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17 Jul 2023 08:39:0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IDC: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将下降6.5%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4746.html Sun, 16 Jul 2023 18:00:20 +0000 //www.otias-ub.com/?p=1624746 根据IDC的追踪,得益于客户的长期协议(LTAs)、晶圆代工价格上涨、工艺缩减和工厂扩张,2022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增长了27.9%,创下历史新高。

回顾2022年,铸造行业表现良好。排名前十的半导体代工厂商包括:台积电、三星代工、联华电子、GlobalFoundries、中芯国际、宏芯、PSMC、VIS、Tower、Nexchi。领先的供应商台积电的先进工艺不断发展,其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53.1%增长到2022年的55.5%。受近期3/4/5纳米晶圆订单逐步增加的推动,台积电的市场份额预计将在2023年进一步回升。此外,中国代工厂商积极开发成熟工艺,在2022年获得8.2%的总市场份额,而2021年为7.4%,此外各自的收入增长超过30%。基于产能利用率的观察,集成电路(IC)设计商积极囤货至2022年上半年(2022H1),长期合同的签订进一步推动代工价格保持稳健,产能利用率达到90%-100%。

2023年上半年消费电子产品购买意愿较低,市场需求无明显增长。终端产品的库存调整将持续到下半年。虽然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HPC)相关晶圆的订单很多,但一些IC设计公司的产品也将在下半年进行去库存和库存补充。在LTAs下降和价格上涨红利消退的情况下,库存需求并不那么乐观。考虑到前一年的高基线,IDC预计2023年全球代工市场规模将小幅下降6.5%。与整个半导体供应链相比,代工部分将略有下降,整个行业预计将在2024年重回正轨。

]]>
TrendForce: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收入将下降4%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4314.html Wed, 01 Feb 2023 01:00:05 +0000 //www.otias-ub.com/?p=1554314 199IT原创编译

TrendForce 最近对代工市场的分析表明,对所有类型的成熟和先进节点的需求持续下滑。预计2023 年全球晶圆代工收入将同比下降约 4%。

最新的地缘政治风险导致了整个供应链的地理调整。

8寸晶圆细分市场订单再分配更显著,12寸晶圆细分市场成熟节点产能利用率较先进节点更高更稳定

进入2023年第一季度,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在内的消费电子产品,由于传统淡季的影响,销量处于低迷状态。此外,库存消耗放缓将影响IC设计厂对消费级PMIC、MOSFET等元器件的晶圆代工订单。受此影响,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仍在持续下滑。

以成熟节点运作的12寸晶圆代工厂,2023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大多维持在75~85%。

由于旺季需求和供应链的持续重组,8 英寸和 12 英寸晶圆部分产能利用率将在2023 年第三季度回升

2023下半年,重大地缘政治风险可能会持续存在。此外,一些主要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已经开始对供应合作伙伴进行审查,以便能够满足美国政府发布的标书要求。因此,他们将继续努力重新安置他们的供应链。 此外,IC设计公司已陆续将部分订单转移至中国以外的代工厂。这些重新分配的订单大部分是针对 8 英寸晶圆代工的。

国家提供慷慨补贴支持晶圆厂建设,晶圆代工行业迈入区域化新时代,未来几年将新建20余座晶圆厂

从中长期来看,代工市场将变得更加分散,因为产能的建设和多元化将在不同地区进行。研究发现,近几年共启动了20多家新晶圆厂的计划。

199IT.com原创编译自:TrendForce 非授权请勿转载

]]>
SEMI:2022年半导体销售额将达到1175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8071.html Sun, 31 Jul 2022 18:00:14 +0000 //www.otias-ub.com/?p=1468071 根据SEMI发布的报告,全球半导体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总销售额预计将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的1175亿美元,比2021年的行业高点(1025亿美元)高14.7%,并在2023年增至1208亿美元。

前端和后端半导体设备行业都在为市场扩张做出贡献。晶圆厂设备部分,包括晶圆加工、晶圆厂设施和掩模/掩模版设备,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15.4%,达到1010亿美元的新行业纪录。2023年还将增长3.2%,达到1043亿美元。

在对领先和成熟工艺节点的需求的推动下,晶圆代工和逻辑领域预计将在2022年同比增长20.6%,达到552亿美元,到2023年将再增长7.9%,达到595亿美元。这两个分支占晶圆厂设备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对内存和存储的强劲需求继续推动今年的DRAM和NAND设备支出。 DRAM设备行业在2022年引领扩张,预计增长8%,达到171亿美元。今年NAND设备市场预计将增长6.8%,达到211亿美元。预计2023年DRAM和NAND设备支出将分别下滑7.7%和2.4%。

在2021年飙升86.5%之后,组装和封装设备市场预计将在2022年增长8.2%,达到78亿美元,并在2023年小幅下降0.5%,降至77亿美元。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预计将增长12.1%,达到88亿美元。2022年和2023年对高性能计算(HPC)应用程序的需求再增加0.4%。

从地区来看,中国和韩国预计将在2022年保持设备购买国的领先地位。

]]>
TrendForce:2022年第三季度NAND Flash价格将下跌0-5% //www.otias-ub.com/archives/1456801.html Mon, 04 Jul 2022 18:00:06 +0000 //www.otias-ub.com/?p=1456801 TrendForce的调查,随着铠侠和西部数据的产量逐月增长,产能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疫情后对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会导致订单下滑。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因疫情和通胀上升缓慢去库存,这些因素将导致2022年第三季度NAND Flash 市场供过于求,进而影响2022年第三季度价格下跌0~5%。

在客户端 SSD 方面,产能逐渐恢复正常,客户端SSD供应量持续提高。客户端 SSD 价格预计将在2022年第三季度反转并下降约3-8%。

企业级SSD方面,来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采购订单依然强劲。与其他产品相比,客户企业级SSD库存水平依然合理,带动SSD采购量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企业级 SSD 采购量环比增长10%。

在 eMMC 方面,Chromebook 的需求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持续下降。虽然2022年第三季度对网通产品的需求相对乐观,但仍无法匹配eMMC定价下行的趋势。由于目前供过于求的状态,预计 eMMC 价格在第三季度将下降3-8%。

UFS方面,智能手机出货低迷和消费市场降温的趋势没有改变,抑制了需求的增长趋势。预计UFS的价格在2022年第三季度将下降3~8%。

NAND Flash晶圆的价格也将下跌。2022年第三季度晶圆采购数量较2022年第二季度反弹。与此同时,上游供应疲软的影响逐渐消退,供应端继续扩大晶圆供应。模组厂商已经开始采取积极降价策略来减少库存。为缩小硅片合同价与现货价的差距,5月份企业已开始同步下调硅片合同价,6月合同价的收缩幅度可能扩大至近10%。因此,由于晶圆价格在5月份已经下跌,2022年第三季度的跌幅可以缓解到5~10%。

]]>
TrendForce:2022年Q1晶圆代工产值达319.6亿美元 季增8.2% //www.otias-ub.com/archives/1452233.html Tue, 21 Jun 2022 14:22:50 +0000 //www.otias-ub.com/?p=1452233

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尽管消费性电子需求持续疲弱,但服务器、高性能运算、车用与工控等领域产业结构性增长需求不减,成为支持中长期晶圆代工成长的关键动能。同时,由于2022年第一季产出大量涨价晶圆,推升该季产值连续十一季创下新高,达319.6亿美元,季增幅8.2%,较前季略为收敛。排名方面,最大变动为合肥晶合集成(Nexchip)超越高塔半导体(Tower)至第九名。

三星受终端需求急冻冲击,前十大业者唯一营收下滑

由于台积电(TSM.US)在去年第四季全面调涨晶圆价格,该批晶圆主要于2022年第一季产出,加上高性能运算需求持续旺盛及较佳的外币汇率助攻,使台积电本季营收达175.3亿美元,季增11.3%。而各制程节点的营收季增幅普遍都达约10%,又以7/6nm以及16/12nm制程因小幅扩产使成长幅度最高,仅5/4nm制程营收因苹果(Apple)iPhone 13进入生产备货淡季影响而有衰退。

由于电视,智能手机等市况萎靡,导致System LSI CIS、驱动IC等需求减弱,加上4nm扩产与良率改善速度不如预期,位居第二名的三星(Samsung)成为本季唯一营收负成长晶圆代工厂,营收达53.3亿,季减3.9%,市占率也因此下滑至16.3%。联电(UMC.US)同样受惠于涨价晶圆带动,营收创下22.6亿美元,季增6.6%,列居第三名,不过今年联电新增产能尚未开出,故各制程营收占比大致与去年第四季相同。

格芯(GlobalFoundries)本季营收达19.4亿美元,季增5.0%。由于晶圆出货量大致与前季持平,成长主因是平均单价调整与产品组合优化,位居第四名。另外,作为美系主要晶圆代工业者之一,格芯长年协助生产“美国制造”国安与航天相关芯片,而近期再度规划生产45nm SOI制程产品支持国防航空系统运作,首批生产芯片预计于2023年开始交付。中芯国际(00981)受惠于近期产能顺利开出带动晶圆出货量增加,同时产品组合逐步往结构性紧缺产品转移,如消费性PMIC、AMOLED DDI以及工控、车用PMIC、MCU等,带动营收持续成长,第一季营收达18.4亿美元,季增16.6%,位居第五名。

晶合集成积极扩产挤下高塔半导体,中国大陆三大业者市占超过10%

第六至第八名依序为华虹集团(HuaHong Group)、力积电(PSMC)、世界先进(VIS),分别受惠于产能利用率持续满载、新产能开出、平均销售单价及产品组合调整,营收表现皆有成长。合肥晶合集成第一季营收达4.4亿美元,季增26.0%,成长幅度为前十大业者最高,同时也超越高塔半导体(Tower)跃居第九名,更拉近与第八名世界先进之间的市占差距。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了解,合肥晶合集成目前以生产0.1Xμm及90nm大尺寸驱动IC为主,而2022年也将延续积极扩产的基调,目标完成N2厂区产能建置。同时,为降低单一市场景气下行循环可能的风险,亦加速开发TDDI、CIS、MCU与PMIC等多元产品平台脚步,目前合肥晶合集成已与SmartSens合作成功开发90nm CIS产品,量产后将能贡献非驱动IC营收。

列居第十的高塔则是受惠于工控、车用analog相关芯片仍相对紧缺,第一季营收成长至4.2亿美元,季增2.2%。为延续在PMIC领域技术制程优势,近期也积极开拓PMIC技术应用,开发更高电压耐受性并有效缩小芯片面积,以供应CPU、GPU等高性能运算以及车用、工控电源管理所需。展望第二季晶圆代工市况,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期,随着少量晶圆代工产能增加带动整体出货成长,将使第二季前十大晶圆代工产值维持成长态势,不过,考量消费性终端产品需求持续不振,加上涨价晶圆贡献已大致反映在第一季,季增幅将再收敛。

自 智通财经网

]]>
IC Insights:2021年美国占全球IC市场的54%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9190.html Tue, 24 May 2022 18:00:44 +0000 //www.otias-ub.com/?p=1419190 IC Insights分析了2021年IDM(拥有晶圆厂公司)和无晶圆厂公司在IC销售中的份额,以及按公司总部所在地划分的IC市场的全球总份额(该数据不包括纯代工厂)。

2021年,美国公司占了全球IC市场总额的54%(IDM和无晶圆厂IC销售额的总和),其次是韩国公司(占22%)。中国台湾占全球IC市场总额的9%,而欧洲和日本供应商的份额为6%。

韩国和日本公司在无晶圆IC领域的占有率极低。总体而言,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在IDM、无晶圆厂和IC行业总市场份额方面表现最为平衡。

2021年,日本公司的IC市场份额继续保持良好状态。如图2所示,日本公司在1990年占全球IC市场份额的近一半,但在过去30年中该份额急剧下降,到2021年仅为6%。虽然欧洲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幅度并不像日本公司,但去年也仅占全球IC市场6%的份额,低于1990年(9%)。

与过去30年日本和欧洲公司的IC市场份额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和亚洲IC供应商的份额自1990年以来一直在攀升。如图2所示,亚洲公司全球IC市场份额从1990年的4%增长至2021年的34%。亚洲IC市场3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9%,几乎是同期IC市场总复合年增长率(8.2%)的两倍。

]]>
Knometa Research:2021年底中国大陆晶圆月产能为350万片 占全球产能的 16% //www.otias-ub.com/archives/1388179.html Sun, 13 Feb 2022 07:36:15 +0000 //www.otias-ub.com/?p=1388179

市调机构 Knometa Research 2022 年版《全球晶圆产能报告》(Global Wafer capacity Report)显示,到 2021 年底,全球 IC 晶圆的月产能为 2160 万片 200 毫米当量的晶圆。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月产能为 350 万片,占全球产能的 16%,大大低于 SEMI 在 2020 年底估计的 23.4%。

据 eeNews 报道,Knometa 称,中国大陆地区的产能份额在过去两年中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自 2011 年以来累计增加了 7 个百分点,当时中国大陆地区占 IC 晶圆总产能的 9%。

此外,中国大陆地区生产的晶圆有大约一半是由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海外的公司生产的。中国大陆地区的一些最大的晶圆厂由 SK 海力士、三星、台积电和联电所有。

SK 海力士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 17% 的生产能力。这还不包括 SK 海力士正在收购的英特尔大连 NAND 闪存工厂。该工厂的所有权在 2021 年 12 月转移给了 SK 海力士,但英特尔将继续运营到 2025 年 3 月。

Knometa 预计,到 2024 年,中国大陆地区在全球 IC 晶圆产能中的份额将达到近 19%。另外,以 2021 年末为准,韩国为 23%,中国台湾地区为 21%,日本为 15%,美洲为 11%,欧洲为 5%。

需要指出的是,该数据仅适用于集成电路。如果包括功率分立器件和 MEMS 传感器等其他半导体,那么欧洲在全球晶圆厂产能中所占的份额将超过 5%。

自 集微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