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at, 16 Jan 2021 12:42:3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美国司法委员会:2020年美国网络市场竞争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34717.html Sat, 16 Jan 2021 22:11:01 +0000 //www.otias-ub.com/?p=1134717 美国众议院反垄断委员会完成了对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潜在违规行为的为期15个月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这四家科技巨头都存在垄断行为。

在过去的十年里,数字经济变得高度集中,容易出现垄断。委员会调查的几个市场都是仅由一两家公司主导,如社交网络、通用在线搜索和在线广告等。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已经控制了关键的分销渠道,并开始发挥守门人的作用。仅仅十年后,世界经济总量的30%可能就掌握在这些公司手中,而其他公司则屈指可数。

在线平台的主导地位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它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侵蚀了美国经济中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削弱了自由和多样化的新闻媒体的活力,并破坏了美国人的隐私。大多数美国人都有这些担忧。2020年9月24日,司法委员会发表了“网络市场竞争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 85%的美国人非常担心或有点担心在线平台存储的关于他们的数据量;81%的美国人担心平台正在收集和持有这些数据,以建立更全面的消费者概况。
  • 58%的受访者不相信他们在使用在线平台购物或搜索信息时会获得客观公正的搜索结果。
  • 79%的受访者表示,大型科技公司的并购破坏了竞争和消费者的选择。
  • 60%的受访者支持政府对在线平台进行更多监管,并强制实施互操作性功能,使用户更容易从一个平台切换到另一个平台,而不会丢失重要数据或连接。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Vox:2/3的美国人同意拆分科技巨头 //www.otias-ub.com/archives/945680.html Sat, 05 Oct 2019 19:52:46 +0000 //www.otias-ub.com/?p=945680 美国人对科技巨头的分解很满意,特别是如果这意味着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公司停止向他们展示搜索结果。

如果这意味着确保将来有更多竞争,那么将近2/3的美国人支持撤销合并来拆分科技公司,例如Facebook对Instagram的收购。

另一个有关科技公司的问题似乎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几乎7/10的美国人表示,当大型科技公司展示给人们看的内容取决于公司是否从中获利时,将它们拆分是个好主意。例如,在亚马逊上搜索手提箱时,它可能会显示来自其专有的AmazonBasics系列。

这是根据Data for Progress、YouGov Blue与Vox发布的调查结果。而且,这在大多数年龄段、各种受教育程度和人口统计属性群体中都如此。

这一点并不特别令人惊讶,各国政府最近都在加大对科技巨头的审查。例如,各国政府都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在就反托拉斯问题调查Facebook。今年夏天,作为Cambridge Analytica丑闻的一部分,它以违反用户隐私为由对Facebook处以50亿美元罚款。最近,因违反儿童隐私法,Google的YouTube被罚款1.7亿美元。

但是,当我们谈论分拆科技公司时,我们真正的含义还不清楚。如何解决技术公司的问题也处于政策初期。

199IT.com原创编译自:Vox 非授权请勿转载

]]>
Vox:三分之二美国人支持拆分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 //www.otias-ub.com/archives/940612.html Fri, 20 Sep 2019 08:00:26 +0000 //www.otias-ub.com/?p=940612 美国人高度支持拆分大科技公司,尤其是这可能意味着亚马逊和谷歌等公司将无法再把有利于他们赚钱的搜索结果排在最前面。

Vox报道称,三分之二的美国人都支持以取消近期的并购的方法来拆分大科技公司,比如Facebook对Instagram的收购——希望藉此来确保未来能够有更充分的竞争。

这些大科技公司还有一个问题激起了甚至更多美国人的共鸣,即每十个受调查者当中有七个都表示,如果这些公司在对内容排序时是以自己是否赚钱为根据,那么拆分就是个很好的主意。具体来说,如果你在亚马逊上搜索“手提箱”,那么首先出现在你面前的极可能是亚马逊自家的AmazonBasics产品,而非其他品牌。

这一调查是美国智库Data for Progress与YouGov Blue合作发起的,Vox得到了独家报道权。

调查对象覆盖了不同年龄层、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民族和种族,以及不同政治立场的广大人群。

从政治角度来看,不管是何种政治立场的人,都对拆分大科技公司表示了支持的态度。调查甚至发现,在极左翼和极右翼两端,人们拆分大科技公司的热情反而来得更高。

在自认为是高度自由派的美国人当中有42%,自认为高度保守派的人当中有40%都强烈支持拆分大科技公司,以强化竞争,而在一般性自由派和保守派人群当中,持相同观点的人比例也都在30%上下。(政治立场不那么明确的人当中,对这一理念的支持相对没有那么强烈。)单就内容层面而论,高度自由派和高度保守派当中支持拆分大科技公司者的占比还会进一步提升到56%和47%。

这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惊奇的,事实就是,大科技公司现在已经成为了代表多方立场的几乎全体政治家的众矢之的。只不过,不管是国会议员,还是普罗大众,大家在谈论拆分大科技公司时,对于具体的做法也许还没有想清楚。除了垄断之外,还有安全和隐私权等问题,总之,该如何解决大科技公司带来的问题,具体的应对方案目前还处在酝酿的早期。

9月11日至13日期间,YouGov通过网络对1280名自我确认身份的选民进行了这次调查。

近期,这些大科技公司已经成为了众目所瞩,受到了来自几乎每一个方向的详细审查。

7月间,司法部宣布要进行一场全面的反垄断评估,虽然他们并未披露调查的准确覆盖名单,但是明言了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全都在列。官员们表示将通过评估来确认“这些市场领先的线上平台是否已经获得了市场权力,是如何获得的,以及他们是否存在削弱竞争、阻碍创新或其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实际行动”。

联邦贸易委员会目前也在就反垄断问题对Facebook展开调查。今年夏季,委员会刚刚就侵犯用户隐私权问题对Facebook课以50亿美元罚款——这也是剑桥分析丑闻的余波之一。本月早些时候,委员会又对谷歌旗下YouTube课以1.7亿美元罚款,理由为侵犯了儿童隐私权。(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这些公司的营收和盈利规模,这些罚款额度多少有点不痛不痒的感觉。)

除了这些联邦执行机构之外,来自两党的其他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们也在严厉批评这些大科技公司。

在左翼,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沃伦(Elizabeth Warren)公开呼吁拆分Facebook、谷歌、亚马逊和苹果。佛蒙特州独立派参议员桑德斯(Bernie Sanders)多次严厉抨击亚马逊,还批评Facebook和谷歌破坏了地方媒体,称自己“绝对”想要拆分这些大科技公司。至于明尼苏达州民主党参议员克罗布彻(Amy Klobuchar),更是这些公司长年的批评者。

在右翼,密苏里州共和党参议员豪利(Josh Hawley)已经将自己定位成了反抗大科技公司的十字军战士。他在这方面提出过多份立法动议,其中一份想要剥夺科技公司在用户上传内容方面的相关权益保护,另外一份想要将社交媒体平台的每天登录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得克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和其他一些政治家则一直在指责大科技公司存在政治倾向性。

在州的层面,全美的总检察长们已经发起了跨党派的联合行动,宣布对Facebook和谷歌展开调查。

Vox今年早些时候曾经有专门报道深度研究过当前呼吁拆分大科技公司的潮流,以及这潮流为何在此时出现。报道指出,相当时间内,大科技公司“飞速前进,打破一切”时,反垄断监管部门都在一边沉睡,直至这些大公司的作为发展到很过分的地步。Facebook并没有与Instagram、WhatsApp展开竞争,而是直接收购了他们。谷歌则将自己的餐厅点评排列在Yelp的专业内容前面。报道写道:

“除开这些经济和法律细节之外,围绕着大科技公司的文化意义,还有一场更大的冲突和斗争。相当时期以来,科技企业家都被看作是商业世界当中的‘好孩子’——尤其是在和华尔街银行家们相比的时候,于是受到欢迎和鼓励。

那时,批评意见往往都缺少具体的法律问题细节,只是出于一种普通感觉,即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那些大公司(也包括拥有这些公司的亿万富翁们)往往正是问题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反垄断法规作为一种武器,对他们又不适用,这些法规都是为了处理过去几十年间人们曾经担心的问题而创建的,除了一小部分外,基本上无法覆盖当代科技巨头们的问题。”

看来这一次,压抑已久的反弹爆发之后,大科技公司们已经无处可逃了,因为多数美国人已经达成了必须采取某种行动的共识。

]]>
Dentsu Aegis:2019年数字社会指数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858082.html Wed, 10 Apr 2019 16:59:24 +0000 //www.otias-ub.com/?p=858082 Dentsu Aegis 发布了新报告“2019年数字社会指数”。人们对科技巨头的信任正在下降,滥用个人数据则是造成不信任的首要原因。

数据时代的新需求

通过对24个国家的分析,大多数国家的需求远未得到充分解决。

基本需求:全球只有49%的人认为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心理需求:只有38%的人认为这种需求正在得到满足,亚洲国家表现不佳,新加坡的排名最低。

自我实现需求:全球只有45%的人对这一指标给出了积极评价,而雇主对数字技能利用不足则是一项挑战。

社会需求:不到一半的人(49%)相信数字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和解决社会挑战。

除基本需求外,女性在各个指标上都低于男性。

全球问题

技术发展加速,很多人感到落后于网络发展。这是一个全球问题。

技术与需求不同步:网络技术正在重塑未来的工作,但是1/3的人已经记不清上一次网络培训或从未进行过。

技术变化导致焦虑:在中国、印度和巴西,超过80%的人感觉技术发展太快。

未来发展不均衡:中国、美国和新加坡的网络技术发展最快,很多国家则很落后。

对数字化的信念推动了商业案例

人们对数字经济对社会和他们的数字技能的广泛影响的态度越积极,就越有可能参与数字产品和服务。提供适用于所有人的数字经济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案例,也是一个商业案例。

新型网络消费者:很难接触但是最有价值

新型网络消费者完全投身于数字世界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在线购物、共享汽车和流媒体等。但是他们也会采取行动,拦截广告,减少数据共享和使用数据社交媒体账户。

如何应对新的数字需求

对品牌来说:

  1. 通过动机和需求细分消费者和受众;
  2. 关注参与度,而不是接触;
  3. 帮助人们承担数字改进。

对企业来说:

  1. 在开放性上竞争;
  2. 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
  3. 展示网络的社会潜力。

对政府来说:

  1. 制定网络发展的平衡记分卡;
  2. 让人们更多地控制网络创新;
  3. 利用技术实现有效的学习。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Gartner:亚太地区十大数字巨头企业带来的风险与机遇 //www.otias-ub.com/archives/649124.html Tue, 07 Nov 2017 16:30:01 +0000 //www.otias-ub.com/?p=649124 199IT原创编译

亚太地区数字巨头对全球企业来说既是威胁也是机遇。根据Gartner的分析,首席信息官们(CIO)忽视了这些数字巨头带来的风险。

Gartner预测,到2021年,80%的传统公司将因竞争激烈或无法与革新企业抗衡而损失10%的市场份额。

首席信息官和IT高管通常很熟悉谷歌、Facebook、亚马逊和苹果等美国科技巨头,但是,往往忽略了亚洲科技巨头。显然,不明确地研究亚太地区革新企业带来的机遇,那么,全球IT投资就是不完整的。

亚太地区GDP增长比全球快1.6倍。移动钱包等科技的普及率更高,网民数量庞大(17亿)。中国和美国网络巨头竞相创新全球市场,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

亚太地区十大科技巨头

为确定亚太区顶尖的数字革新者,Gartner衡量了企业在技术、业务、行业和社会四个方面产生影响的规模、覆盖面和丰富度。

CIO应该如何回应

据Gartner的分析,CIO有三个选择来应对亚洲数字巨头的兴起。

1)杠杆:面向亚洲消费者或客户的亚太地区企业,如果与美国或欧洲供应商合作可能会处于劣势,应当利用亚洲网络业务重新设计IT基础设施

2)竞争: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亚太数字巨头来自消费领域,例如家庭和运输。但是,科技巨头们正在从B2C转向B2B、政府和企业领域。这给企业建立网络平台或领先数字生态提供了机遇。

3)合作:全球企业在与亚洲科技巨头建立合作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他们拥有有价值的内部数据、全球专业知识,在亚太地区以外有业务等。与亚洲数字巨头合作,CIO必须认识到文化和工作模式的差异。

199IT.com原创编译自:SuperData 非授权请勿转载

]]>
CB Insights:美国科技巨头并购活动放缓 //www.otias-ub.com/archives/554594.html Sun, 15 Jan 2017 16:34:14 +0000 //www.otias-ub.com/?p=554594 199IT原创编译

2016年规模最大的几宗并购案都是由非科技企业完成的,包括通用收购Cruise,沃尔玛收购Jet.com被沃尔玛,联合利华收购Dollar Shave Club等,成交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

数据显示美国网络巨头并购活动在过去两年呈现放缓趋势。

因此,我们利用CB Insights的数据,分析了美国十家互联网巨头过去五年的并购活动。这十家互联网巨头包括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eBay、Salesforce、Netflix、The Priceline Group、Expedia和Yahoo。

2016年这10家互联网巨头的并购活动增长了7%,但是远低于2013年和2014年的水平。2016年这10家互联网巨头并购活动和2014年比减少35%.

谷歌、Yahoo、Facebook、苹果和Salesforce的并购活动

在10家企业中,谷歌是最活跃的并购者,自2012年共收购超过105家企业。但是,2015年和2016年谷歌的并购活动就已经从2014年的35宗下降至不足20宗。Yahoo在2013年收购了29家企业,但是到2014年就下降至19宗,2015年只收购了1家企业,2016年甚至没有收购任何企业。考虑到Verizon正计划收购Yahoo,这也就不奇怪了。

Facebook在2012年和2014年收购的企业数量都超过10家,但是2015年和2016年分别收购了7家和8家企业。

Salesforce反其道而行之,并购活动逐步加快。2014年仅收购了1家企业,但是2016年则收购了12家企业,达到5年来最高水平。

199IT.com原创编译自:CB Insights 非授权请勿转载

]]>
科技巨头开启新一轮媒体实验 //www.otias-ub.com/archives/363947.html Thu, 09 Jul 2015 08:44:20 +0000 //www.otias-ub.com/?p=363947

1.Facebook和苹果都在通过搭建封闭媒体平台吸引媒体机构入驻,流量、数据和用户是这些平台的优势;

2.媒体机构对平台的需求已不仅仅是获取阅读量,如今更看重如何在这些平台获得更多忠诚用户并转化成实际收入;

3.即便社交网络和平台能带来流量,媒体机构都不应忽视那些愿意主动登陆新闻网站的用户。

序媒体困境

进入2015年,国外媒体行业面临更严酷的经营压力,无论新旧媒体,都不得不更认真的思考:钱从哪里来?

收购、倒闭、资金断裂的不幸消息已不仅发生在传统媒体,如Circa、Gigaom等昔日也曾红极一时的新媒体代表们都出来宣告经营失败。

此时,科技公司巨头拉拢媒体的行动还在继续,Facebook和苹果先后推出各自的新媒体平台,邀请媒体入驻并宣称平台获得的广告收入完全归媒体所有。不过,针对这一切,媒体们的叫好声似乎越来越少,这到底是为何?

一Facebook和苹果的媒体平台梦

Facebook和苹果在做媒体业务方面有着屡败屡战的经历,即便他们本身已经是媒体最不可缺少的业务开展平台。

今年5月,Facebook宣布推出“Instant Articles”媒体平台。推出这个工具的出发点在于,此前用户点击媒体账号发布在Facebook的新闻时,需要跳转到媒体网站去阅读全文,但这个跳转过程太慢,用户等待时间过长。若媒体机构使用Instant Articles平台发布文章,用户可直接在Facebook应用里阅读新闻全文,内容加载速度极快,用户的阅读效率提升。最重要的是,这个平台完全针对图片和视频进行优化,生动的页面体验带来的是全新的内容展现效果。

进入6月,苹果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也推出了新一代苹果新闻应用News。这个新闻应用和Facebook推出的平台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它同样要求媒体将文章发布在News平台中,减去用户跳转到新闻网站或应用的过程。在News应用里,用户通过关注媒体账号或者相关的新闻话题来获取新闻。发布会上,苹果软件负责人在展示产品时,也强调了产品在展示动态图片和视频方面的优势。

综上可以看出,这一轮的媒体平台打造中,Facebook和苹果都侧重了四个方面:

1.新闻内容直接在平台内部发布,消除链接,让用户停留在产品中;

2.以更完美和自然的形式呈现动态图片、视频,让新闻内容生动起来;

3.以签约少部分媒体的方式逐渐进行产品升级,初期强调封闭而非开放;

4.基于平台获得的广告收入完全由媒体获得,只有当Facebook或苹果提供广告主时分成30%。

基本上,这是一个对用户而言没有太多伤害,但在媒体眼里依旧更像一场实验的合作。毕竟,国外的精英媒体们还并不习惯完全脱离自己的平台,将媒体内容交给那些掌握流量、数据和技术的平台。

二拉拢媒体背后:看重消费媒体的用户

每个月通过手机登录Facebook的用户超过12.5亿,从获取用户的角度,Facebook早已是媒体分享新闻的最佳社交平台。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64%的美国成年人都使用Facebook,30%的美国成年人在Facebook上看新闻。扎克伯格也表示,用户在Facebook上阅读和发现了大量新闻。一些研究机构甚至给出数据称,美国媒体网站平均有20%的流量由Facebook带来。

122010569
122010570
122010572

为了研究用户在Facebook上消费新闻的特点,皮尤研究中心在2013年9月推出了一份深度报告,给出了用户在Facebook阅读新闻的特点:16%的用户登录Facebook的主要原因是看新闻;娱乐新闻在Facebook上最受用户喜欢;当用户点击一条新闻时,70%的用户看重的是这个新闻的话题,相反,对媒体本身的忠诚度却并不高。

这份调查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喜欢在Facebook上看新闻的用户要比其它用户在各方面社交行为上都活跃,他们更愿意频繁地登录Facebook、更有热情看朋友都分享了哪些动态、更乐意在Facebook上和朋友聊天。

愿意消费新闻的用户是Facebook看重的活跃用户。当这些用户活跃在Facebook平台时,其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不言而喻。

据研究机构eMarketer预估,展示广告(banner广告和视频广告)在2014年为Facebook带来了53亿美元的收入,这相当于占据了美国展示广告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还有四分之一则被Google、雅虎、AOL和Twitter分割。

在这方面,苹果公司并不具备Facebook所拥有的流量和广告优势,但在新闻媒体内容消费方面失败过的苹果正在重新学习用户对于内容消费的习惯。为此,苹果甚至招聘编辑以保证新闻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和准确度,避免陷入算法推荐的魔咒。

三媒体需要的已不仅是阅读量

加入了Facebook和苹果首批合作名单的媒体机构有着各自的心思。如今,他们想要的已经不仅仅是这些媒体平台带给他们的内容阅读量,而是如何从这些平台找到新的收入方式。

在美国广告业,还仅有28%来自网络广告。这个占比在传统媒体如纸媒中更低。按照美国报业协会的统计,报业媒体的收入中只有约18%来自网络端。因此,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谁的网络流量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纽约时报》想着如何找到更多愿意为内容付费的年轻用户;BuzzFeed想要更好的原生广告效果;《大西洋月刊》希望将媒体在各个平台上获得的内容影响力转化成新的商业模式……这一次,大家已经对个性化阅读、社交阅读等时髦的词汇不再敏感,而更重视实际的商业价值。

结语忠诚的用户才是商业价值之源

皮尤研究中心在2013年发布Facebook新闻研究时,它的一组数据也提醒了当时都在想着如何从Facebook赚取流量的媒体。

一组调查结果显示,那些直接登录新闻网站进行访问的用户要比那些来自Facebook的用户,平均阅读了更长时间的新闻、点击了更多的网页。基本上前者停留在网站的平均时间是4分36秒,而后者仅有1分41秒;前者平均贡献10.9个访问量,后者仅有2.9个。

正如决定Facebook用户是否点击一个新闻的主要原因是话题而并非媒体本身的吸引力。媒体机构若想真正获得高忠诚度的用户,也千万别忽视那些愿意直接登录自家新闻网站的群体。

via:tech.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