业务都能“点一点”。
《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银行平均电子分流率97%,9成以上业务都已实现线上化。第三方数据监控平台显示,2023年6月底,中国手机银行App月活用户数超5亿。不仅App,银行在微信和支付宝上的小程序超过200多款。
随身银行让银行越来越像“互联网公司”。截至2022年底,工商银行App月活1.74亿,与许多头部互联网公司相当。招商银行把许多生活服务也搬进App,包括餐饮服务、电影院购票及出行服务等。
趋势二:人工智能深入风控系统,“AI大脑”将成银行主流选择。
IDC预测,到2026年,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信贷授信将成为银行的主流选择。由于更为复杂的模型、算法的应用,至2026年底,银行欺诈洗钱等案例将降低12%。
AI风控在银行业已有探索。例如,网商银行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将大规模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微金融。它相当于一个AI信贷审批员,用户提交合同发票等材料,AI信贷员运用计算机视觉,多模态识别,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线审核,完成提额,目前已服务800万小微经营者。
中信银行“哨兵”智能防欺诈风控系统,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反欺诈。2022年全年,“哨兵”主动劝阻被诈骗客户800多人,拦截资金超1亿元。
趋势三:能说会道懂业务,8成银行将“聘用”数字人。
IDC预测,到2025年,超过80%的银行都将部署数字人,承担90%的客服和理财咨询服务。随着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数字员工“看懂文字、听懂语言、做懂业务”将成为常态。
浦发银行是最早“聘用”数字员工的银行。3D数字员工“小浦”已经在20多个岗位“任职,包括财富规划师、文档审核员、大堂经理、电话客服等。姣姣和小姣是交通银行的数字员工“姐妹花”。她们既能为客户答疑解惑,还成为科技品牌名片。
趋势四: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打通”小微金融最后1公里,农户可通过卫星办理贷款。
IDC 预测,到2027年,40%的G2000企业将通过低轨道卫星技术满足偏远、农村和高风险地区的网络覆盖缺口。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其他数据,各行业的中、小、微型企业贷款覆盖率将达到70%。
平安银行已连续合作发射了三颗卫星,搭建了“星云物联网平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经营数据等信息可以更及时、有效地回传,从而为其授信。截至2023年6月末,星云物联网平台支持实体企业融资额超8000亿元。
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给予农户精准的授信和合理的还款周期。大山雀已累计服务120万经营性农户,在数据相对稀薄的农村地区,为解决金融服务“有没有”找到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趋势五:6成以上银行将采用云原生架构,支持安全可控与未来生态创新。
IDC预测,到2025年,60%的中国境内银行将基于当前应用程序的使用现状制定并实施云原生数字核心战略。
除了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科技银行较早采用云原生架构之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同样加速部署。广发银行自2019年开始搭建容器云平台,已尝试接入223个应用。上云之后,广发银行IT成本大幅降低,CPU节省比例超43.54%,内存节省比例超65.12%。与此同时,新应用研发效率大幅提升。建设银行更是成立“建行云”,涉足云计算业务,首批推出三大类10个云服务套餐,为中小微金融机构提供“开箱即用”的技术服务。
“驱动银行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发生变化,以前是规模驱动,现在是新技术驱动。”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在现场表示,中国在银行数字化上已经形成了全球竞争力,这对于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9月7日,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首日,多位“两院”院士、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球的科技领军企业共同交流科技与可持续未来。技术变革当前,作为亚洲备受关注的金融科技峰会,外滩大会也成为业界观察技术风向和产业机遇的重要窗口。
生成式AI有望开启万亿美元新赛道
今年以来AI热度持续攀升,近半年内全球近百家公司、机构相继发布大语言模型相关产品。国内也正面临着“百模大战”,有数据显示,全国有至少130家公司研究大模型产品,其中做通用大模型的有78家。
但专家普遍认为,这一技术带来的产业红利才刚刚开始。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倪以理在外滩现场预测,生成式 AI 的技术风暴有望开启一场关系到未来 8-10年的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
“AI 对全球经济的潜在收益将达到 25 万亿美元,是当前所有企业最重要的赛道之一,但这个时代刚刚开始。”他举例说道,在高科技行业,该技术每年可以额外创造 2400 亿至 4600 亿美元价值;在零售和消费品领域,每年可达 2400 亿至 3900 亿美元;在整个银行业,每年可达 2000 亿至 3400 亿美元。与此同时,他指出,生成式AI可能大幅促进生产力提升,并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张予彤的观察也印证了上述观点。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业与投资爆发,今年上半年投资额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张予彤预测,AIGC在企业的关键职能中将释放巨大价值潜力,影响集中在四个职能:客户运营、营销和销售、 软件工程、产品研发。以游戏行业为例,AIGC首先将优化内部效率,随后重塑开发流程并引领游戏玩法创新。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引用电影《奥本海默》的一句台词说,“this is not a new weapon. this is a new world”,他认为大模型不只是一个新技术,而是一个新世界,会引发全面的变革。他透露,蚂蚁自研大模型以全栈布局、长线发展为原则,以创造产业价值为目标,将在外滩大会期间发布最新落地进展。
高效产业协作是抓住技术变革机遇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认为,面对“AI时代”的来临,“单打独斗”已不适应大科学时代的科技创新,要进行“有组织科研”,最大的优势在于布局建设大平台。
而产业变革也更急需走向高效协作。但因为很多产业比如跨境贸易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长的链路,产业协作涉及多个参与方,环节众多、流程复杂,很容易因为缺乏信任造成协作不畅。
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数字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指出,“信任问题是产业高效协作的最大障碍。”他认为,在物理世界产业供应链的背后,需要用数字科技构建一个围绕数据供应链的协作网络。比如,在数据生成环节,物联网可以实现数据源头可信;在数据流通环节,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可以进行数据确权,防篡改;隐私计算技术确保数据在流通与融合过程中“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在数据价值的挖掘环节,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结合,能够让数据价值释放出巨大潜力。
在专家们看来,AI、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隐私计算、数字人民币等新技术、新场景的应用,会在实体领域创造很大价值。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顾问、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说,AI、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和数字人民币的结合,会带来未来更加自动化、更加可信、更加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井贤栋说,隐私计算的突破,能够实现数据价值的交换,而非数据本身去交换,意义极其巨大。蚂蚁在重点投入,希望未来有一天加密计算的成本和效率做到今天的明文计算一样,那个时代会真正迎来数据时代的大爆炸。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金融中心高级顾问迈克尔·舍伦则指出,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绿色融资,并降低融资成本,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世界。
中国数字科技实践成为全球趋势
在新一轮数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数实融合有助于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这些数实融合的创新实践,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趋势。
当前,我们面临着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和自然环境恶化这双重危机,在这种背景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席拉赞·穆巴拉克观察到,金融科技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甚至必不可少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利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金融科技可以促进碳排放和生物多样性信用交易市场的透明和安全,以及可持续产品的溯源。
她注意到,金融科技还在支持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方面发挥作用。尽管这些人群在全球碳排放中的占比最小,但他们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却最严重。金融科技提高了金融工具和服务、保险、小额融资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可得性。
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数字支付”这一以科技驱动的现代支付方式成为国际主流,引领全球支付革命。在外滩大会上,来自美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的企业代表共同分享数字支付的全球经验。
“金融服务创新需要因地制宜,中国得天独厚的大市场成为了移动支付的全球起点。“美国运通全球网络总裁穆罕默德·巴迪表示。作为全球支付行业的一员,他注意到,Alipay+已经可以让不同国家的人们用熟悉的支付方式实现跨境支付,“看起来只是一张二维码,看不到的是背后精密的机器学习、智能风控等一系列的技术能力。”他希望能在这方面与中国伙伴展开广阔的合作,创新更多产品和服务。
“非常期待能和Alipay+一起,让泰国用户也能‘一个钱包走遍全球’”,泰国钱包TrueMoney联席主席莫西妮·纳卡帕南特表示,中国发轫的安全风控能力正帮助东南亚应对新型金融欺诈的挑战。印尼Mandiri银行信息技术总监蒂莫西·乌塔玛则表示,作为印尼历史最悠久的“国民银行”,Mandiri的策略是一方面积极投资于数字科技人才与能力,开发自己的超级应用软件,一方面正积极和行业创新伙伴展开多种深度合作,博采众长,让数字科技更夯实银行的主业优势。
更好的技术应用需要更“聪明”的推动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了炙手可热的产业前景,但外滩大会也并不只生产“玫瑰色”的想象。多位专家在现场表达了外滩的人文态度:我们需要更“聪明”的来推动技术的发展,让它成为可持续的一个未来社会的建造者,帮助我们看到一个更大、更多元包容的可持续未来。
机器学习泰斗,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迈克尔·乔丹认为,ChatGPT没有办法对不确定性进行量化,“我不认为有一种所谓的超级电脑会替代人,应该把技术看作是一个工具来赋能人类。”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朱军也进一步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我们更希望人工智能变成一个比较友好的人类的辅助,能够在一些危险的环境、人类不擅长的任务等方面,去协助人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对智能要求比较高的任务,但它并不一定需要在形体上、行为上、大脑上去仿造人、与人类对齐。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提醒,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让隐私泄露方式变得多样化,使隐私保护更加困难,“如果把AI看作孙悟空,‘对齐技术’就是唐僧口中的紧箍咒。对齐考验技术,也审视文化。这意味着,不仅AI要向人类价值观对齐,人类训练AI的方法也要向价值观对齐。”
本届外滩大会组委会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报业集团、外滩投资集团、蚂蚁集团等多家单位组成。大会设有1场主论坛、36场见解论坛、8000平方米科技展览、3000平方米绿色集市,并首次举办科技人才招聘会。除现场参与外,大会还首次设置了外滩大会数字空间,感兴趣的观众可通过元宇宙的方式“沉浸式”参会。
近期由《亚洲科技日报》评选的亚洲三大顶级金融科技峰会,上海外滩大会和香港金融科技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一道入选。
与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迈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全新发展阶段,这对其自身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也衍生出新型风险与挑战。这类风险更加复杂且隐蔽,只有建设数字安全生态协作系统,政、产、学、研各方紧密合作,共同建设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AI安全工作组将由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蚂蚁集团担任联席组长单位,召集联盟内人工智能相关的产线上下游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用户单位等共同研究人工智能安全前沿技术。
记者从现场获悉,AI安全工作组将聚焦人工智能突出的安全风险问题,输出人工智能内生安全、衍生安全、助力安全等领域的白皮书、产业知识图谱、团体标准、系统框架、解决方案等,为整个行业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AI安全研究框架。根据计划,工作组先期将输出《AI安全白皮书》《大模型安全研究报告》《AI数据安全评估规范》等研究成果。
CSA(云安全联盟)创立于2009年,是世界领先的权威国际产业组织,共有成员单位1000余家。CSA致力于定义和提高业界对云计算和下一代数字技术安全最佳实践的认识和全面发展,凭借敏捷性、中立性、专业性被各界认可。CSA GCR(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是CSA全球四大区之一(其它三大区分别为美洲区、亚太区、欧非区),立足于中国,作为国际桥梁联接世界,致力于构建国际数字安全的生态体系。此次AI安全工作组的成立,也将发挥国际桥梁作用,使我国AI安全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从安全角度看,AI技术是把“双刃剑”。它既会对数据、业务和系统等层面构成威胁,也能为安全科技发展赋能。论坛与会嘉宾表达了一致的观点,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秘书长徐倩华表示,“发展的前提是安全。这需要各行各业形成筑牢安全防护屏障的共识,注重培养顶尖安全技术人才,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共同提升数字安全防护能力,确保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主席李雨航院士也表示,“发展与安全是数字经济前进的双轮。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坐视安全不顾。优秀的中国AI方案应该成为全球的样板。”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云网基础设施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安民表示,面对日益复杂的云网安全威胁,积极探索AI安全、Web3框架下的安全技术及其创新应用,才能帮助数据隐私、交易可信和网络稳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安全愈发重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表示,“让金融更安全地拥抱科技,一方面要解决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各司其职、风险自担’的合作边界问题,另一方面完善金融科技生态与夯实基础要素。”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张斌认为,“当前开放银行、智慧银行、场景金融等数字金融服务迅猛发展,金融机构应尽快建立与之配套的数字安全防御体系,驱动金融业务更好、更快、更稳健发展。”
作为互联网科技企业,蚂蚁集团机器智能部总经理、蚂蚁安全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维强介绍,针对生成式大模型安全问题,蚂蚁集团基于近10年可信AI沉淀,逐步构建“大模型安全检测与防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保障大模型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可控、可靠。目前已发布“蚁鉴”AI安全检测平台。同时蚂蚁集团基于安全基座模型能力,持续升级全方位全链路的智能风控防御体系,与生态伙伴们一起解决新AI时代的安全科技难题。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指导,金融科技50人论坛、蚂蚁集团联合主办,多位重磅嘉宾参会探讨数实融合发展中的新型风险与挑战,分享时代脉搏下的关键技术趋势和安全科技实践成果。
大会设有1场主论坛、36场见解论坛、8000平方米科技展览、3000平方米绿色集市,并首次举办科技人才招聘会。除现场参与外,大会还首次设置了外滩大会数字空间,感兴趣的观众可通过元宇宙的方式“沉浸式”参会。
看点一:具有全球视野的技术与产业大会
“两院”院士、诺贝尔奖或图灵奖得主,科技领军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孟加拉、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科技创业者,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抗量子密码、隐私计算、图计算、安全智能、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Web3.0等前沿数字科技及产业实践,展开深度探讨交流,并与会发布最新科技成果。
看点二:有温度的人文大会
“人文”这一关键词也将贯穿大会始终,在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帮助社会更好地适应数字革命?大会设有“可持续发展篇章”,重点关注社会责任、风险应对、ESG、科技伦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就业和人才发展等话题,并将举办40家科技企业联合招聘会。
看点三:贴近市民、好玩好逛的大会
外滩大会的科技展览和绿色集市,以沉浸式、场景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为参会者打造好玩好逛的科技创新展、绿色生活方式展。
科技展览贴近市民生活,展示科技在金融服务、出行、政务办事、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成果,体现可全国推广、复制的“上海科创样本”;绿色集市设有荒漠、森林、海洋、城市四大主题体验区,近30个绿色可持续品牌参与,展示新潮的绿色生活方式、丰富的低碳商品、有趣的公益环保互动。
如果说科技、人文和产业是外滩大会的主旋律,那“开放”就是它的底色。今年,外滩大会升级了组织架构,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报业集团、外滩投资集团、蚂蚁集团等多家单位组建成立外滩大会组委会,以“开放的模式”更好推动金融科技和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外滩大会还设立了国际化的学术顾问委员会,并首设高能级金融科技咨询委员会、科技人才交流会,进一步提升大会影响力和公共价值。
当天,丁奎岭、张人禾、何积丰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三院院士”迈克尔·I·乔丹(Michael I. Jordan),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朱军,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美国运通全球网络服务总裁穆罕默德·巴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拉赞 · 穆巴拉克等科技界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军人物出席了开幕式。
近期由《亚洲科技日报》评选的亚洲三大顶级金融科技峰会,上海外滩大会和香港金融科技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一道入选。
本届大会以“科技·创造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展区面积达8000平米,参展单位包括英伟达、蚂蚁集团、美国运通中国合资公司、众安保险、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泰康、万事利等,展示了包括人工智能、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隐私计算、6G等在内的前沿技术创新突破,为观众提供沉浸式、场景化、全方位体验,感受数字技术推动下的城市、产业和生活新可能。
十大黑科技亮相:6G、无人手机安全检测、脑纹核身……
记者在现场看到,6G、无人安全检测实验室、脑纹核身、蚁鉴2.0、城市链、AI大脑训练、支付芯、宠物生物识别系统、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溯源、数字人虚拟空间等十大黑科技在展区齐齐亮相。
太赫兹频段是什么,对6G发展有什么影响?复旦大学的展台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无线通信速率和频率的要求逐年提高。现有无线通信频段已趋于饱和,太赫兹频段是一个全新的空间,也是下一代B5G/6G移动通信、空间通信等背景下实现高速带宽的关键技术之一。
据了解,复旦大学余建军教授团队针对“先进6G光子宽带太赫兹通信系统”提出了系统创新解决方案,基于光子太赫兹源、多维复用技术、先进的高阶调制技术以及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了高质量、宽带太赫兹矢量信号的产生。
在未来安全实验室,记者看到一台机器人小车正同机械臂密切配合,完成运送手机、检测手机安全性的工作。这是模拟蚂蚁安全天玑实验室为Google提供手机生物识别安全检测的真实场景,市场上70%以上的安卓生态手机都需要在这里进行安全检测。
机械臂分成攻防两方,一边是攻击方,手里拿着以纸、屏幕、面具伪装的生物识别图案,试图解锁手机,另一边是防守方,抓取手机以不同角度、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迎接挑战,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证明手机在指纹识别、刷脸识别上具备安全性。
机器人小车则是天玑实验室最新推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小车与机械臂能在全程零人工干预下,结合三维视觉传感器及仿真人手系统,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对物品的精准抓取、灵活应对异常等。有了无人车全年无休地加入,只要实验室不断电,检测流水线就会7*24小时无间断工作,全程零人工干预,测试效率为原来的5倍,对一台手机的测试次数能达到20万次的量级。
戴上特制头盔,就可以识别脑电波波形特征,体验脑纹核身。在展区,记者还体验了全球首个脑机头戴核身技术互动,这是由蚂蚁安全实验室联合信通院、脑机合作生产厂商博瑞康共同推出的最新技术,也是为未来穿戴设备场景下的身份识别做的技术储备。
黑科技也要有温度:未来养老生活长这样,数字技术助力女性发展
数字时代,不同的群体遇到了不同的机遇与挑战。科技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在外滩大会的展区,记者看到了不少答案。
20年后的养老生活会是什么样?泰康、博腾、支付宝等共同在展区现场搭建了一个老年人养老公寓。在这个区域,随处可见房间中的暖心设计:多处有扶手,圆角房间,暖色灯光,防滑卫生间等。泰康还提供了老年人拟态服,观众穿着拟态服后可以切身体会高龄人群的日常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处境与感受。
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女性发展?记者在展区体验了2分钟的“人工智能训练师”,这是一项由蚂蚁集团、蚂蚁公益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共同发起、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女性的就业帮扶项目。通过就业机会引入、技能培训、社会企业孵化等,帮助欠发达县域女性在地就业。“人工智能训练师”已经成为不少县域女性的理想工作——身在小县城,却可以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一环。记者了解到,相关数字就业中心年数据标注量过亿,多个中心也成为当地最大的用工企业。
数字技术又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帮助解决农人难题?网商银行在现场带来了“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原本最困扰农户的贷款问题,通过这项技术就可以得到解决。卫星识别田地的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长势如何,以此为贷款提供依据,同时结合数字化风控模型,从而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截止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服务了超过120万种植户。
在展区,记者还了解到一个“冷知识”:全国有超过6000万人,因为名字中有生僻字,在数字时代经常寸步难行,比如无法在银行开户收款、行车证驾照需要手写、无法实名注册购票……社会各界都在持续关注这6000万人办事难的问题。蚂蚁集团自研生僻字解决方案,完整解决从输入、显示到交换、互通互认各个环节的问题,并且已经在支付宝上线。观众可以在现场体验这套方案中的生僻字键盘,只要简单输入拼音就可以轻松打出生僻字。
除了黑科技和暖科技,展区还充满了丰富多彩的趣味体验,包括用图计算来设计80天环游世界路线,体验一把隐私计算的“魔法打败魔法”游戏,看一场宠物走秀观摩宠物的IoT核身,手机贴贴耐克鞋就能溯源产地……
为了让更多人可以感受这场科技盛会,本届外滩大会还特意打造了线上虚拟空间,在支付宝上搜索“外滩大会”进入官方小程序,就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虚拟数字人,在虚拟世界中体验数字展厅、观看外滩论坛直播。
现场还有一支特殊的讲解团——由蚂蚁集团与上海老年大学共同打造的蓝马甲银发宣讲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参展观众介绍隐私计算、图计算、可信AI等,带领大家感受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