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斌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0 Sep 2013 03:38:2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社交红利 [平装]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149.html Tue, 10 Sep 2013 03:38:26 +0000 //www.otias-ub.com/?p=150149

作者简介

作者徐志斌为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负责人,从业13年,积攒了来自一线的、丰富的社交网络领域工作经验,并经常和圈内人士交流对于社交网络行业发展的收获和心得。在《社交红利》中,他列举出自己直接或间接经手过的,许多真实丰富生动的案例,比如互联网领域的成功先例:啪啪、唱吧、美丽说、蘑菇街等,传统行业的钟表业、食品业等,其中大量第一手核心数据非常珍贵,属于首次披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社交红利时代开启
开发者从腾讯开放平台获得的分成收入,仅仅两年时间由0变成了30亿,新市场以超越想象的速度在快速扩张。每天,海量的用户、流量乃至收入从各大社交网络流动到合作伙伴中去。庞大的收益开始源源不断地为创业者所有,一个诱人的红利时代已经开启
1.1:信任背书
一切都关乎信任。在社交网络中,对某个账号的信任,会促成用户迅速做出点击链接、购买商品、下载应用、讨论某件事情等决策
1.2:媒介的重组与权力再分配
人们更加信赖来自朋友的声音,官方媒体发出的声音不再是唯一选项。就在如潮的互动中,媒介权力由媒体悄然还给每个用户
1.3:让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
流动在关系链中的信息带给了企业及创业团队一切可以想象的结果。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二章:信息的重量
信息在社交网络中是个性化且独立的入口,通过这些入口,用户从自己熟悉的社交网络中汇聚而来,作为入口的信息的高质量就变得不言而喻
2.1:充沛流动的情感与自娱情结
在社交网络中,充沛流动的是信息,更是情绪和情感。自娱现象的爆发推动了它们更快速流动
2.2:信息的四种作用
每条信息只能帮你解决一个问题,要想传播品牌就不要幻想还能同时多卖商品
2.3:回流的差异与优化
不同信息文案的撰写带来不同的点击回流与下载,优化这些基础信息能够解决很多困扰
2.4:信息的承载
信息若水,能承载不同的企业诉求。随着信任的不断建立,所能承载的诉求也会越来越大
2.5:超越140个字:信息的进化
丰富的信息类型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单独的信息可以是一款游戏、一项服务或是电子商务本身
2.6:马桶游戏与轻量应用
信息越来越碎片化、简单化。合作伙伴是不是可以伴随着信息,让自己碎裂成一个个小碎片进入社交网络?每条信息都变成应用与服务的入口
第三章:关系链壁垒
为什么他能汇聚起那么多有价值的听众和粉丝?为什么他发出的信息可以很快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简单的收听、关注背后,是企业与创业团队奠定其在社交网络中地位的起点
3.1:你的好友即整个世界
好友及好友们所分享的消息,构成了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完整世界,要想改变这个结果,“取消”这个动作足够
3.2:每个账号背后有力量
利用现有的社交网络账号体系,能大幅降低获取新用户的成本。有朋友相伴,便于用户留在应用和网站中
3.3:大号崛起:如何聚拢更多新用户?
内容大号的大规模出现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个渠道,便于企业与创业团队更简单使用社交网络。从他们身上,企业能学到如何聚拢起自己的目标用户群
3.4:不要用水军
使用水军除了给老板汇报的数字“好看”外,还会在社交网络中激起巨大的负面作用
3.5:细微分享汇聚出的庞大收益
每一个用户分享出的信息,是如何汇聚迸发出庞大的流量洪流的?
3.6:让每个用户的动作都产生收益
将每一个评论、赞、顶、喜欢、收藏和分享结合起来,会产生与分享类似的诱人收益
第四章:流动的魅力
每一次评论和转发都构成一个个细微却又重要的激励,促使信息在不同人群、不同产品乃至线上线下充沛流动,不断放大着人们所能收获的红利。如果社交红利有多个组成部分的话,互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
4.1:互动激励
在社交网络中,互动(转发/评论)就是一种即时的、积极的正向激励。人们发出消息,收获愉悦、存在感以及好友们的肯定
4.2:大流动:竞争对手消失了
在流动的信息面前,任何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对手都消失了,哪怕他们过去你死我活,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未来都是融合的
4.3:互动红利——最佳样本广点通系统
所有第三方服务都在努力协助企业更便利地使用社交网络,广点通也不例外。在这套系统中,互动是收获社交红利的最好突破口
4.4:互动与放大效应
互动就像放大镜,放大着分享带来的收益,还能延长信息的生命周期,令收益长尾连绵不绝
4.5:获利冲动:活动运营的六大法则
活动能吸引来许多用户,实现留存和转化。在社交网络中,如何让活动更有成效?有些法则可以借鉴
4.6:时间选择技巧:周末运营效应
有些应用周四会迎来用户活跃高峰,有些则在周末,赶在用户活跃高峰前布局,会有更好的收获
第五章:开放与新红利
社交网络的积极开放提供了许多弯道超车的机会。不管是将自己融入还是重新开发新应用,都足够令创业团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5.1:为什么我没效果:企业的社交困境
尽管很热,但如何运用好社交网络仍是一个高难度、掌握在小部分精英企业手中的事情
5.2:不妨做个小应用
说是小应用其实不算小,利用那些接口组件,也能组合出收获数以百万、千万计授权用户的应用
5.3:垂直的机会
将散落在庞大社交网络用户间的细微的需求、兴趣汇聚起来,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种双赢
5.4:大数据挖掘与重组下的机遇爆发
不管是微博还是QQ空间、微信,都累积了海量真实的数据,仅将这些数据与现有服务、应用结合起来的想象空间都足够令人激动
第六章:社交网络中关于未来演进的21个猜想
后记&致谢

序言

2012年5月,许朝军在一边游泳时一边重新检视自己创办的点点网的得失,一些新迹象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过去一年时间里,点点网没有取得想象中的超快速发展。
在投资人、媒体、市场眼中,许朝军是绝对受到欢迎和追捧的明星创业者,他过去的简历十分耀眼。1999年,他还在清华大学就读时,就参与创办Chinaren,网站出售给搜狐后,与王小川(搜狗CEO)、姚健(优酷土豆集团CTO)、阙红宇(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一起,并称“搜狐四剑客”。5年后,他加入千橡集团,担任校内网负责人4年,一举将校内网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之一(现在已经更名为人人网)。创业前最后一份工作为盛大在线首席运营官、盛大边锋总裁。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办的轻博客网站点点网一经推出,就备受资本宠爱。2011年2月,刚从谷歌中国总裁任上离职,组建创新工场不久的李开复便成为他的天使投资人。4月7日,点点开放注册,当月底又宣布获得来自联创策源、红杉以及创新工场上千万美元的融资。
但点点网的发展似乎遇到了些瓶颈,无线化可能是其中一个,许朝军尽管在创业之时就已经看到了无线的机会,点点网却不是单纯为无线而生,PC思路依然占据核心。很快,他发现原来依赖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很长时间丢弃不再使用,手机成为了他移动办公、接触外界、娱乐的最有力工具。人们的行为在朝手机上迁移,在PC上的时间上越来越短。点点网似乎无法完全符合这一趋势,这导致了另一个表象,就是发展过于缓慢。2011年底,点点网宣布注册用户超过500万,只是自此以后再没有公布过更新的数字。这一年,国内几大社交网络纷纷打开了自己开放的大门,点点网没有能够借助到这些外在的庞大力量。
2012年10月,反思后的许朝军重新推出新产品“啪啪”,并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这款聚焦在手机上的有声照片应用带来了新的玩法,迅速开始了自己的走红历程。半年之后,啪啪的注册用户数就已经超过1000万,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同门兄弟点点网,更超越了其他手机应用。
对比点点网,啪啪在很多方面都有些不一样:直接采用了成熟社交网络的账号登录体系,用户制作有声照片后,被鼓励分享到各大社交网络中去。许朝军说,这一做法是为了利用社交网络,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注册、找到自己熟悉的朋友并留下来。和社交网络的融合还能让创业公司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借此甩开可能的潜在的对手。确实,自上线以来,啪啪至今未逢敌手,追随者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这正是社交网络带来的红利,分别以:更海量的流量和用户获得、更快速的发展速度、更低廉的获取成本、更优先进入用户视野,以及更好的用户黏着留存、更高的收入而呈现出来。除去收入暂未体现,啪啪充分体现其他各个角度的收益。

后记

给文档打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心里非常激动,却也忐忑不安。
坦率地说.在腾讯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产品氛围、对社交网络理解已经深入骨髓的公司内整理这样的文档,心理压力巨大。如玩笑中所讲的那样.在腾讯.甚至保安小弟都是编程高手,清洁大妈也能在背后指点一下困惑中的程序员。往往对面过来一个看似普通的IT男,就是名动江湖的产品经理。在他们面前谈论社交,真像是在“扫地僧”们面前练一趟少林拳。
一开始,文档整理的初哀,是希望能够清晰而又系统地描述自己工作的平台.帮助合作伙伴了解并充分利用好社交网络。平台开放的本意就是,希望能够为大家所用,能够充分用好。自2010年加入腾讯微博开放平台以来.面对着数以百万计的网站、数十万计的注册开发者与合作伙伴,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交流、聆听业界需求,在从合作伙伴身上学到了大量优秀丰富的经验的同时,也眼见业界的一些困惑,因此萌生整理详细文档、与业界一起详细探讨的想法。
压力的来源就在于总是担心理解偏差或者有错漏。业界藏龙卧虎,公司内部高手也比比皆是,一个疏忽就会贻笑大方。每到这时.回想起过去看书到后记部分时,许多作者总是谦虚地写道“难免有错漏之处.务请谅解与多多指正”,才体会到他们为何那样写了。此刻的心情想必和他们在完成最后一个句号时一样.忐忑不安。
“忐忑不安”这个词,在发给内部同事、领导和业界朋友们的试读邀请、讨论邮件中,也用得最多。有赖于大家的帮助,后续的修改和完善得以迅速进行。
要感谢“新攀登”的导师和同学们。201 3年3月初在深圳总部参加公司的“新攀登”系列培训第一期时,因为一个实训题目在公司联合创始人Tony(张志东)先生办公室向他请教了两个小时,受到启发开始文档整理的过程。Tony也在书稿成形后,撰语并署名推荐。到第三次集训(6月26日)时.文档终于全部完成。感谢Tony的无私帮助与细致分享.感谢李芸、刘金星、李炯、韩勇、马超、郭立鹏等同学.一直以来的鼓励与支持,为文档的思路提供了诸多帮助。徐晓同学也提供了许多帮助。
感谢公司的各位领导,是他们的肯定与支持给我以信心,化解掉压力。腾讯微博总经理邢宏宇在看完初稿后提笔为本书作序。李方、马斌等几位领导都在写作过程中给予了许多鼓励,并在看完初稿后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补充意见。这些意见令本书得以改进良多.新增的数个章节使本书更加完整,并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

文摘

版权页:

2012年5月,许朝军在一边游泳时一边重新检视自己创办的点点网的得失,一些新迹象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过去一年时间里,点点网没有取得想象中的超快速发展。
在投资人、媒体、市场眼中,许朝军是绝对受到欢迎和追捧的明星创业者,他过去的简历十分耀眼。1999年,他还在清华大学就读时,就参与创办Chinaren,网站出售给搜狐后,与王小川(搜狗CEO)、姚健(优酷土豆集团CTO)、阙红宇(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一起,并称“搜狐四剑客”。5年后,他加入千橡集团,担任校内网负责人4年,一举将校内网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之一(现在已经更名为人人网)。创业前最后一份工作为盛大在线首席运营官、盛大边锋总裁。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办的轻博客网站点点网一经推出,就备受资本宠爱。2011年2月,刚从谷歌中国总裁任上离职,组建创新工场不久的李开复便成为他的天使投资人。4月7日,点点开放注册,当月底又宣布获得来自联创策源、红杉以及创新工场上千万美元的融资。
但点点网的发展似乎遇到了些瓶颈,无线化可能是其中一个,许朝军尽管在创业之时就已经看到了无线的机会,点点网却不是单纯为无线而生,PC思路依然占据核心。很快,他发现原来依赖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很长时间丢弃不再使用,手机成为了他移动办公、接触外界、娱乐的最有力工具。人们的行为在朝手机上迁移,在PC上的时间上越来越短。点点网似乎无法完全符合这一趋势,这导致了另一个表象,就是发展过于缓慢。2011年底,点点网宣布注册用户超过500万,只是自此以后再没有公布过更新的数字。这一年,国内几大社交网络纷纷打开了自己开放的大门,点点网没有能够借助到这些外在的庞大力量。
2012年10月,反思后的许朝军重新推出新产品“啪啪”,并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这款聚焦在手机上的有声照片应用带来了新的玩法,迅速开始了自己的走红历程。半年之后,啪啪的注册用户数就已经超过1000万,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同门兄弟点点网,更超越了其他手机应用。
对比点点网,啪啪在很多方面都有些不一样:直接采用了成熟社交网络的账号登录体系,用户制作有声照片后,被鼓励分享到各大社交网络中去。许朝军说,这一做法是为了利用社交网络,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注册、找到自己熟悉的朋友并留下来。和社交网络的融合还能让创业公司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借此甩开可能的潜在的对手。确实,自上线以来,啪啪至今未逢敌手,追随者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这正是社交网络带来的红利,分别以:更海量的流量和用户获得、更快速的发展速度、更低廉的获取成本、更优先进入用户视野,以及更好的用户黏着留存、更高的收入而呈现出来。除去收入暂未体现,啪啪充分体现其他各个角度的收益。
在过去的两年间,仅腾讯开放平台给合作伙伴的分账就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从零起步的快速增长的市场。2011年6月,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腾讯开放大会上曾对外表示,希望通过开放能再造一个腾讯——通过分成带给合作伙伴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这或许是社交网络所带来的红利最直接的营收数字预估。每天,更有近亿条网页链接被分享到QQ空间、腾讯微博、微信,又转而带走数亿点击流量和用户。数字仍在快速增长中,看不到慢下来的迹象。
红利在过去的概念中,多指人们在资本市场投资或者生产中获得的额外收益。在社交网络中,这些额外收益变得更加醒目和诱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协助一款创业应用快速爆火,获得百万计的新增用户或者全民皆知的名气,国民级应用每年都会有多款诞生或依附在社交网络上。以至于今天去看任何一款全民应用中,利用好社交网络进行自传播、自扩散都已经是基础能力。早在2010年,部分网站开始发现,来自社交网络的流量正在逐渐逼近乃至超越搜索引擎,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来源。
开放平台是观察社交网络的最佳观察点。2010年,笔者调入腾讯微博开放平台工作后,每天可见海量的数据纵横往来。数据总是能揭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指向简单的答案。开放平台面对着数以百万计的网站、数十万计的开发者和创业者。他们如何看待并运用微信、微博、QQ空间这些大型社交网络,其中独特的角度与方法层出不穷,值得借鉴。
如果我们将这些数据和优秀案例一一排列出来,哪怕是粗略统计,也会发现业界核心理解与认识都可被归纳到几个基础的原点中来,它们即是“信息”“关系链”“流动”。微信、微博、QQ空间概莫能外,其他社交网络同样被囊括其中。
红利收益正是从这三个原点散发出来。就像一个简单的等式,“收益=信息×关系链×互动。”我们可以将这个等式,及业界诸多案例中陈述的观点提炼为一句话:“让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或者是鼓励“让人们讨论你”。
那些从QQ空间、微博、微信中每天带走海量用户和流量以及收入的前行者,正是这样做的。

]]>
徐志斌:电商网站从微博海量转化用户的四个特点 //www.otias-ub.com/archives/56653.html Thu, 12 Jul 2012 15:46:14 +0000 //www.otias-ub.com/?p=56653 电子商务网站是最早耕耘微博营销的族群,其中多有所获,也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案例。惋惜的是,起了大早的电子商务网站们,至今多徘徊在门外。在腾讯微博的数据后台上可以看到这个领域是一个巨大的分裂的存在。

 

我们找出三家有代表性、同体量且大家熟悉的电商网站在7月4日当天的回流数据,会直观地看到这个令人讶异的差距,需知他们都是微博营销、官方大号运营的常客。

从单天81万独立用户回流到区区数百,为什么有的电商在微博中投入大有产出,有的只是陪太子读书?

 

尝试厘清一下微博之于电子商务有用的原因所在。过去曾谈论过微博的垂直化、电商的社会化道路这一话题(见文《微博与垂直化:美丽说折射出的未来电商社会化道路》)时略有触及,只是它在当时并未明确。

先重复那个调查,是自己做的一个不是那么严谨的面向近300个职场女白领的调查。重提它是因为可以被用来作为电商在微博中一些行为的参照:

调查显示,衣服鞋子、帽子围巾等是女孩子最常购买商品的71%,在网上浏览信息着装方面排第一,占38%。女性对朋友推荐的服饰会认真考虑达47%,也有43.3%的用户会在购买前会参考其他用户评论。

继续补充上次未提及的数据:经常聚会的女孩子有6成,剩下的是偶尔(尽量回避聚会的只有1%),聚会中讨论妆容打扮、衣服款式的占48%(相比之下,娱乐八卦的才只有28%)。然后,对朋友关于服饰的推荐建议会认真考虑的有47%,还有同样比例的女孩子选择正常参考(剩下的6%自己有主见,自己拿主意)。

 

调查其实在说:

1、 分享。女孩子们愿意分享。其实,咱们都愿意分享。不管是微博还是聚会,还是在QQ上电话上。

2、 圈子。既然要分享,就要有一个好的分享对象。

3、 互动。如果能得到朋友们的认可,则购买比例直线上升。

4、 精神领袖。如果圈子中有个朋友是衣服、鞋子、时尚专家,那么就听她的!如果没有,那就找一个。

 

这显示出,关系链对于电子商务在微博中的效果转化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微博中,信息更多在或强(亲朋友好友、同学同事)或弱(同行、感兴趣的人)的关系链中流动。因此更偏向社交,且重在流动。

其中略有差别:

在杭州时,和白鸦聊起这点,他总结为这其实是标准的网货:即虽然衣服鞋子这些销售量最大的网货还是有很大的个性化,但因为它们购买量最大、价格并不贵、尺码款式色彩已明,已是标准网货,试错成本也不高。

调查中这一组数据并不明确:参与调查的女孩中,购物不超过200元的占41%,如果不超过300元,这个比例又会上升到51%(其他女孩子选择只要喜欢多少都成),一半一半。但如果和购买量最大的衣服鞋子结合起来看,这一比例其实会显著上升。

这个观点在和微博营销公司的沟通中也得到证实。一家微博营销公司CEO提到,在微博上卖的最好的商品的价格,是在100-200元之间,此时用户的转化效果最好——和白鸦观点一致,因为价格低,也是常购之物,试错成本不高,因此犹豫考虑的时间不长。

是的,这正是微博之于电子商务能产生作用的第一种机制:标准且不贵的商品,试错成本不高,尽管(小圈子)关系链能带来很大的作用,用户也乐于接受那些所谓的“时尚达人”、“知名红人”、“购物达人”等内容帐号的推荐,并下单购买。这也是目前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在微博中采取的操作方式:找大号发微博(或搞大自己的官方微博帐号),总会有人来下单吧。

 

如果再细看,其实美丽说和蘑菇街的发展也是受益于这一点:在一个购物氛围浓厚的垂直化微博里,那些在这两大网站发布内容的帐号中,有多少比例是网站或其他运营方控制的帐号?但用户喜欢。

也并不是所有的电商如此做都有效果,非标准类或再昂贵点的电子商务就不会这么简单。以买车为例,观察所见朋友们多去找真正的身边的行家,或已经买过、正在开车的朋友去询问:嘿,10W以内的车子哪家公司哪款型号更好?手机、单反这类咨询就更加常见。

此时,一个大号发布的东西对用户来说构不成参考要素,反而会被认为是骚扰、广告。而真实的朋友、或者被小圈子公认的行家提的建议才会纳入真正的参考。

这是微博之于电子商务产生作用的第二种机制:更信赖强关系。

我将之理解为: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的时候,个人的专业、情感、价值、判断、喜好等会依附在这条信息之上。接受的一方也会如此。因此对另一个帐号背后的人的信任就显得很重要。在关系链中,这些信息发生作用的时间也会相应延长。比如,在观察微博信息流动时,看到了包含新闻链接的微博发生作用的时间延长的类似特点。

这两种机制并不冲突,其核心都是鼓励信息流动,只是看偏向谁更多些。如果非要找出和第一种机制有什么不同的话,也可以这么说:内容帐号只发广告不互动。只粗耕不细作。而强关系则需要/也会互动,用户往往在多次互动之后痛下决心,这些信息会积淀下来,不断发挥长效机制。这里面,用户绝对是网站最好的客服人员和编外推广员。

需要留意的是,粗耕的方式用的最多,但数据显示,效果的重心却在不断地偏移向真实关系链所引发的长效机制。

比如,我们可以看上述第一家网站在腾讯微博后台数据中的表现来做参考:

该电商网站7月4日当天被用户分享/发布了15万条商品信息到腾讯微博,有81万独立用户通过这些链接产生回流。系统显示,这15条信息中,13万是用户一键分享,另约2万是用户手动发布,包括了他们调用或自己或微博营销大号做的推广活动。

但连续对比近半个月的回流数据会发现,粗放的大号发布在数据中暂时可以忽略不计。如下图所示,该网站半个月中每天新增分享的人数与被分享的商品信息在基本保持在一个正常起伏的状态。而用户在微博中点击商品URL信息的次数与被点击的URL个数紧密相关,这直接显示出网站回流增长,主要来自用户分享行为中沉淀在关系链中的历史信息。

创建个数与URL个数,及点击次数与点击URL个数,指的是多少人/次分享、发布/点击了多少链接。如果是大号能起到巨大作用的话,应该出现的是相比点击URL的个数变化,点击次数猛烈上升。或单个URL互动/转发次数快速上升,但后台数据中显然没有出现这样的迹象。

如果多看一下电商网站的在后台的整体数据,还有四个特点:

1、对比同用户数量级的网站,用户分享电商商品的比例要远远少于资讯网站。

2、用户与含有商品信息微博的互动次数,要远远落后于资讯网站十倍以上,甚至更多。

3、但,被分享的商品信息所要发生作用的时间远远超过内容链接。且被分享次数越多,长尾效应就更加趋强。

4、分享用户越多,回流倍数大幅增加。

 

因此,鼓励更多的用户分享,所产生的用户回流或订单效果会比其他领域网站更优。而分享的细节上,也曾在《百万流量的起处:网站从微博中获得用户的细节与方法论》一文中有过探讨。甚至在提升订单转化、用户回流增加上,腾讯微博近期还将推出一个新的组件,也是聚焦在这一方向上。

再回到开篇,三家网站悬殊之大是因为什么原因?只是应了京东刘强东的那句话:有些电商网站只重营销不重体验。

via:腾讯微博@徐志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