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16 Oct 2023 10:03:3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3783.html Mon, 16 Oct 2023 10:03:33 +0000 //www.otias-ub.com/?p=1653783 大学生作为重点就业群体之一,历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就业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也是其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不同的城市、行业、岗位,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人生。基于此,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探究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整体招聘就业趋势,分析不同城市、不同学历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特征,以及他们对职场有何看法,以此为更多高校生择业提供参考。

Part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总况分析

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

1、近三年应届毕业生薪资稳中有升

就业与市场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伴随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宏观经济承压前行,但总体稳中向好。反映到薪资端,猎聘大数据显示,相比2022届,2023届高校毕业生招聘薪资和期望薪资略有下降,但较2021届有明显提升。

具体来看,2021届学生岗位平均招聘月薪9292元,2023届为10342元,三年来上涨1050元;2021届高校毕业生期望月薪7417元,2023届为8033元,三年来上涨616元。整体来看,应届生期望薪资均低于招聘薪资,表明应届生求职时对薪资的期望非常理性。

(注:文中每届学生职位发布和投递的研究时间段均为连续的固定时间段。如2023届学生岗位,即2022年8月-2023年7月发布的校招岗位;2023届学生投递即2022年8月-2023年7月毕业时间为2023年的高校生投递情况。以此类推。)

2、北京2023届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13283元,北京本科生期望月薪10792元

从近三年来北京应届毕业生招聘薪资和期望薪资变化趋势看,2021届招聘薪资和期望薪资处于基本持平状态,2022届招聘月薪为14183元,较该届应届生期望月薪高883元。2023届应届生招聘月薪为13283元,该届应届生期望月薪为13808元,高于招聘薪资。

从北京2023届不同学历应届生期望月薪看,博士应届生期望薪资遥遥领先,硕士14658元,本科、大专分别为10792元、7471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企业对硕博需求持续增长,大专、不限学历应届生需求下降明显

从连续三届应届生新发职位的学历要求分布看,本科生的需求占比一直居于高位,且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从2021届的28.8%增长到2023届的42.9%。硕士需求从2021届的2.2%持续增长至2023届的6.3%。博士需求占比亦呈增长态势,大专、大专以下和不限学历的应届生需求占比则持续下降。

从近三年应届生新发职位对不同学历的需求增幅看,学历越高增幅越明显,学历越低降幅越大。其中博士以202.1%的增幅位居第一;硕士增幅达142.6%;不限学历的岗位需求降幅超40%,要求大专和大专以下学历的应届生岗位降幅亦接近四成。由此可见,企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对应届生的招聘门槛有增高趋势。

4、互联网、机械制造对本科需求旺盛;医疗健康硕博需求旺盛

通过观察各大行业2023届新发学生职位对不同学历应届生的需求情况发现,IT/互联网/游戏对本科生需求最旺盛,占比18.7%;机械/制造、科研技术/商务服务、电子/通信/半导体、医疗健康位居第二至第五,占比均超8%。

硕士需求最旺盛的行业为医疗健康,其次为IT/互联网/游戏、电子/通信/半导体,占比均超12%。金融、机械/制造位居第四、第五。

博士需求最旺盛的行业为医疗健康,占比超20%;IT/互联网/游戏、电子/通信/半导体、科研技术/商务服务、机械/制造位居第二至第五。

  1. 互联网、房地产应届生需求放缓 能源/化工/环保、汽车近三年应届生需求增幅居TOP2

从近三届应届生新发职位行业分布看,互联网是持续释放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不过近三年出现明显下滑态势,从2021届的20.32%下降到2023届的17.7%。此外,科研技术/商务服务、房地产/建筑、交通/物流/贸易/零售三大行业应届生需求占比亦呈现明显下滑态势。

相比之下,医疗健康、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半导体、能源/化工/环保、汽车、消费品等近年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对应届生需求占比增长明显。

在近三年来应届生新发职位需求增幅TOP5行业中,能源/化工/环保以108.5%的增幅位居第一,汽车紧随其后以101%的增幅位居第二。电子/通信/半导体、医疗健康、机械/制造增幅亦较高,增幅均超50%。从上述行业对应的2023届应届生新发职位平均招聘月薪看,电子/通信/半导体为14300元;汽车为12117元。

6、人工智能应届生招聘薪资领跑全行业,养老服务行业平均招聘月薪16992元增速居前

从各细分行业2023届应届生新发职位平均招聘月薪看,人工智能以18592元位居第一;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养老服务、航空/航天设备分别以17467元、16992元、16042元位居第二至第四。

从上述行业近三年来的薪资涨幅看,养老服务以88.1%的增幅位居第一;新闻和出版业紧随其后,近三年来招聘薪资涨幅亦超80%;医药外包、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计算机硬件、航空/航天设备近三年招聘薪资涨幅均超40%。纵观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产业均已成为成熟产业,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在国内也已逐渐成为消费热点,未来该行业在国内将不断走向成熟。

7、沪京深应届生职位位居前三,北京应届生招聘月薪全国居首

在2023届应届生新发职位城市分布TOP20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位居前四,占比分别为11.54%、9.43%、6.94%、5.49%。杭州以4.54%的占比位居第五,在非一线城市中位居第一。成都以4.08%的占比紧随其后。苏州、武汉、重庆、南京、西安占比均超2%,位居第七至第十一。

从上述城市对应的2023届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看,北京以13283元位居第一;深圳、上海分别以12783元、12317元位居第二、第三;杭州、合肥、南京、西安、苏州位居第四至第八,均超2023届应届生整体平均招聘月薪(10342元)。

8、一线新一线城市:合肥、西安、深圳、杭州近三年应届生招聘薪资涨幅居前四

从近三年一线新一线城市应届生新发职位薪资涨幅看,合肥、西安、深圳、杭州薪资涨幅位居前四,涨幅均在20%以上。上海、宁波、苏州、长沙、武汉近三年应届生职位薪资涨幅亦较高,均超15%。

全国化的“抢人大战”,让毕业生这一庞大的人才群体成为各城市主要争夺点,薪酬则是最有利的抢人利器之一,尤其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一线城市亦不断增加毕业生薪酬,其中合肥产业结构中,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集成电路及电子信息产业等已成为其支柱产业,对优秀应届生需求大,因此愿意开出高薪招聘。西安亦抓住历史机遇大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培育成型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卫星应用五大庄闲游戏在哪 ,亦不断加薪揽才。

二、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变化趋势

1、应届生投递新一线城市占比呈上升趋势

猎聘大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由于就业机会多,发展实力雄厚,一直是大量应届生就业的首选。但从连续三年来应届毕业生投递不同梯队城市的占比看,一线城市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21届的53.99%下降到2023届的48.67%。新一线城市的投递占比则从2021届的32.78%上升至2023届的39.87%。由此可见,近年来新一线城市的引才政策、发展前景及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宜居的生活环境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从近三年来,应届毕业生投递不同梯队城市的增速看,新一线城市以431.9%位居第一;二三线城市以299.7%的增速位居第二;一线城市以294.1%的增速位居第三。

2、北京居应届生投递榜第二,苏州、无锡在应届生投递城市TOP20中增速居前二

从2023届应届生投递城市TOP20看,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前三,占比均超10%。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重庆占比均超3%,位居第四至第十。

从上述城市近两年来的应届生投递增速看,苏州以124.75%的同比增长位居第一;无锡同比增长117.68%,位居第二;应届生投递济南、深圳、上海、合肥、南京、青岛的同比增长均超50%,位居第三至第八。苏州、无锡等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宜居性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攀升,在2022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中,上述两座城市亦跻身前十。

3、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半导体投递占比增长最明显,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下降最明显

从2023届应届生投递行业分布看,IT/互联网/游戏、医疗健康位居前二。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半导体、科研技术/商务服务位居第三至第五。

从近三届应届生投递行业的占比变化看,机械/制造上升趋势最明显,从2021届的4.47%上升为2023届的9.14%;其次是电子/通信/半导体,从2021届的4.67%上升为2023届的8.75%;医疗健康从2021届的8.05%上升为2023届的11.04%。此外,能源/化工/环保、汽车、科研技术/商务服务等亦呈现上升趋势。

IT/互联网/游戏、房地产/建筑、金融三大行业的应届生投递占比下降趋势明显。IT/互联网/游戏从2021届28.92%下降为2023届的19.39%;房地产/建筑从2021届的12.86%下降为2023届的7.85%;金融则从10.10%下降为7.03%。

4、技术岗投递热度持续升温 取代运营、设计、出纳等成为应届生投递热门

对比近三届应届生投递职能TOP20,管培生、人力资源专员/助理、Java、会计、数据分析师等仍然是吸引学生投递的大户。但2021届应届生投递热门的运营专员、行业研究、产品经理、平面设计、出纳员、招聘专员/助理、英语翻译、教师八个职能在2023届被WEB前端开发、机械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外贸专员/助理、材料工程师、审计专员/助理、电气工程师、工艺/制程工程师(PE)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八个职能在2021届应届生投递中,排名亦较靠前,如WEB前端开发、机械工程师在2021届应届生投递中分别排名22和25。整体来看,上述八个职能中外贸专员/助理、材料工程师投递占比上升最明显,前者与疫情放开后外贸行业开始活跃有关,后者则与近年来新材料等的发展有关。

此外,从2023届应届生投递职能TOP20的同比情况看,材料工程师以323.1%的同比增长位居第一;嵌入式软件开发、生物制药/工程、工艺/制程工程师(PE)、电气工程师增速位居第二至第五,同比增长均超100%。

技术岗位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含金量高因此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也更好,尤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唯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多机会和出路,因而技术类岗位越来越受到应届生青睐。

5、广东、上海、浙江、四川、北京留才效果显著,广东毕业生本地求职率全国第一

从2023届应届生在毕业院校所在省份求职率最高的TOP20看,广东高校的应届生毕业后投递广东的占比高达84.61%,领跑全国;上海高校毕业的应届生在上海求职的占比为69.44%,位居第二;浙江、四川分别以64.21%、61.35%的本地求职率位居第三、第四;北京、江苏、重庆高校毕业的应届生本地求职率均超50%,位居第五至第七。这些省份高校聚集,产业发展进程快,拥有大量应届生职位,与此同时浙江、四川、江苏、重庆等城市具有开放包容的引才政策和宜居的环境,因而获得当地高校毕业学生的青睐。香港、澳门近年来在引才上亦不遗余力,推出各类引才政策,因此对当地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亦较强。

Part 2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及趋势分析

一、应届生求职状况分析

1、近五成2024届应届生毕业后首选考公考编和深造

当2023届、2024届应届生(本次报告调研对象均为具有应届生身份的2023届和2024届毕业生)被问到毕业后的第一去向,超六成2023届应届生选择就业,做全职工作;2024届应届生选择就业,做全职工作的占比为40.58%。2024届应届毕业生选择考公考编的占比为25.12%,选择深造的占比为22.22%,两者合计近五成,2023届的这一占比合计为三成。

2、超五成理工科应届生认为好找工作,人文类认为好找工作的占比不足四成

通过对2023届、2024届不同学科类别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研,猎聘发现55.3%的理工类(理工农医)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时好找工作,社科类(经管法教)应届毕业生认为好找工作的占比为44.6%,人文类(文史哲艺)这一占比最低,为36.7%。

3、超六成应届生后悔过所学专业

调研中,当应届生被问及是否有后悔当初所学专业,表示后悔过的占比合计超60%,其中后悔过,但坦然接受的占比超55%,非常后悔的占比为7.1%。

对于后悔的原因,位居前三的为就读人数多,就业竞争大;对口岗位少,不好就业;就业薪资太低,得票率分别为59.4%、51.2%、50.4%。

4、近五成理工科应届生满意所学专业,人文类满意度最低

当应届生被问及是否有后悔过所学专业,理工类(理工农医)没有后悔过的占比最高,为45.15%;社科类(经管法教)没有后悔过的占比为28.26%;人文类(文史哲艺)这一占比为24.05%。此外,人文类(文史哲艺)应届生非常后悔所学专业的占比最高。

二、高校毕业生求职偏好

1、超七成高校毕业生求职青睐国/央企

当高校毕业生被问及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薪资福利以83.3%的得票率位居第一;职位发展和上升空间以75.7%位居第二;稳定性、公司实力和规模位居第三、第四。

在被调研的高校毕业生中,求职时偏爱国/央企的得票率最高,达72.6%;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34.6%的得票率位居第二。这与当前人才求职更喜欢稳定性有较大关系。

2、薪资大于兴趣,七成左右应届生青睐高薪工作

当被问及求职时倾向高薪工作还是感兴趣的工作,2023届应届生选择高薪工作的占比超70%,2024届应届生选择高薪工作的占比亦高达69.1%。不同学科类别应届生在就业时选择高薪工作的占比均远高于选择感兴趣工作的占比。其中,理工类应届生选择高薪工作的占比最高,达72.6%;人文类选择感兴趣工作的占比最高。

3、近五成2024届高校毕业生首份工作期望月薪8千以上

应届生首份工作期望月薪是多少?本次调研显示,2024届应届生期望月薪5K-8K的占比最高,为42.0%;期望月薪8千以上的占比合计为46.4%。

4、硕士求职最重视薪资,博士最重视体面

当前市场环境下,高校毕业生求职时普遍认为薪资的重要性大于体面。从高校毕业生对薪资和工作体面与否的重视程度打分情况看,薪资的总体平均值为8.65分,体面的总体平均值为6.98分。

从不同学历应届生的打分情况看,仅博士对体面的重视程度高于薪资,大专、本科、硕士应届生均认为薪资重要性大于体面。相比其他学历,市场给予博士职位的薪资本身就在较高水平,而博士大多以科研人才为主,对体面的重视程度自然相对更高。

从不同学历对薪资重视程度的打分情况看,硕士对薪资的重视程度最高,博士对薪资的重视程度最低,但整体各学历对薪资的重视程度都维持在较高水平。从不同学历对体面的重视程度看,呈现学历越高对体面的重视程度越高的趋势。

5、应届生对蓝领、销售工作的接受度

1)超六成应届生未找到心仪工作会选择当蓝领

对于没有找到心仪工作是否会选择蓝领类工作,超六成应届生表示会,不会的占比为39%。其中,2024届应届生会选择蓝领类工作的占比为61.8%,略高于2023届。

2)应届生最想从事的三大蓝领工作:吃喝玩乐等行业服务人员,外卖员、滴滴司机、快递员,制造业工人

当愿意从事蓝领工作的应届生被问及如果选择蓝领类工作更倾向于哪种,吃喝玩乐等行业服务人员得票率最高,为69.1%;外卖员、滴滴司机、快递员的得票率为41.4%,位居第二;制造业工人以32.5%的得票率位居第三;农业和林业工人得票率25.3%,位居第四。

3)近六成应届生愿意做销售,59.7%本科应届生愿意做销售

对于是否愿意从事销售类工作,59.6%的应届生表示愿意。其中,2023届愿意的占比为61.2%;2024届的这一占比为58%。不同学历来看,呈现学历越高,从事销售类工作的意愿越低。具体来看,大专愿意从事销售类工作的占比最高,为76.5%;本科愿意从事销售工作的占比为59.7%;硕士为52.6%;博士最低,为33.3%。

4)近两成应届生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销售类工作

当不愿意从事销售类工作的应届生被问及什么情况下可以接受做销售工作,50.3%表示仅用于过渡、短期性质的可以;31.5%表示实在找不到合适工作才会考虑;18.2%表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接受。

对于不愿意做销售类工作的原因,认为销售需要能说会道,自己不适合的得票率最高,为83.6%;销售是强业绩导向,压力太大的得票率为67.9%,位居第二;销售收入不稳定,不是谁都能高薪以55.8%的得票率位居第三。

6、近八成应届生能接受每天加班2小时以内

应届生进入职场能接受每天加班几小时?猎聘调研显示,能接受1-2小时的占比最高,为63.7%;其次是2-3小时,占比18.1%;1小时左右的占比为15.5%。

对于职场常见的加班文化,49.5%表示每周偶尔几天可以,常态不能接受。43.1%表示确实有工作需要可以加班,其他时候坚决不能接受。

7、应届生对整顿职场和职场霸凌的看法

1)超九成应届生认为职场需要整顿,职场酒桌文化、内卷加班文化、官僚主义位居需要整顿TOP3

当被问及职场需要整顿吗,94.4%的应届生表示需要,认为不需要的占比仅为5.6%。在认为职场需要整顿的人中,86.2%表示会加入整顿职场行列,13.8%则表示不会加入。不会加入的原因中,“枪打出头鸟,保住工作比整顿职场更要紧”和“职场有职场的规则,不能事事都如自己所想”以69.8%的得票率并列第一。

猎聘调研显示,职场酒桌文化在应届生认为最应该被整顿的职场现象中位居第一,得票率76.4%;内卷加班文化、职场官僚主义分别以71.4%、71.2%的得票率位居第二、第三;职场形式主义以55.6%的得票率位居第四。

2)超三成应届生认为00后整顿职场会有很大成效

对于00后整顿职场是否会有成效,65.2%的应届生认为会,但效果不大;31.1%认为会有很大成效,认为不会有成效的占比为3.7%。

3)超八成应届生遇到职场霸凌会选择通过法律方式维权

当前,越来越多年轻人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及受到职场霸凌的解决方式,83.6%的应届生表示会通过法律方式维权;向上级领导反映的得票率为61.5%,位居第二;直接现场回怼和跳槽的得票率亦较高,分别为41.2%和33.1%。选择忍气吞声的得票率仅为2%。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机遇并存。猎聘职场顾问建议,高校生一定要尽可能提前做好求职规划,在校期间即通过各类实习、培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同时在找工作时充分利用应届生身份优势尽快找到合适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价值,从而谋求更大的职业发展。

]]>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0320.html Tue, 25 Jul 2023 09:21:25 +0000 //www.otias-ub.com/?p=1630320

从今年春天开始,一部分年轻人选择重回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打拼,而一些过去几年坚守在大城市的人则开始有了或撤回二三线城市,或摆摊当蓝领等换种活法的念头。

基于此,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3 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旨在探究当前市场环境下,发现人才的流动趋势。

Part 1 全国整体人才流动趋势

2023 上半年人才流动趋势明显增强

就业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伴随今年市场环境的变化,人才市场也明显迎来回升曲线。猎聘大数据显示,相比之前两年,2023 上半年人才活跃及流动趋势均明显增强。

2021 上半年、2022 上半年猎聘平台活跃人才同比增长均在 10% 左右,2023 上半年活跃人才同比显著增长,达 20.7%

人才跨城市流动意愿看,2021 上半年跨城市投递人才同比下降 3.0%2022 上半年跨城市投递人才同比增长 14.8%2023 上半年则在 2022 上半年的高基数之上持续同比增长 15.9%。整体来看,疫情管控放开加速了人才的流动和求职市场回暖。

求职者投递新一线城市占比连年升高,直逼一线城市

2017 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掀起城市抢人热潮,新一线城市是其中主力。六年过去后,成效显著。猎聘大数据显示,从 2017-2022 连续六年来人才投递不同梯队城市的占比来看,一线城市呈下降趋势,从 2017 年的 42.0% 下降到 2022 年的 36.1%

与此同时,新一线城市的投递占比则从 2017 年的 29.8% 上升到 2022 年的 35.3%,持续逼近一线城市水平。求职者投递二三线城市的占比亦呈现不断攀升趋势,从 2017 年的 18.6% 攀升至 2022 年的 22.7%。四线及以下城市的投递则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由此可见,近年来,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伴随今年疫情管控的放开,人才流动加速,2023 上半年投递一线城市的占比为 37.9%;投递新一线城市占比 35.9%;二三线城市为 21.4%;四线及以下城市仅为 4.8%。整体来看,投递一线、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占比仍非常接近。(数据说明:报告中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等的划定均采用第一财经最新发布的《2023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非一线城市,00 后投递新一线城市占比超一线城市

2017-2022 年不同代际人才投递城市的分布看,708095 前(90-94)、95 后(95-99)求职者投递一线城市的占比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趋势。各代际中 90 后下降幅度最明显,其中 95 前从 2017 年的 46.0% 下降至 2022 年的 36.5%95 后从 2017 年的 45.0% 下降至 2022 年的 36.4%80 后从 2017 年的 41.4% 下降至 2022 年的 36.0%70 后从 2017 年的 37.7% 下降至 2022 年的 36.2%

同一时间段,不同代际投递新一线城市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90 后亦最为明显,其中 95 前从 2017 年的 30.2% 上升至 2022 年的 35.4%95 后从 2017 年的 31.7% 上升至 2022 年的 38.3%

80 后从 2017 年的 30.1% 上升至 33.4%70 后从 28.2% 上升至 2022 年的 30.9%。而不同代际投递二三线城市的占比亦整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2023 上半年,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各代际投递均相对活跃。从今年上半年,不同代际求职者投递城市的分布情况来看,00 后投递新一线城市的占比已超过一线城市,从 2022 全年 00 后的投递情况来看,亦呈现这一现象。而 95 2023 上半年投递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占比基本持平。整体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涌向新一线城市。

沪京深人才投递位居前三,北京平均月薪 18976 元全国最高

2023 上半年人才投递热门城市 TOP20 中,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 10.15%7.86%7.32%。广州位居第四,占比 5.97%。杭州以 4.95% 的占比位居第五,在非一线城市中位居人才投递榜首。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重庆、西安占比均超过 2%,位居第六至第十一。

在这 20 个城市中,长三角城市占七席,大湾区城市占四席,京津冀占两席。这三大城市群囊括的城市多,经济实力强,新旧产业均较发达,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较强。

从上述城市对应的平均招聘月薪来看,北京以 18976 元位居第一;上海、深圳分别以 18132 元、17784 元位居第二、第三。杭州为 16223 元,南京为 15022 元,位居前五。

上海位居各代际人才投递榜首,00 后投递城市榜:沪、深、广位居前三

2023 上半年不同代际人才投递热门城市 TOP10 来看,各代际投递占比最高的城市均为上海。70 后、80 后、95 前人才投递的第二大城市均为北京;95 后、00 后投递的第二大城市为深圳。值得一提的是,00 后投递的第三大城市为广州,其他代际广州的投递占比均位列第四。

此外,杭州、苏州、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几个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一线城市对 80 后、90 后、00 后的吸引力较大,在 80 后、90 后、00 后投递城市榜中,均上榜前十。而 70 后相比其他代际对广东省情有独钟,70 后人才投递城市 TOP10 中,广东省上榜四个城市,分别为深圳、广州、东莞、佛山。

新一线、二三线城市对电子 / 半导体 / 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吸引力异军突起

对比 2023 上半年(疫情后)与 2019 上半年(疫情前)各行业人才投递不同梯队城市的分布变化,投递一线城市最多的 TOP5 行业一直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互联网、基金 / 证券 / 期货、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服务,仅排名上有所变化。

从投递新一线城市最多的五大行业的变化来看,房地产开发经营、互联网仍位居前五,计算机软件、电子 / 半导体 / 集成电路、工程施工取代机械 / 设备、专业技术服务、基金 / 证券 / 期货跻身前五。投递二三线城市最多的五大行业的变化中,工程施工、电子 / 半导体 / 集成电路取代批发 / 零售、整车制造跻身 TOP5

Part 2 人才出海 / 出境就业情况

投递境外 / 海外人数同比增长 92.9%00 后在各代际中增幅最大

随着去年底疫情管控措施的放开,人才跨区域、跨境恢复往日的便利。2023 上半年求职者投递海外 / 境外职位同比去年同期增长 92.9%

2023 上半年不同代际求职者投递海外 / 境外职位的同比增长情况看,70 后、80 后、95 前同比去年同期增幅均在 80% 左右,95 后同比增长 135.7%00 后同比激增 539.0%。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单从人才投递占比看,相较出海 / 出境,投递国内职位的求职者占据绝对比例。而 00 后相比其他代际在投递海外 / 境外职位的占比中最小,但其同比增速快。

印尼成人才出海 / 出境求职首选,越南、中国香港跻身前三

2023 上半年人才投递海外 / 境外职位的首选 TOP10 地区来看,印度尼西亚以 12.11% 的占比位居第一;越南、中国香港、泰国位居第二至第四。东南亚与中国地理位置接近,同时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在不断提高,因而成为中国企业和人才出海的重要选择。而印尼作为东南亚第一人口大国自然环境优越、政治环境稳定,在东南亚各国中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配套完善,因此吸引了众多想要出海闯荡的年轻人。

越南代工近年来发展迅速,其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和税收优惠成为国内外大批优质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机会集聚的地方自然对人才会产生较大吸引力。而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又与深圳等大陆城市毗邻,因此也成为人才投递海外 / 境外职位的重要选择。

从上述地区对应的招聘平均月薪来看,德国以 34311 元位居第一;香港平均招聘月薪 33525 元,位居第二;新加坡平均招聘月薪亦超 3 万元。

人才出海 / 出境三大首选行业:工程施工、新能源、机械 / 设备

2023 上半年人才投递海外 / 境外职位的行业分布 TOP15 来看,工程施工以 8.2% 的占比位居第一。新能源位居第二,占比 7.2%;机械 / 设备、矿产开采、房地产开发经营、互联网、贸易 / 进出口位居第三至第七。此外,通信设备、电子 / 半导体 / 集成电路等也有较高占比。

Part 3 重点地区人才就业情况

一线投递新一线城市人才同比增长 24.5%

猎聘大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绝大多数人才仍在一线城市内流动。具体来看,2023 上半年一线城市求职者投递一线城市的占比达 90.6%,剩余 10% 左右主要投向新一线、二三线城市,四线及以下城市占比微乎其微。

同比去年同期,一线城市求职者去新一线城市工作的意愿增强。2023 上半年一线城市求职者投递新一线城市的同比增长 24.5%;投递一线城市的同比增长 17.0%,投向二三线城市同比增长 9.9%

一线城市投递新一线城市人才以年轻人为主,投递二三线以中年人为主

猎聘大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希望去向新一线城市的人才相对希望去向二三线城市的人才更年轻。2023 上半年,一线城市投递新一线城市的人才以 25-30 岁为主,占比 26.3%,其次是 30-35 岁之间,占比 22.3%;而一线城市投递二三线城市的人才中 30-35 岁占比最大,为 21.8%,其次是 35-40 岁,占比 21.6%

从学历来看,一线投递新一线城市的人才中,硕博学历占比合计为 26.3%;而一线投递二三线城市的人才中硕博学历占比合计则为 19.4%

39.2% 的人逃离北上广深 20 个月左右意欲重返一线城市

猎聘大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曾逃离北上广深的职场人中,39.2% 选择重新投递一线城市。其重新投递一线城市的平均间隔时间在 20 个月左右。

上海、北京近六年来薪资涨幅最高,苏州、合肥、西安、杭州涨幅均超 20%

对比 2023 上半年与 2018 上半年六年间一线新一线城市人才薪资涨幅,上海薪资涨幅最高,达 29.6%。北京以 27.48% 的薪资涨幅位居第二;苏州、合肥、西安、杭州薪资涨幅达 24.61%22.19%21.69%21.17% 的薪资涨幅位居第三至第六。

本科学历上海近六年来薪资涨幅最高,硕博学历武汉薪资涨幅最高

2023 上半年一线、新一线城市不同学历人才薪资情况来看,无论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均是北京、上海、深圳的平均薪资最高。其中,本科学历北京平均月薪最高,为 22109 元;上海以 21778 元位居第二;硕士学历深圳平均月薪最高,为 31481 元,北京以 31272 元位居第二;博士学历深圳以 45119 元的平均月薪位居第一。

对比一线、新一线城市不同学历人才六年来的薪资涨幅,本科学历人才薪资涨幅最高的 TOP5 城市为上海、苏州、北京、杭州、西安。其中上海薪资涨幅最高,超 30%。硕士学历薪资涨幅最高的 TOP3 城市为武汉、合肥、苏州,涨幅均在 30% 以上,西安、杭州硕士人才薪资涨幅亦较高。

博士学历薪资涨幅最高的城市为武汉,涨幅达 42.8%;苏州、昆明、上海位居第二至第四。近六年来大专学历人才薪资涨幅最高的 TOP5 城市为苏州、合肥、上海、宁波、西安。

重点城市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及薪资涨幅情况

1) 上海吸引京、苏、杭人才,武汉投递深圳薪资涨幅超 30%

2023 上半年,跨地区投递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人才来源 TOP10 城市中,北京最吸引天津、上海、深圳、廊坊人才跨地区投递,其中廊坊、天津求职者投递北京的薪资涨幅均超 30%;上海最吸引北京、苏州、杭州人才跨地区投递,在跨地区投递上海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武汉、成都投递上海的薪资涨幅均超 30%

深圳最吸引广州、北京、上海求职者跨地区投递。在跨地区投递深圳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武汉投递深圳后的薪资涨幅最高,达 30.9%。广州最吸引深圳、佛山、北京人才跨地区投递。在跨地区投递广州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武汉投递广州薪资涨幅最高,为 12.9%;上海投递广州薪资降幅最明显,降幅为 8.9%

杭州、南京、郑州、西安吸引京、沪人才

猎聘大数据显示,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最吸引北京、上海人才跨地区投递。具体来看,2023 上半年,跨地区投递杭州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上海、北京、南京位居前三。从南京、郑州、宁波、武汉、合肥跨地区投递杭州岗位的薪资涨幅均超 10%

成都最吸引重庆、北京、上海人才跨地区投递。在跨地区投递成都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绵阳投递成都薪资涨幅最高,达 23.5%;北京投递成都薪资降幅最明显,为 15.2%

南京最吸引上海、北京、苏州人才跨地区投递。在跨地区投递南京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徐州、合肥投递南京薪资涨幅最高,上海投递南京薪资降幅最明显。

跨地区投递武汉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深圳、上海、北京位居前三。从襄阳投递武汉薪资涨幅为 25.3%;北京、深圳投递武汉薪资降幅最明显,均达 15% 以上。

跨地区投递郑州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北京、上海、洛阳位居前三。从南阳投递郑州薪资涨幅最高,为 33.4%,其次是从新乡投递郑州,涨幅达 28%;北京、上海、深圳投递武汉薪资降幅最明显,均超 15%

2023 上半年,跨地区投递西安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北京、上海、咸阳位居前三。从宝鸡投递西安的薪资涨幅最高,北京投递西安的薪资降幅最明显,达 21.3%

重庆最吸引成都、北京、上海人才跨地区投递。在跨地区投递重庆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北京投递重庆薪资降幅最明显,为 23.6%;深圳、上海投递重庆的薪资降幅亦超 19%

青岛最吸引北京、济南、潍坊人才跨地区投递。在跨地区投递青岛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烟台投递青岛薪资涨幅最高,达 17.8%;北京投递青岛薪资降幅最明显。

跨地区投递长沙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深圳、广州、北京位居前三。从株洲、湘潭投递长沙薪资涨幅均超 15%;上海投递长沙薪资降幅最明显。

跨地区投递天津的人才来源城市 TOP10 中,北京、廊坊、上海位居前三。从沧州投递天津的薪资涨幅最高,为 20.1%,从石家庄、保定投递天津的薪资涨幅在 10.5% 左右。

Part 4 当代职场人就业现状及就业心态变化

一线城市职场人工作生活满意度最高

猎聘调研显示,超七成职场人对当前所在地工作生活感到满意。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对当前所在地工作生活满意的占比超八成,高于其他城市。新一线城市以 79.7% 的满意度位居第二。二三线城市与四线及以下城市职场人满意度相对较一线、新一线城市低。

二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职场人对当前所在地工作生活不满意的第一大原因均为薪资待遇较低。二三线城市不满的第二大原因是工作机会少,四线及以下城市不满的第二大原因为当地教育、医疗等资源一般。一线、新一线城市不满的首要原因均为房价及生活成本太高。

超四成职场人日常经常加班,加班 2 小时以内的占比合计超七成

加班已经成为当代职场人绕不开的话题,猎聘调研数据显示,42.9% 的职场人日常经常加班。从经常加班职场人平均每天的加班时长看,1-2 小时之间占比最高,为 58.1%;其次是 2-3 小时之间,占比 18.4%;一小时以内以 12.9% 的占比位居第三。

新一线城市近五成职场人经常加班,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

分地域来看,一线城市经常加班的职场人占比为 47.2%,新一线城市经常加班的占比为 46.4%,两者基本持平。二三线和四线及以下城市经常加班的职场人占比均在 37.4% 左右。由此可见,随着城市下沉,经常加班的情况有所缓解。

月薪 1-2 万的人最经常加班,占比超六成

被调研职场人中,月薪在 1-2 万的人最经常加班,占比 60.5%;其次是月薪 8 – 1 万的,经常加班的占比为 40.2%。月薪 5 – 8 千与月薪 5 千以下的职场人经常加班的比例趋同,均在 40% 左右。月薪 2W 以上的人经常加班的比例最少,仅占 19.0%

当被问及能够坚持这份经常需要加班的工作的原因,得票率最高的为当前市场情况下,离职不好找工作;房贷、车贷等还款压力以 51.4% 的得票率位居第二;孩子养育压力得票率为 48.6%,位居第三。

超八成职场人对交通便利程度满意

猎聘调研显示,全国受访职场人中有 81.8% 对所在城市交通便利程度满意。分城市来看,一线、新一线城市职场人对所在城市交通便利的满意度基本持平,均在 85% 左右。这一占比高于二三线城市的 75.0% 和四线及以下城市的 78.4%

超九成职场人单程通勤时间在 1 小时以内

当被问到每天上班的单程通勤时间,45.3% 的职场人表示在 30 分钟以内,47.0% 表示在 30 分钟到 1 小时之间,两者合计占比达 92.3%。单程通勤时间在 1 小时以上的占比为 7.7%

分城市来看,随着城市下沉职场人通勤时间变短。调研显示,四线及以下城市职场人近七成单程通勤时间在 30 分钟以内,二三线城市这一占比为 65.8%,新一线城市为 36.2%,一线城市则仅有两成。整体来看,一线城市职场人单程通勤时间主要集中在 30 分钟 – 1 小时之间,占比 64.8%,新一线城市这一占比为 55.1%

超六成职场人月均通勤费用在 300 元以内

通勤费用方面,月均通勤费用在 100-300 元之间的占比最高,为 41.5%300-600 元之间的占比为 28.3%,位居第二。100 元以内的占比为 19.4%,位居第三。此外还有 10.8% 的职场人月均通勤费用在 600 元以上。

近四成新一线城市职场人认为当前城市薪资水平低于预期

当被问及当前城市的工作收入水平与预期是否相符,46.7% 的二三线城市职场人表示低于预期,四线及以下城市这一占比达 41.2%,位居第二。新一线城市的这一占比为 37.0%,一线城市低于预期的占比最少。

认为薪资低于预期的 TOP2 行业:生活服务、交通 / 物流 / 贸易 / 零售

从认为当前工作收入水平低于预期的受访者的行业分布 TOP5 来看,生活服务以 60.0% 的占比位居第一,交通 / 物流 / 贸易 / 零售以 57.9% 的占比位居第二;消费品、能源 / 化工 / 环保位居第三、第四,占比均在 50% 左右。教育培训以 46.9% 的占比位居第五。

00 后职业安全感最低

当前市场环境下,职场人的职业安全感相对不高。从职场人对自身职业安全感的打分情况来看,职场人职业安全感的总体平均值为 7.11 分。

从不同代际职场人的打分情况来看,80 后职场人职业安全感得分最高,为 7.2795 前次之,以 7.19 的职业安全感得分位居第二。80 后由于拥有多年工作经验,已然成为行业专家,在事业上也已取得一定成绩,因此职业安全感相对最高,而 95 前职场人进入职场多年,在众多岗位上已经开始成为顶梁柱,因此职业安全感也相对较高。

70 后职业安全感得分为 7.06,位居第三;95 后为 6.8600 后职场人职业安全感得分最低,仅为 6.4495 后进入职场的时间不久,且面临公司上有优秀人才、下有众多优秀 00 后应届生的冲击,因此职业安全感相对较低,而 00 后由于近年来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加之当前就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 00 后整体职业安全感不高。

本科学历职业安全感最低,博士职业安全感最高

从不同学历人才的职业安全感打分情况来看,本科学历职业安全感最低,为 7.06;大专、大专以下安全感得分分别为 7.137.14,略高于本科学历。博士职业安全感得分最高为 7.50,硕士以 7.43 的平均得分紧随其后。

超七成职场人求职青睐国 / 央企

对于对自己选择职业时影响最大的职业属性特点,稳定性以 81.1% 的得票率遥遥领先;专业性 / 技术属性以 46.3% 位居第二;成长性、自主性位居第三、第四。

在被调研职场人中,求职时偏爱国 / 央企的得票率最高,达 71.7%;政府机关 / 事业单位以 42% 的得票率位居第二。这与职场人当前求职更喜欢稳定性有较大关系。外资企业以 41.5% 的得票率位居第三,民营企业位居第四。

影响职场人选择就业 / 定居城市的 TOP3 因素:工资水平、生活成本、就业机会

职场人在选择就业 / 定居城市时,城市工资水平是影响这一选择的重要因素,得票率为 64.8%;生活成本、就业机会位居第二、第三,得票率均在 56% 以上。此外,城市发展潜力 / 实力、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城市教育水平亦对职场人选择就业 / 定居城市影响较大。

职场人希望进入的行业 TOP2IT / 互联网 / 游戏、电子 / 通信 / 半导体

当被调研职场人被问到求职时最希望进入哪些行业,IT / 互联网 / 游戏以 34.3% 的得票率位居第一;电子 / 通信 / 半导体以 25.7% 的得票率位居第二;科研技术 / 商务服务、交通 / 物流 / 贸易 / 零售、机械 / 制造位居第三至第五。

人才流动对于社会、地方和个人都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经济回暖,新一线、二三线城市等的发展,近年来人才下沉趋势明显。

猎聘高级职场顾问建议,当前市场环境下,求职者在流动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和考虑流入地的行业发展现状、薪资行情和生活方式等与自身的适配性,进而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最终在职场上拥有自己的天地。

]]>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2137.html Wed, 08 Apr 2020 09:22:31 +0000 //www.otias-ub.com/?p=1032137 清华大学法学院官方微信发布文章,呼吁法学院的校友们“充分发挥您的影响力,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就业信息”;而北大开设的一个线上招工平台,刚一上线就被挤爆。这一切都说明了尽管疫情形势还未完全转好,但应届生们已经对就业机会迫不及待,就业的严峻性就摆在面前。

根据教育部的预估,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874万,同比增加了40万。那么,这些高校应届毕业生正面临怎样的就业形势?他们对当前就业形势是否有信心?应届毕业生岗位需求是否有缩减?不同地区企业春季校招需求情况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此次报告根据猎聘大数据,并分别对企业和2020年应届毕业生展开调研,全面分析疫情之下2020年应届毕业生求职现状和企业校招情况,帮助企业和应届毕业生双方提供决策参考。

一、2020春季校招应届毕业生求职现状

1、超七成应届毕业生尚未签约,超九成应届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形势感到焦虑

在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毫不讳言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难上加难”的就业困局。形势之严峻,首先体现在签约率的“缩水”。在参与调研的应届毕业生中,目前已成功签约的仅占25.73%,未签约的高达74.27%。

当被问及“对目前就业形势是否感到焦虑”时,超九成应届毕业生表示感到焦虑,其中30.5%的应届毕业生感到非常焦虑,63.66%的应届毕业生感到有点焦虑;值得注意的是,仅有5.84%的应届毕业生对此完全不焦虑。可见,在疫情影响下,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心态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焦虑情绪已在蔓延。

2、74.54%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疫情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有消极影响

在疫情影响下,不少企业受冲击较大,其中实体经济企业受到影响较严重,而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受到的冲击依旧要远小于其他企业。受波动较大的企业纷纷调整招聘策略,自然无形中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从所学专业的就业受疫情影响情况来看,74.54%的应届毕业生表示疫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有消极影响,仅有7.9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有积极影响,还有17.51%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没有影响。

其中,因医学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有52.94%的医学专业应届生表示疫情对行业的就业有着积极影响,但分别有超七成理工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的应届生表示疫情给本专业就业带来了消极影响,认为使得该专业的就业情况雪上加霜。

3、2020春季校招应届毕业生面临僧多粥少竞争激烈问题,强烈希望企业延长校招

在被问及“在求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中,“企业缩招/停招,僧多粥少,竞争激烈”、“无法实地深入了解企业信息”和“求职周期被拉长,不确定性增加”成为目前让应届毕业生们头疼的前三大问题,其占比分别为66.31%、56.23%和36.34%。此外,“之前谈成工作意向,现在没有后续消息”和“不适应线上求职这种新方式”这些问题也困扰着应届毕业生。

在一些受影响较严重的行业,企业进行内部员工调整,再加上不少企业调整了招聘需求,使得失业者和数百万应届毕业生同台竞争,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另外,多数企业都通过线上面试招聘,但是线上招聘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 — 交通是否便利、公司面积多大、工作环境如何,这些最为直观的信息都无从得知,这无疑给应届毕业生求职带来一定的顾虑。

针对这些求职中出现的问题,应届毕业生们希望得到政府、企业和校园等各个方面的帮助。在“最希望获得的什么帮助”这一问题中,“政府能加大扶持力度”“企业能延长春招时间”和“学校能多给予应届毕业生就业帮助”排名前三,其占比分别为70.82%、66.31%和56.23%。同时应届毕业生们也希望能有“专业的职业顾问给予就业指导”,并希望“招聘网站开辟应届毕业生招聘专场”。

4、近四成2020届应届毕业生倾向于考公务员

在疫情影响下,2020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不再像2019届那么从容淡定,如不能及时就业,依然有大量应届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找工作”,其占比高达76.66%;而2019年,仅三分之一的大学生选择了毕业后立刻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考公务员”成了2020届应届毕业生热门的选择之一,其占比为38.73%。疫情爆发后多地宣布公务员考试或面试时间推迟,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5、疫情影响就业心态,应届毕业生更加现实求稳

供需失衡导致的激烈竞争和对就业难度的感知使得应届毕业生的选择更加谨慎。本次调研数据表明,国企因其稳定性和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成为应届毕业生的择业首选,占比为42.44%;选择私企的占比为22.02%,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外企”的分别为19.63%、14.85%。

在应届毕业生选择工作最关键的因素中,“收入”和“稳定”分别排在前两位,其占比高达76.92%和68.7%。可见,当下应届毕业生更加现实和求稳。

除了公司是否能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令人满意的薪水,应届毕业生也有其他重要的衡量因素 — “成长”“兴趣”和“专业”。在他们眼中,工作被赋予了除谋生之外的更多意义,它可以是展示自己兴趣和才华的舞台,也可以是自我实现的途径。

对比2019年和2020年应届毕业生最看重的前五个因素,发现“稳定”因素的排名从2019年的第五名跃升至2020年的第二名,这说明当下经济环境和形势的转变都在影响着每一个即将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在选择职业时越来越务实,更加追求稳定。

6、疫情致使应届毕业生更加理性估价

当谈及第一份工作月薪时,77.46%以上的大学生期望月薪在8000元以下,其中42.44%的应届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资在3000-5000之间,33.69%的应届毕业生期望薪资为5000-8000。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虽然看重金钱,但对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比较清醒,会理性评估自身价值,并不会漫天要价。

对比2019、2020年应届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要求,发现比例最高的均在3000-5000元和5000-8000元两个薪资段,而2020年3000-5000元的比例比2019年高了4.98个百分点,2020年5000-8000元的比例比2019年下降了3.45个百分点。可见,疫情也影响了应届毕业生对自己身价的预估,使得应届毕业生更加理性。

二、2020春季校招企业招聘现状

1、八成企业对2020年校园招聘保持乐观心态

从企业方角度看,招聘方对2020年校园招聘市场更为乐观。81.33%的HR都在调研中表示对2020年的企业校园招聘有信心,仅有14%HR表示没有信心,4.67%的HR表示不确定。随着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企业校园招聘活动也在逐渐恢复,企业对校园招聘的信心得到进一步提升。

2、企业校招需求分析

1)超三成企业缩减校招需求

疫情之下,企业也并不轻松,保证现金流成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停招/缩招则成为老板们的第一步。这也反映在数据上,根据猎聘调查,33.33%的企业表示将会缩招,还有26%的企业暂停了校招;另外30.67%的企业表示疫情未影响校招计划,而扩招的企业仅占10%。

2)城市需求分布:京沪两地应届毕业生新增职位占比最高,成都跻身第三位

从2020年1-3月新增应届毕业生职位需求城市分布TOP20来看,北京、上海位于第一梯队,其中,北京以10.81%的占比位居榜首;上海紧随其后,以10.45%的占比位居第二。成都、深圳、广州、杭州则位于第二梯队,占比在6.35%-7.13%之间。值得一提的是,新一线城市中,成都新增应届毕业生职位占比高于一线城市深圳、广州,位居第三,占比为7.13%。

北京上海是各类企业聚集的重地,人才需求整体较为旺盛,因此应届毕业生的新增职位占比亦相对较高。而成都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一线城市之一,已经成为不少互联网企业分公司的聚集地,因此需要更多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加入。

3)行业需求分布:互联网新增应届毕业生职位占比超21%,领跑全行业

从各行业新增的应届毕业生职位需求分布来看,互联网行业应届毕业生新增职位占比最高,以21.32%的占比遥遥领先其他行业。互联网行业多以轻资产为主,天然能适应在线上办公,且历来对新生力量展开怀抱,因此即便在疫情期间,互联网行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仍然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和消费品行业新增的应届毕业生职位需求位居前四,占比分别为11.51%和10.91%。疫情期间,人们的外出受到限制,对服务业及日用消费品的依赖较高,因而也促进了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的增长。

4)应届毕业生热招职能:销售/客服第一,制药医疗、教育培训两大职能跻身前十

从2020年1月1日-2020年3月15日猎聘平台新增的应届毕业生热招职能TOP20来看,销售/客服以21.53%的占比位居第一。疫情期间,企业的第一目标是活下去,而销售/客服是能够帮助公司进行变现的职能,因而这个职能的应届毕业生需求相对最旺盛。位居第二至第五的是人力/财务/行政、互联网+技术、生产/制造/研发、房地产/建筑/物业,其占比分别为12.69%、9.12%、6.88%、5.57%。

值得注意的是,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护理位居第八,其新增应届毕业生职位占比4.56%;教育/培训位居第九,新增应届毕业生职位占比4.25%。疫情期间,制药医疗行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也推动了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此外,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一方面大众更注重自身的沉淀和成长,在线教育培训等满足了人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中小学延迟开学使得在线教育一时火爆,因而带动了企业对教育培训人才的需求。

5)企业薪资:42.67%企业月薪为5000-8000元,46.67%企业表示2020年月薪比往年高

根据调研数据,七成以上企业月薪主要集中在3000-8000元,其中42.67%的企业表示愿意给应届毕业生提供月薪区间为5000-8000元,31.33%的企业愿意给应届毕业生提供薪资区间为3000-5000元。另外,有19.33%的企业给出的薪资超过8000,薪资低于3000的企业仅为6.67%。

与往年薪资相比,46.67%的企业表示给应届毕业生提供的起薪提高了,只有两成左右的企业降低了起薪。这表明尽管疫情影响,但企业对校招重视程度更高了,对于能够满足严苛要求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企业愿意开出更高薪水。

3、企业校招时间:近三成企业4月开始大规模校招,六成企业会延长校招时间

出于防疫安全需要,为保障企业和应届毕业生双方安全,企业调整了春季校招计划。调研数据显示,已有33.33%的企业开启了春季校招计划。值得注意的是,54.01%的企业从4月陆续开始大规模校招,其中28.67%的企业表示会在4月份开始大规模校招,16.67%的企业将在5月份开启校招,还有8.67%的企业在6月份开启校招。由此看来,接下来将会有大批岗位上线,应届毕业生有望获取很多的就业机会。

关于“校招时间是否会延长”一项调研,64.67%的企业表示会延长校招时间,27.27%的企业按计划进行不会延长,还有19.48%的企业不确定是否延长。“企业延迟校招时间”这一信号也给应届毕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增强了他们的就业信心。

对许多毕业生来说,受疫情影响,这个毕业季异常艰难,但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加以重视和关注。政府加大应届毕业生就业扶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此外,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调整校招策略,为应届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猎聘顾问建议应届毕业生对2020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务实进取,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职场里没有所谓的“输在起点”,只要认真做好充分准备,就会有机会逆风翻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