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量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Fri, 22 May 2020 03:52:5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Sensor Tower:2020年第一季度下载移动应用数据流量较以往增长52% //www.otias-ub.com/archives/1054102.html Fri, 22 May 2020 03:52:59 +0000 //www.otias-ub.com/?p=1054102 一项基于Sensor Tower商店情报数据的分析显示,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人们对移动应用的使用激增,导致对移动数据流量的消耗大幅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用于安装全球Top250热门移动应用的数据流量达到596拍字节(petabytes),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4%,比过去三年第一季度平均391拍字节的使用量增长了52%。

作为对比,2019年第一季度用于安装全球Top250热门移动应用的数据流量为446拍字节,较2018年第一季度464拍字节下降了4%。由于Top100热门应用的安装包较2019年仅增长约10%,移动数据消耗量的激增并不是安装包体积增加所致。

第一季度Top250热门应用首次安装消耗的596拍字节流量,相当于5300万小时的4K超高清Netflix视频,或者填满930万个顶配iPhone的存储空间。说明:数据不包括中国和其他地区的第三方安卓渠道,也不包括应用重装,更新,或同一个Apple ID或Google帐户在多个设备的重复安装。

疫情爆发无疑促使人们更依赖移动应用,2020年第一季度, 全球Apple Store和Google Play的新增安装量为336亿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0.3%。关于新冠疫情对移动应用市场的影响,以及由此催生的商业机会,请留意Sensor Tower相关报道。

]]>
越南数据流量费究竟贵不贵? //www.otias-ub.com/archives/417861.html Wed, 16 Dec 2015 14:38:43 +0000 //www.otias-ub.com/?p=417861 2013年末,越南电信局曾透露:越南上网费用大概只是成本的60%,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及区域内其他国家。因此,电信局开始调整上网费用,各网络运营商也纷纷提高流量套餐价格。

2015年,当越南准备开展4G网络业务时,3G网的投资成本却因为流量价格低还没来得及收回。而这也是越南迟迟没有4G网络,并且落后于区域内不少国家的原因之一。(越南业内某专家观点)

然而,国际电信协会的最新报告显示:根据个人收入计算的话,目前越南的3G流量套餐在世界上处于价格高昂行列。如果忽略收入,只是比较流量价格的话,越南的3G流量价格就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低很多,但比非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高。换种说法,投资商觉得越南的流量包价格相对开展3G业务的投入资金而言还很低,而用户当与个人收入比较时他们仍然觉得很贵。

gia-cuoc-internet-tai-viet-nam-dat-hay-re-so-voi-the-gioi-ad12dc

根据收入计算,越南的3G流量费约占国民收入的7.31%,比亚太地区的平均水平(占收入4.28%)高出很多。而top50发展中国家的3G流量价格占国民的收入百分比仅在0.09%-1%之间浮动。

根据绝对价格计算,在越南600MB的3G流量大概要3.12美元,而印尼国民获得相同流量的话要花3.37美元,在这点来说,越南流量比印尼的便宜。东南亚区域的另一个国家新加坡,500MB流量包需要11.84美元(不过,是4G的价格)。拿泰国来说(一个还没有完全覆盖4G、多数国民与越南人一样在使用着3G流量的国家),泰国的DTAC网络运营商500MB的3G流量售价为299泰铢(约8.42美元),比越南高了1.7倍。

不同于3G网络的故事,越南的固定网络价格在全球属于中等水平。根据国际电信协会的排行榜,越南排在第66位(共181个国家)。如果除以人头,越南的固定网络价格只占越南人收入的2%,相对低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和柬埔寨。

目前,越南正在大力发展工业通讯和电信设施。据越南网络协会主席武黄连先生反映,电信业正在积极投资移动、光缆(从3G上升到4G),促进各种增值业务和数字内容的发展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越南也正在进行股份化和重新调整国家主导企业以提高竞争力和有效发展经营电信业。

]]>
Gartner:预计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达到5200万太字节(TB) 同比增长59% //www.otias-ub.com/archives/371503.html Fri, 31 Jul 2015 17:09:24 +0000 //www.otias-ub.com/?p=371503 Mobile

市场研究与分析公司Gartner指出,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在2015年达到5200万太字节(TB),较2014年同比增长59%。

这一快速增长预计将持续到2018年末,届时数据流量水平将达1.73亿太字节。Gartner分析师建议通信服务提供商(CSP)重新考虑其数据上限,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获取市场份额。

Gartner公司研究主管杰西卡·艾柯姆(JessicaEkholm)表示:“全球的移动数据流量飙升,并将在2018年增长300%以上。新的快速移动数据连接(3G和4G)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从2015年的38亿增至2018年的51亿。用户将逐渐从速度较慢的2G连接升级至3G和4G,并耗用更多移动数据。”

]]>
流量2.0时代:运营商如何经营数据流量? //www.otias-ub.com/archives/298585.html Tue, 02 Dec 2014 15:25:04 +0000 //www.otias-ub.com/?p=298585 resize

文/刘自强

  一、电信“流量宝”与联通“流量银行”

2014年5月13日,中国电信首次推出“流量宝”,流量宝是以流量币为核心的互联网流量经营平台。流量宝以任务和牛币架设用户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桥梁,探索一种流量合作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家可以向运营商购买流量,随后通过活动的方式让用户完成任务以获得流量。而用户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流量后,可以在流量宝的平台将流量转换成牛币,通过牛币可以实现话费充值等优惠政策。当然你也可以将流量用于自己使用或赠送他人的用途上。

2014年11月25日,中国联通在人民大学组织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创新峰会上,正式发布了“wo+流量银行”。流量银行的本质上与“流量宝”相类似,用户可以在流量银行平台上,进行存取、管理、交易流量等行为以获得更好的体验和乐趣。相关新闻提到,流量银行的推出不仅是对联通跨步走出管道商定位的重要产品推动,同时也是构建虚拟币平台与更多服务提供商合作的有利契机。发布会上,联通提到流量2.0时代的概念,随着流量经营从1.0向2.0时代跨越,联通期望通过流量银行开启流量与营销的大时代。

全流量下,运营商与OTT业务的竞争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曾有报告指出,无论运营商选择哪条道路,都必须记得利用自己的先天优势,这些优势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客户关系和客户维护基础设施,记账周期以及运营商与客户之间建立的信任,从呼叫和位置数据中获得的使用量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将用户与运营商绑定的唯一识别号。或许“流量宝”与“流量银行”告诉我们,还有一个支柱,那就是“流量入口”。

无论是中国移动尝试的“后向统付”,还是今年的“流量宝”、“流量银行”以及中国移动未来可能跟进产品(移动不可能不做),均是一种全新的流量经营模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流量宝”及“流量银行”,笔者借用联通发布会提出的流量2.0概念,对当前与过去两个不同流量时代的特征进行总结,并希望对新时代的流量经营方向、举措进行明确。

  二、不同流量时代特征与经营要求

  (一)流量1.0特征与经营举措回顾

流量1.0与2.0只是一个定性的说法,如果非要给一个定量的区隔,站在运营商的角度,通过对国内外运营商业务与客户特征进行对比,可得出一些基本指标上的差异。

流量1.0时代基本特征如下:DoU(每用户数据流量)小于500MB,3G覆盖率低于90%,话务量持续增长(可能最后增幅越来越小,用户MOU/ARPU可能小幅下降,但总话务量在增长),智能终端普及率低于50%。标志性事件:GPRS、EDGE、3G。

对运营商而言,流量1.0时代的主要经营目标是培育并普及流量应用,不断提升户均流量及流量收入。回顾过去,通常有如下四个流量经营举措。

第一,流量资费的不断优化。如合约套餐中逐步加大流量份额,纯流量套餐包持续降价,当月可多次订购的叠加流量包。笔者认为可叠加流量包是一个典型,起因是腾讯发现原手机QQ用户使用呈现典型的月末活跃减少现象,当月套餐内流量用完是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满足客户超出套餐包后的流量需求(当时的标准资费通常较贵,套餐内外资费差异巨大),可叠加的流量包(如1元或2元5MB)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快速发展。

第二,流量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最初开通GPRS还要客户主动去营业厅受理,因为担心客户不知情收费投诉。后来手机上网逐步成为基本功能,系统默认开通,但根据相关要求,对客户首次上网时要进行资费提醒。当客户都习惯频繁手机上网后,首次资费提醒基本没用了。当客户对流量的使用进度掌控需求越来越强烈时,每月定时提醒、实时查看流量进程、流量助手等各类服务措施或服务产品纷纷涌现,其中流量助手成为运营商连接并服务客户的一个不错的纽带。

第三,通过内容(自有或第三方),不断培育客户形成手机上网习惯。如原中国移动视频、游戏、阅读、冲浪助手等自有业务免流量费使用,如联通与微信合作推出的微信流量包等。

第四,普及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数据流量与非智能终端差异巨大,即便同属智能终端,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品牌也有明显差异。从当前数据来看,苹果手机平均流量是诺基亚的6倍。应该说在3G时代,运营商的补贴对智能终端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流量2.0特征与经营目标

3G的快速发展,尤其是4G正式商用,使得流量1.0时代走向高潮。大量OTT应用拉动流量需求,普及了手机流量应用。同时运营商传统的短彩信、话音收入因被替代而开始下降,流量收入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流量某种程度就意味着全业务,这些均预示着运营商的流量经营进入了新的时代。

流量2.0时代基本特征如下:DoU大于500MB,3G 4G覆盖率高于90%,话务量开始下降(话费收入可能早就开始下降),智能终端普及率高于50%。里程碑:4G,微信电话本,融合通信。

对国内外运营商收入结构与客户特征变化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参照上述标准,国外发达国家运营商基本在2010年开始进入流量2.0时代,国内运营商基本在2014年开始进入流量2.0时代,虽然整体用户月均流量未达500MB。

对运营商而言,虽然提升用户流量、稳定或提高用户ARPU是最终目的,但从具体举措上看,流量2.0时代的经营目标应是满足更广泛程度的客户需求、经营流量入口(显性化)以及实现流量价值增值。

在客户需求方面,不仅关注个人客户需求,同时应该关注移动互联网企业用户需求;不仅关注客户用得多不多,还要关注客户用得爽不爽。客户需求由个人客户演变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客户,那么单纯的前向通用流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比如后向流量、定向流量、流量分销等需求。其中最早的例子就是AT&T针对Amazon Kindle提供Toll Free Data。当客户在Amazon Kindle下载一本书,AT&T提供网络连接,下载书的流量批发给Amazon(由它支付)。2013年底广东移动与阿里巴巴合作,广东客户手机访问阿里网站,对客户免费,产生的流量统一由阿里按照批发价格支付给移动公司,跟Kindle的方式一样。关于流量的分类详见笔者前一篇文章《全流量时代,运营商如何应对OTT?》。

流量入口方面,主要是显性化流量入口。既然所有移动互联网业务都需要运营商的流量做承载,运营商事实上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理论上比微信的入口还要庞大,可是没有载体,没有感知,因为被过顶传球了。那么流量2.0时代,是否应该把过顶的球找回来?流量币以及流量交易中心某种程度上就是显性化的流量入口。

流量货币化初看起来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可是细细一想,跟社会上的有价卡、Q币其实没什么区别。能够货币化的前期是具有使用价值(以国家权威发布的纸币除外),因为有使用价值,所以具有交换价值,可交换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因为具有交换价值所以具有储存价值,将当前交换的权利延伸到未来,这些都是政治经济学所教的内容。所以历史上除了贵金属外,大米、布帛都曾成为过重要的货币形态,比如唐朝中后期,由于贸易导致铜币国际化以及个人财富储存,流通铜币严重不足,帛一度成为重要的大额货币形态。

流量为什么不可以呢?既然数据流量是移动互联网开展的最重要承载,流量更有理由成为货币。有货币就应该有购买、转让、交易平台,运营商能够发行流量币,就得提供这样的平台场所,以便企业及个人购买、赠送、交易转让。如果个人及企业客户登录该交易平台到达一定的量,有的发布任务(营销手段),有的领取任务赚取流量,有的进行交易(交易的登记或兑换充值),不就创造了通过虚拟币平台与更多服务提供商合作的契机吗?谁能说这不是另一个微信?如果说前面措施是满足客户需求,那么经营流量入口就是创造需求。

对三家运营商而言,均可发行并经营流量币,也均可对对方及第三方开放。就如美国发行美元、欧洲发行欧元、中国发行人民币一样,客户规模(国家GDP)、影响力不同导致流量币的价值会有差异。就如中国也会储存美元一样,流量币对运营商竞争对手开放很正常,只是流量币的最终应用还是只能限定在自己网内。

价值增值方面,流量大数据是价值增值的唯一出路,也是最能体现价值的出路。部分省公司利用综合网关开展的基于手机网页的“流量提醒或引导”,因为使用的是流量劫持技术,最多只能成为服务客户的一个渠道,并不能成为增值的出路。运营商的有价值数据不少,号码身份特征、消费特征、非流量业务(具有一定规模业务)行为特征、位置轨迹、流量行为记录等数据的充分利用,均能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具有广泛商业价值,其中流量数据的商业价值尤甚,也只有在大数据技术下才能体现。

  三、流量2.0时代如何经营数据流量

  (一)可智能管控的宽带网络是基础

首先是移动宽带网络,在非移动宽带网络条件下谈智能管控没有意义。各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大力开展4G网络建设就是如此。

其次是基于CDN的分发疏导能力。对于视频等大流量自有业务,通过CDN进行分发疏导,提升访问体验。对于大流量第三方业务,可以通过IDC内容运营疏导,优化分布,提升客户感知以及网络效率。

再次是基于DPI的感知能力。运营商经营流量必须了解流量都去向那儿。考虑到网页的流量占比逐渐被APP应用所取代,因此基于DPI来感知用户、感知业务、感知终端非常有必要,是流量大数据应用的基础。

最后是基于PCC的差异化服务保障能力。考虑到最近美国沸沸扬扬的“网络中立”,虽然运营商坚持倾向差异化服务质量保障,但可能较难真正落地。

  (二)量费分离的计费模式是保障

无论是“流量宝”还是“流量银行”,客户在交易流量币、兑换流量时均存在三种形态,现金(或实际付款人的付费)、流量币(虚拟币)、流量(真实可用流量)。在此之前,客户购买并消费流量是一体的,也就是你不能购买流量后给他人使用。现在可以了,其基础就是“量费分离”。原有计费系统BOSS仅实现第一部分(或通过接口将结果同步到BOSS),客户通过话费/现金/支付宝等购买流量币,其余应交给单独的平台(假定为流量交易平台)来实现。

对于后向流量/定向流量的计费功能,也可以交由流量交易平台来实现。传统的做法是在GGSN/PGW上直接配置后向流量局数据,当配置完成后,客户访问指定的IP/URL对应的应用时,GGSN/PGW根据局数据配置,对来自SGSN流量原始话单进行标记,比如标记为免费,BOSS汇总该话单后不对用户计费,当然也可以标记成某个定向的费率。只是这样的操作存在局限,通常一个互联网应用可能存在数十或上百个IP/URL(在不同区域部署服务器),而GGSN局数据配置是有限的,且需要各省分别配置,配置过多还会影响GGSN协议转换与路由效率。

如果将流量话单的计费标记由GGSN后移到流量交易平台,将会是长远解决后向、定向流量计费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经营流量入口汇聚流量价值

前期不少运营商省公司通过流量助手(短信、网页、客户端)等方式实现流量的实时提醒服务,并对客户套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当然也有套餐包、叠加包的推荐。部分公司还通过封装相关接口,将客户流量使用信息的查询、套餐包订购等向各类移动移动互联网应用门户开放。这些均为流量1.0时代的典型经营举措,只是之前没有提到经营流量入口这样的高度,仅看成一种客户服务方式在各省公司分别实施。

2.0时代的入口经营更应该是集中统一。前面已经论讲过,经营流量币及交易平台实际上就是经营流量入口。而入口的成效主要来自用户规模、合作伙伴规模、影响力。这些只有在全网集中统一运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也是电信、联通均通过集中统一机构运作原因。

流量交易平台同样可以将能力封装,在表现形式上可以通过其它互联网应用实现。比如用户购买流量红包,通过红包生成链接,将链接分享到微信群或朋友圈,点击链接抢夺领取红包。实质上均通过交易平台完成,但全部操作不一定通过交易平台体现。

  (四)开展大数据合作实现价值增值

11月27日,微信自媒体上有篇文章,讲运营商大数据产业链机遇。提到全球运营商已经为掘金大数据开始准备。电信与媒体市场调研公司Informa Telecoms&Media在201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120家运营商中约有48%正在实施大数据业务。大数据业务成本平均占到运营商总IT预算的10%,并在未来五年内升至23%,成为运营商一项战略性优势。2014年随着4G的建设商用,国内运营商采集数据投资明显扩大。文章提到中国联通3G时代三期采集投资规模约9亿元,移动LTE一期采集投资规模约20亿。

价值变现应该是运营商目前面临的普遍问题(或许还没有把目光放到数据价值变现上)。巨额的投资把数据采集完成后,如果仅仅用于内部的精准营销,很难实现大数据价值。由于大数据本身并不是一个技术上的概念,更应该成为业务或价值概念,也就是先有什么样的需求,后有什么样的数据采集及应用。曾与某专业宽带流量大数据应用公司交流,说到Google对鸟类的分类高达9000种,但他们公司对此根本不做区分,而是更侧重于电商产品的细分,因为最终应用价值决定数据的采集、算法及应用。

单靠运营商自身无法低成本高效益的变现大数据价值,在大数据方面的开放合作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唯一出路。

]]>
Arieso:研究显示0.1%的用户消耗了过半LTE数据流量 //www.otias-ub.com/archives/190296.html Fri, 24 Jan 2014 13:19:58 +0000 //www.otias-ub.com/?p=190296 根据网络技术公司Arieso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全球0.1%的LTE用户消耗了整个LTE下行数据的超过一半。这份研究报告表明,一小部分高带宽消费者正消耗着全球绝大多数的数据流量,甚至比过去还要多。

这已经是Arieso连续第四年发布数据使用趋势报告。2013年3月,JDSU耗资8500万美元收购了Arieso。

Arieso的研究发现,LTE用户在数据消耗方面要比3G用户“饥渴”10倍以上。Arieso 2012年的报告称,全部3G用户中最“饥渴”的1%用户,消耗了40%的3G下行数据流量。

“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网络速度越快,消费者们就会吞噬和要求更多(数据流量)。”JDSU移动网络和服务支持业务CTO兼报告作者Michael Flanagan表示。“尝鲜者在测试他们的玩具时会期待一个蜜月期。但4G用户一贯表现出的超过3G用户10倍以上的数据消耗,对数据市场构成了极大的转变。这对未来的网络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项新的研究在成熟市场测试了超过100万人在一个24小时工作日的数据消耗状况,并在发展中市场也进行了等量测试。此次研究涉及约1500款不同移动终端。

Flanagan表示,事实上,0.1%的LTE用户正消耗着超过一半的LTE数据流量,运营商们可能会将这部分用户定义为“极端用户”,并且他们可以通过部署small cell和Wi-Fi接入点来缓解网络拥塞。

该报告还发现,苹果iPhone 5s用户位居“全球数据消耗量”榜首。Arieso发现,在发达市场,iPhone 5s用户使用的数据流量是iPhone 3G用户的7倍,而在发展中市场,这一倍数扩大到了20倍。除了iPhone 5s,苹果产品占据了“全球数据消耗量”Top10中的6个位置,剩余四个位置则由两款三星产品和HTC及索尼的各一款产品占据。

图:不同终端流量消耗对比,数据来源:Arieso。

]]>
Statista:娱乐应用火爆推动亚太地区月移动流量消耗超过1GB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069.html Wed, 20 Nov 2013 23:01:30 +0000 //www.otias-ub.com/?p=171069 得益于诸如YouTube,Youku和PPS这类娱乐应用的流行,亚太地区手机用户每月消耗的移动流量达到1.1GB

自iPhone以2007年发布以来,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在线活动正在向智能手机转移,产生了旺盛的移动数据消耗需求。

via:199it编译自statista

]]>
Quantcast&Piper Jaffray:2013年8月美国iOS移动网页数据流量市场份额扩展至65%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231.html Fri, 06 Sep 2013 16:11:06 +0000 //www.otias-ub.com/?p=149231 虽说Android的市占率正在逐步扩大,不过如果从美国的移动网络数据流量来看,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苹果的iOS正在扩大其份额,iOS用户使用移动网页数据流量在整个市场上占到了65%的比例。

分析企业Quantcast与Piper Jaffray(派杰投行)通过观察互联网上每个月10亿页面浏览量情况,本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苹果iOS操作系统在移动网页数据流量方面的份额从6月份的61%上升到了8月份的65%。不过Android的表现也有所上升,只是没有这么多:6月末时,Android系统在这方面的市场占比为28%,8月末则涨到了30%。

当然这些数字也进一步挤压了其他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Windows Phone和BlackBerry等平台联合仅在8月份拿下4.66%的移动数据份额。

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吉恩蒙斯特说,这些数据表明苹果iPhone在美国仍然很受欢迎。美国目前AT&T和Verizon这两家最大的运营商,售出50%的智能机都是iPhone。此外,他还说iOS用户显然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相比Android用户更加依赖其手机,而且苹果iPad仍然在支配着平板市场。

这些数据表明了,iPhone用户相比其他平台的用户显然更加活跃。而且如果单看平板市场的话,iPad优势就更加明显了,今年早前苹果CEO蒂姆库克就曾援引分析机构的数据称,iPad掌控着平板市场约84%的网页流量。当时库克说:“如果说市场上还有其他平板卖得很好的话,我都不明白那些平板都用来干嘛了。起码网页浏览是个最基础的功能了!”

]]>
11种减少Android设备数据流量的方法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492.html Sat, 24 Aug 2013 07:34:08 +0000 //www.otias-ub.com/?p=143492 云服务、在线视频、社交网络,这一系列的智能手机应用,都需要使用网络功能,如果你在一个非WIFI环境下,那么就将使用数据流量。虽然大部分用户都选择 了数据流量套餐,但对于繁杂的网络应用来说,可能并不够,一旦超出,就将面临高额的话费账单了。所以,我们不妨使用一些小技巧,来限制Android设备 的流量消耗,以下便是11个小窍门:

1、选择仅在WIFI环境下升级应用

11种减少Android设备数据流量的方法

在Google Play商店中,可以进入设置功能,将自动更新规则选为“仅在WIFI环境下自动更新”。除了Google Play商店,很多第三方应用商店也具备此项功能。

2、配置应用程序数据设置

很多时候,应用程序为了给你一个流程的网络体验,会在后台不断进行更新,所以也是十分消耗流量的。好在,这些应用程序的设置中,应该都具有“在2G/3G网络下不下载”的选项,将它开启即可。

3、限制后台数据

 

11种减少Android设备数据流量的方法

即使限制了一些应用程序的预先下载服务,它们仍会进行背景数据发送或接受,我们可以在“设置”-“数据”选项中查看都有哪些应用程序在偷偷发送或接受数据,选择“限制背景数据”即可。

4、善用缓存服务

 

11种减少Android设备数据流量的方法

很多在线视频软件都提供了缓存或是预载服务,在WIFI环境下将影片缓存到本地,便可以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进行观看,十分节省流量。

5、在WIFI环境下下载文件

通常情况下,只在WIFI环境下下载大文件,如音乐、视频等内容,不要使用蜂窝数据连接下载。

6、使用地图的离线缓存功能

 

11种减少Android设备数据流量的方法

谷歌地图十分好用,但需要依赖网络,不过最新版已经允许你离线缓存地图了。所以,在去到一个陌生环境时,不妨先在WIFI环境下下载该区域的离线地图。

7、调节同步功能

在登录谷歌账户后,默认情况下会同步一切内容,包括照片、应用程序数据等,但我们可以将其设置为手动同步来节省流量。只需进入账户设置界面,选择同步选项,选择账户,关闭一些不需要同步的内容即可。

8、暂时关闭同步功能

 

11种减少Android设备数据流量的方法

如果需要出国或是长时间呆在没有WIFI的环境下,就需要完全关闭同步功能了。操作很简单,只需下拉通知栏,关闭同步的快捷标签即可。

9、减少浏览器数据使用

 

11种减少Android设备数据流量的方法

网页浏览器往往也是耗费流量的元凶,这丝毫不令人奇怪,尤其是浏览一些没有针对移动网络进行优化的网站。此时,可以选择压缩浏览器数据使用,会将数据压缩到云端,然后发送到手机上。比如谷歌Chrome测试版,可以在功能设置中找到相关选项。

10、监控数据使用情况

选择一些第三方软件来监控数据使用情况,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QQ手机管家,就提供了WIFI和3G/2G数据的使用监控功能,你也可以预先设置好数据流量,一旦临近套餐数值,软件便会发出警告,防止流量超出。

11、压缩所有数据活动

 

11种减少Android设备数据流量的方法

一些诸如Onavo Extend这样的软件,还提供了压缩所有数据活动的功能,适用于所有需要网络功能的软件,能够简化电子邮件、压缩网页及照片,实现更少的数据消耗。

来源:cnet

]]>
CTIA:2012年美国移动数据流量增62% 短信跌5% //www.otias-ub.com/archives/108957.html Fri, 03 May 2013 16:00:29 +0000 //www.otias-ub.com/?p=108957

2013年5月3日美国移动通信行业协会(CTIA)昨天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美国移动网络的数据流量比2011年增加了62%,语音通话时长基本持平,而短信数量减少4.9%。

CTIA称,2012年的数据流量从2011年的8668亿MB增加至1.468万亿MB,突破了一万亿MB大关。促使数据流量大增的原因可能与以下统计结果有关。首先,活跃的智能手机(以及带移动通信功能的PDA)数量增加了36.4%,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更耗流量的设备数量增加了10.2%。

数据表明,移动通信用户数量增加3.3%至3.264亿,超过了美国人口总数。截至去年年底,美国移动网络渗透率达到了102%。

然而,短信使用量出现了下滑,去年收发短信的总数为2.19万亿条,比前年的2.3万亿条减少了4.9%。这并非意味着用户之间发送的文本消息减少,而是因为他们更多采用了Skype和WhatsApp之类的消息服务。另外,彩信收发总数达到745亿条,增长41%。尽管彩信使用量小得多,但这对运营商也是一大利好消息。用户去年的总通话时间比前年略微增加0.2%,达到2.2999万亿分钟。

此外,CTIA统计结果还披露了运营商在网络方面的投资:2012年为301亿美元,比前年增加了19%,折合平均每名用户94美元,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名用户16美元的投资水平。这是该项研究报告1985年首次发布以来运营商投资额最高的一年。

]]>
Juniper:预计2017年手机和平板电脑产生数据流量将达到9万PB //www.otias-ub.com/archives/107225.html Mon, 22 Apr 2013 16:57:29 +0000 //www.otias-ub.com/?p=107225

美国移动设备厂商Juniper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预计,到2017年,绝大部分移动数据流量将由WiFi网络处理。报告预计,到2017年,手机和平板电脑产生的数据流量将达到9万PB(数据容量单位,1PB=1024TB),相当于70亿部蓝光电影的流量。尽管如此,届时只有40%的移动数据流量经由蜂窝网络传输。

Juniper分析师认为,数据流量猛增源于3G和4G等网络技术的问世,它们将推动移动运营商通过推出各种基于数据的服务套餐来创收。不过,流量增速持续超过营收增速,将导致网络堵塞和服务质量下滑。只有通过扩大规模、进行优化以及数据卸载等三项措施,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Juniper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扩大规模将可以缓解运营商网络的压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设更多的发射塔和基站,用新一代技术对现有网络进行升级。防止服务质量恶化的另一项举措是优化,此举有助于控制流量,但需要密切的数据包检测。

数据卸载则会充分利用互补性网络技术,通过蜂窝网络传输数据,将移动数据流量从一个网络转移到另一个网络。WiFi和小型蜂窝是用于移动数据卸载的两大网络技术。将来,移动运营商会将WiFi和毫微微蜂窝(femtocells)整合为一个单位,用以解决这种容量问题。

]]>
工信部:2013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增幅超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989.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989.html#comments Sun, 21 Apr 2013 16:40:33 +0000 //www.otias-ub.com/?p=106989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幅超过了50%,语音和短信业务则出现趋缓或下滑,数据流量对于传统通信业务的替代效应明显。

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1% 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幅超50%

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至3月,全国电信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3352.4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电信业务收入2730.5亿元,同比增长9.1%,继续保持回升趋势。电话用户总数净增3181.9万户,达到14.22亿户。 一季度,移动市场格局稳步调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收入占比分别为26.5%、52.0%、21.5%。

腾讯与运营商间就微信的收费之争成为近期热点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是亮点,增幅达56.5%。一季度,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2.7亿G,已经连续3个月增长率超过50%,同期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2%,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的量收呈平衡状态。3G用户的流量消费特点更加突出,一方面是较快的网络速率吸引用户通过手机上网,另一方面是3G用户中智能终端使用率较高。一季度3G在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只有24.2%,而同期3G网络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占比已达50%。

3G网络建设和能力加速提升,TD基站数占比达到35.8%。一季度,基础电信企业累计投入3G网络建设资金92.4亿元,同比增长1.6%;新建成3G基站5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38.9%,总数达到86.7万个。随着更多厂商加入TD,一季度,累计投入TD网络建设资金62.2亿元,同比增长7.5%,比行业3G投资高5.9个百分点。新建成TD基站2.7万个,占新增3G基站数的54%,总数达到31万个,占行业3G基站的比例由去年年末的34.6%提升到35.8%。

TD用户单季净增同比增长91.5%,占比达41.1%。一季度,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3181.9万户,总数达到11.46亿户,占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80.6%。2G用户连续4个月减少,3G替代趋势日益加速,一季度净增用户4446.3万户,比去年同期净增用户数增长188.1%,达到2.77亿户。TD智能终端的普及推动TD电话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一季度新增3G移动电话用户中,每10个用户中就有6个TD用户。一季度TD电话用户新增2614.4万户,总数达到1.14亿万户,同比增长91.5%,占3G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41.1%。

互联网及数据投资比例升至19.4%,宽带用户规模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一季度,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8亿元,同比下降4.8%。其中,互联网及数据通信投资完成94.7亿元,同比增长91.3%,占全部投资的比例由去年的9.7%提升到19.4%。伴随宽带中国2013年专项行动推进落实,宽带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宽带用户稳步发展。一季度,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新增667.1万个,同比增长13.4%,达到27502.6万个,其中FTTH/0端口达到8390.4万个,WLAN公共运营接入点数达到535.4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628.6万户,达到18146.9万户。其中,4M以上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2482.5万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68.8%。

话音收入比例稳步下降,非话音收入占比提升到53.4%。一季度,全国累计实现话音业务收入1272.2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收入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50.1%下滑到46.6%,其中固定话音业务收入142.0亿元,同比下降10.9%。累计实现非话音业务收入1458.4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拉动作用明显。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367.5亿元,同比增长8.3%,拉动收入增长1.1个百分点。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流量的快速发展,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397.1亿元,同比增长56.2%,拉动收入增长5.7个百分点,日益成为收入增长的关键提升点。

移动语音和短信户均业务量下滑明显,移动互联网户均流量增长30.4%。一季度,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累计完成6937.6亿分钟,同比增长6.3%,低于去年同期的15.6%。移动电话用户的快速增长并未带来相对应的话音业务量,移动长途去话MOU同比下降5.5%;移动本地去话MOU同比下降5.6%。移动短信业务量累计达到2321.4亿条,同比仅增长0.5%,其中点对点短信同比下滑10.9%,户均点对点短信量同比下降11.2%。2G加速向3G转换,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为流量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季度,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完成27316万G,同比增长56.5%,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17.4M,同比增长30.4%。

]]>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989.html/feed 1
Arieso:智能手机用户消费的流量高于平板电脑 //www.otias-ub.com/archives/90486.html Wed, 16 Jan 2013 02:15:22 +0000 //www.otias-ub.com/?p=90486 Arieso针对移动数据用户使用的分析发现,用户不断增长的移动数据需求对运营商造成很大的挑战。

智能手机目前消费的移动数据流量超过了平板电脑用户;iPhone5用户是最饥渴的移动数据用户,数据流量比iPhone 4s用户高50%,是iPhone 3G用户的4倍

40%的数据流量被1%的用户所消耗,LTE开始进入历史舞台。

Arieso这个报告已经进行了三年,随着更多新的移动设备进入市场和更加丰富的内容,用户将会消费更多的数据内容,尽管有LTE来应对用户旺盛的胃口,但现有的网络目前看来仍不足与支持。应对用户旺盛的需求,电信运营商还需要有更加智能的网络管理手段

首次智能手机用户消费的移动数据流量超过平板电脑用户,在10大消费数据流量最多的设备中(排除了无线上网卡),6个属于智能手机。三个为平板电脑,一台为手机平板(屏幕很大很大的智能手机^^)

在研究的125台设备中,使用最新iPhone5设备的用户再次证明了他们对数据的饥渴,iPhone5用户对数据的消费是iPhone 3G用户的4倍,比iPhone4s用户高50%。但是三星 Galaxy S Ⅲ 用户上传的流量几乎是iPhone 3G用户的三倍,Galaxy用户更多地将照片视频等文件存储到云端,Galaxy S Ⅱ紧随其后,iPhone5用户在上传流量方面只排在第三位。Samsung Tab 2 10.1用户消费的流量则比iPad用户高20%

去年研究发现1%的用户消费了3G/UMTS下行流量的50%,今年最饥渴的1%用户消费了40%的流量。0.1%的用户消费了20%,最饥渴的10%则消费了80%的下行流量。

随着有些地区开始推广LTE,那些数据饥渴的用户,尤其是无线上网卡用户,迅速迁移到了LTE网络。而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他们的对应策略无疑是LTE,SON和更小的微蜂窝区

 

]]>
Chitika:2012年12月iPad网页浏览数据流量占平板市场总数的87% //www.otias-ub.com/archives/87725.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87725.html#comments Sat, 29 Dec 2012 17:39:08 +0000 //www.otias-ub.com/?p=87725 自苹果iPad领衔的平板市场逐步崛起后,就有不少平板产品向iPad的霸主地位发起进攻。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流行的Android平板,像是Kindle Fire和Kindle Fire HD等,都在后PC时代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虽说各家的竞争还在不断升级,但iPad依然是当前市场上最流行、使用最多的平板设备。

广告分析公司Chitika发布了一份2012年12月份的平板市场统计数据。这家公司在统计中发现虽然平板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但iPad仍是市场上相对其他产品具有绝对优势的一把手。

在北美,平板产品浏览网页产生的流量有87%是来自iPad的。排在第二位的是Kindle平板,不过在数据上和iPad相差非常悬殊,iPad用户每浏览100个页面(pv),平均Kindle用户仅浏览4.88个页面。按照Chitaka的统计,Kindle对平板网页浏览数据流量的贡献仅为4.25%。

其他表现比较突出的平板还包括了三星的Galaxy系列,iPad每100个页面的浏览量,Galaxy平板仅为3.04页。另外如果你很想了解微软的Surface RT平板,那么Chitaka会告诉你,相比每100个页面的iPad浏览量,Surface为0.22个。或许这与Surface上市时间还不是很久也有关系。

]]>
//www.otias-ub.com/archives/87725.html/feed 841
Ericsson:全球移动通信数据流量现状与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82941.html Wed, 05 Dec 2012 01:13:22 +0000 //www.otias-ub.com/?p=82941 移动通信数据流量增长迅速:2009-Q4,全球移动通信数据流量超过语音流量之后,数据流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2011-Q3至2012-Q3,全球移动通信数据流量增长了一倍,2012-Q3环比增长16%,达到900PB左右;预计2012年至2018年,移动通信数据流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可以达到50%。截止2018年,预计移动通信数据流量将接近2012年的12倍,其中一项重要的增长来源将会是移动视频应用的普及。


智能手机产生的流量增长迅速:目前在除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区,移动PC,平板电脑和移动路由器产生的流量占据主要部分。但是智能手机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其他设备,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手机产生的流量将迅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智能手机产生的流量有望达到2012年的14倍。

移动设备产生的流量与屏幕大小相关:用户使用的移动设备屏幕尺寸以及分辨率会影响用户每月产生的数据流量大小。2012年底,每台移动PC平均每月产生3GB数据流量,而每台智能手机平均每月产生450MB流量。预计到2018年,每台移动PC平均每月产生10GB数据流量,而智能手机为2GB。

199it分析

]]>
Nielsen:78%的无线流量来自Wifi //www.otias-ub.com/archives/80208.html Thu, 22 Nov 2012 01:45:21 +0000 //www.otias-ub.com/?p=80208 根据Nielsen的数据,英国Android用户使用WiFi方式获取的流量内容占整个无线上网方式的78%,显然用户更喜欢免费的WiFi,而非价格高昂的3G或4G无线网络。

WiFi的使用率在下午5点后开始增加,在晚上11点和午夜达到高峰,期间90%的数据流量通过WiFi产生
相比之下,3G数据的传输峰值在一天的工作开始前,午饭和下班时段,这些时段用户使用WiFi比较不方便
]]>
Mobidia:智能手机69%的数据流量来自Wi-Fi网络 //www.otias-ub.com/archives/79136.html Thu, 15 Nov 2012 15:57:35 +0000 //www.otias-ub.com/?p=79136 虽然智能手机使用通信网络更方便,但用户更习惯于通过Wi-Fi网络接入互联网。

不同地区智能手机对Wi-Fi依赖情况

不同地区智能手机对Wi-Fi依赖情况

据移动数据解决方案公司Mobidia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产生的流量中69%通过Wi-Fi网络发生。

美国63%的智能手机流量来自Wi-Fi网络,而英国高达81%的智能手机流量来自Wi-Fi网络。

分析发现,音乐、视频、照片分享和家庭办公等重数据应用选择Wi-Fi网络连接的比重更高。苹果iPhone对于Wi-Fi网络的依赖要高于Android手机。

]]>
SAI:Verizon数据和话音收入走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67268.html Wed, 05 Sep 2012 08:09:01 +0000 //www.otias-ub.com/?p=67268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智能手机带来的数据流量和商业模式正在颠覆传统的话音业务模式,下图是Verizon的数据业务收入和话音业务收入走势及占比,从中可以看出数据业务收入即将超过话音业务收入

]]>
MPD: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用户每月的数据流量都在2GB之内 //www.otias-ub.com/archives/65152.html Sat, 25 Aug 2012 16:42:46 +0000 //www.otias-ub.com/?p=65152 还在为每个月还没有用完的数据流量发愁?而美国运营商Verizon和AT&T相继都推出了数据分享计划,能够让你将每个月多出来的流量和家人或者朋友进行分享,这样就能够合理有效的使用数据流量。但这个数据反响计划也遭到了反对,T-Mobile和Sprint并没有相继推出这款业务,称其用户抱怨这样做会存在数据安全隐患问题。

Shared Data Plan Analysis
根据MPD的对美国四大运营商根据超过1000名Android用户的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用户每月的数据流量都在2GB之内,并会在接下来几个月对iPhone用户进行调查。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T-Mobile用户对数据流量的渴望更大,有11%的用户每个月的流量超过3GB,而Verizon为3%,Sprint为4%,AT&T为4%。“T-Mobile的用户更加的年轻”。

所以根据调查显示,在这种流量的使用环境下,和家人或者好友进行数据流量的分享是有益处的。

]]>
TechNewsDaily:美国智能手机数据流量资费标准 //www.otias-ub.com/archives/47539.html Sat, 02 Jun 2012 06:29:52 +0000 //www.otias-ub.com/?p=47539 该信息图提供美国各大运营商的数据流量资费情况以及各种常见上网操作的流量耗费情况。

via: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02557/291328

]]>
思科:5年后全球数据流量增至目前4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46795.html Thu, 31 May 2012 03:12:46 +0000 //www.otias-ub.com/?p=46795

思科每年都会发布自己的视觉网络指数(VNI)来预测全球的数据流量。今年的最新指数也已经出炉,2011年全球的数据流量为369艾字节,而到2016年将会达到1.3泽字节(此数大于1984至2012年间的数据流量总和)。不断增加的连接设备、不断提高的宽带连接性,以及IP视频更高的普及率是数据流量飙升的驱动因素。

据思科估计,2015至2016年之间的增量就已经抵上去年的数据流量。而网络连接数将会从2011年的103亿增长至2016年的189亿。这相当于全球人均2.5个连接。更重要的是,PC在连接中的统治地位被打破,2011年PC在数据流量的占比为94%,预期到2016年该数字会降至81%。

2016年互联网的总用户数将达到34亿,且带宽速率还在不断上涨。思科估计固网宽带的速率会从2011年的9M升至2016年的34M。

跟往年情况一样,IP视频仍旧是流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016年IP视频流量在数据流量中的占比将会达到86%。思科预计5年后每月的IP视频规模将达3万亿分钟,这相当于每秒钟传送2年长度的视频。IP视频的浏览者数量将会在5年间翻番,从2011年的7.92亿升至2016年的15亿。

这意味着P2P文件共享将会持续下降。2011年P2P文件传送占据了总流量的77%,到2016年该比率将会降至54%。占比下降并不意味着实际的文件共享型流量会下降,实际上这方面的流量将会从2011年的4.6艾字节升至2016年的10艾字节。但是其增长率会比视频的低。

从以外的预测来看,思科的预测往往过于保守,如2007年VNI预测2011年每月的数据流量为28.4艾字节,而实际结果要比该预测高7个百分点,为30.7艾字节。

Via:TC  36氪

 

]]>
chetansharma:数据占85%网络容量,却只贡献39%的收入 //www.otias-ub.com/archives/28560.html Thu, 22 Mar 2012 07:44:50 +0000 //www.otias-ub.com/?p=28560 根据移动分析师Chetan Sharma的分析报告,美国四大移动运营商的网络流量85%是纯数据,却在去年第四季度只贡献了39%的业务收入。运营商们的网络已经数据化了,但主要收入来源还是语音服务。

美国移动市场:数据占ARPU的比例

Sharma的报告还显示运营商的总收入在增加,这主要受到数据业务增长的驱动,预计将从2011年的67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底的800亿美元。但是运营商的平均用户收入在下滑,运营商每增收52美分的数据服务费的同时,将损失96美分的语音话费。

从面上的数据来看,运营商的前景不容乐观:移动运营商的未来建筑在用数据收入接替语音收入,但是语音收入的下滑速度比数据收入的增长快很多。而且,运营商提供1美元的数据服务比提供1美元的语音服务所占用的网络资源要多得多。

但是报告的数据并不不能反映全部事实。虽然85%的流量是数据服务,但承载这些数据的网络比过去的效率已经高出不少。运营商如今已经能提供数以兆计的数据带宽,而过去在同样的基础设施和频谱投资下,他们只能提供拨号的速度或者几十路语音电话而已。这些网络效率上的大幅提升意味着运营商已经具备了在全数据业务时代挣钱的条件——只要他们保持网络的升级。

美国移动市场:四大运营商的数据收入

但是语音收入的下滑依然是个大问题。语音在运营商的营收中所占比例很高,却只占有少部分的网络资源。如果VoIP服务一旦全面推广,将吃掉运营商平均用户收入的一大部分,这将迫使运营商围绕数据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这并不是说数据就挣不了钱,只是会少挣很多。

运营商面临的抉择是要不要强制消费者消费数据服务。Sharma的报告指出只有不到30%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每月使用超过1GB的移动数据。但是运营商销售的数据套餐却在玩命刺激数据消费。Verizon的最低档数据套餐是30美元含2GB数据。而在AT&T最新的定价方案里,用户可以选择的入门套餐是20美元送300MB数据流量,但第二档套餐一下就调高到30美元送3GB数据流量。这意味着大多数美国智能手机用户都可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套餐里的数据流量根本用不完。

 

编译:IT经理网

]]>
思科:预计2015年美国用户每月人均移动数据流量约2293MB //www.otias-ub.com/archives/21468.html Fri, 30 Dec 2011 00:28:39 +0000 //www.otias-ub.com/?p=21468 2009年英国用户平均每月使用129MB移动数据流量,2010年达到268MB,预计2015年将达4023MB,几乎是届时美国用户平均每月耗量的2倍(预计美国用户2015年每月人均移动数据流量约2293MB)。

Via:  gamerboo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