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30 Dec 2024 12:00:1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Destatis:2023年德国员工平均病假15.1天 企业雇用侦探调查假病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4620.html Mon, 30 Dec 2024 12:00:13 +0000 //www.otias-ub.com/?p=1734620

持续上升的病假率让越来越多德国企业开始雇用私家侦探,以查清请病假的员工是不是真的病了。私家侦探马库斯向媒体透露,“若一个人一年请了30天、40天,甚至100天的病假,那么他对雇主来说在经济上就没有吸引力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想再忍受这种情况。”

为此,企业老板只能被迫请“病假侦探”,他的侦探社每年收到超1200份订单,大约是几年前的两倍。

德国联邦统计机构Destatis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德国工人平均请病假15.1天,高于2021年的11.1天。

德国研究型制药公司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克劳斯·米歇尔森表示,员工假病对经济活动影响巨大,该协会研究发现,2023年因病缺勤率上升导致德国的产出减少0.8%,导致经济萎缩0.3%。

德国的法定健康保险公司之一TK报告称,今年前9个月,其承保的工人的平均病假天数为14.13天,创下历史新高。

对于德国来说,高病假率已经让不少公司不堪其扰。奔驰集团CEO卡伦纽斯直言道:德国的缺勤率有时是其他欧洲国家的两倍。

而在今年9月份时,特斯拉德国工厂在8月份的员工病假率攀升至17%,是去年德国汽车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多。马斯克彼时回应称:他正在调查这一问题。

不过,有专家认为,病假率上升的背后原因更为复杂,受精神疾病增加、工作压力增大等多重因素影响。

自 快科技

]]>
2024年8月德国电动汽车交付量下降69% 使整个地区销量减少了3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8389.html Fri, 20 Sep 2024 14:46:07 +0000 //www.otias-ub.com/?p=1718389 德国电动汽车销售上个月大幅下滑,拖累欧洲市场整体下降,这促使汽车制造商呼吁欧盟重新考虑关键气候目标。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周四表示,该地区最大汽车市场德国的电动汽车交付量8月下降69%,导致整个地区下降36%。

该组织敦促欧盟委员会在2025年排放目标生效之前采取紧急措施,否则届时未达标的汽车制造商将面临数十亿欧元的罚款。

欧洲汽车业正艰难应对电动汽车需求下降的问题,此前政府取消了让这些相对昂贵的汽车变得更可负担的财务激励措施。随着8月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从去年的略高于15%降至14%,汽车制造商正在重新考虑放弃内燃机汽车的战略和时间表。

这种下降在德国最为明显,该国工业核心正面临一系列挫折。欧洲大陆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宣布废除一项长达几十年的劳工协议,并在需求滞后的情况下考虑首次关闭在德国国内的工厂。宝马汽车下调了全年业绩指引,部分原因是电动汽车销售疲软。

德国央行表示德国经济可能已经陷入衰退。该行周四在月度报告中表示,继第二季度意外萎缩0.1%之后,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再次陷入停滞或小幅下降。

在整个欧洲,8月电动汽车新车登记量同比下降16.5%,法国和意大利也下降。英国是唯一电动汽车销售增长的主要市场,增幅为10.8%。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Falkensteg:2024年上半年德国已有2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申请破产 数量同比激增6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9734.html Mon, 22 Jul 2024 13:44:35 +0000 //www.otias-ub.com/?p=1709734

咨询公司Falkensteg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德国已有20家年收入超过1000万欧元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申请破产,数量同比激增60%。这一现象与2023年破产率仅下降2%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欧美市场电动汽车需求低于预期是导致零部件供应商陷入困境的首要因素。

许多本土供应商原本期望借助汽车行业转型期实现增长,却因市场需求疲软而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同时,大型汽车制造商也在应对成本上升和供应链挑战,特别是面对中国供应链的激烈竞争。

中国企业正利用其在制造和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积极扩大在欧洲的业务,促使欧洲汽车制造商重新考虑合作伙伴关系。

尤其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中国企业的专业技术和成本效益尤为受到青睐。

此外,特斯拉等电动车企由于电动化出身,在软件部署和市场适应上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进展迅速。

相比之下,欧美日韩等传统车企由于背负燃油车时代的遗留问题,转型步伐更为谨慎。

自 快科技

]]>
CleanTechnica:2024年2月德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从上年同期的21.5%降至19.3%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9339.html Sun, 10 Mar 2024 10:49:38 +0000 //www.otias-ub.com/?p=1679339

据CleanTechnica网站,德国2月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从上年同期的21.5%降至19.3%。其中,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从上年同期的15.7%降至12.6%,销量同比下降了约15%。

在去年12月底德国政府突然出人意料地取消购车激励措施后,纯电动汽车的销售仍受到影响,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找到新的平衡。

特斯拉Model Y是德国2月份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交付了5408辆,超过了紧随其后的四款车型的总和。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Henley&Partners:2023年护照免签国家及地区数 新加坡排名第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7342.html Thu, 20 Jul 2023 12:49:48 +0000 //www.otias-ub.com/?p=1627342 你知道免签国家及地区数全球第一的是谁吗?肯定不是美国。

关于凭护照无需签证即可前往的国家及地区数量,根据Henley&Partners咨询公司18日发布的2023年最新版排行榜,此前蝉联榜首的日本跌至第三,新加坡跃居第一。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可免签前往的国家及地区为192个。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以190个并列第二。排名垫底的是阿富汗,仅27个。

此次可免签前往的国家及地区降至189个,日本、韩国、法国等其他6个国家并列第三。

该公司以199个国家及地区的护照为对象,调查持有者前往227个作为候选目的地的国家及地区时能否在事先未获逗留许可的情况下以免签或落地签等方式入境。

排行榜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的基础上加入了独立调查结果。

自 快科技

]]>
2021年德国市场汽车销量数据 奔驰销量暴跌25.7% //www.otias-ub.com/archives/1380816.html Wed, 19 Jan 2022 12:39:31 +0000 //www.otias-ub.com/?p=1380816

特斯拉手头的要务中,建设柏林超级工厂,肯定排在前列。日前出炉的德国市场2021汽车销量数据显示,尽管柏林超级工厂尚未投产,特斯拉在这个国家的电动车销量已经击败了所有德系本土品牌。

具体来说,Model 3是德国市场最畅销的电动汽车,2~10名则分别是大众e-Up、大众ID.3、雷诺Zoe、奔驰smart EQ For Two、现代Kona纯电、斯柯达Enyaq纯电、大众ID.4、菲亚特500e和宝马i3。

另外,去年在德国所有车型的总销量方面,德系品牌全部出现下滑,其中梅赛德斯奔驰跌幅达到了25.7%。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卖出3.9万辆汽车,同比增幅高达137%。

相信在柏林超级工厂投产后,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风暴将进一步席卷欧洲市场,使得转型缓慢的传统燃油品牌商日子更难过。

自 快科技

]]>
2021年Q1德国特斯拉全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增长83% //www.otias-ub.com/archives/1228385.html Fri, 09 Apr 2021 13:02:34 +0000 //www.otias-ub.com/?p=1228385

据国外媒体报道,2021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电动汽车在德国的注册量同比增长83%。目前,特斯拉正在德国柏林建设一座欧洲超级工厂。该工厂是特斯拉的第四座超级工厂,另外三座分别是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位于内华达州的超级电池工厂,以及位于纽约水牛城的超级工厂。

此前,马斯克曾在推特上透露,特斯拉将在其柏林工厂生产电池、动力系统和整车(从生产Model Y开始)。

该工厂预计将于2021年7月前建成投产,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生产Model Y,目标是每周生产10000辆汽车。

目前,该工厂仍在快速建设之中。尽管该工厂还未建成,因而还没有生产任何汽车,但该公司在德国的扩张仍在继续。

虽然特斯拉目前尚未在欧洲生产汽车,但该公司在德国的汽车注册量仍上涨,这得益于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特斯拉汽车从上海出口到欧洲的战略。

目前,特斯拉在上海有一座超级工厂,该工厂生产Model 3和Model Y,这些汽车主要在中国销售,但也有一些出口到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

自 techweb

]]>
2020年3月-2021年1月德国乘用车注册量及增长率(附原数据表) //www.otias-ub.com/archives/1208834.html Sat, 27 Feb 2021 08:50:48 +0000 //www.otias-ub.com/?p=1208834

]]>
2019年1月-2020年5月德国电动车注册量【附原数据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1078823.html Tue, 07 Jul 2020 02:53:07 +0000 //www.otias-ub.com/?p=1078823

]]>
2018Q3-2020Q2德国乘用车注册量及增长率【附原数据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1078820.html Tue, 07 Jul 2020 02:51:27 +0000 //www.otias-ub.com/?p=1078820

]]>
2019年10月-2020年6月德国乘用车注册量及增长率【附原数据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1078817.html Tue, 07 Jul 2020 02:50:33 +0000 //www.otias-ub.com/?p=1078817

]]>
Ecommerce Foundation:预计2018年德国电子商务市场达到930亿欧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755568.html Mon, 30 Jul 2018 16:42:52 +0000 //www.otias-ub.com/?p=755568 2017年德国电商市场规模达到了850亿欧元,比2016年增长了9.5%,预计到2018年年底,德国的电商将增长至930亿欧元。

根据电子商务基金会(Ecommerce Foundation)研究数据,在过去几年,德国的电商市场的年增长率一直在11%和12%徘徊,但增速似乎开始放缓,2018年增长率预计在9%左右。

即便如此,德国B2C电商市场交易额仍旧在欧洲排到了第三位,仅次于英国和法国。2018年,德国79%的互联网用户会上网购物,这一比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2017年,德国网购者在电商网站的平均花费为1515欧元。

强大的电商供应链

“在基础设施方面,德国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健全电商基础设施供应链。德国的物流绩效指数(Logistical Performance Index)得分最高,并且在通关效率、与贸易和运输相关的基础设施质量、物流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排名第一,”电子商务基金会(Ecommerce Foundation)解释称。

数据显示,有47%的德国的网购者喜欢在网上买书、电影、音乐和游戏,43%会网购衣服,41%会网购消费电子产品。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有61%的德国消费者表示通过移动设备购买至少购买了一本书。

产品描述是很重要的

研究显示,70%的德国消费者在购买大宗商品前都会在网上做一些调查。如果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他们认为产品描述是影响他们做出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此外,他们还看重卖家的物流服务和主页排版。

1/4网购者进行跨境购物

2017年,德国购买国外商品的网购消费者增加了5%。现在,每4个德国网购消费者就有1个从国外购买产品。德国消费者购买国外产品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国外产品价格较低,其二是他们无法在国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

支付方面,德国主要电商卖家通常为消费者提供以下几种支付选择:电子钱包(91.3%)、信用卡(90.4%)、传统支付方式——现金(78%)和发票(76%)。有趣的是,当问及德国消费者最不经常使用的支付方式时,信用卡排在第一位,43%的受访者称他们从未使用过信用卡。

编译:雨果网

]]>
Bevh:2016年Q3德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5亿欧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530745.html Thu, 27 Oct 2016 16:52:27 +0000 //www.otias-ub.com/?p=530745 1477587088-8540-26

2016年第三季度,德国电商零售行业交易额增长10.6%,达125亿欧元,这个数据远超预测值。准确来说,它超过了该行业一整年预测的交易额。据德国电商协会Bevh预测,与2015年相比,2016年德国电商市场交易额将增长14.7%。

德国电商行业热门品类

据Bevh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服装在电商市场中占的比例最大,占22.4%,交易额达31亿欧元,超去年同期2亿欧元。其它热门品类包括消费电子产品和IT产品(21亿欧元)、家具和装饰品(9.6亿欧元)、鞋类(9.23亿欧元)以及家居产品(9.05亿欧元)

1477587087-5337-26

电商专家Gerrit Heinemann表示:“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德国电商将再次加快发展,这符合之前很多专家的预测。最重要的是,大品类产品交易额的加速增长,再一次鼓舞了纯电商卖家。”

纯电商卖家不断增加

尽管电商行业仍然被网上平台主导(64亿欧元),但市场上纯电商卖家数量正在不断增加。2015年纯电商卖家营收为16亿欧元,今年将增长24.2%,达20亿欧元。多渠道零售商营收总额为47亿欧元。

来自:雨果网

]]>
Statista:2015年德国电商企业100强,亚马逊、Otto和Zalando位列前三 //www.otias-ub.com/archives/520207.html Fri, 23 Sep 2016 15:27:58 +0000 //www.otias-ub.com/?p=520207 德国统计公司Statista公布了德国100强电商企业排名。2015年这些100强企业的在线销售额达244亿欧元,比2014年(216亿欧元)提高13%。

电商销售额最大的一部分来自德国前3大电商企业:亚马逊德国站(78亿欧元),Otto.de(23亿欧元)和Zalando(10亿欧元)。

1474644430-8123-22

除了前3大企业地位稳固,电商零售市场还有很多其他变化。一些电商企业的排名有很大提升。比如Media Markt从30名上升到18名,电商营收达2.189亿欧元;Saturn从51名上升到33名,电商营收达1.436亿欧元。

食品电商零售商首次进入100强名单

第一次有2家食品电商零售企业进入德国100强名单。但名单上大多数还是百货零售商和时装零售商:29家企业提供在线百货销售;20家企业主要出售服装和鞋子。

奥地利和瑞士最大电商企业

EHI和Statista还出现在奥地利和瑞士100强电商企业名单上。在奥地利,100强电商企业营收增长9.9%,达20亿欧元;而在瑞士,100强电商企业营收为48亿欧元,2014年为46亿欧元。

奥地利最大的电商企业:亚马逊(5.516亿欧元),Zalando(1.508亿欧元)和Universal(1.172亿欧元)。瑞士最大电商企业:Digitec(5.996亿欧元),Zalando(3.975亿欧元)和亚马逊(3.751亿欧元)。

编译/雨果网

]]>
eMarketer:预测2016年德国电商零售销售额达到576.5亿美元 增长11.5% //www.otias-ub.com/archives/513771.html Sat, 03 Sep 2016 14:21:48 +0000 //www.otias-ub.com/?p=513771 尽管公投退欧后经济前景黯淡,eMarketer预测,2016-2020年间,英国电商零售市场仍将在西欧市场占据最大份额。

2016-2020年间,德国电商将继续保持排名第二。今年,德国电商零售销售额将增长11.5%,达到576.5亿美元。到2020年,这个数额将提高近200亿美元,达到772.2亿美元。

1472912323-4809-01

由于劳动力市场强健,预测期限内,德国总零售额将按2.1%-3.2%的比率增长。

德国电商收益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移动电商的强劲发展。2016年,德国来自移动设备的零售销售额将达到191.4亿美元,比2015年提高40.8%,在德国电商零售总额中占据33.2%的比例。

2016年,西欧零售销售总额将达到36990亿美元。由于欧元长期疲软以及经济发展速度慢,这个数额远比eMarketer之前预测的要低很多。总的来说,2016-2020年间,西欧零售销售额增长率将跌至历史最低,2016年零售销售额增长率仅0.9%,而2020年,增长率为0.8%。

“我们确信,2016-2019年间,德国电商零售销售额将继续保持强劲稳定增长,”eMarketer高级分析师Karin Von Abrams说。虽然零售大环境不太好,德国仍然是欧洲一大经济强国,大部分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都很高。

1472912322-8627-01

“这也有助于推动移动电商业务的迅速发展,”von Abrams说道。“我们预测,2016年德国手机用户人数将达到4690万,2017年将攀升至5080万。随着零售商提高销售模式,在各种设备上提供无缝服务,通过手机买卖产品变得更加普遍。因此移动电商迅速兴起,2016年将在德国电商零售销售额中占据1/3的比例。”

来自:编译/雨果网

]]>
德国投资经营障碍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84043.html Tue, 14 Jun 2016 17:33:14 +0000 //www.otias-ub.com/?p=484043
一、东道国投资环境障碍和风险分析

(一)政治障碍

1、德国国内政局稳定,本届政府由联盟党和社民党于2013年12月17日组成,基民盟主席安哥拉·默克尔连任总理。

2、德国社会治安总体良好,是世界上安全系数较高的国家之一。但随着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涌入德国,社会治安问题日渐突出,恐怖袭击的风险加剧,排外事件屡有发生。德国联邦刑事调查局(BK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德国记录在案的刑事案件为633万起,同比增长4.1%。犯罪率由每十万人7530起升至每十万人7797起。破案率为56.3%。德国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警方在德国境内追踪到的“危险极端分子”已达近500名,是2014年的两倍。与此同时,原本声势渐衰的PEGIDA运动(“爱国欧洲人反对西方伊斯兰化运动”的简称)又有抬头之势,针对难民的纵火、攻击事件时有发生。

3、中国与德国(西德)于1972年10月11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发表《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4、对外资的安全审查情况。根据德国《对外经济法》及《对外经济条例》规定,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BMWi)对外来投资者收购德国企业25%以上(含25%)股权的收购项目拥有审查权。这里的外来投资者指所有来自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以外的投资者,外来投资者在欧盟或EFTA内的分公司和工厂视同于外来投资者。股权比例计算既包括收购者直接收购的股权,也包括其通过下属公司或与其他公司协议间接控制的股权。审查权有效期为自收购合同缔结之日的三个月,或自参与收购者公开宣布其收购要约发起的三个月。如德经济部在审查有效期内决定实施审查,则须通知企业并要求企业递交有关收购的材料。所需材料范围由经济部决定,并在联邦公报上予以公示。在企业递交完整材料之日起的2个月内,德经济部须做出是否对收购项目进行干预的决定,并向德联邦政府汇报审查结果。如经济部认为该收购项目危害德国公共安全和秩序,有必要进行干预,需得到联邦政府同意后方可实施。国家公共安全和秩序的定义参照欧盟法律及欧洲法院的判决。德经济部对已完成的收购项目可实施的干预措施有两种:一是禁止或限制投资者在收购后行使股东表决权,也就是限制外来投资者对德国企业重大事项施加影响;二是取消此次收购,委托财产管理公司将项目复原到收购前状态。为确保项目不受审查,收购方可预先向德经济部申请,要求开具收购项目不影响德国公共安全和秩序的证明。

(二)经济障碍

1、德国是欧洲最大、全球第四大经济体。2009年德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国内生产总值开始下滑。2014年德国经济呈加快增长势头,增幅达1.6%;就业人数达4265万,较上年增加37万人;物价上涨0.9%;公共财政实现盈余。2015年,德国经济和就业形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增长1.7%,取得自2012年以来最高经济增长率。世界经济论坛《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德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4位。世界银行发布《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德国在全球18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5位。

2、德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大致平衡。截至2015年年底,德国公共债务总计20256亿欧元。在所有公共债务中,联邦政府债务为12629亿欧元,同比下降1.8%;各州政府债务总计6176亿欧元,同比下降0.7%;市、县地方政府债务1450亿欧元,同比增长3.8%。2015年年底德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超过80%降至71.2%,2020年有望降至60%以下,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标准。

(三)金融障碍

1、自1958年起,德国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外汇管制,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持有和买卖外汇。政府对企业或个人的外汇汇出也没有限制,企业或个人可通过银行将存款汇出德国,但单次汇款超过12500欧元,汇款者需要向德国联邦银行(www.bundesbank.de)履行报告义务,报告表格可从德央行网站下载,一般办理汇款的银行会提供报告程序方面的指导。

2、德国联邦银行是德国中央银行。1999年起,德联邦银行成为欧洲央行的一个重要成员,与其余欧元区国家一起,共同承担起制定欧元区货币政策职责。德国全国性商业银行主要有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和德国邮政银行等几家。在各联邦州内还设有州银行,另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私人银行。此外,包括美国花旗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汇丰银行、巴拉克银行等世界500强在内的众多银行也在德国开设分行或设立办事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均在德国设立了分行或办事处、工作组。

在融资条件方面,外资企业与当地企业享受同样待遇。中国企业应注意德国银行体制与英美模式不同。德国不仅拥有众多(联邦或州)政府背景的政策性银行,而且德国银行大多是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实业于一体的“全能银行”,既经营传统银行业务,同时也从事证券投资和实业投资。因此,在德国的金融体制和企业整治过程中,银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德国银行与企业间的特殊关系,使得银行信贷这一间接融资渠道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四)法律障碍

德国法律制度健全、司法公正,并且认可世界贸易惯例和通用的贸易合同条款。同时德国是一个对外国投资者比较开放的国家,在法律上,外国企业和本国企业受到同等待遇。德国没有专门为外资企业制定的法规,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拥有权、外资公司组织形式及其资本流动不会受到特殊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德国通过了《对外经济法》(该法律主要规范了德国对外贸易领域相关问题)第13次修正案新增了限制外资并购德国企业的内容,相关具体内容请见“政治障碍”部分“对外资的安全审查情况”。

2003年12月1日,中国与德国在北京签署中德投资保护协定。1985年6月10日,中国与德国在波恩签署中德避免双重征税协定。2014年3月28日,中国与德国签订了新的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其议定书。新税收协定及其议定书将在两国相互通知已完成使协定生效所必需的国内法律程序后,于最后一份通知收到之日起第30天生效。

德国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于1995年加入WTO;是《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纽约公约》)和《关于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议公约》(《华盛顿公约》)成员国之一。 

五)社会障碍

当前,德对我投资快速增长心态矛盾,既希望借机拉动自身发展,又担心我对其技术优势、社会稳定、国际竞争力造成冲击,“买空德国论”、“买断技术论”等有很大市场,在德开展投资经营活动的舆论环境十分严峻。部分德国主流媒体关于在德中资企业的报道仍有不少负面内容,个别媒体存在恶意炒作现象。受其影响,德国很多民众仍对中国企业在德发展疑虑重重,怀疑中国企业来德国的目的是为了“偷窃”技术、转移生产并会裁减当地就业。与此相反,中德两国之间良好的经贸往来情况尚未被德国公众所广泛了解。中国在德企业普遍存在知名度不高、形象不够清晰的问题。

(六)其他障碍

近年来,中国企业到德国开展兼并收购的较多。鉴于目标公司的行业、法人性质、规模、管理模式等方面情况不尽相同,并购中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德国并购,中方企业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部分注意要点也适用于新建企业):

1、多角度考量并购目标。发现目标公司后,不仅要从纯经济角度考虑并购方案,还应从德国法律和税收角度,分析能否达到企业并购所追求目标。为此,应充分征求投资公司、税务顾问和专业律师意见,以避免从一开始就犯决策错误。在选择并购顾问时,既要权衡其专业知识,也要考虑其是否有中国业务经验,能否充分估计并购双方因文化差异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中方企业由于缺乏对德国市场、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的了解,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即以中国的思维和理解方式看待德国的问题。在德国,某些政府要员的口头许诺往往无法兑现,具体执法人员只认法律不认高官;企业甚至会因一些自以为无关紧要的小事,有被法庭传讯的可能,而且案子拖延时间冗长;解雇员工应征询企委会的意见后报请股东大会通过,并需依法给予补偿。诸如此类的问题,中方决策者在制定并购方案时都应充分考虑,以免陷于被动或酿成重大后果。

2、组建得力稳定的企业并购或企业组建班子。企业内部并购班子非常重要,它不仅要指导并购的每一个步骤,而且要确保对内、对外各个环节做出最佳抉择和反应。并购班子不宜过大,参与对外谈判的成员应能直接用英语或德语交流。在并购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并购班子人员变动。

3、做好并保留谈判记录。由于谈判涉及内容很多,耗费时间很长,谈判双方最好将谈判中重要内容及达成的共识做详细记录。谈判记录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可以使不愿承认记录的一方陷于被动,为另一方争取主动。

4、全面准确评估并购对象有形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价值和未来动向。在对目标公司进行资产评估时,既要重视目标公司有形资产真实价值,更要权衡其商业信誉、技术资源(专利、品牌)、客户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风险。应充分考虑目标公司是否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及其整体人力资源的结构和质量,此外,还要仔细考察并购后能否留住关键人才或解雇多余的当地员工。

5、斟酌确定并购合同条款。并购合同是并购交易的法律文件。中国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务必对陈述与保证、维持现状、风险分担及索赔等条款再三斟酌。

6、考虑为完成并购设立新公司。为保护股东利益,降低并购企业后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在资产转让的并购时,可以考虑专为并购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责任两合公司(GmbH & Co.KG)。在完成通过股权转让实现并购的过程中,要从税收的角度考虑是否有必要新设一家公司。

7、仔细考量破产撤销权和税务债务补偿及其他并购后风险。并购德国破产企业时应特别注意破产撤销权风险。德《破产法》规定,如发现破产人在申请破产至启动破产程序期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发生有损于债权人整体利益的行为,破产管理人或特定债权人可行使破产撤销权,即向破产法院申请撤销该行为,索赔由该行为产生的财产利益。此外,还应注意补缴应纳税款、承担债务的风险:德《捐税法》(AO)第75条规定,并购方如并购破产公司,应承担被并购公司未尽的纳税义务。德《商法典》(HGB)第25条规定,并购方如并购破产公司股权,同时应承担被并购公司债务。另外,德《民法典》第613a条规定,破产公司员工全部由并购方接管。还有,并购破产公司后,原来的合同(如供货合同、租赁合同、许可证生产合同等)因签约方的变更,并不自动继续有效,应同有关方面重谈或确认。

8、解决中方员工在德社保问题。中资企业可通过填写《申请表》,申请免除在德养老和失业保险。首先,《申请表》中要求填写中国商务部或发改委批准海外投资的证书号和批准时间。需说明,只有中资企业履行或补办国内有关海外投资的报批手续,其中方员工才可申请免除在德养老和失业保险。第二,《申请表》必须经申请人国内参保所在地的失业和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并签字盖章。只有已在国内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的人员,才能申请免除在德投保养老和失业保险。第三,中资公司与代表处人员的免除待遇虽完全一样,但免除时间不尽相同。中资公司人员这两项保险义务的免除一经确定,即为五年,之后可再申请延长三年;而代表处只能先免除四年,之后再申请延长三年。第四,公司总经理若与总公司签有股份托管协议,且托管的股份在50%以上;或个人持股超过25%,且享有股东大会的无限授权,则可自动免除在德投保养老和失业保险的义务。不过,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境外企业股权不得以个人名义持有,如有特殊情况,确需以个人名义持股的,必须按规定在国内外办理委托协议书公证手续。

9、做好在德医疗、护理和工伤事故投保等有关事项。首先,医疗、护理和工伤事故保险均是德法律规定的险种,且不在中德社会保险协定规定的免除范围之内,中资机构人员仍须严格按照德国国内立法的规定投保。其次,中资公司中方员工免除养老和失业保险义务后,在德只能参加法定医疗、护理和工伤事故保险,不能参加私人保险。第三,符合前述关于免除在德投保养老和失业保险义务条件的中资公司总经理,亦免于参加其他法定社会保险的义务,但必须参加私人医疗保险,否则在延长居留和工作许可时会遇到问题。

10、了解德国政府的投资补贴政策。德国政府将促进投资作为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德国通过《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公共任务法》等实施的投资资助政策主要面向经济欠发达的东部地区,且将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目的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高就业水平。如果中小企业隶属于大企业或被大企业收购,则被视为大企业,不再享有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

二、投资和贸易壁垒 

(一)准入壁垒

在投资领域,德国没有针对外资企业制定的专门法规,对外资的市场准入条件基本与德国内资企业一样,允许德国投资者进入的领域一般对外国投资者也不限制。目前德国明确禁止投资者进入的领域只有建设和经营核电站和核垃圾处理项目(根据德国《和平利用核能及核能风险保护法》)。另外,德国对军事和国防工业实行严格的监控。德《战争武器控制法》(KrWaffKontrG)第2条至第4条规定,生产、购买、出售、进口、出口及运送战争武器需经批准。如申请人是非德国居民,一般均被拒绝。而且主管部门可随时撤销批准证书。因此,外国人并购德军工企业时,德政府主管部门可撤销原批准证书。

德《信贷法》(KWG)第32条规定,收购银行或金融服务公司(或10%以上的投资参股),需发出通告,并报联邦金融服务监管局(BaFin)审批。BaFin可以外国公司未被有效监管或其国内监管部门不愿合作为由拒绝批准。德《保险法》第5条对收购德保险公司做出了类似的规定。

除上述行业外,德国规定能源供应、通讯和交通、自然资源开发、经纪人、建筑等行业的资产转让需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股权转让不需报批)。如德《电力和煤气供应法》(EnWG)第3条规定,如申请人不具备专业人员、技术设备和经济实力,来确保能源的长期正常供应,可不予批准。德《电信法》(TKG)第6条第1款规定对电信运营商进行资质鉴定,营业执照只能发给拥有足够的设备,具有可靠、专业和高效的服务能力及保证不危害公共安全和秩序的申请人。营业执照持有人的变更需经德国主管部门批准。

此外,德国对非欧盟国家(第三国)建筑企业和人员进入德国市场在公司注册、人员进入、招标资格等方面都从严掌握,在事实上造成欧盟以外国家难以以平等的身份(国民待遇)进入德国流通和劳动力市场。如对来自欧盟以外第三国企业成立承包工程类公司(如建筑行业)的申请,德国进行初步审批的机构(工商会和经济促进公司)一般会予以拒绝;非欧盟国家建筑公司到德国承包工程,其工人必须通过德国技师考试才能获得从业许可。技师考试用德语进行,考试分为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企业经营和法律知识及职业和劳动教育知识等四个部分;德国对劳务输入实行严格控制,同类工作凡德国或欧盟国家求职者可以胜任,则不给予外国人劳动许可;公共项目,尤其牵涉到国家机密,包括科研、军事及政治方面的敏感项目,只会考虑交由国内企业承包。

在贸易领域,尽管德国法律和政府宣传多以倡导取消贸易壁垒,实现自由竞争(贸易)为主,但在市场准入审批和实际监管过程中,往往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考虑,在立法阶段即保留了在特定情况下对对外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权力。比如《对外经济法》(Aussenwirtschaftsgesetz)规定,如果生活必需品的国内供应受到危害,可限制有关商品出口;出于保护国内经济需要,可限制有关商品出口;为保护国内利益,可限制与国外的服务贸易往来;为保证国际收支长期平衡,可调查与国外的资本往来;为保护本国币值稳定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可限制非境内人在德国的资本和货币投放;可限制非境内人在德国建立子公司、代表处;为防止来自国外的有害货币和资本的流入,可规定境内人从境外人处借贷的一定比例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无息存放在德国联邦银行的一个账号上,即“限款抵押义务”,等等。

关税政策作为传统的贸易壁垒由来已久;与此同时,以维护公共安全为藉口,在检验检疫、市场准入方面设置非关税壁垒也众所周知;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和实施惩罚性关税作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极端方式也不鲜见。自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糖精首次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来,欧盟共对中国产品发起了约180起反倾销调查。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欧盟对中国产品发起了87起反倾销调查。自2011年至今五年来,欧盟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占其全部案件的比例为42%。截至2015年12月31日,欧盟对中国产品仍在继续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有52个,另有7个原审调查案件正处于调查程序中。作为传统贸易大国,德国主张自由贸易,但另一方面也积极支持欧盟采取关税等手段,保护本国企业利益,曾于2007年向欧盟递交《欧盟贸易救济政策绿皮书立场文件》。2012年的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就是德国企业向欧委会提出的立案申请,当然案件最终顺利解决过程中德国也发挥了巨大影响力。2016年2月初,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与意大利、英国、法国、波兰、比利时及卢森堡等六国经济部长共同致函欧盟委员会,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欧洲的钢铁产业。

(二)经营壁垒

德国整体市场环境较规范,在德投资的中资企业经营没有遇到太大问题,但也有个别行业由于德国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导致企业经营遇到障碍。

1、金融业。在金融行业中由于德国监管机构对各中资银行在德分支机构的资本金进行严格的限制,中资银行的业务总量和客户服务能力受到极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1)根据欧盟银行法律(同样适用于德国),非欧盟银行在欧盟的分行只是其总行的附属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因此中资银行在德分支机构无法享受欧盟法律给予欧盟银行的优惠政策。比如,尽管中资银行在欧盟国家设立分行,在准入标准方面同所在国国内金融机构相同,但其银行执照却仅在所在国有效,无法凭此在其它欧盟成员国经营业务,即无法享受欧盟银行享受的单一银行执照所带来的便利。

(2)资本金监管过于严格。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的欧盟新法规Capital Requirements Regulation (CRR) 第391条和第395条取代了《德国银行法》第13条。根据新规定,只有德国联邦金融服务监管局(BaFin)T028号文件列明的国家,其银行在德国的分支机构可以做到100%或者15亿欧元。这些国家的银行法规被德国银监局视为与《德国银行法》实质相符。中资银行分支机构因中国未被列入T028号文件,其资产业务只能做到25%。因此,在德中资银行与境内同业间联动的业务空间大幅减少,不利于中资银行在德发展。

此外,根据德国银行法第53条规定,母行在欧盟以外的银行在德国设立的分行,必须符合银行法第33条中有关资本金的规定,即要得到营业许可必须有足够的自由资本金。按照资本充足率管理条例的规定,必须保持不低于8%的资本充足率。但根据第53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联邦财政部有权授予欧盟以外第三国银行在德国的分行全部或部分豁免第53条对第三国银行在德国分行的规定,全部或部分享受第53b对欧盟内其他国家银行在德国分行的规定。目前,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银行在德国的分行享有这个待遇。

2、劳务相关服务业

德国为保护本国就业市场向来严格限制外劳进入德国从业,尤其是欧盟以外第三国劳动力,即便是欧盟成员国劳动力也因入盟时间早晚不同受到区别对待(近期入盟成员国劳动力需有几年过渡期才能享受德国人同等待遇,过渡期内仍需申请工作许可)。德国劳工法和就业条例等法律规定,对欧盟以外第三国公民来德从业实行所谓的所谓“优先审查“制度:企业如需用人须先报劳动主管部门审查,优先考虑德国和欧盟籍劳工就业,在经过刊登广告等手段确定本国和欧盟公民中无人应聘、找不到合适人选的情况下再考虑聘用欧盟以外第三国公民。这条规定成为阻挡第三国外劳进入德国工作的最大一块拦路石。

目前,我劳务入德,除高端人才享受德国“绿卡”政策规定可较轻松获得工作许可外,“风味厨师”也享受例外安排,可经国内有经营权的专业公司派来德国工作(其数量也由起初的25家下降到10家)。此外,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现有护理人员数量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经驻德使馆经商处和德国护理业雇主协会共同努力,德方已于2013年下半年启动从中国引进护理人员实验性项目,首批150人将安排在德国黑森州、巴符州和汉堡州等地医疗和护理机构从业。

但在德经营的中医、中医按摩等具有浓厚文化背景、专业技术要求高的服务类企业就很难找到合格的技术人员,从国内聘请又受到学历认证、签证和劳动许可等问题的影响,企业技术员工无法得到保障,导致此类企业在德处境困难。

(三)出口管制

欧盟出口管制法律对所有欧盟成员国均具有约束力。但欧盟主要负责出口管制立法,具体的落实工作由欧盟成员国负责。德国以出口管制法律体系健全著称,也是欧盟所涉技术和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下属的联邦经济与出口管制局(BAFA)是德国负责出口管制的职能部门。BAFA和海关是德国出口管制的执法部门,执法主要涉及最终用户管制、边界管制和海关刑事侦查服务三方面。德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基本执行欧盟规定,同时在德国《对外经济条例》中规定了C类两用物项清单,并不断修改。例如,2015年7月,德国经济与能源部对该条例进行第四次修改,对出口电话监控系统和相关存储数据保留实施全国性许可要求,加强对监控技术的出口管制。中资企业投资德国精密仪器、轴承等可能涉及军民两用品生产企业时,应深入了解德国的出口管制法律制度及最新进展,依法合规出口。欧盟出口管制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新技术产品对华出口。

(来源:驻德国经商参处 走出去服务港

]]>
2014年8月德国电子商务网站Top10流量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264430.html Fri, 08 Aug 2014 15:54:33 +0000 //www.otias-ub.com/?p=264430 fly_flag_germany_wallpaper_hd

一.德国Shopping类网站排名(前10位)

1.Ebay.de(拍卖)

2.Amazon.de(百货)

3.Otto.de(购物)

4.Zalando.de(服饰)

5.Idealo.de(购物)

6.Hm.com(服饰)

7.Ikea.com(家居)

8.Amazon.com(百货)

9.Ebay.com(购物)

10.Mediamarkt.de(消费电子)

二.德国Shopping类网站流量

1.Ebay.de(电商平台)

eBay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Ebay德国(ebay.de)系Ebay在德国设立的分站点。

2014年1月中旬起,卖家在eBay德国 ( eBay.de )、eBay奥地利 ( eBay.at ) 或eBay瑞士 ( eBay.ch )站点刊登高价值物品时,如果物品所在地在欧洲之外,平台将按照新规则对卖家行为进行规范。eBay表示,高价值物品的定义是单价高于或等于22欧元(不含物流费)的物品。在新规则下,卖家必须选用优质物流供应商作为运送选项方案,且仅限DHL、Fedex、TNT、UPS和EMS。此外,卖家还必须在德国站提供退货服务,并加入依从德国法律的退货政策。

(1)总流量

截止到2014年6月,Ebay.de在拍卖类(auctions)购物网站排名第1,用户访问量535万/天,平均停留时间为14:02,平均停留页数为15.12,跳出率为16.63%。

(2)各国流量占比(2013年7月-2014年6月,前5)

国家 百分比 时间 页数 跳出率
德国 82.67% 14:27 15.95 15.64%
奥地利 1.93% 8:53 10.11 30.79%
瑞士 1.65% 8:33 10.75 31.14%
美国 1.51% 9:26 9.79 29.03%
荷兰 1.28% 10:21 13.46 18.92%

(3)各渠道流量占比

渠道 直接访问 邮件 引荐 搜索 社交 广告
占比 51.82% 1.56% 21.50% 22.01% 2.81% 0.31%

2.Amazon.de(电商平台)

亚马逊公司(Amazon.com),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位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亚马逊德国(amazon.de)是亚马逊公司在德国设立的站点。

(1)总流量

截止到2014年6月,Amazon.de在百货类购物网站排名第5,用户访问量515万/天,平均停留时间为7:43,平均停留页数为8.82,跳出率为31.43%。

(2)各国流量占比(2013年7月-2014年6月,前5)

Country Percent Time Pages Bounce Rate
德国 78.63% 7:45 7.90 31.61%
奥地利 6.65% 8:45 11.57 25.06%
瑞士 2.62% 5:20 7.24 38.66%
美国 2.26% 5:42 6.36 36.95%
荷兰 1.32% 6:36 9.37 26.31%

(3)各渠道流量占比

渠道 直接访问 邮件 引荐 搜索 社交 广告
占比 51.60% 0.99% 16.17% 26.26% 4.60% 0.38%

3.Otto.de(电商独立网站)

奥托集团(Otto Group)来自德国领先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及服务的提供商,在全球综合B2C排名中,仅次于亚马逊排在第二位,同时也是全球最大在线服装、服饰和生活用品零售渠道商。

(1)总流量

截止到2014年6月,Otto.de在购物类网站排名第123,用户访问量47万/天,平均停留时间为8:06,平均停留页数为12.48,跳出率为29.53%。

(2)各国流量占比(2013年7月-2014年6月,前5)

Country Percent Time Pages Bounce Rate
德国 90.31% 8:16 12.46 28.61%
奥地利 2.09% 3:21 4.94 52.83%
瑞士 1.16% 3:02 5.29 51.35%
波兰 1.12% 1:33 2.91 64.71%
美国 0.61% 8:27 11.05 26.68%

(3)各渠道流量占比

渠道 直接访问 邮件 引荐 搜索 社交 广告
占比 33.95% 1.69% 30.57% 30.10% 1.06% 2.63%

4.Zalando.de(电商独立网站)

Zalando是德国最大的服装网,在德国享有一定的信誉,是德国的领军销售商,在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也设有分机构。网站汇集了几乎所有的世界品牌服装,包括儿童服装,还有品牌包、鞋帽、手表、饰品、钱包等,时常还推出10欧元或者20%优惠劵。

(1)总流量

截止到2014年6月,Zalando.de在服饰类购物网站排名第19,用户访问量34万/天,平均停留时间为8:00,平均停留页数为13.28,跳出率为25.38%。

(2)各国流量占比(2013年7月-2014年6月,前5)

Country Percent Time Pages Bounce Rate
德国 90.41% 8:09 11.38 24.39%
瑞士 1.74% 3:40 5.84 47.88%
奥地利 1.60% 4:44 7.32 44.66%
美国 0.81% 6:52 9.01 33.33%
波兰 0.77% 1:39 2.80 67.96%

(3)各渠道流量占比

渠道 直接访问 邮件 引荐 搜索 社交 广告
占比 36.46% 1.14% 22.56% 34.81% 2.18% 2.86%

5.Idealo.de(价格对比网站)

Idealo创立于2000年,是一家提供商品价格比较服务的网站,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柏林。

(1)总流量

截止到2014年6月,Idealo.de在购物类网站排名第195,用户访问量49万/天,平均停留时间为3:28,平均停留页数为3.54,跳出率为46.91%。

(2)各国流量占比(2013年7月-2014年6月,前5)

Country Percent Time Pages Bounce Rate
德国 86.47% 3:30 3.50 46.49%
瑞士 2.25% 2:33 2.92 51.85%
奥地利 2.10% 2:43 3.12 50.28%
荷兰 1.10% 2:57 3.48 45.55%
美国 0.90% 3:54 3.79 43.67%

(3)各渠道流量占比

渠道 直接访问 邮件 引荐 搜索 社交 广告
占比 14.64% 0.08% 7.33% 77.76% 0.08% 0.11%

6.Hm.com(电商独立网站)

H&M,Hennes&MauritzAB的简称,由ErlingPersson于1947年在瑞典创立,主要经营销售服装和化妆品。目前,H&M的发展惊人,拥有超过3000 家专卖店,足迹遍布 28 个国家。德国是他的最大市场,其次是瑞典和英国。

(1)总流量

截止到2014年6月,Hm.com在服饰类网站排名第1,用户访问量120万/天,平均停留时间为8:15,平均停留页数为17.04,跳出率为10.98%。

(2)各国流量占比(2013年7月-2014年6月,前5)

Country Percent Time Pages Bounce Rate
美国 23.65% 7:00 16.24 13.33%
德国 12.08% 10:59 24.77 8.33%
英国 9.43% 7:29 14.68 11.30%
荷兰 9.37% 8:58 21.69 8.22%
法国 4.89% 6:46 10.10 11.13%

(3)各渠道流量占比

渠道 直接访问 邮件 引荐 搜索 社交 广告
占比 33.98% 2.15% 16.88% 42.30% 4.52% 0.17%

7.ikea.com(电商独立网站)

宜家家居(IKEA)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瑞典宜家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家,销售主要包括座椅/沙发系列,办公用品,卧室系列,厨房系列,照明系列,纺织品,炊具系列,房屋储藏系列,儿童产品系列等约10,000个产品。

(1)总流量

截止到2014年6月,Hm.com在Furniture类购物网站中的排名第1,用户访问量235万/天,平均停留时间为8:39,平均停留页数为13.62,跳出率为17.95%。

(2)各国流量占比(2013年7月-2014年6月,前5)

Country Percent Time Pages Bounce Rate
美国 22.51% 7:36 13.35 16.25%
英国 7.56% 8:24 12.94 15.83%
德国 7.44% 8:37 13.56 17.12%
法国 6.68% 8:27 12.12 13.97%
俄罗斯 6.49% 9:34 16.10 20.54%

(3)各渠道流量占比

渠道 直接访问 邮件 引荐 搜索 社交 广告
占比 32.99% 1.06% 18.47% 45.19% 1.98% 0.32%

8.Amazon.com(电商平台)

亚马逊公司(Amazon,简称亚马逊;NASDAQ:AMZN),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位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它是网络上最早开始经营电子商务的公司之一,亚马逊成立于1995年,一开始只经营网络的书籍销售业务,现在则扩及了范围相当广的其他产品,已成为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2大互联网公司。

(1)总流量

截止到2014年6月,Amazon.com在购物类网站排名第1,用户访问量3360万/天,平均停留时间为7:03,平均停留页数为7.36,跳出率为35.73%

(2)各国流量占比(2013年7月-2014年6月,前5)

Country Percent Time Pages Bounce Rate
美国 72.69% 7:52 9.63 27.01%
加拿大 2.58% 4:43 5.87 41.39%
英国 2.44% 3:32 4.20 47.40%
澳大利亚 1.25% 5:21 6.17 40.18%
印度 1.18% 4:31 4.13 51.92%

(3)各渠道流量占比

渠道 直接访问 邮件 引荐 搜索 社交 广告
占比 45.17% 2.04% 23.40% 25.31% 3.51% 0.57%

9.Ebay.com(电商平台)

eBay(EBAY,中文电子湾、亿贝、易贝)是一个管理可让全球民众上网买卖物品的线上拍卖及购物网站。ebay于1995年9月4日由Pierre Omidyar以Auctionweb的名称创立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

(1)总流量

截止到2014年6月,Ebay.com在购物类网站排名第2,用户访问量2470万/天,平均停留时间为9:56,平均停留页数为11.01,跳出率为28.24%。

(2)各国流量占比(2013年7月-2014年6月,前5)

Country Percent Time Pages Bounce Rate
美国 65.85% 11:09 11.47 21.38%
俄罗斯 3.36% 10:31 13.13 25.36%
加拿大 3.22% 7:27 8.50 32.73%
英国 2.92% 4:07 4.53 45.49%
澳大利亚 1.56% 6:57 7.80 32.60%

(3)各渠道流量占比

渠道 直接访问 邮件 引荐 搜索 社交 广告
占比 45.81% 2.52% 22.92% 26.39% 1.96% 0.41%

10.Mediamarkt.de(电商独立网站)

全球第二大家电零售巨头,欧洲最大电器连锁店-美地亚(Media Markt)。

(1)总流量

截止到2014年6月,mediamarkt.de在消费电子类购物网站排名第34,用户访问量23万/天,平均停留时间为5:25,平均停留页数为6.16,跳出率为26.43%。

(2)各国流量占比(2013年7月-2014年6月,前5)

Country Percent Time Pages Bounce Rate
德国 90.04% 5:30 6.26 25.66%
荷兰 1.43% 4:14 5.64 22.69%
奥地利 1.25% 2:58 3.93 48.68%
瑞士 1.11% 2:54 4.15 47.92%
波兰 0.75% 1:37 2.58 68.67%

(3)各渠道流量占比

渠道 直接访问 邮件 引荐 搜索 社交 广告
占比 29.70% 0.33% 18.46% 48.72% 1.69% 1.10%

]]>
Point Topic:预计2020年全球固网宽带用户数达9.89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249593.html Sun, 29 Jun 2014 14:46:44 +0000 //www.otias-ub.com/?p=249593         来自Point Topic的全球宽带用户预测显示,尽管增长速度看起来相对不变,但实际上没有以前的预测那么强劲。

  Point Topic预计到2020年底,全球固网宽带用户数将达到9.894亿。

2020年全球固网宽带用户将达9.89亿

  图1:全球宽带用户预测

  世界各地的宽带用户增长速度差异取决于宽带市场的发展程度。该调研公司将全球宽带市场分为三部分:新兴市场、年轻市场和成熟市场。从下图中可以发现,不同类型市场的增长速度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2020年全球固网宽带用户将达9.89亿

  图2:不同类型宽带市场增长速度预测

  Point Topic的统计主要包括有114个国家的数据。其中新兴市场有51个,主要有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等;成熟市场只有19个(西欧国家占多数),包括新加坡、南韩、加拿大、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挪威、瑞典、瑞士和英国等;年轻市场有44个,日本和中国都属于这一类型。

]]>
德国联邦统计局:2013年德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有2970万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201941.html Sat, 15 Mar 2014 07:35:18 +0000 //www.otias-ub.com/?p=201941

2014年3月11日公布数据,2013年,约有2970万人,近51%的10岁以上德国互联网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同比激增43%。其中,16至24岁年龄段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占互联网用户的比重最高,约为81%;其次是25岁至44岁年龄段,占比为62%;44岁以上年龄段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为33%。

]]>
GlobalWebIndex:电子商务在中国、德国和英国最为普遍 //www.otias-ub.com/archives/198029.html Thu, 27 Feb 2014 23:21:16 +0000 //www.otias-ub.com/?p=198029 GlobalWebIndex对在网上购物的人数进行了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65%的互联网用户表示他们上个月在网上购物(通过各种设备)。同样显著的是,有90%的人表示在过去某个时刻曾经进行过网上购物,突出显示出电子商务的真正全球影响力。
然而,地区的差异性很强:北美和亚太地区超过70%的互联网用户是每月购物者,但是这一比例在中东和非洲为44%。
在国家层面,中国位于领先位置,超过82%的大多数互联网用户在线购买,估计将近3.82亿人。同样引人注意的是,在过去十二个月间中国有3500万人第一次在网上购物。
当然,电子商务在其他一些最成熟的互联网市场同样是绝对的主流。例如德国(78%),英国(76%) 和美国 (72%)。但是中国是网上购物的全球大国无疑。
26th-February-2014-More-than-75-of-Chinese-German-and-British-internet-users-buying-online

]]>
J.D. Power:2013年德国消费者汽车满意度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30962.html Wed, 10 Jul 2013 08:57:56 +0000 //www.otias-ub.com/?p=130962 国际知名市场研究咨询公司J.D. Power公布了《2013年德国消费者汽车满意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VOSS,即Vehicle Ownership Satisfaction Study),结果显示,沃尔沃品牌的用户满意度名列榜首,且大幅领先于分列第二和第三名的丰田和奔驰,同时,沃尔沃V70/XC70成为豪华车细分市场中最受欢迎的车型。

\

这也是自2011年在德国获得VOSS冠军后,沃尔沃再度获得这一殊荣。J.D. Power相关负责人表示:沃尔沃汽车之所以能在2 5个参与调研的汽车品牌中居首,并得到了832高分,除沃尔沃汽车在车辆质量、可靠性以及吸引力方面表现出色以外,沃尔沃在汽车销售低迷时期也一直在努力提升车主的品牌忠诚度,且该品牌充分贴合和考虑德国豪华汽车买家的购买需求等方面的良好表现,为胜出提供了有利支持。

\

尽管这一调研只是针对德国本土市场,中国市场豪华品牌表现有所差异,不过多位汽车消费领域的研究人员近日均表示,中国的汽车消费相比前几年有了明显变化,对于汽车的评价开始由表及里,由重配置和做工开始偏向技术和品质;同时,车主对于产品的需求会更为明确和个性化,对于汽车也有了更多个性化需求,更注重汽车品牌与自身在情感上的契合度。

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营销策略部副总经理李兴认为,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一新兴的消费趋势还很难成为主流,但其正在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延伸,而在占据超过30%市场份额的A级车领域,对于动感和操控的偏好度升温更为明显。

汽车消费开始由表及里

李兴认为,以往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考量往往过于简单,基本是从直观可视的角度去评价,重空间,做工,豪华配置这些基础性东西,如今,随着换购比例增加,用车经验逐渐丰富,对于车辆的评价也开始从看到听,到敲,更关注车辆本身的行驶性能,以及舒适和环保品质,从注重被动安全到更关注车辆的主动安全。比如,现在消费者会更看重车辆NVH降噪工程,人机互动功能,座椅舒适感和内饰材料安全性等。

据悉,J.D. Power在德国市场的VOSS是一项涉及汽车设计,质量,使用成本及服务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其所使用的整体车主满意度指标包含四方面,分别为汽车吸引力、消费者成本、汽车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服务满意度,各自权重分别为27%、25%、24%和23%。在2013年VOSS中,沃尔沃不仅在整车满意度中居首,在车辆吸引力指数,汽车质量和可靠性指数这两项指标中也名列第一。

就在豪华车细分市场夺冠的沃尔沃V70和XC70而言,J.D Power欧洲高级研究经理Mark Lendrichr  认为,这两款车在服务满意度和使用成本满意度上相比竞品的奥迪A6系列、奔驰E级和宝马5系有明显优势。

单就豪华品牌看,2013年德国VOSS中,沃尔沃,梅赛德斯.奔驰,奥迪和宝马的整体满意度分列第一,第三,第九和第十一名,得分依次为832分,810分、794分和790分。对于沃尔沃能够超越三大德国本土品牌,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工作部部长樊天顺认为,沃尔沃在并入吉利控股之前,一直是瑞典的标志性品牌,在原料控制和工艺控制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加之本身也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因而在汽车质量可靠性方面能名列前茅。

李兴表示,相比中国,德国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更高,认准一个品牌后今后换购也可能不会再换品牌。而德国本身就是成熟汽车市场,更注重车辆内在品质以及操控性能等。随着沃尔沃品牌在中国品牌重塑和国产化的推进,其在中国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也将进一步提高。

樊天顺则认为,相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德国消费者更看重车辆的综合使用成本,从购车到油耗到后续的维修养护成本等各个方面,而这也是沃尔沃能够在2011年和2013年均获得德国VOSS冠军的原因之一。

主流趋势不变  新兴需求延伸

如今,中国的汽车消费正在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征。在一二线城市,汽车消费开始更注重个性和精神需求,汽车文化正在慢慢培育,不断有新的人群演化出新的需求点。李兴认为,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更看重品牌与自身在精神层面的契合度,比如雷克萨斯主打舒适细腻,宝马主打动感和操控,沃尔沃主打安全和环保等,各品牌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核心卖点。

\

如今,沃尔沃正在以瑞典为根基,加速成为一个融入中国的豪华品牌,坚持全球同一品质,统一标准,也是沃尔沃中国产品战略的原则。在国内很多专业评测中,沃尔沃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和安全性两方面指标一直保持绝对领先。

随着沃尔沃成都工厂投产临近,更多国产沃尔沃车型也将陆续推向市场。在保证产品的全球同一品质方面,沃尔沃也将继续坚持苛刻的全球统一标准,在对零部件采购标准以及生产质量控制环节严格把关,避免因为国产化率的提高而影响产品品质。

\

此外,过去几十年中,沃尔沃在技术创新上一直保持与德系三大豪华品牌同步,尤其是在车辆主动安全,自动驾驶等领域一直在引领行业发展,有些技术甚至领先竞争对手两三年。

近日,沃尔沃宣布了多项最新的人性化安全和辅助科技,包括夜间行人探测系统  带辅助转向功能的路沿和路障探测系统、动物探测系统、带辅助转向功能的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动泊车、自动转向功能等。这些技术将会配备在沃尔沃最新的SPA可扩展平台上。其中有些技术将在2014年和全新XC90一起推向市场。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技术有望在沃尔沃的产品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整体而言,大气,稳重和档次高这样的传统汽车消费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占据主流,但在中国一线城市升温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已经与很多成熟汽车市场接近,且正在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李兴认为,成都,杭州这样的城市已经可以定义为“一减”级城市了,很多先富起来的人,开始返璞归真,对于汽车的诉求也开始从豪华大气的外在感受到内心的契合。

另一方面,豪华品牌年轻化,小型化的趋势正在升温,紧凑级豪华市场的份额正在迅速提升,对于沃尔沃而言,这是机会,也是优势。

]]>
comScore:德国网络视频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移动 //www.otias-ub.com/archives/108915.html Mon, 06 May 2013 02:06:50 +0000 //www.otias-ub.com/?p=108915 德国网络视频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一年移动视频的用户增长了215%,于2013年1月达到1150万人,相比之下,德国4660万人通过PC或笔记本电脑观看网络视频,但观看网络视频的用户数量在过去一年只增长了1.5%
可见不管在德国,美国还是中国,多数互联网领域PC侧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而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移动领域,移动也是所有企业应该重点布点的方向。

Video in Germany

199it@comScore

]]>
eMarketer:2013年德国平板电脑销量将超过500万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650.html Mon, 01 Apr 2013 08:58:46 +0000 //www.otias-ub.com/?p=103213 日益低廉的价格刺激消费者涌入购买平板电脑的大潮,平板电脑年度销量飞涨。

根据BITKOM的数据,2012年德国平板电脑销量较以前翻了一番还多。2011年销售量为210万,而2012年这一数字上涨了122%,达到440万,并预计2013年平板电脑的销量还将上涨,销量将超过500万。

价格的下降使得平板电脑为大部分观望的消费者所接受。BITKOM表明,在2012年,平板电脑的平均价格下跌到475欧元(609美元),跌幅为60欧元(77美元)。并且随着旧款的打折以及便宜新款的入市,这一降价趋势很有可能持续下去。

因为一台平板电脑通常由几个人共享使用,所以emarketer预计2013年德国的平板电脑使用者会增至1340万人左右,与英国相当。在此之前,英国一直是欧盟五国中拥有平板电脑使用者最多的国家。一直到2016年,英国德国平板电脑使用者将占到欧盟五国中的一半左右。

Cisco集团在二月作出的预计表明,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德国联网的平板电脑数量将是之前的六倍还多,达到1300万。平板电脑使用量的激增只是德国移动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方面。在同一时期,智能手机的数量预计将达到6800万。Cisco预计,人均拥有的移动设备数将从2012年的1.4台上升到2017年的2.2台。

考虑到Cisco的这些预计只包含了联网的移动设备,而且不包括通过wifi联网的设备,所以预计增长的规模会更加可观。

]]>
eMarketer:2013年德国平板电脑的使用量将大幅上升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358.html Mon, 01 Apr 2013 08:58:46 +0000 //www.otias-ub.com/?p=103213 日益低廉的价格刺激消费者涌入购买平板电脑的大潮,平板电脑年度销量飞涨。

根据BITKOM的数据,2012年德国平板电脑销量较以前翻了一番还多。2011年销售量为210万,而2012年这一数字上涨了122%,达到440万,并预计2013年平板电脑的销量还将上涨,销量将超过500万。

价格的下降使得平板电脑为大部分观望的消费者所接受。BITKOM表明,在2012年,平板电脑的平均价格下跌到475欧元(609美元),跌幅为60欧元(77美元)。并且随着旧款的打折以及便宜新款的入市,这一降价趋势很有可能持续下去。

因为一台平板电脑通常由几个人共享使用,所以emarketer预计2013年德国的平板电脑使用者会增至1340万人左右,与英国相当。在此之前,英国一直是欧盟五国中拥有平板电脑使用者最多的国家。一直到2016年,英国德国平板电脑使用者将占到欧盟五国中的一半左右。

Cisco集团在二月作出的预计表明,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德国联网的平板电脑数量将是之前的六倍还多,达到1300万。平板电脑使用量的激增只是德国移动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方面。在同一时期,智能手机的数量预计将达到6800万。Cisco预计,人均拥有的移动设备数将从2012年的1.4台上升到2017年的2.2台。

考虑到Cisco的这些预计只包含了联网的移动设备,而且不包括通过wifi联网的设备,所以预计增长的规模会更加可观。

]]>
AGOF:德国在线消费者偏好廉价产品 //www.otias-ub.com/archives/79933.html Wed, 21 Nov 2012 02:59:26 +0000 //www.otias-ub.com/?p=79933 德国:大多数在线交易仍然使用发票付款。
(备注:德国的发票制度与税务制度与中国不同,可参考大使馆介绍材料)

德国2012年的网购渗透率高居世界第二位——9/10的互联网用户会上网找产品,接近8/10的网民会在网上购买产品。但是与其他EU-5国家相比,德国网民的人均消费额度排在最后一位。

六月份,AGOF(Arbeitsgemeinschaft Online Forschung )的调研发现,造成这种低交易额的一部分原因是低单价产品的交易:由于结账方式的改变,当用户在网上查找廉价产品时,不会因为价格低而感到被歧视。

典型的低单价产品——书籍,在德国消费者的搜索率排名以及购买率排名中都排在第1位。

相比之下,价位较高的假日旅行消费在搜索率中排名第2位,但是在购买率中排名中降到第6位。与此同时,电影票消费在搜索率排名中占据第3位,在购买率排名中上升到第2位。而价位更高的消费品类:旅馆、装修的消费者购买率排名要低于搜索率排名。

女性服装的购买率排名要明显高于搜索率排名(购买率第3位,搜索率第10位)。而男性服装(并未出现在搜索率TOP10中)在购买率排名中跻身第8位。这说明德国消费者要么很清楚自己需要买什么衣服,要么就是在服装购买时决策非常迅速。

在德国,高价位产品的在线销售渗透率低的一个可能原因是过于落后的用户支付体系。八月份,BITKOM的调研表明:在德国,发票仍然作为电子商务领域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不管怎样,当前大多数德国消费者有使用电子支付的经历(例如Paypal),当这些服务使用率快速高涨,发票逐步退出之时,德国的在线消费额度将有望增长。

翻译:51_徐朝  199it

]]>
comScore:德国不同年龄用户的旅游产品在线订购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75056.html Fri, 26 Oct 2012 02:36:47 +0000 //www.otias-ub.com/?p=75056 旅游是50岁以上电商用户的主要消费活动

comScore Media Metrix公司的报告显示,5月份德国旅游网站的用户访问率为54.6%,除了比意大利略高外,均低于欧盟其他5个国家。英国旅游网站5月份的用户访问率达到近70%,从用户在网站停留时间来看,英国消费者花在旅游网站上的时间比德国消费者的要多近2倍。

 

 

在德国,旅游仍然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电子商务类别。,根据Arbeitsgemeinschaft Online Forschung’s (AGOF)2012年6月对互联网现实的调查,在2012年6月前的12个月里,这个国家56%的网民关注的都是有关度假旅游或近程旅游的信息。在对100000个以上的网民的调查中,超过51%的受访者不是研究休闲类酒店信息,就是研究商务类酒店信息。在AGOF对网民的调查中,这两个在线旅游类别被列最为常见的电子商务研究对象,位列网民电子商务类别研究对象的第二和第四。

当电子商务产品类别可实行在线订购后,度假旅游和近程旅游产品在线订购排名跌至第六。调查期间,德国26.9%的网民消费者订购了度假旅游产品和近程旅游产品。虽然商务酒店和休闲酒店的预定率为27.7%,涨幅不是很大。.但这个产品类别仍然稳坐最受欢迎电子商务产品交易的第四宝座。

 

对度假旅游产品和近程旅游产品信息的研究远远超过对旅游产品订购信息的研究。由此可见,消费者大多是持围观态度而不真正具有购买意向。特别是在信息搜索和酒店预定的差别上,老年人表现得更为突出。

如AGOF的调查显示,对休闲酒店与商务酒店在线信息搜索的消费者60岁以上的超过了50%,28.8%的消费者会直接选择在线预定。这代表着最受欢迎的互联网产品类别是信息搜索类,其次是订购类,对于50-59这个年龄段的网民来说,信息获取是第三大最受欢迎的互联网行为。而订购类别实际上也是这个年龄段最受欢迎的类别,30.7%这个年龄段的用户会进行在线酒店预订。

这项调查仅报道了不同年龄段用户的5大产品采购类别,在旅行登记名单上不包含40岁以下的群体。然而, 40岁以下的德国年轻消费者在线酒店预定比例很有可能会与40岁以上群体持平或更高。很明显,当这些年轻消费者到了中年,他们会看到旅游产品将是他们最理想,最为乐意在线购买的产品。旅游作为未来这群年轻人的主要消费活动之一,旅游营销人员可以很有信心的针对这类消费者制定他们的旅游计划。

翻译:     Aimee

 

]]>
德国增长最快的移动应用 //www.otias-ub.com/archives/68351.html Wed, 12 Sep 2012 03:30:14 +0000 //www.otias-ub.com/?p=68351 德国网络购物在手机用户中逐渐变得流行,在截至到2012年7月的三个月内,有770万网民使用。即时通信服务如 WhatsApp 和Windows Live也变得流行,7月份有1370万德国手机用户访问这些服务,比去年增长90%。

查询类网站如Wikipedia,增长速度位于第三,过去一年增长了77%,有990万用户

]]>
eMarketer:德国是西欧第二大移动广告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64017.html Tue, 21 Aug 2012 03:00:25 +0000 //www.otias-ub.com/?p=64017 在移动广告市场方面,德国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市场,但增长很快。eMaketer估计德国移动广告市场花费包括banner广告,富媒体,视频和搜索,将增长85%到2.25亿美元。在预期内,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到2016年,eMarketer估计德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增长6倍至14亿美元。

图为:2010-2016年德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和增长

在西欧市场,英国移动广告的占比仍然最高,但德国移动广告2012年的占比也在17.2%,将有望在2016年增长至20.9%

图为:欧洲各国移动广告市场份额

]]>
Tomorrow Focus Media:德国社交网络用户热衷与品牌互动 //www.otias-ub.com/archives/58285.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58285.html#comments Sat, 21 Jul 2012 08:20:57 +0000 //www.otias-ub.com/?p=58285 eMarketer预计德国社交网络用户将超过西欧任何一个国家,总数将在2012年达到2920万人,使其成为当地仅次于英国的NO. 2,英国社交网络用户则多300万。

德国社交网络用户对于与品牌的互动非常积极。根据Tomorrow Focus Media的调研,66.8%的关注品牌的德国社交网络用户阅读品牌发表的文章和帖子。

Brand-Related Activities on Social Media Sites According to Social Media Users in Germany, April 2012 (% of respondents)

用户以消费内容为主,较少的用户则分享和与品牌进行互动,29.6%的用户分享文章,26%的用户对内容进行评论

将近所有的粉丝(85.6%)希望获取他们亲密品牌的最新信息和动态,57.8%的人则希望获得用户内容,与 品牌直接互动和联系则为45.8%,社交网络专属内容则为41%

Expected Features of a Brand

尽管德国社交网络用户总量很高,但普及率却偏低。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等欧洲五国中,德国的社交网络用户普及率最低,2012年仅为51.1%,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
//www.otias-ub.com/archives/58285.html/feed 1
comScore:德国智能手机市场,Android占优 //www.otias-ub.com/archives/56006.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56006.html#comments Wed, 11 Jul 2012 02:00:13 +0000 //www.otias-ub.com/?p=56006 智能手机OS大战吸引全球眼光,而德国缓慢发展的智能手机市场对于智能手机厂商而言更是一个抢夺忠诚客户的机会。
根据comScore,2011年Q1到2012年Q1期间,德国智能手机用户开始抛弃Symbian转向Android操作系统。
comScore称2012年Q1 Android占德国智能手机用户40%的份额,比去年同期增加23个百分点。

Smartphone Users in Germany, by OS, Q1 2011 & Q1 2012 (% of total)

Nokia没落和不再支持的Symbian,掉到第二位,市场份额为24%,但仍然超过iOS,IOS的市场份额为22%、
Android是用户从Symbian转移的最大受益者,尽管微软和诺基亚联合大力推广windows Phone,但诺基亚和windows phone似乎并没有取得多大几in站。
windows Phone看来前景堪忧。微软跟诺基亚的双剑合璧看来并没有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更糟糕的是传言诺基亚最新的windows Phone旗舰手机lumian可能不支持windows Phone的最新操作系统 windows phone 8,这无疑让很多潜在顾客要不等待要不投入敌营。
德国是智能手机的重要市场,eMarketer估计2011年智能手机在手机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8.5%,为1190万人,该数字将在2012年增至1770万人。未来将有大量的用户涌入智能手机市场,对于OS和硬件厂商而言,仍然有机会。

]]>
//www.otias-ub.com/archives/56006.html/feed 1
2012年德国社交网络媒体图谱 //www.otias-ub.com/archives/48742.html Wed, 06 Jun 2012 04:10:11 +0000 //www.otias-ub.com/?p=48742

]]>
德国社交媒体现状:77%用移动设备访问SNS //www.otias-ub.com/archives/48051.html Sun, 03 Jun 2012 14:16:05 +0000 //www.otias-ub.com/?p=48051

2012年6月3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考察全球社交媒体的发展情况,你就会清楚地发现社交媒体的崛起已成为全球性的现象,它深刻地影响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尽管各个国家采用社交媒体的方式和时间各不相同,但是社交媒体已深入渗透到了消费者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从微博到照片分享到用户自制视频到社交网络。

全球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它们却未能捕捉到各种文化和各个地区的独特性。有些国家的人们更具有种族优越感,更加注重隐私,更能(或更不能)容忍风险;有些国家的人则将公事与私事绝对分开。笔者刚刚考察完澳大利亚的社交媒体发展情况,现在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欧洲的情况,让我们首先从德国开始。

77%德国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社交媒体

上周,我在德国柏林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了解了该国社交媒体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欧洲国家对于如何在企业中应用IT技术表现得往往更为保守和严格,在德国尤其如此。这有时候会让他们更注重策略,而不是战略,也就是说他们宁愿致力于解决具体的眼前的企业问题,而不愿在企业中推行广泛而深入的技术变革。

是的,德国企业在应用社交媒体方面一直卓有成效。一些行业领导者,例如Daimler、沃达丰和Sennheiser,在最近几年都已开始了这个进程。

就GDP而言,德国目前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在德国人的私生活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图景是非常有趣的。在美国,66%的成年网民均会定期使用社交网络,而在德国,不到一半的人会这样做。但是,相对而言,德国的移动社交网络则要发达得多,77%的德国网民均会移动设备访问社交媒体。

但是,具体而言,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在德国到底如何呢?德国是一个以结构、秩序和等级著称的社会,这些东西恰恰是崇尚自由的社交媒体的死敌。从整体上来说,消费者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与工作场所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例如,日本的社交媒体使用率在发达国家中属于最低的,因此,日本社交媒体在工作场所的使用率也是最低的。

IBM社交商务副总裁桑迪-卡特(Sandy Carter)称,当前有70%的德国企业正在使用社交媒体处理业务,其中40%的企业用它来获取用户。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么德国的社交媒体使用率是相当高的。德国企业崇尚实用主义,他们会在一切可能找到价值的地方进行找寻。

德国企业使用社交媒体的典型案例

在2012年柏林召开的社交企业峰会(Social Business Summit)上,我们获悉德国化工巨头BASF——2011年营收达730亿欧元,拥有11.1万名员工——正致力于应用社交媒体联络其全球员工。

我一直在跟踪BASF的发展,就在几周前,我还在科技博客ZDNet上详细介绍过它的故事。对于一家拥有自己独特企业文化、习惯和挑战(例如,跨越多个区域,拥有多条产品线)的超大型企业来说,它需要时间和专注来改变其协同工作的模式。BASF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该公司负责社交媒体项目的主管科德里亚-克鲁布(Cordelia Krooß)在演讲中对此给予了详细的说明。

科德里亚首先描述了应用社交媒体的重点,“一家公司应该战略性地开展社交业务,这倒不是因为现在每家公司都在打造内部的Facebook。”她还指出,这需要全公司上下各个层面的人参与其中。“你需要得到来自企业高层和底层的支持”,才能让企业社交网络发挥作用。科德里亚的部门经常会收到其他部门发来的索要“专业人才审核流程”的请求,这些部门需要这个流程来考察新进员工的潜在贡献力。但是,他们最后发现这个流程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社交媒体的透明度及其评估员工的功能,已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实际结果也是如此:科德里亚报告称,在过去两年中,内部社交网络的运行没有出现任何障碍。

但是,社交媒体应用于企业的结果呢?BASF付出了什么?社交业务的投资回报率永远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是IT部门普遍面临的问题。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即使是管理完善、分工明确的企业,他们也无法在推行社交业务前后确定衡量它的关键业绩指标。然而,科德里亚还是举出了一些成功的例子。最后,她发现,社区经理在给用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管理,以及确保社交业务获得成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交业务类似于爵士乐的工作模式

Jazz Impact网站的迈克尔-高尔德(Michael Gold)在柏林也发表了一次演讲。他利用爵士乐的协同创作模式来讲述协同作业,包括社交业务中的创新之举。迈克尔说,“100年前,爵士乐冲击着音乐行业,正如现在的社交媒体正在挑战我们的企业一样。”迈克尔的观点是,我们必须走出我们的“安乐窝”,创造性地利用社交媒体时代下各种强大的工具来创造一些全新的东西。“转变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我们自身对于改变的阻力。”迈克尔说。要找出阻碍我们的因素,我们需要经常反省自己。

迈克尔最重要的观点是,“协同作业系统创造的结果远远大于各种资源之和。”这种观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正在从19世纪和20世纪的老化的工作模式转向更为动态的知识密集型的工作模式。在新的工作模式下,我们需要在快速变化的企业环境中开发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交业务非常类似于爵士乐的工作模式。

我的同事戴维-格雷(Dave Gray)在演讲中表示,“今天的组织与未来存在着冲突。”他根据自己对于组织演变方式的研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将是一位CEO。”他的意思是说,在网络化的深度联系的企业——而不是等级森严的组织中,每个人都有责任从自己所处的角度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就像以前的CEO所做的那样。这一点可能只能在社交企业中实现。

事实上,关于我们如何变革企业结构的话题,最近一直是社交企业社区讨论的焦点。

]]>
尼尔森:2011年德国网络广告广告收入为4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24418.html Sun, 08 Apr 2012 17:45:14 +0000 //www.otias-ub.com/?p=24418 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德国网络广告广告收入为40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尼尔森的数据只基于广告价格并没有包括产生的额外费用,而eMarketer则预测德国全年的广告收入为56亿美元。

]]>
Nielsen:德国智能手机普及率仅30% 诺基亚市场占有率第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19738.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9738.html#comments Fri, 09 Dec 2011 03:29:57 +0000 //www.otias-ub.com/?p=19738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智能手机在德国普及率仅为30%。尼尔森进行的这项调查,对1651位16周岁以上并且使用过互联网的德国人进行访问,结果显示,其中90%受访者拥有至少一部手机。

但是,其中只有30%的手机为智能手机。调查结果也显示,年轻德国人拥有智能手机数量超过年纪较大的德国人。智能手机拥有者当中有61%为男性,智能手机拥有者当中,72%的受访者选择合约后付费方式,以缓解智能手机高昂价格带来的经济压力。

令人惊异的是,德国智能手机市占率排位第一的居然是诺基亚,市占率达到25%,领先市占率第2苹果2个百分点。韩国三星电子的市占率仅为15%,台湾HTC市占率为14%,索爱仅为9%。

德国智能手机市场,操作系统市占率第一的是安卓系统,市占率30%,超过第2为塞班1个百分点,苹果iOS屈居季军,市占率23%,黑莓OS市占率 第四,为5%,微软Windows Mobile市占率第五,微软Windows Mobile 7市占率仅仅第7位,市占率2%。

]]>
//www.otias-ub.com/archives/19738.html/feed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