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时间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24 Jul 2023 12:44:5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发现最佳睡眠时间为7小时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9817.html Mon, 24 Jul 2023 12:44:53 +0000 //www.otias-ub.com/?p=1629817

睡眠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此前科学界盛行“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但不断有研究证明,对个人来说,8小时可能不是最佳的睡眠时间。据报道,2021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期刊上研究揭示了日本、中国、新加坡和韩国成年人睡眠时间与总体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持续的睡眠不足和持续的睡眠过多都会导致死亡率升高,7小时才是“最佳睡眠时间”。

并且,睡眠时间与个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研究指出,7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关的最低点。但如果超过或者少于7小时,对寿命都会有影响。

其中,男性每晚睡眠超过7小时后,比如达到8、9、10小时,全因死亡率将分别升高9%、18%和43%;而睡眠不足5小时,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也会升高16%。

而在女性中,与每晚7小时睡眠相比,多睡1小时或少睡1小时均会使全因死亡率升高。

令人震惊的是,睡得太久对健康的损害竟然会更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全因死亡率在睡眠时长达到10小时及以上时,最大程度地升高,分别增加43%与55%。

此外,值得关注的事,《健康中国行动》曾建议,中国的成年人每天睡觉的时间平均保持在7~8小时就好。如果你能做到晚上10~11点之间入睡睡觉,那么经过7~8个小时的睡眠,起床的时间就在早上6~7点。

自 快科技

]]>
欧洲心脏病学会:研究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患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机会要高74%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9912.html Sun, 14 May 2023 12:12:57 +0000 //www.otias-ub.com/?p=1599912 根据最近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学术期刊《欧洲心脏杂志-开放》上的一项研究,与那些睡眠时间为7至8小时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患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机会要高74%。”我们的研究表明,每晚睡七到八个小时是降低PAD风险的好习惯,”研究作者、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袁帅博士说。

周边动脉疾病(PAD)是一种腿部动脉阻塞的疾病,从而减少了血液流动,提高了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全世界有超过2亿人受到影响。

袁博士说:”夜间睡眠不足和白天打盹以前与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提高有关,冠状动脉疾病与PAD一样,是由动脉堵塞引起的。此外,睡眠问题是PAD患者最主要的抱怨之一。关于睡眠习惯对PAD的影响以及反之亦然的数据有限,我们的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该研究包括超过65万名参与者,分两部分进行。首先,研究人员分析了睡眠时间和白天小睡与PAD风险的关联。在第二部分,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数据进行自然随机对照试验–称为孟德尔随机化–以检查这些关联的因果关系。

袁博士说:”观察性分析受到反向因果关系的限制–这意味着如果发现睡眠习惯和PAD之间有关联,我们不能确定是睡眠习惯导致PAD,还是有PAD导致睡眠习惯。孟德尔随机化是一种评估因果关系的稳健方法,并为结果提供更多的确定性”。

综合来看,最有力的证据是睡眠时间短,与PAD的关系是双向的。在对53,416名成年人的观察分析中,与7至8小时相比,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与PAD的风险几乎翻倍(危险比[HR]1.74;95%置信区间[CI]1.31-2.31)。对156,582人和452,028人进行的进一步分析支持了这一发现。在因果研究中,睡眠短与PAD的风险增加有关,此外,PAD与睡眠短的可能性增加有关。

袁博士说:”结果表明,夜间短暂的睡眠可以提高患PAD的几率,而且患有PAD会增加睡眠不足的风险。”

关于长睡眠,在对53,416名成年人的观察分析中,与7至8小时相比,每晚睡8小时或以上与PAD的风险高24%有关(HR 1.24;95% CI 1.08-1.43)。对156,582人和452,028人的两个较大的人群的分析支持了这一发现。然而,没有发现长时间睡眠和PAD之间的因果关系。午睡也有类似的结果,与不午睡的人相比,白天午睡的人患PAD的风险高32%(HR 1.32;95% CI 1.18-1.49),但没有发现因果关系。

袁博士说:”需要对夜间睡眠时间长、白天打盹和PAD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多研究。尽管我们在观察性研究中发现了关联,但我们无法确认因果关系。还需要对如何中断睡眠时间短和PAD之间的双向联系进行更多研究。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睡眠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进行体育锻炼,可能会降低患PAD的风险。对于PAD患者来说,优化疼痛管理可以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睡眠。”

自 cnBeta

]]>
南澳大利亚大学:研究认为休假的健康益处同样适用于每周四天工作时间制度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8224.html Sun, 16 Apr 2023 13:03:43 +0000 //www.otias-ub.com/?p=1588224 随着全球许多公司都在探索实施每周四天工作制,对与休假有关的健康益处的新研究似乎支持朝这个方向发展。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在家工作让我们知道,灵活的工作场所是一个可行的现实,并重新引发了关于实施四天工作周的讨论。

一个成年员工的标准工作日约为其清醒时间的一半。工作前和工作后的相关任务,如穿衣、做午饭和上下班也需要被考虑在内。然后还有做家务、赴约和睡觉的时间,除去这些时间后,留给休闲的空间很小。

现在,南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休假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并说他们的发现适用于四天工作周模式。

大多数四天工作周遵循100-80-100模式,即员工在80%的时间里获得100%的工资,以换取100%的生产力。换句话说,他们在四天而不是五天内做同样的工作,获得同样的工资和福利。倡导者认为,每周四天可以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满意度。

研究人员使用了成人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年度节奏(ARIA)研究中的数据,收集了308名澳大利亚成年人在13个月内的每日24小时运动行为。他们利用这些数据来观察参与者在休假前、休假中和休假后的运动行为的客观变化,这是以前的研究没有做到的。

在13个月的时间里,参与者平均有两到三个假期,每个假期大约12天。最常见的假期类型是”户外娱乐”(35%),其次是”家庭/社会活动”(31%),”休息和放松”(17%)和”非休闲追求”(17%),其中包括照顾他人或进行家庭装修。

研究发现,当人们度假时,他们表现出更健康的行为。度假者每天从事的中度至高度体力活动增加了13%,这相当于每天多了5分钟。他们每天久坐的时间减少5%(29分钟),睡眠时间增加4%(多出21分钟)。这些变化在四天到两周的假期中更为明显。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泰-弗格森说:”当人们去度假时,他们正在改变他们的日常责任,因为他们没有被锁定在他们的正常时间表上。有趣的是,这些变化的规模随着假期的长度而增加–因此假期越长,对健康的好处越大。”

研究人员说,额外的睡眠时间对健康特别重要。

“我们还发现,人们在假期中每天多获得21分钟的睡眠时间,这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有一系列积极影响,”弗格森说。”例如,获得足够的睡眠可以帮助改善我们的情绪、认知功能和生产力。它还可以帮助降低我们发展一系列健康状况的风险,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

假期结束后,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迅速恢复到假期前的水平。但是睡眠的增加在两周后仍然存在,特别是如果假期超过一周。

总的来说,该研究显示了一系列与休假有关的健康益处,即使只是短暂的休息。研究人员说,这些发现支持四天工作周的模式。

“这项研究提供了经验性的证据,当人们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比如三天的周末,他们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作者卡罗尔-马赫说。”这种身体活动和睡眠的增加预计会对精神和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观察到每周四天工作制的好处”。

非营利组织全球四天工作周(4DWG)获得的数据与目前的研究结果一致。2022年,4DWG在爱尔兰、美国和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六个月的试验。来自英国的试验数据显示,71%的工人降低了倦怠水平,43%的工人改善了心理健康,73%的工人报告说对他们如何度过他们的时间更加满意。美国和爱尔兰的试验表明,在试验期间,收入增加了8%,新员工增加了12%;67%的人报告说倦怠感减少了,41%的人报告说尽管工作天数减少了,但工作的复杂性下降了。

马赫说:”随着世界适应新常态,也许是时候拥抱长周末,作为促进我们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一种方式。”

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行为营养和身体活动杂志》上。

自 cnBeta

]]>
《一个地球》: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减少了人们的睡眠时间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9341.html Sun, 22 May 2022 12:15:59 +0000 //www.otias-ub.com/?p=1439341

大多数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研究,都集中在极端天气事件如何在大范围内影响经济和社会健康。然而,气候变化也可能对人类日常基本活动产生强烈影响。近日发表于《一个地球》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环境温度的上升对全球各地居民的睡眠产生了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到2099年,次优温度可能会导致每人每年50~58小时的睡眠减少。而且,温度对睡眠的影响在低收入国家居民、老年人和女性中要大得多。

不言而喻,睡眠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生产十分重要。“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睡眠时间可能会因气温升高而减少。”论文第一作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Kelton Minor说,“为了推动相关部门未来做出明智的气候政策决定,我们需要更好地考虑在当前温室气体排放选择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人们早就知道,炎热的天气会提高死亡和住院率,并使人们的各种表现恶化,但这些影响背后的生物学和行为机制尚未被完全揭示。最近,美国居民的自我报告数据表明,主观睡眠质量在炎热天气期间会下降,但温度波动如何影响世界不同气候区居民的客观睡眠数据仍不清楚。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供了第一个全球尺度的证据,证明温度高于平均水平会侵蚀人类的睡眠。”Minor说,“这种侵蚀主要是通过炎热天气会推迟入睡时间和提早醒来时间发生的。”

此次,研究人员使用了匿名的全球睡眠数据,这些数据收集自睡眠追踪腕带。这些数据包括来自68个国家的47000多名成年人的700万份夜间睡眠记录,范围横跨除南极洲外的所有大陆。这项研究中使用的腕带型测量工具之前已被证明与清醒和睡眠的独立测量得出的结果相一致。

研究表明,在非常温暖的夜晚(超过30摄氏度),睡眠时间平均减少略微超过14分钟。睡眠不足7小时的几率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人体会维持稳定的核心体温,它们每天晚上都会做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通过扩张血管,增加流向我们手脚的血液,进而从身体核心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Minor说,为了让人体能散发掉多余的热量,周围的环境温度需要比我们自身温度低。

睡眠实验室进行的早期对照研究也发现,当室温太热或太冷时,人类和动物的睡眠都较差。但这项研究受限于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他们会主动调整睡眠环境的温度,使之更舒适。

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正常生活习惯下,人们似乎更能适应外部环境寒冷,而不是炎热。Minor指出,“在不同的季节、人口结构和气候背景下,外部温度的升高一直在侵蚀睡眠,随着温度升高,睡眠损失逐渐增加。”

此外,一个重要的观察结果是,发展中国家居民似乎更容易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但研究人员无法确定原因,例如发达国家空调更普及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他们没有受试者使用空调的数据,因此无法确认。不过,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发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全球变暖对睡眠损失的影响是不平等的,因此应特别考虑更脆弱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居住在世界上最热和历史上最贫穷地区的人。

在未来的工作中,该团队希望与全球气候科学家、睡眠研究人员和技术提供商合作,将全球睡眠和行为分析的范围扩展到更广泛人群和环境中。此外,他们还希望研究环境温度上升对处于炎热气候区的监禁人群睡眠的影响,这些人使用空调的机会可能特别有限。

]]>
Alzheimer‘s & Dementia:研究发现白天睡得多晚年患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风险更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4782.html Mon, 25 Apr 2022 13:18:16 +0000 //www.otias-ub.com/?p=1424782

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有5740万痴呆症患者,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5亿。阿尔茨海默病(AD)占全球痴呆症病例的60%-70%,是21世纪的主要健康挑战之一。导致痴呆症(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退行性病变通常是渐进的,在患者残疾前已经发展了数十年。

既往研究证实,早在阿尔茨海默病明确出现之前,患者在诊断前15年里会更频繁出现10种症状,包括重度抑郁症、焦虑、有严重压力且出现适应障碍、听力损失、便秘、脊椎病、体重异常减轻、不适和疲劳、记忆力减退、晕厥和虚脱。

近日发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上的一项研究最新证实,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进展会加速老年人群日间睡眠的变化,且这种关系可能是双向的。分析结果与另外一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大规模研究结果相互印证,即中年时期经常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到了晚年会有更高的风险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

白天睡得多,痴呆症风险高!

白天补觉,如午睡是老年人常见一种生活习惯,但是日间睡眠对认知健康有何影响目前尚无充足研究证据。近日发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上的一篇论文报告了老年人群日间睡眠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分析了芝加哥一项名为Rush Memory and Aging Project项目的研究数据,其中共纳入1401例受试者(基线时的中位年龄为81岁),随访时间超过14年。受试者通过佩戴手表样设备记录其日常活动。日间睡眠的定义为:从上午9时至下午7时之间长时间处于非活动状态。

分析结果显示:

每天日间睡眠时间超过1小时的受试者与小于1小时的受试者相比,其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要高出40%;

与每天日间睡眠次数较少的受试者相比,日间睡眠次数至少为1次的受试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要高40%;

在校正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节律、合并症、治疗药物、APOE4等位基因携带状态等因素后,日间睡眠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相关性依然存在;

日间睡眠和认知健康之间显示出双向关系:日间睡眠时间较长、频率较高与受试者一年后认知功能较差有关;受试者认知功能较差与其一年后日间睡眠次数较多相关。

总体而言,随着受试者年龄增长,其日间睡眠的时长和频率都有上升趋势,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进展加速了这种变化,使得日间睡眠时间和频率逐年增加了一倍多。此外,日间睡眠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可能互相推动彼此产生了变化。

研究人员强调,这项研究系“首次证实日间睡眠时长(基于客观记录)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双向关系”。

尽管目前尚无充足证据证实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究竟是日间睡眠对认知健康造成了影响,还是过长的日间睡眠本身就可能是加速衰老或是认知功能加速下降的信号。但是,在调整夜间睡眠时长和质量后,日间过度睡眠与痴呆症之间的关联仍然存在,这表明,日间睡眠本身的作用非常重要,且这种作用与夜间睡眠无关。

可能机制:促醒神经元损伤

这项研究的发现与最新发表在JAMA Neurology上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根据后者的这项研究假设:日间睡眠与痴呆症发病风险存在关联,其潜在机制可能是:在淀粉样蛋白相关损伤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综合作用下,个体夜间睡眠开始呈现碎片化,而夜间睡眠质量不佳导致相应个体在白天总是感觉并未完全清醒,并选择在白天某个时间点补充睡眠。

此外,研究作者强调,由于“促醒神经元”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就已经开始退化,因此这部分人群或许并不是因为晚上没睡好所以白天表现的很累,而是因为大脑中能让他们保持清醒的系统消失了。

基于客观评估的睡眠数据以及尸检分析结果,研究团队证实了他们的猜测,即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日间睡眠的原因在于疾病已经损害了“促醒神经元”,且出现损害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tau蛋白的积聚,而不是因为淀粉样蛋白的沉积。

中年缺觉的危害

去年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表明,即使在相对年轻的人群中,睡眠与其晚年痴呆症发病之间关系可能也依然存在。

在对近8000名英国成年人进行了长达25年的随访后,研究人员分析发现,那些中年时期经常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到了晚年有更高的风险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总体而言,相比长期保持每晚7小时睡眠的人,从中年至老年(50-70岁间)长期睡眠少于每晚6小时的人,老年期痴呆症发病风险增加30%。

研究还分析了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发现中年时期睡眠时间与晚发性痴呆症风险之间的关联与精神疾病、心血管代谢或其他已知的痴呆症相关慢性疾病等都无关。此外,夜间睡眠持续时间≥8小时与痴呆症发病风险之间并没有显著关联。

尽管作为相关性研究,这项研究还不能建立因果联系,但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睡眠对中年大脑健康可能很重要。未来的研究或许能进一步确定改善睡眠习惯是否有助于预防痴呆症,但即便我们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结果,保证睡眠时间总是没有错的。

自 药明康德

]]>
Science Advances:中国人平均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 //www.otias-ub.com/archives/476758.html Sat, 29 Oct 2016 16:23:12 +0000 //www.otias-ub.com/?p=476758         199IT原创编译

        Science Advances 的调查荷兰和新西兰睡眠时间最常,超过8小时。但是如果住在日本或新加坡,睡眠时间最短,在7.5个小时左右。中国平均睡眠时间也不足8个小时。虽然看起来睡眠时间相差不多,但是研究显示少睡半个小时对健康的危害也非常大。而各国睡眠差异更可能是由于文化和社会因素导致的。

        完整数据如下:

1234        199IT.com原创编译自:Science Advances 非授权请勿转载

]]>
华盛顿技术政策研究所:调查显示上网将睡眠时间、朋友聚会次数等减少25%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611.html Wed, 23 Oct 2013 11:17:38 +0000 //www.otias-ub.com/?p=163611 人们上网时间长会导致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减少。

数据显示上网将睡眠时间、朋友聚会次数等减少25%

各大社交网站以及微博,可谓是所有患“拖延症”人群的天堂。不过,最新研究显示,经常浏览类似网站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包括减少睡眠时间、朋友聚会次数、以及工作产出等。华盛顿技术政策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平均每上网浏览一个小时,会将睡眠时间减少7分钟,外出时间减少17分钟,工作时间减少16分钟。此外,人们做家务、看电视、旅行等的时间也相应减少。

人们上网时间长会导致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减少。

平均下来,人们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待上一个小时,在现实世界中的活动时间将减少25分钟。这种因在网络世界滞留时间变长,而导致的在真实世界活动时间相应变少的现象,也叫做“挤出效应”。

华盛顿技术政策研究所的该项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称,人们因上网导致在现实生活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会慢慢对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但具体会产生多大负面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