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总体结构包括前言、正文、人物访谈。正文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上篇解锁中国时尚产业时尚度,包含第一章时尚指数解密;下篇探寻时尚产业跃迁路径,包含五章内容,分别是第二章中国时尚产业发展体系探究、第三章时尚潮流引领创意更始、第四章文化自信激扬时尚传播、第五章科技创新驱动时尚制造、第六章消费洞察激发产业活力。第二章总括余下四章,阐述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主要通过时尚创意创新、传播时尚文化、科技创新制造、洞察消费需求来实现。
报告中,对时尚和时尚度分别做出了新的定义。时尚是时代潮流的先锋,是优秀文化的传承,是先进科技的表达,是美好生活的升华。时尚度是时尚产品所传达的时代潮流、优秀文化和先进科技的含量之和。同时明确,报告主要面向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时尚度的研究。
结合时尚的新定义、纺织服装产业的特征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综合考虑,最终形成由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中国时尚指数(产业)评估体系。
数据采集
报告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官方公布数据采集、消费者调研、设计师调研、企业调研、自主搜索等五种方式。共收回消费者调研有效问卷2,078份,设计师调研有效问卷245份,企业调研有效问卷369份。最终,通过对约9,300条数据汇总分析得出报告结论。
2023年是中国时尚指数(产业)的发布元年,课题组将2023年设定为基数年,即2023年中国时尚产业综合指数值为100。
通过对近万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时尚创造、时尚消费、时尚传播、时尚制造四个一级指标中,时尚创造对产业时尚发展的影响力远高于其他三个指标,时尚消费与时尚传播影响力相当,分列第二、第三,时尚制造的影响力相对较低。
图一、二级指标指数
报告显示,时尚创造引领产业发展,健康的创造生态正在形成。主要体现在:一设计师群体认识到文化表达力的提升是中国时尚产业创新的关键。47.8%的设计师认为文化表达是中国时尚产业急需提升的方向。二东方趋势预测体系正逐渐建立之中。据统计,2022年时尚消费趋势研究发布2,168次,流行趋势研究发布2,251次。流行趋势研究发布主要集中在两家国内时尚研究机构POP时尚创研中心和蝶讯网,研究发布量占比59.0%。三产业协同创新不断加强。保持与10家以内下游客户共同开发产品的面料企业占比43.1%,与50家以上下游客户共同开发产品的面料企业占比21.9%。四新锐设计师持续崛起,分布集中。自2017年起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分布在上海、深圳、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和伦敦、纽约、米兰等海外城市。其中一线城市占比72.2%,海外城市占比18.5%。五创意设计平台等物理载体不断创新拓展。据工信部发布数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分五批设立,已达到54个,分布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浙江省最多,有13个。模式创新体现在采用“政府推动、企业开发、市场运作”的运营管理模式,新建或推动现有产业载体升级。通过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或政策优势,吸引创意设计、技术研发等高端资源与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不断聚集,同时增强功能融合,逐渐建设成大批涵盖创意设计、活动发布、新型零售业态及时尚餐饮品牌的复合型时尚载体。
此外,时尚消费大大激发了产业活力。具体体现在,服装内外销均保持增长,2022年服装国内线上线下零售额同比增长19.3%,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3.2%;中国服装品牌时尚度的消费满意度正在整体提升,其中,文化表达方面的认可度高达82.2%,潮流引领方面的认可度为81%,科技创新方面的认可度为76.9%。时尚消费新需求呈现实用价值高于价格、要颜值也要功能、要认同更要个性、场景化体验更加分、品牌文化引共鸣五大特征。消费市场呈现四大趋势,一是时尚消费质量由规模消费向品质消费、绿色消费转变;二是时尚消费渠道由偏重单一渠道向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转变;三是时尚消费方式由单一购买向社交化、及时化体验消费转变;四是时尚消费文化由产品消费向文化消费转变。
报告在时尚传播对于文化自信的提升方面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研究结果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新渠道新载体丰富的传播形式,大大增强了传播影响力。以抖音平台为例,2022年服饰板块日均视频播放量为53亿,其中本土服饰品牌内容播放量占比87.8%。
二,时尚传播应以民族、历史、当代文化为抓手,通过“价值观+场景”共同塑造品牌文化。14个代表国潮品牌2021年度营业收入总额为1,654.1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22.9%。李宁、安踏、波司登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国潮代表品牌的领先者。
三,中国服装品牌以国际时装周为媒介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服装品牌在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四大主要国际时装周走秀的品牌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18~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参加四大国际时装周走秀的品牌数量分别是2018年11个、2019年2个、2020年16个、2021年19个、2022年30个。
四,以服装品牌出海提升中国时尚国际话语权,出海服装品牌以快时尚女装品牌为主,出海方式以DTC为主。中国代表性出海服装品牌有65个,其中快时尚品牌占比32.3%,女装品牌占比达到56.9%,46.2%的服装品牌以DTC的方式出海。
在时尚制造方面,科技创新驱成为其主要驱动力。重点体现在:一新材料新工艺创新提升时尚制造科技含量。新型科技面料受关注,开发新型科技面料产品的企业占比97%,其中92.4%的调研企业都在开发生产功能性面料。二时尚设计数字化精准触达消费需求。40%的面料企业、30%的服装企业已使用3D软件;6.6%的服装品牌企业应用3D设计软件开发产品比重达到50%以上;企业常用的3D设计软件有3DStyle、Clo3d、C4d、Max、ET、和度、雅迅、奥兰奥美等。三时尚生产数字化助力提升产业效率。超过半数企业在主要业务环节实现数字化运营管理,生产制造型企业在业财一体化管理方面待加强,服装品牌企业在渠道管理数字化方面待加强。四全流程数字化协同加速时尚制造快反迭代。半数左右企业实现快速反应,其中超半数面料企业快反周期在20天以内,超半数服装品牌企业快反周期在一个月以内,近半数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快反周期在20天以内。
在“2016中国(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有关部门发布温州时尚指数,据了解,此次指数报告数据采集时间为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1,即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数据时间为1年。
此次数据采集渠道包括:电商交易数据,如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百度公司旗下各数据平台,如百度指数、百度统计、百度预测、百度舆情等;阿里巴巴旗下各开放数据平台,如阿里指数、阿里研究院、生意参谋等;政府部门公布数据,如统计局、商务局、统计年鉴等。
温州时尚交易指数(一)各品类交易指数1、百货食品类。数据显示,2016年2月份起,百货食品类时尚交易指数呈明显、且稳定的上升趋势,平均指数值超过30。
2、服装鞋包类。数据显示,服装鞋包类交易指数总体趋于平稳(数值保持在25上下),其中鞋类贡献突出,在全省十大最热卖商品类目中,温州交易的女、男鞋分别位列第2、第9。
3、家用电器类。数据显示,家用电器交易指数总体偏低,交易规模位居全省11个城市的第4、5位,金九银十的季节性规律突出。
4、美妆饰品类。数据显示,2016起美妆饰品类交易指数呈倍上升,但总体交易规模小,平均交易规模不足杭州的2成。
5、母婴用品类。母婴用品类的值为8个品类中最高,并呈上升趋势。纵观全省各地的这一数据及其变化趋势,温州母婴用品类的交易总量领先趋势明显,有跃升至全省第一可能。
6、手机数码类。一年时间里,手机数码类交易指数变化最大,呈上升趋势,最高值为最低值3倍,且高值都集中今年的上半年。
7、文玩娱乐类。为8个品类中交易规模最小,在全省11个城市中的排名也较为靠后。最低时的交易额只有杭州的1.61%。
8、运动户外类。数据表明,该品类是温州的一个短板市场。
城市间横向比较
以杭州的交易指数100为基数,对全省10个地级城市进行比较(湖州、嘉兴、金华、丽水、宁波、衢州、绍兴、台州、温州、舟山),并据时尚交易指数值的高低进行排名。
温州时尚关注指数
相对于“时尚交易指数”的商家角度,“时尚关注度指数”则是从消费者角度对温州时尚进行考察。并且,温州消费人群的关注度排名,均以《图表4-1各品类全国搜索量前十名品牌列表》为参考,由此判断温州的时尚个性及差距等。
旅游关注指数
温州的“出游热度指数”(旅游相关词搜索数量的综合统计,如宁波人搜索温州旅游相关的关键词的数量等)为2546,位居全国所有城市排名第27位。北京排名第一,出游热度指数达9612;杭州排名第二,热度指数达7957。以“温州为旅游目的地指数”为1692,位居全国所有城市排名第55位。北京排名第1,热度指数达50574;杭州排名第2,热度指数达30029。数据显示,温州人出游热情高,排名中等靠前,但温州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优势效应未显现,对其它城市的吸引力还不够。
汽车关注指数
温州人关注的一般品牌主要有:大众(第15位)、现代(第12位)、雪佛兰(第15位)、尼桑(第9位)、比亚迪(第15位)、马自达(第15位)。
温州人关注的高端品牌主要有:法拉利(第13位)、保时捷(第11位)、奔驰(第15位)、宝马(第14位)、兰博基尼(13位)、捷豹(第14位)、玛莎拉蒂(第13位)、宾利(第15位)、奥迪(第14位)、路虎(第13位)。
数据显示,温州人对汽车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它类商品,对外国品牌的爱好度远高于国产品牌,尤其是高端奢侈品牌,但所关注的品牌几乎都没有进入全国前十。且关注“保时捷”人群具有以下特点:
手机关注指数
在百度公布“2015年手机行业品牌榜”前十名品牌中,温州仅两个品牌进入热搜排名:IPHONE(第12位)、诺基亚(第15位)。数据表明,众多温州人的第一部手机是诺基亚,其次是苹果,较少再考虑其它品牌。
化妆品关注指数
在百度“2015年化妆品行业品牌榜”前十名品牌中,温州只有香奈儿(第14位)一个品牌进入热搜排名,其次雅漾(第15位)。
服装关注指数
根据淘宝、天猫商城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十大女装品牌和十大男装品牌等进行热搜排名,温州对于男装品牌关注度总体高于女装。其中,进入前15位的女装品牌只有“欧时力”(第14位),其它的均在其外;男装品牌中进入前15位的较多,如GXG(第13位)、美特斯邦威(第15位)、森马(第9位)。
鞋类关注指数
根据淘宝、天猫商城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十大女鞋品牌和十大男鞋品牌等进行热搜排名,女鞋卓诗尼(第3位)、意尔康(第6位)、红蜻蜓(第5位),男鞋品牌耐克(第15位)、奥康(第1位),其中卓诗尼、意尔康、红蜻蜓、奥康均为温州本土品牌。
鞋革品牌优势显,驾驭流行能力强
相对省内其他城市,温州“服装鞋包、母婴用品、手机数码”类交易指数值较高,既表明温州电商把握市场流行趋势的经商能力强,同时也体现了温州轻工业发达的城市优势,特别是一些本土鞋服品牌已成为全国性知名品牌,而不再是只有温州人自己关注的品牌。
温州人时尚前卫,消费意愿潜力大
在全国所有地级市中,“时尚关注程度”水平与温州相当的城市,仅有苏州、宁波两个城市。“出游热度指数”,温州人出游热情高,在全国所有城市排名第27位(排名中等靠前),热衷的旅游目的地包括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等,比一般城市的出游范围更广远。在关注奢侈品(箱包、鞋、服装、跑车等)的热度方面,温州不亚于国内大多数的省会城市,但温州人热衷的品牌极少进入全国排名前十。这些既反映出温州人的时尚前卫和个性,也表明温州人时尚消费的意愿强烈、消费水平高,潜在能力强。
温州城市品牌初具,总体吸引力不够
以温州为旅游目的地指数较低,虽然在全国所有城市排名中位居第55位,但从“热衷前往温州旅游的城市”来看,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宁波福州沿线,东北、西北、西南以及华东、华南地区的几乎没有。表明温州对其它城市旅游吸引力还远不够,深层原因有待研究。
新兴时尚类显差距,发展提升空间大
从交易指数来看,无论是时尚消费的交易金额还是交易数量,温州与杭州的差距都较大,相反嘉兴、台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的交易势头强劲,这既反映了温州时尚消费水平和内涵的不足,也表明这些领域发展提升的空间很大。特别是“文玩娱乐、运动户外、美妆饰品”类,具有高附加值、时尚属性鲜明等特征,体现的是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加上这些类商品涉及时尚制造与时尚服务多领域,是温州今后发展的重点。
电商基础厚实,“互联网+时尚”助推消费升级
据阿里研究院2014年《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温州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一,电子商务服务指数(反映当地电子商务服务发展情况)在全国的排名为第6位,仅次于杭州、上海、广州、北京和深圳,充分说明温州时尚商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土壤非常好。当前正值温州产业升级、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期,温州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通过“互联网+时尚”加速供给侧改革,提高更具时尚属性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比例,真正实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