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03 Sep 2024 13:04:5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滴滴:调查显示65.8%支持司机多送一段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6531.html Tue, 03 Sep 2024 13:04:53 +0000 //www.otias-ub.com/?p=1716531

近日消息,滴滴发布第18期公众评议《乘客要求多送一段,司机应该配合吗》,希望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和服务规则。截至8月31日投票结束,共有超13万用户参与讨论和投票,结果显示,有65.8%的人支持多送一段,有34.2%的人投了反对票。

在支持观点中,获最多投票的是“谁都可能有特殊情况,希望司机多体谅”,占比32.1%。在不支持的观点中,近半数人认为“到目的地,乘客就应该下车”,占比16.7%。 投票用户分别从司机、乘客的视角表达了看法。有乘客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希望司机多体谅,遇到行动不便的乘客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多位司机表示,大部分情况下会满足乘客要求。综合来看,司机并不抵触多送一段,但同时也总结了三点要素:一是希望乘客态度礼貌友善,和自己好好商量和表达合理诉求;二是小区通行便利,且多送的距离最好不超过100米;三是遇到极端天气或是搭载老人、带小孩的乘客,自己愿意主动多送一段。

滴滴建议,如乘客在乘车途中确需多送一段,在行程结束前,乘客可在App内修改目的地,司机将按照定位送达。如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极端天气、乘客偶发身体不适等特殊情况,滴滴希望司机多理解,能多送一段,平台也鼓励乘客通过红包等方式对司机表达感谢。

此外,还有很多用户对滴滴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一是平台勿要“一刀切”,把这个行为作为考核司机的依据;二是细化服务与收费,针对不同的需求差异化定价;三是完善导航系统,用户本就定位在小区内部,但司机的导航止步在小区门口。针对上述问题,滴滴表示会继续优化产品和导航,细化服务规范和计价规则。

自 新浪科技

]]>
滴滴财报:2023年滴滴总收入1923.8亿元 净利润5.35亿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1856.html Sun, 24 Mar 2024 12:01:45 +0000 //www.otias-ub.com/?p=1681856

滴滴实现年度净利润转正。近日,出行平台滴滴在官网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显示,第四季度滴滴实现总收入494.19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为10.82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7.04亿元;经调整EBITA(息税前利润)亏损12.7亿元,同比收窄8.5%。

其中,中国出行收入同比增长60.9%至448.69亿元,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3%至22.22亿元。中国出行和国际业务的季度日均单量分别达到3190万单、850万单,创历史新高。

就2023年全年来看,滴滴实现总收入1923.8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5.35亿元,实现年度净利润转正,经调整EBITA亏损21.63亿元。

就经营指标来看,财报显示,滴滴核心平台交易量在2023年第四季度达到37.15亿单,比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64.8%。其中,中国出行业务的交易量达到29.32亿单,比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71.5%;2023年第四季度国际业务的交易量达到7.83亿单,比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43.9%。

2023年全年,核心平台交易量达到134.69亿单,同比增长39.1%。其中,中国出行的交易量达到108.09亿单,同比增长39.8%;国际业务的交易量达到26.6亿单,比2022年全年增长36.2%。

从交易额来看,2023年第四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到931.7亿元,同比增长65.8%。其中,中国出行业务的GTV达到716.92亿元,同比增长72.7%;国际业务的GTV达到214.78亿元,同比增长46.4%。

2023年全年GTV达到3413.5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中国出行业务为2707.21亿元,同比增长45.4%;国际业务为706.29亿元,同比增长41.8%。

自 澎湃新闻

]]>
滴滴财报:2023年Q3滴滴总营收514亿元 同比增长25%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0359.html Mon, 13 Nov 2023 13:19:33 +0000 //www.otias-ub.com/?p=1660359 近日消息,滴滴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其三季度实现总营收514亿元,同比增长25%,创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27%;国际业务实现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28%。

利润方面,三季度滴滴经调整EBIT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亏损3亿元,中国出行经调整EBITA盈利15亿元。

在其他方面,第三季度滴滴的核心平台总单量达到了35.79亿单,同比增长了34%,中国出行业务总单量为28.78亿单,同比增长32%;国际业务总单量7.01亿单,同比增长43%。

照此计算的话,中国出行三季度日均单量就达到3130万单,突破了其单季度历史峰值

此外在三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915亿元,同比增长37%,中国出行总交易额725亿元,同比增长33%;国际业务总交易额190亿元,同比增长52%。

与此同时其销售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6.1%下降至5.4%,管理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5.5%下降至4.2%。

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表示:“得益于国内出行需求的不断恢复,我们的各项业务在第三季度持续稳健增长,公司战略进一步聚焦于出行服务。”

“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实主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为乘客、司机和生态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

自 快科技

]]>
滴滴财报:2022年滴滴营业收1408亿元 同比下降19%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5438.html Tue, 02 May 2023 12:53:45 +0000 //www.otias-ub.com/?p=1595438 近日,滴滴退市后在其官网发布年报。2022年滴滴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下降19%。净亏损为238亿元,同比收窄52%。

分业务来看,中国出行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1605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1259亿元,降幅为22%。

国际化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36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59亿元,增幅为62%。

其他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97亿元降至2022年的90亿元,降幅为7%。

中国出行、国际业务、其他业务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为89%、4%、7%。

2023年春节以来,国内通勤、消费性出游、大型交通枢纽等场景的出行需求恢复较快,带动了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回归增长。

上述年报显示,2023年3月,中国出行业务日均完单2820万,同比2022年3月增长42%。

同期,国际化业务继续发展,国际化出行及外卖在2023年3月日均完单660万;其他业务包括两轮车、能源、货运、金融等日均完单1020万。3月中国出行业务、国际化业务和其他业务总计日均完单4500万。

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中,滴滴在全球有5.87亿名年活跃用户,2300万名年活跃司机。其中,中国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

自 快科技

]]>
滴滴财报:2021年滴滴总营收为1738.3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2.6%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1386.html Mon, 18 Apr 2022 12:05:40 +0000 //www.otias-ub.com/?p=1421386

滴滴近日发布财报。财报显示,滴滴2021年总营收为1738.3亿元(约272.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417亿元增长22.6%。其中,滴滴2021年来自中国出行业务营收为1605.2亿元(约2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0%;国际业务营收为36.2亿元(约5.7亿美元),同比增55.4%;其他探索业务(Other initiatives)营收为96.8亿元(约15.2亿美元),同比增长68.1%。

其中,滴滴2021年来自中国出行业务营收为1605.2亿元(约2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0%;国际业务营收为36.2亿元(约5.7亿美元),同比增55.4%;其他探索业务(Other initiatives)营收为96.8亿元(约15.2亿美元),同比增长68.1%。

滴滴2021年运营亏损为484.4亿元(约76亿美元),上年同期运营亏损137.9亿元;净亏493.3亿元(约77.4亿美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106.1亿元。

2021年归属滴滴股东的净亏损为500.3亿元(约78.5亿美元),上年同期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06.8亿元。

滴滴亏损幅度扩大主要受橙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在2021年第三季度确认208亿元的净投资亏损。

滴滴Q4营收407.8亿 同比下降12.7%

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总营收为407.8亿元(约64.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67亿元下滑12.7%,较上一季度的426.75亿元下降4%。

其中,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来自中国出行业务营收374.7亿(约58.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41.6亿元下滑15.1%;国际业务营收10.5亿元(约1.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9亿增长51.2%;其他探索业务(Other initiatives)营收为22.6亿元(约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8.5亿元增长22.2%。

滴滴Q4成本与费用489.1亿 同比下降11.5%

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总成本和支出为489.1亿元(约7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52.6亿元下滑11.5%。

其中,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成本为359.2亿元(约56.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45.2亿元;

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运营和支持支出为17.1亿元(约2.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6.5亿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35.1亿元(约5.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2.2亿元;研发支出为24.7亿元(约3.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4亿元;

滴滴2021年第四季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5.1亿元,上年同期为20.4亿元;商誉和无形资产折损为27.9亿元,上年同期为零。

滴滴Q4运营亏损83亿 运营利润率为-20%

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运营亏损为81.3亿元(约12.8亿美元),上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为85.6亿元。

滴滴Q4净亏1.7亿 同比收窄

东南亚巨头Grab在2021年12月在美国上市,滴滴是重要股东,这使得滴滴计入了83.44亿元的净投资收益。

这使得滴滴当季的净亏损大幅收窄。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1.7亿元(约2700万美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72.3亿元。

第四季度归属滴滴股东的净亏损为3.83亿元(约6000万美元),上年同期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72.21亿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滴滴账面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总额为439.8亿元(约69亿美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为216.3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为493.2亿元。

自 雷递网

]]>
滴滴上市IPO招股书及简要数据 ​​​​ //www.otias-ub.com/archives/1260914.html Fri, 11 Jun 2021 02:30:12 +0000 //www.otias-ub.com/?p=1260914 1、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

2、在截至2021年3月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

3、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拥有1.56亿月活用户,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

4、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为4100万单,全平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元人民币;

5、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3年时间内,平台司机总收入约6000亿元人民币;

6、截至2020年12月滴滴在全球共15914名全职员工,其中研发员工7110名,研发员工占比44.7%。

]]>
滴滴:2021年数字平台与女性生态研究报告 八成女性网约车司机自己买车 //www.otias-ub.com/archives/1213196.html Mon, 08 Mar 2021 12:01:09 +0000 //www.otias-ub.com/?p=1213196

3月8日,滴滴发布《滴滴数字平台与女性生态研究报告》,关注在男性占多数的司机行业中,女性力量的崛起。报告显示,8年来,全球共有271.5万女性网约车司机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其中包括237万中国女性,1.2万名来自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的女性。尤其是去年以来,国内新注册的女性网约车司机超过了26.5万,成为滴滴平台的重要支撑。

这些女性司机的平均年龄为36岁,80后占比过半,达到52.1%。有超过半数女性网约车司机驾龄在十年以上,57%的女性司机会自己换胎,25%曾独自修车。

其中,近八成的女性网约车司机是靠自己的经济实力买了车,超过三成的女性司机是家中主要收入来源。不过,也有八成以上女性司机需要抚养未成年子女,九成以上需要赡养老人。66.1%的女性司机因为可以灵活支配时间而开网约车,56.9%的女性司机为了增加收入。

女性从事网约车司机工作的优势也日益凸显,在优势评价中排名前三的是“更加细心、耐心”、“更容易获得女性乘客信任感”、“驾驶更平稳”。据调研,女性网约车驾驶员中24%全年无交通违章记录,女性司机的服务在滴滴平台上获得乘客普遍好评。

在抗击新冠疫情时,大量滴滴平台上的女性司机主动加入司机保障车队。如武汉的王利师傅,每天服务社区11个小时以上,累计行驶里程10000公里有余,在获评共青团中央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之后,于今年3月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

另外,女性对网约车的安全感也明显提升,报告数据显示,超九成女性乘客认可平台110报警、录音录像、号码保护、三证验真、安全信息推送及行程分享等安全举措,女性司机对车内播报警示工具、线下防护技能培训、危险订单识别系统等平台各项安全措施的满意度则均在80%以上。

2017年,滴滴出行CEO程维和总裁柳青共同发起成立了旨在赋能滴滴女性员工的组织——滴滴女性联盟(DiDi Women’s Network,简称DDWN),通过推出多项课程和活动,打造多元的企业文化,为女性员工打造更包容的职业发展环境。根据滴滴内部调研,70.3%的女性员工认为从DDWN获得的最大收获是自我提升的课程和工具,55.2%的女性收获了一起同行的姐妹和伙伴,50.3%的女性在滴滴找到了归属感。

]]>
滴滴:2020代驾行业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64515.html Thu, 03 Dec 2020 15:01:40 +0000 //www.otias-ub.com/?p=1164515

滴滴代驾业务于2015年在滴滴平台上线。自上线以来,高质量、规范化的代驾服务在助力安全出行、提升出行安全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值此全国交通安全日,滴滴发展研究院与滴滴代驾联合发布《代驾行业发展报告2020——以滴滴平台为例》。我们期望关注代驾行业发展趋势,发挥代驾在助力出行安全方面的作用,挖掘代驾行业的社会价值,并与各方一起持续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趋势

代驾行业呈现四大发展特点

代驾行业经历起步初创期、快速发展期、规范发展期后,于2018年进入迭代成长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当前发展阶段,代驾行业呈现四大发展特点。

1. 行业规模快速、稳定增长

随着酒驾入刑及民众安全出行意识的普遍提升,代驾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自2015年第三季度上线以来,滴滴平台代驾订单量连续四年高速上涨。

2. 疫情后行业需求创新高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代驾行业也随之回暖,代驾需求呈现“V”型反弹,单月总订单量已经超过疫前水平,并有望创历史新高。

图1 疫情前后代驾订单量恢复情况数据来源:滴滴平台代驾业务数据

3. 代驾服务使用场景日渐丰富
随着代驾业务的纵深发展,代驾场景也日趋丰富多元,从单一酒后代驾,向工作劳累、商务接送、旅行旅游、接送家人、保养维修等多元化场景延伸。
4. 代驾市场下沉趋势明显
从代驾订单增长率来看,2019年,三、四线城市代驾订单同比增长率,远超一线、二线城市。
助·安全
代驾服务助力提升出行安全感
代驾在减少车主酒后开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酒后出行安全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调研数据显示,86.7%的车主认可代驾能够减少酒后开车频率,80.2%的车主认可代驾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此外,86.7%的车主认可代驾提升了酒后出行的安全感。
图2 代驾服务对出行安全性影响数据来源:滴滴发展研究院11月代驾车主调研问卷

稳·就业
代驾工作成为从业者新尝试
1. 2019年近23万代驾司机在平台获得收入
代驾司机作为一种新就业形态,相比于其他行业,呈现出接单时间灵活自由、收入较高、稳定多元等新特征,吸纳了大量具有驾驶技能的从业者加入。2019年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的代驾司机数量为22.9万,同比增长27%。
2. 大量国家关注的重点就业人员通过提供代驾服务获得收入
调研数据显示,滴滴代驾平台上47.8%是家庭唯一就业人员(家庭中其他成员没有收入),70.6%是进城务工人员, 14.7%是退役军人。
3. 收入高、时间灵活和个人兴趣是从事代驾的主要原因
84.9%的代驾司机为获得收入从事该工作;工作时间灵活自由(63%)、作为一种新的生活体验(30%),也成为代驾司机选择代驾的主要原因;同时,代驾司机也非常重视工作与乐趣兼具,25.9%的代驾司机认为开车是他们的个人乐趣,代驾可以体验不同类型的车。
不同赛道同样精彩
朱师傅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退役后从事过多个行业。现在,他是一名优秀的代驾司机。虽然职业转换了,但他在代驾行业仍然保持着乐于助人牺牲奉献的军人作风。朱师傅当兵8年,荣立过2次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退伍不褪色,在兼职代驾的4年时间里,他背过醉酒客户爬楼回家;帮助过遭遇事故的司机摆脱困境;为了防止意外,陪伴醉酒昏睡的客户直到天亮;为深夜独行的女孩叫过出租车……黑白颠倒的工作之余,朱师傅还得按时送女儿上学、放学,夜幕降临又开始10个小时的工作。这样的日常,周而复始。他说,这份工作使他尝遍了辛酸苦辣,但他对未来仍充满希望。
4.代驾司机对未来发展有信心
谈及对代驾行业的看法,55.7%的代驾司机对行业充满信心,认为其有巨大发展潜力,42%的代驾司机看好代驾,但是认为其仍然存在改进空间。在对代驾行业发展有信心的基础上,84.7%的司机计划继续开代驾。
保·权益
保障权益的市场化探索与实践
为服务好服务者,让代驾司机“护航”乘客的同时,感受到平台的温暖,代驾平台尝试了一系列探索,在准入、安全、保险及关怀四个方面形成立体的保障体系。特别是2019年10月,滴滴发布“小桔灯”计划,涵盖“昏厥预警系统”、“骑行安全监测”、“全程安全播报提醒”、骑行安全头盔以及“摇一摇求助”五大安全措施。五项安全举措均获得司机高度认可,其中,安全头盔最受司机认可,94.1%的代驾司机认为安全头盔对保障安全有帮助。其次是“昏厥预警系统”(88.4%)及“全程安全播报提醒(87.4%)。据统计,“小桔灯计划”已成功为上百名司机提供了直接帮助,司机摔伤事故率下降近40%。
图3 代驾司机对安全保障举措的评价数据来源:滴滴发展研究院11月代驾司机端调研问卷

促·消费
代驾成为夜间消费“助推器”
1. 代驾填补了公共交通供给的空白
平台数据显示,83.3%的代驾订单集中在20点至次日凌晨3点,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形成互补,代驾服务提高了夜间出行的确定性,延伸了出行半径。
图4 不同时段代驾订单占比与北京地铁1号线(四惠方向)发车量对比图

数据来源:滴滴平台、北京地铁官网

2. 北京、深圳、上海夜间出行活跃度高
2019年,滴滴代驾夜间订单(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占代驾总订单的87%。从城市维度分析2019年夜间订单发现,北京、深圳、上海三个城市的夜间代驾订单量排名前三位。成都排名全国第四,位列新一线城市首位。
3. 探亲访友喝一杯”成为夜间代驾最主要应用场景
夜间代驾的活跃程度与餐饮业在夜间的活跃度呈现正向相关性。滴滴代驾数据显示,代驾订单中,车主的消费场景集中在探亲访友、美食、商务活动等方面,代驾为“探亲访友喝一杯”的车主带来了诸多便利。调研数据显示,75.7%的车主认同“代驾服务让我更愿意外出就餐”这一观点,可见代驾在餐饮消费上起到的助推作用。
图5 代驾订单主要消费场景占比示意图数据来源:滴滴平台2020年10月消费场景数据

树·典范
代驾行业成政企共治新典范
代驾行业与酒驾治理密不可分。多年来,酒驾治理部门、平台企业积极探索尝试。其中,代驾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及技术能力,为交警部门研发酒驾查询系统,协助交警精准执法;政府部门则充分发挥安全管理能力与经验,指导平台进行司机驾驶安全培训;政企双方还在“一盔一带”、零酒驾街区的宣传中积极合作,达到了1+1>2的酒驾治理效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政企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谋·发展
代驾行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研究认为,随着代驾使用场景不断丰富、代驾市场持续下沉,民众安全驾驶意识逐渐提升以及民众的餐饮消费热情不断被激发,代驾行业仍有巨大增长空间。为持续推进代驾行业健康发展,研究人员建议进一步推进代驾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政企合作;并在提升代驾司机职业认同感、关怀代驾司机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在线完整版报告:https://www.yunzhan365.com/95475032.html

]]>
美团:2019年外卖“下沉” 出行等新业务增长快速 //www.otias-ub.com/archives/1028329.html Tue, 31 Mar 2020 03:05:03 +0000 //www.otias-ub.com/?p=1028329

2020年3月30日,美团点评发布2019年财报显示,总收入975亿元,同比增长49.5%;毛利总额323亿元,同比增长114.0%;经调整EBITDA及经调整溢利净额分别为73亿元及47亿元,2018年同期亏损85.17亿元。

经营现金流量由2018年的负值92亿元转为2019年的正值56亿元。截至2019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4亿元及短期投资494亿元,2018年同期分别为170亿元及418亿元。

2019年美团外卖持续“下沉”,全年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43.8%。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40.6%。2019年以共享单车、网约车、买菜为代表的新业务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81.5%,逼近酒旅、到店业务营收。

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也令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美团表示,疫情对于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产生下行压力,并预估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或亏损,未来几个季度的经营业绩亦会受到不利影响。

今年3月4日是美团成立十周年纪念日,美团创始人王兴发表内部信称“十年来,中国城镇化率过半,GDP中服务业占比过半,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总人口的一半,这是中国生活服务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也让我们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这一领域有了巨大的机会。”

对于未来十年发展,王兴表示,美团会在科技研发上加大投入,让科技更好地普惠产业发展,会在组织建设与人才发展上更上一层楼。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美团启动“领导梯队培养计划”,推动公司人才盘点、轮岗锻炼、继任计划等一系列工作有序开展,为下一个十年人才梯队培养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也将于2020年12月退出公司具体管理事务。

外卖“下沉”:低线城市的交易额增幅45%

2019年全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增速稳健,交易金额3927亿元,同比增长38.9%。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2390万笔,同比增长36.4%。每笔餐饮外卖业务订单的平均价值同比增长1.8%。餐饮外卖业务的变现率由2018年的13.5%升至14.0%。交易用户年均交易笔数进一步增长至27.4笔。因此,全年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43.8%。餐饮外卖业务毛利102亿元,同比增长94.2%;毛利率由13.8%同比上升至18.7%。

2019年第四季度表现不错,餐饮外卖业务的总交易金额1121亿元,同比增长39.9%;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2720万笔,同比增长36.7%;每笔餐饮外卖业务订单的平均价值44.8元,同比增长2.3%;餐饮外卖业务的变现率升至14.0%。餐饮外卖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42.8%。餐饮外卖业务毛利28亿元,同比增长89.4%;毛利率由13.4%同比上升至 17.7%。

第四季度,美团餐饮外卖在低线城市的交易额增幅达45%。美团认为,2019年全年以及第四季度,低线城市的餐饮外卖业务贡献越来越大,交易金额增长也越来越快。2019年低线城市仍然是用户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继续获得的新用户,其中大多数新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财报显示,2019年,美团推出餐饮外卖会员制度,进一步提高老客户的购买频次及忠诚度,有效地促进了消费者在非高峰时段的即时性消费。2019年第四季度,消费者在包括早餐、下午茶及宵夜在内的非高峰时段的消费持续快速增长,轻食、沙拉、甜 品及饮料的餐饮外卖单量均实现强劲增长。

餐饮外卖的销售成本由2018年的329亿元增加35.7%至2019年的446亿元,主要由于订单量增加而令餐饮外卖的骑手成本增加。美团数据显示,2019年有399万骑手从美团获得收入。

到店、酒旅业务毛利率依旧高 营收或将被新业务赶超

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变现能力增强。2019年全年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交易金额2221亿元,同比增长25.6%;业务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40.6%;业务毛利197亿元,同比增长40.1%;毛利率同比维持相对稳定。

2019年第四季度业务增速加快,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交易金额604亿元,同比增长35.3%;业务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38.4%;业务毛利56亿元,毛利率由86.8%同比上升至88.8%。

到店业务交易类产品的佣金收入同比增长率在2019年下半年初重新加速,第四季度继续加速。在线营销收入于全年亦维持强劲增长势头, 2019年同比增长约55%。

酒店预订业务方面,2019年平台国内酒店消费间夜量3.92亿,同比增长38.2%。日均间夜价亦同比稳健增长。第四季度进一步加速增长,同比增长达47.9%,连续两个季度的季度酒店间夜量达到1.1亿。

美团认为,通过大力探索线下流量转化及新流量渠道,进一步巩固低线城市及低星级酒店部分的领导地位。同时,高星级酒店预订业务维持稳健增长。第四季度,来自高星级酒店的收入贡献同比进一步增长。

出行、买菜等新业务营收破200亿元 或跃居为第二大业务

低调的美团在新业务拓展方面一直不遗余力。2019年,美团启动买菜业务,也相继调整了数家小象生鲜门店。与此同时,美团推出新品牌“美团配送”,宣布开放配送平台;美团打车上线“聚合模式”,此外,馒头直聘、菜大全等新业务也在试水。

在收购摩拜单车一周年后,美团也开始账号融合。此后,美团宣布品牌变色,从此前的蓝色变为黄色。除线上App将变更为黄色外,美团的线下触点和交互入口未来也将整体变为黄色,包括共享单车、充电宝、收款码、POS机、收款盒等。

2019年以共享单车、网约车、买菜等为代表的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81.5%。毛利由2018年的负值43亿元增至2019年的正值人民币23亿元,毛利率由2018年的负值37.9%改善为2019年的正值11.5%。

2019年第四季度,该分部的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44.8%。毛利由2018年的负值10亿元增至2019年的正值13亿元,毛利率由2018年的负值 23.3%改善为至2019年的正值21.2%。

2019年共享单车及网约车收窄亏损。共享单车服务方面,大部分单车的使用期限于2019年第三季度已到期,因此逐步替换为“美团黄”。网约车服务方面,2019年推出“聚合”模式后,经营亏损得到改善。截至2019年底,在54个城市运营网约车服务。网约车司机相关成本为31.19亿元,2018年同期为44.63亿元。

食杂零售服务继续探索自营模式及平台模式。自营模式美团买菜方面,截至2019年底,通过在北京、上海及深圳设立96个仓库以及在武汉市设立30多个自取点以提高仓库密度。平台模式方面,美团闪购的定位是一个拥有数万个SKU的线上交易平台,平台上药品及鲜花的交易金额在2019年实现增长。

2019年新业务及其他业务的销售成本181亿元,同比增加16.6%,主要由于B2B餐饮供应链服务及食杂零售业务的销货成本、美团闪购的配送成本以及聚合支付服务的支付处理费增加,部分被共享单车服务折旧开支及网约车司机相关成本减少所抵销。

2019年新业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已逼近美团第二大业务到店和酒旅业务,在新业务等营运效率优化提速的情况下,该业务或将成为美团第二大业务。

2018年,美团与滴滴在长三角对网约车和外卖领域正面“商战”;2019年,在网约车领域,美团与滴滴战火未熄,行业全面刮起“聚合”模式。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滴滴已涉足跑腿配送领域,与美团又将有一番较量。

]]>
大合并之后,滴滴的三大短期利好和四大长期利好 //www.otias-ub.com/archives/504540.html Tue, 02 Aug 2016 08:31:53 +0000 //www.otias-ub.com/?p=504540 1470386140-8733-2107

企鹅智酷•真象大数据出品 | 分析师:冯辰

企鹅智酷对全国万名滴滴与Uber用户进行调查,并按照性别、收入水平等维度进行精准匹配抽样,发布了这份《大合并背后,滴滴+Uber中国收益报告》,为你揭秘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整个中国出行市场的最新格局和未来趋势洞察。

以下为报告正文:

一、合并分析:Uber中国给滴滴带来什么?

短期利好:

1, Uber中国将为滴滴带来超过两成的新增独立用户,且其中高消费群体比例高于滴滴原有用户群;

2, 随着中国出境游市场的告诉发展,滴滴借助Uber全球的资源,可以联合打造境外出行服务;

3, 对于司机侧的烧钱补贴将会快速降低,有利于滴滴的运营成本控制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长期利好:

1, 滴滴在未来高客单价出行服务方面,既可以与Uber中国品牌联动并行,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两个品牌的定位差异性;

2, Uber的数据资产,以及Uber全球和滴滴之间的交叉持股,将为滴滴的数据化和智能化业务有所帮助;

3, 从估值来看,滴滴+Uber中国不只是280亿美元+70亿美元的简单加法。彻底占据中国市场后,新的滴滴将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远景认可。

4, 为了应对进一步的市场监管压力和传统出行行业的对抗,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在互联网出行市场会降低精力和资源的内耗,在监管博弈和与传统出行的竞争方面,提升话语权。

二、合并增益:滴滴与Uber中国的用户重合度

1470386140-7315-2107

调研发现,在滴滴与Uber中国的用户中,重合比例达到37%(既使用滴滴也使用Uber),而双方的非重合独立用户中,滴滴达到42%,Uber中国为21%。

对于滴滴而言,此次收购不仅可以扩张两成的独立新增用户规模,也让滴滴原有用户中近半数的重合用户,消除了流失向竞争对手的潜在风险。(调查显示,重合用户中倾向于Uber中国的比例高于滴滴)

三、独立运营价值:两品牌用户忠诚度高

1470386140-5946-2107

我们接着对滴滴与Uber中国各自独立用户进行了进一步调研。在滴滴用户中,合并后愿意转向Uber的比例约为1.8%,而在Uber用户中,合并后考虑转向滴滴的约为0.9%。

双方的用户忠诚度均高于我们的预期。对于滴滴而言,合并后保持Uber的品牌独立是必要且重要的,整个市场依然存在其他竞争对手,而Uber中国的独立用户,对于直接转向滴滴产品并无强烈意愿。

四、商业潜力:Uber白领群体略高于滴滴

1470386140-4003-2107

在对Uber中国与滴滴的独立用户调研中,我们对收入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月收入5000元为分界,滴滴用户群中,高收入群体占比约为36.6%,Uber中国则达到了43%。

出行市场本质上是大众消费。两者用户收入结构的差异,主要源于服务布局和品牌认知的差异性。对于滴滴而言,Uber中国独立用户中的高消费群体,能很好地支援滴滴在专车乃至未来更高级和定制化出行服务(高客单价)方面,所必然要进行的开拓。

五、消费者隐藏风险:对合并后的服务保持忧虑

1470386140-1759-2107

对于滴滴和Uber中国这种市场规模的合并,消费者的疑虑是难以在短期消除的。高达74.6%的消费者担心两大巨头合并后,会导致出行服务质量下降和成本增加。

滴滴在第一时间宣布,将保持Uber中国品牌独立性。但我们回看去年滴滴和快的的合并,会发现快的在合并后并没有消失,不过其份额越来越小。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后,两款产品会具体出现怎样的变化还有待观望。

有12.1%的消费者对于合并持完全乐观的态度,认为合并后出行会更加便利。

六、性别差异:女性在意安全,男性在意舒适

1470386140-5177-2107

价格是超过一半消费者选择出行应用的首要考虑因素。除价格之外的考虑因素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接下来更看重服务质量与舒适度,占比22.5%。

更在意安全的女性消费者是男性的近2倍,达到17.5%。考虑支付便捷度作为选择出行应用的首要因素的消费者不到5%,也侧面说明目前的出行应用在支付上已经非常便捷和成熟。

七、总结:出行市场格局已定

1470386141-3832-2107

在QuestMobile的2016第一季度的出行app观测中,滴滴出行和Uber的月活跃用户和日活跃用户都是行业第一和第二,并且与第三名甩开差距。滴滴是Uber活跃用户的三倍多,而Uber的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率则高达890.5%。

随着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出行市场的资本热度和烧钱热度暂缓,出行市场格局基本稳定。

来自:真象公众号:biz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