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15 May 2025 14:39:2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胡润研究院:2025年雷军财富2200亿元,增长114%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6837.html Thu, 15 May 2025 14:39:23 +0000 //www.otias-ub.com/?p=1756837 今年3月2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56岁的雷军以2200亿元财富位列中国第八,较去年增长114%,全球排名第50位,上升91位。这是雷军首次进入中国前十。而雷军财富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小米汽车迅速蹿红,发售一年之后仍有十几万订单在手,根据公开的《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排行榜》数据,小米SU7一举拿下了当月中国汽车市场“10万以上价位段”的销量冠军,不分车型、不分能源形式。

原来汽车行业内很多人还以为小米只会凭借流量火一阵,最终还是看在汽车行业的沉淀积累。但没想到小米汽车一鸣惊人,想劝雷军收手的人现在都在担心自己销量还能不能保得住。

小米汽车遥遥领先了吗?并没有。其实,小米汽车大爆之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如何做好交付售后,如何平衡创新与安全,互联网时代的快法则在汽车行业显然不那么适用。

而且,小米汽车最近的销量已经连续三周下滑。

图片描述

 

5月10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动态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这是自小米SU7安徽高速事故后,雷军的首次公开表态,也折射出小米汽车当下所面临的严峻局面。

图片描述

 

图源:微博@雷军

小米SU7安徽高速惨烈事故的原因还在调查之中,但大部分用户都开始审视智驾的安全性和规范性,“脱手也能开”““零接管”多场景应付自如”这样的话术在监管的要求下,车企们普遍开始谨慎使用,统一辅助驾驶或者智能辅助驾驶来替代。而刚刚出过重大事故的小米自然就冲上了风口浪尖,到底是不是因为小米“过度宣传和诱导宣传”才改成辅助驾驶呢?

此外,最近的小米还有其他舆情事件。

01、马力限速事件

让小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封神的Ultra为小米带来了泼天的流量,也带来了泼天的麻烦。近期,小米SU7 Ultra更新了1.7.0车机版本,新版本优化了驾驶安全保护功能,车辆未登录账号时限制车辆极速与动力。同时新增排位模式全速考核,车主需要在指定赛道圈速达到官方建议成绩后,才能使用排位模式获得1548匹最大马力。

图片描述

 

这一调整迅速引发已购车主强烈不满,有车主形象地比喻,这就像买了顶配电脑,却要通过考试才能使用显卡。而且,小米SU7 Ultra的“马力锁”是强制的,车主没得选,解锁性能的唯一方式,是在小米认证的封闭赛道上刷出合格圈速。这种“硬管”机制甚至还意外催生了“代刷圈”的灰色产业,俨然一场“游戏代练”现实版。

理论上来讲,小米高性能车限制马力在非专业场地使用有一定合理性,在大部分限速120的道路上搞1000匹以上马力确实有些浪费。但是这个马力限速会有一种后期“合同单方面调整”的嫌疑,花钱买大马力结果成了冤种。

从目前行业的情况来看,针对大马力主要是两种办法,一种是特斯拉的“家长控制”,由车主(家长)来决定需不需要限速,强制安全系统等,把主动权给用户。当然出了事故也要由用户自己负责。另一种是日本模式,比如日产GTR保留赛道模式,但是“逐级开放”。小米看上去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小米在发布会上并没有注明有这些限制,用户会质疑“阉割版”也是事出有因。

在有着浓厚汽车文化的欧洲,其实对于高性能车也有一定限制,例如2024年起,欧盟所有新车强制安装智能速度辅助系统(ISA),该系统通过摄像头、GPS和地图数据,实时识别道路限速,并在驾驶员超速时发出警告或限制车辆加速,旨在减少交通事故和伤亡。

问题关键并不是用户不支持限制马力,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小米存在事前不完全宣传,事后缺乏沟通致使用户权益受损。不能“卖刀”的是你,“收刀”的也是你。

这个问题小米还是认识到了,所以在5月7日深夜,小米汽车就此问题在《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中发文回应:确实存在不妥,已暂停了这次推送,我们深表歉意。小米汽车表示,收到大家反馈后,已暂停了这次推送。已升级的少量用户,将会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小米汽车已开始推进新版本的开发和测试,预计用时4-8周,具体时间以小米官方通知为准。

图片描述

 

图源:微博@小米汽车

马力限速事件以小米道歉,用户骂骂咧咧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另一“碳盖门”事件还在持续发酵。

02、碳盖门事件

当去年10月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赛道以6分46秒的成绩加冕“纽北全球最速四门车”时,在全网引发了空前的关注和热度,尤其是雷总专门开发布会介绍了原型车的各种厉害之后,已经在庞大的网友种下了小米有高性能车的种子。

图片描述

雷总在发布会上表达的是:小米汽车本没有计划在量产车型上提供纽博格林北赛道上刷圈速的原型车所配备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但因为原型车在纽北的优异成绩引发了巨大关注,用户呼声在去年底达到了一个高潮。小米汽车内部对于是否提供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争论很激烈,他本人也很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进行开发。正因为如此,带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量产车交付进度会比较晚。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都会认为小米Su7 Ultra应该是跟原型车大差不差的,尤其是碳盖版本多了4万多又要多等几个星期。现在你要告诉用户,产品有区别不完全一致,那自然激怒了一部分冲着碳盖而来选最高配的用户。

5月7日,小米汽车在官方微博以问答形式解释了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问题。他们将这个问题归咎于“信息表达不清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

图片描述

图源:微博@雷军

在用户问答中,小米汽车为所有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车主提供了可选解决方案:未交付的订单,小米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锁单用户,可获赠2万积分(相当于2000元人民币)。

图片描述

图源:微博@小米汽车

但很显然有一批车主并不买账,近日,30余名小米SU7 Ultra准车主举着“虚假宣传”的标语,在北京某交付中心门口维权。超过300名车主组建维权群,举着订单截图和手机视频高喊“退一赔三”,甚至聘请律师启动集体诉讼。

有些车主坚持退车,小米在5月12日对部分车主提出一种退车方案,大致内容是:申请退车的订单不会继续生产,预计交付周期不再具有参考性,原预计交付周期作废。如想继续提车,可在 60日内沟通继续生产。若超出60日未沟通,则视为无提车意愿,再协商取消订单相关事宜。

但这种要等60天才能退车的方案,显然无法达到部分车主的满意,有一种“离婚冷静期”的既视感。此外,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现在这些维权的车主大部分并非是要小米按照五十多万的价格赔偿三倍,而是订金2万的三倍。因为大部分车主还没有拿到小米Su7 Ultra碳盖版。

知名车评人陈震转发了两条相关视频,另外一条则是一位车主在拆解视频中对比了挖孔版和普通版SU7 Ultra的前舱结构,得出两个结论:其一是挖孔和不挖孔,前舱结构和风道基本一致,只是挖孔版的多出了一块盖板,重量约为9.5kg;且不挖孔版的SU7 Ultra可经过专业改装变成挖孔版。陈震对两个结论均表示认同。

但陈震遭到了一些极端米粉的人身攻击,认为陈震是在带节奏和虚假陈述,陈震一气之下还将常年使用的小米手机改成了三星手机。看来今天的车主维权,除了要跟车企掰扯之外,还要跟一些极端粉斗智斗勇。而这些极端言论往往又会无形中破坏小米路人缘,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跟小米挂钩。

在多重危机冲击下,小米汽车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4.25%,出现首次负增长。在极端米粉眼中这或许不过是一次“技术性调整”,在雷军看来这些事情的处理已经让他有一些疲累了。

米粉成就小米,也限制小米

近些年各路企业家都在尝试做企业家IP,希望帮助企业打造形象节省部分营销费用,能够实现扩圈效应再好不过。但论玩企业家IP,甚至去掉企业家这个限定词,都不一定有人玩得过雷军这个远古网红。

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雷军提到小米自创立至今12年只干了一件事: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改造传统制造业,实践、丰富“互联网+制造”,推动商业社会的效率革命,以实现最大化的用户利益和社会经济运转效率。

雷军此前也说过要向Costco学习,Costco的优点是就是良好的会员制模式,圈定一个用户群体,建立双方的互信关系,专注为用户群创造价值——双方互信、互利。这种“信任”关系,有助于小米战船开向不同的行业,只要用户相信小米,只要小米能创造价值、能将价值反馈给用户群体。

打顺风局时,粉丝流量可以为产品出圈加持;在逆风局中,它会在产品出事时为口碑逆转反向“加杠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极端粉,哪怕是车主也不能说有问题,说多了就是抹黑。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小米但凡有点什么事,大家都在微博上找雷军,难道不应该找售后或者公关部门吗?

还真应该找雷军,因为小米已经几乎等于雷军,很多人不了解小米,但了解雷军是武大学霸创业经历如数家珍,认为他不装不端不爹味,不狂不躁不油腻,会写代码会营销,身高1米81没发福……

理由很简单:在许多人眼中,小米=雷军。虽然不是全部,但确实有些米粉买小米汽车,跟粉丝为爱豆打Call有着逻辑同构性,最起码他们是因为信雷军所以信小米汽车。雷军当然没法为所有事情负责,但“小米=雷军”的泛在化认知作为企业家IP的衍生品,必然会裹挟他。

在不少米粉眼中支持小米就是支持雷军,有着跟爱豆打Call类似逻辑,就像马斯克在美国的影响力一样,认可马斯克就会无脑买特斯拉,同样当马斯克成为美国负面人物,也会导致打砸特斯拉”开盒特斯拉用户”的事件出现。

或许雷总并不认同“雷军等于小米”的逻辑,但是在一场场发布会,一次次营销事件中,两者已经强绑定了。

写在最后

雷军作为互联网教父的身份几乎是公认的,在过去十几年里小米确实贡献了不少高性价比的产品,消除了一些行业信息差和产品差。但是在后互联网时代,选择流量最大的打法或许弊大于利,前期过度拉高用户预期,那么后期差评也会少不了。

尤其是在汽车行业,不像手机参数拉满最多是散热不佳卡顿等问题,而汽车或者电车参数拉满可能会带来安全风险,激进的行为往往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雷总不如考虑走得慢一点,稳一点。

自 首席商业评论
]]>
乘联分会:2025年4月新能源车销量90.5万辆,同比增长33.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714.html Tue, 13 May 2025 13:24:25 +0000 //www.otias-ub.com/?p=1755714 4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喜有忧”,整体销量虽仍保持同比增长态势,但大多车企环比出现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4月继续稳步提升,自主品牌与新势力表现亮眼,而特斯拉中国销量却大幅回落,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加速重塑。

整体市场来看,据乘联分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90.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下降8.7%;今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332.4万辆,同比增长35.7%。

另外,4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1.5%,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3%,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为19.4%,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3.2%,同比下降1.5个点。

具体品牌方面,4月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TOP10名单与3月相比发生变化。小米汽车成功重回前十行列,而广汽埃安则遗憾掉出该榜单。不仅如此,榜单中部分车企的名次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特斯拉中国,榜单中的其余9家车企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以下是4月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TOP10:

4月新能源车销量TOP10:小米强势回归 特斯拉濒临落榜

比亚迪继续以绝对优势稳居销量榜首,4月零售销量达到26.9万辆。尽管环比出现了7.4%的下滑,但同比仍有5.8%的增长。4月9日,比亚迪旗下汉L与唐L两款新车正式发售,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线布局,为后续市场竞争增添了有力砝码。

吉利汽车紧随其后,4月零售销量为11.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41.7%,环比也有7.1%的增长。吉利汽车的良好表现离不开银河品牌的助力,特别是吉利星愿这款A0级纯电小车,持续为销量增长贡献力量。

榜单中,小鹏汽车、小米汽车的同比涨幅尤为亮眼。小鹏汽车4月零售销量3.1万辆,同比增长274.0%,环比增长4.1%,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小米汽车成功重返前十,4月零售销量达2.9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305.0%的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本土车企在多个方面展现出强大竞争力,特斯拉中国销量出现明显回落。4月零售销量2.9万辆,几近跌出榜单,仅以微弱优势领先小米汽车和零跑汽车。特斯拉中国4月销量同比下降8.6%,环比暴跌超6成。3月,特斯拉凭借焕新ModelY的交付,销量实现飞跃提升,零售销量达到7.4万辆,环比激增176.8%,但很明显,4月未能延续良好态势。

自 财联社
]]>
2025年3月小米发行55亿美元股票 为电动汽车业务提供资金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094.html Wed, 26 Mar 2025 13:03:00 +0000 //www.otias-ub.com/?p=1747094 近日,彭博社发文,小米公司在香港发行55亿美元股票,而就在几周前,比亚迪公司在香港募资56亿美元。这是全球汽车制造商面临新一轮电动汽车浪潮前的又一预兆。那些在电动汽车转型上拖拖拉拉的企业最好尽快行动,否则就会陷入困境。

此次融资将为小米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业务提供资金,以巩固其去年推出的SU7的成功。SU7看起来像保时捷Panamera,但价格却与丰田凯美瑞相当。就像比亚迪上周宣布的五分钟快充技术一样,这标志着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巅峰状态。

小米这家公司成了传统汽车巨头的“厄运预言者”。多年来,小米一直被视作是苹果公司的模仿者。在华为和OPPO挤压了它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后,小米在21世纪1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苦苦摸索商业模式,销售机器人吸尘器、按摩枪和电饭煲。

一直以来,小米都在悄然学习苹果最深刻的经验。“如果你只盯着利润,就会在产品上偷工减料,” 这句常被认为是乔布斯说的话指出,“但如果你专注于打造真正伟大的产品,利润自然会随之而来。”

说的直白一点,这是在劝诫企业在时机成熟时慷慨投入资金。回顾苹果的历史,从资本支出随着销售额飙升而激增,以及供应链为满足客户需求而扩张的情况,就能看出iMac、iPhone和iPad的问世。

这很好地体现了小米的产品开发方式。尽管它有时被视为轻资产企业,更依赖广告和在线服务销售而非实体设备,但它实际上是最积极的投资者之一。在彭博社有可比数据的36家全球大型制造商中,按资本支出与折旧的比例来看,只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松下控股公司的投入比小米更多。

本周的股票发售将进一步助力其发展。小米计划扩大汽车生产线,以满足对基础款SU7以及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高性能版和电动SUV的需求。分析师预计,最快到2026年,汽车业务将超越智能手机、家电和服务,成为小米最大的利润来源。

这里存在一个良性循环:推出一款优秀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销售,让顾客排队购买。这样,企业就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吸引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资金来推动扩张。

汽车行业的许多企业几十年来学到的却是相反的经验。受低迷估值的困扰,且在贸易冲击中难以管理全球供应链,企业高管们竭尽全力证明自己是股东资金的谨慎管理者——减少投资,并在低迷的市场中尽力维持利润率。

这种策略并未取得好的效果。在特斯拉之后,估值最高的汽车公司大多是那些积极投入资金以抢占广阔电动汽车市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赛力斯、广汽集团和长城汽车。传统汽车巨头更关注保存股东资本,而不是征服全新市场,结果被甩在了后面。

比亚迪以及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中的赢家们反过来又模仿了小米的方式,以极快的速度开发新产品,并以微薄的利润销售,从而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如今,雷军在面对竞争者时,正努力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如果全球汽车行业的其他企业想要在道路全面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冲击中生存下来,它们也必须这么做:放下骄傲,开始模仿全球最具活力的电动汽车行业,向“小米化”靠拢。

]]>
杰兰路: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调研 小米以92.23分居首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405.html Mon, 24 Feb 2025 11:51:24 +0000 //www.otias-ub.com/?p=1742405 近日消息,汽车市场数据调研机构杰兰路发布了2024年度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售后服务能力研究报告。此次调研覆盖了26个新能源品牌,以回店服务体验、技术质量感知、服务产品满意度、官方渠道认可度四大维度来综合评估各品牌的售后服务能力。

榜单显示,小米汽车售后服务指数以92.23的高分,超过蔚来、奔驰等豪华品牌,位列榜单第一。

报告指出,小米在春节期间推出的“门店不放假、24小时免费道路救援、500元打车补贴、车辆送往指定城市”等服务举措,可以直观看出小米汽车对提升售后口碑的高度重视与实际投入。

蔚来作为国内高端纯电豪华品牌,向来以用户服务著称,榜单中排名第二,能力指数为88.45,领先奔驰、奥迪、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

至于第三至第七名,分别为奔驰、理想、特斯拉、奥迪、宝马等品牌,也是榜单售后服务能力Top 25%的阵营梯队。

而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售后服务能力指数为82.53,排名第二,与比亚迪的81.98接近。

第十、第十一位分别为小鹏和长城旗下的坦克品牌,能力指数均在80以上。行业均值为79.61。

自 快科技
]]>
易车榜:2024年前10月造车新势力销量目标达成率榜单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6531.html Wed, 13 Nov 2024 14:35:49 +0000 //www.otias-ub.com/?p=1726531 易车榜日前发布了造车新势力前10月的销量目标达成率榜单。

榜单显示,第一年造车的小米汽车为榜单第一,雷军之前公布小米汽车今年的交付目标为10万辆,而截止到10月底,小米汽车已交付90516辆,销量目标达成率90.25%,远超国内其它新势力车型。

零跑汽车紧随其后,零跑年度销量为25-30万辆,而今,零跑累计销量已达211,038辆,目标达成率为84.42%。

不同于其它新势力车型,零跑汽车始终坚持低价高配的战略,旗下在售车型的价格与同级车型相比,具备极强的竞争力,这也是零跑能够在竞争异常激烈的2024年脱颖而出的关键。

蔚来的目标达成率为74.02%,排名榜单第三,年度销量目标为23万辆,现今,包括乐道在内,蔚来今年已交付170,257辆新车。

距离2024年结束还有两个月时间,蔚来如果接下来月销量均能突破3万台的话,达成年度销量目标还有一线希望。

极氪汽车今年的销量态势也异常凶猛,随着全新极氪001、极氪7X等车型大卖,极氪今年前10月已交付167,922辆,目标达成率为73.01%。

理想汽车前十月销量为393,255辆,年度目标达成率70.22%,排名榜单第五。

因为理想MEGA的失利,也导致理想的年度销量预期产生了偏差。不过,理想汽车今年全年交付超50万辆,依旧有很大的可能。并且,理想汽车几乎已提前锁定新势力年度销冠的宝座。

至于榜单第六至第十名,则分别为零跑、深蓝、问界、阿维塔、腾势等品牌。

自 快科技

]]>
微博:2024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十大热搜品牌 小米第一遥遥领先特斯拉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7279.html Tue, 10 Sep 2024 14:22:56 +0000 //www.otias-ub.com/?p=1717279 日前,微博热搜官微公布2024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十大热搜事件和十大热搜品牌,其中,小米汽车在两个榜单中都稳居第一。具体来看,汽车行业热搜品牌榜中,小米汽车上榜351次,遥遥领先领先第二名的特斯拉,比亚迪上榜78次,排名第三。

除特斯拉和宝马外,其他汽车品牌均为国产品牌,包括理想、问界、蔚来、小鹏等。

在汽车行业十大热搜事件中,小米汽车发布会上榜95次,排名第一,北京车展上榜39次,周鸿祎卖车拥抱新能源以19次上榜排第三。

据了解,在小米汽车发布会期间,“小米SU7价格”、“雷军 雷神”两个热搜直接爆了,甚至微博热搜榜前十中,与小米汽车和雷军相关的热搜就占到了一半以上,足以反映出小米SU7热度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米SU7发布会前夕,雷军在微博也频繁发声,运用个人品牌影响力为小米SU7吸引了巨大的公众关注,为小米SU7聚集了人气。

自 快科技

]]>
乘联会:2024年6月小米SU7实际销量11603辆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5947.html Wed, 03 Jul 2024 12:38:49 +0000 //www.otias-ub.com/?p=1705947 小米汽车日前宣布,小米SU7交付提速目前进展顺利,6月已开启双班生产,单月交付已突破10000辆。

那么小米SU7在6月到底卖出多少辆呢?

乘联会公布了2024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其中显示,小米SU7的数据是11603辆,在榜单中排名第14位。这一数据领先了一汽红旗、小鹏汽车、华晨宝马等知名车企。

小米汽车在昨天《给小米SU7准车主的一封信》中表示,小米SU7系列交付将进一步加速,锁单后预计交付周期最高可缩短5周。

同时,近期小米汽车将进行新一轮产线调优维护,为进一步提升产能做准备。小米汽车还强调:7月目标不会变化,交付量持续破万。

自 快科技

]]>
小米汽车官方:2024年6月份小米SU7交付量超10000台 7月交付量将依然超1万台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5410.html Mon, 01 Jul 2024 12:52:55 +0000 //www.otias-ub.com/?p=1705410 小米汽车官方发文称,小米SU7 6月份交付量超10000台, 7月交付量将依然超1万台。

而小米汽车在4月3日开启首次交付,4月就已完成交付7,058辆;如今距其交付仅2个月,就实现破万辆的交付成绩,在国内新势力阵营中,已属于黑马车型。

为加快交付进度,小米SU7 Pro版已于5月18日在北京开启交付,比原计划提前了12天。

小米汽车表示,小米SU7的火爆程度确实远超预期,原计划的全年产量(不到8万辆)已经全部售罄,但经过紧张的产能提拉,小米已将今年的交付目标上调至10万辆,冲刺目标12万辆。

并且,小米汽车工厂6月份已经开始双班生产,交付能力也随之提升。

而在电池供应上,小米SU7标准版在此前弗迪电池之外,还新增宁德时代的电池。

小米汽车APP显示,当前小米SU7 Pro版,现在下订,预计交付日前为26-29周之后,小米汽车在手订单相当可观。

此外,小米汽车为缓解用户等车焦虑,还推出了锁单等待用户关怀,等待周期3个月以上的用户,会不定期收到小米汽车的惊喜礼品。

自 快科技

]]>
2024年4月理想汽车销量25787辆 小米首秀跻身新势力排名前十 //www.otias-ub.com/archives/1695138.html Mon, 06 May 2024 12:16:27 +0000 //www.otias-ub.com/?p=1695138 随着四月的落幕,新势力车企们也纷纷亮出了销量成绩单。在这个被业界称为车圈“最热闹”的月份,不仅有小米SU7的华丽登场,更有周鸿祎天价拍卖座驾的跨界大戏,以及北京车展上雷军与李想之间的“请军入瓮”与“焊门”笑谈。而这背后,新势力的销量竞争更是硝烟弥漫。

从榜单来看,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理想汽车凭借稳健的表现反超问界,重回新势力榜首;小鹏、哪吒两大昔日明星品牌销量均未破万,略显颓势;曾被“蔚小理”光芒掩盖的零跑汽车如今已渐现“领跑”之势。最为抢眼的莫过于小米汽车,首秀便跻身前十……那么,这场销量大战的具体战况到底如何?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晓!

TOP 1:理想汽车

销量:25787辆

在经历短暂失利后,理想终于在4月重拾雄风,重回新势力榜首。而且还罕见降价参战“价格战”;L6新车上市即热卖,12天狂揽2万订单。看来,重整旗鼓后的理想汽车实力更加强劲了。

TOP 2:问界汽车

销量:25086辆

问界各车型4月销量可谓跌宕起伏。昔日王者M7销量被环比“腰斩”,新M9却强势登顶50万+豪华市场。再加上上市首日就斩获4000+大定的新M5,问界整体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TOP 3:极氪汽车

销量:16089辆

在新势力普遍“降温”的四月,坚持不降价的极氪却如黑马般逆袭,以1.6万辆的佳绩刷新纪录,稳坐2024年20万以上中国纯电品牌销量冠军宝座。看来,降价也并非是万能的致胜法宝。

TOP 4:蔚来汽车

销量:15620辆

与极氪同样有黑马之姿的还有蔚来。4月,蔚来整体交付量与极氪仅差数百辆,其高达134.6%的同比增长和高达31.6%的环比增长表现异常亮眼。不过,对于拥有强大技术护城河的蔚来来说,这样的成绩既是惊喜,也是必然。

TOP 5:零跑汽车

销量:15005辆

4月的零跑汽车正在悄然领跑,交付量强势破1.5万辆大关。尽管普遍“降温”,但零跑同比增长仍高达71.96%,整体实力不容小觑。尤其零跑C16预售更是火爆,24小时订单破1.19万辆,数字十分夺目。

TOP 6:深蓝汽车

销量:12744辆

深蓝汽车相较上月势头虽减,但依旧稳扎稳打,销量与上月相差无几。相较其他车企,堪称“稳中求进”。不过,面对28万辆的年度挑战,还是得有点“紧迫感”才行!

编后语

随着”蔚小理”时代的远去,理想、问界、零跑组成的新梯队正在形成,小米汽车的入局更添变数。价格战虽未休,但市场已趋理性。随着北京车展及各大车企新车型的发布,5月车市蓄势待发。新势力的下一战,谁能脱颖而出?市场格局又将如何演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自 智电车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