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Pixabay
报告显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2 年至 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5.8%。同期进出口情况发生逆转,从 2012 年的 140.5 亿美元贸易逆差转变为 2021 年的顺差 84.96 亿美元,标志着我国从“少屏”到“产屏大国”的转变。
新型显示正在家居、车载、文教、医疗等多个赛道助推智能场景的实现。应用场景从个人转向群体,从单向输出信息转向智能交互服务。“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已形成成都、合肥、深圳、广州、武汉等若干个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在显示专用材料方面,我国新型显示专用材料,本土产值逐年提升,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大致在 30% 左右,其中,液晶、材料、光学模、靶材等等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光刻胶等方面需要补强,基板材料等等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显示专用设备方面,我国总体上主要依赖于全球供应链,中国设备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为 5%,其中模组设备、检测设备、搬运设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亟待补强。阵列设备、成盒设备、蒸镀设备存在明显的差距。
自 IT之家
以2018年的出货面积2.21亿平方米为基础,预期修正后的2019年出货面积年成长率将仅达2.9%,对比修正前的年成长为5%,呈现小幅度衰退现象。
IHS Markit显示器研究总监Ricky Park解释说,“平面显示器市场今年开盘表现良好,第一季度出货量超过预期。然而,这一强劲表现是得益于品牌的提前备货。由于中美贸易争端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品牌加速了采购节奏。因此,供应链中的库存激增,使得买家不愿购买更多的面板,即便是在预计下半年热销季节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IHS Markit此前预测,第一季度平面显示器面积需求将达到5350万平方米。然而,需求实际却高于预期,达到了5430万平方米。
液晶电视、桌上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等应用的显示器出货量在第一季度超出了预期,这是由于受到进口关税的威胁。买卖双方希望在关税政策生效前进行购买,由此来避免关税变化的影响。
然而,美国和中国政府都决定推迟提升关税。而且,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有所增加。最后,库存已经成为供应商的压力,他们从第二季度中期就开始减少采购量。
随着面板需求减弱,价格开始疲软。IHS Markit预测,面板价格的下降将波及零售价格下降。这很可能最终刺激终端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10.5代线工厂的稳定和产量的提高,对超大尺寸产品的需求将有助于推动市场增长。因此,以面积来看,2020年的平面显示需求将比今年增长9%。
此外,车用显示器、公共显示器、智能手表和OLED电视市场的显示面板需求预计增长速度将超过其他应用。从2017年到2025年,车用显示器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7%,公共显示器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7%,智能手表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OLED电视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2%。相比之下,整个平面显示器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在同期将只有4%。
据IHS Markit发布的《可折叠显示技术与市场》报告,到2021年,也就是可折叠外形设计引入仅仅3年之后,在AMOLED面板总出货量7.35亿中可折叠AMOLED所占份额预计将达到2.4%。2022年以后,用户体验将会进一步改善,预计可折叠AMOLED面板出货量的增长还将加速提升。
可折叠盖板玻璃和触控传感器是决定折叠耐用度的关键部件,一旦获得改善,预计可折叠显示屏市场的增长将更为快速。
柔宇科技于2018年10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可折叠屏幕智能手机,而三星电子和华为于2019年2月推出了自己的可折叠智能手机。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有更多的品牌推出他们的可折叠设备,但有些品牌仍然对推出可折叠设备持谨慎态度。
未来几年,市场上预计将出现各种不同尺寸的可折叠显示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目前的7-8英寸屏幕。各个品牌都必须确保他们的产品足够耐用,能够反复折叠和展开。即使配备更大的显示屏和电池,这些产品也必须保持轻薄。
可折叠显示技术与市场-2019年
这份IHS Markit报告包括可折叠显示器直到2025年的市场需求预测,基于三种增长情景(即下行、基准和上行)。其中评估了满足市场需求所要求的制造成本和供应产能。这份报告也专注于近期可折叠显示屏的技术和供应链,包括盖板玻璃、触控传感器和偏光片。
根据IHS Markit的最新数据,2017年第三季度,韩国和中国电视制造商的面板需求将有所增长。
第二季,韩国电视制造商的面板采购量预计比第一季减少4%,同比下降4%。中国6大电视机制造商(长虹、海尔、海信、康佳、创维和TCL)的面板采购量比前一季度减少9%,同比下降18%。
但是,第三季度电视品牌对面板的需求将有所增长,韩国和中国顶级电视制造商面板需求量分别增长25%和27%。
199IT.com原创编译自:IHS Markit 非授权请勿转载
根据Digitimes Research ,2015年下半年中国面板制造商小型和中型面板出货量预计将比上半年增长15.5%,年增幅6.7%。
BOE继续推动8.5G生产线平板电脑面板的生产,并正在增加6G生产线面板产量。CEC Panda继续增加小型和中型面板的产量,Tianma Optoelectronics 5.5G的生产线则在满负荷运转。这些趋势主要是由于中国白盒平板市场和功能手机市场正在萎缩。
下半年手机面板将占中国制造商小型和中型面板出货量的76%,和上半年比份额增长7.8%。但是,和2014年下半年相比指数下降0.1%。Digitimes Research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白盒手机供应商订单增长放缓,以及 日本和韩国面板制造商竞争的加剧。
平板面板只占中国制造商上半年面板出货量的6%,但是由于BOE接到了新一轮订单以及CEC Panda生产力的提高,下半年比例将增长至9%。新订单帮助中国制造商2015年下半年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年增幅9.3%,BOE预计将占75%。
199IT.com原创编译自:Digitimes 非授权请勿转载
WitsView预计,7月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货将下降6~8%。中国部分品牌采购力道有可能于7月进行间歇性下调,整体电视面板出货规模将衰退3~4%;IT面板产品受到手机、平板等行动装置产品排挤,面板厂供给将有所减少,预计监视器面板将衰退8~9%,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衰退10%,平板电脑面板出货则预计月减7%。
第二季UHD电视面板市况符合原先预期,整体规模将近447万片,上半年合计达到627万片。UHD电视面板渗透率也由第一季的3.2%上升至第二季的7.2%,上半年整体渗透率为5.3%。陈建安进一步表示,2013年台系面板厂在整体UHD电视面板市场中,拿下高达76%的市场占有率。在UHD议题的持续发酵之下,吸引其他厂商急起直追,其中韩系面板厂积极调整产品策略,持续发展55吋以上高阶大尺寸UHD电视面板市场,加速研发量产40吋、42吋、48吋、49吋等50吋以下中尺寸UHD产品,同时推出增加白色画素且搭配60HZ的RGBW系列产品以强调节能省电,并针对不同市场的消费属性,删减3D功能以创造更亲民的终端价格。
韩厂兼具弹性及攻击性的产品策略逐渐发威,不仅成功打进中国六大品牌的UHD电视面板供应链,连第二代小米电视也采用LGDisplay的49吋UHD面板产品而引发话题。依据WitsView的调查,在其他厂商的激烈竞争之下,台系面板厂在UHD电视面板市场中的合计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由第一季的54%下滑至第二季的43%,反观韩厂在第二季合计市场占有率已经正式超越台厂,大幅上升至49%。
区域性面板厂UHD电视面板市占变化 Source:Wits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