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克萨斯大学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22 Feb 2024 12:33:2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得克萨斯大学:研究显示等待既影响决策 也增加痛苦感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7050.html Thu, 22 Feb 2024 12:33:20 +0000 //www.otias-ub.com/?p=1677050 早在 1981 年,汤姆-佩蒂(Tom Petty)就曾唱过”等待是最难的部分”。得克萨斯大学的最新研究有助于解释其中的原因。在最近的两篇论文中,德克萨斯州麦考姆斯市场营销助理教授安娜贝拉-罗伯茨(Annabelle Roberts)探讨了当人们感到不耐烦时发生的内部协商:无论是排长队还是等待重要通知。

这两篇论文都研究了对结束的渴望是如何影响不耐烦的。第一篇论文探讨了不耐烦如何影响决策–例如,选择现在而不是稍后完成一项任务。第二篇论文探讨了人们在等待过程中的感受,以及随着等待结束的临近,这种感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等待即将结束时,对结束的需求既影响决策,也增加了痛苦感,这为更有效地管理等待体验提供了启示。

罗伯茨拥有行为科学博士学位,他感兴趣的是急躁如何影响人们的选择,比如是为未来投资还是为现在花钱。

她的作品还为营销人员提供了经验,告诉他们如何才能让等待不再那么烦人。她说:”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等待的过程中过于沮丧。

在一篇论文中,罗伯茨研究了导致不耐烦的原因。她与芝加哥大学的亚历克斯-伊马斯(Alex Imas)和阿耶莱特-菲什巴赫(Ayelet Fishbach)一起找到了一个答案:封闭性。她说,对封闭性的需求会影响人们的跨期选择–人们对今天的收益和未来的收益所赋予的相对价值。

在网上和实验室进行的七项研究中,为了获得相同的结果,受试者在早工作多干活和晚工作少干活之间做出了选择。如果能让参与者更快地完成任务,他们愿意付出更多或工作更多。

  • 如果能早点付款,他们愿意多付 1 美元,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操心付款的问题了。
  • 他们宁愿多完成 15%的工作,以获得相同的报酬,因为他们可以更早地完成工作,并将其从待办事项清单上划去。
  • 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假期前完成一份报告,他们宁愿无偿加班一小时完成报告,也不愿在假期结束后再拿工资完成报告。

罗伯茨说:”对目标闭合的需求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倾向于更快地多工作或更快地多付钱,这与直觉相反。我们发现,急躁并不仅仅是对奖励的短期欲望,它也是为了把目标从他们的清单上划掉,而不是让目标悬在他们头上。

她指出,这些发现可能会引起那些希望更好地激励团队的管理者的兴趣,因为渴望结束的人不太容易拖延。这项研究还表明了”先买后付”等营销促销活动有时不起作用的原因。消费者可能不想承受到期付款的压力。

末日已近,但还不够近

之前的研究计算出,美国人每年要花 370 亿小时排队等候,平均每个上班族每年要花 42 小时堵在路上。罗伯茨的第二篇论文也是与菲什巴赫合作完成的,她追踪了这些等待的情绪轨迹。他们发现,等待的痛苦会随着等待接近尾声而加剧。

罗伯茨说:”这篇论文是关于人们在等待时的感受和体验。当你期望等待很快结束时,你就会变得更加不耐烦。”

在现实生活中,受访者在等待第一支COVID-19疫苗或等待公交车到达芝加哥市中心时,会对自己的不耐烦程度进行评分。离等待结束的时间越近,受访者的挫败感越强。当他们更接近接种疫苗或公交车更接近到达时,他们的挫败感更强。

一组受访者报告了他们对 2020 年总统选举结果的不耐烦情绪。选举日当天,乔-拜登(Joe Biden)和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支持者的不耐烦程度都有所上升。

第二天,由于仍在计票,不耐烦情绪更加高涨。罗伯茨指出,尽管拜登领先,但双方的不耐烦情绪都有所上升。

罗伯茨说:”即使是那些预计自己的候选人不会获胜的人,他们也只是想结束这一切。这很好地证明了人们对结束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如何在等待的经历中体现出来。”

她建议公司这样做:如果包裹何时送达存在不确定性,最好让客户做好长期等待的准备,而不是短期等待。这样,包裹可能会在他们不耐烦之前送到。

此外,在等待过程中提前通知客户延迟可能比延迟通知客户更好,这样他们就可以相应地调整自己的预期。

在后续项目中,罗伯茨正在研究有用的干预措施,以帮助人们在等待时更有耐心。

“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管理他们的等待经历,”她说。”很多人真的希望得到帮助,帮助他们如何在等待时更有耐心,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比如为未来储蓄。”

自 cnBeta.COM

]]>
得克萨斯大学:研究表明智能手机会使人智力下降 大脑变迟钝 //www.otias-ub.com/archives/651140.html Tue, 07 Nov 2017 13:48:58 +0000 //www.otias-ub.com/?p=651140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3日报道,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认知心理学家及营销学教授阿德里安·沃德十年来一直在研究智能手机与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和判断。沃德怀疑,我们对手机如此迷恋,以至于手机只要一出现,可能就足以削弱我们的智力表现。两年前,沃德和他的几位同事启动了一项精心设计的实验,以验证他的上述推论。

这些研究者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招募了520名在读大学生,让他们接受两项标准的智力敏锐性测试。第一项测试评估“可获得的认知能力”,主要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能否完全地专注于某项特定任务,第二项测试评估“流体智力”,即一个人阐释及解决不熟悉问题的能力,测试中的唯一变量就是受试者智能手机摆放的位置。研究者要求部分学生把手机放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其他人将手机放进口袋或者手提包;还有一些人则被要求将手机留在另一个房间。

测试结果令人震惊。在两项测试中,将手机放在视线范围内的受试者得分最低,而将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的学生则拿到了最高分,把手机放在口袋或手提包里的学生得分则正好处于中游。距离手机越近,大脑就越迟钝。

在随后的采访中,几乎所有参与者都表示手机并没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他们坚称测试期间自己完全没有想起过手机。手机干扰了他们的专注力和思维,但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

研究者此后进行的第二项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他们同时还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依赖程度越高的学生,认知能力受到的损害越大。

沃德和他的同事在今年4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智能手机融入日常生活”似乎会造成“脑力流失”,削弱人们的关键心智技能,如“学习、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研究者们特别强调,如今大多数人都习惯性地将手机放在身边,确保手机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这种做法只会将上述智力损伤放大。

沃德的发现与近期发表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在《社会心理学杂志》2014年发表的一项内容类似但规模较小的研究(共涉及47名受试者)中,南缅因大学的教授们发现,在两项严格的注意力和认知测试中,与手机不在视线范围内的对照组相比,只要手机在视线范围内,即使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人们犯错的次数就明显增多。

在今年4月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就智能手机对阿肯色大学蒙蒂塞罗分校160名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何影响进行了评估。他们发现,在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一项测试中,不带手机进教室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带手机上课的学生。带了手机的学生是否使用了手机并不重要:他们之中所有人的表现都一样糟糕。去年发表的一项针对英国91所中学的研究还发现,当学校禁止使用手机时,学生的考试成绩会大幅提升,其中成绩最差的学生受益最多。

]]>
得克萨斯大学:研究显示睡眠干预可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 //www.otias-ub.com/archives/351432.html Sat, 30 May 2015 16:12:43 +0000 //www.otias-ub.com/?p=351432 dsc4927

美国《科学》杂志28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并认为睡个好觉是成功的关键。

研究第一作者、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后胡晓晴对新华社记者解释说,研究显示在受试者参加反偏见学习后,进行睡眠干预有助巩固学习效果,且睡眠质量越高,巩固效果越好,越有利于消除偏见。这项研究成果为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

胡晓晴说,虽然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平等,但社会偏见仍无处不在,如最近美国执法人员对少数族裔的暴力执法,还有工作招聘中对女性应聘者的歧视等,这些偏见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危害。由于以往的研究发现睡眠干预能巩固学习效果,就想到研究用这种方法能否减少种族歧视和性别偏见。

在新研究中,参与者首先被要求进行一些反偏见的学习。例如,一般的性别偏见是女性应该学习文科而不是理科,女性不适合科学研究等,但反偏见学习通过一系列设计把女性和科学研究联系在一起。在进行反偏见学习的同时,研究人员给参与者播放一个特别的声音片段,目的是在这个声音和反偏见学习间建立牢固的联系。

随后,参与者午睡一个半小时,当脑电波显示他们进入深度睡眠时,研究人员重复播放之前与反偏见学习联系在一起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很轻,所以不会扰醒参与者。之前有研究显示即使在睡着时大脑也可以处理外界的味道、声音等感官刺激,研究人员因此猜测在睡眠中播放声音也会重新激活与声音相关联的反偏见学习,从而在睡眠中巩固学习效果。

正如研究人员所认为的那样,测试显示,在深度睡眠中重新激活反偏见学习后,该偏见相比于午睡前减少了50%。即使在一周后重新测试,效果依然很明显。此外,在播放声音加强反偏见学习的前提下,睡眠的质量越好,偏见减少得越多。

“这个结果的确非常令人吃惊,”胡晓晴说,“我们一般认为社会偏见是非常难以改变的,而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和逐步开放意味着我们必须和各种社会偏见斗争。我们的新发现给解决这一重要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