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07 Jan 2025 13:17:0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美国零售联合会:2024年假日季消费增长2.5%-3.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5478.html Tue, 07 Jan 2025 18:00:51 +0000 //www.otias-ub.com/?p=1735478 美国零售联合会预测,2024年,冬季假期消费预计将增长2.5%至3.5%。这相当于11月和12月的假日消费总额在9795亿美元至9890亿美元之间,而去年同期为9556亿美元。

NRF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tthew Shay表示:“经济基本保持健康,并将继续保持进入今年最后几个月的势头。寒假对美国家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他们的消费能力将继续受到强劲的就业市场和工资增长的支持。”

假日预测与NRF的预测一致,即2024年的年销售额将比2023年增长2.5%至3.5%。

总体零售额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预计来自网上购物。包括在线和其他非实体店销售额在内的零售总额预计将增长8%至9%,达到2951亿至2979亿美元。这一数字高于去年的273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非实体店销售额比2022年增长了10.7%。

由于零售商预计假日期间消费者需求会增加,因此需要额外的员工来支持业务运营。NRF预计,零售商今年将招聘40 – 50万名季节性员工。相比之下,去年的季节性招聘人数为50.9万人。

与去年假日购物季不同的一个特点是,感恩节和圣诞节之间的购物期将缩短5天,共计26天。今年的其他影响因素可能包括飓风“海伦”和“米尔顿”的经济影响;尽管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将在冬季假期期间举行,但几乎不可能衡量其对当前或未来支出的影响。

NRF的假日预测是基于各种关键经济指标的经济模型,包括消费者支出、个人可支配收入、就业、工资、通胀和前几个月零售销售数据。NRF的计算不包括汽车经销商、加油站和餐馆,以关注核心零售。NRF将假日购物季定义为11月1日至12月31日。

]]>
大胆举动:引领东南亚下一波消费增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3813.html Wed, 31 Jan 2024 22:00:31 +0000 //www.otias-ub.com/?p=1673813 Meta发布了新报告“大胆举动:引领东南亚下一波消费增长”。这是一个思想领袖系列报告,旨在帮助商业领袖与未来的消费者保持一致。

作为一个“市场集团”,东南亚已经很重要了

东南亚有7亿人口,GDP达4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10年增长1.6倍,经济增长第三快,外国直接投资达2200亿美元。

东南亚一直面临经济逆风,但消费者信心正在上升。东南亚的增长率受到影响,就像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但该地区多数市场的消费者信心正在反弹。展望未来,人口因素将在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东南亚人口众多,而且很年轻。该地区生产力不断提高。

大约47%的东南亚人口在30岁以下。到2030年,6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东南亚正以不断增长的创新中心和资金为核心进行试验,不断增长的收入和越来越多的“高”和“中上”阶层将推动消费,为了抓住不断变化的东南亚消费者,企业必须大胆行动,抓住机遇。

东南亚消费趋势塑造增长

追求价值,新需求不断涌现

东南亚消费者正在谨慎消费,希望在购买中获得更大的价值。

Z世代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既相同又不同

由于Z世代的规模和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它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群体。

单身经济正在崛起

在东南亚,小型和单身家庭正在迅速增加。小型和单身家庭占该地区的一半,单身家庭每年以2.4%的速度增长。

颠覆者正在从现有企业手中窃取市场份额

在过去的十年里,颠覆分子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对健康的担忧越来越多,但“说做”的差距依然存在

东南亚消费者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欧洲消费者。

个性化是有价值的,公司要定义模型

东南亚消费者在整个购买过程中都重视定制和个性化

人工智能正在塑造消费者的旅程

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转变使人工智能更容易获得。


]]>
Thinknow:2023年假日消费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8876.html Mon, 01 Jan 2024 21:00:37 +0000 //www.otias-ub.com/?p=1668876 2/5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黑色星期五之前就开始购物,并将购物分散到整个假期。只有不到20%的人说他们不打算在这个季节买任何礼物。

大约1/4的假日购物者计划今年在圣诞礼物上的支出比去年多。同样比例的人计划今年减少开支。

今年假日购物者计划在礼物上平均花费433美元。这明显低于2018年(506美元)。

消费者最有可能从家人和朋友那里获得假日购物的想法,其次是店内展示促销。

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计划通过亚马逊、eBay和Temu等在线零售商进行假日购物。3/4的假日购物者计划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网上购物。

服装、礼品卡和玩具/游戏是这个假期购买礼物的首选。

超过40%的西班牙人庆祝“三圣节”。这在外国出生和以西班牙语为主的拉美裔人中最为常见。

3/10的消费者在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开始购物,其中亚洲人最有可能这样做。

那些预计今年减少节日礼物支出的消费者表示,这是因为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了。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计划通过在线零售商进行假日购物,其中亚洲人的可能性最大。

今年,近2/3的假日购物者计划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支付假日购物费用。

大约3/10的假日购物者计划使用无息分期付款贷款。

一半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非常”或“有些”担心假期期间的发货延误。

2/3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假期期间使用路边提货或“网上购买,到店提货”的方式。

几乎一半的西班牙消费者庆祝“三圣节”。


]]>
Wunderman Thompson:2023年英国黑色星期五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5559.html Wed, 27 Dec 2023 21:00:36 +0000 //www.otias-ub.com/?p=1665559 “黑色星期五”的消费将在2023年上升。

“黑色星期五”购物者今年的平均支出为184.55英镑(高于2022年的171.66英镑)。

这是一个网络优先的活动。

2023年,76%的“黑色星期五”消费将发生在网上。

尽管“黑色星期五”期间延长,但当天仍然是购买最热门的一天。

“黑色星期五”期间62%的消费将发生在“黑色星期五”当天。

圣诞礼物是“黑色星期五”购物的主要动力,但自发的抢购和送礼物也起作用。

54%的购物者利用“黑色星期五”购买圣诞礼物。

消费者对谁从“黑色星期五”获益持怀疑态度,不相信是他们自己。

10%的英国人认为消费者是“黑色星期五”的主要受益者,31%的人认为亚马逊是最大的受益者。

消费者也不相信“黑色星期五”能给他们带来最好的交易。

37%的英国消费者认为他们在“黑色星期五”得到了一年中最好的交易。

最大的赢家是亚马逊。

在英国,54%的“黑色星期五”消费是在亚马逊上完成的。

零售商和品牌必须努力提供更好的折扣,改善供货、送货和退货,以吸引消费者增加支出。

67%的英国消费者表示,更大的折扣会鼓励他们在“黑色星期五”花更多的钱。

环境对购买的影响仍然有限,但如果有机会,消费者会选择可持续的选项。

58%的英国“黑色星期五”购物者表示,他们将选择亚马逊当日配送等可持续配送方式。


]]>
Wunderman Thompson:2023年美国黑色星期五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5575.html Sun, 17 Dec 2023 20:00:09 +0000 //www.otias-ub.com/?p=1665575 “黑色星期五”的支出将在2023略有上升。

美国“黑色星期五”购物者今年的平均支出为397.64美元(高于2022年的390.19美元)。

这是一个在线优先的活动。

2023年,66%的“黑色星期五”消费将发生在网上。

尽管“黑色星期五”期间延长,但当天仍然是购买的日子。

预计“黑色星期五”期间63%的消费将发生在“黑色星期五”当天。

圣诞礼物是“黑色星期五”购物的主要动力,但自发的抢购和送礼物也起着作用。

62%的美国购物者利用“黑色星期五”购买圣诞礼物。

消费者对谁从“黑色星期五”获益持怀疑态度。

12%的美国人认为消费者是“黑色星期五”的主要受益者,而23%的人认为亚马逊受益最大。17%的人选择沃尔玛。

消费者不相信“黑色星期五”能给他们带来最好的交易。

51%的美国消费者认为他们在“黑色星期五”得到了一年中最好的交易。

最大的赢家是亚马逊,但沃尔玛并没有让它轻松过关。

在美国,41%的“黑色星期五”消费是在亚马逊上完成的;其次是沃尔玛,占25%。

零售商和品牌必须努力提供更好的折扣、提高可得性、更好的送货和退货,以吸引消费者花更多的钱。

70%的美国消费者表示,更大的折扣会鼓励他们在“黑色星期五”花更多的钱。

环境对购买的影响仍然有限,但消费者愿意选择可持续的选项。

60%的美国购物者表示,他们将在“黑色星期五”选择亚马逊当日配送等可持续配送方式。


]]>
Niko Partners:2025年中国游戏机市场将接近25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266065.html Wed, 30 Jun 2021 18:00:54 +0000 //www.otias-ub.com/?p=1266065 Niko Partners预计中国游戏机市场将在2025年实现增长。到2025年,游戏机硬件和软件的市场和法律支出总额将达到24.6亿美元。

Niko Partners在2020年对中国游戏机市场的估值为18.4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9%。

游戏机玩家的数量预计将增长更快,从去年的1320万人增长到2025年的2390万人。

Niko创始人兼总裁Lisa Hanson表示:“到2025年,支出的增长将主要由Nintendo Switch的持续销售、PS5和Xbox Series X | S的新游戏机周期以及中国游戏玩家对高端游戏需求的增加所推动。游戏机游戏的其他增长机会包括订阅、免费游戏(F2P)和云游戏。订阅将使游戏机平台持有者受益最大,而F2P和云游戏将使游戏开发商受益。”

虽然中国的游戏机市场正在增长,但在中国整体游戏市场中,它仍将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部分。Niko认为,游戏机游戏去年占中国整个游戏消费的4.1%,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4.3%。

 

]]>
Sitecore:澳大利亚Z世代购物习惯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245331.html Sun, 06 Jun 2021 18:00:17 +0000 //www.otias-ub.com/?p=1245331 澳大利亚Z世代人群的网络购物习惯在新冠大流行后不断发展演变,因为这一代人现在对浏览网店的耐心很低,大多数人在浏览不到10个页面之后就放弃了,平均只浏览5个页面。

营销科技/内容公司Sitecore对Z世代的网络购物习惯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冠大流行测试了澳大利亚Z世代购物者的忠诚度,并将他们转变为网络消费者。他们现在对大流行前他们信任的品牌可能变得不那么支持了。这些消费者选择更多地通过手机和品牌直接购物。

主要发现

    • Z世代网上购物活动明显增加,但更不能容忍糟糕的数字体验;零售商有被抛弃的危险。
    • Z世代磨练了自己的搜索技能,成为更精明的购物者,通过社交媒体与品牌打交道。
    • 他们更可能认为在手机上运行良好的应用程序/网站对他们的购物体验至关重要(60% vs 49%)。
    • 2/3的Z世代人群(63%)更倾向于并且希望继续在线购买几乎所有的东西,而在老一辈人中这一比例为47%。
    • 2/3的Z世代消费者认为网上购物比亲自购物更令人愉快,而在老一辈中这一比例为49%。
    • 对于Z世代来说,顶级实体零售店在大流行后仍然很有吸引力,可以进行探索,但网上购物很方便、产品更丰富、成本较低,还能节省时间。


199IT.com原创编译自:Sitecore 非授权请勿转载

]]>
内容、消费与文化变迁: 娱乐篇 //www.otias-ub.com/archives/1215580.html Thu, 11 Mar 2021 21:00:37 +0000 //www.otias-ub.com/?p=1215580 毋庸置疑,新冠疫情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全面实施居家防疫令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大背景下,媒体在广大消费者的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也就丝毫不足为奇。

据估计,2020 年将新增近 2.89 亿互联网视频流媒体用户,同比增长高达 24%1。而且,受疫情影响,62% 的内容视频流媒体观众选择在流媒体服务平台观看精彩内容2。随着人们不断探索如何摆脱无聊情绪、应对焦虑心理以及与他人保持联系,大家对点播视频的需求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研究了影响全球媒体和娱乐业发展的五大消费者转变。首先,我们将会重点介绍,随着居家时间变多,人们是如何丰富所观看的内容的。其次,我们将深入研究用户和品牌如何将娱乐的社交体验与数字世界相结合。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黑人的命很重要”运动之后,媒体和娱乐领域对多元化与包容性日益增长的需求。随后,我们将介绍消费者如何在海量的娱乐资源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最后,我们将概述流媒体服务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持快速增长,并吸引观众长期观看。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新加坡旅游局:新加坡消费支出下降14% //www.otias-ub.com/archives/1123722.html Wed, 30 Sep 2020 18:00:48 +0000 //www.otias-ub.com/?p=1123722 根据新加坡旅游局的最新报告,由于缺乏外国游客,以及当地人购物偏好的改变,其消费支出下降了14%。这包括本土零售品牌,子类别包括时尚服装、珠宝和配饰、皮具和箱包、鞋子、配饰、手表、百货商店、纪念品、食品和糖果。

缺乏在线渠道也让当地品牌越来越脆弱,特别是那些位于旅游区的品牌。当地品牌销售的商品中,每100新元只有不到2新元是在网上交易的,低于正常的零售平均水平。

在新加坡,与面对面消费相比,前五大商家的在线消费额同比增长明显更大,这表明消费者对在线平台的偏好发生了转变。

这种差距在餐饮业(在线消费同比增长181%,面对面消费同比下降8%)、医疗服务(在线消费同比增长31%,面对面消费同比下降4%)和娱乐服务(在线消费同比增长27%,面对面消费同比下降12%)方面尤为明显。

此外,亚太地区超过4/5的消费者也打算继续或更多地在网上购物(85%);打算恢复大流行前的店内购买模式的消费者不到2/5。

调查发现,85%的新加坡消费者打算继续或增加网购。餐饮、商业、医疗保健、娱乐和零售行业的在线消费都有显著增长,在线消费在餐饮行业尤为明显。

199IT.com原创编译自:新加坡旅游局 非授权请勿转载

]]>
TRA:2020年印度排灯节消费意向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02540.html Mon, 24 Aug 2020 21:00:04 +0000 //www.otias-ub.com/?p=1102540 TRA Research在6月和7月对16个城市503名消费意见领袖的调查发现,65%的受访者对即将到来的节日购买持积极态度;另有28%的受访者持中性态度,只有7%的受访者认为购买情绪将比当前时期更差。

从2月份到6月中旬,印度家庭支出下降了12.3%, TRA预测今年排灯节印度消费支出可能会比前一年减少5.1%。

考虑到目前的情况,不可避免的是任何支出都可能被仔细考虑。TRA还调查了消费者“热衷于购买”和他们“真正打算购买”之间的差异。

最优先的领域,欲望和意图结合在一起,包括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洗衣机、冰箱、空调),这些都是节日购物的必需品。

第二层优先事项包括电视、家用家具(可能反映了在家工作的需要)和珠宝。TRA指出“随着婚礼旺季的到来以及黄金贷款的利润率下降,今年排灯节,消费者对这一类别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很高。

第三层是个人配件、汽车、笔记本电脑和厨房用品。购买热情很高,但这一类别不一定被视为这一时期的购买计划。

优先级较低的第四层包括旅游和医疗保险,这可能反映了各地推迟购买此类商品的倾向;也可能是消费者不愿在节日期间花钱购买他们希望永远不会用到的东西。

就人们打算排灯节在哪里购买商品而言,在线商店将获得最大的提振(在TRA首选的直销指数中得分260),紧随其后的是kirana商店(172分)。负区域中唯一的直销模式是商场(-55)。


199IT.com原创编译自:TRA 非授权请勿转载

]]>
苏宁金融研究院:女性群体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14551.html Mon, 02 Mar 2020 03:33:14 +0000 //www.otias-ub.com/?p=1014551 “一个不喷香水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这句话出自时尚教主可可·香奈儿之口,被业界认为是对“女性经济”最早的宣言。

香奈儿本人之所以能够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她把握住了“女性经济”崛起的时代机遇。

事实上,女性一直都是消费市场上的中坚力量。她们基数庞大,感情丰富,偏爱一切与“美”相关的事物,追求时尚和潮流;而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与社会地位的持续上升,又让她们越来越热衷于按照自己的个性去消费和生活。这些,都促成了“女性经济”市场的繁荣。

有意思的是,很多女性发现自己买了太多东西的时候,出于“愧疚感”也会给家人买点东西以求心安——就连愧疚感都能成为女性消费的驱动力,更是印证了“得女性者得天下”的至理名言。

于是,我们需要读懂女性群体,洞悉她们的消费偏好与习惯,进而更加有的放矢地布局未来。今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女性群体消费趋势研究报告》(下简称《报告》),旨在深度剖析女性的消费画像,并对各个领域潜在的商机进行预判。

《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

(1)女性能买半边天:通过梳理女性群体的人口规模与消费特征来初步了解这个群体;

(2)不一样的脑回路:探究女性群体在消费时,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3)能赚敢花底气足:解码女性消费崛起背后的三大驱动力;

(4)踩准风口奔前程:系统阐述女性消费市场的10大热点领域。

剧透到此为止,更多精彩内容请看《报告》全文。

]]>
Superdata:2019年5月全球游戏数字消费额共87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898607.html Thu, 27 Jun 2019 09:29:06 +0000 //www.otias-ub.com/?p=898607 Superdata提供的数据,2019年5月全球消费者在数字游戏方面总共消费了87亿美元(包括主机、PC及移动端平台),同比去年的消费金额下降了4%。手游收入依然高于主机和PC平台收入的总和。

具体来看,5月全球移动游戏数字消费总金额下降了6%,而主机、PC端消费金额的下滑则主要是因为《堡垒之夜》。

报告数据显示,PC端最赚钱的游戏是《英雄联盟》,移动端最赚钱是游戏则是《王者荣耀》,主机游戏中最赚钱的是《堡垒之夜》。而腾讯依然霸占PC端和移动端最赚钱地位。

《堡垒之夜》在5月份实现了全平台累计收入2.03亿美元。这一数字比4月份有显著提升,但低于去年同期。

《绝地求生》在5月份售出全平台数字版游戏470万份,保持了它在许多平台上最热门射击类游戏的冠军位置。

在主机平台方面,FIFA、NBA还有橄榄球这样的体育题材游戏占据榜单相当多的位置。

PC游戏方面,榜单排名第六名的《全面战争:三国》,在5月份收获了6200万美元的数字收入。这也是PC榜前十中唯一的单机游戏。

手游榜单则被长线经营的“熟面孔”占据,《王者荣耀》、《完美世界》、《糖果粉碎传奇》……无一不是推出了数年的手游。

具体榜单如下:

PC游戏:

1、《英雄联盟》

2、《地下城与勇士》

3、《梦幻西游ol 2》

4、《穿越火线》

5、《堡垒之夜》

6、《全面战争:三国》

7、《坦克世界》

8、《全境封锁2》

9、《守望先锋》

10、《DOTA2》

手机游戏:

1、《王者荣耀》

2、《完美世界》

3、《糖果粉碎传奇》

4、《部落冲突》

5、《怪物弹珠》

6、《宝可梦:GO》

7、《FGO》

8、《梦幻家园》

9、《黑道风云》

10、《皇室战争》

主机游戏:

1、《堡垒之夜》

2、《FIFA 19》

3、《真人快打11》

4、《NBA 2K19》

5、《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

6、《鬼泣5》

7、《美国职棒大联盟19》

8、《往日不再》

9、《全境封锁2》

10、《GTA5》

]]>
Nielsen: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趋势指数为115 接近历史高位 //www.otias-ub.com/archives/876453.html Thu, 16 May 2019 07:04:12 +0000 //www.otias-ub.com/?p=876453
尼尔森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趋势指数报告,报告显示,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趋势指数为115点,较上一季度的113点提升了2个点,接近历史高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与上年第四季度持平。综合来看,第一季度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中国消费趋势指数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伴随着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经济增长极增长带的加快培育,新型城镇化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尼尔森中国区总裁 赵新宇

尼尔森消费趋势指数衡量消费者对于就业预期、消费意愿及个人经济情况三个方面。消费趋势指数高于100则为积极,反之则为消极。

消费趋势指数接近历史高位

就业预期成为领涨因素

尼尔森报告显示,消费趋势指数的增长是就业预期、个人经济情况、消费意愿三大构成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就业预期为79点,较上一季度增长5个点,实现大幅上扬;消费意愿和个人经济情况分别为61点、70点,均较上一季度增长3个点。

“赵新宇表示:“政府不断深化企业税费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不断实施扶持就业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为稳定就业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个人税费改革不断深化、保障体系日渐完善,消费者的个人经济情况和消费意愿持续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从不同区域来看,各区域消费趋势指数相对稳定,北部地区近三个季度实现了稳步增长。尼尔森数据显示,一季度北部消费趋势指数为111,2018年三季度为108点,四季度为109点;东部地区消费趋势指数仍保持高位运行,为124点,与上一季度持平。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也实现了小幅上扬,分别为116点和106点。

尼尔森研究发现,北部地区近一年来的就业预期持续向好,从2018年二季度的62点,飙升至73点;东部地区的个人经济情况明显回暖,从上季度的80点跃升至86点。就业预期也实现了大幅上扬,较上季度增长5个点,为84点。全国各区域的消费意愿保持平稳态势。

从不同级别城市来看,二、三线城市消费趋势指数领跑,均高达117点;四线城市紧随其后,为115点,较上季度增长3个点。一线城市增幅明显达到112点,较上一季度增长4个点。农村地区保持稳定,分别为114点。尼尔森数据显示,消费意愿的逐渐回暖带动了上线城市消费趋势指数的增长,其中一线城市为65点,二线城市为66点,均较上一季度增长5个点。另外,四线城市就业预期和个人经济情况回升明显,分别飙升了8个点和11个点,达到了79点和82点。

“各种经济先行指标显示,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多项宏观数据超预期,经济回暖信号明显。而一、二线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经济结构相对完善,经济张力尽显,经济回暖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级别。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下沉,不仅为下线城市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加速了下线城市的消费升级,从而带动了消费意愿的持续提升”赵新宇表示。”
中产新女性主张自信、自主、自我

是品质生活代言人

尼尔森报告显示,对比整体人群,中产新女性消费趋势指数表现最亮眼,为130点,远高于全国整体平均水平的115点。同时,就消费趋势指数构成要素来看,中产新女性的就业预期、消费意愿和个人经济情况均高于整体平均值,其中,就业预期为81点,高于整体人群平均值79点;消费意愿为78点远高于平均值61点;个人经济情况表现更加抢眼,为92点,远超平均值70点。

中产新女性普遍为高收入、高学历和高职位人群,自信、自主和自我为她们的专属标签。

其中,自主主要体现在其具有坚定自我价值观,深耕个人社交圈。尼尔森数据显示,47%的中产新女性更关注自己的付出和回报,60%的中产新女性更坚守我认为对的价值观,分别有42%和24%的中产新女性希望通过下午茶/约饭和在特定圈子里社交来度过休闲时光;自我表现为寻求自我投资,注重精神生活。尼尔森数据表明,如果有闲钱,中产新女性更希望将钱花在投资理财(36%)、子女教育(46%)和旅行度假(57%)上;在未来一年的休闲时光的选择上,她们更愿意选择自我提升(29%)、看电影/音乐会/艺术展览(44%)、度假/远足(54%)。自信则表现为理财选择更多元,风险承受能力更强。除定期储蓄外,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40%)、固定收益型投资产品(32%)、基金(28%)、保险投资产品(27%)等均是她们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且在未来一年中她们中29%的人希望继续增加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31%的人希望增加基金产品的投资。

中产新女性的自主、自我和自信同样体现在其消费态度和购买行为方面。她们能挣会花,个人消费增长明显。尼尔森数据显示,对比去年,65%的中产新女性有新增消费,其新增消费主要花在子女教育(40%)、护肤品/化妆/美容(29%)、投资理财(25%)、健身运动(11%)和首次购置汽车(7%)上。未来一年,她们中57%的人愿意为喜欢的产品/兴趣买单,44%的人更加注重追求品质生活。

她们用“心”消费,兴趣和情感是最大驱动力,未来一年,除度假旅游/远足野营(49%)外,在音乐会/艺术展览(19%),特定圈子里社交/活动(12%)等方面愿意支付更多的中产新女性人群占比也是整体平均值的近2倍。尼尔森研究发现,2019年春节期间,中产新女性花费在旅游养生、休闲娱乐方面的花费分别为7337元和2337元,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4968元和1077元。

她们追求从内到外,从家庭到个人的全方位品质升级。尼尔森数据显示,未来一年的购买倾向中,她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烈的品质升级意愿。此外,她们未来一年购买珠宝首饰和家具等品类的意愿也高于整个女性群体,分别为36%和19%,其购物动因更多是为了彰显身份地位。

她们花钱追求健康美,打造魅力自我。尼尔森数据显示,中产新女性担忧健康问题的人群占比最高为22%。因此在未来消费计划中,35%的中产新女性会选择体育健身,37%会选择购买保健品/药品,而在运动健身方面,中产新女性在跑步机等专业器械和私教课程方面的购买意愿分别有27%和36%,远高于整体水平的15%和11%。

她们追求购物便利,愈发倾向线上消费。尼尔森数据显示,54%的中产新女性在过去三个月有增加线上快速消费品的消费,高于整体人群的41%,且42%的人保持高频消费,平均每个月消费2次以上。除快消品外,她们在线上也会购买品质要求较高的商品,65%的人购买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类,45%购买生鲜类,40%购买个人电子产品。另外,66%的中产新女性有计划增加线上消费。

她们更懂时间价值,是智能生活倡导者。尼尔森报告显示,63%的中产新女性拥有智能电视机,39%拥有互联网电视盒子,22%拥有儿童智能手表,19%使用家务服务型机器人,借助科技更好的解放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赵新宇表示“中产新女性群体不断壮大,创变力量不容忽视,是推动社会各领域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她们拥有高学历、高收入,追求独立;她们主张自信、自主与自我,追求高品质,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特点,她们往往是家庭消费的主导者,已然成为引领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重视及满足女性消费需求已成为各品牌商的必然之选。”
]]>
「新穷人」为何如此热衷于消费 //www.otias-ub.com/archives/603610.html Mon, 19 Jun 2017 16:33:32 +0000 //www.otias-ub.com/?p=603610

最近关于消费人群的分类标签可谓是层出不穷。前几天我们刚刚揭开过“高负债中产”的面纱,今天准备来探讨一下“新穷人”。这类人群基数要比中产大得多,那么究竟是谁被划分到了这一阵营?卖个关子,往下看。

 

近些年来,消费社会的景观和话语在各种媒体上得以大量生产,许多电视广告、流行杂志、时尚电影等都在不遗余力地为人打造一个消费社会的幻城,它不仅以其光鲜诱人的外表,而且以一整套颇能抚慰人心的生活哲学吁请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加入。对于我们来说,消费社会究竟是一个呼之欲出的现实,还是一个镜花水月般的幻象?当许多人还在为这一问题犹疑不决时,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穷人”–已经以其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率先取得了消费社会合格成员的资格。

所谓”新穷人”,是当前都市里一群年轻白领的自我身份定位,从存款上看,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穷人,有些人甚至经常靠信用卡借贷来维持生活;但从进账上看,他们又收入不菲,完全不同于旧式的拮据度日的穷人。也就是说,他们挣钱不少,但花得更多,为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和时尚的消费品而不惜将自己沦为”穷人”,是消费社会最称职、最卖力的成员。“新穷人”不仅选择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父辈的生活方式,而且完全改写了”穷人”旧有的社会分层含义,赋予其一种新的颇具波西米亚感的美学意味。

那么,”新穷人”为何如此热衷于消费?透过他们洋洋自得的消费美学,我们能够探察到怎样的关于消费社会的深层讯息呢?

从一个特定角度讲,所谓消费社会,就是一个对商品符号价值的关注超过对其实用价值关注的社会,而所谓符号价值,也就是指一件商品对个人身份的标识作用和修辞意义。因而,我们可以说,消费社会中一些人对符号化商品的饥渴症,与他们对自我身份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是紧密相连的。

职是之故,虽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一视同仁地向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发出了询唤,但是,对于那些拥有稳固的社会身份,且他们自己对此有明确认知的阶层和群体来说,他们几乎不受其影响,如贵族和底层。

相反,对于那些社会地位正处于模棱两可的不定状态的中间阶层来说,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尤为巨大,他们的消费欲望也表现得尤为强烈。

根据布尔迪厄的分析,”基本的生存状况的差异产生了’奢侈的趣味与必需品的趣味之间的一个基本对立’,也产生了其经济状况允许其追求身份差异的行动者与不能有这种奢侈的行动者之间的对立”

(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P190)。

“新穷人”在我们的社会中就处于中间阶层,因而,与下等阶层的置身事外不同,他们更容易被吸引到这场身份区隔的游戏中,并成为其中最为活跃的分子。这是因为:

一方面,”新穷人”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使他们有能力和意愿去避免与社会下等阶层相认同;

另一方面,他们又缺少足够的资源去培育上等阶层的生活方式。这种不尴不尬的社会处境使他们热衷于(也只能够)依靠零星地采撷一些符号化的商品,来完成个人社会身份的区隔和认同。

“新穷人”的身份焦虑既与他们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密切相关,同时,也是由他们自我身份想象的破产所导致。

一方面,”新穷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于高档写字楼,外表光鲜亮丽,对自己的白领身份有很高的期待和想象;但另一方面,无论在工作的枯燥程度上,还是在收入水平上,他们都已与蓝领工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正如拉斯奇所分析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社会状况一样,”有许多人仅仅因为他们穿着西装革履去上班而被委婉动听地称为中产阶级,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的生活水平已降到无产阶级的水平。很多白领工人的工作并不比蓝领工人的工作更需要技术,而且所得报酬也不如蓝领工人。这些工作既不能给人以身份,又不能给人以安全”。

(克里斯多夫·拉斯奇:《自恋主义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P76)

如果说西方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见证了白领阶层的衰落,那么,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同样的趋势也正在启动,”新穷人”的身份认同也开始遭遇同样的无奈和失落:曾经,对白领生活的华丽想象流行一时,现如今,它却早已坠落于现实的冷硬地面之上。对此,我们可以认为,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的虚假矫情和电视剧《蜗居》的真实沉重之间的对比,恰如其分地丈量出了白领的身份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一方面是跻身于上层社会的期待和幻觉,另一方面是堕入下层社会的无情趋势,面对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消费恰逢其时地出现了。它不仅安慰人们”穿什么就是什么”,告诉人们个人身份只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而且还为人提供了一整套具有结构差异性的符号化商品,任人选择,身兼两职地扮演起心灵按摩师和解围之神的双重角色。因而,消费受到”新穷人”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消费真的有此神力,能够帮助”新穷人”溯流而上,成功泅渡到上一个社会阶层吗?对此,鲍德里亚的回答可谓一针见血:

他说,”有时候,物的变化反映了一个既定社会阶层上升了的地位,物是对这一上升地位的积极指认;而有的时候则相反,物成为了对那些无法变动的个人或者群体的一种补偿,他们对于试图变化的希望破灭了,于是物通过一种装饰、人为的变动来指认这一点”。

(让·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P28)

不幸的是,对于”新穷人”来说,情况显然属于后者。也就是说,他们对于社会地位升迁的期望破灭了,消费无力改变这一现实,只不过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心理慰藉而已。

为了弥合自我身份期待和无情现实之间的巨大沟壑,”新穷人”噬”物”如命,通过盗用本属于上一个社会阶层的各种消费品,来装点自己那不如人意的生活;通过营造一种上等阶层生活的氛围,来满足自己那不堪一击的骄傲。因而,在他们以随性惬意相标榜的消费美学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刚刚成长起来的社会群体对自我身份的深重焦虑和不安。

那么,”新穷人”为何如此执着于通过对各种消费品的占有来经营个人身份呢?在我们看来,这首先与我们当前社会结构的整体变迁密切相关。许多理论家都已指出,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社会率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管怎样命名这一时期,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生产的相对重要性的降低,以及与之相应的消费的重要性的提升。

如果说在一个工业社会中,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拥有不同的地位,一个人的社会身份正是取决于他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那么,在一个后工业社会或曰消费社会中,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加深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每一种工作都只需要很少的技能,每一个人的工作实际上都不过是劳动力的单纯消耗,在生产领域中人与人之间越来越不具有显明的身份差别。

于是,当代人身份认同的基础就逐渐由生产领域转向了消费领域,消费成为彰显个人身份的主要手段。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人的身份不是无可选择地取决于他在生产过程中的角色,而是一种可以通过消费活动随意进行建构的产物。这不仅提升了消费的重要性,而且还使越来越多的人将自我身份与自己呈现于他人的形象相等同。

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声言消费社会的来临仍为时尚早,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社会结构的转型也正在发生,”新穷人”的身份认同基础也由工作领域转向了消费领域。对于他们来说,消费越来越不是一种以实用性为目的的购买行为,而是一种表达自我身份的文化行为和修饰自我形象的审美行为。

由于”新穷人”的身份认同基础由生产领域转向了消费领域,且越来越把个人身份等同于自我呈现于他人的形象,所以,他们的身份焦虑也就必然滋生出对消费的过旺需求,以及对自我形象的过度关注。大卫·里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中将当代社会的特征概括为”他人导向”,在他看来,”他人导向”意味着过分重视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分在意自己呈现于他人的形象。因而,这种人终日生活在他人注视的假想之中,对自我形象有一种强烈的焦虑感。如果说内在导向者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生产活动之中,那么,他人导向者则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个人形象的打理亦即消费活动之中。我们认为,”新穷人”对各种消费品永不餍足的追求,也与这一转变密切相关。由于他人而非物质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人获得肯定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新穷人”那里,传统的在人类与物质环境打交道的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各种美德(如吃苦耐劳、进取心等)已经变得不再重要,相反,如何打理出一个可人的自我形象越来越成为他们的核心关切。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它不仅承诺为这一自我形象打理的系统工程提供各种原料,而且还为之提供了周到的建议和方案。

无独有偶,拉斯奇也注意到了当代人对自我形象的过分关注,以及对消费的神奇力量的迷信,但是从他的论述角度看,这是当代社会自恋主义文化兴起的必然后果。他提出,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处于一种相互隔离和对抗的状态,这种社会条件不仅使自恋性格取代弗洛伊德时代的歇斯底里性格成为当代人主要的心理病态类型,而且还倾向于培养出每一个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自恋因素,从而在社会中营造出一种自恋主义文化。这种自恋主义文化促成了消费主义的形成,因为,当代社会中的大多数自恋者都是悲观主义者,他们对自我和社会的前途都不抱任何希望,这种前途无望感的后果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对各种消费品和感官体验的末日狂欢般的饕餮享受。正如拉斯奇所说,”在一个前程日益黯淡的时代,新教的美德已不再能振奋人心。通货膨胀削弱了投资和储蓄,广告减少了人们对负债的恐惧,并鼓励消费者先买后付。未来既然已经变得充满威胁、不可捉摸,那只有傻瓜才不会及时行乐”(克里斯多夫·拉斯奇:《自恋主义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P59-60)。及时行乐、不关心未来也正是”新穷人”的群体特征之一,从这一角度看,在他们享乐主义生活态度的明快色调背后,我们似乎也可以发现一些悲观主义的沉重底色。颇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越来越多的”新穷人”选择成为”丁克”,这一现象既反映出他们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自我能力的不信任,以及对我们这个社会是否还有必要继续繁衍下去的普遍怀疑。

因为”新穷人”的享乐主义有一层抹不去的悲观主义底色,所以,他们对自我的形象也十分挑剔和苛刻,与纳西斯迷恋于自己水中的倒影大相径庭,这种自恋者总是忧心忡忡地审视自己的形象。”为了使他为自己设计的过去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新自恋者凝视自己影子时的目光与其说像是在自我欣赏,还不如说像是在毫不留情地搜寻自己身上的瑕疵、倦怠的痕迹和衰败的迹象”(克里斯多夫·拉斯奇:《自恋主义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P102)。虽然这种对自我的新的不满形式完全是由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一手炮制的,但它们确实已经内化为很多人真实的生存体验,并为不断花样翻新的消费品准备了市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深谙诱惑的技巧,它永远不会让人满足于自己的现在所有,而总是自信满满地告诉人们,你的生活是有所欠缺的,而弥补这一欠缺的方法又是简单易行、触手可及的,即为你的生活增添一件消费品。然而,它又通过不断给人制造出各种新的不幸感、对自我的不满感和厌恶感,使最终的满足变成一个不断被延迟、始终未兑现的承诺。在它的蛊惑下,很多人疲惫而无望地紧跟其后,一些人甚至不惜去挨刀整形。毫无疑问,”新穷人”也是一个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所俘获的群体,他们不仅照单全收了它所制造的各种不满形式,而且盲目信赖消费的神奇力量,认为消费不仅能够治愈这种种不幸、化解这种种不满,而且还能够为人带来自己随心所欲的身份,以及一种审美化的生活。

然而,消费真的能够化解”新穷人”的身份焦虑,并为他们带来一种轻松惬意的审美化生活吗?对此,我们深表怀疑。

如前所述,消费社会其实就是一个符号消费的社会,而众所周知的是,符号的价值只有在彼此之间的差异中才能得到体现,因而,消费社会也是一个以差异性的生产和消费为标志的社会。许多西方理论家都已指出,消费社会中人们对差异性的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一个本来专属于上等阶层的符号被越来越多的人占有后,它就会自行贬值,于是,上等阶层为了恢复原有的社会阶层之间的距离,就会去追求新的能够标示自我独特身份的符号,而这一新的符号同样也逃不过因被下等阶层僭用而逐渐贬值的命运。因而,消费领域的竞争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犬兔相逐的游戏,它既不断给人以兴奋,也让人疲惫不堪。由于”新穷人”加入了这场竞争,却又不像上等阶层那样拥有雄厚的资本可以轻松应对,所以,他们注定要在时尚潮流的拖拽下疲惫地奔跑。

在这一漫无终点的你追我赶的竞争中,虽然”新穷人”也时常能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但这种满足却总是如此短暂,以至于转瞬间就会为新的不满形式所冲散。消费的魔力与其说在于它能给人带来满足,不如说它为人营造了一种自由的幻觉。这不仅表现在,在挑选消费品时一个人仿佛拥有君主般的权力,而且还表现在,在消费活动中,一个人社会身份的不可更改的坚固性仿佛已经彻底融化,以致于可以任由人的拿捏和塑型。然而,人们常常忘记了,这种消费快感的代价却是日益紧张和繁重的工作,正如鲍德里亚所指出的,在消费社会中,收入、购买奢侈品和超工作量三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也就意味着,“新穷人”消费的自由与工作的不自由是互相推进的,他们日益膨胀的消费胃口只能通过越来越繁重的工作来埋单,只不过,消费社会乐于向人展示的是”新穷人”在消费市场上的欢畅,而倾向于掩盖的则是他们在写字楼里的倦怠。

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新穷人”在工作中越来越感到疲惫和乏味,才使他们更愿意通过消费来寻求心理补偿,他们不停地购物、旅游、娱乐,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消费,固执地寄望于在消费的帮助下找回工作中所缺失的意义和乐趣,而这注定是一场无望的泅渡。因为,人的消费以及其他各种闲暇活动与工作之间具有一种深层的一致性,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彼此对立的。大卫·理斯曼说,”贬低工作而强调闲暇使人们感到极为空虚,不知所措。闲暇本身不能决定工作的好坏,但工作的不顺却可以使闲暇失去乐趣。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工作有意义,闲暇才变得有意义”(大卫·里斯曼等:《孤独的人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序言P33)。看来,在工作状况得不到改善,甚至还越来越恶化的前提下,”新穷人”所迷恋的消费也不会显示出任何神奇的力量,它既不能化解他们的身份焦虑,也不能抵消或补偿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的不幸。相反,消费品越来越加速更新换代所带动的只能是”新穷人”越来越加快的工作节奏,反之亦然,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或许只能寄望于消费主义的消歇,以及工作和闲暇之间界限的最终消失。

作者|陈国战

转自|学术那些事儿

]]>
大数据说消费正从炫耀转向体验 //www.otias-ub.com/archives/502646.html Tue, 02 Aug 2016 13:54:54 +0000 //www.otias-ub.com/?p=502646 购物似乎是最能体现人性两面性的方式之一:我们寻求独特,但又希望成为某个小圈子的一部分;我们对物质财富没那么焦虑了,但穿什么或怎么穿对于个人形象而言变得更加重要;我们希望时不时切断与外界过于频繁的联系,但又对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欲罢不能。

这些矛盾都体现在 The Outnet 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The Outnet 是 Yoox Net-a-Porter 旗下的一家奢侈品及设计师品牌线上折扣电商。最近,它们和舆情监测平台 Pulsar 平台共同研究了消费者们今年 5 月份在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上发布的、与“愉悦感”’兴奋感”相关的 3300 万份帖子,想了解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除了矛盾的消费心理,这份报告中还有几个有趣的发现,我们摘录如下。

我们发布的自拍更多了,但不再只是为了展示自我

研究中有三分之一的照片都是自拍。不过,这些自拍并不是单纯为了展示拍摄者的颜值或个人魅力,而更加强调个人成长及个人发展。如果说社交平台在过去是人们创造“美好自我幻象”的地方,现在人们则开始把它当作督促自己实现个人目标的平台(比如打卡减肥、展示长跑成果、健身房自拍等)。

实际上,在所有关于“愉悦感”及“兴奋感”的讨论中,有 49% 的帖子都以“个人成长”为主题。这些话题也不再只以健康饮食和锻炼为主,开始涉及更广泛的生活方式,包括精神生活及休闲体验等。

对于品牌方们而言,这意味着它们除了单纯售卖产品,还要思考如何通过服务提升消费体验,以及什么样的创意和情感要素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

TON-keywordgraph-1200x1023

关键词关系图,其中多个与“愉悦感”相关的词汇(如”微笑“”快乐“)都聚集至“selfie”

归属感与愉悦感的联系更紧密

虽然社交平台上的每个人似乎都在强调自己的个性,但全球有 31% 的帖子谈的都是“归属感”。基本上,给自己贴“二次元”“颜性恋”“吃货”等标签的行为都可以算是在寻求归属感。

这意味着,虽然“个性化”在各个消费区间都被反复提及(比如处于不同价格区间和受众范围的 LV 或匡威、Tiffany 或 Pandora 都会提供定制服务),但“个性化”并不代表绝对的与众不同,而是建立一个社群将这种个性包含其中。

Graph_1

各地区话题占比一览,由深至浅分别是归属感、个人成长、探索发现、美容健体、个性与独立,从上至下是法国、新加坡、德国、美国、阿联酋、英国、澳大利亚及全球

消费从炫耀性转向体验性

当人们谈及愉悦感和兴奋感时,有 16% 的帖子涉及新体验和新发现。消费者比史上任何时刻都更频繁地出游,而且希望在社交媒体上记录、分享这一刻。比起买一只新包、一些新首饰等有形消费,人们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世界上。

美国一家企业福利服务公司 Blueboard CEO Taylor Smith 表示:

“千禧一代不太把钱花在汽车、电视和手表上。他们更喜欢租用摩托车,去越南旅游,参加音乐节,或者去爬山郊游。”

这一点从波士顿咨询 2013 年已发布的 Global Consumer Sentiment Survey 中就有体现:在奢侈品消费中,有 55% 都用于体验性消费中。千禧一代中更是如此——在 Harris Group 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有 72% 的 80 后及 90 后表示比起花钱“买了什么”更偏爱“做了什么”。

人们对体验的追求是 Uber、WeWork 以及 Airbnb 等公司兴起的重要原因。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从饮食、家居到服装,无论贩卖的产品内容是否有改变,所有品牌当下都更爱称自己为“生活方式”品牌。

via:好奇心日报

]]>
中国商业联合会:2015年预付卡消费规模约为7328.81亿元 同比下降8.49% //www.otias-ub.com/archives/495991.html Sat, 16 Jul 2016 10:32:20 +0000 //www.otias-ub.com/?p=495991 中国商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行业报告(2016)》显示,2015年全国零售业预付卡销售规模为7370.21亿元,同比下降5.39%,行业仍处于探底过程中。预付卡消费规模约为7328.81亿元,同比下降8.49%。
这份在“第七届中国商业预付卡行业峰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传统团购市场规模下滑,导致2015年实体零售企业预付卡业务下滑明显。在持续的经营压力下,大多数发卡企业采取收缩策略,而预付卡个人市场销售却录得亮眼的业绩,货架式礼品卡、虚拟卡等销售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5年货架式陈列销售的个人预付卡在一线、二线及三线城市均取得良好增长,其中一线城市货架式礼品卡售卡规模增长80.69%,二线城市售卡规模增长100.82%,三线及以下城市售卡规模增长192.61%。

报告同时显示,移动端卡券的应用使得预付卡在营销方面初露头角。预付卡的虚拟化可以丰富发卡企业对会员的营销手段,这种具有预付式现金价值的营销工具属性已经在部分发卡企业的营销中收到较好的效果。据初步测算,2015年虚拟卡销售规模比2014年同比增长965.21%,虚拟卡销售账户数比2014年同比增长268.4%。这一功能的实现,有助于扩大发卡企业营销客户的基础,实现对新客户的引流,进而为结合消费者行为制定分层营销策略提供帮助。

报告称,当前预付卡的账户安全问题凸显。随着电子支付产业规模的进一步发展,预付卡因不记名或客户关注度不够,部分发卡企业在预付卡账户安全管理方面有漏洞而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非法入侵账户转移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预付卡的虚拟化离不开对账户安全的保障,急需建立预付卡互联网交易方式的安全机制。

]]>
数字音乐大数据报告:中国网民手机音乐消费真相 //www.otias-ub.com/archives/474347.html Sun, 22 May 2016 14:32:54 +0000 //www.otias-ub.com/?p=474347
1463927505-6193-05

作者:腾讯

企鹅智酷面向全国7038名网民进行了针对手机听歌行为的全面调查,并进行了精准抽样和分层处理。

1463927505-1437-891-600x337

报告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分析了中国网民的手机听歌特点,并按照年龄分层,展现了年轻用户的听歌喜好。

1463927505-6488-892-600x337
 

内容包括:用户如何用手机听歌、用户音乐消费潜力、用户如何发现歌曲、年轻人的听歌喜好、用户听歌时如何互动等。

1463927505-4028-893-600x3371463927505-2276-894-600x3371463927505-7730-895-600x3371463927506-2779-896-600x3371463927506-5120-897-600x3371463927506-4752-898-600x3371463927506-9550-899-600x3371463927506-1456-900-600x3371463927506-7908-901-600x3371463927507-6282-902-600x3371463927508-3663-903-600x3371463927508-5965-904-600x3371463927508-3347-905-600x3371463927508-9821-906-600x3371463927508-3131-907-600x3371463927509-8786-908-600x3371463927509-4983-909-600x3371463927510-1572-910-600x3371463927509-8243-911-600x3371463927510-1145-912-600x3371463927510-1784-913-600x3371463927510-9006-914-600x3371463927510-2523-915-600x3371463927510-8089-916-600x3371463927511-3108-917-600x3371463927512-4338-918-600x3371463927511-4400-919-600x3371463927511-2723-920-600x3371463927511-7045-921-600x3371463927511-9535-922-600x3371463927512-5588-923-600x337

]]>
蚂蚁金服研究院:2016年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42862.html Tue, 01 Mar 2016 14:28:39 +0000 //www.otias-ub.com/?p=442862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在逐步从投资拉动到以消费主导拉动的经济转型时期。当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转向消费的时候,消费金融崛起将是大概率事件。

“我们做商业的基础设施正在被一些重大的技术革命所改变。新金融就是以这个新的金融基础设施,以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来做的消费金融、大众金融和普惠金融。”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

值得庆幸的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消费金融的兴起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模式。

我们认为,未来的商业业态将通过场景化、数据化和共享化不断演进,进而推动中国消费金融向更快捷、更低息、更普惠的方向前进,最终使更多消费者获得更有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报告全文如下:

1456842438-7005-BCtTL7Ty7MI5AbdS3XyCl8GFjqdg

1456842438-9463-slIT2n9I2uA9yMem9ouxU3k5qffQ

1456842438-6260-5nxg63rpv63pmvdpDC5LSxEet64w

1456842438-7524-Eib8joI7RnALoW2RodTiaR314S8A

1456842438-3454-YL7xDbxDbjR7ibJbZuaGn3ff6odA

1456842438-9911-pVzb30kA7v8iaAAIy3Je0ZTdsVeQ

1456842440-2766-CqoIFGML8XltqsvIxIviaHPFR4Vg

1456842439-2820-J6mDfJVpbE6Iic3hHrz3Dn4Uz2hA

1456842440-8933-2RxweCCq90vYUknia9dT4JBDDV7Q

1456842440-9943-DIwLAcATmhVkrN4ZVEIsOKaO5p5g

1456842440-1979-1B1GGdheLicqUf2KP0GluiaroIbw

1456842440-6966-e85VkPhugmq4hIJLKZibn9gzPSAg

1456842440-7421-iczgtWGyic0oUQgwiaIZIofiaibw

1456842441-3582-cvH4ichia2hSqCYoiaChGqlRAlXg

1456842441-7769-nkvVyjP8LlVLFsoqFhIgdQHpsfWw

1456842441-8940-refoNYZndCfQAYeTFrzqNia8JIsw

1456842441-3355-lGsckfSib4hUvWK9YQssWrChpqCw

1456842441-8440-ibcNTc6FrEyQHric1799yujpiaPg

1456842442-9966-NLOnHlVd0qIXW2dsM401WEVtpe5A

1456842442-8386-4VfjYMbPr89kuBiagWUeQkxZFgLw

1456842442-9883-NFlOG4xWScicdea4YnkXfkBjUEuw

1456842442-2260-DEXiaN8SOs3nZnGAzpMRibfgpzAg

]]>
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三大新兴力量引领消费新经济 //www.otias-ub.com/archives/420464.html Tue, 22 Dec 2015 11:06:28 +0000 //www.otias-ub.com/?p=420464 BCG(波士顿咨询)和阿里研究院最新合作报告揭示,即使“十三五”期间年均GDP增速放缓至5.5%,由于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消费者日渐增多、“新世代消费者”崛起以及网络购物增长的推动,中国私人消费仍能够实现年均9%左右的增速,未来五年中国消费市场增量至少为2.3万亿美元。

12月21日下午,BCG与阿里研究院举办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三大新兴力量引领消费新经济”发布会上,BCG董事经理、报告作者之一郭又绮介绍称,保守估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私人消费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从过去几年的12%降低至9%,继续大幅超越GDP增速。私人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将从“十二五”的41%提升至48%,中国经济将从投资为主导转向以消费为主导。

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将扩大约一半,规模达到6.5亿美元,而“十三五”期间2.3万亿美元的增量相当于目前英国消费市场的1.3倍。同时,三大新兴力量推动并重塑着中国未来的消费市场。

一是,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消费者日渐增多。报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城镇消费增量的81%将来自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消费者(年收入超过2.4万 美元)。到2020年,上层中产及富裕家庭数量预计将翻一番,达到1亿户,其消费预计将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年收入在1.0万美元 到 2.4万美元的家庭,其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仅为5%。

二是,“新世代消费者”的崛起。报告指出,出生于80、90、00年代的“新世代”消费者正蓄势待发,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主导力量。这些新世代消费者的消费力将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是35岁以上消费者消费力增速的两倍,预计将贡献65%的消费增量。

“调查显示,与其他国家同龄人相比,中国年轻一带更热衷于消费。” 郭又绮称,在18-35岁受访者中,中国年轻一代对消费的热衷高于日本、巴西,甚至欧美。上一代中国人更多地经历了社会波动与充满挑战的经济发展环境,养成高储蓄、低消费的生活习惯,中国年轻一代并不像上一代那么节俭,消费能力更强。

同时,与上一代消费者相比,新一代对本土品牌的接受程度更高。郭又绮称,研究发现,从2007年到2015年,中国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偏好度不断衰减,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数码产品、护肤品和服装等行业。而与上一代相比,新一代消费者对国际品牌偏好的衰减速度更快,这对立志打造优质本土品牌的企业来说,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是,网络购物的惊人增长。报告预计,未来五年私人网上消费预计将以每年20%的速度激增,而同期线下实体店的零售销售额增长预计仅为每年6% 。由此,到2020年网络购物将达到约1.6万亿美元, 42%的私人消费增长将来自于网络消费。

报告指出,目前51%的中国网络购物来自移动端,而在全球其他国家只有平均35%的网络购物来自移动端。未来,中国移动端购物将以更快速度增长。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01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02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03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04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05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06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07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08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09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10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11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12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13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14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15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16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17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18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19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20 BCG_The_New_China_Playbook_Dec_2015_CHN_000021

]]>
阿里健康:2014年阿里零售平台的健康消费总额650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416007.html Thu, 10 Dec 2015 10:40:47 +0000 //www.otias-ub.com/?p=416007 在新一轮的双12消费节前夕,12月10日,阿里研究院联合阿里健康首度发布了《阿里零售平台健康消费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阿里零售平台的健康消费(包括医药产品、健康产品和医疗健康服务等)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62.5%,达到650.2亿元。报告认为,中国人的健康消费理念正在从“有病治病”向“无病预防”转变。同时,人们健康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并呈现越来越丰富多元化的趋势。

健康消费人数增长63.5%
人均消费与GDP成正比

2014年,阿里零售平台上包括医药产品、健康产品和医疗健康服务在内的健康消费总额达65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2.5%。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了健康消费总人数增加的影响,从2013年的6820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1.11亿人,增幅为63.5%,说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健康消费的人数在迅速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年健康消费金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重度用户增长超过了平均值,达68.9%。

 1449734979图二29-35岁为健康消费的主力消费群体

上海市以872元成为阿里零售平台上人均健康消费最高的省市,其他地区的人均健康消费也基本与当地的人均GDP成正比。广东、浙江和江苏的健康消费总量最高,而北京、上海、天津的健康消费占比最高。健康消费的主力是29-35岁之间的人群,占比超过30.7%,该年龄层与平台整体情况相比偏高。

北京口罩消费额占全国六分之一
经济发达地区更关注健康服务

从单品和类目来看,健康消费的区域性特点突出。

1449735009图三广东、浙江、江苏健康消费总量位居前三 (1)

北京的口罩消费额位居全国第一,占比超六分之一,而黑龙江的口罩消费增幅最快,超过了200%。此外,将2014年的网民人均口罩消费和地区平均空气质量对照来看,各省市消费者的呼吸健康保护意识出现了两极差异:湖北、河南、新疆、山西和湖南等地的平均空气质量不佳,人均口罩消费金额却不高,呼吸健康保护意识不强;而平均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广东、福建和海南的人均口罩消费金额反而较高。

1449735171图四北京口罩消费额全国第一
互联网人群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14年,全国体检网购消费比2013年增长了31.3%。其中女性体检消费占比为60%,29至35岁人群消费占比为48.9%。经济较发达地区更关注体检服务,体检消费排名前三的上海、北京和广东的消费总和,就占了全国总量的60%以上。

医疗服务产品双11销售突出
消费者健康产品需求逐步升级

《阿里零售平台健康消费报告》认为,财富增长、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环境变化等因素是健康消费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消费者需求升级的主要原因。

1449735256图五有机食品消费集中度高

今年双11,健康类产品同比增长约100%,比如蜂蜜为117.8%,以智能手表、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接近5倍;而医疗健康类服务消费增长更加迅猛,达到189%,其中健康护理服务增长205%,健康和意外保险增长432%。医疗服务类产品越来越受阿里零售平台的消费者欢迎。据天猫医药馆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双11期间,和睦家医疗80220元的“产前检查+剖宫产后顺产优惠套餐”成为天猫医药馆双11单价最高的商品;通策医疗服务旗舰店在双11一天内,共卖出五百余颗种植牙。

1449735295图七上海、北京、广东体检服务消费排名前三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阿里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薛艳认为,人们不但更舍得为健康“埋单”,而且健康消费理念也从“有病治病”向“无病预防”转变。面对这一消费趋势,阿里零售平台上的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也在不断升级,诸如基因检测、癌症筛查、孕产服务包等产品和服务,正在通过物流跨区域地匹配到更多的消费者,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好的医药资源,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健康消费需求。

【数据说明】:

本报告定义的健康消费,是指以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消费,主要包括:医药产品、健康产品、医疗健康服务。

医药产品:包括药品、家用医疗器械

健康产品:包括营养保健品、家用健康器械、智能硬件、 健康类图书及音像制品、绿色有机食品、环保卫生用品、隐形眼镜、计生用品、健康护理用品、美体塑型产品

医疗健康服务:包括体检、健康和意外保险、健康护理服务、环保卫生服务、其他健康相关服务

TGI指数= [目标群体中具有某一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总体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标准数100。可反映目标群体在特定研究范围(如地理区域、人口统计领域、媒体受众、产品消费者)内的强势或弱势。

这里TGI=[各省份健康消费占全国健康消费比例/各省份所有消费占全国消费比例]

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

计算方法:这里用的AQI数值取一年的平均值,某一省份的数值由该省几个主要城市的均值代表

数据来源:http://www.aqistudy.cn/,也可以通过环保部数据中心查找

 

来源:天下网商

]]>
Visa :调查显示中国网购用户持续提升跨境网上消费水平 //www.otias-ub.com/archives/316869.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16869.html#comments Fri, 26 Dec 2014 17:47:32 +0000 //www.otias-ub.com/?p=316869
对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来说,网上购物仍然是倍受青睐的消费模式。近日,在Visa展开的2014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调查的研究[1] 中发现,有近9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的12个月里都有过网上购物的体验。
这项调查显示,有58%的中国消费者是通过本地网站进行网购的,另外有37%的是在本地和海外网站都有过购物经历的,美国是最受国人欢迎的境外网购目的地。
根据这项调查,便捷仍然是人们网购的主要驱动力。而价格,尤其对女性消费者来说,是去海外网站购物的主要原因。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语言运费、安全因素(如个人信息和支付安全)货物的损坏是他们在海外网上商户购物的主要障碍和考量因素。其它值得关注的人们在国内外网购的行为特征还有:
·           在本地和海外网站均有购物体验的受访者中,有18%的人表示他们主要在美国网站购物;
·           时尚服饰是网购的第一大交易类别(47%),紧随其后的是日用杂货(40%)和化妆品/美容产品
    (39%);
·           前三大网购商品交易频率最高的类别是日用品,去年平均交易频率是26笔,随后是金融服务(24笔)和电影票(20笔);
·           过去12个月中,网上消费者中的绝大部分(86%)是通过个人电脑进行网购;43%使用过手机,而另外有17%是通过平板电脑来进行网购的;
·           人们通过手机进行网购的交易类别主要有电影票(37%),账单支付(31%)和活动/演唱会门票(31%)。
 
跨境交易增长强劲
2014年跨境网上交易在亚太地区的各大市场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被称作“双11”(或“光棍节”)的11月11日已不再只是中国人的购物节日—— 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最大的网上购物日。今年,“双11”的销售额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共有27,000多个品牌和商户参加了这个活动。亚太地区的消费者都迫不及待地要将各种优惠折扣纳入囊中。
Visa的数据[2]显示,在“双11”这天,亚太地区的消费者通过Visa卡在中国大陆境内的网站购物的交易笔数增长了450%。台湾地区的消费者则是这一购物狂潮中的领军者,他们在“双11”当天创下了700%的年度环比增长的消费。澳大利亚的消费者也不甘示弱,当地的Visa卡持卡人在11月11日这天从中国大陆境内网站购物的消费额超过了25万美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网上时尚服饰消费者更显示出对网购的迷恋程度远胜于其他市场的网购者。Visa的统计数字[3]显示,中国的时尚服饰消费者已经成为亚洲第一“网购时尚达人”,他们在国际服饰网站上的平均消费达到了年均900美元。然而,为了打造合适的外观,仅服装消费是远远不够的。Visa的数据显示,他们有四分之一的消费花在了化妆品的店铺中,另有6%流向了网上鞋店 — 一个增长了25%的细分类商品。
]]>
//www.otias-ub.com/archives/316869.html/feed 2
Shweiki Media:几乎所有美国大学生每个月都去餐馆吃饭 //www.otias-ub.com/archives/256803.html Sat, 09 Aug 2014 01:48:05 +0000 //www.otias-ub.com/?p=256803         199IT原创编译

        每个人都知道破产的大学生靠方面便生活的故事,根据研究,几乎所有的大学生为改善伙食每个月至少去餐馆吃一次饭。

图片1

        2014年6月Shweiki Media和Study Breaks的调查发现99%的美国大学生每个月至少去餐馆消费一次。七成大学生表示他们每个月都去酒吧消费。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钱花在旅行上,87%的学生表示每个月至少旅行一次。

图片2

        父母是大学生这些消费的主要赞助人,45%的大学生表示父母是主要收入来源,40%的学生通过打工挣钱,还有15%的学生靠贷款过日子。

        编译自:eMarketer 译者:孙莹

]]>
Nielsen: 亚洲女性顾客消费的关键动因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423.html Sun, 25 Aug 2013 16:05:02 +0000 //www.otias-ub.com/?p=143423

亚洲女性越来越独立自主:她们的经济收入更高更独立,拥有更高的学历和性别平等。这些因素促使近年来女性购买力增长迅速。根据最新的尼尔森研究,在全球消费总额18万亿美元中,女性消费占约12万亿美元;对想知道现今是谁在拉动经济的人来说,这是不得不注意到的信息。

女性购买力的增长让商界好些领域获益,尤其是食品杂货零售商和快速消费品(FMCG)制造商。因为女性宣称未来5年中食品杂货是她们愿意更多消费的前三大品类之一。

现在女性同样大决策人。约49%女性是选购食品的主要决策人,65%女性是选购卫生和美容产品的主要决策人。这给这些品类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带来巨大商机,了解女人购物的主要动因,然后生产出和这个强大群体相符的产品。

购买动因与不断演变的女性责任

随着亚洲女性都在享受着新兴中产阶级收入,她们选购食物的动因也在变化。对亚洲发达地区的女性来说,选购的动因已经从价格转移到价值、质量、健康和营养。相反,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如印尼和越南,大多数选购的理由仍主要停留在价格上。

尽管新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女性消费者表示身兼数职并非易事,她们所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应付职场、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由于如卫生保健和儿童保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支持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的女性相比,发展中国家女性的压力更重,料理家务更费力耗时。

聚焦当下重要问题

生产商和零售商需要用最有效的方法,满足女性消费者的需求与期望,从而在这个充满商机的领域获利。例如,便利,对于肩扛多重责任的女性非常重要。因此,预先洗好、切好的食品、即饮饮料与袋装食品的销量在增加。

针对女性对健康有营养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突出介绍产品的健康和营养价值是一个有效途径。打折与促销一向能获佳绩。筹划促销活动时,高端产品的打折往往会打动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而如印尼和越南这些价格导向性强的市场,常规商品和日常低价商品的打折会大受欢迎。

女性无论身居何处、年龄大小和地位高低,都有一些共通点:有抱负、乐观主义、集体性和易沟通。市场比以往复杂,要成功吸引今天独立自主的女性消费者,需要品牌共鸣,因为成功取决于企业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的能力。

Via:199it翻译自Nielsen

]]>
comScore:2013年Q1美国零售电商销售额502亿美元 同比增长13% //www.otias-ub.com/archives/114678.html Wed, 15 May 2013 00:50:18 +0000 //www.otias-ub.com/?p=114678 ecommerce

2013年5月14日早间消息,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近期发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美国零售电商市场的数据。第一季度,美国零售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3%至502亿美元,连续第14个季度呈现同比增长,连续第10个季度保持两位数比例的增幅,连续第2个季度销售总额突破500亿美元。

comScore董事长吉安·福尔格尼(Gian Fulgoni)表示:“对在线零售商而言,2013年第一季度相当强劲,电商销售额连续第2个季度突破500亿美元。13%的同比增长率表明市场非常健康,但较此前的季度下降了1%至2%。这一缓慢减速可能是由于工资所得税的上调。这一上调于2013年生效,减少了美国人的可支配收入。不过只要就业率继续提升,消费者情绪保持乐观,那么2013年电商市场的前景就很光明。一个变数在于美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电商销售税立法,这将要求对每笔电商交易征税,从而影响互联网交易的价格优势,不利于电商的增长率。”

2013年第一季度美国零售电商市场的其他要点包括:

– 表现最好的在线商品品类包括:数字内容和订购、服饰和配件、体育和运动、消费电子商品、消费类包装商品。这些品类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率都至少为20%。

– 电商消费占消费者自由支出的10.6%,创下历史新高。

– comScore的移动电商数据显示,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上,服饰和配件是销售额最高的商品品类,第一季度销售额接近10亿美元。

– 消费者在浏览零售商品时,在移动设备上花费了48%时间,其中智能手机占34%,平板电脑占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