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结果显示,68.8%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阅读过印刷书籍,这一数字基本维持了2016、2017年的水平。而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图书阅读率为59.1%。
在读者人群的年龄构成方面,调查报告显示年轻的香港市民群体印刷,书籍阅读率最高,18至30岁、31至40岁两个年龄段的受访者群体印刷,书阅读率超过八成,而61-84岁年龄段的印刷书阅读率仅为39.8%。
在没有阅读纸质书籍的受访者群体中,约六成受访者表示,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阅读习惯。此外,没有时间或工作太忙、网上阅读已经足够也是没有阅读印刷,书籍的重要原因。
网络阅读方面,63.9%的受访者表示有网上阅读的经历。值得注意的是,在网上阅读的受访者当中,仅12.1%的受访者表示阅读的内容为电子书籍,而阅读新闻或新闻评论、阅读社交媒体的网上阅读用户比例分别为47.4%和30.2%。当面临电子书与印刷书的选择时,过半数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印刷书。受访者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仍不如印刷书籍,但较之2016年有所上升。
为推动全民阅读的开展,香港出版学会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5项建议:
一是应为全民阅读而继续努力。建议加强推动香港全城“阅读约章”计划,鼓励社会反思阅读的价值,使阅读成为个人的一种文化身份。
二是要解决阅读动机不足的问题。鼓励市民应从小培养阅读兴趣,使其对阅读具有动机。而成年人也要保持阅读的习惯,为孩子树立阅读的榜样,培养阅读是培养孩子最大的捷径。
三是应留意网上及电子阅读的变化。在过去三年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网上阅读比例已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阅读的内容则未必是电子书籍。因此,出版学会建议政府应提供支持与资助,培养出版业界人才,协助香港出版界迎接网上阅读及,电子阅读的潮流。
四是要全面、持续推广阅读,且应由各界合作推广。业界应与教育局、康文署、学校、家校会、企业等合作,整合并利用资源,出版社通过设计阅读主题为读者推介阅读,使读者对阅读产生兴趣。
五是切实引入借阅权。应在不影响既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前提下,为作者提供合理补偿,以吸引更多本地作者投身出版、文创行列。
香港出版学会在1月至3月成功访问了2063名香港市民,以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并于19日发表“全民阅读调查报告2018”。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有阅读印刷书籍的习惯,而他们一星期阅读时间的中位数为三小时,每月阅读书本数目的中位数为两本,与过去两年的调查结果相若。
在所有受访者当中,约64%有网上阅读习惯,同比增加4%;每天平均上网阅读时数的中位数是两小时,同比增加一倍。在印刷本和电子书之间,选择后者的读者有32.9%,高于过去两年的比率。网上阅读内容方面,接近一半受访者看新闻或新闻评论,30%看社交媒体贴文,看电子书的只有12%。
香港出版学会会长李家驹表示,今年报告当中有关网上阅读的多项数据有所上升,反映部分人的阅读习惯可能受到网上阅读影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