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05 Jul 2020 15:27:4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省出美好生活:“后浪”网络消费及出行生活洞察 //www.otias-ub.com/archives/1078062.html Sun, 05 Jul 2020 15:27:40 +0000 //www.otias-ub.com/?p=1078062

返利网携手哈啰出行,联合发布《省出美好生活:后浪网络消费及出行生活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疫情后时代全网消费及出行服务数据,围绕后浪的生活状态、网络服务消费情况展开洞察。这也是全网首个后浪群体专题研究报告。

后浪已成为网络服务重度用户

报告指出,全网主力消费人群平均年龄在30岁。从全网消费及网络服务渗透率上看,这群90后浪,其网络消费已涵盖网络购物、旅游出行、美食外卖等十二大场景,全面覆盖吃喝玩乐购。

从收入上看,后浪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报告显示,全网活跃用户人均月收入约为4000元,其中,36%后浪表示生活负担大,33%后浪为生活感到焦虑。

面对压力,后浪在工作和生活上,选择了积极面对。

好好工作用心生活,排解压力奋发向前

报告指出,疫情下,后浪已经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根据哈啰出行两轮服务数据,工作日期间,早晚高峰订单量占据全天订单量的47%。从全网消费行为上看,办公耗材的消费需求激增,路由器、墨盒、麦克风的订单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38%67%116%。共享出行和网购,大大提升了后浪的工作效率。

努力工作的同时,后浪会通过多种方式来舒缓压力。

他们会通过积极学习,自我充电,来应对工作压力。全网消费数据显示,报告期间,教育类订单额同比增速达629%CNNIC数据同样指出,相较2018年,2020年在线教育应用增长率为110%,领跑整体网络服务。

他们也会拥抱科技,努力提升生活品质,用心生活。报告期间,智能家居需求增速明显,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订单额同比均高速增长。

闲暇时光,他们愿意追逐热点,为喜欢点赞,为关注买单。综合热搜及全网消费数据:热点话题出现,或热议政策落地,相关商品的搜索与销量往往伴随上扬。

如报告中所说,后浪是彼此独立,奋发向前的一代。

能省会花,为信任买单

报告指出,后浪能省会花,习惯在大促期间集中消费,他们也愿意购买会员卡、折扣券,省出美好生活。

全网消费数据显示,618期间,唯品会订单额同比增长154%,耐克订单额同比增长774%,考拉海购订单额同比激增33023%……18天内后浪花的钱,相当于平时的75天,返利网为用户省钱超过1.7亿元。

全网出行服务数据显示,35%的用户会购买出行月卡、折扣券。报告期间,用户通过哈啰出行节省的时间达1.6亿小时。

报告显示,后浪愿意为信任的品牌、IP买单,这也为品牌商城、国货、头部主播带来了机遇。

从全网消费数据上看,华为商城、耐克官网、小米有品、苹果官网稳居全网“TOP20平台订单额排行榜,说明后浪对于品牌的信任感在增强,不少用户选择直接登录品牌官方商城,而非电商平台完成交易。

这种信任感的增强,也同步伴随着国货的崛起。返利网全网销量TOP10手机品牌中,国货品牌占据了80%,且绝大多数增速也显著高于外资品牌。

除了信任品牌、国货,后浪也愿意追随信任的主播买单。报告显示,头部主播带货能力显著高于明星。以热播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开播以来,30位姐姐的带货数据总和,显著低于薇娅、李佳琦的任何一人的带货数据,而薇娅作为直播一姐,带货数据始终力压李佳琦。

国家政策,也具备同样的背书效果。夜经济发布以来,后浪积极响应。报告显示,以夜市为目的地的骑行占比,环比增幅13.1%,折叠货架、手电筒、小推车、雨棚等地摊神器订单额环比增长最高达567%

悦己消费,旅游需求集中喷发

报告发现,后浪注重悦己消费,能玩爱闹,减压的同时也愿意投资自己。

从出行数据上看,节假日,目的地为健身房、书店的骑行占比达13%,目的地为休闲娱乐场所的订单占比为24%。从消费数据上看,占据后浪消费TOP5的品类,均与减压、便利生活、提升品质等悦己消费相关,其中,游戏电玩一马当先,订单额同比增速达142%

网购之外,被压抑已久的后浪旅行需求,也在疫情后时代集中喷发。报告显示,后浪平均愿意为一次旅行支付1195元,为一次租车支付1175元。报告期间,旅游类平台订单额平均环比增长149%,携程出行环比增速更是达到了1045%

端午期间,哈啰出行数据显示,热门骑行景区TOP5依次为:杭州西湖、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海中山公园、成都锦里、昆明昆明广场。

纵观报告,后浪独立、自信,为美好生活而省。他们拒绝标签化,为喜欢点赞,为信任买单。对于他们,后浪只是一种年龄上的区分,而非标签的划分。

]]>
Winterberry Group:虚拟个性化和网络消费体验 //www.otias-ub.com/archives/1004724.html Wed, 12 Feb 2020 22:42:17 +0000 //www.otias-ub.com/?p=1004724 Winterberry Group发布了新营销报告“虚拟个性化和网络消费体验”,在即将到来的总统选举和夏季奥运会的推动下,美国的线下媒体支出预计将从2019年的2181亿美元增长到2231亿美元。

传统电视

尽管2019年传统电视的媒体支出同比下降了4.2%,但它仍然是营销人员分配线下媒体支出最大的渠道,去年的投资达到643亿美元。

预计今年传统电视支出将增长1.9%,达到656亿美元。

体验/赞助

2019年体验/赞助支出达到47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3.3%。这一渠道的增长预计将持续到2020年,届时支出将达到485亿美元,增长3.1%。

消费者营销

2019年消费者营销占美国线下媒体总支出的173亿美元,支出下降幅度最大(-33.2%)。不过,预计2020年支出将增长19.5%,达到207亿美元。

广播

2019年广播广告支出总额为138亿美元,与2018年持平。预计2020年这一数字将略有下降(-1.7%),降至136亿美元。

报刊杂志

2019年对线下报纸媒体的投资(129亿美元)比2018年减少了12.7%。估计2020年的支出将再下降9.1%,降至118亿美元。

2019年,线下杂志媒体支出同比下降11.2%,降至108亿美元。2020年这一渠道的支出将再下降9.7%,降至98亿美元。

传统户外活动

报告显示,传统户外媒体支出增长了6.7%,达到86亿美元,预计今年将增长3.3%,达到89亿美元。

可寻址电视

2019年,该渠道的支出达到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2020年可寻址电视支出预计将再增长44%,达到29亿美元。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中国网上消费者调查报告(上篇):中国网络消费闹革命 //www.otias-ub.com/archives/345049.html Tue, 05 May 2015 07:50:04 +0000 //www.otias-ub.com/?p=345049 Clipboard-6_25

Clipboard-5_28

Clipboard-7_20

网络和社交平台的发展变化无穷,让消费者和商家都疲于奔命。

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这种演进,对消费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市场的喜好、追求和行为潜移默化的被感染,甚至是闹起了革命。

商家如何追上这股潮流?要如何从中“网掳”财路?这都成了考耐力的竞技赛。

国际顾问公司麦肯锡(McKinsey),之前在中国各级别城市和广大农村,访问了共6.3亿的互联网用户,设法从中了解消费者的心态、选择和变化。

中国作为全球社交网络用户最多的市场,这里的变化纵使未必会100%在不同市场重现,但多少可做为参考。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网上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日益提升的接纳度,加上大型零售商纷纷提供更加完善和多样的线上服务而超出了预期。

麦肯锡撰写的“iConsumer2015”对中国网上消费者展开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了几个i消费模式的发展趋势。

【i消费模式的发展趋势】
●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加趋势
●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
●消费者对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热情增加
●食品网购需求的大幅增长
●农村居民始料未及的线上参与程度

这些发现说明,中国网上消费者已处于全球最进阶消费者之列,也说明了中国网上消费者越来越欢迎并需要更多的创新网购体验。

【5亿网民推动社交商务】

中国是全球社交网络用户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然后轮到美国和巴西。

QQ和微信提供的社交服务平台,不仅为中国5亿社交网络用户提供通讯和娱乐功能,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麦肯锡的调查中显示,活跃社交用户更少使用手机短信(比使用社交网络之前减少17%)、更少看电视(少10%)和更少打电话(少6%)。

“更让人意外的是,社交网络用户也更多地使用网络购物,比使用社交网络之前增加38%。”

朋友推荐效果最佳

社交和购物行为穿插交织,中国购物者把朋友的推荐(无论线上或线下推荐)作为他们网购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社交商务领域,大家都看到许多创新出现,特别是移动社交平台方面。

数千商户将中国流行的直销模式移植到移动平台上,通过建立半私密的50至100人组成的微信群,向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销售从有机蔬菜到最新时装的各类商品。

【零售商社媒登广告突围】

在中国“高度创业”的文化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商家,每个人也都是客户,所以社交网络,将继续对电子商务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尤其是今年,能够掌握社交营销、以先发制人的优势在社交平台如微信,试点投放广告,将致使零售商突围而出、运筹制胜。

电子商务快速地改变着各地的消费模式,对中国而言更是极速的转变。报告指出,2011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在购买贵重物品,如消费电子产品前,会进行10至12次商品接触(包括线上和线下),例如搜索引擎、产品网站和实体门店等,而实际销售并非是在实体门店完成。

上网买电器激增15倍

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出售的,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区区1%。

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例,2014年的调查显示,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惟通过其他渠道购买)对30%的消费者而言尤为明显,他们会在店内浏览并用手机进行研究,但只有16%最终选择在门店购买有关产品。这说明,零售商为有效避免销售流失,应尽可能打造闭环全渠道购物体验。


 

案例:店内浏览线上下单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天猫和银泰之间的实验性合作,购物者可在店内浏览,然后使用手机在线上下单。

从零售商店到汽车经销商的其他企业,都会把二维码放到产品旁,提供优惠券和产品详细信息。同时,还允许消费者选择实体店内没有陈列的商品,打造出虚拟的“产品长廊”而无需在店内保留存货。最重要的是,零售商能用这种数字互动方式了解潜在客户,然后进行后续的精准营销,提高销售转化率。

via:南洋网

]]>
腾讯:中国网民的春节网络消费力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29118.html Sun, 15 Feb 2015 01:30:31 +0000 //www.otias-ub.com/?p=329118   从拱手作揖拜年,到短信微信拜年,有人说科技消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有人说,空间的距离没了,心里的距离还在;

  从糖果红包,到现金红包,再到手机上的电子红包,很多网友感慨这一变化来得太晚——“妈妈再也没办法没收我的压岁钱了……”

  不管时代如何改变,春节里的年味,一直都是中国人心头不变的情结。但随着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中国人过年的方式,也真的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企鹅智酷与微信团队联合推出“手机上的年味,中国人的春节”全面调查,共汇聚来自20个省份(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精准问卷反馈。调研样本来自企鹅智酷调查和微信平台,样本背景与中国网民分布近似。这样的广泛均衡调研背景,让我们期望的,用数据绘制网络时代中国人的新年过节图谱这一目标成为可能。

  一、手机上年味渐浓,生活服务类渗透率可观

  在对比了来自20个省份的调研数据后,我们发现和春节有关的活动中,手机正在扮演着重要角色。

  手机渗透率和参与度较高的领域包括“拜年祝福”、“手机订票”、“餐饮消费”、“购买年货”、“买电影票”等领域。这些领域存在一个共同点,即相关服务的互联网化程度较高,网民可以便捷地在网上找到对应的使用入口。

  我们以10%的渗透率为判断门槛,主要因为调研样本与中国网民分布接近,根据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6.49亿,因此10%的比例也即意味着6490万的用户人群。

  二、长辈向手机迁移,这才是真正的“全民化”

  对于网络用户的调查,存在一个可能的盲区是,调查样本对中老年用户的覆盖度不足。因此,我们在此次调研中,特别设置了关于中老年用户春节期间使用手机行为的相关问卷。

  调查显示,约有半数中老年人群并没有使用手机参与春节活动的习惯(55.5%)。但这一比例并不令人意外,甚至比通常我们印象中的长辈人群要呈现得更为乐观。

  身边长辈中有少部分使用手机参与春节活动的用户,占比31.2%。而发觉身边很多长辈都开始“手机春节”的用户,占比13.3%。

  综上所计,有44.5%的网民反馈,身边的中老年亲友开始尝试用手机参与一些春节活动。考虑到其中还有部分网民反馈中老年亲友中存在“较多手机族”,因此这部分调查的实际的情况应该更为乐观。

  为什么网络调研的样本中,对中老年手机过春节的反馈会高于我们的预期?企鹅智酷分析,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调查的入口依然是“网民身边的长辈”,因此当网民本身通过手机参与春节活动的行为时,会产生一定的带动效果;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和异地与子女晚辈沟通需要,应用正在带动着手机和服务在中老年群体中普及。

  三、拜年变迁,超三分之一网民更常用网络拜年

  这张图反映了网络拜年的兴起。在调查中,网络拜年渗透率低于三成的用户,占比45%。而网络拜年渗透率超过五成用户占比为36.8%,这部分用户更多地使用网络而不是当面拜年。

  手机、网络和微信等应用平台,确实让我们的拜年方式变得更快捷和轻松了。当然,新的疑问总会出现:你的真诚是否也被稀释了?

  下面这张图表的调查数据试图解决这一疑问。

  对于手机拜年行为的讨论,持认同意见的用户占比为42.3%,觉得无所谓的用户占比约为38.1%。而反对手机拜年,更青睐传统拜年方式的用户,占比约为19.6%。

  所以,对于网民来说,手机上的年味变浓了,而且似乎味道也不赖。

  四、红包来袭,超三分之一网民有待争取

  春节红包是去年兴起的一项新兴网络服务,而且快速在大城市中风靡。但我们试图想让调查样本更广域地覆盖到更多地区,来探寻春节红包的真正影响力。

  在调查中,去年使用过春节电子红包用户占比约为19%,接近两成。而经过一年的熟悉和沉淀,2015年春节,红包会在更大范围流行吗?

  我们同样调研了用户对于今年的预期行为。在春节红包方式选择中,有9.7%的网民确认会首选微信等电子红包。

  但令人乐观的是,坚持首选实体红包的用户占比有明显降低,53.5%的用户表示今年会首先实体红包。

  那么剩下的用户去哪了?答案是“他们还在犹豫中”。

  有36.8%网民依然在实体红包和微信等电子红包之间纠结,而这种纠结对于产品而言,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而如何争取这部分中间用户,成为了今年春节“红包大战”的主题。

  五、手机买年货,哪些品类最讨喜?

  和红包带来的“春节惊喜”相比,置办年货则是一个必须认真规划的事情。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网购年货成为了一个流行话题。

  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23.7%的网民已经尝试过通过网络购买年货;而尚无此类经验,但打算就此尝试的用户占比19.6%;完全没有网购年货打算的用户,占比为56.7%。

  具体到网购年货的品类选择,则呈现出明显的趋向性。服装鞋袜成为网购年货的主力军,渗透率高达62%,而礼品和糖果糕饼也比较受到欢迎。

  被网民“冷处理”的网购年货品类包括蔬菜水果、海鲜肉类和油盐酱醋。这些品类要么存在运输和保鲜困难,要么则相对采购体量较小,不值得网购。

  但需要注意的是,蔬菜水果和海鲜肉类通常是年货置办的重头戏。如何在网购的生鲜运送上提升效率与满意度,是电商们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六、春节网络社交,更多用户迎来“分享爆发期”

  春节期间,网络社交将会呈现何种形态?大家会因为春节而失去网络分享的欲望,还是会更加激起“晒春节”的热情?

  智酷调查显示,40.7%的用户会更频繁的在社交网络中分享春节见闻,27.5%的用户会保持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与日常近似——即有超过六成用户至少不会比平时更少使用社交网络。而明确表示春节期间不会使用社交网络的用户占比10.6%。

  所有的问题最终都回归到一个终极讨论:如果完全离开手机和网络,今天的网民群体,会适应一种纯粹的,传统的春节生活么?

  企鹅智酷调查显示,当我们让用户假设一个没有网络和手机的春节时,34.6%的大众网民表示会“很难受”,完全无法想象没有网络和手机的生活。

  32.3%的网民表示,他们可以接受没有手机和网络的春节;18.4%的网民则表示目前没有明确的态度,因为没有想过这种情况。

  那么,认为春节离开了网络和手机,生活会更开心的网民有多少呢?

  答案是,14.7%。

  结论:春节被“装进手机”,大平台将引爆辐射效应

  通过11组调查数据,企鹅智酷对中国网民的春节行为习惯变迁做了一轮针对性对比。其范围覆盖了从手机拜年、网购年货、社交分享到收发红包的多个春节活动,并广泛调研了包括餐饮、娱乐、出行、旅游、订票、家政服务等更广泛的春节行为。

  一个可以被清楚揭示的结论是:手机和网络浪潮不仅急速地改变了社会生产力和产业组织模式,这股强大的力量也透过对用户行为的改变,进而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手机上的年味正在被社交和服务带动着,让我们的春节生活变得更便捷,也更丰富。

  但我们并不愿意在这份报告的结尾用“颠覆”这样的词语。手机和网络对中国人的春节习俗,其实并没有剧烈地改变或否定什么,而是通过更便捷的对接线上与线下,故乡与远方,让中国人的春节从走亲访友,扩展到更广阔的网络空间。

  实际上手机和网络对接生活服务与社交,是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是借助于春节这个机会,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这种变迁在一个节点上爆发的张力——其背后所揭示的正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浪潮——当网络对接到衣食住行的服务层面时,用户对于高使用率平台的依赖感正在不断增强。在我们在内部对比微信用户和其他平台用户时,发现微信用户在涉及到生活服务网络化方面,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这种大平台对接服务后带来的引流和辐射力,将在未来的生活服务中呈现出更强大的力量。

来源:企鹅智酷     作者:王冠(分析师).

]]>
eMarketer:大多数加拿大人习惯假日去实体店消费 //www.otias-ub.com/archives/151139.html Tue, 17 Sep 2013 16:47:31 +0000 //www.otias-ub.com/?p=151139 1/10的人表示网购占假日消费的至少一半

2013年六月份RetailMeNot.com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加拿大网民计划今年假期少网购或不网购。足有54%的受访网民表示网购占他们假日季消费的10%或者更低——其中一半甚至表示不在假日网购 。同时,只有10%的准备将大部分假日消费预算用于网购。尽管网购占假日消费份额大的人数相当可观,但很明显的,正在告别电子商务的加拿大网民占大多数。

eMarketer預計,今年通过各种终端在B2C电子商务进行网购消费金额将达到242.5亿加元(242.5亿美金),同比增长14.2%。总体而言,至少会有一次掌上购物的人在加拿大有1520万人,这个数字比销售额的增长速度更慢。在今年使用网购的刚超过总人口的一般,而到了2017年,普及率才到达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