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业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28 Aug 2022 15:11:2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亚洲发展银行:新加坡科技创业生态系统及其经验教训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3267.html Sun, 28 Aug 2022 20:30:14 +0000 //www.otias-ub.com/?p=1483267 新加坡创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以培育和发展以技术为基础的初创企业,本报告将其称为科技初创企业。它被评为亚洲第四大创业生态系统,仅次于北京、上海和东京。全球排名第17位。

报告以新加坡的创业生态系统为例进行了分析。它还审查了三个东南亚邻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系统,尽管不那么详细。。这些其他国家可能会采用新加坡的经验教训,并获得建议。

报告侧重于四个行业,农业技术、绿色技术(也称为清洁技术)、教育科技和健康科技。这些行业在人力资本(教育和健康)、社会贫困阶层(农业)和环境(能源和相关方面)方面可以产生强烈的发展影响。

新加坡的企业利润税相对较低,为17%,低于邻国。资本收益不征税,这对风险投资基金和其他寻求投资初创公司的投资者很有吸引力。

由于其良好的监管和法律环境,新加坡能够吸引外国初创企业、外国风险投资和外国公司的研究活动。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拥有560万人口。然而,这似乎并没有限制其创业部门。此外,该国人均收入很高,因此对技术解决方案的需求和可负担性很强,即使潜在客户数量可能相对较低。

新加坡的邻国人口众多,马来西亚有3200万人,泰国有7000万人,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国家,有2.7亿人。因此,初创公司的市场潜力很大,但收入水平和连通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仍然受到限制。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硅谷银行:2018中国科技创业企业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715026.html Mon, 23 Apr 2018 16:50:16 +0000 //www.otias-ub.com/?p=715026 报告针对中国的创新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中国科创企业对于商业环境、融资、人才招募、政策法规的看法,并以此洞察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情况。这是硅谷银行连续第九年推出科创企业展望报告,《中国科创企业展望》已经成为硅谷银行针对全球创新生态圈年度展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显示,创业者对宏观经济、对企业的发展都乐观而自信,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是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技术革新这一系列潜在的利好因素势必会为2018年中国的创新经济带来无限生机。80%科创企业认为2018年中国的商业环境将优于2017年,这体现了创业者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态度,以及“移动先行”概念下不断增长的商品和服务需求。

与美国和英国的同行企业相比,更多(88%)的中国科创企业认为融资环境严峻或存在一定挑战。超过三分之二(69%)的中国科创企业认为2018年企业并购交易数量将增多。一年前这一比例就开始明显增加。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9月发布公告对相关规定进行修订,旨在提高并购重组效率。腾讯、阿里巴巴等BAT企业深化投资并购布局的同时,大型科创企业也积极抱团合并,抢占市场份额。

展望未来,55%的中国科创企业预计他们下一轮资金来源为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和去年相比,预计下一轮资金来自天使投资/微风投/个人投资的受访者从2%增长到了14%,表明这些企业预期将在更为早期的阶段启动融资。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科技创业的30个早已过时“定式思维” //www.otias-ub.com/archives/399270.html Fri, 30 Oct 2015 12:46:18 +0000 //www.otias-ub.com/?p=399270

1. 对比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和之后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变化

2. 科技文章通常会用“终于”来开始一个产品的发布词,而这项产品早在六个月前已经宣称即将发布

3. 关于公司起源的故事被描述的比传奇故事还要神乎其神,通常会出现“曾经被著名企业否定”、“曾经濒临破产”等桥段

4. 新产品被看做是谷歌、三星、苹果手机的对手

5. 对苹果公司的应对策略进行预测

6. 对Tim Cook的反应做出预测

7. 回顾Elon Musk的职业生涯

8. 复述那些为了创业为放弃工作的陈年旧事,或者讲述如何边旅行边工作以及告诉你为何要辞掉工作环游世界

9. 价值十亿美元的高科技公司给你讲述“怎样成为超能少年”的故事

10. 某些创始人正在针对某个假设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要拿出解决方案

11. 各种研讨会

12. 有些文章对某件事情大加批判,但其实该作者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它

13. 有时会夸大其词,比如说某件高科技产品“飞速移动,甚至能破坏物品”

14. 动辄就谈论“云技术”

15. 通常用“Uber”一词来形容其破坏性

16. 分享型经济的初创公司却不喜欢分享资源

17. Steve Jobs有各种性格类型:天才型、幻想型和戏剧型

18. 动辄就使用“黑客”这个词,然而这并不是William Gibson的小说

19. 一个企业通常从“盲目、绝望、恐慌” 作为成功的转折点

20. 通常会与苹果,Uber,特斯拉,谷歌或其他某些企业进行比较

21. 网站的内容过于基础,因为公司通常都是雇用实习生,而不是专业网络作家

22. 谈论企业的创业基因——即使是侏罗纪公园,最有趣的还是恐龙的DNA

23. 口头上拥护雇员多样性,但却通常会歧视女员工

24. 对企业责任的陈述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而不是改善商业模式

25. 企业创始人都不擅于做市场营销

26. 营销人员与创业人员互不理解

27. 创业视频过于注重使用时髦的形式而剪切掉太多重要的部分

28. “忍者”、“大师”和“相扑”词语的使用

29. 博文都是讲述 “我是如何面对一个企业的失败的,这是我学到的东西和……”

30. 谈论过时的媒体网站,认为正是“清单体”和小游戏让BuzzFeed取得成功的

via:kuaili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