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12 Feb 2024 12:51:2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自然》:首次发现人体内存在能降解尼古丁的肠菌!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9749.html Wed, 26 Oct 2022 06:57:29 +0000 //www.otias-ub.com/?p=1509749 最近听闻,电子烟的水果味烟弹彻底禁售了啊。奇点糕身边不乏老烟民,他们表示:没有水果味,那还不如直接抽烟呢!

当然,不管哪种烟咱都不提倡啊。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只不过,面对这生活,很多人还是选择将自己沉溺于尼古丁所带来的快乐之中。然后,不小心霍霍了身边被迫吸二手烟、三手烟的人。

目前,吸烟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1,2]。而避免吸烟带来的危害,最有效的方式自然是让烟民把烟戒掉。但由于尼古丁具有强大的成瘾性,以及戒断会带来十足的后劲儿(如代谢改变、食欲增长),这件事难度不小。

行吧,既然戒烟这条路有点儿折磨人,那咱就另寻他路,找个办法促进人体降解尼古丁,或许能够缓解尼古丁诱导的相关病理症状[3,4]

今天,一篇发表于顶刊《自然》的文章首次发现人体内真的存在能够降解尼古丁的肠菌

北京大学姜长涛团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rank Gonzalez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虞朝辉团队、复旦大学李洋团队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郑明华团队共同合作发现,吸烟时尼古丁会积聚在肠道中,而肠道内的解木聚糖拟杆菌可以有效降解尼古丁,并改善吸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5]

 

图:论文首页截图

话都赶在前面说了,咱们马上来看看研究者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吧。

之前有研究表明,在人的唾液和胃液中可检测到高浓度的尼古丁,这提示尼古丁可能会聚集在消化道中[6]。但尼古丁聚集在这里干了点儿啥坏事,还有很多不明之处。

这次,研究者们收集了30名吸烟者、30名非吸烟者的肠道黏膜活检以及血液、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结果确实在吸烟者的肠道黏膜组织中检测到更高水平的尼古丁

在小鼠身上也观察到这一现象。研究者们分别以烟雾暴露、饮水口服、皮下注射这三种方式,给这些小鼠来点儿尼古丁,并评估其肺部、肠道内容物、肠道组织、大脑、肝脏、附睾白色脂肪组织、血清中的尼古丁水平。结果显示,无论是哪种暴露方式,均可观察到小鼠的肠道中尼古丁水平持续较高

除了肺部、大脑,肠道中的尼古丁也不少

不过,小鼠实验中有个现象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他们发现,与体内完全无菌的小鼠(GF)相比,无特定病原体的小鼠(SPF)在饮水口服尼古丁后,其肠道组织或肠道内容物中的尼古丁水平更低一些。这有没有可能,是因为SPF小鼠比GF小鼠多了些肠菌好兄弟?

于是,研究者们试图找到在人体中帮忙解围的肠道菌群。

基于公共宏基因组数据库的筛选结果,以及对上述30名吸烟者的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解木聚糖拟杆菌(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浮现出水面。解木聚糖拟杆菌不仅携带有尼古丁降解酶编码基因,其粪便内丰度还是造成吸烟者肠道内尼古丁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

随后,研究者们在体外实验和小鼠体内实验中验证,解木聚糖拟杆菌确实能够有效降解尼古丁(降解产物为HPB,且生长速度不受环境中尼古丁水平的影响。并发现,蛋白酶NiCx是解木聚糖拟杆菌对付尼古丁的关键武器。如果解木聚糖拟杆菌的nicX基因表达缺陷,则会丧失降解尼古丁能力;如果给大肠杆菌也来一段nicX基因,这种得到强化的大肠杆菌便会获得降解尼古丁的能力。

 

nicX基因是解木聚糖拟杆菌降解尼古丁的秘诀

进一步研究表明,肠道中的尼古丁积累会加速高胆固醇饮食小鼠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

从机制上看,肠上皮的蛋白激酶AMPKα1是尼古丁在肠道中的主要作用靶点。尼古丁通过激活AMPKα1-SMPD3信号通路,从而增加肠道内神经酰胺的形成,而这会导致更严重的肝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诱导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如果通过饮水口服给这些小鼠肠道内定植解木聚糖拟杆菌,可以缓解尼古丁诱导的NASH症状,且依赖于NicX的表达

简单看下机制通路

最后,研究者们收集了83NAFLD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有41人吸烟(吸烟程度相近),42人不吸烟。

结果显示,吸烟患者的粪便中,解木聚糖拟杆菌丰度、尼古丁降解产物HPB水平与NAFL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尼古丁与NAFL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对于不吸烟的患者来说,粪便中解木聚糖拟杆菌丰度与NAFLD严重程度之间则没有明显相关性。

另外,从代谢指标上看,解木聚糖拟杆菌丰度、HPB水平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呈负相关,尼古丁则与这两项指标呈正相关,说明解木聚糖拟杆菌通过降解尼古丁或可保护吸烟者的肝功能。

 

解木聚糖拟杆菌帮助NAFLD患者化解尼古丁危机

也就是说,肠道中尼古丁水平可以在临床上作为吸烟人群NAFLD进展的危险因素。同时也证明,肠道中的解木聚糖拟杆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尼古丁对人体的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解木聚糖拟杆菌相关产品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已被证实,欧盟已批准解木聚糖拟杆菌(DSM 23964)发酵乳制品作为新型食品。(翘首以盼啊)

当然,继续开发解木聚糖拟杆菌的潜力是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AMPKα1-SMPD3-神经酰胺信号通路上其它靶点的干预,来治疗尼古丁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还是,少抽点儿烟吧。

来自:奇点网

]]>
佛罗里达大学:烘焙咖啡豆中的化合物可能有助于减少早晨尼古丁渴望的影响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6931.html Thu, 22 Sep 2022 14:05:43 +0000 //www.otias-ub.com/?p=1496931

一些吸烟者发现,如果不喝杯咖啡,他们一天中的第一支烟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不过,这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早晨的习惯。根据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的说法,烘焙咖啡豆中的化合物可能有助于减少早晨尼古丁渴望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一项基于细胞的研究中发现,咖啡中的两种化合物可以直接影响大脑中某些高敏感性的尼古丁受体。吸烟者的这些大脑受体在经过一夜的尼古丁戒断后会变得过度敏感。

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Roger L. Papke博士说,尽管最近发布的研究结果尚未在人类身上进行测试,但它们代表了我们对大脑中的尼古丁受体如何受到咖啡和香烟影响的理解的重大进展。对大多数人来说,咖啡中的感觉良好的成分是咖啡因,尽管吸烟者可能会得到另一种刺激。

Papke说:“许多人在早晨喜欢咖啡因,但咖啡中还有其他分子,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吸烟者想要喝咖啡。”

研究人员将深色烘焙的咖啡溶液应用于表达特定人类尼古丁受体的细胞。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咖啡中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可能有助于恢复尼古丁受体的功能障碍,这种障碍导致吸烟者对尼古丁的渴望。

这些发现使Papke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假设。煮沸的咖啡中的一种化合物,称为n-MP,可能有助于减轻早晨对尼古丁的渴望。

Papke表示,他对尼古丁依赖的吸烟者将烟草使用与早晨的咖啡和晚上的酒精联系起来的想法很感兴趣。虽然酒精对大脑中尼古丁受体的影响已被彻底研究,但受体与咖啡的相互作用却被研究得较少。

“许多人在早晨寻找咖啡,因为有咖啡因。但咖啡是否对吸烟者有其他作用?我们想知道咖啡中是否有其他东西在影响大脑的尼古丁受体,”Papke说。

他说,这些发现为行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他们可以在动物模型中进一步研究尼古丁戒断。

自 cnBeta.COM

]]>
FDA支持的最新研究:电子烟的戒烟效果与尼古丁含量有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365120.html Fri, 24 Dec 2021 04:19:19 +0000 //www.otias-ub.com/?p=1365120 近日,一项发表在权威期刊《尼古丁与烟草研究》(Nicotine & Tobacco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尼古丁含量适当的情况下,电子烟戒烟效果显著且优于其他方法,即使烟民没有强烈的戒烟意愿,改用电子烟后戒烟率也可达到11%。

图注:报告发布在尼古丁与烟草研究协会的官方期刊上。

该研究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和佛吉尼亚联邦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并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烟草中心的支持。

研究共选取了520名卷烟烟民作为临床试验观察对象,按照使用无尼古丁电子烟、使用8mg/ml尼古丁含量的电子烟、使用36mg/ml尼古丁含量的电子烟和使用尼古丁贴片等尼古丁替代品这四种情况随机分组。

试验结果显示,36mg/ml组的烟民戒烟率为11%,8mg/ml组的烟民戒烟率为5%,尼古丁替代品一组的戒烟率为3%,无尼古丁电子烟的用户戒烟率最低,只有1%。

针对这一数据,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癌症研究所研究员杰西卡·英斯特 (Jessica Yingst)表示,“电子烟的戒烟效果十分明显,但8mg/ml组的戒烟率相比尼古丁替代组提升并不多。这表明,如果电子烟能够提供与卷烟类似的尼古丁含量,那戒烟效果会更好,反之,尼古丁含量下降也会降低戒烟率。”

除了戒烟率更高,36mg/ml组的烟民在为期6个月的试验时间内,不吸烟的天数也显著高于其他三组。

论文主要作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教授乔纳森·福尔兹(Jonathan Foulds)表示:“由于本次临床试验只建议受试者减少吸烟,并未要求戒烟,所以整体的戒烟率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改用电子烟的烟民中成功戒烟的人数在逐渐增加,而使用无尼古丁电子烟或卷烟替代品的烟民并没有出现这种趋势。”

图注:论文主要作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教授Jonathan Foulds。

研究人员也指出,试验期间改用电子烟的烟民并未出现不良反应。这也与国际上很多权威机构的研究结论相似。

如国际权威循证医学学术组织——考克兰协作组织(Cochrane Collaboration)在今年发表的一篇综述性报告中也重点提到,参考多项试验后,暂未发现电子烟对人体有害的证据。

乔纳森·福尔兹在报告中指出,虽然电子烟并不是完全无害,但此次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电子烟的戒烟效果十分显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尼古丁含量,如果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与卷烟相似,戒烟效果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