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14 Apr 2022 17:04:0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京东超市:2022职场妈妈育儿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0701.html Thu, 14 Apr 2022 17:04:09 +0000 //www.otias-ub.com/?p=1420701 近年来,我国面临人口增长、生育养育压力,职场女性是承压主要群体。4月1日至13日京东“宝贝趴”期间,京东超市、京洞察联合育儿网,针对职场女性发放万份调查问卷,并发布《2022职场妈妈育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职场女性在育儿方面的新变化以及遭遇的困惑。

报告显示,职场妈妈育儿投入近八成时间、早教成最大焦虑、六成宝爸责任心不被肯定成为三大新发现。

在母婴商品选购方面,职场妈妈也面临知识、价格、质量、售后等共性难题。以奶粉、尿裤为例,奶源地、品质、尺码、退换货等问题成为职场妈妈们的主要困扰。

为解决千万母婴用户消费痛点,京东超市推出奶粉溯源、尿裤尺码随心换、喂养电器以换代修等十项母婴服务,打造最佳用户体验。

近四成坚持自己带娃 超六成宝爸育儿责任心不被肯定

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育儿分工成了职场妈妈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给孩子更好的陪伴,37%的职场妈妈坚持自己带娃。同时,请老人帮忙分担带娃压力仍是主流选择,数据显示58%的职场妈妈选择请老人帮忙。

在如何平衡家庭与职场的关系时,90后的职场妈妈表现的非常优秀。《报告》数据显示,有71%的90后职场妈妈认为自己能够从容应对职场和家庭的平衡。但是,报告也显示出超六成宝爸育儿责任心不被肯定。只有35%的职场妈妈表示,配偶能够较好地承担育儿责任。

育儿时间投入占比达81% 早教成最大焦虑

职场妈妈在育儿的付出上要更多。报告显示,时间投入上占到休息时间的81%。在金钱投入上占到收入的45%,与宝爸们平分秋色。

在被问及“在育儿方面哪些事情更耗费精力”时,67%的职场妈妈认为早期教育是更关心的话题。此外,陪玩、喂养、哄睡、清洁(刷牙、洗澡等)、采购宝宝用品都成了职场妈妈们育儿难点。

六成职场妈妈不知该如何挑选母婴商品

母婴商品选购上,职场妈妈们表现出了更多担忧。根据报告,知识、价格、质量、售后成为选购难点。

62%的职场妈妈表示,不了解品牌,不知该如何挑选成了很大的难题。49%的职场妈妈表示,;产品价格普遍过高”也提高了相应的育儿成本;“产品质量有问题”“售后、退换、维权困难”也是妈妈们面临的共同难题。

在购买奶粉时,56%职场妈妈表示“不具备奶粉的专业知识,不知如何挑选”,另外,奶粉来源无法确认、过敏问题、奶粉价格差距过大也给妈妈们造成了困扰。

在购买尿裤等日用品时,产品质量、过敏和售后问题最让职场妈妈们感到担忧。而对于吸奶器、辅食料理机等喂养电器,宝妈们的抱怨主要集中在不了解品牌、售后服务差、性价比低以及产品质量差这四个方面。

京东超市十大母婴服务升级 解决溯源、退换等难题

面对职场妈妈们遇到的母婴消费痛点,京东提供了覆盖母婴全品类的十项优质服务,全面解决职场妈妈们母婴消费困扰。

在宝宝的口粮选择方面,每位家长都很谨慎。对于过半数职场妈妈们认为奶源无法确认等问题,京东超市打造“奶粉品质溯源”、“萌宝安心尝”及“效期无忧”服务,帮助消费者打消疑虑。

消费者购买带有“品质溯源”标识的奶粉后,可通过京东APP扫描奶粉包装二维码或点击“品质溯源”了解源头信息,让宝宝吃得更放心。

而购买带有“萌宝安心尝”标识的母婴零食辅食、奶粉等商品后,在签收30天内,如宝宝食用后出现过敏或者腹泻情况,提供退货服务。

此外,在选购带有“效期无忧”标识的商品后,如奶粉效期少于120天,辅食类商品效期少于保质期1/4,即可申请退货退款。

保障“口粮”品质同时,宝宝的“屁粮”品质和售后也有保障。针对纸尿裤囤货多、宝宝成长快尺码不合适等消费者痛点,京东超市推出“尿裤尺码随心换”服务,消费者可在外包装完好情况下,于90天内申请换货。

而针对宝宝用后出现过敏等意外情况,“红屁屁无忧”服务保障订单签收60天内宝宝使用中出现尿布疹(俗称红屁股),提供有效凭证可申请退换货。

喂养类电器产品让育儿过程更轻松、方便,售后服务差则为职场妈妈们的使用造成了阻碍。为此,京东超市打造“上门以换代修”独家服务,对在保修期内的吸奶器、辅食料理机、暖奶消毒器,采取上门取件时直接更换商品做法,解决急用难题。

此外,京东超市也为职场妈妈们在母婴产品购买中,更为关注的价格、售后等方面问题提供了更好地解决方案。

其中,“30天价保”服务保障消费者选购商品在30天内出现降价,可在价保规则范围内在申请获得差价赔偿,实现价格最优。订单签收7天内如需退货,“闪电退款”可实现退款秒到账;“破损包退换”服务可在订单签收72小时内对非自身原因造成的破损提出申请,享受售后保障。

京东超市母婴品质最有保障、服务领先全行业,让父母轻松买到更全更优质的母婴商品。在4月1日启动的“宝贝趴”活动中,京东超市携手飞鹤、好奇等众多品牌为消费者带来千款经典爆品和新品,并持续改善母婴用户的消费体验,帮助更多新生代父母减轻育儿负担。

]]>
恒诺:武汉民营企业经营现状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70655.html Wed, 24 Jun 2020 08:30:40 +0000 //www.otias-ub.com/?p=1070655 PDF文档下载:https://t.zsxq.com/UvRzVvB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探探:首批奔三90后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987518.html Fri, 27 Dec 2019 09:06:29 +0000 //www.otias-ub.com/?p=987518 对于“90后”来说,即将到来的2020年,充满了岁月“翻山越岭”的仪式感。因为他们中最早的一批人,即将正式迈入30岁的门槛。这批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代人,他们的30岁到底过得怎么样?

近日,国内青年社交平台“探探”发布了一份《三十而立 首批奔三90后报告》,对该平台90后用户(即1990年~1991年出生的人群)进行采样调查。从生活状态、经济实力、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揭示了首批奔三“90后”的各方面现状。

 

  30岁:承担更多责任 慎重对待婚姻

现代社会,对“三十而立”有很多注解,“事业有成”“婚姻美满”“有车有房”,最好还能“儿女双全”“前途无量”。但对于“90后”来说,“立”的含义更加多样化。

三十而立该怎么立?首批“90后”表示,最重要的“立”是对待感情坚持自己的态度,66.2%的受访者都选择“对感情不将就,但即便有自我的坚持,56%用户还是向往结婚成家的。同时,健身减肥、持续学习一项新技能也是大部分受访者对“立”的理解,分别占比41.1%、33.5%。还有23.8%的受访者则选择、独立攒房子首付。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奔三“90后”对于晚婚保持了较高的宽容度,44.6%的受访者认为“脱单越来越难”,32.6%受访者表示“没结婚很正常”。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代际间的婚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很多“90后”而言,晚婚、不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社会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报告显示,在首批奔三“90后”眼中,30岁还意味着“承担更多责任”。有63.2%的受访者选择了“承担更多责任”,这意味着,过半首批奔三“90后”的心中明白,即便他们或许还把自己当作“宝宝”,但“宝宝”也知道要开始扛起更多责任。于是,追求“事业有成,涨薪很重要”也成为超三成(34.4%)受访者的选择。

  30岁:睡得越来越晚 总在凌晨失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行至30岁这一人生关键节点,首批“90后”的睡眠数据略微有些“扎心”。报告显示,54.2%的受访者经常凌晨失眠。11点前入睡的人仅有18.9%。12点至凌晨1点入睡的最多,达33.2%,还有5.8%的受访者甚至2点之后才能入睡。

 

从熬夜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四川、北京是熬夜“重灾区”,上述地方的奔三“90后”能在11点后才入睡的比例分别为90.5%、87.8%、84.8%,其后便是福建84.2%、上海83.5%。

 

而黑龙江、吉林、山西、辽宁、河南的奔三“90后”却更能做到早睡,其在11点前入睡的比例分别54.2%、49.9%、44.5%、36.1%和32.2%。

 

城市发展的璀璨灯火里,是无数个年轻人的不眠夜。尽管早睡不太能实现,但为了增加身体和人生的“双重”安全感,奔三“90后”确实尝试了一些其他方法:49.9%的受访者用保温杯泡枸杞、红枣养生;44.5%的人看过牙医;36.1%的人开始投资理财;32.2%的人给自己买过保险。

 

 

  30岁:一线城市每月税前2万 才有安全感

高负债、超前消费、追求“精致”生活,这些外界贴上的标签似乎让“90后”们在钱这个话题面前有点抬不起头来。但事实如何?

此次调查中的奔三“90后”显示,男生平均存款达98210元,而女生平均存款为66120元,男生为女生的1.49 倍。这意味着,奔三“90后”并非都是月光族,日积月累的积蓄让钱包或多或少都有盈余。

月工资要达到多少能让他们有安全感?从受访者给出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30岁的心理安全月薪 (税前)的平均数为21401.5元,二线城市则为14588元,三线城市也达到了8003.5元。

 

从奔三“90后”的工作跳槽频率来看,他们中只有 21.3%的人从没换过工作,13.5%的人跳槽 1 次,65.2%的人换过2次及以上工作,其中跳槽 5 次以上的奔三 “90后”比例达 18.7%。由此可见,父母那一辈传统的“铁饭碗”概念在奔三“90后”心中已不太能站得住脚。

 

  30岁:成为家庭主心骨 开始为爸妈拿主意

对于家人来说,孩子“三十而立”也意味着会赋予更多的期许,即将奔三的“90后”,无论是家庭角色还是社会角色都正在发生转变。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七成以上( 74.7%)的奔三“90后”已经开始为他们的父母“拿主意”了。父母遇到问题时会打电话或发信息询问自己的意见,“叛逆”的“90后”正在逐渐成为家里的主心骨。

报告还称,近六成受访者开始定期给父母钱,过半受访者会在父母生日或节日时给父母寄礼物,45.7%的回家会为父母做饭,33%的会带父母旅游。

 

回报父母多少钱?数据显示,奔三“90后”一年为父母花费(包含直接给父母的钱)的平均金额在 7719.5 元,近三成受访者一年为父母花费(包含直接给父母的钱)的金额10000 元以上。

30岁:开始怀旧 磁带和还珠格格最难忘

相比起更广泛的“90后”,首批奔三“90后”的共同记忆还是要更加遥远一些。兜里揣着悠悠球跑着回家就为了趁父母回来前赶紧玩一下小霸王,即便每次寒暑假都重复播放但依旧看不腻的还珠格格,一直觉得汤姆太笨杰瑞太聪明每次都能被它俩逗笑……

  报告显示,首批“90后”最怀念的物件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磁带 、MP3、小霸王游戏机、跳跳糖和悠悠球;而他们有关时代文化记忆最深的依次是还珠格格、背鲁迅课文、猫和老鼠、葫芦娃和流星花园。

  这一批有着共同回忆的奔三“90后”的在30岁这一年的新年愿望会是什么?赚钱!

调查显示,总体看,79.6%的受访者的新年愿望是多赚钱,其他愿望还有(家人)身体健康、恋爱脱单、学习新技能/深造、瘦。其中,81.3%都市青年希望自己来年多赚钱,而有72%小镇青年希望带家人出国游。(游苏杭/综编)

]]>
湖南省第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987404.html Thu, 26 Dec 2019 16:56:13 +0000 //www.otias-ub.com/?p=987404 湖南省3到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3.5%,3岁儿童患龋率为51.9%,5岁时上升至72.2%,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年龄段人群仍存在爱牙护牙误区,如部分人群尚未养成每天刷两次牙的健康习惯、龋坏的乳牙未得到重视和有效治疗、不健康和不规范的刷牙方式仍在日常生活中流行。这是记者今日从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牙防办主办的湖南省第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新闻发布会获悉的。

湖南省成年人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仅有53.5%

根据湖南省第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省12岁儿童患龋率为32.9%,离目标中提出的“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30%以内”尚有一定距离;3至5岁儿童乳牙因龋充填率仅占1.4%,低于全国3.1%的平均水平,龋补充填比仅为9.3%,与国家24%的要求相距甚远。

上述调查数据还显示:35至44岁人群中,53.5%的人每天刷牙2次及上,55至64岁人群组为36.8%,65至74岁人群组则为36.5%,并且随着年龄越大,人群每天2次刷牙率呈下降趋势。值得欣慰的是,65至74岁中老年人存留牙数平均24.35颗,已达到国家卫健委指标要求。

湖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湖南省牙防办主任钟圣纯表示,晚上刷牙更重要,每天2次及以上的正确刷牙能保障个人的基本口腔健康。同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能够尽早发现口腔龋病。

此外,调查数据发布上显示,我省平均每个儿童就有3.32颗龋齿或因龋缺失牙。这表明绝大部分龋坏的乳牙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这一现状应该引起医务人员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中老年人牙龈出血、牙周袋的检出率呈明显上升

数据发布会上,另一组数据值得关注。在我省35到44岁组人群中,89.2%有牙龈出血现象,57.3%可探及牙周袋;65岁到74岁组则分别为83.7%和71.2%。数据显示,我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率逐渐下降,牙龈出血、牙周袋的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湖南省卫健委疾控处处长陶学永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牙周疾病是导致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牙龈出血和牙结石的比例都很高,牙周疾病的大众综合防治迫在眉睫。应倡导全方位的口腔清洁,中老年人群中应提升牙周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使用牙线。同时将口腔牙周洁治纳入医保,倡导定期口腔洁治,维护牙周健康,同时应尽量保留健康牙齿,及时修复失牙,恢复口腔功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早晚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能有效降低患龋率

本次发布会数据还显示,3到5岁儿童家长对“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的知晓率仅为20.4%,而针对“乳牙坏了是否需要治疗”这一问题,34.8%的家长认为可以不用治疗或者无所谓。其中71.5%知道吃甜食可以导致龋齿,17.4%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但整体而言,民众的口腔健康知识较匮乏,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改善。比如前已述及的乳牙龋坏是否需要治疗的问题,实际上乳牙龋齿、乳牙早失会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对恒牙的替换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含氟牙膏使用率则分别为54.1%、45.1%和53.2%,整体数据与十年前相比,分别上升了19.9%,9.7%和48.6%。但仍存在部分儿童家长对乳牙疾病的治疗必要性、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及科学刷牙方法等口腔健康常识缺乏了解的现象,12岁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

钟圣纯提醒,刷牙是个人最常用、最有效的自我口腔保健措施,早晚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能有效降低患龋率,日常生活中应科学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养成饭后漱口习惯。

来自: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
CCG: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622347.html Mon, 14 Aug 2017 04:09:06 +0000 //www.otias-ub.com/?p=622347 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留学归国人员就业现状,2016年3月–7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了本次调研。调研主要面向回国发展的各类留学归国人员,其学历涵盖从高中、本科以至博士多个层次。研究问题涉及其行业分布、薪酬水平、回国原因以及职业规划等。此次调查共收到820份问卷,其中,被调查者中,女性居多,占到近70%,在年龄方面,主要集中在26-35岁。受访者学历多为硕士,主修专业以商科占主导。

报告显示,新生代海归就业呈现多元化态势,情感与文化因素影响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民营企业更倾向于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富的优惠待遇,海归就业更看重所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各地政府通过人才绿卡制度、提供创业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海归人才。

情感与文化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出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调查发现,海归人员的父母学历水平相对较高, 44.8%取得了本科学历,17.7%取得了研究生学历,甚至有4.7%取得了博士学位。

海归选择回国就业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占43.7%。随后分别是“国内整体经济前景好,政治稳定”,“国外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就业”,分别占37.1%,23.4%。此外,国内的社会网络,海归政策,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看重所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被调查者选择目前工作城市的理由排在第一的是“经济发展快”,超过半数被调查者选择这一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基础好”、“公共资源集中”、“有较好的人脉关系”依次占35.9%、31.0%、30.7%、27.3%。比起生活环境是否舒适优美,被调查者更看重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是否完善齐全。此外,选“相关人才政策吸引”有17.6%,说明政府的人才政策起到一定作用。由于现在一线大城市房价高企,租房和生活成本也令人不堪重负,6.8%被调查者选择了“房价等生活成本较低”。

相当数量海归专业与工作不匹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目前是基层员工,而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被调查者只占总数4.7%。22.4%为基层管理人员,11,2%为中层管理人员。

在税后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的收入范围集中在5000-10000元区间,占46.9%。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11.3%,16.6%能达到10000-15000元之间。而低于5000元的人数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所学”与“所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的匹配程度一般,而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怎么匹配”。15.1%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非匹配。认为“完全不匹配”的人较少,占7.4%。

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是海归主要劣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海外历练,留学人员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网络,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商业模式,富于创新精神、饱含创业热情,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在中国社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较为突出的劣势。

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新生代海归就业群体的主要劣势,此次受访者中间,有超过半数的海归缺乏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不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调查发现,近四成被调查者希望得到资深HR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现场培训或讲解,从而了解企业招聘时的要求和行业干货,并且还希望通过笔试和面试模拟训练提升求职能力。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求职指导和职场经验分享。

招聘时间不稳定对海归求职不利

为更好地了解企业对海归型人才的需求,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涵盖在京的80家企事业单位,类型涵盖民营、外资、国企、海归创业民营、事业单位,涵盖十多类行业。

调查显示,受访单位对求职者是否符合单位需要最为看重,主要考察求职人员是否具备与岗位相关的工作技能及专业知识。求职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影响力,说服力,人际网络技能,时间管理技能等能力也是用人企业的重点考察标准。

从近期的企业用人需求来看,有52.6%的受访单位表明将在下一年度招聘更多的毕业生,但仍36.8%的单位表明下一年度招聘的大学生人数将保持不变或减少。因此,毕业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而用人单位招聘时间的不稳定,明显对海归求职不利。

民企更倾向于为海归提供丰富的优惠待遇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受访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仅39.5%的企业在招聘时没有明显区别,这表明海归群体在回国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优势。此外,从不同类型单位对招聘海归的倾向性来看,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对海归人士没有任何偏好。而随着单位性质的变化,国企、外资/合资企业、民企、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和其他单位如NGO对海归的偏好逐渐增加。

调查显示,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如20%的单位认为海归员工在本单位的晋升途径更快捷,17.5%的单位本单位海归员工的工作岗位更核心等。

其中, 50%的国企表示会让海归员工进入更核心的岗位,外资企业对海归员工的特殊待遇相对分化,相比之下,更倾向于招聘海归的单位,如民营企业、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则会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富的优惠待遇。

企业对人力资源机构的信任和利用不足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单位现有发布招聘信息的渠道主要通过国内的媒体、本单位的网站、本单位的社交媒体、国内的大学、员工的人际网络、海外媒体等媒介。其中,国内的媒体和本单位的网站为最主要的两个选择,比例高达52.5%。其次为本单位的社交媒体和国内的大学,比例各为40%。而通过国内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海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招聘信息发布的单位比例相对较低,比例分别为30%和5%,这也说明我国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信任和利用不足。

在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方面,55%受调查的单位表示仅在招聘高层次人才时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展开合作,即仅需猎头公司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服务。45%的单位尚未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展开合作,其中32.5%的单位表示将来存在合作的可能,而12.5%的单位仍表示不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各类型单位与专业人力资源机构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开发。

]]>
2016年齐鲁秋季车展观众满意度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521956.html Thu, 29 Sep 2016 02:47:12 +0000 //www.otias-ub.com/?p=521956 2016年《齐鲁秋季车展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现已发布,山东汇景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作为齐鲁晚报官方指定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通过线上调研的方式对现场观众进行随机调查。深入了解消费者对汽车品牌、车型及价格的认知,洞察消费者需求。

秋季车展信息图最终9.22

汇调研:2016《齐鲁秋季车展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2

]]>
CCG: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502687.html Tue, 02 Aug 2016 16:28:41 +0000 //www.otias-ub.com/?p=502687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内各类经济主体为“海归”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此外,各级政府对人才服务工作日益重视,不断出台针对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政策和创业政策。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留学人员已逐渐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领跑者和生力军。

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留学归国人员就业现状,2016年3月–7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了本次调研。调研主要面向回国发展的各类留学归国人员,其学历涵盖从高中、本科以至博士多个层次。研究问题涉及其行业分布、薪酬水平、回国原因以及职业规划等。此次调查共收到820份问卷,其中,被调查者中,女性居多,占到近70%,在年龄方面,主要集中在26-35岁。受访者学历多为硕士,主修专业以商科占主导。

报告显示,新生代海归就业呈现多元化态势,情感与文化因素影响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民营企业更倾向于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富的优惠待遇,海归就业更看重所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各地政府通过人才绿卡制度、提供创业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海归人才。

情感与文化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出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调查发现,海归人员的父母学历水平相对较高, 44.8%取得了本科学历,17.7%取得了研究生学历,甚至有4.7%取得了博士学位。

1470155275-4776-9AibJBdS4yFC8jRAlSXbHK8u7xIw

海归选择回国就业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占43.7%。随后分别是“国内整体经济前景好,政治稳定”,“国外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就业”,分别占37.1%,23.4%。此外,国内的社会网络,海归政策,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1470155275-1774-yMUPyBjGhPCJnC8NsAicUnmTD4Kw

看重所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被调查者选择目前工作城市的理由排在第一的是“经济发展快”,超过半数被调查者选择这一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基础好”、“公共资源集中”、“有较好的人脉关系”依次占35.9%、31.0%、30.7%、27.3%。比起生活环境是否舒适优美,被调查者更看重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是否完善齐全。此外,选“相关人才政策吸引”有17.6%,说明政府的人才政策起到一定作用。由于现在一线大城市房价高企,租房和生活成本也令人不堪重负,6.8%被调查者选择了“房价等生活成本较低”。

1470155275-9036-bad2hnAnsF3YuP2AAKrn20217Q4Q

相当数量海归专业与工作不匹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目前是基层员工,而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被调查者只占总数4.7%。22.4%为基层管理人员,11,2%为中层管理人员。

在税后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的收入范围集中在5000-10000元区间,占46.9%。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11.3%,16.6%能达到10000-15000元之间。而低于5000元的人数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所学”与“所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的匹配程度一般,而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怎么匹配”。15.1%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非匹配。认为“完全不匹配”的人较少,占7.4%。

1470155275-3888-dtZHsevs5Y9AWZ1QBGecw55zrDVw

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是海归主要劣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海外历练,留学人员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网络,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商业模式,富于创新精神、饱含创业热情,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在中国社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较为突出的劣势。

1470155275-4000-q4IGY6KUC24xJs3aFXsXxHpyKPYQ

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新生代海归就业群体的主要劣势,此次受访者中间,有超过半数的海归缺乏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不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调查发现,近四成被调查者希望得到资深HR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现场培训或讲解,从而了解企业招聘时的要求和行业干货,并且还希望通过笔试和面试模拟训练提升求职能力。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求职指导和职场经验分享。

招聘时间不稳定对海归求职不利

1470155275-8779-eSfia9MXtshicV8j3DnN99bFre8g

为更好地了解企业对海归型人才的需求,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涵盖在京的80家企事业单位,类型涵盖民营、外资、国企、海归创业民营、事业单位,涵盖十多类行业。

调查显示,受访单位对求职者是否符合单位需要最为看重,主要考察求职人员是否具备与岗位相关的工作技能及专业知识。求职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影响力,说服力,人际网络技能,时间管理技能等能力也是用人企业的重点考察标准。

1470155276-8635-OHy9EIvG73vEa1via55yenRgz51Q

从近期的企业用人需求来看,有52.6%的受访单位表明将在下一年度招聘更多的毕业生,但仍36.8%的单位表明下一年度招聘的大学生人数将保持不变或减少。因此,毕业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而用人单位招聘时间的不稳定,明显对海归求职不利。

民企更倾向于为海归提供丰富的优惠待遇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受访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仅39.5%的企业在招聘时没有明显区别,这表明海归群体在回国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优势。此外,从不同类型单位对招聘海归的倾向性来看,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对海归人士没有任何偏好。而随着单位性质的变化,国企、外资/合资企业、民企、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和其他单位如NGO对海归的偏好逐渐增加。

1470155276-4568-lPia6pdWUGHG95Iw1LENPZ7D0aDg

调查显示,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如20%的单位认为海归员工在本单位的晋升途径更快捷,17.5%的单位本单位海归员工的工作岗位更核心等。

1470155276-6959-o9ohiaHTz0HAZYoJKXn1okibWGFg

其中, 50%的国企表示会让海归员工进入更核心的岗位,外资企业对海归员工的特殊待遇相对分化,相比之下,更倾向于招聘海归的单位,如民营企业、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则会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富的优惠待遇。

1470155276-4574-VRibgjYdEibhrtE7XXsCO4X3GrGw

企业对人力资源机构的信任和利用不足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海威时代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单位现有发布招聘信息的渠道主要通过国内的媒体、本单位的网站、本单位的社交媒体、国内的大学、员工的人际网络、海外媒体等媒介。其中,国内的媒体和本单位的网站为最主要的两个选择,比例高达52.5%。其次为本单位的社交媒体和国内的大学,比例各为40%。而通过国内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海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招聘信息发布的单位比例相对较低,比例分别为30%和5%,这也说明我国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信任和利用不足。

在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方面,55%受调查的单位表示仅在招聘高层次人才时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展开合作,即仅需猎头公司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服务。45%的单位尚未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展开合作,其中32.5%的单位表示将来存在合作的可能,而12.5%的单位仍表示不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各类型单位与专业人力资源机构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开发。

]]>
成都美食之都促进会:2015成都餐饮业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82847.html Sun, 12 Jun 2016 10:33:59 +0000 //www.otias-ub.com/?p=482847 成都美食之都促进会近日发布《2015成都餐饮业调查报告(2015财政年度)》(下简称“调查报告”),有一个专项调查聚焦的是城市综合体。

对成都48个主要城市综合体及购物中心、1572个餐饮企业经营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

2015年,成都主要城市综合体及购物中心里面,餐饮企业亏损的占51.67%,与上年相比亏损面扩大;

盈利的仅占18.22%,与上年相比盈利面缩小;还有30.11%持平。

另一个数据同样耐人寻味,在受访的987个餐饮品牌中,本地(四川省内)餐饮品牌占50.17%,较上年下降7.27%;境外餐饮品牌占14.85%,较上年增加8.99%。

城市综合体的餐厅,尤其是本土品牌,201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经营之困

入驻综合体的餐厅,近4成没有活到一年;本土餐饮品牌,呈收缩趋势

5月5日中午,龙湖·天街三千集,位于4楼的青柠花园泰式火锅、肴拽韩国料理,只有稀疏的几桌客人,隔壁的辣芙蓉、小陶居、金翠河境况相似。一位不愿具名的餐厅负责人透露,去年10月起,客流明显减少,上座率只有3-4成。前来吃饭的顾客戴维说:“以前中午吃饭要排队,现在随时都有座位。”

小陶居是较早入驻龙湖·天街三千集的餐饮企业。提起经营状况,行政总厨叶扇兵揉了揉太阳穴,“上个月又亏了4万。”叶扇兵感叹,经营压力很大,年初隔壁的三国志火锅店关门的时候,他还有些唏嘘,可照这样亏下去,小陶居也不知道能撑到何时。

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城市综合体及购物中心里,餐厅的更换频率非常高。成都339欢乐颂购物中心,高峰时期聚集了20多家餐厅,如今还在开业的只剩下几家。

调查报告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5年,成都48个主要城市综合体及购物中心的1572个餐饮企业中,有585家餐厅发生过至少一次品牌调整。也就是说,这些城市综合体及购物中心里面,近4成的餐厅没有活过一年。

另外两组数据更凸显了本土餐饮企业在城市综合体里的发展危机。

48个城市综合体及购物中心共有987个餐饮品牌,本地(四川省内)餐饮品牌占50.17%,较上年下降7.27%;省外国内餐饮品牌占34.98%,较上年下降1.72%;境外餐饮品牌占14.85%,较上年增加8.99%。

1465727607-9955-20160609

成都市城市综合体及购物中心开店数量排名前十(含并列)的连锁品牌有21个,本地连锁品牌仅4个,分别是良木缘、席罐罐罐饭、小乔砂锅和迷尚豆捞。与上年相比,蓉和小厨、碎蝶音乐咖啡、成都映象小场合等本地连锁品牌脱榜。开店数量靠前的连锁品牌如星巴克、肯德基、必胜客、赛百味等,无一不是外来品牌。“赚得到钱,才会扩张。开店数多,说明本身的经营状况好。”成都美食之都促进会会长何涛分析,在城市综合体餐厅经营状况欠佳的情况下,一些外来品牌却风生水起,进一步“吞食”市场,保持较高利润率,给本地餐饮连锁品牌带来更大的挑战。

连锁之困

面对同样的难题,与世界巨头相比,本土企业在现代餐饮企业系统管理方面整体滞后,难以迅速复制扩张

城市综合体餐饮企业为何面临如此困境?

据四川省商业地产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开业运营和规划在建城市综合体数量已达130个以上,总量居全国第一。四川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表示,市场只有这么大,一下子挤进来这么多综合体,本身已经过剩,带来招商难、运营难等相关问题。

2015年,成都城市综合体和购物中心又是一个集中开业的高潮,新开业总面积近3000万平方米。由于综合体运营困难,许多店铺受电商冲击严重,而餐饮看起来人气还不错,因此餐饮区的面积不断增大,由以前占综合体30%左右,到目前一些地方能占到50%以上。

1465727607-4308-20160609

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成都主要城市综合体及购物中心餐饮开店数继续增加,排名前十位的成都城市综合体和购物中心,餐饮店总数为701个,较2014年增加18.81%。“可以说,随着城市综合体过剩,餐饮也过剩了。”一位餐饮界资深人士说。

城市综合体餐厅还普遍面临成本过高的问题。

年营业额位列成都餐饮企业第一的大蓉和集团,于2013年开创了大众品牌“蓉和小厨”,目前,在成都共有10家店,其中5家位于城市综合体内,5家是社区店。董事长刘长明告诉记者,综合体店的利润大大低于社区店。城市综合体一般将“蓉和小厨”作为主力店进行招商,但房租依然在100元/平方米左右,物管费用在45元/平方米左右。而社区店的房租仅50元/平方米-80元/平方米,且没有物管费用。

叶扇兵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工作日客流量60人、周末200人、人均消费35元计算,小陶居每月营业额接近11万元。毛利率30%,一个月的毛利仅3.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

另一方面,成本却在上升。龙湖·天街三千集4楼的租金约300元/平方米,小陶居每月仅支付租金就需3万元,再加上人工、税费、水电气费用、物管费等,入不敷出。

此外,今年以来,蔬菜进价普遍提高10%,肉价也在涨。4月,小陶居亏损4万元。“连锁是本土餐饮企业的软肋。”何涛说,连锁意味着标准化、系统化。世界餐饮巨头对连锁店的管理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到运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建立了高效、统一管理模式。与之相比,本土餐饮企业在农业、食品工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现代餐饮企业系统管理方面是整体滞后的。这也是难以迅速复制扩张、连而不锁的根源。

“你一开店,成本就数倍于外来的餐饮品牌,怎么竞争?”“消费习惯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刘长明说,他经过观察发现,北上广等城市街边的餐饮店不像成都这么多,大家形成了到商场里面吃饭的习惯,就算在七八楼的餐厅,一样生意很好。而成都街边餐饮店林立,位于城市综合体4楼以上的餐厅,如果地段不够黄金的话,基本都门可罗雀。

1465727607-6359-20160609

学习之困

全盘学习西餐连锁模式,复制到中餐连锁,一定行不通。本土企业路在何方?

大蓉和已经开始调整策略。“‘蓉和小厨’之前的定位是以城市综合体为主,但现在我们会以社区店为主。”刘长明透露,最近“蓉和小厨”新开了两家店,均位于社区内。

成都映象餐饮有限公司的子品牌“小场合”,目前在成都城市综合体内有4家店,董事长杜兵告诉记者,受经济大环境和综合体商业氛围的影响,他们将放缓扩张步伐,暂时不会开新店。

廊桥、狮子楼等高端餐饮品牌在向大众化转型过程中,纷纷在城市综合体里面开设了子品牌店,但均是尝试着开了一两家店,没有大举扩张。

何涛认为,另辟战场、收缩战线只是权宜之计,本土餐饮连锁品牌和外来品牌在城市综合体内必然会有正面交锋。

刘长明认为,外来品牌在管理上确实做得好,但他指出,全盘学习西餐连锁的模式,复制到中餐连锁,一定行不通。“蓉和小厨”的管理模式可以说很粗放,甚至量身打造出“母子店”的模式。每一家大店管理一家小店,比如339欢乐颂店,与距离它不远的大蓉和沙河店“结对子”,“蓉和小厨”不再单设店长,而是由大蓉和沙河店长直接管理;店内的酱汁等,均是每天上午在沙河店炒制完成后送来,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也使得新手亦能上阵操作招牌菜品,不必再花高工资聘请技术高深的大师傅。

“管理没有模式,挣了钱模式就出来了。”刘长明说,对于川菜这样手工操作的传统服务业,过度严格的管理,有时候会把经营压死,“我主张先发展后规范。”他说,随着“蓉和小厨”店数越开越多,可能会借鉴现代连锁管理。但在现阶段,“母子店”这种模式最适合“蓉和小厨”。

“这未必不是一件幸事。”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负责人说,外来餐饮品牌强劲的发展势头,势必会倒逼本土餐饮企业自我淘汰、自我调整,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一方面要走出去,去学习了解国际先进餐饮企业的做法。”何涛说,位于日本新潟的行形亭餐厅,300多岁了还像小姑娘一样花枝招展,生命力旺盛,这里面有太多值得研究的精髓。“更要引进来,引进先进的理念、人才,为我所用。”

抱着开放的心态,兼收并蓄,加强管理,控制成本;同时坚持用“工匠精神”来做餐饮,提升品质感。这或许是解决城市综合体餐饮困局的两个方向。

]]>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472753.html Wed, 18 May 2016 07:02:54 +0000 //www.otias-ub.com/?p=472753 1463554920-4383-0701

除了教育以外,健康也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对收入以及财富都有着促进作用。可以看到,户主的健康状况对家庭人均财富有着较大的影响。户主健康状况良好、一般以及欠佳的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165366元、119119元以及44632元。

1、家庭人均财富14万

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此外,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1.44倍和2.52倍。

2、差四倍:农村大专更实惠?

户主文化程度为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家庭,其人均财富是户主文化程度是小学或小学以下的家庭的4.48倍。

随着户主文化程度的提高,家庭人均财富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对城镇家庭而言,户主文化程度从初中变为高中能够带来最大幅度的家庭人均财富增长;而对农村家庭而言,户主文化程度从高中变为大专会使得家庭人均财富出现最大幅度的增长。

3、身体健康者多4倍:家庭多双困

除了教育以外,健康也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对收入以及财富都有着促进作用。可以看到,户主的健康状况对家庭人均财富有着较大的影响。户主健康状况良好、一般以及欠佳的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165366元、119119元以及44632元。

4、领导比技术人员多5倍

本报告也根据户主工作单位的职业对样本进行了分类,户主为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的家庭有着最高的人均财富。在全国样本中,户主为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的家庭的人均财富达到了314520元。在全国样本中,户主为非技术工人或农民的家庭的人均财富达到了66625元。

5、七成资产是房子,城里人多2.6倍

从家庭财富的构成来看,房产净值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61%;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比重分别为67.62%和57.60%。

全国居民住房原值平均约为16万元,其中城市居民拥有住房的原值约25万元,农村居民拥有住房原值约为9万元,前者约为后者的2.6倍。

同时,全国居民拥有住房的现值约为31万元,近原值的两倍。

6、城市人均房贷2万元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因住房负债平均为约2万元,农村居民为约0.74万元。前者为后者的2.7倍。高于原值的差距,但低于现值的差距。

7、有钱人比你更会买房

其中收入最高10%的家庭拥有住房的原值为收入最低10%的家庭拥有住房的5.5倍。而现值为的6.9倍,大大超过住房原值的相应比值。

8、动产六成是汽车

从家庭人均动产的结构看,家用汽车是城乡居民家庭人均资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市场价衡量,城乡居民家用汽车的估值人均为10405元,占家庭人均动产的68.57%。城镇和农村居民家用汽车的人均估值分别为15012元和4698元,占家庭人均动产的67.96%和71.06%。

9、仅不到两成家庭贷款购车

采用贷款的方式购置汽车,仅占拥有汽车家庭的18%,占全部调查家庭的6.5%。绝大多数家庭的购车没有使用贷款。只有14.42%的调查家庭未来五年内考虑使用贷款来购买汽车。年轻户主相对于高年龄组户主更接受贷款购车,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有意愿使用贷款购车的比例也在提高。

10、存钱多为子女教育

在家庭进行储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首位的是“为子女教育做准备”,超过40%的家庭将其作为储蓄原因。其次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为养老储蓄做准备”、“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为购房或装修做准备”,预防性动机是城乡家庭储蓄行为的主要动因。

11、不会理财?活期存款占大头

家庭办理储蓄的主要类型,从高到低分别是活期存款,占48.23%;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占23.08%;不清楚,占9%;定期存款零存整取,占8.49%。城市地区前几位分别是活期存款,占46.2%;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占25.37%;定期存款零存整取,占9.53%;不清楚,占7.28%。

12、越有钱越不爽银行

在主要办理储蓄业务的银行评价方面,72.17%的家庭表示对为其服务的银行满意,4.98%的家庭不满意,22.85%的家庭认为银行服务一般。

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家庭对银行的满意度基本一致,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的对银行服务满意的比例相比于其他年龄组更低,高学历户主组别对银行服务满意的比例更低,户主就业单位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组别对银行服务满意的比例更低。

13、股票夺家庭财产冠军

在参与各类产品投资的家庭中,股票的投资参与度相对最高,占全部调查家庭的7.35%,其次是基金,占4.52%。收藏的参与度最低,只有3.53%。城市家庭有10.56%参与了股票投资,是农村家庭股票投资参与度的约4倍。

14、熟人比专业人士更靠谱

被调查者比较认同家人、朋友、同事等的意见,对参考这些人的意见持肯定态度的占57.48%。另外,专业型的理财师作用凸显。越来越多的家庭认为专业理财师能够提供实际意义的帮助,不仅有40.87%的被访者对专业理财师的意见持肯定态度,更有28.04%的被访者在进行实际投资产品组合时,参考了专业理财师的意见。

15、六成人预期60岁后收入降一半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人对60岁以后收入水平的预期较低。33.28%的人预期60岁以后收入不足60岁以前的三成。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下降一半以上的比例达到60.07%。20.59%的人预期60岁以后的收入可以占到60岁以前的五成到八成,只有6.52%的人预期60岁以后的收入将超过60岁以前的水平。

但从总体上来看,相当一部分有信心在老年时期达到理想生活标。针对60岁以后能达到理想生活标准的信心程度的问题,回答非常有信心、比较有信心、不是很有信心、一点都没信心以及不知道的比例分别为16.7%、38.9%、21.25%、9.23%和13.92%。

16、一半居民认同50开始养老计划

要达到理想的老年生活标准,需要提前制定养老计划。然而,每个人的规划时间不同。8.41%的人认为应该在30岁以前就开始制定养老计划,而10.7%的人则认为应该老年时期到来以后才开始考虑养老问题。此外,在50岁以前制定养老计划的人口比例接近一半(48.29%),而选择在51-60岁制定养老计划的比例达到33.84%。

17、不安心的晚年

超过93%的居民都对60岁以后难以应付的情况表示忧虑。

个人所忧虑的老年时期难以应付的事情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帮助子女、日常生活消费和通货膨胀,占比分别为74%、45%、13.19%、12.32%和11.72%!

43.87%的人为应对老年风险购买了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其中普通医疗保险购买比例为27.84%,而大病保险的购买比例为8.42%。商业养老保险为8.16%,而寿险和财产保险的购买比例则分别为4.79%和1.07%。

]]>
国旅运通:2015年度中国商旅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411076.html Sat, 28 Nov 2015 14:31:58 +0000 //www.otias-ub.com/?p=411076
large_article_im4642_Business_Travel
根据国旅运通商务旅行发布的2015中国商旅晴雨表显示,以促进业务发展为导向的商旅开支持续增长,科技手段将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情况持续,公司高管们仍表示他们的差旅(T&E)预算与去年相比同比增长4.79%,超过2014年调查所预期的3.1%。

调查中有45%的公司表示他们的差旅预算与往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有43%的公司表示这部分预算相对于2014年有了34%的增长。相反,有12%的公司表示他们的差旅预算有所削减,相比前一年减少了17%。

美国运通全球商务旅行中国及香港区副总裁Macro Prllizzer先生表示“我们的调查发现,尽管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相对严峻,各公司仍正在持续增加他们的年度差旅开支。商务人士意识到差旅对于业务增长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他们会更加重视实现顶线增长,提高差旅预算的使用效率。”

商务旅行和企业发展目标更紧密的联合

国旅运通商务旅行(Global Business Travel)于今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商务旅行论坛(CBTF)中发布了2015年度中国商旅调查(晴雨表)结果。

据晴雨表显示,有49%的企业将差旅视为一种“投资”而非“必要的开支”,相对于去年,这样的企业数量增加了11%。另外,有74%受采访的企业表示差旅采购会结合公司的销售以及项目规划来决议。

调查还显示国内外差旅开支分配基本不变,但纯境外商务旅行的开支较去年同比增长6%。由于中国公司日渐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海外扩张的持续进行,纯境外商务旅行次数在近几年内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受调查公司认为,一般会议、奖励性旅游、大型企业会议以及活动展览(MICE)仍然在公司业务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去年,公司开展会展活动的数量总体有所增加:32%的公司在过去12个月开展了三个或以上的会展活动,相对于前年的17%和去年的19%都有所增长。这也意味着尽管过去几年经济放缓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会展活动,但是会展行业还是保持缓慢且稳定的回升趋势。

从多到一

调查还显示,今年各公司使用多个差旅管理公司或代理公司频次有所减少。40%的受访公司表示他们只使用一家主要的代理公司,与去年的18%相比,这个数据增长幅度较大。

Pellizzer先生表示:“中国本土及立足中国的跨国公司都越来越希望简化差旅管理项目的运行情况,他们认可规模经济的好处并清楚地认识到重复资源的缺陷”。

调查还显示,各公司对差旅管理代理公司的期望主要有以下三点:节省开支(73%)、最佳解决方案(60%)以及研究报告和洞见(40%)。高层管理者们也更积极地参与差旅项目的回顾评估。据43%的高层管理称,他们每月至少参与回顾评估一次,这个数据相较于两年前的32%也有显著增加。

科技手段进一步扮演重要角色

调查显示约89%的公司均使用在线工具管理商务旅行,这种行为也正在变得更加普遍。但是,只有半数以下的公司(42%)使用专门的企业公务工具,大多数的公司仍依赖于一般的旅行社网站。因此,研发更多为商务旅行定制的企业公务工具将是一个前景乐观的商业契机。

此外,鼓励商务旅行者更广泛和频繁地使用在线工具不失为另一个机会。30%的旅行者表示他们只有半数以下的预定在网上进行。调查显示,跟去年相似,商务旅行者使用在线工具的两大主要原因为:节省开支和使用便捷。

与此同时,手机应用持续受到人们的欢迎,它已然成为现代商务旅行者们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今年,57%的公司表示在他们在选择旅行社时,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虑旅行社是否能给旅行者提供手机应用支持。

Pellizzer先生总结道:“来自于境内境外的因素对于中国经济以及其他亚洲各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国已不再受地理界线的约束,中国的商业领袖们越来越认可差旅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希望增加相关开支,同时采用科技手段使得旅行项目更加高效。此外,他们也更多地加参与到评估回顾整体旅行项目的活动,了解投资回报。公司与差旅管理代理公司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他们通过寻求专家意见和专业工具来实现差旅项目更大的效能。

]]>
Gartner:2015年各类终端消费者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405610.html Sun, 15 Nov 2015 15:39:18 +0000 //www.otias-ub.com/?p=405610 Gartner 2015年的各类终端消费者调查为设备供应商和战略规划者指明消费者的购买意图:平板电脑市场已接近饱和;未来一到两年内,增长机会在可变化设备和平板手机领域。

这次调查报告得出的最重要的3条结论分别是:

一、受访者中,只有17%的消费者打算购买平板电脑。尤其成熟市场的企业战略决策者还是需要重新评估这个市场范畴内的机会。到2016年,基础产品的升级率率可能会下降10%。

二、1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计划在未来1年内购买平板手机。这表明到2016年,5.5英寸手机将为智能手机单元贡献10%的增长,也就成为了硬件厂商愿意在这个部分投资的重点因素。

三、将近一半的用户正在考虑替换设备或者决定该选择那种形式的产品。战略规划者需要应对这样一个新市场,即到2019年,三分之一的传统个人电脑将被高端产品,尤其是混合型产品所取代。

据此,Gartner的分析师为企业战略规划者和设备供应商提供了三条建议:

一、降低业务风险,调整公司的投资组合,降低平板的需求。关注特定部分和适合领域的增长。

二、通过发展5.5 – 6.5英寸设备以及改进软件来平衡ROI,允许更好的利用屏幕,以及双重功能的平板电脑和手机。

三、根据不同的优先级和使用模式将消费者分为3类:初次购买者,替换笔记本者以及替换平板者。通过为其设计可变化的设备来争取并留住消费者。

分析

个人电脑出货量预计2015年全年将下降7.2%。调查显示,成熟市场30%的受访者以及新兴市场10%的受访者目前没有意向在未来的一年内购买任何类型的个人设备。

图1. 成熟市场显示出疲劳

pb1Source: Gartner (October 2015)

然而,尽管个人设备增长放缓,这仍然是一个机会市场。地球上有72亿人每年花费超过8000亿美元在个人设备上。事实上,根据调查,更换现有设备的购买意愿上,平板为27%,智能手机为60%。

为了获取最大可能的市场份额,策略师以及硬件供应商需要利用持续的市场趋势来理解并识别他们的用户是谁?什么因素在抑制或激励他们对智能设备技术的需求?战略家们关注风险和ROI分析,了解市场环境对争取并留住消费者以及调整整体业务优先级至关重要。

图2. 对设备供应商的战略规划者的建议

pb2
Source: Gartner (October 2015)

没落的平板

受访者中,只有17%的消费者打算购买平板电脑。尤其成熟市场的企业战略决策者还是需要重新评估这个市场范畴内的机会。到2016年,基础产品的升级率率可能会下降10%。

平板电脑的兴趣出现时,电脑对于许多用户来说主要是由消费品,当时当智能手机屏幕尺寸太小,无法满足消费者所期待的身临其境的体验。平板电脑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苹果公司的iPad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外观和触摸屏功能并迅速增加了相当多的内容和APPs。用户从电脑到平板电脑,他们发现平板并不需要经常更换,因为平板基本被当作一个播放视频或查看文本的屏幕使用了。

Gartner的调查结果表明,用户2015年对平板电脑的购买或升级甚至比标准的笔记本电脑还低(参见图3)。

图3.对平板的兴趣很低

pb3
Source: Gartner (October 2015)

显然,成熟市场只有不足20%的用户打算购买或升级他们的平板电脑,而在美国已有超过66%的家庭拥有1台平板,有超过25%的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板电脑。平板电脑的创新是由应用程序而不是由硬件驱动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平板电脑硬件,因为操作系统可以免费升级,所以用户没有必要改变装置。

除非出现更强劲的创新功能或诱因来吸引消费者升级平板,否则成熟市场装机汰换率将持续下滑。最糟的状况就是多数平板使用者永远都不会升级或购买新的平板,因为通话平板(phablet)或二合一变形计算机(convertible PC)的屏幕够大,而且具备了平板所有优点。这种情况将导致成熟市场的家庭平板渗透率下滑到40%以下。

在新兴市场,平板渗透率较低且充斥各种低价平板,而且必须能辅助智能型手机的功能。然而Wi-Fi普及率仍然有限,至于蜂巢式连网平板(cellular-connected tablets),价格则是与5.5寸以上大屏幕入门款智能型手机同样昂贵。

建议:

1.降低业务风险,调整公司的投资组合,降低平板的需求。关注特定部分和适合领域的增长。

2.将平板的收入转移到云和一些引人注目的APPs上,而不是只关注设备本身。

3.提供基于Windows 10的高端平板电脑,让目标买家愿意选择一个集成的键盘而不是直接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

4.价格有竞争力。除非平板的价格能比手机再低20%,不然更多的用户还是愿意选择一款性能好的智能手机,也不愿意选择差强人意的平板电脑。

1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计划在未来1年内购买平板手机。这表明到2016年,5.5英寸手机将为智能手机单元贡献10%的增长,也就成为了硬件厂商愿意在这个部分投资的重点因素。

在过去的一年里,Gartner的调查显示,智能手机的平均屏幕尺寸已经超过5英寸,分析师相信这将是最受欢迎的高端的屏幕大小。三星推出Note系列和Galaxy 6,索尼的Xperia Z3/Z4/Z5和其他类似设备进一步缩小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的差距。分析师预计,新款的 iPhone 6 Plus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智能手机的渗透,因为在成熟市场品牌还是有足够的吸引力。

Gartner认为智能型手机需求将依屏幕尺寸,分为5寸和5.5寸以上两大类(5.5寸以上者定义为通话平板)。消费者会根据装置偏好与生活习惯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5寸以下比较便于携带,而7寸大的通常缺乏通话功能;习惯随身携带包包的人会选择5.5寸以上装置,而想把装置放在口袋里的人,就比较偏爱5寸以下款式;有些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倾向于拥有单一装置,因此会选择结合两者优点的通话平板。

细分市场

总体而言,11%的受访者说他们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购买平板手机。然而,意识到产品差异化才是最重要的。

在细分市场方面,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客户在新兴市场对平板手机显示出最强烈的购买意愿(达到17%,见图3),尤其是在印度(达21%)。数据显示,印度的消费者常常在较小的屏幕上观看更多的视频,比如上下班乘车时。

2.西欧的消费者对此最不感兴趣(仅有5%),美国也只有7%(见图3)。

3.总体来看,14%的智能手机用户和6%的平板电脑用户打算用平板手机来代替他们的设备(见图4)。

4.女性对大屏不感兴趣,与普遍观点相反,她们反而希望平板手机的大小更适合放在口袋里或者提包里。

图4.印度对平板手机的兴趣最高

pb4
Source: Gartner (October 2015)

2016年,基础款与高端手机屏幕超过5英寸将有助于增加10%智能手机的替换。纯PC企业的战略规划者应该考虑进入平板手机市场并带来多样化的价格,一些消费者想要在一个5英寸的智能手机上体验一流的功能,而其他人可能仅仅支付平板手机的价格就能享受大屏幕。

建议:

1.通过发展5.5 – 6.5英寸设备以及改进软件来平衡ROI,允许更好的利用屏幕,以及双重功能的平板电脑和手机。

2.将智能手机的平台市场复制到平板手机,以减少产品开发周期。

3.合理组合,以较低的价格点解决类似印度的大体量-低利润市场。

4.添加平板手机的选择业务,使用户能够应用垂直化的APPs和特殊的预装软件。

设备换代

将近一半的用户正在考虑替换设备或者决定该选择那种形式的产品。战略规划者需要应对这样一个新市场,即到2019年,三分之一的传统个人电脑将被高端产品,尤其是混合型产品所取代。

总的来说,Gartner这项消费者意见调查结果显示,48%受访者只在必要时更换装置。采购的过程本身已经变得更为复杂,因为现在消费者必须先判定哪一种运算装置对他们来说最为重要。约有半数受访者计划未来仍将采购与现有装置相同外型尺寸的产品,尤其是桌面计算机(65%)与标准型笔记本电脑(46%)。然而,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该用哪一种产品来替代手上现有装置,似乎感到越来越无法确定,这显示现有产品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期望与需求,功能重复只会让决策过程更加复杂。

图5. 设备换代继续

pb5
Source: Gartner (October 2015)

机会出现在混合型设备上。这种二合一形式需求来源于平板电脑拥有者(13%的人希望他们的平板电脑可以转换)和标准笔记本电脑用户(这一数字达25%)。对标准笔记本电脑的不满来自电池寿命,重量和启动时间等问题。似乎传统个人电脑需要平板电脑甚至是智能手机吸引引新的消费者的多样化形式因素。

建议:

1.捕捉市场并分享理念,广告宣传办公用混合型配置Windows 10设备和英特尔Skylake的PC——“这才是你想要的”。

2.根据不同的优先级和使用模式将消费者分为3类:初次购买者,替换笔记本者以及替换平板者。通过为其设计可变化的设备来争取并留住消费者。

3.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标准调整营销活动定位,将平板电脑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设备。

中肯结论一大堆,终究是要各出奇招。日渐饱和的市场不再是那些年谁都能趟进来是一把的局面了。即便是苹果也在像微软学习定位精准。只有做精做细,才会有消费者买账。

via:智东西

附英文版:

notebook_tablets_hybrids_pha_291815_000001 notebook_tablets_hybrids_pha_291815_000002 notebook_tablets_hybrids_pha_291815_000003 notebook_tablets_hybrids_pha_291815_000004 notebook_tablets_hybrids_pha_291815_000005 notebook_tablets_hybrids_pha_291815_000006 notebook_tablets_hybrids_pha_291815_000007 notebook_tablets_hybrids_pha_291815_000008 notebook_tablets_hybrids_pha_291815_000009 notebook_tablets_hybrids_pha_291815_000010

]]>
德勤: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401260.html Wed, 04 Nov 2015 17:38:47 +0000 //www.otias-ub.com/?p=401260 《变中求进,精益求精: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由德勤中国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合作编纂,报告对当前中国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展开了深入分析,探究企业推动全面信息化时遭遇的挑战,以及互联网+与创客运动等将如何颠覆传统制造业的运作模式,改写未来制造业的价值分配,并对制造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掌握自身核心价值,打造全球竞争力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硬件企业和软件企业的界限日益模糊,制造企业正努力与最终用户建立联系,而每个人都将有机会成为一个产品的创造者。这些趋势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各个制造业领域。以下是我们制造企业信息化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建议总结:

  • 制造业正经历用户需求、产品性质、生态系统和流通模式四方面的变化,制造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方式也随之改变。用户对成果的关注、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越发明显,连接了互联网、传感器的产品变得加“聪明”;曾经阻隔信息、资源和产品流通的障碍逐渐被消除,以往的商业壁垒被打破;生产商和销售商的界线将更加模糊,制造企业正努力与最终用户建立联系。
  • 信息化是上述变化发生的基础,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正由单项业务覆盖向综合集成阶段过渡。其间最大挑战在于生产经验和软件的深度结合,主要由于企业运营管理的成熟速度落后于技术应用的成熟速度。
  • 智能设备普及度有所提高,但智能制造价值尚未得到深度挖掘。中国智能制造尚处于引进智能设备阶段,以智能制造整合价值链和优化商业模式的企业仍为少数。
  • “互联网+制造业”催生新产品和新模式,平台革命重新定义制造业的产品性质和商业模式。用户需求的变化和软件平台的成功推动制造企业以产品为平台,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开放,平台参与者就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块化的功能增加,加速产品的设计创新,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以满足更个性化和更分散的用户需求。
  • 创客运动蕴含制造业变革机遇,在于其小型化与全球化并存的能力:既有匠人的本质,又具创新性,更容易实现个性化、定制化、低成本的高技术。创客运动不仅是制造业利基市场的天堂,还将在某些重要环节全面深刻地影响制造业。
  • 德勤建议中国制造企业把握用户需求、产品性质、生态系统和流通模式的变化,并结合自身特点以信息化提升、智能制造进阶和“互联网+”借风为变革契机,有重点的进行关键能力建设,打造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企业。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01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02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03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04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05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06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07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08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09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10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11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12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13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14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15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16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17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18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19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20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21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22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23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24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25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26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27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28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29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30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31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32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33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34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35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36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37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38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39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40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41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42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43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44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45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46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47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_000048

]]>
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90730.html Wed, 07 Oct 2015 16:31:25 +0000 //www.otias-ub.com/?p=390730 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6.48万,比2013年增加了1.13万,增长了3.20%。截至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海归人数的增加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政府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有关。随着大批海归回国发展,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情况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2

为更好地了解海归在就业、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的状况,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卓聘合作,共同开展了“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研究。课题组针对海归群体开展了网络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到913问卷。样本中,男性占54.9%,女性占45.1%。调查对象以80后和90后海归为主。海归留学的国家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为主。

海归整体情况分析

1.回国时间集中于2010年之后,占78.4%,2005-2009年回国的占15.6%,2000-2004年、2000年以前的分别占2.2%和3.8%。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3

图1 海归回国的时间分布

2.海归在国外获得的最高学位以授课型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研究型硕士学位为主,分别占比为33.2%、27.6%、21.5%。

3.海归在国外所获学位的主修科目以商科、社会科学、工学、自然科学为主,分别占35.2%、20.8%、13.1%、12.8%。此外,人文科学的占比也较高,占比8.1%。农学比例最小,为0.8%。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4

4.海归群体对留学的价值持肯定态度。认为留学划算的占50.0%,不划算的占20.2%,说不清和不方便回答的分别占22.1%、7.7%。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留学的价值不能简单的看经济回报,也需要考虑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5

5.出国留学获得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国际化视野、外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认可度分别为78.7%、78.3%、71.3%、68.9%。专业知识与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的占比也均超过50%,相对而言,创新能力和扩大人脉网络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9.4%和34.2%。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6

6.超过65%的海归认为可在5年内收回留学经济成本。认为3-5年收回经济成本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5.9%,5-10年和1-3年的分别占24.1%、22.5%,10年以上的占比10.3%,一年以内的仅占7.2%。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7

图5 海归收回留学经济成本的时间分布

7.超过八成的海归回国后都能实现再融入。渐渐地融入是主要类型,占54.4%,较快地融入的占32.7%。一直很难融入的占12.9%,这需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文化、交流等活动,帮助海归人员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8

图6 海归融入国内环境的情况

在融入的方式上,以自然融入、生活方式的本土化、自我心理调适、结交国内朋友为主,分别占比为58.7%、49.8%、46.7%、35.7%。参与国内社交型/学术型/商务型活动、个人资本的跨国经营和转化也是融入国内环境的重要途径,分别占比20.2%、7.3%。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9

图7 海归融入国内环境的方式

海归就业情况分析

1. 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海归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省会。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有所增加。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10

图8 海归就业城市分布

海归就业的单位类型呈现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6.1%的海归在本土民营企业,26.7%的海归在外资企业,13.5%的海归在国有企业,8.9%的海归在事业单位,在政府部门和海归创业民营企业的各占2.7%。海归就职的企业以500人以上的中型到大型企业为主,有31.2%的海归就职于1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45.3%的海归就职于5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11

图9 海归就业的企业类型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12

图10 海归就业的企业规模

2. 海归就业产业分布较广,金融业居首

在海归就业的前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最多,为14.3%,贸易/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建筑业、互联网分别占7.2%、6.9%、5.5%。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占比较小。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13

图11海归就业行业分布

在工作岗位方面,选择销售、市场的海归最多,占29.6%,选择生产/运营,研发,行政工作,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的海归分别占11.8%、12.9%、10.9%、8.3%和10.1%。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14

图12 海归就业的岗位分布

3. 语言和沟通能力是海归就业的主要优势,国内关系网络断裂是主要劣势

海归认为其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语言、沟通能力方面,分别有64.3%和51.7%的海归认为自己在这两方面具有优势。分别有50.1%和48.8%的海归认为自己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另有38.6%认为在自我推介能力占优势。仅有15%的海归认为自己在人脉网络占优势。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15

图13 海归的就业优势

海归在社会关系网络、求职时间、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短板。海归的就业劣势主要体现在“国内的关系网络因在国外上学而断裂”,有47%的学生认为自身存在这一劣势。29.7%认为海归“专业技能与国内名校学生相比优势不明显”。有27.7%的海归认为自身丧失“挂职锻炼机会,难以到政府部门工作”。

认为“回国时间晚,赶不上国内招聘会”、“所学专业国内没有需求,国外实习经历不被认可”,占比分别为26.7%和24.8%。还有12.4%的海归认为自己“语言能力与国内名校学生相比优势不明显”。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16

图14 海归的就业劣势

4. 海归工作满意度偏低,跳槽频率较高

海归的工作满意度偏低,虽然有36.4%选择满意,但有46.4%的海归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选择非常满意的仅有1.2%。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17

图15 海归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情况

76.5%的海归回国后有跳槽的经历,在跳槽的频率方面,2年内跳槽的占主流,高达39.5%。3-5年跳槽的海归占28.8%,5年以上再跳槽的仅占8.2%。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18

图16 海归回国后的跳槽频率分布情况

海归创业情况分析

1. 海归选择创业城市的考虑因素多元化,创业领域集中在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

海归创业的城市也呈现分散化趋势,不再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逐步扩大到东部沿海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海归在选择创业城市时,考虑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该城市是否有较好的人脉关系、产业基础好、市场前景好、城市环境好等方面。其次是基础设计、教育水平以及优惠政策的吸引。相比之下,房价和运营成本对创业者选择创业城市的影响相对较小。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19

图17 影响海归选择创业城市的因素

海归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批发/零售业、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其他服务业、节能环保这几个领域,占比分别为18.6%、13.6%、13.6%、10.2%、8.5%和8.5%。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20

图18 海归创业的行业分布

2. 海归回国创业更看重创业环境和今后发展,创业资源丰富

海归回国创业主要是看重国内创业环境好和国内发展潜力大,这与我国倡导创新创业,实行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密不可分。此外,方便与家人团聚也成为影响海归回国创业的重要因素。而持有专利技术,相关领域国内市场前景好,其他如居住地等因素对该行为的影响不大。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21

图19 海归回国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海归创业能够获得丰富的创业资源。创业者主要获得了客户资源、技术资源、政府资源和信息资源。尤其是客户资源,75%的创业者表示能够在国内获得良好的客户资源。而只有1/3的被调查者表明获得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22

图20 海归获得的创业资源

海归创业的资金来源来自创业者的个人存款的比例高达66.7%,其次是向朋友亲戚借款,为25%,而来自银行贷款、国内风险投资、国内企业入股等金融渠道所得资金的比例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归创业的资金来源中,基本没有国外风险投资和国外企业入股。

3. 半数创业企业在5年内开始盈利

在接受调查的样本中,三年内开始盈利的企业达37%;3-5年开始盈利的占14%,5-10年开始盈利的企业为5%,比例相对较小。此外,44%的创业企业尚未开始盈利。受多种因素影响,创业企业盈利时间存在较大差异。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23

图21 海归所创企业的盈利时间

海归在创业主要遇到融资困难、经营运行成本高、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等问题。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24

图22 海归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49.1%的海归创业者表示曾有失败的经历。海归认为在回国创业方面的劣势主要集中在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战略制定不当、不会与政府打交道,遭遇行政审批阻碍。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25

图23 海归创业的劣势

被调查的海归创业者表示,自身的创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与海外互动上,包括更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分销渠道、获得海外风险投资、获得海外研发合作伙伴、与海外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等。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26

图24 海归创业的优势

4. 海归创业对市场开拓、政府财政支持需求最强烈

在创业阶段,海归创业者最需要获得关于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创业场所提供等方面的帮助。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27

图25 海归创业者在创业阶段最需要的服务

海归创业政策需求方面,海归创业者更希望政府能够解决科研资金申请过程限制较多、加大科研资金支持力度、政策落实等问题。也有创业者表示政府应该在购买时优先选择海归创业企业的高新技术及产品。约41.7%的人则表示国家的政策很好,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28

图26 海归创业的政策需求

5. 三分之一的海归对自身事业发展满意

有1/3的海归创业者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情况表示满意,41.7%的处于矛盾状态,对事业发展情况无法做判断。而有25%的海归创业者对自己的事业表示不满意,其中8.3%的人表示非常不满意。

mp34004650_1444201260174_29

图27 对事业发展的满意程度

]]>
国家统计局:2015中国网购用户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89833.html Tue, 29 Sep 2015 14:23:28 +0000 //www.otias-ub.com/?p=389833 t01729240cf86901ce1

2014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开展网购用户专项调查,通过收集网购用户网络购物情况、网上购物评价等购物消费习惯信息,客观反映网络购物对传统消费的影响程度,科学测算网购替代率等重要参数数据。通过对8333个网购用户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主要发现如下:

■ 2014年网购用户网购替代率78%。

■ 网购替代率较高的商品(服务)依次是:飞机票和火车票、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餐饮旅游和住宿等,其替代率分别为91.6%、87.9%和82.0%。

■ 在网购用户的网购总额中,实物商品所占比重接近八成;服务类消费所占比重为19.4%。

■ 22%的网购消费是网络刺激下所产生的新增消费需求。

■ 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是网购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和网购足不出户节约时间。

■ 城镇居民的网购替代率高于农村。

■ 东、中、西部地区网购替代率差异不大。

■ 网购替代率随着收入水平由低到高的变化而呈“V”字走势。其中,低收入和较高收入人群网购替代率高于中等收入用户。

■ 网购替代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

■ 有八成六的网购用户对网购体验表示满意。

■ 49.3%的网购用户因为网购而增加了购买商品的数量,53.7%的网购用户因为网购而增加了消费支出,48.4%的网购用户表示今后会提高网购消费支出比重。

■ 75.9%的网购用户认为网购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商家存在欺诈行为。

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研究网购消费,对于研判经济形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2014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开展的中国网购用户专项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样本兼顾了城乡人口、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分布等方面,共回收有效样本单位8333个。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主要因为:一是实惠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眼球;二是便捷的方式,大大缩短购物时间;三是丰富的信息,方便了消费者的选择和比较;四是时尚新体验,畅享现代生活方式;五是贴心的服务,体验顾客至上的感受。

网购替代率透析

网购替代率,是网购用户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的替代比率。即在没有网络零售渠道的情况下,网购用户仍会在线下实体店购买商品(服务)金额占其网购总额的比重。根据调查推算,2014年全国网购用户网购替代率为78%。也就是说,在网购用户网购总额中,有78%是原本就需要购买的,其余22%是受网购刺激新产生的。

从商品大类看

服务消费的网购替代率高于实物商品,耐用消费品的网购替代率高于非耐用消费品。调查显示,2014年服务类消费网购替代率为86.5%,其中多数服务消费网购替代率都在80%以上,尤其是飞机票和火车票替代率高达91.6%。2014年耐用消费品的网购替代率为79.3%,其中多数商品的网购替代率都在80%左右,只有工艺品和收藏品这类非生活必需品的网购替代率相对较低,仅为54.1%。2014年非耐用消费品的网购替代率为73.9%,其中各类非耐用消费品替代率均在73%-78%之间。

从商品品种看

18类商品(服务)按替代率高低可以分成3个方阵。

1.网购替代率较高的商品(服务)有两类,即飞机票和火车票、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其替代率分别为91.6%和87.9%,在18个类别中处于第一方阵。这两类商品,基本上属于刚性需求。较高的替代率,显示了网络购物在这些领域的广泛性。

2.网购替代率居中的商品(服务)有14类,包括餐饮旅游和住宿、家具、保险和演出票务、手机和手机配件、汽车用品、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等,替代率介于73.5%-82.0%之间,处于第二方阵。这14类商品(服务)基本上属于次刚性需求。

3.网购替代率相对较低的商品(服务)有两类,即家政家教和保姆等生活服务、工艺品和收藏品,其替代率分别为66.9%和54.1%,处于第三方阵。

从城乡分组看

城镇居民的网购替代率高于农村。城乡居民由于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差异较大,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其网购替代率也有一定差异。调查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网购替代率分别为78.2%和76%,城镇高于农村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对各类商品(服务)的网购替代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城乡替代率差异较大的是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家政家教和保姆等生活服务、工艺品和收藏品等。相对而言,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汽车用品、个人护理用品等城乡替代率差异较小。

从地区分组看

东部和中部地区网购用户的网购替代率相近,均高于西部地区。调查显示,中部、东部地区网购用户的网购替代率分别为78.8%和78.4%,西部地区为76.3%。

从收入分组看

不同的收入群体,其网购替代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调查显示,网购替代率随着收入从低到高的变化呈“V”型分布。其中,月收入在10001元以上人群,替代率最高,达到82.9%。

从年龄分组看

网购替代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29岁间的年轻人网购冲动相对比较大,而进入而立之年的30-39岁中青年,消费一般比较理性,其网购替代率较高。

从职业和性别看

不同职业和性别的网购用户的网购替代率没有明显差异。绝大多数职业消费者的网购替代率介于76%-80%之间。男性消费者的网购替代率为78.7%,女性消费者的网购替代率为77.6%,男性消费者在网购时表现得比女性略微理性一些。

 网购商品分类构成

调查显示,在网购用户的网购总额中,实物商品所占比重接近八成,其中非耐用消费品占46.9%,耐用消费品占31.3%;服务类消费在网购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9.4% 。从具体商品(服务)品类看,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在全部网购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接近30%,明显高于其他商品;其后是手机和手机配件、家用电器,所占比重均为8%,并列第二位;食品饮料烟酒和保健品、飞机票和火车票、餐饮旅游和住宿、个人护理用品等所占比重也都在5%以上。

城乡居民网购商品类别有所侧重

从网购商品占比来看,城乡居民网购商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差异不是很大,特别是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类在城乡居民网购总额都占有最大份额。

城镇居民网购侧重于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家用电器、手机和手机配件等。农村居民网购则侧重于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手机和手机配件、食品饮料烟酒和保健品、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等。

不同收入群体网购商品类别差异显现

从不同收入消费群体网购商品占比来看,不管收入高低,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在网购中所占份额都是最高的,其后是食品饮料烟酒和保健品、家用电器、手机和手机配件、飞机票和火车票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收入人群中,餐饮旅游和住宿等服务类消费金额占有较大比重,说明高收入人群在消费习惯和层次上,已经有了较大变化。

网购体验满意率

网购体验满意率是消费者对网购需求或期望满足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不同消费者对网购体验满意度是不一样的。调查显示,满意率较高群体具有城镇居民、女性、高学历、中年、工作稳定以及中高收入等特征,这也是网购比较活跃的群体,网购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消费的新常态。

总体来看,网购用户的网购体验满意率较高。调查显示,有86.4%的网购用户对网购体验表示“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13.1%的网购用户表示“一般”;仅有0.5%的网购用户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分类别看,各类网购用户对网购体验的满意率均在80%-91%之间,而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人数占比都比较低,一般都在1%以下。网购体验满意率在以下几个类别上存在一些差别。

城镇居民高于农村

城镇居民的网购体验满意率总体高于农村居民。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网购体验满意率分别为87.3%和83.0%,城镇居民高于农村4.3个百分点。

与教育程度成正比

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对网购体验的满意率越高。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消费者的满意率高达90.3%,比初中及以下学历消费者高出8.5个百分点。

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呈倒“V”

网购体验满意率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呈“中间高、两头低”的倒“V”型。在受访者中,30-39岁消费者满意率最高,达88.0%,比20岁以下的高5.9个百分点。

工作越稳定满意率越高

有稳定正式工作的消费者对网购体验的满意率相对较高。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员满意率接近90%,企业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满意率也高达87.8%;而没有工作或工作不稳定的消费者满意率相对较低,其中在校学生、待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满意率都在81%-85%之间;其他职业人员,主要是个体户、临时工、农民等,满意率在80%以下。

与网购者消费习惯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男性、企业中层以上和月收入在1万元及以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效应,网购时更加倾向于自己认可的品牌产品。这三类消费者在选择“对某一品牌或企业信任感、忠诚度高,购买目标明确”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9.4%、35.0%和38.4%,均高于27.6%的总体平均水平,因而他们的网购体验满意率较高。

网购改变消费习惯

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创造新的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和习惯。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网购用户因为网购而减少了外出购物次数。其中,表示“明显减少”的占26.7%,表示“减少”的占46.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子商务对线下实体商贸的冲击和对网购用户消费习惯的影响。

从不同类别的网购群体看,有以下几类人群因网购减少外出购物次数高于平均水平:

一是城镇居民网购用户。网购对城镇居民购物方式影响较大,其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4.5%,高于农村8.9个百分点。

二是女性网购用户。女性的消费习惯受网购的影响相对较大,其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4.3%,高于男性4.5个百分点。

三是高学历网购用户。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购用户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7.3%,比初中及以下学历网购用户高出18.7个百分点。

四是中青年网购用户。20-39岁的网购用户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5.4%,比50岁及以上的网购用户高13.9个百分点。

五是有稳定职业人群。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及企业中层以上人员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7.7%,比无工作人员或工作不稳定的高12.7个百分点。

六是中等收入人群。月收入在5001-10000元之间的网购用户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6.2%,比月收入2000元及以下的高出7个百分点。

网购拉动居民消费

网购在改变人们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的同时,也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消费者在使用网购后,无论是购买商品数量、消费支出还是未来预期消费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调查显示,使用网购后,49.3%的网购用户增加了购买商品的数量,53.7%的网购用户增加了消费支出,并有48.4%的网购用户表示在今后一段时期会提高网购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从不同类型消费群体使用网购后增加购买商品数量的人数比例、增加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以及预期未来网购消费支出占比提高的人数比例等三个指标看,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城镇居民消费大于农村

调查显示,使用网购后增加购买商品数量和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城镇居民均高于农村,分别高出8.5个和5.7个百分点,但预期未来网购消费支出占比提高的人数比例比较接近。

女性对网购的兴趣比男性浓厚

分性别看,使用网购后增加购买商品数量的人数比例女性高于男性7.4个百分点;增加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女性高于男性7.3个百分点。但预期未来网购消费支出占比提高的人数比例男性则高于女性2.4个百分点。

教育程度越高对网购越青睐

调查显示,使用网购后增加购买商品数量的人数比例、增加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以及预期未来网购消费支出占比提高的人数比例,与网购用户教育程度的散点图均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折线。三个指标与教育程度均高度相关。

青年网购用户消费变化最明显

从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看,20-29岁的网购用户消费支出变化最大,53.5%的受访者因使用网购增加了购物数量,58.3%的受访者因使用网购增加了消费支出。但在20岁及以上的消费群体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网购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从预期未来提高网购消费支出占比的人数比例来看,30-49岁的消费群体超过总体平均水平,5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最低,仅有44.4%。

工作相对稳定的群体更喜欢网购

有稳定工作的人群容易接受新的消费观念。在受访者中,一半以上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中层以上职员使用网购后增加了购物数量和消费支出。

中高收入群体网购意愿更强烈

从不同收入群体看,随着收入的提高,因网购而增加购物数量和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也随之增加。网购消费支出的增加与收入的多少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网络刺激下新产生的消费需求

相对应于78%的替代率,有22%的网购消费是在网络刺激下所产生的新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工艺品和收藏品、家政家教和保姆等生活服务等。这两类商品和服务的新增消费需求比重分别为45.9%和33.1%。而飞机票和火车票、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等商品或服务,新增消费需求则相对较低。

分城乡看,农村居民的新增消费需求为24.0%,高于城镇的21.8%;分区域看,西部地区新增消费需求最高,为23.7%;东部地区次之,为21.6%;中部地区最低,为21.2%。

网购过程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网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75.9%的网购用户认为网购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网店的商品会有以次充好的现象,甚至是假货。同一牌子的商品在网上展示的图片一样,但价格和质量却相差不少。由于无法直接接触到实物,消费者在网上进行消费选择时,仅凭网上图片有时很难辨别商品的真伪和好坏。

二是半数以上网购用户认为商品展示能力、互动能力有限,难以全面掌握商品实际情况。网购一些特殊商品,如服饰、家居等,消费者需要翻看、试用或体验,而网上商品无法与消费者面对面展示,互动能力有限,线下店又不提供相关服务,消费者难以全面掌握商品实际情况。

三是38.5%的网购用户认为商品(服务)与网站宣传不一致,有些商家存在欺诈行为。个别商家利用一些正牌产品的广告图片,却销售仿冒的产品,或者在产品功能上言过其实,误导消费者。笔者就曾遇到过此类情况,曾购买过一件仿冒的上衣,收到货后才发现网站上的图片是利用某知名品牌的广告图片,衣服质量与网站宣传完全不符。

四是37.3%的网购用户认为售后服务保障不够,退换货仍有困难。由于网络销售方式目前尚不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部分商品售后服务缺少保障。尤其是网购一些定制型产品,消费者只有点击了“确认付款”商家才开始生产,等发现商品有误或瑕疵再想通过第三方平台申请退款或者进行维权就很难了。

网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网购不仅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网购拉动了国内需求增长。与传统零售模式相比,网络销售省去了实体店面的租赁、运营和员工工资等费用,而且由于没有中间环节,成本明显降低。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实惠的价格激励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购买欲望,对内需有一定的拉动作用。据统计,2014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近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4。

网购催生了新的就业机会。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从而也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等多个方面,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大量的新增就业机会。同时,巨大的商机促使思路灵活、反应敏捷的人将目光聚焦在网络创业,各式各样的“互联网+”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社会分工更加精密。

网购加快了支付手段的创新发展。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网民手机商务应用发展大爆发,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移动商务类应用用户分别增长63.5%、73.2%和69.2%,远超其他手机应用的增长幅度。由于电子支付手段的兴起,人们对现金等支付工具使用的减少,将会对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对货币政策、银行资产与负债业务结构,以及物理网点的布局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网购促进了企业的生产营销。由于网上购物量的大幅增多,一方面加速了生产企业资金周转,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同时提高了自身品牌的影响力,从而促进了传统渠道的销售;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商家的评价也会促进商家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
Fortinet:2015年全球信息安全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82953.html Thu, 10 Sep 2015 17:53:58 +0000 //www.otias-ub.com/?p=382953 我们的工作场所正经历了一场巨变,BYOD(自带设备)现象从出现到普及则是最显著的一个改变。企业开始允许甚至鼓励员工使用自己的设备处理企业业务的往来,在“IT采购成本大幅降低、员工满意度提升、工作效率增强”诱惑下,企业移动化、无边界化的趋势势不可挡,伴随海量的移动应用程序,企业业务在借助移动互联网跑道飞速狂奔的同时,看清哪些安全问题会成为最大的“绊脚石”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知道的越多,恐惧就越多

近日,Fortinet发布了2015年最新的全球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数据收集由全球知名市调机构Lightspeed/GMI负责,通过在线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12个国家及地区,对1490位在公司规模超过250人任职的IT决策者角色,主要是CIO、CTO、IT总监以及IT部门主管级人物以问卷的形式收集的调研结果。

        报告显示将近一半(49%)的受访者将无线网络列为最易受攻击的环节,92%的CIO担忧无线网络将受到攻击,而最大的担忧来自中国,100%的CIO表示对无线安全十分担心。另外,当被问到在无安全保障的无线网络下运营的风险时,调研结果还显示出一些亮点问题:48%的受访者均表示企业或客户敏感数据的泄漏是最大的风险;71%的中国受访者均表示很担心无线网络的安全,而在日本这个数字,只有13%,这一系列数据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发展迅速,并且在企业业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612088472790760622

49%的受访者将无线网络列为最易受攻击的环节

  虽说企业移动化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回报,但是部署出放心安全的环境并不像“拧开水龙头”那样简单。有市场报告预测,2016年中国将成为BYOD应用市场的领导者,将有1.66亿台设备在无线办公环境应用。国内市场火热的“井喷”状况,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安全隐患,这与Fortinet调研报告中,“100%的CIO担忧”十分吻合。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默许或者提倡员工自带设备进行办公时,用户会访问个人社交网络、下载喜好的App程序、浏览网页,而同一个设备还会访问企业内部的关键数据。但由于企业的机密数据对黑客来说则更加吸引力和卖点,因此他们会利用APT攻击技术侵入不设防的移动终端、获取接入企业云计算环境的账号和密码。利用这些账号发现漏洞,最终盗取核心数据,这确实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报告中的数据真实的反馈了这一情况,不过值得注意的还是中国,78%的用户在关注“敏感数据和/或用户数据的丢失”的风险,这远远高于47%的全球平均值。

4236224212978038926

敏感数据的泄漏,是全球企业最大的风险

  Fortinet中国区总经理李宏凯表示:“实际上,随着人们对无线安全问题了解的越来越深,担心的程度反而愈高。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比较积极的一面,越来越多的IT管理者们开始意识到无线安全在整个业务系统中的角色。企业中的IT部门需要在强壮的网络安全与灵活的连接之间寻求平衡,无线网络必须作为整体安全战略考虑的一部分。”

无线安全的无奈与期盼

如今各类恶意攻击都十分注重隐蔽性,从互联网发起针对企业的恶意攻击还有可能被各类安全产品所察觉。但企业无线环境中的智能设备里往往也存有个人隐私数据,私人的邮箱密码也有可能是用户登录BYOD环境的密码,非专业的个人用户面对专业黑客所发起的攻击,将更难及时察觉,一条微信好友问候信息的背后往往就隐藏着不可得知的恶意攻击威胁。

在业界目前来看,为了解决无线安全的问题,各大网络和安全厂商都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基于上网行为管理的,有基于防火墙网关提出有线无线一体化思维的、有基于终端病毒防护安全的、有针对移动应用数据防泄露的等等。而在企业移动化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用户会选择什么手段解决安全问题呢?

Fortinet报告通过对1490位IT决策者(CIO、CTO、IT总监以及IT部门主管级人物)以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其中一项是对受访者未来无线网络安全战略方向的调查。多数受访者表示,仍会着眼于最为常规的防火墙与访问认证安全功能,同时有23%的受访对象对安全防御较高的补充技术需求,依照优先级顺序,分别为IPS、反病毒、应用控制与URL过滤,以求能够全面的构建安全防御体系。

“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对无线安全的无奈和期盼。由于业内缺少专门为无线安全层打造的解决方案,很多用户只能利用最基本的安全功能+各种补充技术,最后的结果就是产品层层堆叠。”BYOD的安全管理将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情况,员工使用无线网络将会受到各种限制,影响移动业务的体验感,但稍有疏漏又会给黑客提供机会。

李宏凯表示,Fortinet将通过打造“无线安全层”,而不是单纯将无线机制作为网络体系的一种扩展,从而实现独一无二的安全无线解决方案。希望由此能够解决产品孤立和重复堆叠等问题,并帮助企业踢开未来最大的潜在安全“绊脚石”。

]]>
世纪佳缘:2015年第3期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61363.html Thu, 02 Jul 2015 17:20:15 +0000 //www.otias-ub.com/?p=361363 喜欢一个人,会在“吃”上反射出很多。有句话说,一个会把他认为鱼身上最好吃的部分夹给你,鸡翅的最后一块留给你,看你喜欢吃哪个菜就少吃一点,你想要点多少样东西都任由你点吃不完打包带走的人,待你总不会太坏。对美食有一样的热爱的单身吃货们,“餐观”却各有不同。吃货的爱情世界什么样子?守住男人的胃就真能守住他的心吗?“餐观”对择偶有着怎样的影响?

7月1日,世纪佳缘发布2015年第3期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聚焦中国单身男女的“餐观”,针对吃货的婚恋观、餐观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世纪佳缘此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全国各地网友的问卷调查,最终得出了20930个有效样本。

广东女吃货最多广东男最不愿意为她改变

mp20950946_1435805659390_2

据佳缘数据显示,10个单身里有近4个是吃货,而女吃货比男吃货多出了7个百分点的数量,在参与调查的人中,分别有35%的男性和42%的女性表示自己是吃货,并且在全国所有的省市中,广州的女吃货占比最高,有47%的女性表示自己是吃货,与女性相比,广州男性则正好相反,广州的男吃货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承认自己是吃货的广州男性只占到28%。

然而细究下来,广东男女在坚持自己的饮食习惯上则刚好相反。数据显示,相比全国的平均水平,广东省的小伙更坚持自己的饮食习惯,不愿意为她改变,而广东省的女性虽然吃货很多,但却比其他地区的女性更愿意接受另一半的饮食习惯。“我虽然算不上一个吃货,但我不太愿意刻意的去为了另一半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比如我吃不了辣的,我可能就不会找四川、重庆的女朋友,因为我觉得让我改变这一点很难”,来自广州的小磊告诉记者。

对此,张佳芮表示,饮食习惯对择偶也有一定的影响,婚姻不像恋爱,婚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碰撞,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能吃到一起也是婚姻幸福的一个因素,像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如果这样两个饮食习惯迥异的人在一起,为了保持和谐,必定有一方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否则的话,就只能找跟自己饮食习惯合拍的人。”张佳芮说,“所以像广东小伙子最不愿意为另一半改变饮食习惯,那么广东的姑娘们就必定会为另一半作出改变,这样才能达成和谐”。

来自女人的心声:守住男人的胃≠守住他的心

俗话说,想要守住TA的心就先守住TA的胃。很多人认为,只要围着灶台烧得一手好菜,就能守住TA的心,让身边的男人恋上家,但结果却是一年年熬成了“黄脸婆”,男人却未见留得住,女人们纷纷感叹,家里厨神级的正牌也斗不过大胸蜂腰的小三儿。随着女人逐渐实现独立,越来越多的女人开始明白一个道理:男人不是靠胃思考的动物,守住男人的胃不等于守住了他的心。

mp20950946_1435805659390_3

  据世纪佳缘调查显示,有66%的吃货男和56%的非吃货男同意“守住他的心就需要先守住他的胃”,但是在很多女性看来,有一方会做饭是促进家庭生活幸福的基础,但是守住男人的胃却不一定就能守住他的心。调查显示,分别有37%和44%的吃货和非吃货女对这句话表示“无感”,同时有9%9%的吃货和13%的非吃货女性完全不同意这一说法,纷纷感慨“菜谱绝不是驭夫神谱”。“我不会做饭,但是我跟老公的感情很好,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俩经常一起做饭,虽然没有那么美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起分担,一起摸索,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感情的维系,”来自南京的苏女士说道。

对此,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男人不是靠胃思考的动物,女人想通过守住他的胃来守住他的心的说法不可取,虽然在婚姻生活中,女人一般需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家务,在中国大部分的家庭中,厨房主要是由女人把控,但这并不代表女人主要是靠厨艺来笼络丈夫的心,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做饭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一项必备技能,更多的似乎成了一种个人的爱好,据婚恋报告的数据显示,90后的女性和80后的男性厨艺最好。

“在家庭生活中,至少有一方会做饭这点很重要,会做饭的女人往往被称为贤惠,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男人开始开始承担起了做饭的重任,会做饭能让家庭生活更协调,但只靠这个是不够的,主要还是需要两人之间互相理解包容。”张佳芮说道。

“餐观”反映三观:餐桌礼仪对择偶大有影响

作为吃货,不仅对美食有要求,对另一半的吃相也很在意,特别是单身吃货,一眼就能从你的“餐观”看到“三观”,所以想要脱单餐桌礼仪也是很重要的。

mp20950946_1435805659390_4

  据世纪佳缘婚恋报告显示,在最不能接受的餐桌行为中男女各有不同,其中男性最不能接受的餐桌行为TOP3分别为言语粗俗、大声喧哗、对服务员态度傲慢,而女性最不能接受的餐桌行为分别为言语粗语、乱扔残渣、对服务员态度傲慢,其中高达74%的女性和56%的男性都不能接受在餐桌上言语粗俗的行为,而一向被认为最让女性讨厌的“吧唧嘴”却只排到了第四位。而做为全国女吃货最多的省份,在餐桌上吸烟取代“吧唧嘴”被广东的女吃货们列入了最不能接受的餐桌行为TOP5中。

“餐观”体现三观,张佳芮表示,餐桌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餐桌上的行为能折射一个人的性格,“细节体现性格,特别是在餐桌上,人往往会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会放下平时的刻意伪装,言语粗俗、对服务员态度傲慢这些不文明的餐桌行为体现的是不懂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性格,试想一下,不管吃货面前摆着什么样的山珍海味,如果对面坐的是一个满口脏话的人,美食再有诱惑恐怕也食之无味吧”。

吃货也有吃货的情怀,如果想追求一个单身吃货,还得先好好学学餐桌礼仪。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吃货,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必定先搜寻美食,但吃的既是美食更是情调,如果找不到一个合拍的人一起,那美食也就失去了诱惑”,来自广东的尹小姐说道。

大叔多厨神 “下得厨房”成男人俘获芳心杀手锏

家住湖南的李小姐,28岁,刚刚跟老公结束蜜月之旅,谈起老公孙先生,李小姐一脸的幸福,“我是大叔控,他比我大9岁,很疼我,而且他烧得一手好菜,当初就是凭这点打动我爸妈的,现在结婚了,家里做饭的事基本是他负责”。

报告数据显示,在“平时是否会亲手做美食”的问卷中,会亲手做美食的男性中,占比最高的是70前和70后,分别占比77%和70%,而在“厨艺不错”的男性排名中70前和80后的“大叔”占比最高,其中36%的80后大叔厨艺不错。

mp20950946_1435805659390_5_th_fv23

新时代的“三好”男人不仅要挣钱养家,更要懂油盐葱花,乐于为爱下厨的男人更性感。跟李小姐一样,很多女孩都是“大叔控”, 世纪佳缘曾对18周岁至25周岁的单身女性做过一项数据调查,调查显示,有70%的女性承认自己是“大叔控”。大叔之所以如此招女孩喜欢,除了成熟稳重有气质、“上的厅堂”外,能烧一手好菜、“下得厨房”也是大叔们俘获妹子芳心的杀手锏。

“我就希望找一个比我大5到10岁的男朋友,最好会做饭的,年龄大的比较会疼人,周末在家的时候看着老公在厨房里为自己做饭,想想就很幸福”,来自北京的张小姐告诉记者。

“女孩子之所以普遍喜欢大叔,是因为大叔一般都是有很多生活阅历的男性,在对待女人的问题上有过经验和教训,面对婚姻生活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多的技巧,这些都形成了大叔所独有的魅力,而女生们天生追求安全感,老夫少妻式的结合,女人的幸福感会格外强烈,”张佳芮说,“特别是会下厨的大叔,对女性更有诱惑力,能满足女性对父爱的依赖和对幸福家庭的想象。”

]]>
赶集:汽车美容调查–超四成用户每周洗车一次 //www.otias-ub.com/archives/357469.html Fri, 19 Jun 2015 16:40:02 +0000 //www.otias-ub.com/?p=357469 赶集网发布了《赶集网汽车美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洗车已成为最高频的汽车美容服务,超过四成的汽车用户每周洗车一次,但用户对汽车美容项目并没有全面的认识。

赶集好车资深汽车评估师褚琦认为,“用户对于汽车的保养目前主要停留在表面上,更为重视的是汽车外观,重点关注清洁和打蜡。但从长期来看,发动机舱清洁等其他汽车美容项目市场潜力也很大。”

研究显示:

•对车的保养上,较为重视外观修复,对新车的保养意识不高。32.79%的受访者选择一年给自己的车辆打一次蜡,只有极少数受访者会每周给自己的车打一次蜡。认为有必要给新车进行封釉镀膜比认为无所谓的用户多出近一成。但是,75.41%的受访者会在车辆使用一段时间后漆面没有光泽后对车辆进行抛光封釉、翻新其车辆外漆。

另外,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在近一年都没有给车子进行过发动机舱清洁养护。

而对于二手车的价格问题,86.88%的受访者认为车辆漆面和内饰保养影响着其价格,其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影响非常大。

2015618185517

用户对部分汽车美容项目并不了解。从调查结果看,对于汽车美容项目,多数人仍只停留在洗车、打蜡上,多数样本表示不了解封釉(40.98%)、镀膜(42.62%)、发动机舱清洁(42.62%)和内饰桑拿消毒(37.7%)这几个汽车美容项目。

•在车辆美化用品中,方向盘套最为常见。其他最常被购买的车辆美化用品包括后视镜挂件、中控台香水等。

•地理位置和服务态度对洗车而言很重要。对于选择洗车的要求上,多数用户比较倾向两种类型的洗车服务:一是洗车仔细认真的,而另一种是离家和单位近的。而有40.98%的样本一周洗一次车,55.27%的受访者能接受的单次洗车价格在于10到19元之间。

2015618185530

对车内的各种缝隙死角的清洁需求较大。78.69%的受访者对于提高车内各种缝隙死角的清洁卫生有比较大的需求,其次是脚垫的清洁养护和车内养护和保养皮革。

]]>
58同城:2015年毕业生第一份工作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53085.html Thu, 04 Jun 2015 16:24:55 +0000 //www.otias-ub.com/?p=353085 国内专业的中基层招聘平台58同城发起了一项关于毕业第一份工作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213份,参与调查的受访对象覆盖了从80后到90后的社会生产主力阶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5.09%的受访者表示第一份工作起薪低于2000元,而从性别来看,男性起薪往往要高于女性。

起薪整体偏低除了专业外性别也是影响因素

据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近90%的受访者第一份工作起薪低于5000元,其中55.09%的人起薪低于2000元,31.34%的人起薪在2000-3000元之间,只有10.77%的人起薪能达到大部分毕业时所期望的3000-5000元。

1433401595682

而结合受访者专业来看,其中医学和艺术类专业的就业压力和起薪压力较大,超过6成人起薪不足2000元;管理和法学相关专业起薪相对较好,有48.36%和47.83%的人起薪在2000元以下;而新闻传播类专业“钱”途最为光明,其起薪过万比例达6.52%。

1433401606388

而不同的行业起薪标准也不一样。相对来说,人力资源、行政管理行业起薪较为平均,只有41.55%的人低于2000元,38.81%的人起薪在2000-3000元;而从事生活服务类和教育出版类工作的就比较“悲催”,超过60%的人起薪低于2000元。

14334016196917

另据调查显示,第一份工作起薪在男女性别方面也有一定差异。51.12%的男性第一份工作起薪低于2000元,但女性第一份工作起薪低于2000元的比例则高达60.69%,高出男性比例近1成;除了“2000以下”一个选项外,在不断升高的薪水区间中,男性的比例均高于女性,这说明在就业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14334016786755

14334016897301

就业前求职指导缺失明显应及时调整心理预期

同时此次调查结果也显示,69.87%的受访者在其第一份工作求职时未接受过求职指导,这显示出高校及专业招聘机构在毕业生进行求职指导方面的工作缺失。

1433401701322

虽然在调查中受访者均表示第一份工作对其职业发展意义重大,但第一份工作的起薪整体低于预期却是不争的事实。上述负责人表示,尽管受访者普遍期待的3000-5000元的第一份工作起薪水平与现实有不小差距,但第一份工作的起薪与专业背景、行业性质有很大关系,也与学校级别、就业地点及个人的专业技能、所在城市综合经济水平、生活成本等客观因素有关。“所以对于即将毕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而言,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收入预期和求职心态,相对于收入,第一份工作积累的经验和能力更为重要。”上述负责人表示。此外,高校和就业机构应尽快帮助毕业生建立就业指导渠道,搭建互通平台更好地帮助企业招聘和毕业生择业。

]]>
思科:中国零售业调查报告—中国的零售创新势在必行 //www.otias-ub.com/archives/352729.html Tue, 02 Jun 2015 16:52:30 +0000 //www.otias-ub.com/?p=352729 思科近日发布了关于中国零售业的调查报告,以探索中国零售企业在万物互联时代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方向。为此,思科在10个国家/地区对6000多名消费者(包括中国受访者604人)进行调查,中国的受访者对于基于万物互联的19个零售概念测试表现出的兴趣最为浓厚。思科的调查报告指出:传统的零售商有机会依靠万物互联,通过为客户提供超高相关度体验来实现自己的颠覆性创新。中国零售市场的创新时机已经成熟。

在中国,新的零售格局、移动性和应用占主导地位

高灵活度的中国消费者随时会改变零售业格局。55%的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手机支付,相比之下,美国这一比例仅占12%。中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12亿人(85%的人口)连接到3G或4G移动互联网。思科的调查反映了这种快速的发展: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独立购物应用、零售商特定的应用、网购以及手机购物等方面,中国受访者比例均高于全球。同时,中国客户还在偏好使用能提供便捷的娱乐、购物、电影、运输、支付等功能的大型应用,如微信等。

零售商必须引入创新的店内体验

尽管中国的消费者倾向于在线和移动购物,但是这并非表示他们放弃了对实体店良好购物体验的需求。调查显示,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在家购物并立即使用”的偏好比例为41%(全球为42%),而对于“查看、触摸和比较产品”的偏好比例占到66%(全球比例为53%)。因此,摆在零售商面前的一个大好机会是转变商店体验。为了引导零售商营造各种超高相关度的体验,思科测试了涵盖购物之旅各个阶段的19个基于万物互联的购物概念。在19个概念中,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尤为突出的包括:针对性优惠、智能购物车、现实增强技术、移动支付、安全储物柜、基于智能手机的自助服务、店内免下车车道等服务。其中,中国的受访者对各种与“现实增强技术”有关的概念都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一技术通常显示在移动设备之上,比如:特别优惠、评论和产品信息、店内引导以及产品推荐系统等。

1433166004573

个性化购物体验与分享

中国的消费者为了获得更有吸引力的个性化服务体验,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数据。61%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会分享他们的好恶、兴趣和爱好(全球为43%);54%的受访者会分享他们所用产品的相关信息(全球为35%); 38%的受访者会将评论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全球为13%)。社交媒体确实是零售业成功的关键推动者。

加快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市场。传统零售商要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抓住这个巨大的机遇,就必须认真思考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与精通技术的消费者建立更深厚的关系,获得新的收益。

1433166004970

•     基于万物互联的体验的基础创新决策:基于万物互联的概念在提高购物效率的同时,能提升个性化体验。实体零售商必须通过加快自身的创新速度,快速利用分析工具了解店内顾客,从而打造与习惯网购的消费者需求一致的店内体验。在提供优惠和解决方案的同时,根据购物者的喜好、兴趣和背景进行相应调整。

•     建立动态功能和灵活流程:零售商可凭借店内传感器、无线网络和正确的分析解决方案,大幅提高购物者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并获得有效的客户反馈,通过让顾客更清楚地了解库存、结账拥塞情况、停车场客流量等,零售商能够以极大的灵活性应对任何情况,实时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构建动态基础设施同时能让零售商更快地发现市场动态,抓住瞬息万变的商机。

•     创建一个万物互联的生态系统:大型零售连锁店(包括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与区域性企业建立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来获得更多的顾客见解。这些连锁店通过将自身策略本地化,将能够获得对区域偏好的洞察,更好地挖掘主要城市区域之外的广阔市场。

如果传统零售商提供各种让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基于万物互联的创新式体验,既让顾客查看、比较和试用真正的产品而非数字图像,又让顾客在店内外获得亲身体验,为他们提供相关信息和优惠,就能够实现单纯的在线竞争者所无法比拟的价值定位。随着解决方案部署到位以及必要的移动策略、动态的基础设施功能、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扩展,将实体店的亲身体验和移动购物的数字化优势相结合,中国传统零售商就有机会通过创新取得突破,可以在购物之旅的每一步更好的引导和吸引顾客。

思科:中国的零售创新势在必行_001 思科:中国的零售创新势在必行_002 思科:中国的零售创新势在必行_003 思科:中国的零售创新势在必行_004 思科:中国的零售创新势在必行_005 思科:中国的零售创新势在必行_006 思科:中国的零售创新势在必行_007 思科:中国的零售创新势在必行_008 思科:中国的零售创新势在必行_009 思科:中国的零售创新势在必行_010

]]>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51288.html Fri, 29 May 2015 15:03:52 +0000 //www.otias-ub.com/?p=351288 5201201010887104569

京华时报制图谢瑶

  团市委下属的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的就业压力总体回升,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相比2014年上涨了1830元,达到5510元,但幸福感有所下降。同时,今年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8.39,明显高于2014年。

继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之多。

调查显示,相比2014年的期望月薪平均值3680元,今年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增长了近2000元(1830元)而达到了5510元。

今年,期望月薪首度有了大幅提高。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表示,物价和职场总体工资上涨,求职者期望月薪也水涨船高,“但这种过大的增幅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加大了求职者的就业压力。”调查也显示,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

本次调查中,近半数(48.8%)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仅有14%的人表示希望去直辖市。

在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57%的人认为应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占到23%,明显超过今年选择考研的人数。2015年选择“考研”的比例较前一年有明显下降,仅占到13.2%。

调查显示,今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8.39,明显高于2014年的压力水平(16.91)。而在“幸福感”这一调查内容中,近4年就业大学生的幸福感均值以2013年为最低,2015年仅达到3.08,明显低于2014年的3.39。

调查还发现,国家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占到37.9%,其次是房价与物价因素,分别占到30.7%和25.1%。

]]>
图解2015全民阅读数据调查–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34281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42810.html#comments Fri, 24 Apr 2015 14:08:08 +0000 //www.otias-ub.com/?p=342810 6a8c1e07gw1ergtbg2datj20go2f6nbc

]]>
//www.otias-ub.com/archives/342810.html/feed 2
酒店用户消费行为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37256.html Wed, 01 Apr 2015 14:27:40 +0000 //www.otias-ub.com/?p=337256 酒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个消费群体都成为酒店争夺的客源,深入了解酒店用户的消费行为,有助于酒店进行相关产品的创新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那么关于酒店用户消费行为的具体表现如何,迈点网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入住酒店人群分析

经过1-3月的调查期,从入住酒店人群来看,主要呈现四点,入住酒店人群以男性居多,20-30岁的年轻人是入住核心,大专、本科学历的人群比例最高,收入在3001-5000元的受访人数占比最显著。

20150401093926503

所有受访者中,男性占比为55%,女性为45%。

20150401093944423

受访者年龄方面,比例最高的是20-30岁的年轻人,占比为65%;30-40岁、40-50岁以及50岁以上年龄层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5%、5%和5%。

20150401093959476

从学历来看,大专、本科占比80%,人数最多。

20150401094014473

收入在3001-5000元的人数占比最大,为40%,2000元及以下、2001-3000元以及50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20%、25%以及15%。

  二、用户入住酒店原因分析

20150401094030401

受访者入住酒店月频率方面,选择0次和1次的分别占比20%和25%,2次的占比10%,3-4次的占比20%,值得关注的是5次及以上的占比25%。由于工作的需要,商务人士入住酒店的频率会比较高,选择5次及以上的人群主要来自商旅客人。

20150401043257379

受访者入住酒店主要原因中,旅游占比60%,出差占比30%,其它占比10%。

旅游与酒店往往联系紧密,酒店提供食宿,一定程度上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此次调查期为2-3月,特别是2月,正值春节假期,人们出游意愿强烈,旅游人次剧增。旅游业的热潮带动了酒店市场的兴旺,为酒店带来大量的客源,旅游也成为人们入住酒店的首选理由。

另外出差也是人们选择入住酒店的重要原因。商旅客规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扩大的,商旅群体也逐渐成为酒店的主要客源之一,成为酒店新的利润增长点。除了旅游和出差,家庭/朋友聚会以及一些其他原因都是促使用户选择入住酒店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入住原因,酒店应该在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等方面提供不同的服务,满足人们的出行目的。

  三、用户最关心酒店内容

20150401094428849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入住酒店最关心其服务质量。从具体服务版块来看,最关心客房服务的人数占比为45%。另外餐饮服务、娱乐设施及环境、会议服务占比分别为20%、15%以及10%。其它占比为10%。

20150401094503814

另外,数据也显示,占比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店的价格合理,另外还有三成的用户则认为酒店价格偏贵。

对于消费者而言,与酒店客房接触的时间最长,客房服务特别是舒适度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客人的满意度。而对于酒店来说,客房收入也是其主要收益来源。基于多方因素,酒店在经营管理之中就特别注重对客房的建设,包括客房产品的创造性、实用性以及整体的装修风格等方面。目前,国内酒店还更加注重客房的内在品质,站在客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客房的定位,以更加人性化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也将进一步提高酒店用户的入住体验。

用户有时会为了自身对美食的喜好而选择一家酒店。通过一些网络评价网站的结果来看,酒店餐饮情况被提及的频率很高。其中很多人都提到酒店餐饮服务太“墨守成规”,忽略了顾客选择的多样性。因此,建议酒店注重细节,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消费阶层的群体,因人而异,推出多样化餐饮产品。另外由于商务活动的频繁,全方位酒店体验模式的流行,对娱乐设施及环境、会议服务等方面关注的人也比较多。基于这些消费行为,酒店应根据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服务类型。

除了各项服务质量,酒店收费也是用户重要关注点。酒店的定价往往与其基础设施水平、服务质量等相关联。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酒店收费与享受到的服务成正比。说明大多数酒店的定价具有合理性和接受性。酒店定价涉及多种因素,如地理位置、市场以及不同的消费群体等等。酒店需要综合这些因素,充分考虑市场可行性,辅之以优质的服务,提高用户消费行为水平。因此,建议酒店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进一步提高入住体验。

  四、用户对酒店的建议

酒店属于服务行业,而用户作为服务主体,其消费行为直接影响酒店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模式。要让用户满意,就要了解和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酒店用户的消费行为既有共同性同时又存在差异性。因此,建议酒店在提供规范服务的同时注重个性服务的实施,满足用户普遍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增加回流客源。

其次,酒店还应重视用户对于酒店收费的顾虑,特别是体现在节假日和节假日的酒店价格落差。酒店应该综合实际情况,适度地调整价位,使收费更合理一些。

]]>
comScore:2015年广告主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33830.html Fri, 20 Mar 2015 09:29:56 +0000 //www.otias-ub.com/?p=333830 199IT官方推出大数据导航网站,欢迎使用! http://hao.199it.com

2015 年广告主对数字营销有什么样的看法?他们打算如何使用数字媒体、数字广告以及创意技术?在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联合Pacific Epoch 和comScore共同展开的广告主调研中,来自11 个行业的55 位广告主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以积极心态迎接数字营销挑战,重点关注移动自媒体、内容营销及技术变革可能带来的传播革新。

90后(下)-8.19 90后(下)-8.1990后(下)-8.19 90后(下)-8.19 90后(下)-8.19

199IT官方推出大数据导航网站,欢迎使用! http://hao.199it.com
]]>
Salesforce:2015年美国互联网医疗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31845.html Tue, 10 Mar 2015 12:44:11 +0000 //www.otias-ub.com/?p=331845 6a00e54ee3905b883301b7c74f7fd7970b

Salesforce不久前进行了一项相关调查,名为2015 State of Connected Patient。本报告搜集研究了1700位拥有健康保险和初级保健医生的成年人的回复。结果发现,大多数美国人还在使用老方法与他们的医生进行沟通及管理自己的健康。

美国普通患者满意度现状

总体而言,美国的医疗患者普遍满意其初级护理医师的护理水平。在接受调查的美国人中,86%目前拥有医疗保险;76%相信他们的医生正互相分享患者的健康记录,以建立患者健康状况的整体视图。

拥有医疗保险的普通美国人平均每年与他们的医生见3次,且有平均2.5名医生分别监督他们健康的某些部分。总体上,美国人最满意的是与他们的初级护理医师预约问诊和管理账单,最不满意的则是从保险供应商处学习预防保健知识。

目前患者与医疗机构如何进行沟通

今天,大多数患者仍依靠传统的通讯方式来与他们的医疗保健供应商联系。通过电话进行预约问诊是最常见的预约方式(76%),紧随其后的是本人亲自预约(25%)。查看健康数据最常见的做法还是由本人当面进行(39%)。

但当涉及到健康数据的检查时,网站的应用正在增长:21%的患者通过网站查看自己的健康数据,而只有11%的人通过电话进行检查。在患者越来越倾向互联网设备、日常生活逐步互联化的今天,在线医疗网站、Email和短信等新的渠道将继续发展壮大。

接受度更高的千禧一代

传统的沟通渠道仍然很受患者欢迎,但下一代的患者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创新,在如何与供应商联系并共享信息上有所突破。在本部分中,调查的对象是美国千禧一代(指本次调查中目前处于18-34岁的人群)。他们的意见至关重要,因为其偏好和习惯代表了未来医疗保健的期待、消费和交付。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40%的千禧一代表示,如果同自己的初级保健医生在街上撞见,对方肯定认不出他们。

技术正以其巨大的潜力改善人们的健康管理。凭着互联网的力量,医疗保健机构和保险公司都有机会正向推进医疗变革。从鼓励用户日间多走动的可穿戴设备,到可即时共享患者数据的互联网APP,医疗保健的未来是光明的。

在种种科技产品中,互联网设备和互联网APP是患者最希望能包含在其医疗体验中的。除了互联网工具,61%已购保险的千禧一代有兴趣使用3D打印设备来帮助他们的健康,57%的人对高科技尖端工具感兴趣,如吞下后可以监视内部重要器官的药丸等。看来互联网医疗被广泛接受更多得依靠千禧一代来推进。

]]>
网易汽车:2014汽车消费行为调查–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327688.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27688.html#comments Wed, 04 Feb 2015 16:17:02 +0000 //www.otias-ub.com/?p=327688 2014qichexiaofei

]]>
//www.otias-ub.com/archives/327688.html/feed 1
智联招聘:2014白领年终奖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23784.html Fri, 23 Jan 2015 03:46:00 +0000 //www.otias-ub.com/?p=323784 re_54c036329b3be

re_54c036331a711

re_54c036337e2bc

青岛白领年终奖平均16518元你被平均了吗?

智联招聘最新推出的2014白领年终奖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白领年终奖预计发放比例不足四成,北京地区年终奖均值近2万元,全国最高。其中,青岛年终奖平均值为16518元,位居全国第五,尽管如此,青岛白领对年终奖满意度指数在全国排名15位。

厦门和南昌满意度最高

此次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白领中仅有15.8%的人已拿到年终奖,即使加上企业承诺年后发放的白领,能拿到2014年终奖的白领占比也不足四成,印证了年中时白领对今年年终奖信心不足的情况。预计发放年终奖的白领中,有93.1%的白领会拿到现金形式的年终奖,7.2%的白领将拿到实物形式的年终奖。

2014白领年终奖满意度仅为2.23,在满分5分的情况下,这一分数明显偏低,表明白领对年终奖并不满意。从城市来看,厦门白领年终奖满意度最高,达到2.79;其次为南昌,满意度指数为2.69。烟台白领最不满意年终奖,满意度指数仅为1.71。青岛市白领年终奖满意度为2.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列第15位。

北京年终奖均值接近2万

究竟白领在2014年拿到了多少年终奖?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年限的白领们拿到的年终奖又有多少差异?智联招聘此次调研数据显示,能源/矿产/环保行业白领的年终奖平均数高达2.4万,金融业和政府机构的年终奖平均数也超过了2万,高于其他行业;服务业的年终奖平均数最低,约为7000元。从不同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年终奖平均值较高,将近2万;私营/民营企业年终奖平值较低,略高于1万元。

从不同城市年终奖均值来看,北京和武汉白领的年终奖平均值最高,接近2万元,贵阳白领以1.8万的年终奖进入前三强;太原白领的年终奖均值最低,仅为1350元。青岛白领的年终奖均值为16518元,位居全国第五名。

青岛年终奖发放比例不足五成

智联招聘此次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青岛白领中有25.8%的人已拿到年终奖,加上企业承诺年后发放的19.4%白领,能拿到2014年终奖的白领不足一半,年终奖发放比例相对较低。虽然超一成青岛白领年终奖不到1000元,但仍有一半白领的年终奖超过10000元,其中年终奖在10000~20000元的白领占比为32.4%,另外19.1%的白领年终奖超过了20000万元。

智联招聘调查发现,年终奖还对白领来年的职业变动有一定的影响。当被问及是否会因为年终奖发放情况而选择跳槽时,将近一半的青岛白领明确表示会。但也有29.0%的白领表示不会只考虑年终奖的因素而选择跳槽。另外两成白领表示不确定年终奖对跳槽是否有影响。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表示,企业要均衡多方面的因素,年终奖是否发放,发多少,以何种形式发给员工,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员工对于一家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都需要花费心思考虑。求职者和员工在看重薪酬待遇的同时,也要关注职业发展、企业和团队文化等方面因素,多方面综合考量。

]]>
西南财大&成都红娘:2015年成都婚恋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23376.html Wed, 21 Jan 2015 14:13:17 +0000 //www.otias-ub.com/?p=323376
本次抽样调查样本说明:

在成都红娘微信公众号粉丝和爱哟APP的本地用户 中随机抽取20000名作为样本人群(有效样本19557名),对用户已公开的资料和行为轨迹进行分析。样本人群男女比例1.02:1, 绝大部分样本的年龄集中分布在适婚年龄阶段,其中比重最大的26~30岁阶段占48%,其次是20~25岁阶段占 40%,31~35岁阶段占10%。

变化
要求有房的变成了男人

cd1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对知名婚恋交友平台成都红娘&爱哟用户数据的分析,成都女子的理想男士为30岁左右,176cm,大专或本科以上,月薪5k以上,不一定有房;成都男人心中的“黄金单身女”则要25岁左右,164cm,大专以上,有属于自己的住房。

数据分析显示,男性普遍希望找到比自己小4~5岁,比自己矮10cm左右的女生;同时男性对目标配偶的收入水平存在底线,最好对方能有房。

女性想找一个比自己大3~5岁,比自己高15cm左右的男人;半数女性要求男方要有高收入,对房车状况表示无所谓。

解释
女方看重发展空间潜力股受捧

cd2

女生们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了:大概之后一段时间不大会有人不怀好意地问“你是嫁男人还是嫁房子”了吧?不过,婚恋报告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女神越来越不好当了,先得有房!

对于这种变化,有分析人士把“男性更看重对方的住房条件,女性更注重对方月薪水平”的新变化理解为:男性用户看重女方当前条件,女性用户关注男方发展空间。

换言之,.男性对期望女性的条件是以减值为前提的,所以男性用户关注女方的现有个人条件——年龄、身高、住房,男性择偶条件是基于生育需求和经济负担的判断;女性对期望男性的条件是以增值为前提的,所以比起住房状况,女性更看重男方的自身经济实力——月薪水平,女性择偶条件是基于对未来生活质量的判断。

惊讶
害你单身的竟然是身高

cd3

你一定没想到,屌丝单着不是因为太(mei)宅(qian),女神剩下也不是因为优(gao)秀(leng),大数据会告诉你,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其实都是因为身高啊!

不论男女,都是个子高更受欢迎。但是女性对男方身高的要求更为严格。男性用户觉得比自己矮8~10cm比较合适,女性用户觉得15cm的身高差才是理想,中间相差的5cm是美丽的错过。

一般来说,我们遇到气儿不顺的时候,总想着去找找星座的麻烦,这一回,《2015成都婚恋报告》显示,女双鱼、男摩羯的脱单倾向最高,最容易单身的星座是天蝎,处女座终于扳回一局!

新鲜
成都90后们的炫酷择偶观

或许是审美方式的转变,对80后的女性而言,她们更青睐“阳光帅气”的青春型男生,而90后的女性却更欣赏“成熟稳重”的大叔型。90后女性群体的思想更加开放,更能够接受比自己年长更多的男性。而对于90后男性,也有一部分倾向于选择“成熟”的女性伴侣。

另外90后女性觉得“大叔型”男性经济实力更好,工作生活也趋于稳定,相对来说更适合走进婚姻。随着社会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我们觉得女性对男性年龄的要求也会随之而变。

颠覆
70%成都男不爱志玲爱谢娜

从性格角度讲,“开朗”是最受欢迎的,37%的男生和30.8%的女生喜欢开朗的异性,此外,“温柔”也排名靠前:男生喜欢女生开朗、温柔、孝顺,女生则希望男生开朗、稳重、温柔。

嫌弃
天蝎座成单身男女大本营

2015-01-21_174136

调查显示,高于26 岁的单身女性以天蝎座和射手、天秤座居多,双鱼最少,这可能与其性格相关,星象学提示,天蝎座比较粗犷倔强,射手可能比较花心,分不清爱情和友谊,天秤则多选择恐惧,这些可能是其迟迟单身未婚的原因。

高于29 岁的单身男性也是如此,天蝎座未婚男性明显多,其次是”王者”狮子和爱情友谊傻傻分不清楚的射手,再次是个性偏柔的水瓶和双鱼,而成熟稳重的摩羯男多已结婚。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处处为人所诟病的处女座反倒不是盛产“剩男剩女”的主要星座之一,他们可能追求完美到吹毛求疵的程度,但其往往兢兢业业,无论男女,都给人踏实、值得信赖的感觉,可能因而比较受欢迎。

哭泣
IT行业剩男多,金融行业剩女多

cd4

明显地,在适龄未婚女性中,从事金融类工作的居多,而从事管理类和生产制造工作的相对较少。一方面是因为金融类工作压力比较大,终日忙碌,没有太多时间谈恋爱,忙于工作成为当今社会多产“剩女”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从事生产制造的女性一般来说接受教育的时间比较少,大多是高中及以下学历,较早踏入社会,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男性更多,并且对另一半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在适龄未婚男性中,计算机类行业的未婚男性明显高于教育、医疗等其他行业,极可能是因为此类IT 男献身于工作,接触的女性不多,从事建筑类工作的未婚男性多也大都是这个原因。还有一个行业剩男较多,即生产制造类,这部分男性之所以未婚,大都是因为其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达不到女方的要求。相反地,从事教育、医疗、贸易等工作的男性可能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与女性接触的机会也相对较多,所以剩下的不多。

]]>
世纪佳缘:2014年中国婚恋观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21395.html Tue, 13 Jan 2015 11:12:38 +0000 //www.otias-ub.com/?p=321395 R6P8-avxeafr9881324
中国婚恋观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结婚三大件早已从当初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变成了现在的“房子、车子、票子”,爱情与金钱的关系似乎越来越紧密了。近日,中国最大的婚恋交友网站世纪佳缘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男女婚恋观系列调查报告》,针对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进行了重点调查讨论。

本次调查采用互联网在线定量研究的形式进行,全国共有1605214人次参与,最终认定有效样本128982份。

7jKH-cesifvy3568438“有钱人的心思”

男人太理想 “有房”成女性择偶首要条件

此次调查发现,在对待金钱方面,男性比女性更为理想,而女性也表现的更为现实,其中吉林女性最“拜金”,七成吉林女性认为“财富代表一个人的成就”。而“最土豪”的山西男人,也是在全国男性中把财富与成就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

ks8S-avxeafr9881369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无金不可怕,最怕没有房,“有房”成女性择偶首要条件。男女在对待“结婚是否必须有房”这个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分歧,有超过80%的男性认为,租房也可以结婚,但这纯属一厢情愿,只有2成女性不在意男性无房,其中超30%的女性认为“必须有房,没房不考虑结婚”,同时有房女性比没房女性在房子上的要求更为严苛。

对此,世纪佳缘张佳芮表示,女性对待婚姻比男性更为现实这与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有关,虽然现在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女性整体还是处于弱势地位,相较于男性更缺乏安全感。“在谈恋爱时,女性可能比男性更为感性,但真正面临结婚时,女性往往在物质上更为理性,因为婚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这就促使女性在面对婚姻时考虑的比男性更为长远,也更有危机意识,所以现在物质上就是女性对房子、车子的要求更高,而房子是他们首要的物质需求,也是他们安全感的首要来源”张佳芮说。

Ajg1-avxeafr9881396陪伴比金钱更重要

经济越发达越缺爱陪伴比金钱更重要

  物质在婚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在理想的婚姻中,无论男女,陪伴比财富更为重要,在世纪佳缘此次调研中,超九成的单身男女认为保持爱情长久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金钱的多少,而是恋人之间的陪伴和理解。其中,吉林单身缺爱指数最高,达到95%。

  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离婚率也逐年攀升,从2004年的1.2%到2013年的2.6%,国人的离婚率平均每年的增速达到7%,与GDP增速几乎一致。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显示,在所有的离婚案例中,超60%的是以高学历、高收入为主的“有钱人”,在这类离婚人群中,夫妻双方都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收入达到了社会的中上等水平,但却是离婚率最高的群体,而关于离婚原因的调查中,“两地分居、聚少离多”、“生活观念冲突”成为最主要的原因,而金钱的因素仅仅拍排在第六位。

8hWf-cesifvy3568640金钱与爱情

  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在2014年的年底选择结束了维持3年的婚姻,李女士自己是大学教师,老公是一位企业家,自己经营公司,在谈及离婚原因时,李女士表示,主要是因为两人聚少离多,导致分歧越来越大,“自从他开了自己的公司之后,基本就不着家了,三天两头出差,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以前觉得结婚会多一个人陪伴,现在觉得跟自己单身一人没什么区别,选择在年底结束这段婚姻,希望新的一年彼此都有一个新的开始吧”李女士感慨道。

  对此,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在理想的婚姻中,陪伴是保持婚姻幸福最重要的因素,“谈恋爱和结婚其实都是希望能找一个互相陪伴的人,陪伴应该是单身男女想要脱单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意义”张佳芮说,“这也是为什么经济越发达离婚率越高、生活条件越好离婚所占概率越大的原因,随着物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精力放在工作挣钱上而忽略了对恋人最简单的陪伴。因为忙,大城市剩男剩女越来越多,因为忙,离婚率也越来越高,金钱买不到幸福也买不到真情,这是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爱情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陪伴,陪伴才能带来细水长流的幸福和温暖。”

 

]]>
2014年深圳百货商场顾客满意度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18709.html Sat, 03 Jan 2015 09:03:54 +0000 //www.otias-ub.com/?p=318709 为更好地深入了解深圳市零售行业经营状况,掌握顾客消费需求的变化,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联合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以来已经连续第十三次组织开展深圳市各零售行业的顾客满意度调查。

本年度深圳市零售行业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已于2014年9月-10月完成。调查主要包括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和购物中心三大业态的41家企业,有效调查样本为2248个。指定的深圳主要百货商场内外,具体有:崇尚百货、海雅百货、佳华商场、茂业百货、岁宝百货、太阳百货、天虹商场和紫荆城。

  百货行业顾客满意度

2014年顾客满意度得分
  fck_201412311657_641_lssize
fck_2014123116511_704_lssize
fck_2014123116516_329_lssize
fck_2014123116521_157_lssize 

顾客满意度得分年度变化
fck_201412311688_891_lssize
fck_2014123116812_407_lssize
fck_2014123116816_454_lssize

各百货企业顾客满意度
fck_2014123116857_704_lssize
fck_201412311691_188_lssize
fck_201412311696_345_lssize
fck_2014123116911_548_lssize

  顾客消费行为习惯
fck_20141231161112_923_lssize
fck_20141231161130_907_lssize
fck_20141231161134_595_lssize
fck_20141231161137_579_lssize
fck_20141231161140_954_lssize
(数据来源: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

]]>
复旦大学:2014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1374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13740.html#comments Wed, 24 Dec 2014 17:35:50 +0000 //www.otias-ub.com/?p=313740 wonderfest_social_network_side_effects_adler_chi_conte_eckles_nass_jongsma_web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新媒体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李良荣先生领衔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率领研究团队对新浪微博平台上覆盖多元职业、多元社会群体的网络用户进行了长期跟踪分析,并于日前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从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群体认同与网络行动、社会思潮四个部分,全面系统地深度呈现当前中国网络的社会心态。

该项目负责人,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桂勇博士介绍,数据收集工作历时8个月时间,覆盖1800名网络用户。为了更清晰地呈现群体间差异,研究以现实社会的职业分类为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相关研究文献,选择数十类职业群体,并进一步将其归纳合并为四大类社会群体,覆盖知识专业技术人员(如大学教授、律师、医生、记者、IT工程师等)、商界精英与高资产人士(如私营企业主、企业CEO等)、党政军体制内工作者(如公务员、军人等)和社会底层群体(如农民工、普通工人等)等。项目组通过分析样本用户在近两年间发布的所有微博文章,就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群体认同与网络行动、社会思潮等问题进行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学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形成《报告》。

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12月,系复旦大学985重点建设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传播与国家治理”为方向的研究机构,整合新闻传播学、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7大学科团队,以建设一流的新型高校智库为使命,针对当前新传播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构成的现实挑战,围绕传播与国家治理相关重大问题开展系列研究,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运行提供全方位的决策咨询服务。

 

反腐议题最满意、最普遍、最乐观,网友期盼“依法治国”遏制腐败

《报告》将近年来关注比较多的社会议题归纳为反腐、房价、收入分配、环保、户籍、医疗、食品安全、就业、教育、养老、民族、宗教等12项。在对1800位网络样本用户的统计分析表明,反腐议题以22.9%的提及率排在第二,仅次于教育议题。

反腐议题在微博平台上的讨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数据显示,体制归属、教育水平、地域等客观因素对反腐议题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该议题的讨论已经渗入社会各个群体和阶层。《报告》指出,四大社会群体中,社会底层群体和党政军体制内工作者对反腐议题关注的持续性最强,其关注内容主要集中于贪官落马信息、反腐政策与特定领域反腐。

目前网络用户对中央的反腐行动大多持肯定、乐观态度。在上述12项议题中,反腐被最多的网络用户认为是最令人满意的议题,1800个样本中有6.6%的用户对此议题表示最满意。相比之下,被次多用户认为是最令人满意议题的教育议题仅有1.5%的人表示最满意,不到反腐议题的四分之一。另有211位用户对自上而下的反腐效果作了评论,其中61.6%持有乐观态度,仅有0.9%带有悲观情绪,其余保持中立。

不过依然有16.9%的社会底层群体对反腐现有政策表达不满。有394位网络用户在关注反腐议题时表达了自身对如何遏制腐败的看法,其中68.8%的用户认为制度保障可以有效遏制反腐,该比例明显超过对持续打击贪官的认可(28.9%)。部分微博用户明确表示“腐败随权力而生”,必须要“有效约束”,在法律的框架下合理运用权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不公平感与不安全感成为相对广泛的负面社会情绪

数据显示,不公平感和不安全感是现今社会相对广泛的负面情绪。网络用户中,持有不公平感、不安全感的用户分别占比44.7%、41.3%,接近半数。

就“不公平感”而言,在不同年龄层次中,进入中年的70后“不公平感”表达最强,51.2%的70后表现出了或强或弱的“不公平感”。在不同群体中,表达“不公平感”最强烈的是社会底层群体,64.8%的社会底层群体在微博中表现出或多或少的“不公平感”,其中25.1%具有强烈的“不公平感”。在教育水平上,大专(高职)学历的用户表达“不公平感”最强烈。此外,体制外人群对不公平的感受也强于体制内群体。

就“不安全感”而言,70后同样强烈感觉“社会不安全”,但与60后、50后的比例接近,均在半数以上,具有年长化特征。在不同群体中,底层群体的“社会不安全感”最为强烈,占比50.5%;商界精英与高资产人士成为持有这一情绪的第二大群体,占比45.8%,财富两级人群均表现出较强的焦虑情绪。

 

群体内部认同明显,知识专业技术人员跨界好感最强

《报告》指出,除社会底层群体外,其余各群体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本群体最有好感,且好感度均过半,可见群体内部的认同明显。社会底层是唯一对同群体好感度不高的群体,《报告》数据显示,50.0%的社会底层群体偏爱知识专业技术人员,14.3%的底层用户明确表示愿意响应知识技术群体的网络行动号召。

无独有偶,知识专业技术人员在各地域、群体、受教育水平、性别、年龄以及体制内外的人气普遍居于四大群体之首,具有“跨界好感”。知识专业技术群体在除了大专生以外的各类教育背景群体中都获得较高的好感度,并且学历越高,对其好感度越强;不分男女,知识专业技术群体都取得了最高的好感度,男女通吃;此外,知识技术人员还获得了体制内外的共同认可,亦是各个年龄群体最有好感的对象。从长远角度看,知识专业技术人员可能是凝聚社会各地缘、人缘的潜在力量。

但在某些群体中,知识专业技术群体也遇到了“反智”倾向,以大专(高职)用户的态度最为明显。《报告》显示,大专(高职)用户更加偏爱党政军体制内工作者,对其好感度比对知识专业技术群体高出30.8%;在最具成见的群体中,大专(高职)用户除对党政军群体最有成见外,其次就是知识专业技术人员。

 

网络抗议人数没有想象中高,社会底层组织化程度有限

与之前对于互联网上社会戾气过高的假设不同,《报告》指出,网络非理性并未成为主流,社会戾气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

在1800个样本用户中,仅有14.6%的网络用户在近两年来采取过价值诉求取向的网络行动抗议,仅3.3%的网络用户担任过某种形式的网络抗议发起人。另外,在可判断的有效样本中,84.0%的网络用户无固定批评对象,仅有6.8%将特定政策、制度或组织作为固定批评对象。

四大群体中,社会底层群体在网络抗议行动上相比其他群体突出,但其微博动员意愿不强,内部的组织化程度有限。《报告》显示,仅有15.9%的社会底层群体在抗议时会寻求本群体其他人士的支持,是四个群体中同群体动员最弱的;在响应网络行动的群体选择上,仅22.8%的社会底层群体选择响应本群体的网络行动号召,低于其他群体三成或以上的数据。可见,社会底层群体在抗议中其组织化、集群化程度有限,微博抗议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限于相对较小的范围。

从四大群体互相影响的情况来看,商界精英与知识专业技术人员的网络行动号召力更强,商界精英更受年轻人青睐,而中老年人则更倾向知识专业技术人员。

 

对中国未来发展信心 “经高政低”,国家被寄予社会进步希望

《报告》指出,网络用户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呈现明显的“经高政低”态势。在可明确判断其态度的样本中,53.3%的用户对未来政治形势持“乐观”态度,略高于46.7%的“悲观”态度;而对未来经济持“乐观”态度的用户比例为82.5%,远高于持“悲观”态度的用户比例(17.5%),前后相差近5倍。此外,网络用户对未来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的比重比对未来政治形势持“乐观”态度的比重高出近30个百分点,呈现出“经高政低”趋势。

经济层面,《报告》中显示网络用户对改革开放以肯定态度为主,更偏好市场主导的经济治理模式。在可明确判断其态度的样本中,64.7%的网络用户更认可市场主导的经济模式,其中87.5%的商界精英选择市场主导的经济治理模式,位居各群体之首。

政治层面,在可明确判断态度的有效样本中,72.5%的用户认为改变中国社会现状的有效方式是“自上而下”,64.4%认为改变中国社会现状的主导力量是“政府”。这表明中国社会更进一步的希望被寄托在国家身上。

]]>
//www.otias-ub.com/archives/313740.html/feed 3
ZDC: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293864.html Thu, 20 Nov 2014 15:52:43 +0000 //www.otias-ub.com/?p=293864 一、调查背景及报告摘要

北京时间10月17日凌晨1点,苹果在其总部召开了一场让全球果粉再次疯狂的发布会,会上苹果最新一代的iPad终于和全球用户见面。自此,苹果iPad家族已经“五代同堂”了,那么果粉们对于苹果iPad的使用行为和新品购买意向又是怎样的呢?为了了解这些问题,ZDC面向广大网友进行《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

本次调查ZDC共回收问卷1127份,经过对问卷的完整度以及IP的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083份,问卷有效率为96.1%。

通过对这些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推出《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本报告以苹果iPad用户现状、使用行为和新品购买意向为重心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市场各方提供参考依据和策略支持。

注:由于调研样本主要源于ZOL网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报告摘要

一、使用行为

•用户类型:超五成苹果iPad用户参与本次调查。

•使用情况:近六成用户使用过一部苹果iPad产品。

苹果新品的用户持有率还相对较低。

•存储容量:16GB苹果iPad产品用户占有率最高。

•使用频率:苹果iPad对于用户的粘性相对较强。

•用途分布:用户喜欢在资讯、娱乐和网购方面使用iPad。

•使用体验:七成苹果iPad用户对于产品持满意态度。

像素低和容量不足成为影响体验的最大问题。

 二、购买行为

•二次购买:苹果iPad产品的二次购买率超八成。

•产品选择:近六成意向用户选择苹果iPad新品。

有意购买iPad Air 2的用户数最高。

•购买原因:外观更加轻薄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新刺激点。

•购买时间:半数网民会依据促销力度而决定购买时间。

•购买渠道:电商平台成为购买苹果iPad产品的主要渠道。

  二、使用行为

    1、用户类型

    •超五成苹果iPad用户参与本次调查

参与本次调查的网民中,56.2%的用户拥有苹果iPad产品,37.5%的用户没有苹果iPad但有购买计划。与之相比,没有苹果iPad且没有购买计划的用户占比较低,仅为6.1%。从用户基本类型来看,本次调查中苹果iPad用户和潜在用户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让本次调查的结果更具针对性。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您是有拥有苹果iPad产品

    2、产品情况

    •近六成用户使用过一部苹果iPad产品

参与此次苹果iPad用户中,关于使用几部iPad的问题,近六成用户表示使用过一部,使用过3部以上的用户略高于使用过两部的用户,占比为21.7%。整体来看,参与本次调查的苹果iPad用户中,多数用户只使用过一部iPad产品,资深老用户相对较少。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截至目前,您使用过几部苹果iPad产品

•苹果新品的用户持有率还相对较低

目前,苹果iPad新品在中国市场全面上市,但新品的持有率仍相对较低。参与本次调查的苹果iPad用户中,iPad Air、iPad mini 2与iPad 4的用户持有率相对较高,占比分别为25.6%、26.4%和22.0%。

与之相比,新品的用户持有率则相对较低,占比均在10.0%以下。值得关注的是,第四代产品用户占比累计达到37.9%,这类用户的更新换代需求更高,因此新品的上升空间较大。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您目前使用的苹果iPad产品型号

    3、存储容量

    •16GBiPad产品持有率领先优势明显

    从产品存储容量的角度来看,参与本次调查的苹果iPad用户中,16GB产品持有率领先优势明显,占比达到64.9%。32GB与64GB的用户占比较为接近,分别为17.0%和12.7%,128GB产品的用户占比仅为5.4%。

    由此可见,苹果iPad新品摒弃32GB版本目的明显,将32GB产品的用户分流给16GB和64GB版本,期望以此来提高产品出货量和销售额。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您使用的苹果iPad产品的存储容量

    4、使用频率

    •苹果iPad对于果粉的粘性相对较高

平板电脑作为便携性较强的移动设备,其已经成为很多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本次调查的苹果iPad用户中,近六成每天会多次使用iPad,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的占26.7%。每周使用7次以下的用户仅占14.4%。可见,苹果iPad对于果粉的粘性相对较高。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日常生活中,您使用iPad的频率

    5、用途分布

    •用户喜欢在资讯、娱乐和网购方面使用iPad

关于iPad的使用方式,参与本次调查的苹果用户中,浏览网页资讯高居榜首,占比达到74.0%。游戏是除浏览资讯外唯一超过50.0%的使用方式,用户占比达到55.6%。视频、音乐占据39.0%,网络购物占据30.7%,其它使用方式用户占比均在20.0%以内。可以看出,在资讯、娱乐和购物方面,苹果用户更喜欢使用iPad。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 您使用iPad主要做什么

    6、使用体验

    •七成苹果iPad用户对于产品持满意态度

参与本次调查的苹果用户中,关于产品满意度问题,22.7%的网民表示iPad完全满足自己的使用需求,54.2%的用户表示基本满足。认为iPad略有不足的用户占20.2%,完全不满足的用户仅占2.9%。整体来看,苹果iPad在用户满意度方面优势较为明显。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根据使用经历,现有iPad是否满足您的使用需求

    •摄像头像素低和存储容量不足成为最大问题

在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苹果iPad用户中,摄像头像素低和存储容量不足成为最大问题,占比分别为44.4%和43.7%。认为屏幕分辨率不足的用户占30.7%,屏幕尺寸问题占19.9%。受此影响,今年新iPad中64GB存储容量产品的市场销量或将有所提高。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您现有iPad在哪些方面不能满足您的使用需求

    三、购买行为

    1、二次购买

    •苹果iPad产品的二次购买率超八成

关于平板电脑更新换代的选择问题,参与调查的苹果iPad用户中,89.2%的受调查者如果换平板电脑还会继续购买iPad产品,不会继续购买的用户仅占10.8%。对比用户选择分布数据可以看出,苹果iPad产品的二次购买率相对较高,同时也反映出产品竞争力优势明显。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如果更换平板电脑,您是否还会购买苹果iPad产品

    2、产品选择

    •近六成受调查者选择苹果iPad新品

产品型号选择方面,57.7%的用户表示会购买苹果最新发布的iPad新品;42.3%的用户表示将购买iPad前代产品。有用户选择可以看出,苹果新品的用户购买意向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前代产品价格的下调,预算并不充足的用户准备出手购入前代产品。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您会选择苹果iPad新品还是前代产品

    •有意购买iPad Air 2的用户占七成

本次苹果延续上一代产品型号,同时发布了9.7英寸的iPad Air 2和7.9英寸的iPad mini 3。本次调查中,这两款产品的用户购买意向差距明显,有意购买iPad Air 2的用户占76.2%;购买iPad mini 3的用户仅占23.8%。可见,随着大屏智能手机的冲击不断提高,小屏产品的竞争力出现下滑。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如果购买苹果iPad新品,您会选择购买哪个系列

    3、购买原因

    •外观更加轻薄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新刺激点

苹果在新品发布会上,对于新品iPad的外观及性能变化做了详细的介绍,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哪些亮点更具吸引力呢?本次调查中,近六成网民认为外观更加轻薄是自己购买的主因,运行速度更快排在第二位,用户占比为49.1%。其它原因中,因为显示效果更好而购买的用户相对较多,占比为38.6%。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新iPad的哪些变化是您购买的主因

    4、购买时间

    •半数网民会依据产品促销力度而决定购买时间

关于新品的购买时间,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超半数网民表示会依据产品促销力度而决定购买时间,明确购买时间的用户仅占27.8%。由用户选择分布可见,大部分消费者已经开始理性购买,新品发布后便开始疯狂抢购的用户正逐渐减少。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您会在什么时间购买苹果iPad新品

    5、渠道选择

    •电商平台成为消费者购买苹果iPad产品的主要渠道

参与本次调查的网友中,在苹果iPad新品购买渠道选择方面,电商平台成为用户的首选,占比达到36.8%。实体店同样受到网民的青睐,占比为25.9%。选择代购和官网的用户较为接近,占比分别为18.3%和15.4%。整体来看,电商平台成为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的首选渠道。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您会选择哪种渠道购买苹果iPad新品

    三、参与调查用户基本属性分布

    1、年龄分布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  参与调查者年龄分布

    2、学历分布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参与调查者学历分布

    3、职业分布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 参与调查者职业分布

    4、月收入分布

2014年苹果iPad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图) 参与调查者月收入分布

]]>
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230230.html Fri, 23 May 2014 17:14:15 +0000 //www.otias-ub.com/?p=230230 5月20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汇付天下首席经济学家甘犁率团队在沪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可能有的朋友对甘犁不熟悉。这份报告的调研方法复杂到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这么说吧,据说,反正这个报告中的很多内容,央行的人都要去看了……

如此也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既然央行的人都看了,今天金改君肯定要第一时间和各位分享的。虽然今天的这个也只是整个报告的一个节选,但其中的很多内容相信还是会对各位有所启发的吧。

民间金融状况(节选)

甘犁团队

第一部分:民间正规信贷(银行信贷)部分

一、民间正规信贷需求旺盛

有正规信贷需求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例,在农村和城市分别为19.6%和17.2%

二、家庭工商业信贷需求承U型特征(即最穷的和最有钱的贷款需求更旺盛)

 

三、超过一半的人有信贷需求但主动放弃了申请

 

四、在全国约5800万家小微企业中,25.8%的小微企业有正规借贷需求。然后,在这些企业中,只有46%的企业获得贷款,11.6%的企业申请被拒,还有42.4%未申请。

 

五、那些放弃申请信贷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他们的理由依次是:

 

六、那些申请贷款被银行拒了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银行的理由依次是:

 

七、那些成功和银行“合作”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选择贷款银行的考虑因素依次是:

 

八、信贷可得性(信贷满足额度)总结

 

 

 

 

第二部分:民间借贷部分

九、2013年和2011年比,民间借贷参与率几乎持平,但是,“有息借入款”占比明显提升(意思是大家都越来越商业啦~)

 

十、参与民间借出的家庭在减少,但有息比例增加

 

十一、中低收入家庭主要持有民间借贷,高收入家庭两者皆有;中低收入家庭民间借贷额度远高于收入水平

 

 

十二、亲友关系是民间借贷的主要构成

 

十三、民间借贷主要用途与正规借贷一致:生产经营和房屋

 

十四、民间借贷利率两级分化:84.6%的民间借贷不规定还款期限,且83.3%没有利息;但一旦收取利息,利率都非常高

 

十五、不同贷款的不同用途规模

 

十六、小微企业按照金额分布的有息民间借贷(低额贷款,几乎全是民间借贷)

 

十七、小微企业民间借贷风险大

 

十八、重磅总结:民间有息借出资金规模7500亿,平均利率36.2%

 

]]>
2013年中国游戏市场份额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95429.html Sun, 16 Feb 2014 15:27:40 +0000 //www.otias-ub.com/?p=195429 2013中国游戏市场份额调查报告,针对各类型游戏市场份额,玩家游戏分布,手游类型进行分析汇总。

  2013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831.7亿元,同比增长38.0%。

客户端游戏营收稳中有升,实际销售收入536.6亿元,同比增长18.9%。

网页游戏营收增长强劲,实际销售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长57.4%。

移动游戏异军突起,实际销售收入112.4亿元,同比增长246.9%,成为网络游戏市场增长的新亮点。

主机及大型游戏机等收入约有55亿。在海外市场方面,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3%。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伴随中国移动游戏市场投融资活动的日益活跃,中国移动游戏乃至整个游戏产业的投资与创业积极性继续得到高速释放。

 2012年~2014年中国游戏市场规模

  2013手游年移动游戏异军突起,实际销售收入112.4亿元,同比增长246.9%,成为网络游戏市场增长的新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被我们忽略的端游市场,在总量达到400亿规模以后,居然又持续增长,可谓闷声发大财的典范。

 2013游戏用户增长迅速

  2013年,中国游戏市场用户数量达到4.9亿,比2012年增长了20.7%,其中移动用户增长迅速。智能机的普及带动手机玩家的快速增长,预计2014年依然会保持较快增幅。

  从用户数量上看,从8000万到3.1亿,增长248.5%,不可谓不多,主要原因还是得力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网速的提升,致使手游用户快速增长。

  市场的扩大,必然带来销售的激增,如图所示,2013年手游营业额达到112.4亿,同比增长246.9%。

  其中手机游戏中网络游戏占68.2%,单机游戏仅占31.8%。

60款过千万手游类型对比

  2014年游戏产业预期

  市场的扩大,必然带来销售的激增。小编预计2014年游戏市场必然会高速增长,今年手机游戏与主机游戏将会爆发式发展。

预计2014年端游稳定增长营业额突破600亿没有悬念,页游增长放缓达到150亿也不是难题,手游方面将会很轻松突破300亿。 在主机游戏方面120亿应该可以实现,主机游戏禁止了这么多年,再加上完美、盛大的布局开始显现,市场将会报复式增长。

]]>
乔治亚大学:美国新闻传播课程改革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95302.html Sat, 15 Feb 2014 16:32:59 +0000 //www.otias-ub.com/?p=195302 乔治亚大学实施的年度调查显示:新闻传播院系与其他教学单位合作开课已成为主流(74.6%),这一比例从2010年到2012年不断上升。约80%的院系在2010-2012年间更新过课程:增加了多媒体课程和社交媒体课程,整合了广播和新闻课程体系,开设了策略传播专业。
目前在美国新闻传播课程中传授的技能包括:在网上使用视频、图像(静态展示和幻灯片动态展示),通过网站来进行新闻报道和公关活动,为网站编辑、写作、进行广告推广以及设计布局,为移动设备创作内容,使用博客和社交媒体,在线出版管理,甚至是创业的技能等。

 

由乔治亚大学实施的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院系招生情况年度调查的结果显示,新闻传播院系与其他教学单位合作开课的情况已占主流(74.6%),这一比例从2010年到2012年不断上升。

37

目前在美国新闻传播课程中传授的技能包括:在网上使用视频、图像(静态展示和幻灯片动态展示),通过网站来进行新闻报道和公关活动,为网站编辑、写作、进行广告推广以及设计布局,为移动设备创作内容,使用博客和社交媒体,管理在线出版,甚至是创业等。

38

39

40

约80%左右的院系在2010-2012年间更新过课程,这些改革包括:增加了多媒体课程、社交媒体课程,整合了广播和新闻课程体系,开设策略传播专业等。

41(1)

 

上述课程改革中有43.7%认为没有遇到障碍,39.2%认为有障碍但能通过有效方式来解决;只有17.1%认为有障碍,没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43

遇到的困难包括:新聘请人员和开设新技术课程所需的资源不足;教职员工不愿改变;缺乏师资;高校官僚化。

44

via:looooker

]]>
2013年度快捷酒店满意度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90542.html Sun, 26 Jan 2014 07:38:58 +0000 //www.otias-ub.com/?p=190542 hotle

]]>
AIMA:2013年全球对冲基金业合规成本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89828.html Thu, 23 Jan 2014 14:43:00 +0000 //www.otias-ub.com/?p=189828 2013年10月,另类投资管理协会(AIMA)、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及管理基金协会(MFA)共同发布了全球对冲基金业合规成本调查报告,现将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一、调查样本

报告调查样本为全球范围内200名对冲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规模为9100亿美元。从对冲基金规模来看,1亿美元以下的机构占24%,1亿美元以上10亿美元以下的机构占34%,10亿美元以上100亿美元以下的机构占32%,100亿美元以上的机构占9%。从对冲基金总部所在地来看,39%位于北美,32%位于英国,16%位于亚太地区,12%位于欧洲地区(不含英国)。

图1. 调查样本情况

图1 调查样本情况
  调查方式包括2013年5月至6月的在线调查和2013年5月至8月的当面采访。

  二、结论摘要

对冲基金业继续面临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环境。随着行业制度化的发展,对冲基金越来越多地关注于尽职调查、风险管理以及基金和管理人管理流程的透明化。同时,监管环境的变化不仅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且提高了行业的成本。调查结果显示:

(1)行业平均合规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比重超过7%,主要花费在技术、人员和策略方面。行业合规成本总计超过30亿美元,其中小型基金管理人平均合规成本为70万美元,中型基金管理人平均合规成本大约为600万美元,大型基金管理人平均合规成本超过1400万美元。

(2)从占资产管理规模和运营成本的比重来看,小型对冲基金承担的成本高于其他对冲基金,表明小型对冲基金面临监管的加强越来越难以生存。

(3)对冲基金管理人承担了合规成本的76%-100%,并没有把成本传递给管理的对冲基金和投资者。

(4)全球的对冲基金管理人面临的合规成本上涨主要包括资本投资、时间成本及外包成本。成本的上升反过来为新基金造成了进入壁垒。

(5)管理人将《另类投资基金管理人指引》(AIFMD)和《海外账户纳税法案》(FATCA)视为合规成本最高的监管政策。由于其复杂性和全球范围实施,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时间和外部支持。

(6)大约90%的基金管理人预期未来5年内,监管合规方面的技术和外部咨询成本将上升。

(7)大型对冲基金管理人更容易受到欧洲卖空监管(SSR)规则的影响,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基金管理人称,禁止卖空将对管理人涉足该地区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8)大多数基金管理人称,不会因为监管政策的变化而转移基金注册地或主要业务所在地。55%的调查机构称不考虑转移,40%的机构称曾考虑转移。

  三、对冲基金业合规成本情况

  (一)不同对冲基金合规成本及成本承担情况

调查显示,64%的受访者称合规成本占管理费用比重超过5%,21%的机构合规成本占管理费用比例超过10%。

从地域特征看,总部位于亚太地区的机构合规费用占管理费用的比例更高,亚太地区34%的对冲基金合规成本占管理费用比例超过10%,欧洲地区这一比例为15%,北美地区为19%;从合规费用占资产管理规模比重的角度看,北美的管理机构合规费用高于亚太和欧洲;从基金规模来看,小型对冲基金相对合规成本更高,35%资产管理规模在2.5亿美元以下的对冲基金合规成本占管理费用比重超过10%,资产管理规模在10-5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这一比例为14%,50亿美元以上的对冲基金这一比例为0%。

图2. 合规成本占管理费用比例情况

图2 合规成本占资产比重
  图3. 合规成本占资产管理规模比例情况

图3
  总体来看,无论基金规模大小以及总部所在地位于何处,基金管理机构自身吸收了合规费用的绝大部分,很少将其转嫁给投资者。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基金管理公司承担了合规费用的76%至100%。但是,多数对冲基金管理人并不清楚合规成本对业务模式的影响。

  (二)不同监管法规合规成本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全球对冲基金行业在合规方面的费用超过30亿美元,主要投资于技术、人员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但是,由于不同法规实施的范围、机构的地理位置以及服务客户的差异,不同法规的合规成本也不同。其中,AIFMD的执行成本最高,其次为美国证监会(SEC)的注册和报告成本,亚太地区的注册和报告成本相对较低。

图4. 不同法规的合规成本高低

图4
  合规成本不仅包括资金成本,而且包括时间和管理层的关注。以SEC注册的投资顾问来说,36%的受访者表示需要花费50-100小时准备SEC注册事项,25%的受访者需要花费100-500小时,而7%的受访者花费的时间超过500小时。超过20%需要填写SEC PF表格的受访者表示需要花费超过500小时的时间准备初次填写;9%在CFTC/NFA注册的机构需要花费同样多的时间;而7%在亚太地区注册的基金管理者也表示需要花费超过500小时为其注册事项做准备。

从复杂程度来看,60%需要执行AIFMD的受访者认为这项规则的复杂性“高”,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FATCA的复杂性为“高”,同样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机构认为SEC的注册和报告要求复杂性“高”。

从寻求外部帮助来看,67%的受访者称其在AIFMD的实施和报告过程中需要第三方帮助;65%在实施FACTA时需要帮助;63%在SEC注册和报告过程中需要帮助;62%在实施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注册和报告时需要帮助。相比之下,亚太市场注册和报告过程中需要帮助的受访者比例不到25%。

图5. 寻求外部合规支持的对冲基金比例

图5
  从合规成本占资产管理规模比例来看,小型公司所承担的成本相对高于大型公司。北美地区资产管理规模低于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合规成本所占比例是资产管理规模50亿美元以上对冲基金的4倍。北美地区对冲基金合规成本高于欧洲、亚太等其他地区。

图6. 合规成本占资产管理规模比例估计值

图6
  49%的受访机构称其交易业务受到欧洲卖空监管(SSR)的影响,并且一致认为禁止卖空或其可能性都将影响对冲基金是否参与该市场的决策。引入金融交易税(FTT)同样会影响机构参与该市场的决策,最终减少市场竞争,限制产品发展。

  三、监管新规的影响

另类投资行业,特别是对冲基金行业,本质就在于创新以获得更高的超额回报。监管在限制行业创新的同时,也增加了行业的进入壁垒。因为规模效应的关系,复杂的新监管规则有利于大公司。

为满足合规要求,行业往往依赖外部服务。通过寻求外部的专业帮助,对冲基金管理人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违规风险。

  (一)对经营模式的影响

总体来看,对冲基金管理人并不确定监管变化是否会影响其运营模式,持两种观点的机构各占46%;北美地区对冲基金比欧洲和亚太地区更倾向于不改变运营模式;小型对冲基金管理人比大型基金管理人更倾向于不改变运营模式;56%的机构称不会考虑退出受监管的市场或业务,55%的机构表示不会迁移基金的注册地。

图7. 公司是否考虑过因监管变化而改变运营模式

图7
  但是,在日益增强的监管之下,52%的欧洲对冲基金管理人正考虑迁移基金的注册地或业务中心,50%的资产管理规模大于50亿美元的大型基金考虑退出市场或者业务。

图8. 公司是否考虑过因监管变化而改变基金注册地或业务中心

图8
  (二)对产品开发的影响

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已经影响产品的长期开发决策。目前,21%的受访者至少管理一只UCITS计划,10%的受访者至少管理一只40法案基金(40 Act,受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案》监管的基金);27%的欧洲基金管理人管理UCITS基金,17%的美国基金管理人拥有40法案基金。

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和管理基金的种类有直接关系:资产管理规模大于50亿美元持有UCITS计划的对冲基金比例是资产管理规模小于2.5亿美元对冲基金比例的3倍;持有40法案基金的大型对冲基金比例是资产管理规模小于2.5亿美元基金的6倍。这些数据表明需增加境外内产品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图9. 管理UCITS或40法案基金的机构比例

图9
  短期内,对冲基金管理人对设立一只自营 UCITS计划或40法案基金的兴趣不断增加。60%的受访者表示正在考虑开发自营UCITS计划,13%称正考虑设立自营40法案基金。那些计划发行自营UCITS计划的基金39%计划发行期在明年,发行40法案基金的管理人53%计划发行期在3年内。

图10. 计划发行自营基金的时间分布

图10
  许多受访者认为,对绝对收益产品的需求正在增长,未来10年内会广受欢迎。然而,短期内监管政策对产品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如很多机构正在观望AIFMD对产品的影响。

  四、部分监管规则介绍

  (一)FATCA及其要求

美国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FATCA)的目的是防止美国公民和居民利用离岸账户和投资工具避税,但它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对冲基金的影响也非常大。FATCA于2010年3月颁布,要求全球的投资基金:

(1)在美国国税局(IRS)登记并与之签订信息披露协议(如果当地采用了FATCA信息披露协议的规定,也可直接遵守当地规则)。在该协议下,基金必须遵守“了解你的客户”规则,以辨别自身的投资者客户中是否具有美国人,或者由美国人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外国账户或金融工具;

(2)每年向IRS(或当地税务局)汇报某些美国人的信息,例如他们的交易信息以及账户余额等,以帮助IRS进行审计调查;

(3)证明自身具备税收代扣功能,以确保能执行FATCA的规定。

遵守FATCA的操作政策以及流程给对冲基金管理人带来巨大挑战,对冲基金管理人需要做到:

(1)对自身的组织架构进行检查,辨别是否需要执行FATCA规则,符合FATCA监管要求的机构须按规定在IRS注册;

(2)监测自身的组织结构变化,以确保符合FATCA要求时在IRS进行注册。这包括评估FATCA对新设机构、兼并、处置、清算及所有权转移的影响;

(3)履行收集和验证复杂的美国税收表格的义务;

(4)在公司内部建立流程,汇总公司内外部有关投资者及账户持有者的信息,满足FATCA的税收尽职调查要求,并保证实时监控信息;

(5)获取新的信息以保证有效的执行FATCA。

  (二)PF表格

PF表格要求规模较大的对冲基金管理人向SEC报告更多的信息。PF表格给对冲基金行业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因为该表格要求的内容超越了传统的法律合规功能范围,包括了财务、运营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该表格要求管理人辨识、收集以及报告一些以前从未报告过的信息,使得许多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其内部系统以及工作流程,以确保能够满足表格的要求。

而且,对于表格所要求的数据可能会有对更进一步的解释,这可能要求对冲基金管理人根据该表格的要求不断改善其系统。

]]>
2013-2014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89224.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89224.html#comments Tue, 21 Jan 2014 14:03:31 +0000 //www.otias-ub.com/?p=189224 大型婚恋交友运营平台发布了《2013-2014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共有97594人次参与,经过严格的问卷质量复审,最终认定有效样本72660份,其中男性样本35047个,女性样本37613个。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离婚夫妻对数逐年递增,“80后”年轻夫妻是主力军;男性在恋爱中的平均消费是1591元,约占收入的1/3;70后男性最舍得在恋爱消费中埋单。

在这次200万人参与的《2013中国婚恋观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男女对待婚恋的不同态度。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2013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出炉 80后成离婚主力军
 

晚婚线

本次报告,晚婚年龄被设计成为第一个问题。多晚算晚?结果显示,30岁是普遍认同的“心理晚婚线”。

另外,对“剩男”“剩女”的看法,男女之间差异很大:多数女性认为35岁~40岁没有结婚的男性是纯剩男,而多数男性认为30岁~35岁没有结婚就是剩男。多数女性认为30岁~35岁才会被称为剩女,但八成男性认为女性一过30岁就是剩女,其中,六成男性认为28岁~30岁是剩女的“终极门槛”。

单身比例

从参与调查的单身人群分布来看,来自广东的最多,占11%,其次,是来自江苏的人群,占7.8%,四川、山东、北京占比在5%左右。而安徽的“光棍”占到了2.6%,排名第16位。

不过,单着不一定就不幸福,在合肥,47.1的“单身族”表示生活也很幸福,他们认为亲人和健康同样能让自己获得幸福感。

相亲开销

相亲作为现代人脱单的主要途径之一,让人又爱又恨。尤其是对男性而言,相亲该花多少钱一直是个纠结的问题。根据调查报告显示,高达44.8%的女性认为首次相亲男性花费较多是大方的表现,而认同这一观念的男性只有26.1%。

在城市相亲花费榜上,调查涉及的28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中,合肥以人均每次花363.46元高居榜首,广州以300.59元名列亚军,上海以257.48元排在第15位,北京则以225.54排在22位。而相亲花费最少的城市是天津,平均花费为195.54元。

对于“第一次相亲,男性如果花钱少,女孩倾向于认为”这人很抠门“(31.8%),只有22.8%的人认为”这人很节省”。

 生“二宝”

有意思的是,生不生二胎与被访者的学历、收入直接相关。其中,在独生子女中,仅有不到一半的人愿意生二胎(47%),30%的人还在犹豫。

学历也是衡量“生二胎”意愿的主要指标,调查结果与人们以往“越没文化越想生孩子”的想法截然相反,58.6%的硕士以上学历者表示考虑会生二胎,而仅有44.1%的大专以下学历者会考虑生二胎;而选择不会生二胎的人群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25.1%,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30.9%。

收入水平也成为人们是否生二胎的“分水岭”,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受访者,生二胎的意愿非常强烈,达到71.4%。而在性别方面,男性想生二胎的意愿是女性的两倍。

“小三”

防火防盗防闺蜜,往往你的男女朋友很容易对身边的闺蜜动心。调查数据显示,有24.%的人身边发生过密友“挖墙脚”的事情。52%的女性认为男性容易对女朋友的闺蜜动感情,48.7%的男性也这么认为。

不过,在调查中,仅有11.4%的女性和21.3%的男性曾经对恋人的蜜友动过心,88.6%的女性和78.7%的男性则表示没有过。

另外,婚恋交友手机应用正越来越成为“脱光神器”,八成以上的单身人士下载过手机交友应用,找对象时会使用专业的婚恋交友手机应用,而且女性用户使用的比例(57.4%)要比男性用户(43.5%)更高。

这份报告突出单身人士及其父母的紧迫感。报告显示,80后是遭遇父母逼婚的主要年龄群。父母逼婚的招数也是越来越多。

面对父母的逼婚,单身人士是绞尽脑汁、别出心裁。首选“躲”;其次是降低择偶要求,赶紧找个对象;第三招,女性会用“吵”、而男性则会找异性朋友假装女友来安抚父母。

那么,国外的年轻人随着年龄增大,也会有婚恋的压力吗?是否也有被逼婚的尴尬?

韩国

先来看亚洲,数据显示,韩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晚婚国家。

韩国KBS电台南黎明:去年,据调查全国男女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为32岁,女性为29岁,首尔市女性也超过了30岁,因此现在33、4岁不结婚甚至没有结婚对象的人也是随处可见的。据分析,在韩国这种所谓的剩男剩女,主要是两个极端,一种就是所谓没有能力的,职业和家庭条件都属于那种不受女孩子们欢迎的,这种情况剩男比较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条件比较优越的,职业和家庭情况都比较丰厚的,这种情况剩女比较多。因此在韩国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个新词就是(Golden Miss)就是金女,就是指那些有能力而找不到合适伴侣的20多岁到40多岁的女性而言的。

深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的韩国父母,大多希望子女早点结婚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所以,每到过年过节,不少大龄未婚男女宁可加班或者出去旅游,也不愿回家受到父母和亲戚的“拷问”。

南黎明:在韩国的这些大龄男女也分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很想结婚,但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对方,还有一种是根本不想结婚,觉得自己生活虽然有的时候会有点孤单,但是觉得一身轻,可以专心的设计自己的人生。其实大部分还是前者,他们自己也是想结婚的,所以就会发动周围人给自己做媒。我经常拿着电脑在咖啡厅写稿,一个周末下午见几个人的这种情况也有,最让我感到遗憾的就是常常看到有的人他们只见面三五分钟就散了,开头几句不合心意也就没有耐心去继续了解这个人的人品了。前两天一位阿姨还跟我诉苦说,32岁的儿子还在跟父母一起居住,他说不想结婚。父母介绍女孩给他,他出去了竟然跟人家说我是不想结婚的,可是父母让我结婚我没有办法,结果被女孩拒绝交往。剩男剩女越来越多,现在很多韩国父母也超脱了,他们认为一个人过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与其过不幸福的婚姻生活,不如单身好,所以父母逼婚的这种家庭是越来越少了。

]]>
//www.otias-ub.com/archives/189224.html/feed 1
Nielsen: 2013年消费者对广告信任度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53753.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53753.html#comments Wed, 25 Sep 2013 00:49:48 +0000 //www.otias-ub.com/?p=153753 根据尼尔森最新的《广告信任度》报告,无论广告是通过老伙伴如电视、报纸和广播,还是更新的媒体如手机和网络,成功的广告活动梦寐以求的就是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对广告商来说好消息是比起几年前,现在全球消费者更相信广告。实际上,研究显示网络广告获得的信任在增加,而电视、广播和银幕广告获得的信任不变。

亲友的口头推荐,通常称为公关广告,仍最具影响力。尼尔森网络调查的58个国家84%全球受访者表示这个消息来源最可靠。 品牌网站上的广告获得的信任在2013年增加了9个百分点达69%,成为2013年第二最具信任的模式,升自2007年的排名第四。68%调查受访者指出,他们相信网络上发布的消费者意见,这种模式获得的信任度从2007年增加了7%,于2013年排名第三。

“品牌营销人员会备受鼓舞地发现自有平台广告是最受信任的营销模式之一”,尼尔森“广告客户解决方案”全球负责人Randall Beard道,“这种广告形式受到70%全球消费者的信任, 这强调了以下概念:营销人员能以一种让消费者感觉可靠的方式来掌控他们的品牌信息。这种知觉可信度是广告效果的关键组成部分。”

1379354404520

除了品牌网站上的广告信息受到的信任有所增加外,超过半数(5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相信消费者一致好评的邮件消息,自2007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至于其他网络广告,近半数(48%)受访者表示他们相信搜索引擎结果上的广告、网络视频广告以及社交网络上的广告。超过十分之四的人(42%)相信网络横幅广告,涨自2007年的26%。这对广告商来说是好消息,今年第一季度他们在这个广告形式上多花了26%的钱。 尼尔森2013年调查的45%受访者认为手机显示广告可靠,而37%人相信手机上的文字广告, 而在2007年仅为18%。

电视、报纸和杂志广告仍然是其中最受信赖的付费广告形式。对电视广告的信任从2007年的56%升至2013年的62%。十分之六受访者相信杂志广告,自2007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 报纸广告是唯一在六年间信任度有所降低的模式——2013年61%受访者认为报纸广告可信,降自2007年的63%。虽然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广告支出仅微微增加了1.9%,但是根据尼尔森最新《全球广告观察动向报告》,传统付费媒体继续占有大部分支出份额,电视占据了59%位居榜首。

电台广告(57%)和电影放映前的广告(56%)同样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报告指出从2007年分别增长了3%和18%。品牌赞助广告获得的信任(61%)自2007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公告牌和户外广告(57%)、电视节目产品植入广告(55%)以及社论性广告,传统广告的一种公关形式,如报纸文章(67%),这些广告模式获得的信任度不在尼尔森2007年的调查范围内。

“虽然电视仍旧是付费广告中传播营销信息的领先者,但是全球消费者也会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品牌信息”,Beard道,“另一面,公关广告营销渠道让消费者能够拥护自己喜爱的品牌,是不该被品牌广告商忽略的。”

方法论

“尼尔森广告信任度全球调查”于2013年2月18日至3月8日间进行,记录了分布在亚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中东、非洲和北美洲的58个国家超过29,000名消费者。样本根据年龄与性别分配,而每个国家根据它们的互联网用户分配,并加权至代表互联网消费者,最大误差为±0.6%。这次尼尔森调查仅限于能上网的受访者。不同国家网络覆盖率不同。尼尔森采用最低报告标准为60%网络覆盖率或拥有1千万网民的国家以得出调查结论。“尼尔森全球调查”包括“全球消费者信心调查”,成立于2005年。

Via: 199it翻译自Nielsen

 

]]>
//www.otias-ub.com/archives/153753.html/feed 1
CNNIC:关于网民使用微信的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238.html Sat, 31 Aug 2013 03:53:14 +0000 //www.otias-ub.com/?p=146238 行业竞争、技术进步似乎就像是超能营养补品,让人们手中的手机越来越聪明,手机智能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传统手机业务、手机互联网应用产生着越来越微妙的作用力。笔者仅以用户行为特征的视角,看看微信的持续走热所产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力。

一、 互联网时代的“二微产物”——微信&微博

据CNNIC网调数据显示,65.80%的被调查者在个人微信中填写真实所在地区,46.61%的被调查者使用真实姓名,35.34%的被调查者使用真实头像,仅有15.14%的微信用户在个人微信中不使用真实资料。从填写真实资料情况来看,互联网时代的“二微产物”——微信与微博之间存在很大的用户行为差异性。微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化信息共享平台,一个email账号即可生成一个专属于自我的微博平台,一键关注便可获取对方的信息,无限制浏览任一微博用户的页面,微博用户之间的地域选择范围也更为广阔,与微博的开放性、低门槛性对应的便是微博用户之间的弱关系链。微信,逾六成的真实地区、逾四成的真实姓名、逾三成的真实头像,一层层圈定人际关系圈,用户之间更多地受强关系牵连。

图1 微信用户真实资料填写情况[1]

从微信用户主动添加好友的方式可以看出,微信是QQ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一种延伸,77.46%的微信用户添加的好友是自己的QQ好友,QQ是微信背后的强大后备军。手机通讯录以60.15%的比例成为用户添加微信好友的第二大方式。当收到朋友通过验证请求时,61.77%的微信用户会通过熟人发来的验证请求,对于陌生人的请求基本采用直接删除、不添加的冷处理方式。相比较微博点对面的广播方式,基于手机通讯录、QQ好友等熟人关系圈子、进行点对点的精准沟通的微信,更着力于强关系链之间的信息分享。

图2 微信用户添加好友的方式[1]

二、 强关系链下的微信与传统手机业务

微信朋友圈可以说是自我广播的一个空间,但是在以强关系链为主线的用户关系基础上,微信用户也并没有把自己完全透明化。22.75%的微信用户基本不会去关注朋友圈发生的新鲜;30.90%的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仅发布文字,从不发布任何图片;20.82%的微信用户会发布自己及朋友的照片,其中10.86%发布自己照片的微信用户中,逾八成用户的微信好友均为现实生活中熟识的人或者手机通讯录联系人,在这八成用户中,近95.49%的人群使用的是真实资料。从人际关系强度的层面来讲,手机通讯录联系人应属强关系范畴,并且可区分为经常联系、好久不联系、偶尔联系的次强次弱关系,语音、短信、彩信这些点对点的通讯方式满足人们正常的沟通需求,微信的语音、文字、图片在展现形式、内容丰富性方面捕获了用户的心,依笔者浅见,这一种捕获并不是谁赢谁败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用户对微信的应用渗透率、使用依赖性也为运营商的流量带来了一定的贡献值。

图3 微信朋友圈发布内容的形式[1]

笔者认为,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变革是思想与智慧的聚合,市场竞争固然存在,但在互联网产品更新换代加速的大环境下,移动互联网领域新兴产品的出现并不是一种挑战或市场威胁。市场竞争问题的最原始基本仍旧是用户,大规模抽象化的用户行为特征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将产品的用户体验形象化,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用户必然产生不同类型的产品,多样化的产品必然也能找到将其囊入怀中的东家,用户在多样化的产品中虽然是流动的、交叉的,作为产品的使用者、评价者,他们应该是真正的市中心。

]]>
Nielsen: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调查 中国手机用户40%人有时点手机广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0939.html Tue, 19 Mar 2013 16:40:59 +0000 //www.otias-ub.com/?p=100939 移动设备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全球各地覆盖,看样子它不会放过每一个角落。由于这种快速覆盖,使得通过各移动设备传播信息正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传媒手段。目前,移动设备几乎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寸步不离的必需品,正是因为它的不可代替性,所以移动设备在商家和广告主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了,他们希望通过移动设备广泛推广他们的品牌和产品。最近我们对全球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是对全球移动广告增长的一次概览,借此我们能知道不同市场中移动广告的影响力如何,而世界各地的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接受程度又是怎样的。

大部分市场里的智能手机用户都表示他们平均每天收到至少一条移动广告。韩国手机用户收到的移动广告最多,78%的用户表示每天都会收到至少一条移动广告,如果是按周统计,则有94%的人每周都会收到移动广告。印度用户收到移动广告最少,只有30%的用户平均每天都会收到移动广告,69%的用户每周会收到移动广告。至于中国,65%的用户会平均每天都收到移动广告,91%的用户会每周收到移动广告。有意思的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市场,它的移动广告接收量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每日收到移动广告仅占比57%,每周收到移动广告仅占比81%,皆没有中国高。

那么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接受度怎么样呢?这一点也因市场而异。总的来说,发达市场的智能手机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接受程度是比较低的,而在那些相对较不发达且正高速增长的市场中,用户与移动广告发生互动的概率要高一些。举例来说,在受访的中国手机用户中,有40%的人表示他们有时会点开手机上的广告。印度更甚,有53%的人表示他们会时常点击移动广告。相比之下在发达市场这一数字就低得多,只有16%的澳大利亚用户会经常点击移动广告,在美国这一数字也只有20%。

使用移动设备时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网页或应用要求你输入个人信息,他们的理由一般都是“更好的为您服务”,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这样做不过是为了精准广告而已。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发达市场用户看的比较透,有31%的中国用户会提供自己的信息,而只有14%的英国用户会提供个人信息。印度这一比例则高的惊人,有52%的人愿意配合厂商的精准广告。

 

最后,虽然每个国家接受移动广告的程度都不一样,但有一种移动广告,几乎在每个国家,比其他类型移动广告的接受程度都要高,那就是应用内广告。换句话说,如果点击了这个广告后用户不会被带出应用的话,那么会有更多用户愿意点击它,在这一点上只有韩国除外。另外,超过半数受访的巴西、俄罗斯以及美国用户反映,如果移动广告上的内容是免费的,他们不介意点开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