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成瘾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28 Nov 2022 12:00:5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国际环境研究和公共卫生杂志》:研究发现智能手机成瘾与较差的认知、自控和心理健康状况有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527740.html Mon, 28 Nov 2022 12:00:59 +0000 //www.otias-ub.com/?p=1527740 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和公共卫生杂志》上的研究人员发现,有问题的智能手机使用与低自尊以及负面的认知结果有关。生活在工业化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有智能手机。对没有智能手机的恐惧被称为”nomophobia”,并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研究表明,有智能手机成瘾的人往往会报告更多的孤独感和经历自我调节的缺陷。

此外,有智能手机成瘾的人在智能手机使用受到限制时,很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研究人员Rosa Fabio、Alessia Stracuzzi和Riccardo Lo Faro对调查智能手机使用与行为和认知自我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感兴趣。

Fabio及其同事招募了111名参与者,年龄从18到65岁不等。28%的参与者是大学生,78%是工人。每个参与者的手机数据都是通过”SocialStatsApp”检索的,它提供了关于使用TikTok、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的信息。

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短版(SAS-SV)被用来确定每个参与者的智能手机成瘾风险和严重程度。参与者还回答了短版的心理健康指数、错失恐惧症和拖延症量表的项目。

这项研究包括三个阶段:测试前阶段、实验阶段和测试后阶段。在测试前阶段,Fabio及其同事通过SocialStatsApp评估了每个参与者对其智能手机的基线使用情况。在实验阶段,参与者被要求将他们的智能手机使用限制在每天一小时,连续三天。在测试后阶段,参与者被允许在连续七天内随意使用他们的智能手机。

在实验阶段的前一天和之后,参与者被评估了工作记忆、注意力、执行控制、听觉反应时间、视觉反应时间、抑制运动反应的能力和行为抑制。

结果显示,智能手机成瘾程度较高的参与者有较高的不遵从比例。智能手机成瘾水平较高的参与者在所有三个阶段都花了更多时间使用手机,即使他们在实验阶段被指示限制使用智能手机。

结果还显示,与智能手机成瘾水平较低的参与者相比,智能手机成瘾水平较高的参与者往往在工作记忆、视觉反应时间、听觉反应时间、抑制运动反应的能力和行为抑制方面表现更差。

在测试前阶段和测试后阶段,每个参与者在这些措施上的表现都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智能手机成瘾程度较高的参与者在心理学总体幸福指数上得分较低,在害怕错过的量表和拖延量表上得分较高。

Fabio及其同事认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手机成瘾程度高的人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差可能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如认知任务的缺陷和反应时间变慢。研究人员还说,考虑到这些参与者表现出较少的拖延行为和对被排斥的恐惧,智能手机成瘾水平较低的人对他们的总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有更好的感知。

这项研究的一个局限性是,一些最初的参与者在发现他们必须连续三天将智能手机的使用限制在每天一小时时离开了研究,因此缺少可能具有非常高的智能手机成瘾水平的人的数据。Fabio及其同事建议,未来的研究应该调查具有高度智能手机成瘾性的人及其戒断效应。

这项研究的题目是:”有问题的智能手机使用导致行为和认知上的自我控制缺陷”。

自 cnBeta

]]>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排名第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1388103.html Fri, 11 Feb 2022 13:19:43 +0000 //www.otias-ub.com/?p=1388103

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出人意料的是,中国排在第一位。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对全球24个国家近3.4万人在2014至2020年期间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论文发表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上。

中国、沙特和马来西亚在智能手机成瘾榜单上位居前三

研究显示,中国、沙特阿拉伯和马来西亚是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最严重的3个国家,德国、法国排名垫底。论文称,“我们对成问题的智能手机使用行为进行了meta分析,主要研究对象是青壮年。2014至2020年期间,全球范围内成问题的智能手机使用日趋严重,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会持续下去。”研究团队参考了此前发表的81篇有关青少年、青壮年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论文,这些论文均基于智能手机成瘾量表。

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和使用时间都在增长,但智能手机成瘾量化问题几乎没有受到关注

智能手机成瘾量表被广泛用于衡量智能手机成瘾情况,包括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能控制地使用手机、戒除智能手机瘾相关的维度。

研究对象年龄介于15至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8岁,大多数研究对象为女性(占比为60%)。

研究人员计算出每个国家成问题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得分,分值介于10至60之间。中国以36分排在第一位。加拿大排名也相当高,排在第七位,远高于美国。

研究人员猜测,不同国家得分不同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与通过智能手机保持联系的积极性相关的社会规范和文化预期。

智能手机成瘾得分最低的国家是德国和法国,奉行“个人主义、从文化角度看比较松散”,因此它们可能不信奉这样的规范。

总体而言,研究结果显示,成问题的智能手机使用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这会产生“心理方面的后果”。

研究人员称,“其他研究追踪智能手机拥有量、使用时间等客观指标,但研究主观指标和成问题的智能手机使用的心理后果也很重要。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全球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能量化、预测成问题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

研究团队最近还推出一个网站,公众可以评估自己与全球其他地区的人相比的智能手机成瘾情况,并向有意减少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的用户推荐其他活动。

自 凤凰科技

]]>
伦敦国王学院:研究显示近四分之一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 //www.otias-ub.com/archives/973999.html Sun, 01 Dec 2019 13:05:08 +0000 //www.otias-ub.com/?p=973999 伦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回顾了41项研究中的4.1万多名青少年后发现,近四分之一(23.3%)青少年存在“智能手机使用问题”(PSU)。

新发现的这种“病症”使他们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增加了两倍多,同时使失眠的几率翻了一番。

研究作者本·卡特博士(Ben Carter)说:“关于使用智能手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很多公众讨论。”

“通过观察针对智能手机的’成瘾’行为模式,我们已经在这种类型的功能失常行为与较差的心理健康结果之间建立了关联。”

这些科学家在《BMC Psychiatry》杂志上写道,自从2011年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它们就变得越来越流行,甚至在11岁的儿童中“无处不在”。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在增加,其中一些人将矛头指向技术。

NHS Digital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英格兰5至15岁的儿童中有9.7%患有“精神障碍”,2004年上升至10.1%,2017年上升至11.2% 。

科学家在查看了相关文献后认为,如果参与者在离开电话时感到焦虑,或者盯着屏幕时忽略日常活动,则可以“诊断” PSU。

研究显示,“问题用户”更有可能使用手机观看电视或社交媒体,而不仅仅是直接发短信或打电话。

最大的警告信号是“使用电话获得同伴的认可”。

PSU在具有其他成瘾行为(例如吸烟、过度饮酒或强迫性购物)的人群中更为普遍。结果显示,年龄在17至19岁之间的女孩最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除了使某人更容易遭受抑郁症、焦虑症和失眠症外,PSU还与压力风险高出86%有关。

科学家们担心智能手机的“成瘾”变成“社会接受的现象,并且可以广泛存在”。如果年纪轻轻就出现这种问题,日后就很难纠正。

由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成为社会常态,所以目前很难发现相应的成瘾行为。尽管如此,科学家们还是呼吁家长和老师注意任何危险信号并限制使用。

研究作者尼克拉·考克博士(Nicola Kalk)说:“智能手机将继续存在,需要了解存在问题的用法的普遍性。”

“我们不知道让人们上瘾的是智能手机本身还是手机上的应用程序。”

“尽管如此,仍需要提高公众对儿童和年轻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认识,父母应该注意孩子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

科学家们补充说,在将PSU归类为“行为成瘾”之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专家在研究中发现了漏洞,认为在该研究涉及的41篇论文中没有PSU的定义。

剑桥大学的艾米·奥尔本博士(Amy Orben)说:“他们这样的对比可能不够严谨。”

]]>
研究显示智能手机成瘾恐引发青少年多动症 //www.otias-ub.com/archives/752461.html Sun, 22 Jul 2018 15:42:42 +0000 //www.otias-ub.com/?p=752461 一项新出炉的研究显示,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青少年恐会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

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青少年恐会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随着智能手机在全世界的普及,许多家长都有一种担心:这些无所不在且对孩子们具有极大吸引力的电子设备是否会导致孩子们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而此次来自密歇根大学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的。

研究人员发现,在研究期间每天都多次使用智能手机的青少年在未来两年内出现ADHD症状的风险也大度增加。

研究显示,其中约10%的人报告了有关注意力、专注度或静止行为上出现的新问题,而这些都是ADHD的特征。相比之下,对于把智能手机使用率降到最低的孩子们,出现这些症状的人数不到5%。

研究人员指出,此次研究结果并未证明智能手机与ADHD的直接因果关系。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出现这些症状,比如家庭收入、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症、是否吸烟、吸毒或饮酒等。

研究人员还指出,应对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父母如何影响他们的孩子。对于那些不怎么玩手机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父母一般都在家里制定更多的规矩,或鼓励孩子们更多地参加更积极的活动以促进其心智健康发展。

研究人员还指出,此次结果也表明,相比电视和电子游戏等传统的媒体形式,智能手机引发ADHD症状的可能性更高,因为有些孩子几乎是整天都在玩手机,而当孩子们习惯于不断的受到刺激时,他们可能会产生耐心或容忍迟缓问题。

此次共有近2600名美国高中生参加了此次为期两年的研究,且这些孩子刚开始都没有ADHD症状。结果显示,对于那些每天不怎么接触手机数字媒体(每天一两次)的孩子而言,出现ADHD症状的仅占4.6%;而对于每天至少接触七次的孩子而言,9.5%至10.5%报告出现的新的ADHD症状,比如冲动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而对于每天都沉溺于手机的孩子,ADHD症状发生率则上升了10%。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家长应和孩子们多讨论这个问题,关注孩子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情况,并以身作则,如果家长也在餐桌上看手机,孩子自然也会效仿。

该研究发表在近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

来源:侨报网

]]>
YouGov: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者越来越多 //www.otias-ub.com/archives/601414.html Thu, 15 Jun 2017 16:35:01 +0000 //www.otias-ub.com/?p=601414         199IT原创编译

        过去十年,手机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新词语,例如,无手机焦虑症(Nomophobia)、智能手机成瘾和简讯拇指(Texting thumb)。

        为了了解青少年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情况,YouGov调查了13-17岁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发现,超过1/3的美国青少年表示,无法离开智能手机超过一天(38%)。大部分受访青少年认为,无法坚持一周不使用智能手机(71%)。

        16岁青少年最不愿意和智能手机分开,超过半数认为没法一整天不使用智能手机(53%)。

        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全,因此,青少年对PC的依赖性转向了智能手机。调查显示,25%的青少年认为,无法坚持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不适用PC。

        199IT.com原创编译自:YouGov 非授权请勿转载

]]>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调查显示欧洲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成瘾引担忧 //www.otias-ub.com/archives/231405.html Mon, 26 May 2014 15:11:50 +0000 //www.otias-ub.com/?p=231405 39200_1429657454079_1012137221_31029823_1013084_n

     由该学院研究人员参与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欧洲青少年目前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加,一半以上的受访人在生活中过度依赖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并伴有相应的心理不适症状。

  研究人员对包括英国在内的7个欧洲国家的3500多名9—16岁的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约72%被调查者表示自从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当接触家人和朋友时会感到有心理压力;有50%的青少年觉得有查看手机的强烈欲望,看看是否有新事情发生,当无法查阅智能手机时会感到不安。从依赖程度看,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差距,但不同年龄之间存在差异—9—10岁的孩子中只有20%的人有明显依赖感,但这一比例在15—16岁的人群中则达到61%之多。另外,有20%的受访者表示有网络过度应用综合症,例如因为上网而出现饮食、睡眠不规律等。

  但智能手机的使用也有积极作用,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感觉和朋友联系更密切了,57%的受访家庭也有同样的感受。67%的孩子认为智能手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每天的生活,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智能手机帮助他们提高了个人安全意识,并在学业上有所帮助。

  该研究项目协调官莱斯利·哈顿(Leslie Haddon)说,“现在欧洲青少年对手机、网络的依赖程度比十年前要高很多。尽管手机的实用性增强是不争事实,但青少年过度依赖智能手机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