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IT群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7 Apr 2012 17:17:2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199IT群讨论集锦:没落的互联网巨头 //www.otias-ub.com/archives/31759.html Mon, 16 Apr 2012 15:01:27 +0000 //www.otias-ub.com/?p=31759 最近199IT3群尝试性的通过群邮件开展了每周专题讨论,现把精华摘取总结如下,感谢他们在讨论中迸发出的智慧。欢迎您加入3群:165585287。更多历史回顾请关注199it官方网站。

 

【编号】199IT_03_003

【时间】20120409-20120416

【内容】没落的互联网巨头

【主持人】Reynold( http://weibo.com/chizhenwei

【摘要】如同人一样,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时代更迭周中,互联网的重心在转移,人们不断根据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的习惯挖掘新的金矿,从早期门户资讯、到搜索、再到如今的社交,未来的移动互联等等。斗转星移间,无论是世界还是某个国家,行业版图被颠覆是必然。上周三,雅虎宣布裁员2000人,占员工总数的14%,这是雅虎四年连续第六次裁员。去年财报就已经显示,雅虎陷入了营收下滑的困境,而此次裁员正是其削减支出的第一步。曾经的互联网先驱,已经没落到如此。相比国内,中华网、TOM网等中国互联网曾经的弄潮儿,也销声匿迹了。产品体验差还是缺乏改变的勇气亦或者是没有创新的基因?作为一个用户或者一个行业内的人,你如何看待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没落?

 

说明:从上周开始,每周一我们将精选1个话题作为大家讨论的主题,讨论主题将以群邮件的形式发送,讨论时间限定为一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鉴于群邮件过多会影响大家,请大家浓缩自己的语言,切勿灌水,否则出现两次就会被清理出群。您的观点内容与言语方式,都是您维护个人形象与行业内涵的标志。请您珍重维护。

 

产品-戒烟  4月11日 19:41

互联网的本质还是用户。用户的习惯随着培养会慢慢的产生惰性产生新的需求。如果一个互联网巨头赶上了第一波浪潮,第二波赶不上那么必然沉沦消失的。

 

Joya   4月11日 18:07

个人觉得互联网的巨头越做大,出现问题的根源更多的是管理的问题:官僚主义、独裁主义、恶性竞争、缺乏创新、人才流失等。互联网企业除了重视客户、用户,还需要重视背后生产内容、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员工关系管理。在以人为主的互联网企业,不重视人的管理或管理不到位就很容易恶性循环,最终走向没落。

 

電影從業—冬天  4月11日 16:46

个人觉得,如果互联网能够更多的研究下国人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再根据研究结果开发相应的服务,肯定能够做的不错。互联网巨头的没落也不一定就是定势,而是其本身不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从某些方面来看,有时候用户也不一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是服务商开发的產品符合了用户的心理需求,。而互联网企业本身也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产品-Kevin  4月11日 16:37

一切的竞争,到最后,必须是谁能满足消费者用户的利益,谁会是最后的赢家!中国互联网行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多地模仿国外互联网巨头,如果多花一些精力、资金去做市场调研,去发掘中国本土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才是未来的关键。

 

新闻-纯如 4月11日 8:35

从学术上说,每一次新的媒介技术的更新或者是媒介终端的变化都必然会引起媒体的风云变化!根据美国学者费德勒“媒介变形”的观点,这些新媒介形式的诞生不是随意的,而是感知了社会更重因素,因而一般而言,新媒介形式更符合社会传播的发展,而媒体于其中,若不敏感的把握这种变化的媒介生态环境而做出相应的变化,落寞终将不可避免!

从业态上来说,或者经济上来说,早期互联网企业也必须适时的挖掘出更新更多的盈利模式,否则难以生存!谨个人点滴浅见!

 

199IT-彭胜君 4月10日 23:06

IBM等成功转型的企业告诉我们,企业的发展要围绕客户,围绕着客户需求而不是业务去运转。这方面来看,做得很到位的有腾讯,号称要打造的是用户的数字生活体验,所谓承接用户的需求带来无数的负面评价;再看Google,也是牢牢把握着用户对信息的搜索需求,在广告客户需求那块,更是围绕客户需求做得很精深,尽管他在面临着社交平台的挑战;

目前来看,开放平台是大企业渴望基业长青的大战略,用户有了,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平台联合各方满足用户数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经营业务的企业家变成平台管理者,靠收税赚钱,以基业长青。

 

推广-歪歪 4月10日 22:51

1、互联网技术更新迭代很快,每一项技术必然有终结的时候;

2、科技企业要想基业长青,要向IBM学习,要敢于创新,关键时刻勇于舍弃

3、向腾讯学习,立足主业,四处出击,防守就是等死。

 

199IT-PM-Reynold4月10日 22:19

转一个数据:via@程苓峰

1、柯达走向了破产,Instagram却值10亿美元。

2、诞生551天的Instagram值10亿美元,已经有116年历史的纽约时报市值只9.67亿美元。

3、Instagram 团队只有13名员工,如果在中国,至少得28人,另外一半得负责删图。

 

产品-Serene 4月10日 14:43

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但不变的是人性,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贪嗔痴,是不会变的。了解用户,不断创新,不断竞争才会不败。

 

199IT-彭胜君 4月9日 18:31

想起不久前咱们199it发过的一张图叫帝国兴亡史,互联网的变化像光速一样快,你方唱罢我登场,是历史规律也是必然。

简单地将互联网应用分下类,大类有信息、社交、娱乐和商务等。就拿信息这块来说,一开始是大而全的门户,然后是搜索,后面是微媒体的兴起,信息的需求没有变化,信息消费的模式发生改变,而没有跟着用户消费模式变化的单门户就容易被抛在后面。对于一些习惯通过微博等渠道获取信息的用户而言,微媒体相当于给门户蒙了一层面纱,信息的内容经过加工适应时代传播后再到用户中,与过去用户直接去门户获取信息相比,这个相当于把门户边缘化了,成为内容的仓库而不是内容消费的平台。另一方面是专业博客的兴起,这些优质的内容小门户在今天的传播环境中尤其有优势。大而全的门户被挤压一点是必然

社交这块由于把握了人、关系,网络经济的规律暂时还不可替代,掌握了用户关系的如QQ在PC时代很难被挑战。但是网络的发展毕竟相对过去用户要搬走关系容易多了,除了即时通信的好友录外,还有邮件通信录、学生录、手机通信录啥的,这些工具的存在让用户搬走社交关系比较容易,也让一些社交企业有了成长的机会。如当年的开心、人人,除了sns本身是一种创新机制外,这些隐形的关系录无疑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移动领域,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些即时通信的成长了,包括基于手机通信录的,lbs的,这些都可以让一个社交网站快速构建网络规模经济。

 

搜索-Victor 4月9日 17:56

互联网企业和产品、人类一样,都需要不断地进化和发展,一代更替一代可以说是历史的一个必然趋势;雅虎和Tom等作为第一代互联网企业,作为web1.0的代表,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敏锐度已经不如后起之秀,抓不住互联网的瞬息万变,走向没落是早晚的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正因为前面的企业倒下,才有后来企业的崛起,这对于互联网来说也许是一个好的预兆……

 

Photocus-七傻4月9日 17:55

重新洗牌而已,包括新闻类网站都会朝更具有表现性,更有交互性的方向走

 

策划-夏乐4月9日 17:54

雷军总结的互联网从业的7个字很重要,专注、极致、口碑、快;一个普通的互联网从业人员不能做到这些,都很快被淘汰,何况一个大的公司。比较让人担忧的是大平台的架子还在那里,当他不能积极走在前端的时候,极可能是网络垃圾的衍生地。网络最大的问题是信息过滤有效,这些平台给这个问题带来极大压力。

 

数据-Data4月9日 17:43

事物的兴衰起落都是自然规律,互联网巨头的没落是正常的事情!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并非没有风云再起的机会!

]]>
199IT群讨论集锦:QQ圈子,你怎么看? //www.otias-ub.com/archives/30071.html Mon, 09 Apr 2012 06:30:50 +0000 //www.otias-ub.com/?p=30071 最近199IT3群尝试性的通过群邮件开展了每周专题讨论,现把精华摘取总结如下,感谢他们在讨论中迸发出的智慧。欢迎您加入3群:165585287。更多历史回顾请关注199it官方网站。

 

【编号】199IT_03_002

【时间】20120326-20120407

【话题】QQ圈子,你怎么看?

【主持人】Reynold( http://weibo.com/chizhenwei

【摘要】从3月20日腾讯开始推广QQ圈子以来,60万测试名额迅速被一抢而空。各种赞美与质疑也随之而来,有人为找到失去联系多年的老友而欣喜,也有人为被翻出20多个前女友而愤怒,有人大呼这是未来社交的典范,也有人大喊这是践踏用户隐私。你怎么看?或者你作为一个用户需要的是什么?欢迎回复,参与讨论。

 

说明:每周一我们将会在3群精选1个话题作为大家讨论的主题,讨论主题将以群邮件的形式发送,讨论时间限定为一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鉴于群邮件过多会影响大家,请大家浓缩自己的语言,切勿灌水,否则出现两次就会被清理出群。您的观点内容与言语方式,都是您维护个人形象与行业内涵的标志。请您珍重维护。欢迎回复,参与讨论。

 

199IT-彭胜君3月26日 23:43

体验中的QQ圈子目前可以视作是一个好友辅助管理的开始,其实过去你也可以通过手动实现这些分类功能,而现在QQ很有自信地说我更懂你,于是它出来帮你分类了;当然凭借着QQ对你关系链和兴趣的掌握,未来这个产品的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也许它会变成G+,圈成群组讨论,圈成圈子Newsfeed,尽情想象吧

 

运营-villa 3月30日 9:38

不联系的人不是联系不到,而是确实没什么联系的必要,这个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

运营-小博 3月29日 15:59

QQ圈子里面把我几年没有联系过的大学室友分在一个组里了,包括上大学的时候就很少用QQ的室友,除了从登录IP的历史记录来分析,我想不到别的方式,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QQ圈子能挖掘出的信息量是非常恐怖的,如果把这个功能提供给用户,确实会有暴露隐私的疑虑。另外一个功能:能找回多年没联系的朋友,这一点我看更多的成分就是一个噱头,有网友把QQ签名戏称为墓志铭,这也准确反应了这个社会的背景是:朋友不是联系不上,能联系上的朋友很多,但大家都很有默契地相互慢慢不联系了。所以短时间内,我觉得除了智能备注(已添加好友自动分组)之外,用户对QQ圈子的功能并没有太多实际的需求。

最后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考虑到社会背景以及国内用户特有一些用户特征,很多网络运营的思路在这个背景下都会有很大的阻力,之后的网络时代,运营的权重会增加的,被动的用户关系也许是混乱的用户关系的一种解脱。

 

策划-Ray  3月28日 16:22

作为一个技术型网民,我深知目前国内网络没有什么隐私可言。在此前提之下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腾讯的QQ圈子,应该可以有更好的玩法,更好的应用。以后,可以以此来维护社交圈,降低维护成本,更好的进行数据管理。比如,你可以通过圈子来看本周本月哪些朋友过生日?你可以点击一个筛选,把所有狮子座的女性朋友筛选出来~随着用户的开放度越高,玩法也就越多。当然,隐私的安全也就越难保障。科技的进步和隐私的安全,始终有矛盾的一面存在。PS:但是未经过用户允许,就出现在别人的好友池子里,这个做饭是否确实很敏感。

SEO-阿大 3月28日 12:09

1.QQ圈子显示了在中国社交领域,腾讯数亿用户的社交资源非常强大,无人可及。如果这样强大的资源运用得法的话,其它的重叠的社交类圈子可以休矣。2.QQ圈子确实显得太过于强大了,初恋都能被找出来……这个容易引发用户对于隐私的担忧。回想过去两年里,尤其是3Q大战这样空前的互联网战争中,用户隐私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前些时候360任命自主创新的首席隐私官且该职位权限大于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具有一票否决权。此事表明,用户隐私已经被一些巨头(还是与腾讯敌对的巨头)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

鉴于此,我认为QQ圈子想象空间很大,但是否能如愿在现实中展开,受制于以下两个方面:

1.腾讯自身对于用户隐私尺度的把握。2.是否能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围绕QQ圈子的用户隐私方面的不利舆论(不排除有竞争对手会引导或者加强该不利舆论)。当出现了这个不利舆论时,腾讯是否能做到有力辟谣、压制等措施;或者能否释疑用户的隐私担忧。

说到底,个人以为,归根到底看QQ用户是否接受过于涉及隐私的QQ圈子,是否产生不满的舆论,以及腾讯如何应对可能产生的不满舆论。

 

-1岁产品-阿狸3月27日 21:40

我觉得腾讯这步迈的太大了,容易扯着蛋。虽然说,qq圈子可以帮我们找到一些圈子中的好友,但是,它出卖了用户信息,伤害了用户感情,个人觉得弊大于利。人人网作为社交网络,用户好友及二级好友信息一开始就是公开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权限。与人人网不同的是,qq只显示直接好友关系,用户也默认是这样的,是不涉及二级好友(好友的好友)信息。现在腾讯一下子把这个挖出来了,不再玩虚拟身份了,想实名一步跨入社交网络,是不合适的。作为用户我觉得被侵犯,被耍了。但是,如果不讲数据来源的话,qq圈子是个很好的产品,显示了腾讯作为大公司的技术门槛和数据门槛。但是这隐约触及到了互联网行业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保护用户信息的职业操守。

 

汽车分析-Young3月27日 13:25

大家很多人使用qq的初衷就是他可以匿名,可以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的和一个陌生人聊天,纵然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后期人们用qq的目的越来越多的是作为和熟识的朋友联络的一个工具了,而qq圈子的实名制必然会让这部分初衷是想认识陌生朋友以及和其他人无所顾忌的聊天的人的反抗,因为这毫无隐私可言

 

推广-迷失3月27日 13:16

弊端:

一、圈子中展现的好友名称确实极大的侵犯了个人隐私,因为QQ备注名是圈子中人名的唯一来源,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用户在没有被许可的情况下被强制实名。每个人进入圈子就意味着你失去了对自身信息的控制。

二、圈子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完全把用户限制在了已有的关系网中,而不像facebook那样为陌生关系圈的扩大而服务。其定位就是帮助用户找回失去联系的中学同学或大学同学。

三、无创新,可看做是朋友网的一个深化。并没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

 

 

数据-Data3月27日 10:36

亲身体验了一下这个功能,其强大只能用“恐怖”两个字形容!QQ并未进行实名制,大部分人也不会用真名作为昵称,那么实名获取的渠道有两种:一是朋友网,二是相关备注!从功能上看,朋友网的圈子未开放,很有可能来自于备注信息!如果是后者的话,很明显是个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QQ圈子利端是更简单容易的搭建人与人交流的平台,找到旧时的朋友。弊端就是,其他平台是由用户控制的,用户想找朋友时才会去找并且找得到,QQ圈子抢占了用户在寻找朋友中的乐趣!总得来说,我认为,QQ圈子的弊大于利。体现在两点:一,用户失去了主动权和控制权;二,用户隐私受到了侵犯!

 

媒体—冬天3月27日 11:42

如果真有前面这位说的这么恐怖;个人觉得,这是一种严重不尊重用户隐私的行为。特别是帮助用户发现和找到朋友这个功能,有可能用户根本不想找到这个人,然而,就和新浪博客推荐一样,整天出现在用户的视野里,肯定是很烦人的!

 

编辑-玩笑童子3月27日 0:15

个人推断:QQ圈子资料来源应该是整合了QQ上面的好友备注+朋友网资料+其他资料来源(Qzone+腾讯微博等)。功能之强大,可以说整体上确实给人眼前一亮。好处不多说,仅举一例,对从事商务的朋友,只要存在部分间接对象,甚至不用和中介公司联系就可以获得客户的QQ,并且是主号哦。科技进步总会带来正反两面的争端,其个人信息被泄露总体还是比较令人心寒,腾讯把握着数亿用户的信息量,如果都被圈子搜索到了,那我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是否还有保障?当然我个人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利好的现象。希望腾讯在正式推出时,能对公开信息的范围有适当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