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02 Jan 2025 11:54:1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2024年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率达15% 年度汽车芯片市场规模超80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5036.html Thu, 02 Jan 2025 11:54:11 +0000 //www.otias-ub.com/?p=1735036 近日消息,中国不仅满足于在全球电动汽车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还希望汽车内部的芯片同样实现“中国制造”。过去,中国汽车行业几乎完全依赖美国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和德国英飞凌(Infineon)等海外企业供应芯片。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国产芯片的采用比例已上升至约15%,并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周,美国针对中国使用成熟技术生产的芯片启动调查。这些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国防等领域。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表示,有证据显示,中国通过“广泛的反竞争及非市场手段”实现芯片自给自足。美国商务部则警告称,中国低成本、受补贴的芯片制造商可能会冲击全球市场,导致芯片价格下跌。

对此,中国毫不掩饰其推动芯片国产化的产业政策,认为掌控全球最重要消费品——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的技术,不应完全依赖市场力量。为此,中国设立国产芯片发展目标,并通过包括去年5月启动的470亿美元国家半导体基金在内的多个渠道,为国内芯片制造商提供支持。

面对年营收超过800亿美元的汽车芯片市场,外国公司正面临艰难选择:要么在中国增设生产线以满足需求,要么冒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许多企业选择前者,这对全球高效的芯片供应链带来了冲击。

德州仪器首席执行官哈维·伊兰(Haviv Ilan)在去年12月的投资者简报会上表示:“如果世界选择脱钩,那么企业可以为中国市场生产一套产品,为非中国市场生产另一套产品。但如果世界保持开放——这是我所期望的——我们仍能维持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

美国和欧洲也在加速推进本土半导体生产。2022年,美国通过了一项由拜登总统签署的法律,为芯片行业提供数百亿美元补贴资金。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目前生产的汽车用集成电路多为低端商品芯片,距离全面自给自足尚需数年。然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表明,其已经能够在过去依赖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技术上取得显著突破。

国际商业战略咨询公司创始人亨德尔·琼斯(Handel Jones)表示:“低估中国的竞争力是非常愚蠢的。如果想在中国汽车市场立足,战略必须是:‘在中国设计并制造,服务中国市场’。”

由于兼具商业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半导体已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近几周来,两国在高端芯片和原材料领域实施了针锋相对的制裁措施。

中国汽车芯片的崛起并非仅依赖政府政策驱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市场,中国对任何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而言都具有巨大吸引力。

目前,传统燃油汽车通常需要700多个芯片,用于自动门、娱乐系统和刹车控制等功能。而电动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则是传统汽车的两倍以上。这些芯片大多基于成熟或“经典”技术制造。

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应用半导体占全球5300亿美元半导体市场的15%,较2020年的8%有显著增长。除了传统的美欧日厂商外,高通(Qualcomm)和英伟达(Nvidia)也纷纷进入这一市场,专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

尽管美国对华出口限制通常不包括传统芯片,但中国政府仍然积极推动芯片自给自足战略。2024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买家,采购大量设备以生产这些大宗商品芯片。

本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首次公开呼吁企业避免采购美国处理器,理由是这些处理器“不安全且不可靠”。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2024年初,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主要汽车制造商每季度上报其国产芯片采购情况。

中国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售出的2000万辆汽车中,约有一半属于这两类车型。这为本土半导体制造商创造了巨大机遇。

由政府支持的“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于2020年。2024年4月,该组织首次亮相北京车展,展示了多款国产处理器,彰显了中国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快速进步。

中国汽车制造商表示,为确保供应稳定,他们更倾向于本地采购。部分企业发现,与国内芯片设计师合作不仅响应速度快,还能更好地定制产品。这种合作方式尤为重要,因为中国汽车制造商习惯像智能 手机行业一样频繁更新电动汽车产品线,而非像燃油车那样每五年左右才进行一次更新。

首批在市场中占据份额的中国芯片主要是用于控制挡风玻璃刮水器等简单部件的模拟和功率半导体(用于处理电能的主电路中的关键电子器件)。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更先进的国产半导体通过测试并获得认证,西方竞争对手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总部位于北京的地平线机器人公司是英伟达和高通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强劲对手。该公司透露,截至2024年6月,其客户数量已增至25家汽车制造商,较2021年的14家增长显著。地平线机器人公司强调,本土供应商能够“更精准地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与偏好”。

瑞银(UBS)在2023年进行的一项拆解分析显示,比亚迪热销车型海豹轿车所使用的功率半导体全部来自中国本土供应商。

2024年9月,美国Analog Devices公司表示,尽管2023年因中国本土芯片产业崛起失去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但这一趋势在2024年趋于稳定。该公司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副总裁迈克尔·卢卡雷利(Michael Lucarelli)表示:“这个市场仍在增长,但我们不确定未来它是否会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

与此同时,西方半导体公司正努力保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2023年,瑞士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与一家国有企业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专注于为汽车和工业电力领域生产芯片。而荷兰芯片制造商恩智浦(NXP)则在去年11月宣布计划实现为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处理器的本土化。

恩智浦首席执行官库尔特·西弗斯(Kurt Sievers)坦言:“过去,西方汽车制造商是恩智浦的主要客户,我们为这些客户生产的芯片随后再销往中国。然而,现在市场格局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在自动驾驶和电气化领域占据优势,我们开始依托它们,将它们视为主要客户,并最终将产品出口至西方市场。”

]]>
AFS:预计2022年全球或因缺芯减产近400万辆车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2648.html Tue, 23 Aug 2022 11:21:33 +0000 //www.otias-ub.com/?p=1482648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简称为AFS)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21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306.41万辆。AFS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390.31万辆。

AFS预计,由于芯片短缺,上周全球减产约6.68万辆车。其中,北美地区首当其冲,减产约22,300辆汽车;其次是中国,减产约17,600辆汽车;亚洲其他地区减产约13,400辆汽车;欧洲、南美以及中东和非洲减产量均未过万,分别为8,800辆、3,200辆和1,500辆。

AFS估计,由于芯片短缺,今年迄今全球减产的近310万辆车,再加上2021年损失的约1,050万辆的产量,使全球自芯片危机以来的汽车减产量已达到近1,360万辆。

AFS全球汽车预测副总裁Sam Fiorani表示,今年全球因缺芯减产的汽车数量可能高于官方统计的数字。Fiorani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包括受全球供应链影响的更多零部件短缺等因素在内,促使全球汽车制造商暂停工厂生产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多。这些外部因素可能使因缺芯减产的实际汽车数量被隐藏了起来。”

不过,芯片行业仍有一些好消息。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最新的研究显示,全球芯片交付时间正在缩短。7月全球芯片平均交付周期(芯片从订购到交付的周期)为26.9周,低于6月的27周,也低于5月的27.1周,连续两个月收窄。不过,许多领域的芯片短缺现象仍在持续。

自 盖世汽车网

]]>
AutoForecast Solutions:由于芯片短缺 2022年北美工厂已被迫从生产计划中削减了近106万辆汽车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6058.html Tue, 09 Aug 2022 11:49:32 +0000 //www.otias-ub.com/?p=1476058

获悉,持续的全球半导体短缺将导致本周北美的生产计划中削减10万辆以上的汽车。预计全球将有超18万辆汽车被削减。来自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简称AFS)的数据称,由于芯片短缺,北美工厂今年已被迫从生产计划中削减了近106万辆汽车。这使北美成为迄今为止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AFS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2022年已有近300万辆汽车被削减,该机构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将增长到380多万。

除了整车之外,许多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减少其产品所提供的功能数量。早在11月,由于芯片短缺,通用汽车被迫在其一些车辆上削减了加热座椅和加热方向盘功能。这只是影响世界各地汽车公司的众多问题之一。

汽车行业可能要到2023年或以后才能从芯片短缺中恢复过来。AFS的全球汽车预测副总裁Sam Fiorani在今年早些时候肯定了这一推论–“这不是一个可以迅速解决的问题。”

自 cnBeta.COM

]]>
AFS:预计2022年全球汽车制造商将因缺芯削减331万辆汽车 //www.otias-ub.com/archives/1459155.html Tue, 05 Jul 2022 13:34:09 +0000 //www.otias-ub.com/?p=1459155

据外媒报道,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简称为AFS)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3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250万辆。AFS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车制造商将因缺芯削减331万辆汽车。

从地区来看,欧洲仍是因缺芯所致的汽车减产量最大的地区,减产量达88.8万辆;北美洲的减产量仅次于欧洲,且与欧洲相差不大,约为84.5万辆;亚洲其他地区的减产量从48.7万辆增至51.5万辆;中国地区的减产量从10.7万辆增至12.2万辆。

AFS预计,上周全球汽车制造商因缺芯减产16.7万辆车。其中,欧洲地区削减约6.8万辆汽车的产量,北美大约减产3.6万辆。

芯片短缺似乎仍然影响着全球汽车制造商的生产。上周,通用汽车在一份监管申报文件中表示,由于缺少零部件,该公司在第二季度生产了9.5万辆尚未完工的汽车,其中大部分未完工的车辆是在6月份生产的。但文件显示,通用汽车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为这些车辆安装缺少的部件,并交付给零售商。

6月29日,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aellenius)表示,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将贯穿整个2022年,并持续到2023年。奥迪技术发展负责人Oliver Hoffmann也表示,汽车经销商目前的库存困境可能要到明年才会缓解,虽然俄乌局势导致的线束短缺已经缓解,但是该品牌仍在努力确保有足够的芯片来维持工厂的运转。

自 盖世汽车网

]]>
2017-2021年全球汽车芯片出货量(附原数据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1394080.html Thu, 24 Feb 2022 17:00:27 +0000 //www.otias-ub.com/?p=1394080

]]>
ICInsights:2021年全球汽车芯片出货量524亿个 同比增长30% //www.otias-ub.com/archives/1391721.html Mon, 21 Feb 2022 05:48:13 +0000 //www.otias-ub.com/?p=1391721

ICInsights更新了汽车IC市场分析。关于汽车行业的绝大多数头条新闻都围绕着2021年开始并一直延续到2022年的半导体设备短缺。2020年3月,在Covid-19大流行的早期阶段,全球汽车需求暴跌,汽车制造商随后开始关闭工厂并停止供应商的半导体订单。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人口对手机、电视、电脑、游戏和家用电器的需求激增,人们正在就地避难并越来越多地在家工作。结果,半导体供应商将他们的生产能力从汽车设备转移到其他需求更高的电子系统设备。

当汽车行业在2020年下半年重新上线时,发现半导体供应商在将产能从汽车应用转移到其他行业后,无法满足其新的需求,进而出现严重短缺。

ICInsights认为,上述情况并不是目前影响汽车行业的IC短缺的主要原因。汽车IC短缺的真正原因在于2021年汽车IC的需求激增,而不是半导体供应商无法提高产量。事实上,与2020年相比,2021年汽车行业的IC出货量增长了30%,远高于去年全球IC出货总量22%的增幅。此外,2021年向汽车行业销售的IC数量比大流行前增长了27%。

2021年汽车IC出货量的增幅是迄今为止自最高的,轻松超过了2017年汽车IC出货量20%的增幅。去年汽车IC出货量524亿个,是2011年(176亿颗)的3倍。相比之下,2021年全球IC总出货量(3940亿)约为2011年(1940亿)的两倍。

自 199IT

]]>
IC Insights:2021年全球汽车芯片出货量524亿个 同比增长30% //www.otias-ub.com/archives/1386623.html Sun, 20 Feb 2022 18:00:02 +0000 //www.otias-ub.com/?p=1386623 IC Insights更新了汽车 IC 市场分析。关于汽车行业的绝大多数头条新闻都围绕着2021 年开始并一直延续到 2022 年的半导体设备短缺。

2020 年 3 月,在 Covid-19 大流行的早期阶段,全球汽车需求暴跌,汽车制造商随后开始关闭工厂并停止供应商的半导体订单。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人口对手机、电视、电脑、游戏和家用电器的需求激增,人们正在就地避难并越来越多地在家工作。结果,半导体供应商将他们的生产能力从汽车设备转移到其他需求更高的电子系统设备。

当汽车行业在 2020 年下半年重新上线时,发现半导体供应商在将产能从汽车应用转移到其他行业后,无法满足其新的需求,进而出现严重短缺。

IC Insights 认为,上述情况并不是目前影响汽车行业的 IC 短缺的主要原因。汽车 IC 短缺的真正原因在于 2021 年汽车 IC 的需求激增,而不是半导体供应商无法提高产量。事实上,与 2020 年相比,2021 年汽车行业的 IC 出货量增长了 30%,远高于去年全球 IC 出货总量 22% 的增幅。此外, 2021 年向汽车行业销售的 IC数量比大流行前增长了 27%。

2021 年汽车 IC 出货量的增幅是迄今为止自最高的,轻松超过了 2017 年汽车 IC 出货量 20% 的增幅。去年汽车 IC 出货量 524 亿个,是 2011 年( 176 亿颗)的 3 倍。相比之下,2021 年全球 IC 总出货量(3940 亿)约为 2011 年(1940 亿)的两倍。

]]>
AFS:预计2021年芯片短缺已造成全球汽车减产1131万辆 //www.otias-ub.com/archives/1365925.html Sun, 26 Dec 2021 12:35:19 +0000 //www.otias-ub.com/?p=1365925

根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简称为AFS)最新数据,截至12月19日,由于汽车芯片供应短缺,已造成全球汽车减产1027.2万辆,预计全球2021年全年减产汽车1131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累计减产198.2万辆;预计今年全年减产214.8万辆。

其他市场中,北美洲已减产汽车317.8万辆,预计今年全年减产341.2万辆;欧洲市场已减产295.4万辆,预计全年将减产334.9万辆。除中国外的亚洲其他地区中,目前已减产174万辆,预计全年减产195.2万辆。

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东南亚未来疫情走势对芯片供应链安全仍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崔东树表示,后端封测工作主要集中于中日韩及东南亚国家,其中部分国家疫苗接种率极低、疫情反复风险大,后端封测流程仍面临挑战。

不过,伴随东南亚疫情逐渐向好发展,汽车芯片供应链加快恢复,缺芯行情缓解形势日趋明朗,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乘用车市场芯片供给最黑暗时刻已经过去。”

即便如此,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加剧的情况下,短期内汽车芯片仍无法实现供需平衡。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目前芯片供应虽较三季度有所缓解,但个别芯片仍存在明显短缺,如马来西亚麻坡工厂,虽然产能恢复,但由于该工厂正全力生产前期短缺的ESP芯片,导致同样是该厂生产的车门控制器芯片、iBooster控制芯片出现供应短缺。

另外,四季度是传统汽车销售旺季,各主机厂一方面要加大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为明年一季度备货,无形中又加大了市场对汽车芯片的需求量,陈士华认为:“短缺态势仍将延续一段时间,可能持续至2022年下半年。”

自 集微网

]]>
高盛: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3% 远低于今年初的预期 //www.otias-ub.com/archives/1319242.html Wed, 29 Sep 2021 12:38:50 +0000 //www.otias-ub.com/?p=1319242

缺芯造成的供应链紧张问题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共识。高盛预计,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3%,远低于今年初的预期,并认为这种供需紧张的局面预计还将持续几个季度。供应链危机下,芯片短缺引发汽车产量不足,尤其是部分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中高端汽车产能更为紧张。高盛周一大幅下调了其对全球汽车产量的预判。

缺芯太严重 高盛大幅下调全球汽车产量预期

高盛预计,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3%,远低于今年初的预期,并认为这种供需紧张的局面预计还将持续几个季度。

具体而言,高盛预估2021年全球将生产7500万辆汽车,而此前的预测为8300万辆;2022年全球将生产8500万辆汽车,而此前的预测为9000万辆。

上周四,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分析称,今年全球汽车制造商的汽车产量将减少770万辆,总营收的损失达2100亿美元,这几乎是今年早些时候预测的两倍。

由于低库存和持续强劲的需求环境,高盛预计汽车行业定价将在2022年保持强劲。

供需失衡的现状

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疫情逐渐控制和经济不断复苏,用车需求提升,叠加电动汽车的全球普及,汽车制造商们近年来纷纷入局新能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也在大幅提高。

高盛认为,即使没有发生供应链瓶颈的情况,供应商可能也比较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来看,一方面,最近几个月由于航运拥堵、集装箱短缺、天价船运费和港口爆发疫情等一系列磨难,导致供应链中断危机愈演愈烈,对产能进一步造成了阻碍。

另一方面,在疫情爆发时,一些芯片和汽车制造商出于安全性考虑,还有对经济衰退和需求下降的预判,一度暂时关闭了工厂并缩减了生产规模,产量自然大幅度下降。

何时得以改善?

从业内人士对后市的展望来看,大众、戴姆勒和宝马均在9月初发出了悲观预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几年里,汽车制造商可能仍将处于“缺芯”状态。

上周,市场分析机构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8月份芯片交付时间比上月增加了6天,达到约21周。这是该公司2017年开始跟踪数据以来的最长等待时间。

英特尔新任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对全球未来芯片供应前景表示悲观,认为“芯片荒”预计将持续数年。

而高盛则乐观预计,芯片危机有望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出现情况改善。

在高盛看来,考虑到新机器交付大约需要6-9个月,安装和测试需要1个月,新产能下线需要2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全球芯片供应将在今年年底前后增加。

高盛还指出,芯片制造商将优先生产汽车芯片。尽管如此,高盛仍然承认,想要完全恢复汽车库存,至少也要等到2022年中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自 华尔街见闻

]]>
Yole:预计2026年汽车半导体价值将增长至785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314080.html Mon, 20 Sep 2021 09:43:23 +0000 //www.otias-ub.com/?p=1314080

Yole最新报告称,在汽车芯片层面,半导体的价值将从2020年的344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7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75%。Yole的市场研究总监Eric Mounier博士指出,由于电气化的重大转变,最大的增长来自电动汽车领域。

如今,一辆汽车平均拥有价值450美元的半导体,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00美元。汽车技术发展主要由C.A.S.E(车联网、ADAS、车辆共享、电气化)驱动。Yole的分析人士预计,与C.A.S.E.相关的电子模块市场将在2020-2026年呈以下趋势演变。

图源:Yole

车联网方面,2020-2026年,从近330亿美元增长至5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55%;ADAS领域将在2026年达到600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为6.50%;车辆共享方面,到2026年将达到约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39%;电气化领域最为可观,2026年将达到288.04亿美元,其年复合增长率达53.45%

总体来看,到2035年C.A.S.E.市场规模将达到3180亿美元。

自 集微网

]]>
IHS:预计2021年全球轻型汽车将减产500万辆 //www.otias-ub.com/archives/1313459.html Fri, 17 Sep 2021 12:51:30 +0000 //www.otias-ub.com/?p=1313459

IHS Markit在报告中指出,由于半导体短缺及芯片封装和测试延迟,今年全球轻型汽车的产量可能会减少500万辆。因为供应链面临挑战,IHS Markit将2021年轻型汽车的产量预期下调6.2%,为7580万辆;2022年下调9.3%,为8260万辆。

芯片供应本来已经很紧张,但6月份马来西亚的封装测试工作由于政府的封锁措施雪上加霜。IHS说:“马来西亚占全球汽车产业半导体供应的13%,而我们对马来西亚的形势更悲观了。”

通用汽车、丰田已经下调产量和销售预期。

]]>
Automotive News:福特、雪佛兰和吉普为美国受芯片短缺影响最严重的汽车厂商 //www.otias-ub.com/archives/1259048.html Tue, 08 Jun 2021 13:49:30 +0000 //www.otias-ub.com/?p=1259048

据外媒报道,持续的半导体短缺对科技行业的打击尤其严重,但感受到压力的不仅仅是电子产品和电脑制造商,汽车制造商也不得不为此缩减产量以应对硅短缺。据Automotive News最近的一份报告,据估计,截至2021年5月,福特已经停产了近11万辆F系皮卡。

与此同时,吉普已经取消了98584辆自由光(Cherokees ),而雪佛兰已经比原计划减少了81833辆Equinox SUV。

对于每辆车和每一个司机来说,这个行业在某种程度上要对目前的情况负责。

在2021年上半年新冠肺炎大流行初期,当工厂开始关闭、新车销售放缓时,许多汽车制造商取消了预定用于未来生产的微芯片订单。于是其他行业的客户利用了过剩的芯片制造能力,现在,汽车制造商正在努力重新获得硅,他们需要这些硅来生产车载电脑和新车的信息娱乐系统。

一些全球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正在投入大量资金以应对全球芯片短缺,但即便如此,这个问题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解决的。

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于今年4月表示,他认为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全解决。台积电几天前还表示,其位于亚利桑那州的价值12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工厂应该能在2024年投入运营。

自 cnbe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