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16 Mar 2025 14:37:2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宁德时代财报:2024年全年宁德时代营收3620.12亿元 同比下降9.7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667.html Sun, 16 Mar 2025 14:37:21 +0000 //www.otias-ub.com/?p=1745667 近日消息,宁德时代发布了2024年及Q4财报。

数据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全年营收3620.12亿元,同比下降9.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

以此简单测算,宁德时代去年相当于每天净赚1.38亿元,盈利能力超越国内所有车企。

电池产销方面,2024年,宁德时代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475GWh,同比增长21.79%。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81GWh,同比增长18.85%;储能电池系统销量93GWh,同比增长34.32%。

此外,宁德时代还表示,公司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45.53元(含税)。

并且,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拟使用不超过40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购买投资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低风险理财产品。

据了解,目前,宁德时代在全球电池行业已连续多年成为“行业一哥”,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去年装车量高达339.3GWh,同比增长31.7%,全球市占率攀升至37.9%,已连续8年登顶全球榜首。

自 快科技
]]>
SNE Research:2024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339.3GWh居全球首位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223.html Thu, 13 Feb 2025 11:52:48 +0000 //www.otias-ub.com/?p=1741223 近日消息,韩国电池和能源研究公司SNE Research近日发布了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使用数据。

其中,宁德时代再度脱颖而出,连续8年成功登顶全球榜首。

榜单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总使用量达到894.4GWh,与上一年相比,实现了26.8%的显著增长。

在众多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的表现尤为抢眼。其全球装车量高达339.3GWh,同比增长率达到了31.7%,市占率进一步攀升至37.9%。

比亚迪装车量153.7GWh,增长率 37.5%,市占率为17.2%排名第二。第三名是LG新能源,装车量为96.3GWh,市占率为10.8%。

中创新航以39.4GWh的总装车量排名第四名,市占率为4.4%。SK on以39GWh的装车量排名第五,市占率为4.4%。

此外,前十名还包括松下、三星SDI、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

自 快科技

]]>
SNE Research:2024年Q3全球电池装机量达258.5吉瓦时 宁德时代占比28.5%居首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0446.html Tue, 03 Dec 2024 12:00:08 +0000 //www.otias-ub.com/?p=1730446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最新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总量达到258.5吉瓦时。其中,宁德时代以28.5%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首位,比亚迪的FinDreams以12.3%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的市场份额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降至23.4%,LG新能源以14.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三星SDI和SK on分别以5.7%和3.6%的市场份额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在装机量方面,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别以35.2%和17%的市场份额占据前两位,中国企业的总市场份额为52.2%。

而韩国三大企业的总市场份额为17.2%,从第一季度的25.3%连续下降至第三季度的17.2%。

自 快科技

]]>
中国锂电池产能占全球70% 六家中企占据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63.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5136.html Wed, 06 Nov 2024 12:38:04 +0000 //www.otias-ub.com/?p=1725136 近日消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相关配套的产业也在不断进步,比如锂电池,如今全世界有70%的锂电池在中国生产,做到了绝对的遥遥领先,全球第一。

据央视报道,20世纪90年代,日本凭借其在基于液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突破,率先取得了技术优势并迅速推进了产业化进程。

面对这一新兴技术领域,中国科研团队并未落后,1998年,陈立泉团队在国内率先行动,成功推动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液态锂电池的中试生产线,为后续大规模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以来,中国锂电池厂商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占比整体呈上涨趋势,直接压缩了韩国和日本等传统锂电池强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去年前11个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公司中,中国公司占据了6席,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孚能科技,这6家公司合计市占率高达63.7%。

至此,中国液态锂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式发展,据统计,全世界70%以上的锂电池均在中国生产,如今已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自 快科技

]]>
SNE Research:2024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量达到364.6吉瓦时 同比增长22.3%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2277.html Wed, 07 Aug 2024 12:25:46 +0000 //www.otias-ub.com/?p=1712277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 SNE Research 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量达到 364.6 吉瓦时(3.64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2.3%。而在市占率榜单中,中国的宁德时代一骑绝尘,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137.7GWh,以37.8%的市占率,蝉联全球第一,断崖式领先其它品牌。

比亚迪紧随其后,上半年装车量为57.5GWh,市占率为15.8%,排名榜单第二;不过,比亚迪旗下的动力电池自家品牌自供居多。

这也意味着,比亚迪车型的电池装车量,已经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第二的位置,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可见一斑。

韩国的LG能源和SK On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市占率为12.9%和4.8%。

第五名为中国的中创新航,上半年装车量为16.7GWh,全球市占率为4.6%,也是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三大厂商。

第六名和第七名分别为三星SDI和日本松下,所供应的车企品牌主要为宝马、奥迪和特斯拉等车型。

至于第八至第十名,全部被中国电池厂商包揽,分别为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市占率均在2.5%以下。

自 快科技

]]>
宁德时代:2024年1-6月净利润为228.7亿元 同比增长10.3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0667.html Sun, 28 Jul 2024 12:49:10 +0000 //www.otias-ub.com/?p=1710667 近日消息,宁德时代在7月26日发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了1667.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28.7亿元,实现了10.37%的同比增长。

这一成绩发布之际,宁德时代的股价报收于189.35元/股,公司总市值约为8329亿元。

在2024年的前五个月,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场份额达到37.5%,同比提升了2.3个百分点,连续7年半保持全球第一的排名。

此外,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宁德时代在2024年上半年的储能电池出货量也稳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上半年,宁德时代推出了包括神行Plus电池、新一代麒麟高功率电池、全球首款4C超充轻型商用车动力电池“天行L-超充版”以及天恒储能系统在内的多款新产品。

在产能布局方面,宁德时代在国内的厦门基地和贵阳基地的部分产线已经开始投产,6月份,公司还启动了北京基地的建设工作。

海外,德国工厂已经获得了大众汽车集团的模组测试实验室及电芯测试实验室的双认证。

匈牙利工厂的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部分厂房已经封顶并完成了设备的调试。

自 快科技

]]>
宁德时代财报:2024年1-6月宁德时代营收1667.7亿元 同比降低11.8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0471.html Fri, 26 Jul 2024 13:50:51 +0000 //www.otias-ub.com/?p=1710471 近日消息,宁德时代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营收1667.7亿元,同比降低11.88%;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28.65亿元,同比增长10.37%。

单看净利润,宁德时代比国内任何一家车企都高,平均每天净赚1.25亿元。

并且,报告期内,宁德时代经营性现金流达447亿,期末货币资金达2,550亿,支持未来高强度研发投入和全球优质产能建设。

动力电池领域,据SNE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37.5%,宁德时代已从2017年至2023年,连续7年霸占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第一的位置。

储能领域,2024年1-6月,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出货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同时,2021-2023年,也是连续3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而国内市场方面,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市占率上升至46.4%,同比增长3%,成为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动力电池“No.1”。

在新产品布局上,宁德时代前段时间发布了神行Plus电池,可实现系统能量密度超200Wh/kg,是全球首个兼备1,000km续航以及4C超充特性的磷酸铁锂电池。

而新一代麒麟高功率电池放电功率超1,300KW,可助力新能源车实现零百加速2秒以内。

商用车领域,公司推出的天行L-超充版为全球首款4C超充轻型商用车动力电池,可实现4C超充和8年80万公里超长里程。

目前,宁德时代正加速推进全球优质电池产能布局,不断提升为全球企业供应电池的能力。

自 快科技

]]>
Counterpoint:2024年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容量中的市场份额达到35% //www.otias-ub.com/archives/1697642.html Wed, 22 May 2024 12:11:30 +0000 //www.otias-ub.com/?p=1697642 在第四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开幕式上,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透露,公司在过去10年中已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0亿元)用于研发,去年的研发费用更是高达25亿美元。

宁德时代的研发重点涵盖了新材料和化学领域,致力于将不同元素结合,以提升电池性能,曾毓群指出,尽管目前电池技术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人们尚未充分探索电池的更多潜在功能。

他提出,电池除了为汽车提供动力外,还应有更广泛的应用,例如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显示,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容量中的市场份额已达到35%,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

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容量同比增长44%,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作为中国电池制造商的代表,拿下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其中宁德时代是最大的受益者。

自 快科技

]]>
Counterpoint: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容量增长44% 中国电池厂商占据了超过2/3的市场份额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4901.html Sat, 13 Apr 2024 04:21:32 +0000 //www.otias-ub.com/?p=1684901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发布了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跟踪报告,中国电池厂商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容量增长44%,每辆车的平均电池容量也有所增加增加。

其中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5%,占据了全球1/3的市场份额;同样来自中国的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为16%,位居第二。

来自韩国的LG能源以1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该机构表示,2023年中国电池制造商凭借主场优势和海外持续扩张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去年中国电池制造商的增长速度超过大多数其他国家,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是主要受益者。

Counterpoint研究副总裁Neil Shah称,对于宁德时代来说,规模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但它也使供应商更容易受到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以及限制欧洲和美国增长的潜在努力的影响。

自 快科技

]]>
2023年宁德时代市值蒸发2621亿 谁在宁德时代的山顶站岗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0872.html Wed, 10 Jan 2024 12:03:34 +0000 //www.otias-ub.com/?p=1670872 贵为国内新能源赛道头牌之一,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在2023年遭遇股价滑铁卢。截至2023年12月25日,宁德时代年内跌幅超过27%,2621亿市值蒸发,相当于一个泸州老窖,两个中国联通,或者三个云南白药的市值体量。

这一跌幅,仅次于中国中免,位居2023年A股市值蒸发榜第二位。如果以年内最高点到年内最低点的区间计算,宁德时代的股价降幅达42%。

在此之前,宁德时代曾是资金追捧的香饽饽,百只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还曾一度反超贵州茅台,成为公募基金最宠爱的股票,没有之一。即便股价有所调整,到2023年三季度仍高居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的第二名。

宁德时代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堪称传奇。如果说2019年-2021年的贵州茅台撑起了许多人的价值信仰,那么宁德时代就在此后上演了成长股奇迹。

乘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东风,宁德时代股价在2020年-2021年飙升5.6倍,市值最高一度突破1.58万亿。在新能源傲视群雄的年代,其他板块几乎原地踏步,不投新能源,就意味着彻底的踏空。

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抵御这种诱惑,即便是身经百战、专业素养极强的基金经理和投资大佬也不例外。甚至本属于医药、保险、公共事业等主题的基金都”跨界”跟风,这些在高位接盘的大佬们,如今都在承受着巨额亏损和来自投资人的巨大压力。

大翻车

风格切换,基金经理的排位随之切换。

2019年底开始,宁德时代股价开始启动,并在此后一路高歌猛进,掀起一波史诗级别的涨幅。到2021年底,其股价攀升至382元的历史最高点,期间涨幅超过9倍,市盈率上冲到216倍。

新能源一枝独秀,在彼时买涨不买跌的燥热情绪中,手里没有一股宁德时代或新能源基金,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如果在2021年配置大消费、白酒、医药等白马股,后期就只能接受失败,承受亏损。那一年,张坤、葛兰、刘彦春等“前浪”都被排在了沙滩上。

风格切换,基金经理的排位随之切换。前海开源基金的崔宸龙异军突起,因重仓锂电、光伏等新能源标的,其狂揽2021年股混双料冠军,个人的基金管理总规模最高突破400亿关口。

他将成功经验总结为“基金主要投向能够代表社会发展大方向的公司,通过成长来抵消短期波动,取得较好的回报。”而他口的“成长”,即重仓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星源材质等新能源股票,随着这些企业的业绩大爆发,崔宸龙一时风光无量。

但A股市场风格轮转的速度,让崔宸龙也逃不脱“冠军魔咒”。

到2022年,由于其管理规模暴增,对宁德时代被动大幅加仓。但自2022年起,宁德时代股价从山顶滑落,前一年的冠军立马遭到“反噬”。

崔宸龙掌管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分别以119.42%和109.36%分列2021年基金收益排名前两位,且两只基金风格相似,都聚焦于新能源行业。而时间来到2022年,立刻产生26.02%和22.36%的亏损,排名大幅跌落。

来到2023年,宁德时代依然是崔宸龙钟爱的标的。虽然近两年,其对宁德时代的持仓有所调整,但整体保持越跌越买的态势。2023年以来,两只基金亏损14%和21%。

另外一位基金经理何杰,曾管理前海联合泓鑫混合基金,任职期间取得了222.53%骄人战绩。但自从2021年8月加入平安基金后,业绩便急转直下,“罪魁祸首”也是重仓宁德时代。

接手平安低碳经济混合后,何杰大举调仓押注宁德时代,后者长期位居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之列。自2021年底开始,宁德时代股价大幅下降,何杰越跌越买,且期间没有任何减仓。

甚至有基民表示,这基金“死在了宁德身上”,整整接了宁德时代两年的盘。受锂电池板块的拖累,何杰转投平安基金后管理的两只基金都出现大幅亏损。

相比崔宸龙,何杰的投资人们更加倒霉,前者至少踩中了新能源的红利,收获了一波丰厚的利润,何杰却是带着大家“高位站岗”。

被宁德时代拖累的不仅仅是何杰,包括赵诣的泉果旭源、汇添富、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农银汇理等多只产品都因持有宁德时代颇为受伤。

被抛弃

大资金正在离宁德时代而去。

基金重仓曾是推升宁德时代股价的重要因素,如今,机构已经开始纷纷选择出逃。

2021年四季度,127家基金公司共1676只产品重仓宁德时代,合计持有市值达1529亿元。到2023年三季度末,持股基金进一步降至1430只,持股机构数量和持仓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可以清晰看到,大资金正在离宁德时代而去。

2023年三季度末,基金老将朱少醒将宁德时代剔除出十大重仓股的序列。这位创造了史上唯一一只没有更换过管理人的“十年十倍基”的基金经理,在宁德时代身上栽了大跟头。

2005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只有1086点,朱少醒成功得把握住入场时机,彼时正是中国股市最大牛市的起点。朱少醒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源于这一次的抄底。

据说,一位季姓基民曾持有富国天惠12年大赚1200万,朱少醒更被业内人称为公募基金的“巴菲特”。

但他从业的后八年却大行径庭。自2022年起,原本青睐茅台、伊利等消费白马股的朱少醒,逐步加仓宁德时代,一路增仓到其第二大重仓股的位置。

2023年1季度在宁德时代暴跌时,该基金减持至200万股,但2023年2季度,朱少醒反手又增持至320万股。显然这次抄到了半山腰,8月份至12月,宁德时代又跌了40%。

到2023年三季度末,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前十大持仓股中已经找不到宁德时代的身影。应该说,买入宁德时代是朱少醒从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失误。有基民就表示,“老朱买宁德确实是个错误,在行业最有发展前景的时候没买,现在却高位接盘。”

挥泪斩仓的还有汇添富的胡昕炜,其执掌的汇添富价值创造在2022年还重仓宁德时代,但到2023年就基本清仓,目前该产品十大重仓股中已无宁德时代。

当然,在投资宁德时代的机构中,也不乏成功逃顶的先例。

2021年四季度,宁德时代股价冲上历史最高位。此时,中欧系产品开始大笔抛售,周应波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和葛兰的中欧阿尔法最为出名,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周应波此后创办运舟私募,更换基金经理的中欧时代先锋又重新将宁德时代买为第一大重仓股,导致业绩亏损,可谓是功亏一篑。

投资机构中“玩的最溜”的要属高瓴资本,2020年,高瓴资本以161元/股认购宁德时代增发的6211.18万股,共计100亿元。

但百亿投资宁德时代,高瓴却不是要做时间的朋友。此后,宁德时代股价上涨到500-700元(后复权)的区间,高瓴瞅准时机大幅减持,2021年二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合计套现约60亿元。

到2022年6月,宁德时代又以410元/股启动新一轮融资,高瓴获配近30亿元,高位减持后,低位又接回一部分,高瓴巧妙地完了一出“高抛低吸”。2023年开始,高瓴又大幅抛售宁德时代,共计回笼资金近40亿元。

目前,高瓴已经退出宁德时代十大股东名单,多次减持套现百亿元。如此大比例的抛售,也一度被外界看做是高瓴不再看好宁德时代的表现。

跨界栽

动力电池的产能过剩隐忧出现。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动力电池行业已走过爆发式增长区间。

2023年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40%,这是民族汽车工业又一里程碑时刻。但另一方面,这意味着为整车厂提供动力电池的企业,业绩也将逐步趋稳。

而宁德时代曾经的亲密伙伴们,也都在自研电池,蔚来、极氪等都逐步搭载自研的产品。

随着资本疯狂涌入,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的隐忧正在变成现实。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为61%,三季度回升至70%。而在过去两年“车厂为宁王打工”时期,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5%和83.4%。

过去一年,曾毓群在海外再造一个宁德时代的梦想,也因为政策和环境风险,遭遇了诸多不确定性。这些都会对其股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股价的下跌,对于那些跨界而来的投资机构意味着额外的伤害。这也是继各类主题基金集中投资白酒巨亏之后,风格漂移酝酿亏损悲剧的第二次应验。2021年四季度,宁德时代一举成为中证方正富邦保险主题指数的第四大权重股,占比达10.26%,甚至超过了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

这遭到了基民的灵魂拷问:“保险指数基金买宁德时代,是要高位接盘吗?”此后,基金公司表示该产品为被动跟踪保险指数,因为样本库少于20,所以将参股小康人寿的宁德时代纳入持仓股范围,这是被动跟踪的结果。

但投资者并不买账,因为其他保险主题的基金并没有这样做,而且宁德时代的比例高于人保等大型保险公司,明显不合理。

而正是由于重仓宁德时代,原本领先同行的中证方正富邦保险的业绩在2022年开始,就一落千丈,至今都远远跑输同类平均水平。

“跨界”赶时髦的,还有管理汇添富消费行业的胡昕炜,在2021年下半年,由于消费股整体估值偏高,胡昕炜开始调仓换股。并于当年二季度开始重仓宁德时代,四季度已经持有其300万股,位居该产品第三大重仓股。

不幸的是,此举无疑是高位接盘,胡昕炜2022年起逐步清仓,到2023年已经全部止损卖出。可以说是“完美”地吃了一波大跌,导致曾经辉煌的业绩,在近两年阴沟翻船。

睿远基金是近年来崛起的网红公募机构,傅鹏博声名在外,睿远更是曾经创造了“日进千亿”的记录,但自从2022年6月参与认购宁德定增后,傅鹏博、赵枫、饶刚等管理的睿远的全部产品都在买入宁德时代。

傅鹏博的管理费没有少赚,但有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上半年,他的基金亏损了整整120亿,2023年上半年又亏了15.5亿。近三年的收益率为-41.51%,投资者已经绝望。

写在最后

“宁王”的股价陨落了,但宁德时代并没有陨落。

不能否认,宁德时代是民族汽车产业链的佼佼者,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绝对一哥,更是输出中国技术的全球翘楚。但A股市场的逻辑很多时候与实业的逻辑并不相同。曾经有多么疯狂,如今就有多么痛苦。在基金抱团,散户狂热的过程中,宁德时代股价被推得过高,最终跌的太惨。

2023年前三季度,尽管业绩增速有所下滑,但依然能够有311.45亿元的净利润,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仅17倍。考虑到“宁王”的行业地位,这样的估值显然不高,甚至是低估。

但资本市场并非完全反应基本面情况的镜子。宁德时代万亿市值崩塌,一批基金经理亏掉数以百亿计算的财富,资本市场血淋淋的沉浮一幕再次上演,繁花落尽,皆成闹剧。

自 巨潮WAVE

]]>
2023年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52.2GWh 同比增长44%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5059.html Wed, 06 Dec 2023 12:22:08 +0000 //www.otias-ub.com/?p=1665059 日前,海外机构公布了今年1月到10月,全球动力电池的装车量。

据了解,今年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52.2GWh,同比增长44%。

据悉,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能源、松下、SK On、中创新航、三星SDI、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其中,中国品牌的表现十分出色,尤其是宁德时代,以36.9%的比例占据了全球市场的1/3。

详细来看,今年1-10月,宁德时代的整体装车量为203.8GWh,同比增长51.1%,市场占有率达到36.9%。

排名第二的是比亚迪,今年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87.5GWh,同比增长66.5%,市占率达到13.8%。

该机构表示,当前,全球动力电池的渗透率已经超越了15%,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动力电池的装车量也将迎来提升。

自 快科技

]]>
Counterpoint:2023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容量销售规模达到300GWh以上 同比增长54%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9229.html Fri, 10 Nov 2023 12:46:46 +0000 //www.otias-ub.com/?p=1659229 据外媒报道,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容量销售规模同比增长54%,达到300GWh以上。其中,宁德时代领跑电动汽车电池市场,比亚迪和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紧随其后。

图片来源于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3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容量销售份额排名前6的分别是:宁德时代(34%)、比亚迪(16%)、LG新能源(14%)、松下(8%)、SK创新(5%)和三星SDI(5%)。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和LG新能源这三大公司合计占据了近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2023年上半年,特斯拉(21%)、比亚迪(16%)和大众汽车(8%)这三家公司使用了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容量总销量的近45%。

与此同时,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也在2023年上半年经历了43%的同比增长。

今年1月份,汽车研究集团LMC Automotive和EV-Volumes.com提供的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为780万辆,较2021年增长68%,占全球汽车销量的10%,这一占比高于2021年的8.3%。

与此同时,外媒报道称,2023年电动汽车销量可能会再次增长。标普全球移动(S&P Global Mobility)表示,预计今年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占今年新车总销量的14%。

自 TechWeb

]]>
SNE Research: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电池出货141GWh 超所有韩国公司总和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1991.html Tue, 03 Oct 2023 07:25:17 +0000 //www.otias-ub.com/?p=1651991

据能源市场研究公司 SNE Research 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电池销量总计 431.8GWh,总销售金额705亿美元,其中宁德时代出货141GWh,占比32.7%,销售金额201亿美元,占比28.5%,二项数据都是遥遥领先。

排名第二的是LG 新能源,出货量占比16.5%,销售额占比16.2%。

比亚迪排在第三,出货量占比11.3%,销售额占比9.3%。

韩国另外2家公司SK Innovation和三星SDI分列第四和第五位。

如果仅从电池出货量来看,宁德时代的份额超过了韩国所有新能源公司的总和。

宁德时代的成功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宁德时代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该公司拥有超过5000名研发人员和超过3000项专利,并与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其产品覆盖了锂离子电池、钴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等多种电池类型,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其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小知识:1KWh=1度电,1GWh则是1百万度电,宁德时代上半年电池销售141GWh,足够装备213万辆特斯拉model 3(66KWh版本)。

自 快科技

]]>
全国工商联:2023中国民营企业研发十强公布 百度、蚂蚁集团、腾讯研发强度超10%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8177.html Wed, 13 Sep 2023 11:36:44 +0000 //www.otias-ub.com/?p=1648177 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金额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浙江吉利、美团、蚂蚁科技、比亚迪、京东、小米、宁德时代。其中,百度、蚂蚁集团、腾讯研发强度超过10%,位居民营企业研发费用十强中的前三位。

据了解,今年是全国工商联连续组织开展的第25次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共有8961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275.78亿元,比上年增加12.11亿元。

《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研发投入强度(注:研发强度指的是研发费用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500强中,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超过3%的企业326家,超过10%的企业175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的企业86家,超过10%的企业8家。

从研发投入额看,研发投入额前6名企业的研发费用均超过了200亿元,腾讯以614.01亿元的研发投入位居首位,蚂蚁集团的研发投入费用连续两年位居第六位。从研发强度看,百度、蚂蚁集团、腾讯分别被以18.85%、11.4%、11.07%的强度位居民营企业研发费用十强中的前三位。

在税收、社会责任投入等方面,民企也在参与支持社会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纳税额前五位的500强企业分别是浙江吉利、浙江荣盛司、腾讯、恒力集团、蚂蚁集团,五家企业的纳税额均超过了200亿元。其中,蚂蚁集团2022年纳税额较2021年增加了53亿元,排名较2021年上升了6位。

自  TechWeb

]]>
乘联会:2023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总装机量为32.5GWh 同比增长幅度为27.7%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1252.html Fri, 28 Jul 2023 12:58:11 +0000 //www.otias-ub.com/?p=1631252

乘联会近日公布了2023年6月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装机量数据。而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总装机量为32.5GWh 同比增长幅度为27.7%。在上半年,虽然有所波动,但动力电池行业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平均增幅在44.1%左右。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单车电量为47.1kWh,同比增长3.1%。

厂商方面,宁德时代仍为最大的“电池厂商”,6月份装机出货量15420kWh,国内市占份额47.5%;紧随其后的为比亚迪弗迪电池,装机量9045kWh,市占份额27.8%;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二者合计市占份额75.3%,大幅领先国内其它电池厂商。

而第三至第十名,分别为2092kWh的中创新航、1470kWh的国轩高科、851kWh的LG新能源、732kWh的蜂巢能源、665kWh的亿纬锂能、488kWh的孚能科技、396kW的欣旺达、314KWh的正力新能。

其中,蜂巢能源的增长速度最快,达到了148.6%,正力新能也达到了140.5%,LG的增长速度则是负数。

电池向车企供货方面,宁德时代最大客户是特斯拉,随后是理想汽车、吉利汽车、广汽埃安和蔚来汽车。至于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94%的产能,都供应给了自家比亚迪车型,仅少部分外供给其它车企。

自 快科技

]]>
宁德时代财报: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总营收同比增长67.52% 达到1892.46亿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0927.html Thu, 27 Jul 2023 11:58:20 +0000 //www.otias-ub.com/?p=1630927 论赚钱,还得是“宁王”。

上半年,宁德时代的总营收同比增长67.52%,达到1892.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更是迅猛,同比增长153.64%,达到了207.17亿元。

通过这几组数字,很容易算出一个数学题:前半年,“宁王”平均每天净进账1.1个亿。

第二季度,宁德时代净利润为108.95亿元,较一季度98.22亿元,环比增长11%,这也是继2022年第四季度后历史第二次单季度净利超百亿。

为了继续激励员工,“宁王”还制定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激励对象授予1259.5589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2865%,按照当前的价格,价值将近30亿。

而定的KPI则是,今年营收不低于3800亿元,现在上半年的营收已经达到了今年目标的约一半。

赚钱能力更强,海外业务迅猛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突变,不少新能源车企黯然退场,不变且坚挺的只有“宁王”。

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收1892.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1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5.53亿元,同比增加148.93%。

第二季度来看,营收达到1002.08亿元,同比增长55.86%,这是宁德时代继去年第四季度之后再次实现超千亿营收,同时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为108.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22%。

一二季度的毛利率没有较大差别,分别为21.27%和21.95%,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21.63%,这个数字在去年同期为18.68%。

上半年动力电池毛利率20.35%,同比增长了5.31%。从一块电池占纯电车40%的成本来看,宁德时代如果要拿走20%的毛利,大概要拿走整车8%的毛利。

这么来算的话,一台50万的电车,宁德时代大概要拿走4万,似乎主机厂与供应链之间的收益关系被打破。

净利润的提升,也和碳酸锂价格的回落有很大关系,自碳酸锂一度飙升至60万元/吨后,从今年开始有价格回落的现象,4月份低至18万元/吨,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原材料价格下降,也让其盈利能力大幅增长。

虽然盈利能力大涨,但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受到了挤压。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2023年一季度,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为44%。上半年整体份额下降至43.40%,较去年同期47.67%,下降了4.27个百分点。

或是不满足于国内市场,上半年宁德时代的海外业务也是烈火烹油。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境外电池业务营收达到656.84亿元,同比暴增195.15%。

而且根据SNE Research数据,今年 1-5 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36.3%,比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而海外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达27.3%,比去年同期提升6.9个百分点。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宁德时代加大了研发创新,在2023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达到98.50亿元,同比增长70.77%。

公司的研发人员也在扩大,达到17998名。截至目前,宁德时代拥有6812项境内专利及141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达到13803项。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在主要产品和服务营收方面都有所增加。

动力电池系统营业收入为1394.18亿元,同比增加76.16%;储能电池系统营业收入279.8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19.73%;电池材料及回收营业收入126.82亿元,同比增加6.41%;电池矿产资源营业收入28.52亿元,同比增加62.83%。

储能业务毛利率指标也提升了14.89个百分点至21.32%。

怎么继续增长?

不得不说,处在产业链中游的“宁王”很能赚钱。

作为对比,同为新能源巨头的比亚迪(弗迪电池)也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比亚迪预计上半年盈利105亿至117亿元。

这么来看,宁德时代的净利润几乎是比亚迪的两倍。

从宏观层面来看,今年4月中旬,国内碳酸锂现货价格一度达到18万元/吨的谷底,较最高点60万元/吨下跌接近七成。而原材料价格骤降,明显修复了电池厂商盈利水平,宁德时代则是碳酸锂价格回落的受益者。

另外,半年报中的数据显示,截至年中,宁德时代存货为489.1亿元,这一水平较去年年底的766.69亿元,大幅降低36.21%,并且一季度期末存货降低至640.38亿元,宁德时代二季度单季存货降低了151.28亿元,去库存力度明显高于一季度。

参考过往经验,主动去库存期间,盈利结构向中下游倾斜,上游行业利润占比转弱,并带动中下游利润占比改善。

此外,为了寻找利润增长点,宁德时代也在主动出击。

在新技术方面,宁德时代无热扩散技术电池产品批量应用,麒麟电池也已经实现量产装车,钠电池宣布首发车型,推进M3P电池产业化,以及发布了凝聚态电池、零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等新技术。

在储能方面,宁德时代的EnerOne、EnerC 产品持续大批量出货,升级产品 EnerOne Plus 较上一代产品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效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除此之外,海外业务也被寄予厚望。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宁德时代境外总收入已经达到了671.6亿元,占营业收入35.49%,去年同期还不到20%,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展,成为上半年最大的收入增量。

上半年,宁德时代在海外方面的发展还是比较顺利的。比如德国工厂去年投产,目前产能爬坡,获得海外客户的认可,匈牙利项目也在推进。

由于许多中国企业也在海外投资上游材料,目前欧洲供应链未实现本地化,近一两年供应链还是以中国为主,尽管成本要比国内高,但欧洲愿意为了本土化付溢价,宁德在海外进展可以算是顺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还有消息称,继2月借“锂矿返利”计划要求供应商调低价格后,又向正极材料厂“开刀”,以进一步保证盈利能力。

财联社报道称,宁德时代要求正极材料厂以市价的9-9.5折与其结算碳酸锂价格或选择客供,所谓“客供”,就是宁德时代提供碳酸锂,正极材料厂负责加工,赚取加工费。

此外,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也带来不小的惊喜,数据显示,储能电池业务营收为279.85亿元,毛利率为21.32%,相比上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储能业务占到总营收的14.79%。

开始搞飞机了

其实抛开半年报,最近对于宁德时代来说,有个更有意思的消息,那就是宁王准备“上天”了。

天眼查显示,商飞时代(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飞时代)成立,共有三家合资公司,其中一家就是宁德时代。

商飞时代的成立,让宁德时代开始进入民航领域,角色也非常清晰,那就是提供电池。

上海车展期间,宁德时代公布了凝聚态电池技术——凝聚态电池,该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强等特点,最重要的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

要知道,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也就255Wh/kg,凝聚态电池的性能,足足提升一倍。

这种凝聚态电池的核心是实现超流态,超导态更加稳定,而且传导性更加优越。这也意味着,凝聚态可以使电池更加稳定,容量更大,传导效率更快。

从字面意思来看,凝聚态电池有点像蜂巢此前发布的“果冻电池”,采用新型果冻状电解液。这种电池具有自愈合、阻燃等特点。从结构上来看,果冻电池相较于液态电解质更加稳定,遭遇挤压碰撞也不会变形。

依靠这种技术,让宁德时代又重新开辟了一条新的事业线。

不过国产大飞机才刚进入市场,目前宁德时代开搞飞机,显然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事。

期待宁德时代飞机入场的那一天。

自 猎云网

]]>
SNE Research:2023年1月-5月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市占份额达到36.3%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3508.html Wed, 05 Jul 2023 13:12:46 +0000 //www.otias-ub.com/?p=1623508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动力电池行业报告,该报告数据基于2023年1月-5月的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报告显示,宁德时代全球市占份额达到了36.3%,装机量高达86.2GWh,仍为全球第一大电池供应商。

报告还指出,宁德时代之所以取得此番成绩,归因于其电池被海内外多款热门车型广泛采用(如特斯拉Model 3/Y、广汽埃安Y、蔚来ET5、上汽名爵Mulan以及部分商用车),有效推动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宁德时代不仅位居第一,而且面对第二、第三名依旧保持巨大优势。比亚迪份额现居第二,来到16.1%,韩国本土厂商LG能源则以13.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被比亚迪反超。

报告认为,比亚迪电池在价格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且旗下Atto3(元PLUS海外版)车型在欧洲、亚太地区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使比亚迪电池份额获得“爆炸性增长”。

不过,比亚迪市占份额也正快速追赶宁德时代“大魔王”,并且二者所不同的是,宁德时代电池为外供,而比亚迪则普遍为配套自家车型。

此外,韩国电池企业LG、三星和SKOn,三家厂商的综合市场份额为23.3%,同比下降了2.5%,不过他们各自市场份额都有所提升。

自 快科技

]]>
研究机构:2023年1-4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新装机182.5 GWh 同比增长48.98% //www.otias-ub.com/archives/1613737.html Wed, 07 Jun 2023 12:16:47 +0000 //www.otias-ub.com/?p=1613737 据外媒报道,随着电动汽车需求的增加,对电池这一关键部件的需求也在增加,研究机构的数据就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的新装机量同比增长近50%,主要厂商的新装机量同比均有大幅增加。

从研究机构的报告来看,今年1-4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新装机182.5 GWh,较去年同期的122.5 GWh增加60 GWh,同比增长48.98%。

此前几年装机量靠前的宁德时代,在今年前4个月仍是装机量最高的厂商,新装机65.6GWh,同比增长55.6%,所占的份额有由去年同期的34.4%增至35.9%。

装机量第二高的是比亚迪,前4个月新装机29.4GWh,同比大增108.3%,份额由11.5%增至16.1%。

装机量排在第3-第5的是LG新能源、松下和SK On,装机量分别为25.7 GWh、15.1 GWh和9.5GWh,同比增长49.3%、35.9%和5.3%,所占的份额分别为14.1%、8.2%和5.2%。韩国另一大电池制造商三星SDI今年前4个月新装机7.5 GWh,同比增长28.4%,所占的份额为4.1%,排在第7位。

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今年前4个月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进入前十的,还有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这4家国内厂商,装机量分别为8.4 GWh、4.4 GWh、3.4 GWh和2.8 GWh。

自 TechWeb.

]]>
SNE Research:2023年比亚迪以16.2%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电动车电池供应厂商第二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7949.html Tue, 09 May 2023 12:00:55 +0000 //www.otias-ub.com/?p=1597949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报告,比亚迪已经超过LG能源,以16.2%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电动车电池供应厂商第二。报告还提及,宁德时代继续稳坐电动汽车电池行业第一的位置,供应特斯拉Model 3、Model Y等车型,其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5%。

这也就相当于,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榜单中,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包揽冠亚军,合计市占份额超过50%。

此外,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消耗总量为133.0GWh,比去年同期的95.9GWh增长38.6%。

其中,宁德时代一季度安装了46.6GWh的电池,比去年同期的34.3GWh增长了35.9%。比亚迪第一季度装机了21.5GWh的动力电池,比去年同期的10.0GWh增长115.5%。

LG能源一季度动力电池安装量为19.3GWh,同比增长37.5%。以14.5%的份额排名全球第三,低于一年前的14.6%。

自 快科技

]]>
宁德时代:2023年Q1宁德时代电池系统销量超70GWh 储能占比约20%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0887.html Fri, 21 Apr 2023 12:36:04 +0000 //www.otias-ub.com/?p=1590887 近日消息,根据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宁德时代在电话会议上表示,第一季度电池系统销量超过 70GWh,其中储能占比约 20%。在价格联动机制下,电池系统价格略有下降。

宁德时代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90.38 亿元,同比增长 82.91%;净利润 98.22 亿元,同比增长 557.97%。此外,宁德时代 Q1 研发费用 46.52 亿元,同比增长 81.16%。

宁德时代表示,锂矿共享计划属于公司的一系列商业策略之一,公司正在积极同客户合作方协商多种共赢的商业方案。此外,江西锂云母矿的进展总体较为顺利,预计年中会陆续投产。此外,宁德时代重申不追求成为洛钼的控股股东。

宁德时代近期宣布其钠离子电池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宁德时代还在 2023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发布了新一代前沿电池技术 — 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 500Wh/kg,目前成本相对较高,在乘用车领域更适合高端车型,今年内具备量产能力。

根据乘联会 & 科瑞咨询联合发布的 2023 年 2 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洞察报告,2 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 18.4GWh,同比增长 66%。宁德时代占据 49.1%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总装机量 8092MWh

自 IT之家

]]>
宁德时代财报:2023年Q1宁德时代净利润98.2亿元 同比增长557.97%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0425.html Thu, 20 Apr 2023 13:00:01 +0000 //www.otias-ub.com/?p=1590425 近日消息,宁德时代发布一季度报:2023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90.38 亿元,同比增长 82.91%;净利润 98.22 亿元,同比增长 557.97%。此外,宁德时代 Q1 研发费用 46.52 亿元,同比增长 81.16%。

宁德时代在一季度报中披露,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公司股东户数为 20.6 万户,较上期(2023 年 2 月 28 日)增加 1.02 万户,增幅达 5.20%。

宁德时代股东户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 Choice 数据,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电力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 4.69 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 1.5 万~3.5 万区间占比最高,为 30.91%。

截至IT之家发稿,宁德时代今日收盘报收于 396 元每股,跌幅 3.50%,目前市值 9989.35 亿元。

宁德时代今晚还发公告:为保障印度尼西亚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项目进度及资金需求,公司控股子公司宁波普勤时代拟通过股东向其增资筹集资金 40 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宁波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原持有其 60% 股权,本次增资 34.29 亿元;公司控股股东厦门瑞庭投资有限公司原持有其 10% 股权,本次增资 5.71 亿元;宁波力勤新能源有限公司原持有其 30% 股权,在综合考虑本次增资的具体情况及自身战略选择的情况下,决定放弃本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不参与本次增资。

近期,宁德时代还宣布其钠离子电池首发落地奇瑞车型,而且宁德时代还在 2023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发布了新一代前沿电池技术 — 凝聚态电池。

据介绍,这款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 500Wh/kg,可实现电池高比能与高安全,并可快速实现量产。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凝聚态电池在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这款电池目前成本相对较高,在乘用车领域更适合高端车型,今年内具备量产能力。

自 IT之家

]]>
乘联会:2023年2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60.4% 宁德时代第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2139.html Mon, 20 Mar 2023 13:10:02 +0000 //www.otias-ub.com/?p=1572139 近日消息,乘联会 & 科瑞咨询联合发布 2023 年 2 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洞察报告,2 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 18.4GWh,同比增长 66%,较上月增加 4.8GWh。

宁德时代占据 49.1%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总装机量 8092MWh;弗迪电池装机量 5650MWh,以 21.8% 的份额排名第二。报告显示,Top10 电机配套企业合计配套量超 33.9 万辆,整体市场配套量同比增长 36.4%。比亚迪的市场表现拉动弗迪动力的增长,L8、L9 两款车型分担了蜂巢 90% 以上的份额。

电芯方面,1-2 月方形电芯份占比 92.2%、圆柱形电芯占比 4.7%、软包电芯占比 3.1%,乘用车磷酸铁锂电芯配套份额提升至 65.2%。

自 IT之家

]]>
宁德时代财报:2022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收入449.8亿元 同比增长230.15%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0553.html Thu, 16 Mar 2023 12:30:44 +0000 //www.otias-ub.com/?p=1570553 宁德时代给出了2022年的成绩单,归母净利润307.29亿元,营收3285.93亿元。超过3000亿的营收在动力电池行业是什么概念?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六家已经上市的二线电池厂市值加起来,也不到3000亿。

而这些二线电池厂都需要跟宁德时代正面交锋,抢夺订单,难度可想而知。宁德时代再次让新能源行业见识到了“宁王”的恐怖实力。但高光之下,却藏有不少隐忧。

一方面,宁德时代进入美国市场并不顺利。

就在宁德时代发布财报的同时。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3月9号,美国联邦参议员卢比奥提出了一项立法,其中提到禁止对使用中国技术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提供税收抵免,直接针对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企业。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对宁德时代指手画脚,早在2月14日宁德时代与福特官宣合建电池工厂之时,卢比奥便公开反对,“这只会加深美国对中国电池技术的依赖”,并要求拜登政府审查福特与宁德时代的这一合作协议中的技术转让条款。当时支持卢比奥的美国议员并不在少数。

宁德时代是否能与福特成功合作,打入美国市场,仍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宁德时代的国内基本盘并不平静。

去年年末,特斯拉开启降价,比亚迪随之跟进,两大新能源巨头下场打响价格战的前奏,战火迅速蔓延至燃油车。随之而来的是东风汽车开启“史上最强汽车补贴”,超过30家车企入局开战。

在油车疯狂反扑之下,接下来新能源车将承受油车,起码是合资油车的殊死一搏,新能源车的市场预期销量并不美好。

不仅如此,2月份,宁德时代在国内的市占率仅有43.76%,为十个月来新低。比亚迪的市占率提升至34.19%,距宁德时代不到10个百分点,而就2022年全年的市占率来看,这个差距还是25%。

面对国内车企如火如荼的价格战,如何稳住中国市场的基本盘,也成为了宁德时代进驻美国市场的同时亟需解决的问题。

内事不决问老板,出策略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形势不容乐观,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存在不确定性。但宁德时代依旧大马金刀,毫无惧意。新智驾梳理宁德时代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发现,宁德时代保住国内市场基本盘主要靠三点。

第一:保供上游低价碳酸锂

2月份,宁德时代通过志存锂业间接竞拍拿下新疆若羌县瓦石峡南锂矿,出价60.88亿元。此后不久,四川雅江县的斯诺威矿业经历了三年的极限拉扯,也落入其囊中,宁德时代耗资64亿元。

拿下两个国内天价锂矿的同时,宁德时代抛售了澳洲锂矿商皮尔巴拉的全部股权,套现约40亿。

宁德时代一方面在国内天价拿矿,另外一方面则抛售国外锂矿,其根源或许在于国内外锂价的价差,国外锂矿当下并不具备性价比。

据鑫椤锂电消息,海外碳酸锂和氢化锂价格要高出中国市场7-10万元,且海外新能源市场已先于中国市场在恢复,不排除适当减少对中国市场供货的可能。宁德时代持股皮尔巴拉仅能保供碳酸锂,并不能在价格上带来优惠,性价比低于自己开采国内锂矿。

而宁德时代最新拍下的两个锂矿在国内品位一流。斯诺威旗下的德扯弄巴锂矿开采难度较低,平均品位达到1.18%。瓦石峡南锂矿平均品位更是达到了1.56%。要知道江西宜春414矿的平均品位只有0.392%。

此外,抛售皮尔巴拉锂矿股份也可以规避国外政策风险。加拿大政府强势“没收”中国企业在其国内的锂矿仍历历在目,宁德时代自然不想重蹈覆辙。

宁德时代加大对国内锂矿的投资对其未来碳酸锂的供应已经形成了一定保障,只要碳酸锂价格不跌破国内锂矿的开采成本,宁德时代在上游原材料端就会占据优势。

第二:绑定下游车企订单

同样是2月份,宁德时代推出了“锂矿返利”计划,意欲凭借优惠的价格绑定战略客户未来3-5年的订单。宁德时代近期也第一次承认并回应了这一计划。

“公司锂矿分享不是出于降价的目的,而是因为自有一些矿产资源,不想获取暴利,希望可以与长期战略客户分享,正在推进相关沟通。”

“锂矿返利”确实意在锁定长期客户,但车企也有自己的考量,并非所有战略客户都会接下宁王的“大饼”。

3月以来,动力电池行业订单回暖并不迅速。据新智驾独家了解,由于订单减少,宁德时代部分基地内部厂区开始实行双休,另外一部分则限制加班,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达到规定的加班小时数后强制下班。

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增量已经显著低于产能扩建量,过剩已然在即,竞争在所难免。一位宁德时代在职人员告诉新智驾:“今年以来宁德一直在强调降本,连工厂的劳保鞋和工衣发放都有所收缩。”

宁德时代降本省下来的钱,显然将投入到价格战之中。如果宁德时代的锂矿返利推进并不顺利,以其强势的做事风格,为了保住车企订单,不排除有其他新策略出现的可能。

第三:建立新的业务增长极

宁德时代的业务正在转型。

打开宁德时代官网,在解决方案板块有四大业务:乘用车、商业应用、储能系统、循环回收。前两个板块是动力电池业务,后两个板块则是宁德时代正在不断加码的新业务。

“宁德的汽车业务会在整个业务比例下降非常快,汽车业务的平行增长率也会比别人慢。但宁德的策略是跑规模,用汽车业务来把其他业务的成本分摊,赚剩下的钱。”一位业内人士对新智驾说道。

电池是一个拥有跨领域需求的行业,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都可以成为电池公司的业务点。储能业务正在成为宁德时代新的增长极。

从宁德时代的财报里也可见一斑。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业务已经连续5年保持100%以上高速增长,2022年储能电池收入449.8亿元,同比增长230.15%。

回收市场虽尚未爆发,但前景不容置疑。回顾锂工业发展史,重要的转折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格林布什矿山开始出货,第二个是阿塔卡玛盐湖成功提锂。而第三次巨变,极有可能发生在电池回收领域。宁德时代已经重磅押注。(关于锂价问题,欢迎添加作者微信chifeng1030,交流探讨。)

宁德时代在业务端正缓慢转身,维系动力电池业务市场份额缓慢下降的同时,促进储能业务乃至回收业务逐渐起量,这是一条摆脱“车企供应商”定义的康庄大道,也是宁德时代稳住国内基本盘的必要选择。

外事不决靠博弈,等法案

“美国市场,宁德时代是一定要进的。”这是曾毓群在2022年的一次小范围沟通会上斩钉截铁的话语。

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二大新能源市场。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美国新能源渗透率有所提升,也仅有9.4%。

回顾中国的新能源车发展,渗透率从0到1%用了近10年,从1%到10%用了五年。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美国如今的水平,即9.4%。一年半之后,渗透率飞升至27.6%。

再加上美国当下对新能源产业链的补贴程度,美国的新能源渗透率飞速提升可能就在近两年。宁德时代显然不能缺失这块市场。

在美国的电动车市场中,特斯拉一家独大,2022年的市场份额占到了65%,福特排名第二,份额仅有7.6%,而排名第三的韩国现代已经达到了7.1%。

作为美国第一大车企,福特有着极其迫切的电动化需求,不仅要追赶特斯拉,还要防止小弟篡位,因此与宁德时代的接触也最为积极。福特已经定制了今年年底前实现60万辆电动汽车生产的雄伟计划,并宣称到2026年底将实现2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

宁德时代也有出海的需求,二者一拍即合。宁德时代为福特提供筹建和运营服务,并就电池专利技术进行许可。具体的建厂事宜由福特负责,相当于技术入股,曲线入美。这样可以规避IRA法案的影响,拿到税收补贴。

IRA法案即《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该法案中对美国新能源车的电池采购做出限制,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影响极大。

通俗来讲,如果动力电池及原材料采购来自中国,那相关车辆将不能享受美国的补贴政策。美国的税收补贴最高提供7500美元,这是任何车企和消费者都不可忽视的数字。

有业内人士对中国产品出海如此评价:“中国出海有三个选择,东南亚,欧洲,美国,难度是依次递增的。东南亚国家仅需欧盟的认证标准就可以。但欧洲不仅要欧盟的认证,还要符合一系列更加细节的要求。美国是最难的,IRA法案出来了之后,美国的认证根本就不像合规性认证,更多的是一个壁垒型的认证。”

因此,业内也将IRA法案称之为美国版的动力电池白名单,宁德时代与福特的合作能否行得通仍是未知数。美国对宁德时代与福特合资建厂一事分为意见鲜明的支持派与反对派,后续事宜也将在两派的博弈中落下定调。

除了面对来自美国的未知数,宁德时代赴美是否受到国内支持也是个问题。

去年以来,我国也陆续出台一些限制性法案,严格控制相关技术出口,《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已经结束公开征求意见。此前该文件已经将光伏硅片制造技术、激光雷达系统、稀土提炼加工利用技术等列入名单。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唯一的动力电池巨头,技术能力的领先性毋庸置疑。以当下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程度来看,动力电池相关技术不排除有列入该名单的可能。

此前市场也有消息称,宁德时代与福特的相关协议将被审查,以确保宁德时代电池核心技术不会泄露给福特公司。

此事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据了解,通用汽车在与LG新能源进行电池工厂合资谈判时,就明确提出了“为了确认电池的安全性”,要求LG新能源分享相关的电池输出实验数据,这极有可能导致与电池设计和制造相关的关键技术外流。

宁德时代出海美国,相当于两面受阻。

如果宁德时代不能入驻美国市场,以美国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培育出一个“小宁王”并非不可能。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踏空美国市场相当于放任日韩企业东山再起,这并不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愿意看到的事情。

宁德时代目前虽然面临着内忧外困,但多年以来累积的制造能力依旧使其他电池厂难以望其项背。

动力电池是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零部件,与内燃机的角色有着极大的差别。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结构设计精密复杂,不仅涉及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主材,还需要铝箔、铜箔、导电剂等多项辅材,产业链条极长且环环相扣。

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百亿级公司比比皆是,也不乏如恩捷股份等千亿级巨头,这些公司的主要业务都要依托于未来的电池产业。因此,动力电池并不能简单视作一个“汽车零部件”,电池的跨领域性也注定让宁德时代不会沦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汽车供应商”。

宁德时代汽车业务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下降速度如何,出海美国能否顺利,还需慢慢等待。2023,注定不是一个平静之年。

自 雷峰网

]]>
宁德时代财报:2022年宁德时代净利润307.3亿元 同比增长92.89%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8359.html Fri, 10 Mar 2023 13:16:40 +0000 //www.otias-ub.com/?p=1568359 近日消息,宁德时代公告,公司 2022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3285.94 亿元,同比增长 152.1%;实现归母净利润 307.29 亿元,同比增长 92.9%,增幅连续 4 年保持在 21% 以上;基本每股收益约 12.92 元,同比增加 87.87%。拟每 10 股派发现金 25.2 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约 61.55 亿元;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转增 8 股。

宁德时代 2022 年营业成本 2620.5 亿元,同比增长 172.7%,高于营业收入 152.1% 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 6%。期间费用率为 9.4%,较去年下降 2%。

2022 年 1 至 6 月份,宁德时代的营业收入构成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比 100.0%。

自 IT之家

]]>
SNE Research:2023年1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33GWh 同比增长18.1%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7190.html Tue, 07 Mar 2023 12:08:04 +0000 //www.otias-ub.com/?p=1567190 近日消息,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 SNE Research 数据,2023 年 1 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 33GWh,同比增长 18.1%,环比下降 54%。

从具体排名来看,宁德时代 1 月全球装车量为 11.2GWh,同比增长 6.5%,仍排在首位。比亚迪排名第二,1 月全球装车量为 5.8GWh,同比增长 78.8%;LG 新能源的装车量为 4.3GWh,排名第三。松下、三星 SDI、SK-On、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分别位列四至十位。

比亚迪同比增长最大达 78.8%,其次是亿纬锂能同比增长超 30%,宁德时代和欣旺达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而中创新航和国轩高科同比出现两位数的下滑,尤其是中创新航同比下降超 40%。

值得一提的是,1 月,六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整体市场份额为 59.7%,三家韩国企业 LG 新能源、SK-On、三星 SDI 整体市场份额为 23.2%。

该研究机构表示,自 2020 年三季度以来,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持续增长。预计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将达 749 GWh,同比增长近 45%。

自 IT之家

]]>
乘联会:2023年1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13.6GWh 同比下降6.5%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2247.html Tue, 21 Feb 2023 11:18:41 +0000 //www.otias-ub.com/?p=1562247 乘联会近日公布了《2023 年 1 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洞察报告》,对于今年 1 月新能源业界情况进行了总结。

今年 1 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 13.6GWh,同比下降 6.5%。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较上月下降 26.6GWh。

不过,乘用车领域磷酸铁锂电芯配套占比有较大幅度提升。乘用车磷酸铁锂电芯配套量占比大幅提升,相比同期增加 23.8%,这符合新能源车上量后的市场趋势表现。客车、卡车市场依旧保持磷酸铁锂电芯高额占比的市场状态。

此外,目前三种外形电池的配套量分布保持稳定,方形电芯占比 93.6%,圆柱形电芯占比 4,2%,软包电芯占比 2.2%。

动力电池-电芯企业配套情况

乘联会给出的结论是:装机量整体下浮,宁德时代依旧保持领导地位。

今年 1 月多数企业出现销量同比下降现象,不过宁德时代依然是动力电池行业的霸主,凭借 48.7% 的市场份额依然保持领先地位,而亿纬锂能成为 1 月 TOP10 企业中增幅最高的电芯企业。

驱动电机-企业配套情况

据介绍,今年 1 月 Top10 的电机配套企业合计配套量超 25.1 万辆,整体市场配套量下滑 2.5%。相比同期而言,蜂巢易创、威睿电动新增配套车型对其配套量增长助益颇多。重点车型引入配套对于电机企业配套量影响较大。

总体来看,主流电机配套企业中的配套份额分布都较为集中,方正电机、联合汽车电子、蜂巢易创,前二车型占比均超过 70%,重点车型引入配套对于电机企业配套量影响较大。

驱动电机控制器-企业配套情况

今年 1 月前十大电控配套企业合计配套量超 25.9 万辆,合计占比 82.8%,行业集中度环比上升 14.7%。特斯拉、蔚来、宝马电控配套量环比降幅相对较小,三家企业均为豪华品牌自主配套企业,与自身车型销量状态保持统一。

首先来看宝马这边,由于得到 i3 和 iX3 两大纯电车型助力,宝马 1 月电控配套量同比增长 221.4%。至少就目前情况来看,1 月宝马 i3 销量相对稳固,对宝马电控配套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宏光 MINI 在 12 月补贴冲量后也出现了销量回缩现象。长安 Lumin 成为英搏尔 1 月配套第一坐席,占比达 53.8%。

除此之外,乘联会还对于一些个别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讲解。

首先,比亚迪易四方动力采用双电机电驱桥相似的架构,实现了四轮独立驱动。通过将两个成熟单电机驱动进行整合,提升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技术的可靠性。

特斯拉采用双电机后驱技术,使产品在高速性能上取得了突破。左右轮独立驱动的技术难度较高,不过特斯拉也在横向扩展该技术应用规模,推动技术迭代。

乘联会指出,双电机集成驱动,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了电动车高速行驶扭矩低的问题。两台电机的并联是最快速、最高效的功率倍增路径,但仍有性能和结构的优化空间。

自 IT之家

]]>
LexisNexis:2023年度全球创新百强 13家中国内地企业入选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7256.html Sun, 05 Feb 2023 10:38:44 +0000 //www.otias-ub.com/?p=1557256 国际权威专利分析技术供应商律商联讯(LexisNexis)发布了“2023年度全球创新百强”报告,基于专利资产指数筛选出当前世界具有最高创新力的机构。其中,13家中国内地企业脱颖而出入选百强,它们分别是:瑞声科技、蚂蚁集团、京东方、宁德时代、大唐电信、大疆创新、华为、中国中化、舜宇光学科技、腾讯、天马微电子、维信诺、烟台杰瑞集团。

制药技术和信息技术两大龙头行业仍保持百强企业中的头两位。中国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仅次于美国,亚洲共有4家企业入选百强,全部来自中国,分别是蚂蚁集团、华为、腾讯和大唐电信。

据公开报道,2021年我国主要大型数字科技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0%,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数字前沿技术的重要创新力量。

当前,我国企业积累的大量专利正不断向实际应用转化,从而深化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下一次的产业进化。

自 快科技

]]>
胡润研究院:《2022胡润百富榜》 农夫山泉钟睒睒以4550亿元第二次成为中国首富 //www.otias-ub.com/archives/1516850.html Tue, 08 Nov 2022 12:39:21 +0000 //www.otias-ub.com/?p=1516850 胡润研究院正式发布《2022胡润百富榜》,上榜企业家财富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22年9月15日。

据榜单信息,今年共有1305位个人财富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上榜,比去年减少11%(160人)。


农夫山泉钟睒睒

农夫山泉68岁的浙商钟睒睒财富比去年增长650亿元,以4550亿元第二次成为中国首富,其财富比去年增加650亿元。

与此同时,钟睒睒还创造了二十多年来中国首富财富的最高纪录。

字节跳动39岁的张一鸣以2450亿元位列第二,财富比去年下降950亿元。

宁德时代54岁的曾毓群以2300亿元位列第三,财富比去年下降900亿元。

整体来看,今年上榜企业家总财富比去年下降18%,至24.5万亿元。只有411位企业家财富比去年增长,其中133位新人。1187位企业家财富比去年缩水或保持不变,其中293位今年落榜。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这是百富榜24年来第五次总人数下降,也是历史上人数减少最多的一次。

他还提到:“今年传统行业上升明显。很难想象在一个技术发展这么快的时代,中国首富是做矿泉水的钟睒睒,他的财富差不多是第二名做短视频的张一鸣和第三名做新能源的曾毓群的财富总和,而李嘉诚五年来第一次超过马化腾,养猪的秦英林首次超过马云。”

自 快科技

]]>
SNE Research:2022年9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总量为54.7GWh 宁德占比36.3%位居第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1514432.html Wed, 02 Nov 2022 12:07:56 +0000 //www.otias-ub.com/?p=1514432 全球资讯机构 SNE Research 近日公布了 2022 年 1-9 月全球电动汽车(BEV、PHEV、HEV)电池装车数据。数据显示,2022 年 1-9 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总量达 341.3 GWh,同比增长 75.2%。

2022 年 1-9 月,宁德时代和 LG Energy Solution 保持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比亚迪第三,松下第四,SK-On 第五。

就 9 月单月来看,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总量为 54.7 GWh,同比增长 61.2%。中国企业宁德时代以 19.9GWh 的装车量位居全球第一,占比 36.3%。

此前 8 月,比亚迪的电池装车量曾一度超过了韩国 LG 新能源,位居全球第二,但 9 月,LG 新能源的电池装车量为 8.8GWh,重新回归第二,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装车量为 7.3 GWh,退居第三。

自 IT之家

]]>
CleanTechnica:2022年宁德时代独占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34%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5192.html Thu, 13 Oct 2022 12:54:32 +0000 //www.otias-ub.com/?p=1505192

宁德时代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据外媒CleanTechnica报道,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前十榜单不出意外的是宁德时代夺下第一的桂冠,而且还把差距拉到很大。

从2014年和2015年的榜单来看,当时宁德时代还未出现,榜首被松下、LG新能源、比亚迪等轮流占领。2019年,宁德时代开始冲进榜单第二名,此后开始冲击第一名。

综合来看,宁德时代的成功并不是无迹可寻的,无论是自身对研发投入的扩大,公司经营方式的提升,还是与特斯拉等电动汽车厂商的合作,都在逐渐帮助它走向榜首,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

一、宁德时代霸榜 中韩电池企业较多

从2022年全球十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市场份额对比图来看,宁德时代基本独占了2022年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略高于三分之一,34%),今年第二大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是LG新能源(LG新能源是LG化学的子公司),它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的份额要低得多,占14%,但影响依旧很大。

▲2022年全球十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市场份额对比

比亚迪紧随LG新能源之后,占有12%的市场份额,而松下紧随比亚迪之后,占有10%的份额。值得注意的是,以前松下一直是第三,而比亚迪今年销量爆了,所以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上来了。

还有几个韩国电池企业也进入了前六名,SK Innovation拥有7%的市场份额,三星SDI拥有5%的市场份额。然后又出现了几个中国电池公司,例如中航锂电(CALB)占比4%,国轩高科(Guoxuan)占比3%,欣旺达(Sunwoda)占比2%,蜂巢能源(SVOLT)占比1%。虽然它们与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相比,占比不高,但这是从整个全球市场来看的,总量还是不小的。

二、八年间电池市场变化较大 宁德时代逆袭

以上就是2022年电动车电池市场情况,如果最近大家关注电动车电池这方面的新闻,这些结果显得很自然。但是如果是长期关注这个市场的人,那么就会发现结果与几年前有了明显的不同。

我们可以拿2014年的排名进行比较,2014年时,松下(当时为特斯拉提供所有的电池)是电池大王,其次是日产相关的远景动力(AESC),第三名是LG化学(现在的LG新能源),然后比亚迪排在第四位,只是稍微领先于三菱/GS Yuasa。

▲2014年全球十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产能

通过两张图的对比可以发现,这几个知名企业如LG化学、比亚迪和松下一直都在榜单上,只是他们在排名上不太一样。但最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宁德时代还没进入榜单。

在2015年(下图),上述三个主要参与者(松下、比亚迪和LG化学)巩固了在榜单的位置,远景动力跌至第四。仍然没有宁德时代的排名,而且虽然比亚迪和LG化学在前三名,但松下比他们高出很多。因为松下当时是特斯拉唯一的电池供应商,而特斯拉的生产速度比竞争对手快,这也帮助松下提升了市场地位。

▲2014年和2015年全球十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产能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宁德时代就已经打败了松下和比亚迪,以11.84 GWh的销量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冠军。

▲2017年各大厂商电池出货量对比(图源:网络)

2019年松下仍然排名第一,LG化学排名第三,比亚迪排名第四。然而,这个时候前四名中没有远景动力了(它已经下降到第六名),宁德时代已经飙升到第二名。但宁德时代在前几年几乎闻所未闻,可以说是一颗新星。而且它也确实崛起了!它在2021年超过了LG化学,并且从未再从榜单跌落。

▲2019年和2020年全球十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产能对比

结语: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大电池生产商

有趣的是,早在2018年4月,外媒CleanTechnica还曾质疑过宁德时代能否在2022年成为第一大电动车电池生产商。显而易见,宁德时代不仅在2017年和2021年做到了,并且在2022年将自身与对手的距离不断拉大。

宁德时代的发展过程也提醒众多发展中的中国企业,只要瞄准一个有潜力的赛道,不断坚持,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最终就有可能把自己的产品卖向全球。

自 车东西

]]>
宁德时代财报:2022年1-6月宁德时代净利润81.68亿元 同比暴增82.17%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3478.html Wed, 24 Aug 2022 11:08:03 +0000 //www.otias-ub.com/?p=1483478

近日,宁德时代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报告。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上半年营收1129.71亿元,同比增长156.32%;归母净利润81.68亿元,增长82.17%。根据SNE数据,宁德时代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34.8%,比去年同期提升6.2个百分点,稳居第一。

同时,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15.9亿元现金的分红预案,拟以公司目前总股本24.4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528元(含税)。

值得注意的是,据此前官方公布的数据,宁德时代Q1净利14.93亿元,据此计算Q2净利66.77亿元,环比增长347%。

研发方面,报告期内持续加大了研发投入,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达57.7亿元,同比增长106.5%。

公司发布第三代CTP——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可支持实现1000公里续航,还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的全面提升。

通过全球首创的电芯大面冷却技术,可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

自 快科技

]]>
SNE Research:2022年1-6月宁德时代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约占其总出货量的23.91%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8045.html Sun, 14 Aug 2022 11:29:44 +0000 //www.otias-ub.com/?p=1478045

出海正在成为拥挤产能的一个重要去处,帮助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打开空间。自去年开始锂电池原材料的价格节节攀升,让动力电池企业叫苦不迭。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的继续大幅上涨,无疑让锂电池厂商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增收不增利”(仅指动力电池业务)越发成为普遍现象。

但与此同时,国内动力电池厂商们却在顶住业绩压力,开启疯狂扩产。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比亚迪、欣旺达、中创新航等为代表的锂电池企业相继公布了多个新投建项目,整体投建资金超4391亿元,建设年产能达1069GWh(部分项目未披露投资金额及产能),相比去年同期进一步加速。

一边是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对产业链“不赚钱”的哭诉,一边却是在疯狂扩产、加码投资,以此对抗同行的竞争。市场、舆论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对于国内厂商盈利能力的质疑也之而来。

然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进步和亮点,却被批评的舆论所忽视——凭借“内卷”铸就的竞争力,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在改写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

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20企业中,有15家是中国企业;在增速超过100%的12家动力电池商中,有11家为中国企业。

数据背后反映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由内卷走向“外卷”,正在开启更大的市场和未来。

1、出海抢订单

海外市场同样群雄竞逐,但竞争强度实际上相对和缓。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之所以可以霸榜全球排名,离不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

截至2021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世界新能源车中的市场占比达59%。也就是说,得中国市场者可得天下。

不过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并未满足于中国市场,在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加快走向海外。

最为突出的代表自然是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2018年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宁德时代成功挤掉了松下电池,打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这大大加速了其登顶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宝座的步伐,也使得其成为国内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动力电池企业。

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国际业务占整体营收的比例在近年来迅速上升。2018年,境外收入占宁德时代总营收3.53%,去年末该数据已经升至约21.4%。而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约占其总出货量的23.91%。

相比之下,国内的其他动力电池企业虽然体量远不及宁德时代,但也在加速出海步伐,争抢国际车企的订单:

如国轩高科目前已经和博世、塔塔集团、大众汽车集团、VinFast等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根据规划,其将于2025年实现年产能为300GWh的目标,来自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为100GWh;

孚能科技则与戴姆勒深度合作,目前其为奔驰 EVA2 平台研发的电池已经量产下线,其首款纯电动车型 EQS 也已经在北美上市;

亿纬锂能获得了包括戴姆勒、宝马、现代起亚、捷豹路虎等多家国际一线主机厂客户的青睐。欣旺达也已成功进入雷诺的供应商体系,并计划与日产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

与此同时,近期欣旺达与国轩高科都在积极推进在瑞士等海外证券交易所上市,也是其迈向全球市场的重要体现,有望借此提升国际知名度,加速其海外业务拓展。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宁德时代以16.2GWh的装机量位居海外市场第三位,市占率为18%,远景动力、欣旺达、比亚迪分别位列第6、第8和第10位。尤其欣旺达,海外市场装机量从去年上半年的0.1GWh增至0.6GWh,增长十分迅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海外市场同样群雄竞逐,但竞争强度实际上相对和缓,因此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海外毛利率也普遍高于国内。如宁德时代去年海外业务的毛利率就比国内业务高出5%。

2、从内卷到外卷

LG新能源和松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国产企业所分食。

一般而言,当一个行业的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时,大部分的玩家也会默认接受现有格局,追求稳健经营。

但在国内动力电池赛道,藏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光芒下的二线电池厂却是“赌性更坚强”,扩产计划相比两大巨头丝毫不弱下风。这是赛道内卷的一个重要表现。

国轩高科股价表现(2015年1月至今)

浙商证券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预测,欣旺达、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中创新航2025年产能预计可达140GWh、200GWh、300GWh、100GWh、500GWh。作为对比,LG新能源和松下的2025年产能规划分别为430GWh和160GWh。

几家电池厂未来几年的增速相比一线电池厂更快,2021-2025年间产能复合增速最快可达56%。

由于凶猛的扩产计划,尽管当前国内动力电池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有不少声音担忧过度扩产容易导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引发行业的恶性竞争。尤其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30%,市场增速可能阶段性放缓。

出海正在成为拥挤产能的一个重要去处,帮助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打开空间。

从自身条件来说,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虽然部分一线国际主机厂有将其作为二供、起到制衡和替补作用的意图,但这同时也证明了,部分国内二线电池厂的技术能力已经初步获得了下游客户认可。

另一个可以提供佐证的事实是,LG新能源和松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国产企业所分食,本土品牌获得绝对优势。根据最新数据,上半年国内装机量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厂商中,只有LG新能源一家外资企业,市占率为2.85%;而就在两年前,两家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还都在10%以上。

不过,能够把产品销售出去、抢占市场,并不意味着能够赚到钱,因为成本控制并非易事。泰达宏利的明星基金经理王鹏曾指出,去年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之高,导致国内只有一线电池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可以盈利。

这背后是产品的良品率和规模效应的问题,但最终还要归因到技术层面。长期来看,企业无法长久依赖融资输血,只有盈利才能持续性的投入研发,实现技术上的不断迭代和领先。

3、制衡与博弈

争取议价权的斗争。

如前文所言,车企为了保障电池的稳定供应以及相互制衡,往往会引入二供、三供。这个机制曾经为宁德时代的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也是如今国内电池企业,尤其是二线企业的关键机遇所在。

回顾历史,松下电池自2009年就开始与特斯拉合作18650型号电池,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是特斯拉“独家”电池供应商,但因为松下不愿承担风险扩大产能和降低电池价格,特斯拉选择了先后牵手LG新能源和宁德时代,成就了新伙伴的成功,也造成了松下电池市场地位的下滑。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连续7年世界第一,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1.6%;但如美国、日本等市场的渗透率仍然很低,仅为个位数,仍有广阔的需求有待开发。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率先进行电动化转型的外资车企寻找二供、三供,还是姗姗来迟的传统燃油车企开发新电池供应商,对于国内电池企业来说都是一次巩固优势或者弯道超车的机会。

不过,遭受国内企业夹击的国外电池巨头LG新能源、松下电池们也在激烈追赶,它们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中最大的劲敌之二。

今年3月,正当宁德时代积极筹备赴美建厂之时,LG新能源即宣布要在美国和加拿大分别建设两座电池厂,规划年产能分别为11GWh和45GWh。

暂居下风的松下电池为了抗衡中韩电池厂商,也开始再次向老朋友特斯拉靠近。松下控股近期发布消息称,将投资40亿美元在美国设立电池工厂,以向特斯拉等车企供货,这笔投资创下了其历史最高投资额。据松下控股一位高管称“此次投资关系到(松下)电池业务的生死存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动力电池的自主可控,如今车企对造动力电池的热情持续升温,不管是自己造,合资造,还是投资造。

据统计,目前包括特斯拉、大众、奔驰、宝马、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现代等主流车企都已经有了自己造电池的规划,且部分已经启动。这么做的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掌握成本控制的主动权——自己下场造电池,对于电池的技术发展和真实成本都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争取到更高的议价权。

下游客户突然要成为竞争对手,此举无疑会让电池厂和整车厂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正如松下电池和特斯拉的分分合合一样,产业链上的竞合与博弈会更加频繁,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

自 华尔街见闻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2年7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4.2GWh 同比增长114.2%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7455.html Fri, 12 Aug 2022 13:50:06 +0000 //www.otias-ub.com/?p=1477455

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7月动力电池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4.2GWh,同比增长114.2%,环比下降10.5%;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34.3GW,累计同比增长110.6%。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以11.41GWh的装车量、47.19%的市场占有率轻松拿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第一。凭借其领先的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宁德时代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国内,都是动力电池市场的销量一哥。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透露,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34%,产品已覆盖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400GWh。

曾毓群表示,全球每三辆电动车中就有一辆配套宁德时代的电池。

另外,得益于自家新能源汽车畅销,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以25.23%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紧追宁德时代,装机量达到6.10GWh。

据悉,比亚迪上半年新车总销量为64.63万辆,而7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25万辆,创比亚迪史上单月最高销量纪录。

榜单第三、第四、第五名依次是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以及欣旺达,市占率分别为6.07%、4.70%、3.11% 。

自 快科技

]]>
2022年1-6月宁德时代装机量高达70.9GWh 同比增长115.6% 仍是第一大厂商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6545.html Wed, 10 Aug 2022 11:52:06 +0000 //www.otias-ub.com/?p=1476545

近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电动汽车需求的不断攀升,较早开始涉足电池的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等厂商,出货量也持续大增,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而机构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最高的宁德时代,在今年上半年仍是第一大厂商,装机量高达70.9GWh,同比增长115.6%,所占的份额由去年同期的28.6%,增至34.8%,超过三分之一。

去年的第二大厂商LG新能源,在今年也还是第二大厂商,但29.2 GWh的装机量,仅增长6.9%,在多家厂商的装机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他们的份额大幅缩水,由去年同期的23.8%,降至14.4%。

推出了刀片电池并广泛用于旗下车型的比亚迪,上半年的装机量达到了24GWh,较去年同期的7.9GWh增长206.2%,所占的份额也由6.8%增至11.8%,取代松下成为第三大厂商。

长期为特斯拉供应电池的松下,在今年上半年的装机量为19.5GWh,高于去年同期的17.3GWh,同LG新能源一样,增幅也不明显,所占的份额也有大幅下滑,由去年同期的15%降到了9.6%。

装机量第5的,是去年从SK创新剥离的SK On,今年上半年的装机量为13.2GWh,较去年同期的6.2GWh翻番,所占的份额由5.3%增至6.5%。

自 TechWeb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1年宁德时代以80.5GWh的装车量高居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榜首 市场占比达52.1%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8402.html Mon, 13 Jun 2022 11:44:34 +0000 //www.otias-ub.com/?p=1448402

比亚迪市值首次破万亿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家市值破万亿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中,比亚迪并非首个获得万亿市值红利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红利下,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市值一路飙升,在2021年5月突破了万亿人民币,业内称其“宁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率先跑赢车企,成为中国首家万亿市值的企业。

新能源汽车这一赛道诞生了两个万亿巨头,但是资本市场的得意,抵不过供应链的动荡失意。

就宁德时代All In和比亚迪涉足的动力电池领域而言,因原材料上涨等不确定性因素,已让多家动力电池厂商利润收窄,数十家新能源车企纷纷涨价。

“未来我们会收购矿业公司。”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特斯拉买矿?实非无奈之举。

近段时间电池原材料的疯涨,也让特斯拉坐不住了。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一块电池半辆车”,并非虚言。

宁德时代等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借着新能源这股东风在资本市场上乘势而上。

但原本稳坐产业中心的动力电池厂商们,现在却需直面原材料上涨的影响,属实是痛并快乐着。

动荡的年头儿,赚钱太难了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宁德时代以80.5GWh的装车量高居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榜首,市场占比达52.1%。

比亚迪紧随其后,以25.1GWh的年装车量位居第二。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共同占据中国动力电池市场近七成的市场份额。

在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除业务多样的比亚迪以及于今年年初刚上市的LG新能源外,共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五家中国上市企业。

从它们近年发布的财报中,可以一窥动力电池市场现状。

根据五家动力电池企业财报数据,2017年-2021年,除孚能科技外,其余几家上市企业营收整体呈增长态势。

2021年,宁德时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303.6亿元,同比增长159.1%;其归母净利润也达到了159.3亿元,同比增长185.3%。

从近5年的净利润变化趋势来看,除宁德时代能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外,其余四家上市企业净利润基本在10亿以下水准,总体表现为增收不增利。

孚能科技更是从2018年开始亏损之后,至今未能扭亏为盈。

2021年,孚能科技净亏损增至9.5亿元,孚能科技解释称其主要受公司动力电池2021年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

其价格下降的来源包括其为了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以较为优惠的价格进行合作,以及材料成本增加,而价格调整存在滞后性,年内产品价格未能随动力电池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及时上调等原因。

即使是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单看其二次充电电池业务营收也较宁德时代相去甚远。

动力电池企业之间两极分化的现状,可见一斑。

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往往采用打价格战的方式,从宁德时代口中分一杯羹,这也造成了其盈利能力的受限。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正在将动力电池企业盈利水平的不足放大。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动力电池供需平衡的缺口尚未完全补足,2022年原材料仍将处于涨价周期之中。

这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波,受影响最大是宁德时代,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予了后方动力电池厂商业绩增长的机会。

车企们并不愿意看到宁德时代一家独大,而宁德时代也无法一口吃下不断增长的动力电池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2年4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为5.1GWh,市场占比38.3%,相较去年同期,下滑了7.2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的对手们正在虎口夺食,宁德时代也不会固步自封。

在这场激烈动力电池攻守战中,宁德时代及二线动力电池企业们正在跑马圈地,进行产能大战。

2022年,动力电池企业赚钱不易,花钱却从不吝啬。

扩大产能,跑马圈地

不同于动力电池企业叫苦连天,上游电池原料厂商们称得上一片欢声笑语。

以市值1800亿的锂材料龙头企业赣锋锂业为例,其4月26日发布的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赣锋锂业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233.9%。

其一季度净利润超过了宁德时代,为35.3亿元,同比增长达640.4%。

另一家锂材料上市公司天齐锂业,在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481.4%,以及实现归母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442.7%。

原材料庞大的利润空间无疑让动力电池企业们眼红,也事关它们的产业链布局,这驱使着动力电池企业将触手伸向电池产业链上游。

去年下半年,宁德时代与赣锋锂业展开了一场持续4个月的“抢矿大战”,欲收购一家具备大量锂盐湖项目的锂矿公司——千禧锂业,但最终被美洲锂业收入囊中。

2021年9月底,宁德时代又宣布收购加拿大锂矿生产商Millennial的全部股权,作价3.77亿加元。

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企业也纷纷加入抢矿潮,沉迷在买买买的氛围里无法自拔。

新能源汽车出现爆发式增长,而上游企业却准备不足,锂电原材料供不应求,加之价格上涨,造成了锂材料供需失衡。

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都想从源头出发,掌握了锂矿资源,也就掌握了更大的议价能力以及风险承压能力。

动力电池企业们一边挖矿买矿,一边在着手扩大产能。

自2020年12月起,宁德时代已投资超735亿元扩产了6个电池项目,同时在福建、青海、广东等地规划了8个电池生产基地,电池产能共计接近500GWh。

4月27日,比亚迪襄阳产业园在湖北襄阳市高新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超180亿元,将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工厂、汽车零部件工厂、动力电池工厂、动力电池零部件工厂、零碳园区等五大项目。

二线动力电池企业也不甘落后。1月6日,蜂巢能源在江苏省盐城举行了蜂巢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开工仪式,其盐城基地总投资达100亿元。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企业也在不断扩充产能中。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动力电池赛道中存活下来,产能大战,一触即发。

动力电池企业对上游原材料的投资,也是为扩大产能做必要准备。

据亿欧智库预测,2022年-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300万辆。动力电池的产能将持续受到挑战。

为了构建更稳定的产业生态和掌握一定的议价权,动力电池企业跑马圈地无可厚非。现在各家企业都在加速扩产,但从建厂到投产需要一定的时间,未来几年动力电池产业仍难以摆脱产能压力。

更重要的是,投资矿源、扩大产能都需要耗费巨量资金,动力电池企业钱从何来?

缺钱!二线厂商争相上市

2022年,被市场称为动力电池企业的上市元年。除年初上市的LG新能源外,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企业,纷纷开始了自己的IPO之路。

1月13日,中信证券披露与蜂巢能源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双方计划在2022年3月前完成上市申请文件的准备。蜂巢能源在江苏证监局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也表示,蜂巢能源计划在2022年IPO。2021年蜂巢能源获得近200亿元的融资,目前估值达460亿元。

中创新航则是在3月11日披露了港交所的招股说明书,其在2021年融资达120亿元。按照其2021年11月的增资价格计算,中创新航估值约为629亿元。

中创新航等动力电池企业急于上市的最大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完善产业链布局,弥补议价权的缺失。

根据中创新航招股书,2019年-2021年,其营收分别为17.3亿元、28.25亿元、68.17亿元。虽然营收增速喜人,但其年内利润直到2021年才实现转正,仅有1.12亿元。

作为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第三的企业,中创新航1.12亿元的微薄盈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议价权的缺失。

2019年-2021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单价分别为0.87元/Wh、0.64元/Wh 和0.65元/Wh。

相比之下,同期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销售单价分别为0.96元/Wh、0.89元/Wh和0.78元/Wh。

虽然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销售单价稍高,但也在逐年下降。

宁德时代的产业壁垒并非无缝可插,也给了二线动力电池厂商追赶的信心。

技术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只有不断加速产业链布局,才能从宁德时代抢食一二。

在此背景下,欣旺达等上市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寻求更多投资方或进行二次上市,来获取所需资金。

2月24日,欣旺达发布公告,其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获得19家企业高达24.3亿元的增资。上汽、广汽,以及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均在其投资方名单当中。

3月16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将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计划在欧洲、北美、亚洲等海外市场加大动力电池产能建设和配套产业建设,建设自己的动力电池生产线。

宁德时代的对手们开始发力,虽有几分操之过急的味道,也也会让宁德时代感到些许紧迫。

结语

动力电池赛道绝不是处于合作共赢的阶段,新能源汽车赛道继续升温,这场动力电池攻守战,也才刚刚打响。

一时波动不会影响市场的长期发展逻辑。新能源汽车增势不止,动力电池行业就会乘势而上。

自 亿欧汽车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2年5月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占比达到了45.85%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8097.html Sun, 12 Jun 2022 08:52:28 +0000 //www.otias-ub.com/?p=1448097

近日消息,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在其官微,发布了2022年5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15名的榜单。具体来看,5月份动力电池总产量为35.6GWh,其中三元锂电池为16.3GWh,磷酸铁锂为19.2GWh;装车总量为18.6GWh,三元锂电8.3GWh,磷酸铁锂10.2GWh。

5月份,宁德时代电池装车量为8.51GWh,市场占比达到了45.85%,可以说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简单相加后可知,从第二名到第八名之和也比不过宁德时代一家。

第二名为比亚迪,电池装车量达到了4.09GWh,几乎占据了宁德时代的一半,势头同样惊人;第三名为中创新航,5月份装车量1.64GWh。

今年1-5月份,动力电池总产量为165.1GWh,其中三元锂电为64.6GWh,磷酸铁锂为103.3GWh;动力电池装车量为83.1GWh,其中三元锂34GWh,磷酸铁锂49GWh。

1-5月份,宁德时代的动力装车量同样位居榜首,高达39.10GWh,市场占比47.05%,第二名和第三名则分别为比亚迪和中创新航,电池装车量为18.77GWh和6.73GWh。

自 快科技

]]>
SNE Research:2022年3月宁德时代汽车电池份额升至35% 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8081.html Wed, 04 May 2022 12:13:41 +0000 //www.otias-ub.com/?p=1428081

总部位于首尔的SNE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截至3月底,宁德时代轻松保持了其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的领先地位,其份额略微上升至35%。尽管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但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仍较2月底的34.4%有所上升。

韩国的爱尔集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排名第二,截止3月31日的份额为15.9%,紧随其后的比亚迪为11.1%。比亚迪还是电动汽车和普通汽车的大型生产商。

周一发布的SNE数据显示,3月份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销量同比增长约77%至41.4吉瓦时。宁德时代销售了14.9吉瓦时的电池,爱尔集新能源为7.7吉瓦时,比亚迪为4.2吉瓦时。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未来3-5年将有80%的中国传统燃油车品牌关停并转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0202.html Mon, 28 Mar 2022 12:10:20 +0000 //www.otias-ub.com/?p=1410202

“我们这些年实现了换道超车。”3月26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原来大家担心,我们的内燃机等技术跟国际上的差距还有多大。但是我一直主张,我们要寻找机会能够换道超车,新能源汽车发展就是典型的换道超车。”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突破,产销同比增长160%以上,销量达到了352万辆。但同样需要重视的是,欧美国家也在奋起直追。去年,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出现了翻倍式增长,销量达到67万辆;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233.8万辆,同比增长66%。但欧洲的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16.5%,高于中国的13.4%。

2022年,这样的格局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绝对是一场硬仗。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300余位嘉宾代表,参与讨论下一阶段产业发展方向。而从他们的演讲和讨论结果来看,今年会有三个问题尤为突出:缺芯片、缺电池、碳排放。

一、国产芯在崛起

就在几天前,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当配备Drive Pilot的奔驰汽车驾驶者,打开车辆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后,他们对于汽车的运行将承担法律责任。

这一则新闻背后,体现了两个层面的信息:一是奔驰所搭载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做到了现阶段业内顶尖的水平。二是在法律法规的配套上,德国的“一路绿灯”让奔驰跑在了行业最前端。这对于以“智能化”见长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危机感倍增。

“智能汽车正在颠覆功能汽车。我国汽车产业换道先行,取得了某些先发效应,为我国由汽车大国转向汽车强国提供了机会。但机会窗口期不会太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如是说道。

同时他也提出了趋势性判断——汽车产业发展仍需高度重视汽车价值链、供应链重构的机会。“汽车强国的底层是零部件强国。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50%以上面临重构。”

而智能汽车,最关键的零部件还是芯片。

“现在,车内的芯片特别多,从网关、车身控制、自动驾驶、座舱、动力等,智能汽车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芯片,大概有几百颗甚至达到上千颗芯片。”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说道。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则对于当下智能汽车的芯片供应问题表示担忧,一台智能电动汽车大概2万多个零部件,其中芯片大概有1700颗。2021年时业界认为,芯片短缺问题会在2022年下半年得到缓解,但是现在看,2022年上半年这一情况不仅没有缓解,还在恶化。

苗圩也提到‘缺芯少魂’问题——“我们车规级的芯片、操作系统,都是我们的短板弱项,缺芯少魂,车规级的更是如此。过去汽车厂基本不管这些事,基本上都交给了一级配套商来干这个事。国外已经开始有汽车厂向台积电去投资,要产能,我们的汽车厂只会在那儿叫唤。”

实际上,车企对国产芯片的投资布局正在加速。比如在宣布造车后的小米,对车规级芯片赛道频繁出手,已在该领域投资了黑芝麻智能、旗芯微半导体等公司。还有,理想汽车最近也投资成立了一家半导体公司,理想汽车与三安半导体设立合资公司,前者持股比例70%。

在智能汽车中有两个能够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的芯片——电机控制芯片、自动驾驶中央计算芯片。前者决定了电动车的能耗、续航、加速等等核心参数,后者决定了智能车的自动驾驶的硬件天花板的高度。但现在业内出现了“双英格局”,即德国的英飞凌在电机控制芯片有着统治地位,美国的英伟达在自动加芯片上拿走了大量中国车企的订单。

对于车企来说,选择国际供应商在短期内或许是快速提升竞争力的最佳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国产供应链的安全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正如陈清泰所言,要赢得这场汽车革命,必须超常规的重视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三条供应链的建设——目标是做到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可控。

华山A1000

目前距离国产大算力车规芯片的量产,仍需突破几项关键技术。单记章表示,如在芯片技术方面,需要先进封装技术、自主IP技术;高算力芯片系统架构需要突破,并具备高安全工具链、高安全操作系统及信息安全;车规认证方面,功能安全流程、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车规可靠性认证、ASPICE软件认证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需要逐一攻破。

不难看出,实现大算力车规芯片量产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经过必要的阶段和投入。以华山系列自动驾驶芯片为例,从完成产品定义开始,流片,封测,车规认证和算法工具链ready,功能安全认证到最终客户验证、量产上车,经历了超过3年的时间。

华山二号A1000 Pro去年7月流片成功,单颗算力达106-196TOPS

2022年将是国产大算力车规芯片的量产年。”

单记章透露,黑芝麻智能已经形成了L1到L3级别完整的解决方案,并正在不断扩大合作伙伴的规模,已与近70家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华山二号A1000系列芯片计划于今年开始量产上车,将成为国内可量产的算力最大、性能最强的自动驾驶芯片。

可见,当下的车企和芯片公司,都是在和窗口期在赛跑。

二、国产电池待起飞

国产电池厂商们,同样也在追赶研发周期。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中透露——麒麟电池,是宁德时代的第三代CTP技术的电池。麒麟电池系统重量、能量密度及体积能量密度继续引领行业最高水平。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特斯拉的)4680系统可以提升13%。

前段时间,刚获得“蔚小理”联手投资的欣旺达,也透露了最新的电池技术。欣旺达副总裁张耀在现场也表示,欣旺达今年年底量产的BEV超级快充电池续航里程可达到700公里,充电10分钟续航可达到400公里,不限快充次数,做到不起火无热蔓延。

此外,卫蓝新能源首席科学家、创始人李泓也透露,公司正在与蔚来汽车合作,计划基于ET7车型,推出单次充电续航1000公里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电池包达到150度电,能量密度为360Wh/kg,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开始量产。

但研发归研发,量产又是另一个深渊巨坑。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一个是“扩”,疯狂的扩产;第二个是“涨”,疯狂的涨价。

“扩”,基于终端市场需求的高歌猛进,国内诸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多家锂电池企业积极布产,“我国电池产能预计在2023年达至1.5TWh,2025年达到3TWh,可乐观估计至2025年国内电池年需求量/年出货量约在1.2TWh,届时大概率会出现周期性的产能过剩。”

福建宁德时代公司厂区

“涨”,是针对此轮碳酸锂价格高增的现状,而原因主要源于去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飞速增长,在电池和材料领域产生了递进式需求放大效应,整体与2016~2018年的锂资源价格上涨原因基本相同,但相较于前一轮波动,此轮叠加疫情影响,价格波动幅度更大一些。

但电池涨价背后是供需关系不平衡的一个问题凸显。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论坛上提出,“碳酸锂,我们自己的储备在全球的占比和我们使用的占比都差了数倍。这两天都在涨价,因为碳酸锂的成本可能就3万至5万元,不应该那么贵,是暴利。”

对此,欧阳明高院士分析指出,供给端产能释放延迟也是造成碳酸锂价格上涨的原因:典型矿石生产的碳酸锂产能释放周期需要3-5年,卤水提锂产能的释放周期则为6-8年。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则建议,全面梳理碳酸锂资源布局和产能,增加国内开采量和国外进口量,维护市场供需,稳定价格预期,促进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最后,欧阳明高院士对当下备受关注的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价格涨势,做出了最新的判断——“预计锂资源供需平衡有望在2-3年后恢复正常。”

三、低碳任重道远

原材料的供应我们等得起,但气候变暖等不起了。

“一个礼拜前,多名气象学的专家观测到南极北极地区都出现了极端的高温天气,部分气温超出往年同期水平三四十摄氏度。这有偶然因素,但不可否认了是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正在加剧。”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在论坛上表示,汽车、交通和能源三大体系相互关联、相互约束,对“3060”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道路交通领域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一辆普通燃油车每公里行驶里程平均碳排放量为241.9克,而一辆纯电动汽车仅为146.5克,碳排放减少约40%,据公安部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784万辆,以一辆车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一年可减少1500万吨碳排放量。

对于电动车而言,碳排放最关键的一环节就在于电力的生产。我国一直是火力发电为主,但最近两年能源结构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表示:“我们煤电的装机实际上前年开始已经跌到50%以下了,现在煤电装机比重是46%。”

黄学农认为,当下的能源电力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的突破了10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突破了1万亿度,水电、风电、光伏的装机都超过了3亿千瓦。

对于车企来说,碳减排同样也是他们肩上的责任。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提出,通过智能化的算法方案,让增程式电动车在核心区采用完全纯电动行驶。不允许增程器启动,从而在所有大城市核心的城市区域之内真正实现百分之百的零排放。“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我们在过去几个月测试也非常有效。”

根据他的预测,通过新一代的增程技术和全新智能化的运营方式,理想汽车非常有信心在城市里把碳排放从过去的降低76%而努力做到降低90%以上。

但同时他也提出长远预测:“如果展望2030年甚至更长远的2035年,我们认为中央式的电力能源,通过电网布置的,和分布式的液态能源,我们认为将长期并存。”中央式能源,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通过电网的传输把更多的煤电替代为绿电。而另外一方面,是解决分布式,最重要的就是氢能源。

但氢能源的发展,现阶段更依赖商用车的拉动。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商用车需要氢能源,氢能源更需要商用车。欧阳明高院士指出,商用车是当前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对比研究。比如说,欧盟的商用车的保有量在5%左右,但是它的碳排放量占了40%。这个现象在中国这样的大运输国家的表现更加突出。我们商用车的保有量实际上只有5%左右,但是碳排放占了整个产业的50%以上。

业内始终认为氢能源是一种昂贵的能源驱动方法,从制氢到补氢都是重金投入的大工程。但北汽张夕勇则认为,零碳低碳商用车的成本正在逐年下降,“一直到‘十四五’末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有望降到一千瓦1500块钱,与大马力柴油机有可比性。”

当下,氢能源商用车像是撑起氢能源的一个支点。它的规模化上量直接助推运输结构的低碳化,直接拉动绿氢等清洁能源的发展,相关研究预测,2050年交通领域的绿氢需求量将接近四千万吨。然而,氢能源商用车在推动补氢站的建设后,又可以反过来促进氢能源乘用车的发展。

而对于低碳的话题,宝马还给出了另一个解题思路——回收

“有很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只有2%—3%的车辆部分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的,因此以循环经济实现我们的目标大有可为。”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目前行业上大概25%-28%的材料是可以再循环利用的,宝马希望把这一比例提高到40%—50%,使用更多的循环材料。

但无论是那种技术路线,亦或是那种商业模式,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可持续发展。正如高乐所言,“我们的行业目前正在变得日益复杂,当讨论可持续出行方式的时候,我们看到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独自使这场变革真正发生,因此需要我们的车企、能源企业,政府通力合作。”

写在最后

从这300余位嘉宾谈论的趋势来看,留给传统燃油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欧阳明高院士预测:2022年传统燃油车销量将基本接近峰值,后续燃油车销量表现或出现快速下滑。而新能源汽车则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2030年前后新能源车销量将与燃油车持平。

至于燃油车的未来命运,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道,2021年传统燃油车市场现存85个品牌,其中34个品牌月销量千台以下、9个品牌消亡。未来3-5年将有80%的中国品牌关停并转。

你的下一辆车,会买新能源汽车吗?

自 虎嗅网

]]>
SNE Research: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 宁德时代连续五年登顶 //www.otias-ub.com/archives/1387521.html Tue, 08 Feb 2022 14:12:29 +0000 //www.otias-ub.com/?p=1387521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亚迪、SK On、三星SDI、中创新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

宁德时代排名第一,全球装机量达到96.7GWh,市场占有率为32.6%,位列全球第一,同时,这也已经是宁德时代,连续第五年登上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的宝座。

随着电池销量暴增,其业绩也一同提升,宁德时代发布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140亿元-165亿元,同比增长150.75%-195.52%,打破了该公司2018年上市以来的最高利润记录。

不过,不同于其它厂商,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供货量,主要满足于中国市场,其去年在国内的动力电池装车量80.51GWh,市场占比52.1%,中国业务量占据其近9成。

排名第二的为韩国动力电池巨头LG新能源,去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为60.2GWh,市场占有率为20.3%。LG新能源由LG化学电池业务拆分而成,是宁德时代最大的竞争对手。

日本电池企业松下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三名。该企业去年的装机量为36.1GWh,市场占有率为12.2%,随着特斯拉电池供应商的增多,松下的市场地位也一同随之下降。

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是,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最高的前十家企业大多来自中国和韩国,其中共有6家中企、3家韩企。

中国动力电池厂商的出色业绩表现,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也有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6倍。目前,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自 快科技

]]>
2021年9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 宁德时代占比超56% //www.otias-ub.com/archives/1342383.html Sun, 14 Nov 2021 09:35:15 +0000 //www.otias-ub.com/?p=1342383

近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2.1万辆,同比增长141.1%,环比下降3.9%。1-10月新能源车零售213.9万辆,同比增长191.9%。可以说,今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开始迅速爆发,10月份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达18.8%,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汽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的态势也更为明显。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爆发,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前,快科技获得了国内9月份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名排行榜,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继续领跑国内动力电池行业。

9月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高达8.87GWh,排名国内第一,占据国内市场56.5%的市场份额,独占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半壁江山。

2020年,年度电池装机总量为29.88GWh,占国内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的47.54%,连续4年蝉联第一。

宁德时代的前十大客户,依次为蔚来汽车、宇通客车、小鹏汽车、特斯拉、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广汽乘用车、理想汽车、东风汽车和北京汽车,前十客户装机电量15.28GWh。

而在今年,特斯拉已经成为宁德时代的第一大客户,并且特斯拉目前的销量已经超越去年全年,可以预见的是,宁德时代今年的装机量将会迎来巨额增长。

排行榜中排名第二的为比亚迪,9月份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2.79GWh,占比17.8%。所不同的是,比亚迪的电池主要为企业自用,对外供货量占比有限,也就是说,比亚迪只靠自己一家车型,就将其动力电池市占比,做到了中国第二的位置。

在10月份,比亚迪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80,003辆,同比大涨262.9%,占据集团乘用车比重已超9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销量第一。

可以说,在电动车时代,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闪亮名片。

排名第三至第五的企业,分别为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塔菲尔新能源等企业,后三者的合计市场占比份额为11%左右。

自 快科技

]]>
SNE Research:2021年1-5月宁德时代电池使用量占全球份额的31.2% //www.otias-ub.com/archives/1272566.html Thu, 01 Jul 2021 13:22:35 +0000 //www.otias-ub.com/?p=1272566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数据,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在今年1月至5月期间提供了全球最多数量的电动汽车电池。在此期间,宁德时代电池的使用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272%,占据了全球31.2%的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

从销量来看,排在宁德时代之后的分别是:LG能源解决方案(23.1%)、松下(14.7%)、比亚迪(6.9%)、三星SDI(5.3%)和SK创新(5.1%)。

LG能源解决方案为特斯拉 Model Y、大众ID.3和 D.4、福特野马Mach-E 等车型提供电池。三星SDI为奥迪 e-tron、菲亚特 500e和福特Kuga供应电池。SK创新电池则被用于起亚Niro和现代 Kona EV。

数据显示,全球1-5月共使用电动汽车电池88.4GWh,是去年同期的2.6倍。SNE Research 指出,电动汽车的销售正在从 COVID-19 大流行中迅速恢复。

本周一,宁德时代宣布,该公司已延长与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协议。根据新协议,宁德时代将在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截至今天收盘,宁德时代报收529.50元,总市值已达1.23万亿。

自 快科技

]]>
LG化学:电池业务2Q20盈利9亿元 份额超宁德时代登顶全球第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1095796.html Tue, 04 Aug 2020 03:12:11 +0000 //www.otias-ub.com/?p=1095796

近日,LG化学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经营业绩显示,4-6月实现净利润4191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4.6亿元),较上一季度增长逾11倍,较上年同期增长5倍,三位数的增幅超过了使其营业利润率达到8.2%,为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其中电池业务销售额达到2.8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营业利润达155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双双创下历年最高纪录。

据悉,LG化学业务部门分为石油化学部门、汽车电池部门、尖端材料部门以及生命科学部门。今年第二季度,LG化学销售总额为6.9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06亿元),同比增长2.3%。

对于电池业务增长的原因,LG化学表示,主要归因于欧洲、中国等全球环保政策的扩展使电动汽车的销量有所增长,以及北美地区大型储能项目的供应等。

据SNE Research报告显示,今年1-6月,LG化学占据了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24.6%份额,排名第一,其累计电池消耗量达到10.5GWh,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2.8%。宁德时代以23.5%的市场份额屈居第二名。

LG化学表示,第三季度将因欧洲汽车电池出货量的扩大,以及汽车圆柱形电池的销量增加,预计呈现销售增长和稳固的盈利势头。

与此同时,目前公司第三季度的电池订单已满,预计电池销量将较第二季激增逾25%,全年电池部门销售额将达到约763.5亿元。

via 富途牛牛

]]>
宁德时代:2019年净利润超45亿元 动力电池产能逐渐释放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0757.html Mon, 27 Apr 2020 04:35:00 +0000 //www.otias-ub.com/?p=1040757  

2020年4月24日,宁德时代(300750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57.88亿元,较上年增长54.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60亿元,同比增长34.64%。公司逐步建立业内最广泛的客户基础,且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市场获取、技术迭代、客户服务等方面规模优势日益凸显。

公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动力 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 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公司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链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研发能力,形成了全面、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锂电池材料。

据了解,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采用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路线,主要应用于下游乘用车、商用车和其他出行工具,能够满足启停、快充、长寿命、长续航里程等多种功能需求,产品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等特点。公司量产电芯能量密度已超过240Wh/kg,倍率性能可满足最大2C充电,4C放电;产品循环寿命可超过6000次。

2019年度,宁德时代各业务的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动力电池系统业务方面,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是宁德时代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公司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收入为385.83亿元,较上年增长57.38%。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补贴幅度调整、技术标准提高、行业进一步规范的情况下,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领域保持技术、规模、供应链与客户等领先优势,报告期内产能逐渐释放,实现销量40.25GWh,较上年增长90.04%,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具体来看,产品技术领域,宁德时代在业界率先量产811体系产品,开始批量生产高性价比的LFP产品,新一代CTP产品也开始在重点客户上落地;市场领域,宁德时代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取得了客户的认可,公司在国内市场为上汽、吉利、宇通、北汽、广汽、长安、东风、金龙和江铃等品牌车企以及蔚来、威马、小鹏等新兴车企配套动力电池产品,公司在海外市场进一步与宝马、丰田、戴姆勒、现代、捷豹路虎、标致雪铁龙、大众和沃尔沃等国际车企品牌深化合作,获得其多个重要项目的定点,配套车型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上市。战略布局领域,公司为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启动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扩大欧洲生产研发基地的投资规模,并在四川省宜宾市启动建设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同时,公司与吉利汽车、一汽集团分别合资成立电池公司。

储能系统业务方面,在储能市场开始逐步启动的背景下,宁德时代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完成了采用低锂耗技术,长电芯循环寿命的电芯单体和相应系统平台产品的开发。报告期内,公司储能系统销售收入为6.10亿元,较上年增长221.95%,百MWh级项目在福建晋江实现应用落地,前期储能市场布局及推广开始取得成效。

锂电池材料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在锂电池材料回收及生产领域的投资建设力度,在宁德福鼎启动投资建设正极材料产业园;公司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为43.05亿元,较上年增长11.51%。公司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动力电池产销量快速增长带动的相关原材料需求增加,同时公司锂电池材料新建产能逐步释放。

宁德时代表示,2020年公司将继续加快全球业务布局,优化业务流程,加速研发步伐,多梯次多路径地驱动新技术商用化。同时,公司将加速推进在电池回收业务的布局,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循环利用。

via 富途牛牛 同花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