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05 Dec 2023 17:19:5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自然·医学》:北大/牛津团队分析超50万国人数据发现,饮酒与男性患61种疾病的风险上升有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617087.html Mon, 08 Jan 2024 08:58:46 +0000 //www.otias-ub.com/?p=1617087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牛津大学团队合作,对中国嘉道理生物库(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50余万国人资料的分析显示:约1/3的中国男性有饮酒习惯(每周至少喝一回),而饮酒会与男性的61种疾病风险上升有关!

而且这61种疾病当中,还包括白内障、痛风等此前未被世卫组织(WHO)等权威机构“盖章认定”,发病与饮酒有关的疾病;对比女性人群(饮酒率约2%)的分析,则排除了男性饮酒与疾病风险上升,和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关系[1]。

论文首页截图

专门聚焦我国男性饮酒与健康的风险,一大原因是流行病学专家们此前对CKB人群调查时发现,我国的饮酒率似乎随着时间推移逐步稳定了下来,但酗酒的年轻男性占比却从30%(2004-08年)上升到35%(2009-2013年)[2]。

这趋势显然不容乐观,等到“整顿酒桌文化”真正见效,估计又会有不少人的健康被喝酒所累,毕竟CKB数据库中饮酒者的每周平均酒精摄入量已达到286克,男性的饮酒模式更是相当不健康,超过六成的男性参与者每天都得喝点,还往往同时存在吸烟等其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问题,简直叠了一堆Debuff。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原因,则是东西方人群遗传特点和饮酒类型有明显差异,比如几年前奇点糕们提到过,东亚人群携带ALDH2等酒精代谢相关基因变异(与喝酒脸红有关)的比例很高;其次,我国人群超过一半的酒精摄入来自白酒等烈性酒(Spirits),所以欧美的同类研究结论并不能简单套用。

讲清楚这些问题,分析我国男性饮酒与健康风险关系的意义也就明确了。截至本次分析时,CKB研究参与者中位随访时间已超过12年,参与者们发生的各类疾病事件超过30万次,也算“应有尽有”了;不过参与者中女性饮酒率仅为2%,饮酒量也远不及男性(每周平均116克),数据量不足以分析出有效的结论。

接下来研究者们采用两种分析法,即对比有饮酒习惯者和偶尔饮酒者,以及饮酒人群中的量-效关系,评估了男性饮酒量及饮酒习惯与特定疾病的相关性,从而找出了本文开头提到的61种疾病,它们与饮酒的风险曲线大多呈U型或J型。

而且这61种疾病中只有28种曾被WHO认可与饮酒有明确关系,比如酒精肝/肝硬化、几种消化系统癌症(肝癌、食管癌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每周酒精摄入量每上升280克,就与这28种疾病风险整体上升22%(HR=1.22)有关

男性人群饮酒相关疾病发病率与饮酒量的关系

另外33种疾病也是“成分复杂”,比如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6种消化系统疾病,也有肺癌和胃癌,还包括白内障、痛风及一些相对罕见的精神和行为问题;每周酒精摄入量每上升280克,与它们的发病风险整体上升12%有关。

按照疾病所属系统或部位划分,绘制的饮酒与疾病风险森林图

从饮酒习惯和模式角度分析,每日饮酒、酗酒和喝烈性酒这三条都是高危因素,比如每日饮酒与男性饮酒相关癌症发病风险上升30%、肝硬化风险上升39%(均对比不饮酒人群)有关,用餐时间之外的酗酒则与肝硬化风险上升49%有关。

此外,研究者们对酒精代谢相关基因表型的分析显示,特定基因变异(如ALDH2-rs671和ADH1B-rs1229984),确实与男性参与者习惯饮酒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女性参与者携带上述基因变异,则与饮酒率和饮酒量都无显著相关性,所以对比的结果就是:男性别把爱喝酒的锅甩给基因,健康风险就只能怪自己喝了!

总之一句话:风险就是风险,不是遗传问题,要想健健康康,最好放下酒杯!

参考文献:

[1]Im P K, Wright N, Yang L,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more than 200 diseases in Chinese men[J]. Nature Medicine, 2023.

[2]Im P K, Millwood I Y, Guo Y, et al. Patterns and trend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of China: findings from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J]. BMC Public Health, 2019: 217.

来自: 奇点网

]]>
PNAS:惊人发现!仅仅一次饮酒或许就足以改变大脑!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8451.html Mon, 05 Sep 2022 06:45:59 +0000 //www.otias-ub.com/?p=1488451 早年间的酒精中毒是成瘾行为发生的一个风险因素。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题为“Single-dose ethanol intoxication causes acute and lasting neuronal changes in the brai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海德堡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即使是单一的酒精摄入也会永久性地影响神经元的形态学表现,尤其是,突触的结构和线粒体的动态学变化都会受到酒精的影响。

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黑符果蝇的遗传模型系统进行研究表明,突触中线粒体迁移的改变或会减少酒精的奖励效应,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单一的摄入事件或许也会成为酒精成瘾的基础。

从零星饮酒到长期酗酒,大脑中的哪些变化会伴随着这一状态的过渡呢?这是科学家们一直以来想要探讨的问题,很多科学家研究都分析了长期饮酒对大脑海马体(大脑的控制中心)的影响效应,正因为如此,科学家们对于关键风险因素的急性神经元相互作用知之甚少,比如在幼年时的第一次酒精中毒。

于是研究人员开始着手阐明乙醇依赖性的分子改变,这些变化或许又会为单次急性乙醇中毒后的永久性细胞改变提供基础。研究人员在分子、细胞和行为水平上分析了单次饮酒所产生的影响,他们假设,类似于单次课程后记忆的形成过程,单次饮酒或许也会形成与酒精相关的正向关联。

研究人员利用果蝇和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检测了这一假设,结果发现了乙醇会在两个方面引起改变,即线粒体的动态学和神经元突触之间的平衡。线粒体能为细胞,尤其是神经细胞提供能量,为了能以最佳的方式来将能量运输到细胞中,线粒体就会移动。而线粒体的移动则会在乙醇处理的细胞中受到干扰,这样一来,特定突触之间的化学平衡就会被破坏,这些改变是永久性的,且能被动物行为改变所证实,小鼠和果蝇都表现出了饮酒量的增加,并能在后期生活中出现复发性饮酒行为。

研究人员推测,乙醇依赖性的细胞改变对于成瘾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研究者Scholz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促成复杂奖赏行为的细胞过程在不同物种中是保守的,这或许就表明其在人类中拥有类似的作用,这可能是一种对于机体记忆和学习能力非常必要的一般细胞过程。

这些所观察到的机制或许就能解释在小鼠机体中所观察到的结果,即一次醉酒经历就会增加其后期对酒精的摄入和反复饮酒;这些机制甚至与在人类中的观察结果有关,即幼年时第一次醉酒或许是个体后期酒精成瘾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这就意味着识别出持久的酒精依赖性改变或许是理解急性饮酒如何转变为慢性酒精滥用的重要一步。

综上,本文研究揭示了线粒体的运输或许是涉及机体大脑奖惩学习的一个过程,并强调了高分辨率蛋白质组用于识别与成瘾行为相关的细胞机制的巨大潜力。

原始出处:

Johannes Knabbe,Jil Protzmann,Niklas Schneider, et al. Single-dose ethanol intoxication causes acute and lasting neuronal changes in the bra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DOI: 10.1073/pnas.2122477119

来自: 生物谷

]]>
ESC:与不饮酒相比 中等或高酒精摄入量使心脏健康恶化风险增加4.5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1343.html Thu, 26 May 2022 12:51:15 +0000 //www.otias-ub.com/?p=1441343

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科学年会2022心力衰竭的一项研究,目前一些国家认为安全的饮酒水平其实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研究作者、爱尔兰圣文森特大学医院的Bethany Wong说:“这项研究进一步证明,对饮酒应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酒精对心脏造成的伤害,如果你不喝酒,就不要开始;如果你喝酒,那就将每周饮酒量限制在一瓶葡萄酒或三罐半500毫升4.5%的啤酒以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欧盟是世界上饮酒最多的地区。尽管众所周知,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一种称为酒精性心肌病的心力衰竭,但来自亚洲人群的证据表明,少量饮酒也可能有害。

Wong说:“由于亚欧人群存在遗传和环境差异,这项研究调查了有心力衰竭风险的欧洲人或有心力衰竭前期的欧洲人,其在酒精与心脏变化方面是否存在联系。这一人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控制酒精等风险因子,因此了解安全水平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包括744名40岁以上的成年人,他们或因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而有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或是心力衰竭前期(有危险因素和心脏异常,但没有症状)。平均年龄为66.5岁,其中53%为女性。这项研究排除了有症状(如呼吸短促、疲劳、运动能力下降、脚踝肿胀)的原饮酒者和心力衰竭患者。研究人员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参与者的心脏功能。

该研究使用了爱尔兰10克酒精为一标准单位的定义。参与者根据每周饮酒量进行分类:无;低(少于7个单位);中(7~14个单位);高(超过14个单位)。

研究人员分析了饮酒与心脏健康之间的关系,分别报告了高危组和心力衰竭前期组的结果。在高危组,心脏健康恶化被定义为进展至心力衰竭前期或症状性心力衰竭。对于心力衰竭前期组,心脏健康恶化被定义为心脏功能恶化或进展为症状性心力衰竭。这些分析调整了可能影响心脏结构的因素。

在高危组中,中等或高酒精摄入量与进展至心力衰竭前期或症状性心力衰竭之间没有关联。在心力衰竭前期组,与不饮酒相比,中等或高酒精摄入量使心脏健康恶化风险增加4.5倍。没有发现低酒精摄入量有保护作用。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欧洲,每周饮酒超过70克与心力衰竭前期恶化或发展为症状性心力衰竭有关;没有观察到低酒精摄入量的任何好处。各国应提倡降低心力衰竭前期患者的安全酒精摄入量。”Wong表示。

]]>
《自然·通讯》:每天两瓶啤酒 大脑或老十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0179.html Mon, 28 Mar 2022 12:36:58 +0000 //www.otias-ub.com/?p=1410179

提到酒想到的是,战斗民族的伏特加,慕尼黑的啤酒节,以及“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有人说,小酌怡情;也有人说,喝红酒软化血管;还有人说(比如东北人),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以上种种,无疑表达了人们对酒的喜爱。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酒精不仅伤肝、伤胃,还伤心。甚至“喝酒喝坏脑子”也并非危言耸听。

近期,来自美国、瑞士、荷兰的七位学者在《自然·通讯》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基于UK Biobank中36678名健康中老年人的脑部影像数据,他们发现饮酒量与脑容量呈负相关[1]。

哪怕每天只摄入1-2个单位的酒精(1单位为10ml酒精),饮酒量与脑容量的负相关就已经很明显,随着饮酒量的攀升,二者相关性愈发显著。

2016年发表在《柳叶刀》上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表明[2],在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去世的3200多万人中,饮酒直接造成了280万人的死亡,是第七大致病/致残因素。

慢性酗酒与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癌症和加速衰老密切相关[3-6]。长期饮酒人群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也产生变化[7-9]。

一项meta分析表明,与健康对照组(n=498)相比,酒精依赖症(AUD)个体(n=433)皮质纹状体-边缘回路(包括前额叶皮质、岛叶、颞上回、纹状体、丘脑和海马)的灰质体积(GMV)更小[10]。

此外,脑白质(WM)微结构异常也是酒精依赖症(AUD)的一个标志性变化,多项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AUD个体胼胝体的白质退化[11-13]。

尽管迄今为止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酒精依赖症(AUD)个体饮酒与大脑结构的相关性,但对于没有AUD的人群来说,相关性又当如何呢?

一些研究显示,中老年人群的中度酒精摄入伴随着大脑总容量降低、灰质萎缩,以及额叶和顶叶的灰质密度降低[14-16]。但也有一项研究指出,轻中度酒精摄入与灰质体积呈正相关[17]。

众说纷纭之下,轻中度酒精摄入对大脑的影响更加显得扑朔迷离。小型研究的统计效能有限,再加上没有考虑到诸如性别、BMI、年龄、遗传等相关协变量的影响,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

因此,大样本研究迫在眉睫。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平台非UK Biobank(UKB)莫属[18]。因而在UKB中40-69岁英国人口的高质量脑部扫描数据的基础上开展研究,难免有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

正如本文的一位研究者,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Gideon Nave所说,“拥有这样的数据集就像拥有一个强大的显微镜或望远镜,在更高分辨率的基础上,我们开始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模式和关联。”

研究共纳入了36678位受试者,他们的酒精摄入从滴酒不沾到每天4个酒精单位不等。

为揭示饮酒与大脑的潜在关联,研究团队控制了年龄、身高、用手习惯、性别、吸烟状况、社会经济状况、遗传背景和居住地等变量。此外,他们还基于受试者的头颅尺寸,对脑容量数据进行了校正。

根据饮酒量将参与者分组后,不难发现,每天0到1个酒精单位对脑容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每天1到2个酒精单位与大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就显著相关。

随着饮酒量增加,大脑的灰质和白质体积逐渐减小,并且这种变化不是线性的。正如本文第一作者,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商学院的Remi Daviet所说,喝得越多,情况越糟。


此外,脑容量的降低并非局限在某一个脑区,而是普遍存在于整个大脑中,这与衰老所导致的变化相似。

因此,研究人员对饮酒和衰老导致的大脑体积缩小进行了比较。

通过建模得知,对于50岁的人群,从滴酒不沾到每天摄入4个酒精单位,相当于大脑衰老了超过10岁!

只要迈出了饮酒的第一步,哪怕从“零”转变为平均每天摄入1个酒精单位,其大脑也相当于衰老了0.5岁!


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瘾研究中心主任Henry R。 Kranzler说道:“这些发现与政府在安全饮酒限量的指导方针明显相悖。

尽管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建议女性/男性平均每天饮酒不超过1杯/2杯,但这个酒精摄入量已经超出了与脑容量下降相关的最低饮酒量。”

本项大样本研究无疑揭示了饮酒与大脑的密切关系。但遗憾的是,横断面研究无法给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此外,研究者希望未来可利用UK Biobank和其他大型数据库来探索更多饮酒相关问题。例如,本项研究关注的是平均摄入量,那么每天喝一杯,与一周工作日不喝,周末喝七杯相比,哪个更好呢?

自 奇点网

]]>
《自然通讯杂志》:每天饮用一至两杯酒大脑相当于衰老两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2213.html Fri, 11 Mar 2022 13:32:14 +0000 //www.otias-ub.com/?p=1402213

北京时间3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基于3.6万人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每天饮用一至两杯酒,将对大脑产生一定变化,相当于衰老两年,过量饮酒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更多。

关于酗酒和大脑健康的科学关联非常清晰:酗酒会导致大脑健康恶化,长期饮酒的人,其大脑结构和容量大小会发生变化,并且直接影响认知障碍。

但依据最新研究结论,即使是在大多数人认为适度的饮酒水平——每周喝几杯啤酒或者葡萄酒,也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一定风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支研究小组对3.6万多名成年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轻度至中度饮酒会导致大脑总容量减少。

研究人员指出,随着年龄增长饮酒量越大,对大脑的危害就越强,例如:当某人50岁时,随着个人每天平均饮酒量从1个酒精单位(大约半瓶啤酒)增加到2个酒精单位,他的大脑会比其他同龄非饮酒者衰老两年;从2个酒精单位增加至3个酒精单位,则比同龄非饮酒者衰老三年。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结果与相关机构提出的安全饮酒限量的指导方针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尽管某些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曾建议女性平均每天饮酒不得超过1杯,但建议男性饮酒量不得超过2杯,但事实上这个饮酒量已超过了影响大脑容量下降的饮酒界限值。

此前科学家大量研究调查了饮酒和大脑健康之间的关联,但结果并不明确,虽然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大量饮酒会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包括:大脑灰质和白质大幅减少,但其他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可能不会产生影响,甚至少量饮酒可能对老年人的大脑有益。

然而,这些早期调查结论缺乏大型数据集的支持,在当前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拥有50万中老年人群基因和医学信息的数据集,特别是研究了该数据集中超过3.6万成年人的大脑核磁共振成像,这些数据可用于计算大脑不同区域的灰质和白质容量。拥有这样的数据集就像拥有一个放大镜,或者功能更强大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就可以看到之前未观察到的模式和关联。

为了更好地掌握饮酒和大脑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控制可能影响这种关系的混杂变量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小组分析了受调者的年龄、身高、用手习惯、性别、BMI体重指数、吸烟状况、社会经济地位、遗传背景和居住地情况,他们还对大脑容量数据进行了校正。

据悉,受调者回答了有关他们饮酒量的调查问题,从完全戒酒到平均每天饮用4个或者更多的酒精单位,当研究人员将受调者按平均消耗水平分组时,出现一个很小但非常明显的差异模式:大脑灰质和白质体积减少了,而这可能是由个体的其他特征所体现出来的。

每天饮用零到一个酒精单位对大脑容量没有太大影响,但从一个到两个或者三个酒精单位,则会导致灰质和白质的体积减少,这不是线性变化,如果人们喝得越多,大脑健康状况变越糟糕。即使将酗酒者从该分析中剔除,这种关联性仍然存在,科学家们发现,较低大脑容量并不局限于任何一个大脑区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影响,研究人员将饮酒导致的大脑容量缩小与老龄化造成的大脑容量缩小进行了比较,依据他们的分析模型,平均每天多饮用1个酒精单位的酒水,大脑就会产生更大的衰老反应。每天平均从0至1个酒精单位的摄入量相当于衰老半年,但每天平均从零至4个酒精单位的摄入量相当于衰老10年。

这项研究关注的是平均酒精消费量,但让人好奇的是,每天喝1杯啤酒是否比一周工作日不喝但周末喝7杯更好,有证据表明,狂饮酒水对大脑有害,但还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研究人员还希望能更明确一些因果关系,而不是相关性,这可能与跟踪年轻人年龄的纵向生物医学数据集有关,随着时间推移也许能观察到这些影响,并与遗传学一起梳理出因果关系。

有证据表明饮酒对大脑的影响呈指数级变化,所以每天多喝1杯可能比当天的任何1杯饮料都有更大的影响,这意味着减少晚上最后1杯酒的摄入可能会对减轻大脑衰老产生很大影响。

]]>
酒仙网:2018年饮酒大数据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40580.html Sat, 19 Jan 2019 15:39:45 +0000 //www.otias-ub.com/?p=940580 2018年酒仙网饮酒大数据报告新鲜出炉。数据显示,白酒消费仍然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以70.98%的超高占比遥遥领先,八大名酒表现依然强劲,地位无可撼动。葡萄酒占比17.15%;洋酒占比超9%,人头马、马爹利领衔洋酒品牌。啤酒占比较少,显示了啤酒作为即饮产品,购买行为大多发生在线下。

]]>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研究显示澳洲中年女性群饮酒最多 //www.otias-ub.com/archives/236569.html Fri, 06 Jun 2014 16:55:13 +0000 //www.otias-ub.com/?p=236569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发现,在澳大利亚,中年女性饮酒量超过任何其他年龄组。目前她正在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

学生汉娜·沃特林(Hanna Watling)说,13%年龄在45至59岁的妇女平均每天晚上喝两杯以上的葡萄酒。她说,这会增加她们患严重疾病的危险。
沃特林说,一项新的网上调查旨在找出中年妇女贪杯的原因。她说:“我们希望能对这个年龄组的妇女有个更好的了解。”
她说,这项调查的对象是45至59岁年轮组,在最近一个月里至少喝过一次酒的妇女。
沃特林说,研究显示女性喝酒量从每天两杯增加到三杯时,她们因酒精相关疾病而死亡的可能性会高出三倍以上。
但是沃特林说,研究显示这些妇女喝酒并不是为了买醉。她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喝酒已经成为她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喜欢在吃饭时或在看电视时喝上一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