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检测试剂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17 May 2020 01:14:2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IVD新冠检测试剂带量采购来临 罗氏等跨国企业为何不愿降价?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9891.html Sun, 17 May 2020 01:14:21 +0000 //www.otias-ub.com/?p=1049891 5月13日,贵州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试剂集中采购竞价议价工作的通知》,成为继湖北、黑龙江、福建之后第四个开展新冠检测试剂集中采购的省份。根据前面三个省份的拟中标结果,中标企业均为国内企业,中标价格降幅超过8成。

在新一轮医改里,“医保控费”是最大的主题,从带量采购到全国最低价格联动,几乎所有改革政策都紧紧围绕着价格调控展开。但总体来说,国内企业对“降价”的响应热情要高于跨国企业,这是为什么呢?

国产企业降价意愿更强

5月13日,浙江药械采购中心发布通知称,在此前医用耗材在线交易产品全国最低价联动工作中,部分产品因价格等原因被投诉。

根据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有关文件要求,经核查等程序,对未按要求填报全国最低价格信息,且同意在全国最低价基础上按规定降幅降价的产品,拟调整在线交易价格。

而两款需要调整价格的产品都来自于国际医械巨头美敦力,产品名称分别是Sprinter Legend和NC Sprinter(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

近日,南京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联盟拟开展体外诊断产品带量采购,“第一枪”就瞄准了行业龙头罗氏诊断。

集中采购文件还限定企业全部谈判产品的整体降幅不低于30%。不过,根据体外诊断网,罗氏诊断并未出席5月10号的邀约,由此可以推断罗氏大概率不会降价30%。

此前,湖北、黑龙江、福建省都相继完成了新冠检测试剂的集中采购,中标企业均为国内企业,其中湖北的核酸检测试剂中标价格降幅高达81%,抗体检测试剂中标价格降幅为72%。

“连中三元”的迈克生物在湖北、黑龙江的中标价格都为16.78元,为中标新冠核酸检测试剂产品的最低价。福建省没有公开1人份的中标价格,不过推测迈克生物的报价仍是全场最低。

跨国企业“藏牌”或是更好选择

对于政府而言,医用耗材降至地板价有利于调整医保结算制度,控制医保开销;对企业而言,愿意以价换量,看中的是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

也就是说,在企业眼里,带量采购也好,全国价格联动也好,本质都是一场市场争夺战。

为何国内企业和跨国企业在降价意愿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首先在于,在这场战争中,国内企业是发起攻势的一方,而跨国企业则是防守的一方。

长期以来,国内的医用耗材市场,尤其是高值耗材的市场,都被跨国企业把持,国内企业的优势一般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市场。

近年来,在国内企业奋起直追下,核心技术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在心脏起搏器、药物洗脱支架的金属骨架、心脏瓣膜、切割球囊等部分产品上,进口优势仍然十分突出。

以“价低者得”为唯一准则的集中采购,在降价的同时,也给予了70%的市场份额保证。这对于急着攻占市场,替代进口的国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机会。

但跨国企业也许并不着急亮出自己的“底牌”,因为与创新药相比,医疗器械的替代难度更加大,不仅是因为高端器械的核心技术和设计复制难度更大,而且经过多年的用户教育,跨国企业已经培养起了用户的使用习惯,这时候如果想要用户放弃已经熟悉的产品转投另一种新产品,要花费的成本会更多。

另一方面,在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上,进口产品仍然具有优势。所以,在核心技术的优势还没有受到威胁之前,跨国企业选择不暴露的价格底线,也能保留更大的谈判空间。

其次,与跨国企业相比,国内企业有渠道和销售的优势,价格处理更加灵活。

从产品覆盖区域来讲,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尤其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里。

在一线城市已经被进口牢牢占据的情况下,很多国内企业选择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深耕二三线甚至是县级市场,再进入一线城市。

以乐普医疗为例,2017年底,乐普实现了全国所有省份的全覆盖。为了压缩中间流通环节,有的企业还会采取直销策略,打造闭环销售渠道,通过与基层医院的合作,直接提供设备耗材等,将竞品隔绝在壁垒之外。

谨防器械耗材领域重演“降价死”

过去的一年里,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下,医用器械耗材的降价效果显著。在去年耗材带量采购中,最高降幅达95%。

来源:众成医械研究院整理

4月22日,云南省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云南省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动态挂网暂行方案修改意见的公告》,对高值耗材挂网及带量采购实施规则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规定表明,医保局将根据省采购平台高值耗材采购情况,每年选择部分采购金额较大的高值耗材实行带量采购。

中选产品直接列入带量和谈判采购目录。在带量采购目录中,产品按照国家和省级招采或谈判统一价格采购,不再议价。

在当前的议价模式中,医保局居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当带量采购和全国最低价格联动直接结合,其议价的优势还会进一步被放大,企业只能不断突破价格底线。

此前,曾经出现过高价药“降价死”的局面。

利润空间的缩小,导致研发成本回收周期变长,企业可能会转而选择其他回收成本更快的市场。

与此同时,价格的下降却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在未来,要警惕这种“降价死”的情况在器械耗材领域重演。

产品的价格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关联,如果排除掉其他干预因素,“一城一价”的情况是正常的。

而且企业之所以愿意为了带量采购开出超低价格,是因为有了足够大的采购量作保证。无视采购量的差异,要将最低价格全国联动,企业只可能会提高最低价格的阈值,或者直接放弃价格洼地。

对于医保控费来说,压低采购价格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在进行降价控费的同时,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不仅要以量换价,还要以量换质,在减轻医保负担和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众成医械


如有需要乐普试剂盒,长峰812A、谊安VG70,510s,请联系:微信7281670


 

]]>
百亿市场显现 却频遭退货 国产新冠检测试剂盒出口风险加大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5010.html Fri, 08 May 2020 05:30:18 +0000 //www.otias-ub.com/?p=1045010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发酵,海外各国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需求骤然增长,这也给国内的一些企业带来了出口机会。

不过由于中西方技术标准的不同以及甚至政治因素的影响,一些国内企业出口国外的试剂盒频遭退货。在此种情况下,有意染指这一领域的企业该如何选择,相关国家退货的逻辑是什么?值得探究。

两家知名企业中枪

据统计,我国企业生产的新冠病毒肺炎试剂盒已经遭受多个国家的退货。例如印度在当地时间4月27日宣布停用两家中国企业所生产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引发国内舆论哗然。

印度的重要医疗机构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ICMR)宣布称,各邦停止使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孚生物”)、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丽珠试剂”)提供的试剂盒。

ICMR表示,他们评估了这两个公司的产品,发现“尽管早期在检测方面表现良好”,但灵敏度存在“巨大差异”,并要求将这些检测试剂盒送回到供应商手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数据查询得知,上述两家企业出口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均已经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注册审批,相关质量得到了药监局认证,两家中国企业所获注册批件均属于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万孚生物就此事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对ICMR建议停止使用该公司的新冠病毒快速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决定感到“非常遗憾”。万孚生物表示,产品质量符合中国及出口国际标准,并对此充满信心。对于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的上述意见,该公司正在积极沟通。

“万孚生物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是首批获得印度进口许可证的检测试剂之一,并且已经通过了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下属机构——位于浦那的印度国家病毒研究所(NIV)的验证和审批。”万孚生物在声明中说道。

丽珠试剂4月28日也发表声明,称该公司的新冠试剂产品从注册、生产和销售,均符合相关法规和产品质控的要求。珠海丽珠已经取得印度中央药品标准控制组织关于新冠试剂产品的进口注册许可,也通过了NIV的科学评估。

“退货”事件让出口政策趋紧

事实上,这并不是首次有中国企业生产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遭遇质疑。三月下旬以来,类似情况曾多次出现,西班牙、荷兰、波兰等欧洲国家都曾爆出中国出口的试剂盒质量低、将不再采购来自中国的相关抗疫物资的消息。

本来随着全球疫情加重,国产试剂盒在经过国内疫情考验后,可以迎来一波出海潮,却没想到频频爆发的国产试剂盒质量不合格事件,引来了大量的退货、差评。

因疫情产生的强烈的需求成为试剂盒出海热的主要原因。从2月份开始,各国疫情爆发,口罩、试剂盒、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存量不足,纷纷亮起红灯,进口海外产品迫在眉睫。根据华西证券数据,全球每日需要消耗核酸检测试剂盒大约在50万~70万只。

在强烈的需求下,国内各类厂商纷纷谋求出海。其中不乏有华大基因、万孚生物、迈克生物、达安基因等上市公司。

不过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并非一般的产品,其研发、生产、上市并不容易,耗时较长。卓诚惠生合伙人张小军曾对媒体表示,“正常情况下需要2年左右,疫情紧迫,国家采取应急措施,很多公司从研发试剂盒到注册也花了2-3个月时间。”

甚至有的企业由于自身并没有生产管线,便选择寻找生产工厂进行代工,进行贴牌出口,这其中生产的试剂盒质量自然也得不到保证。

在此情况之下,这些出口的试剂盒自然也会别相应使用的国家所质疑,从而上升至所有中国出口的产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时有关国家退货的标准依旧是这些试剂盒质量不过关,国内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亦无从置喙。

有鉴于此,这些试剂盒“翻车”事件也成为国内政策缩紧、海关加强管理出口抗疫相关医疗物资的导火索。

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联合发文称,自4月1日开始,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的公司在向海关报关时, 必须取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相关资质,符合进口国(地区)质量标准要求。

相关企业还需提升产品质量

出口印度的万孚生物和丽珠试剂两家企业便是在上述规定下发之后出口的,这也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为何在国产抗疫物资出口政策趋紧之时,仍然有部分国家不信任中国产品的现象呢?

为此,健康界采访了多位对该行业有研究的人士,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研究人员告诉健康界,在疫情前期,国外确实多因质量问题而对中国产品发难,但是自四月份以来,在国家出口物资监管趋严,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印度政府仍然要退回中国产的试剂盒,恐怕和意识形态脱不了关系。

由于疫情的冲击,大规模停工停产一度导致中国供应链出现中断,这也让印度看到了填补空缺的希望。因此,不排除印度为了抢夺制造业而故意将对华进口产品贴上“劣质标签”,来丑化“中国制造”的形象。

尽管出海频频受阻,但是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市场空间依旧让不少企业趋之若鹜。天风证券分析师郑薇团队在研报中表示,海外疫情持续以及国内加强检测,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需求还将持续紧张,预估中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市场空间为 52 亿元,而在海外则约有1.3 亿人需要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对应核酸检测市场空间为 126 亿元,抗体检测市场空间为25亿元。

随着整个新冠核酸检测产业链参与的企业数量增加以及产能增加,行业的利润空间会不会进一步收窄?值得商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原材料的短缺。

健康界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得知,截至5月6日,我国已经批准31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上市。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药监局网站显示,获批的企业中有6家企业所申报的检测手法为胶体金法,而胶体金法产品在检测时,无需配套仪器、操作简便、快速出结果,商业化生产更广泛。

不过,胶体金法所用的一个必备原料NC膜供目前却供不应求。英诺特生物的一位销售人员表示,目前订单需要排期,并且要付款到后才下订单排产。

NC膜是胶体金法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核心耗材,也是检测结果呈现的载体。硝酸纤维素膜的质地,会直接影响检测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最终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据了解,NC膜的主要生产商大都来自美国,包括Millipore(默克密理博)、Pall(颇尔)、Amresco等公司,国内检测试剂盒生产商所用NC膜大都来自进口,相关原材料的短缺或许将成为国内不少企业试剂盒研发的瓶颈。

对企业来说,除了原材料的短缺之外,面对国外越来越严苛的试剂盒技术审查,还需加强自己产品的质量。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告诉健康界:“对于抗疫物资出口,国家需要统一管理,通过海关进行监管,防止出现问题,只有经过国家认证的才能出口,否则出现问题,损害的将是国家名誉。”

史立臣提醒,那些未在国内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产品,海外销售就等于零。在此情况之下,企业自身则需抓紧获得国内认证,保证质量,坚决杜绝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让部分产品流向海外市场的事情发生,毕竟一旦发生问题,法律风险就会很大。

本文来源:健康界  作者: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