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18 Dec 2022 06:28:3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 //www.otias-ub.com/archives/1537606.html Sun, 18 Dec 2022 06:28:39 +0000 //www.otias-ub.com/?p=1537606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对国内旅游的市场规模、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表明,城镇居民和高学历人群是我国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占比分别达到72.15%和42.27%。国内旅游呈现本地化、近程化特征,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且81%的省际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间的旅游流动。

报告显示,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国内旅游市场小幅度收缩,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0.94亿人次,比2021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8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3万亿元。

报告显示,本地游和周边游成为重要形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国内旅游的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明显收缩,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成为国内旅游的空间特征。国内旅游呈现出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等新特征,“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新亮点。

报告还显示,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受到青睐。2022年在冬奥会的带动下,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户外体育运动活跃,滑雪、露营、登山、徒步、骑马、滑草、漂流等活动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新兴玩法。2022年夏季国内多地高温,滨水休闲、生态康养、乡村田园、都市休闲、避暑旅居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报告显示,中老年旅游者成为重要客源。2021年45岁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与此同时,14岁及以下青少年旅游者增速较快。“一老一小”成了国内旅游的亮点和重点,老年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具有广阔前景。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

12月11日上午,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黄璜博士代表课题组在2022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数据、旅游客流数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各省份旅游统计数据等资料,对国内旅游的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旅游流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一、国内旅游发展基础和成就

1. 国内旅游人数较2020年快速增长

2021年,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旅游市场呈现积极复苏态势。国内旅游者出游32.46亿人次,比2020年增长12.8%。其中,城镇旅游者国内出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旅游者国内出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图1 2011-2021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

新冠疫情仍然是导致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从2021年的四个季度来看,国内旅游增长呈现出“波动明显”和“先急后缓”的特征。2021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0.24亿人次,占全年出游总人数的31.5%,而第四季度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5.57亿人次,仅占全年的17.2%。

2. 国内旅游收入超疫情前一半

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2.92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0.69万亿元,增长31.0%(恢复到2019年的51.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36万亿元,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55万亿元,增长28.4%。

3. 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接近疫情前水平

2021年国内旅游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99.28元,比2020年增加125.14元,增长16.2%,已接近疫情前2019年953.23元的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1009.57元,比2020年增长16.0%;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613.56元,比2020年增长15.7%。

二、国内旅游发展现状与展望

1. 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经济运行课题组研究,2022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

2. 国内旅游市场小幅度收缩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0.94亿人次,比2021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8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3万亿元。

图2 2022年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

3. 节假日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2022年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的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2021年有一定程度减少。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严格落实常态化防疫要求,引导游客理性、安全、文明出游,保障了节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的平稳有序。全年节假日旅游呈现出稳开、低走、缓升的态势。

图3 2021-2022年节假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4. 本地游和周边游成为重要形式

受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局部地区规模爆发的影响,2022年国内旅游的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明显收缩,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成为国内旅游的空间特征。国内旅游呈现出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等新特征,“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新亮点。

图4 2022年节假日出游及目的地游憩半径

5. 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受到青睐

2022年在冬奥会的带动下,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户外体育运动活跃,滑雪、露营、登山、徒步、骑马、滑草、漂流等活动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新兴玩法。2022年夏季国内多地高温,滨水休闲、生态康养、乡村田园、都市休闲、避暑旅居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三、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1.城乡客源市场呈二元结构

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居民仍然是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2021年城镇旅游者国内出游23.42亿人次,占比72.15%;农村旅游者国内出游9.04亿人次,占比27.85%。在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持续提升和人口城镇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预计我国城镇旅游者占据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主体的特征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2. 东部地区客源市场超全国一半

综合考虑国内旅游者的出游次数和停留时间等因素,2021年东部地区占据了51.44%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西部地区占据了24.47%,中部地区占据了21.57%,而东北地区仅占2.52%。东部地区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和旅游市场营销的重点目标区。

分省份看,2021年浙江、重庆、广东、江苏、湖南等省市具有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上海、重庆、浙江、北京、江苏等省市具有最高的国内旅游出游率。

图5 2021年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和国内出游率指数

3. 中老年旅游者成为重要客源

2021年45岁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成为了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与此同时,14岁及以下青少年旅游者增速较快,“一老一小”成为了国内旅游的亮点和重点,老年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具有广阔前景。

图6 2021年国内旅游者年龄分布

4. 国内旅游者呈现出高学历特征

我国国内旅游者呈现出高学历化的趋势。2021年,具有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国内旅游者占比为42.27%。如果仅考虑城镇国内旅游者,高学历旅游者所占比重则高达50.49%。

四、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特征

1. 东部旅游目的地收入占全国近四成

2021年,全国各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为57344.68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38.5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38806.71亿元和44440.64亿元,分别占全国总收入的26.09%和29.87%。国内旅游收入最少的为东北地区,为8172.91亿元,仅占全国总收入的5.49%。

2. 西部地区旅游接待人数逐步接近东部

2021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差距较小,分别为39.86亿人次和39.44亿人次。中部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为37.59亿人次。东北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最少,仅为7.12亿人次。东北地区受到疫情影响严重且近两年恢复速度较慢,与其他三大旅游目的地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3. 东部地区旅游人均消费大幅领先

2021年各地区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高,达到1438.81元。其次是东北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分别为1148.44元和1126.71元。而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少的是中部地区,为1032.23元。

五、国内旅游流动特征

1. 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八成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2022年国内旅游客流呈现出显著的本地化、近程化特征。近程的省内旅游客流占到了全部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而远程的省际旅游客流仅占18.76%。

2. 省际旅游客流集中在相邻省份之间

省际旅游流动表现出相邻省份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特征。在2022年的全国前100条省际旅游客流中(图7),有81条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之间的旅游流动,仅有19条旅游客流为非相邻省份之间的旅游流动。 

图7 2022年全国前100条省际旅游客流示意图

3. 省内旅游客流集中在人口大省

2022年,全国省内旅游客流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陕西省。

4. 全国前10大省际旅游客源地

2022年,按照省际旅游客流流出量计算,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际旅游客源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四川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贵州省、江西省。

5. 全国前10大省际旅游目的地

2022年,按照省际旅游客流流入量计算,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际旅游目的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江苏省、广东省、河北省、浙江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
中国旅游研究院:2021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338684.html Sun, 07 Nov 2021 04:30:00 +0000 //www.otias-ub.com/?p=1338684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1》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数据,以及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各省份旅游统计等资料,从全国宏观、区域中观和旅游者微观等多个研究视角,对国内旅游的客源市场、目的地特征、旅游者行为特征、旅游流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国内旅游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一、2020年国内旅游总体情况

1. 国内旅游人数减半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2019年下降52.1%。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数下降幅度更大,达到53.8%,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数下降47.0%

1 2011-2020年国内旅游规模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通过积极争取纾困政策、指导地方用足用好政策、抓好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大金融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措施,推动旅游业复苏取得显著成效,国内旅游呈现分季度降幅收窄趋势。

2 2020年分季度国内旅游人数

2. 国内旅游收入降六成

2020年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比2019年减少3.50万亿元,同比下降61.1%。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花费下降幅度更大,达到62.2%,农村居民国内旅游花费下降55.7%

3 2012-2020年国内旅游增长率

3. 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小幅减少

2020年国内旅游人均花费774.14元,比2019年同比下降1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花费870.25元,下降18.1%。农村居民人均花费530.47元,下降16.4%

4 2011-2020年国内旅游人均花费

二、2021年国内旅游发展趋势

1. “十四五开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旅游业逐步恢复,旅游企业生产经营向好,旅游业投资保持恢复势头。

1)旅游企业预期继续改善。旅游业有望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但是,国内疫情防控压力犹存,接触性、聚集性旅游消费恢复相对滞后,旅游业恢复不平衡、基础不牢固问题仍较明显。

2)旅游新业态加速演进。线上化、数字化加速向更多旅游业场景延伸。旅游大数据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云旅游平台、线上数字化体验、沉浸式旅游场景等加速发展。

3七普数据释放积极因素。我国有14亿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人口数量红利在向人口质量红利转换,作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4一老一小成为市场热点。我国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在生育政策潜力充分释放的同时,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长期基本国情。研学旅行、亲子旅游、老年旅游、康养旅居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5)幸福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品质化、便利化、定制化需求不断提升,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6)碳中和催生绿色旅游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带来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将促进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等发展。

2. 2021年国内旅游发展相对乐观

2021年国内旅游市场全面复苏,旅游经济预期相对乐观。但也要看到,境外疫情输入压力依然较大,局部地区零星散发疫情仍有发生,旅游市场复苏仍存在不确定因素。预计2021年旅游经济呈阶梯型复苏、波动式回暖态势。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课题组预测,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9.1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31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6%48%,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65%58% 

三、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1.城乡客源市场呈二元结构

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居民是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2020年城镇居民出游20.65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71.7%;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80万亿元,占国内旅游出游花费的80.7%;城镇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870.25元,是农村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530.47元的1.64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在稳步提升,是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潜在市场。

5 2015-2020年国内旅游城乡客源市场

6 2015-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城乡比重

2.东部占一半以上客源市场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布特征。综合考虑出游次数和停留时间,2020年东部区域占据了51.5%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其次是西部区域占据了26.4%,中部区域占据了19.9%,而东北区域仅占2.1%

7 2020年各区域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

2020年广东、浙江、重庆、江苏、湖南、湖北、上海、北京、陕西等省市既有较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又有较高的国内旅游出游率。

8 2020年各地区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和出游率指数 

四、国内旅游目的地特征

1. 国内旅游接待人数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延续了近十年来的收敛趋势,中西部区域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增长速度更快(下降速度更慢),与东部区域的发展差距不断缩小。2020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分别为32.18亿人次、30.35亿人次、32.14亿人次,未来中部和西部区域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有可能超过东部区域。东北区域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为5.98亿人次,且受疫情影响下降幅度最大,与其他区域有较大差距。

9 2020年各区域国内旅游接待人数

10 2020年各区域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比重 

2. 国内旅游收入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的国内旅游收入也呈现出收敛趋势,东中西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2020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43452.95亿元、30012.04亿元和33822.52亿元。但是,中部和西部区域的旅游收入与东部区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20年东北区域国内旅游收入为6884.70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6.0%

11 2020年各区域国内旅游收入

12 2020年各区域国内旅游收入比重 

3. 旅游人均消费

2020年东部区域国内旅游人均消费1359.22元,反映了东部较为发达的旅游产业体系和价值创造能力。东北区域国内旅游人均消费1233.45元,反映了东北较长的停留时间和较高的旅游成本。中部和西部区域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分别为971.43元和1012.77元,未来在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方面还有较大潜力。

13 2020年各区域国内旅游人均消费 

4. 旅游吸引物

东部区域旅游景区资源最为丰裕,拥有全国34.8%的旅游景区资源。其次是西部区域,拥有全国34.2%的旅游景区资源。中部和东北区域则分别拥有22.1%9.0%

14 2019年各区域旅游景区资源比重

综合测算旅游景区的规模和吸引力后得到各地区的旅游景区发展指数,山东、浙江、四川、江苏、广西和安徽等省区位居全国前列,旅游景区体系产生较强的旅游吸引力。甘肃、西藏、天津、宁夏、海南等省区市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但旅游景区发展指数较低,未来应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进一步提升。

15 2019年各地区旅游景区发展指数 

五、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 

1.中青年是国内旅游的主要群体

依据最新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9年国内旅游的最主要群体是25-34岁的青年人,占旅游者总量的30.3%25-44岁的中青年旅游者合计占到国内旅游者总量的52.2%

16 2019年分年龄段国内旅游人数

2.国内旅游者呈现高学历趋势

2019年有64.99%的国内旅游者具有大学本科、大专及以上学历,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国内旅游者仅占19.15%,国内旅游者继续呈现出高学历趋势。

17 2019年分受教育程度国内旅游人数

从城乡国内旅游者的分受教育程度比重来看,城镇国内旅游者的受教育程度显著高于农村国内旅游者,大学本科、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国内旅游者占比达到71.15%

18 2019年城乡国内旅游者分受教育程度比重 

3.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特征

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目的以探亲访友为主,占30.0%;其次是观光游览,占28.8%;再次是度假休闲,占23.8%

19 2019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目的

2019年城镇散客旅游者的出游花费中,交通费所占比重最高,达到了34.3%;其次是餐饮费,占到了23.6%;再次是住宿费,占到了16.7%

20 2019年城镇散客旅游者出游花费构成

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特征

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目的以探亲访友为主,占37.0%;其次是观光游览,占23.9%;再次是商务出差,占16.3%

 

21 2019年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目的

2019年农村散客旅游者的出游花费中,交通费所占比重最高,达到了32.0%;其次是餐饮费,占到了26.1%;再次是购物费,占到了17.8%

22 2019年农村散客旅游者出游花费构成 

六、国内旅游流特征

1. 国内旅游流呈先降后升的“V”型走势

随着旅游业复工复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国内旅游流指标在年初大幅下降后持续恢复,全年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走势。2020年末,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60.2%53.0%54.8%63.3%

2. 快捷高效旅游交通比重持续提高

2020年末,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3.8万公里,已覆盖近95%的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动车组承担了铁路客运量的65%。我国高速公路里程16.1万公里,已覆盖近100%20万以上人口城市。我国民航机场已覆盖92%的地级行政区,航班正常率超过80%。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交通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快进慢游已成为国内旅游新特征。

3. 区域交通网络推进旅游目的地一体化

我国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交通已经连片成网,区域交通网络建设有效促进了区域旅游目的地一体化。

4. 城乡公共交通促进本地游和乡村游发展

2020年末,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约100%。我国农村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公路里程达438.23万公里,新增通客车建制村超过3.35万个,乡村公共交通逐步实现主客共享。同时,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共享交通新业态层出不穷,庄闲游戏app官网 有效促进旅游绿色化、便捷化发展。

5. 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公路网络、旅游服务区、客运枢纽、邮轮游轮游艇码头等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典型代表,旅游风景道、高速公路特大桥、港口机场、水运枢纽等交通设施自身也在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和旅游景点。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
中国旅游研究院:2020中国冰雪旅游发展 //www.otias-ub.com/archives/997086.html Sun, 12 Jan 2020 12:31:12 +0000 //www.otias-ub.com/?p=997086 2022年的冬奥会已经越来越近,而这也给了我国冰雪旅游带来史无前例的机遇,前往冰雪目的地旅游已经成为了冬季游客的常规操作。1月5日,2020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于哈尔滨举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在会上发布了《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0》,报告测算,2018至2019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已达到2.2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为3860亿元。

同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根据携程的上万条冰雪旅游产品和千万级跟团游、自由行、定制游和门票玩乐数据,并结合线下门店预定情况,冰雪旅游预订数据的时间截止2020年1月,发布了《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0)》。

携程玩乐事业部华北区域总经理殷航在会上表示,“冰雪旅游一直是携程发力的重点,不仅有打包类旅游产品,而且还覆盖全球雪场、冰雪景区和民俗等产品,为冰雪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而依托丰富的产品内容,我们也能够为冰雪游客提供全面的指引。”

冰雪旅游人气排行榜:哈尔滨雪乡人气最高,冬游拉萨成为潮流

冰雪旅游哪些目的地人气更高呢?根据跟团游和自由行的预订数据,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人气最高的传统冰雪旅游目的地依次是哈尔滨、海林、长春、沈阳、牡丹江、白山、大连、尚志、漠河、延吉。与去年相比,哈尔滨、海林雪乡依旧是人气最高的两个城市,其冰雪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经过多年的打造,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成为人们冰雪旅游出行的热门选择。随着沈阳以嬉冰滑雪为代表的冰雪旅游项目的不断成熟,加之温度更适宜南方人,沈阳也成功跻身人气榜的前列。

今年去雪乡要花多少钱?以北京出发的“哈尔滨+雪乡5日4晚跟团游(5钻)”产品为例,自营精致小团,无购物,有专车接送,入住富力万达嘉华酒店,1月份的出行价格在4480元。

除了传统的冰雪旅游目的地,还有哪些新兴的人气目的地呢?根据预定数据,2020年冰雪旅游人气新兴目的地排名前十的分别是拉萨、乌鲁木齐、张家口、石家庄、神农架、西宁、林芝、银川、呼伦贝尔和承德。

西藏浓厚的宗教氛围加上冬季雪景的衬托更显静谧,使得拉萨和林芝都成为了人们的新兴选择。此外,河北、新疆、内蒙古凭借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也渐渐进入人们选择冰雪旅游目的地的选项之中。

而春节前往拉萨需要多少钱?北京出发的“拉萨5日4晚自由行(5钻)”产品,包含双飞机票,入住拉萨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大年初一的价格为5346元,性价比非常高。

人气冰雪线路公布,哈尔滨亚布力雪乡同游人气最高

2020年热门的冰雪旅游路线仍以东北为主,其中哈尔滨、亚布力和雪乡的线路再次受到游客的认可,成为人气最高的线路;第二、第三人气高的线路都是横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跨区域线路;北京和河北的跨区域线路也进入了第十位;区别于往年的是,今年新疆、西藏、湖北的冰雪线路关注度明显提高。

根据跟团游和自由行数据,2020年哈尔滨+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雪乡5日跟团游(5钻) 、吉林市+长白山+镜泊湖+雪乡+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哈尔滨6日5晚跟团游(4钻)、长春+长白山+哈尔滨6日5晚跟团游(5钻)等成为人气最高的线路。

冰雪跟团游占比达62%,“新跟团游”成为冰雪新力量

在出游类型的选择上,根据预定数据,大部分游客选择跟团游,占比达到了62%。同时也有30%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追求更加自主的旅行安排。8%的游客则选择了更高端的出行方式,通过定制来获得更人性化的体验。

通过数据能够发现,跟团游依然是游客前往冰雪目的地的主要方式,跟团游能够省去做攻略的麻烦,全程都有导游服务,是省心省力的便捷旅游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定制游正在被越来越多游客接受,游客不同的需求正在被满足。

跟团游近年来也在不断进化,正在摆脱大巴车大团队、闹哄哄各类人同团、千篇一律行程、走马观花、住得远吃得差的传统印象。私家团、精致小团、目的地参团、5钻高端游等一系列创新的跟团产品形态诞生,中国游客重新爱上跟团这种旅行社全程服务、省心省力的旅游方式。

根据跟团游数据,在冰雪旅游中,新跟团游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2%,正在成为游客前往冰雪目的地的“新兴旅游方式”, 小团化、个性化、主题化、高品质产品正在成为冰雪旅游的新主题。

2020年冰雪旅游消费账单:厦门深圳人均花费超6000元

冰雪旅游对南方游客向来都有比较大的吸引力,每年冬季去北方观雪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潮流。根据跟团游和自由行的数据,上海,广州,北京选择冰雪旅游的游客人数依旧位列前三,前20大客源城市依次是上海、广州、北京、南京、武汉、杭州、深圳、长沙、郑州、成都、南昌、重庆、贵阳、合肥、厦门、昆明、西安、无锡、天津、南宁。

那么在大部分游客选择的跟团游中,消费能力最强的十大城市是哪些呢?根据数据,厦门的游客以人均消费6072元名列榜首,而深圳游客的单次跟团游人均消费也达到6000元以上的城市。上海和珠海分别以5789元和5646元位居第三和第四,接下来依次是杭州、昆明、福州、无锡、广州和济南。随着冰雪旅游的不断成熟,旅游产品也在不断增多,选择也在不断增多,消费意愿不断加强。

冰雪景区成休闲圣地,四大雪山人气爆棚

今年冬天,哪些休闲冰雪景区最受游客欢迎?根据携程全球玩乐平台数据,冰雪大世界、玉龙雪山、西岭雪山、中国雪乡、轿子雪山、银基冰雪世界、世界之窗阿尔卑斯冰雪世界、雪谷、太阳岛雪博会和梅里雪山成为这个冬天人气最高的景区,

值得注意的是,南北各地均有冰雪世界景区,受到游客的欢迎。而冬季飘雪让国内诸多景区焕发新颜,以玉龙雪山、西岭雪山、轿子雪山和梅里雪山为首的人气雪山,在冬季呈现出不一样的魅力。

跟着当地人玩转当地,民俗美食成必打卡项目

冰雪旅游除了常规的滑雪或温泉外,跟着当地人体验当地特色成为冰雪旅游的新潮流,显示着当下年轻人对于冰雪其他娱乐活动的强烈需求。

根据携程当地向导数据,在东北品尝美食、采摘植物、体验泼水成冰,是境内的消费热点。在境外,前往日本进行乡村体验、和服私拍,在美国进行森林漫步,是出境游的网红打卡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