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Fri, 14 Feb 2025 11:30:5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Mercury Research:2024年Q4 AMD全球x86市场份额达24.7% 同比增4.3%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364.html Fri, 14 Feb 2025 11:30:57 +0000 //www.otias-ub.com/?p=1741364 Mercury Research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的全球x86市场出货量、销售收入占比情况,AMD继续攻城掠地,在桌面台式机、移动笔记本、服务器数据中心三大领域齐头并进,份额前面看涨。

整体而言,Intel依旧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是AMD得份额还在不断增加,按照出货量计算已经来到24.7%,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个百分点。

按照收入计算的话,AMD则已占据28.2%,同比增长6.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8个百分点。

显然,AMD处理器的平均售价要比Intel高不少,这一点在数据中心领域尤为突出。

AMD EPYC的出货量份额来到25.1%,首次超过四分之一,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个百分点,而收入份额更是高达35.5%,且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6个百分点。

不过从历史趋势来看,AMD EPYC的增速已经大大减缓,最新发布的第五代也没有带来显著的跃升。

桌面上,AMD锐龙的出货量份额为27.1%,同比大涨7.4个百分点,但环比丢了1.6个百分点,也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

收入份额为27.3%,和出货量份额几乎相同,显然在价格上没有太多优势,同比增长12.1%,而环比增长仅为0.9个百分点。

笔记本上又是另一番光景,AMD锐龙的出货量份额为23.7%,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4个百分点。

按照收入计算份额则是21.6%,显然AMD笔记本现阶段还是靠低价取胜,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4个百分点。

自 快科技

]]>
Puget Systems:2024年Q4 AMD处理器订单份额达55% 三年来首超英特尔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674.html Mon, 13 Jan 2025 11:44:14 +0000 //www.otias-ub.com/?p=1736674 近日消息,根据Puget Systems的最统计数据,AMD处理器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总订单销量占比达到了55%,这也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的三年以来,AMD在处理器方面首次超越英特尔。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Puget Systems是一家高性能定制主机厂商,主攻工作站、小型服务器等,这份统计数据仅包括工作站和机架式工作站的销售额,不包括服务器和移动设备。

具体来看,AMD消费级CPU的份额从2024年初的20%稳步增长至年末的近40%,主要归因于英特尔Raptor Lake和Arrow Lake处理器的表现不佳,以及AMD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的推出,后者在性能和功能上均优于英特尔的竞品。

在工作站市场,AMD的线程撕裂者系列处理器占据了绝对优势,2024年第四季度的销量占比高达90%。

自2021年以来,英特尔工作站处理器的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10%至20%之间,未见明显改善,这表明AMD在高端工作站市场中已经确立了主导地位。

自 快科技

]]>
AMD CEO苏姿丰:预计2028年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371.html Sun, 08 Dec 2024 12:44:06 +0000 //www.otias-ub.com/?p=1731371

AMD CEO苏姿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AI芯片市场将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届时AI芯片的市场规模将相当于当前整个半导体产业的规模

苏姿丰强调,AI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她职业生涯中见过的最快技术变革之一,过去18个月取得的进展甚至超过了过去十多年的总和。

苏姿丰认为,AI将是无处不在的技术,将在所有应用、所有产品、所有场所中发挥作用,这将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

谈到英伟达时,苏姿丰表示钦佩黄仁勋很杰出,两人虽是远亲,但直到各自成为科技公司高层后,才在产业活动首次碰面。

苏姿丰还提到,尽管AMD在资源上可能不及一些大企业,但在特定技术能力和产业影响力方面,AMD将与量级更高的对手竞争。

自 快科技

]]>
2024年Q3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在7至9月净利润合计达到304亿美元 同比大幅增长3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0169.html Sun, 01 Dec 2024 12:39:45 +0000 //www.otias-ub.com/?p=1730169 据媒体报道,在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在7月至9月(部分为6月至8月或8月至10月)的净利润合计达到30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8%,创下了近三年以来的新高。总体来看,在这份榜单中,七家厂商的盈利状况得到了改善,英特尔、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的盈利则出现了下滑。

NVIDIA作为AI芯片的领头羊,其三季度净利润高达193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商整体盈利的63%,若排除NVIDIA,其他九大半导体厂商的净利润实际上萎缩了13%。

排名第二的AMD三季度净利润为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倍;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1%,达到1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存储芯片大厂SK海力士得益于AI应用HBM需求旺盛,三季度净利润达到42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是亏损;三星电子也因存储市场的回暖,三季度净利润为72亿美元,同比暴涨72%。

报道指出,由于AI需求的持续强劲,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半导体企业的业绩将继续扩张,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的合计净利润预计将同比涨约6成。

自 快科技

]]>
数据显示NVIDIA年化研发支出达123.6亿美元 是AMD的一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1633.html Tue, 15 Oct 2024 12:00:16 +0000 //www.otias-ub.com/?p=1721633 研发 (R&D) 费用是未来收入增长的最高质量指标之一。 考虑到 NVIDIA 对未来几个季度的收入预测,它在研发费用指标方面绝对领先于包括 AMD 在内的同行,这一点也不足为奇。

NVIDIA 在截至七月份的季度中录得30.9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将这一数字按年计算,这家 GPU 制造商前一个季度和后三个季度的累计(可能)研发费用为 123.6 亿美元。

相比之下,AMD 在其截至 6 月底的季度中录得  15.93 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将这一数字按年计算,该公司前一个季度和后三个季度的累计(可能)研发指标为 63.72 亿美元。

换句话说,根据目前的年化预测,英伟达目前的研发投入是 AMD 的 1 倍。 这与 2013 年的情况大相径庭,当时两家公司对各自研发活动的投入几乎相同。 不过,从那时起,英伟达就不断加大对研发活动的投入,目前正在享受这些投资带来的成果。

此外,AMD 还必须在 CPU、GPU 和 FPGA 部门之间分配研发资源。 相比之下,NVIDIA正将越来越多的资源用于构建人工智能机架,这只会进一步巩固这家 GPU 制造商在这一竞争激烈的领域的领先地位。

威廉-布莱尔(William Blair)认为,英伟达 2025 财年的营收将高达1100 亿美元。 要知道,该公司 2023 财年的营收仅为 150 亿美元!

英伟达 GB200 CPU+GPU 组合目前的售价在 6 万至 7 万美元之间,而单台英伟达 B100 AI 加速器的售价在 3 万至 3.5 万美元之间。 更重要的是,该公司的 72 芯片 AI 机架目前的价格在 200 万美元到 300 万美元之间。

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最近在接受 Altimeter Capital 采访时断言,在未来 4 到 5 年内,现有的数据中心将需要价值约  1 万亿美元的 GPU 来进行现代化改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环境。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英伟达净利润高达50% ARM成史上最大泡沫背后的半导体公司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8017.html Sun, 14 Jul 2024 12:48:34 +0000 //www.otias-ub.com/?p=1708017 谁是全球最大泡沫的半导体公司?有人说是英伟达。但是,英伟达的动态估值只有60倍,以它仍然无懈可击的GPU产品,以及垄断市场的地位,你很难说这个估值高得离谱,何况,AI未来是何等的星辰大海。更重要的是,英伟达完全能够交得出业绩,90%的毛利率,50%的净利率,一年数百亿美元的净利润,距离微软的水平也不是很遥远,你可以说英伟达的估值不便宜,但说是泡沫,似乎也不妥。

如果对比另外一个半导体公司,英伟达的估值可以说低得可怜。

因为那家半导体公司的动态PE,是英伟达的10倍。不到一年时间,它的市值暴涨4倍,接近2000亿美元。而一年的营收,在30亿美元的水平,净利润只有区区3亿美元,算下来,PE接近600倍。

这家公司叫ARM。

01

走向垄断?

一门生意赚不赚钱,商业模式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比如垄断型的商业模式,就能够创造惊人的利润,英伟达、微软、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或多或少都属于垄断行业,至少他们所在的领域,基本看不到竞争对手能够挑战他们的地位。

虽然会面临反垄断的监管风险,但如果是因为竞争对手确实无力挑战它,这种垄断其实无需担心,大不了定时支付罚款就是了,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基本都是如此。

ARM的商业模式较为独特,主要通过授权半导体公司、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等使用其架构来设计和制造芯片,即销售IP核(指令集+微架构),收取授权许可费和版税。

虽然没有直接设计芯片,但ARM提供的公版架构,让芯片开发门槛大大降低,又保留了一定的研发空间,下游芯片设计厂商可自研提升芯片性能上限,加之兼具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因此众多的芯片公司都在使用ARM的架构,包括 苹果、高通、英伟达。

目前,智能 手机的基带芯片,99%都是采用ARM架构进行设计的,这个风潮是由 苹果牵起的。

而随着苹果在PC芯片上、亚马逊在IDC服务器芯片采用ARM架构,ARM开始走出智能 手机领域,向着英特尔、AMD的后院发起冲击,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上个月初,微软在build大会上,宣布将推出更多的Windows on ARM的产品,ARM达到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刻。

加上在AI时代,电力短缺的问题已经摆上台面,所以有声音认为,ARM凭借看家本领–低功耗,大有将英特尔、AMD的x86架构挤出市场,一统天下的趋势。

然而,这种说法太乐观了,因为ARM很可能走不到垄断这一步。

02

老对手反击

传统的PC芯片厂,英特尔、AMD也在发力AI PC。

ARM可能在功耗方面仍然有优势,但PC不是 手机,PC可以连接电源,所以对于功耗的需求没有 手机那么高,仅仅因为低功耗就想把x86架构扫地出门,比较难。实际上,如果有更好的代工工艺,x86架构的功耗未必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在软件生态上,ARM还无法和x86相比,因为x86是从1980年代开始积累。而ARM是从 苹果M1芯片开始,才正式建立pc软件生态。

ARM会在PC领域占据一定的份额,这份额还相当可观。Counterpoint预测,基于ARM的笔记本电脑的份额将在25年增加到21%,在27年增加到25%。

现在,消费电子如PC、 手机,整体销量都处于饱和状态,虽然有AI加持,但只是结构性的替换,不是总量的翻倍。

ARM确定性比较高的增量市场,其实是来自Windows on ARM,而且微软和高通已经推出相应的产品。具体能够增长多少,就取决于这类AI PC的出货量。

但是,仅仅依靠如上图这种的蚕食速度,想要盈利翻几倍,还很难。

如果盈利无法快速翻倍,ARM又如何能说服市场,600倍的估值并不高?

ARM过去几年的营收和利润增速表现,增速是有的,但很难说得上是爆发式,未来它又如何证明自己会有逆天的表现?

我们再仔细拆解一下ARM的主要收入来源:

第一,是许可收入。客户支付费用以获得ARM产品的许可,进而开发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根据ARM官网披露,其最新的收费计划是:芯片厂商可以选择每年支付7.5万美元或者20万美元的访问权限费(access fee),从而获得ARM的一款或者全部设计方案投产芯片。

第二,是版税收入。当基于ARM产品的处理器设计完成并开始生产时,ARM会从客户那里收取一笔IP授权费,并在后续按芯片颗数收取版税,通常为芯片售价的1%-2%,FY23平均费率为芯片定价的2.7%。

因此,ARM想要提升收入,有两条路,一条是收获更多的芯片设计厂商,这样许可收入和IP授权费就会更多,另一条是设计厂商卖出更多的基于ARM架构的芯片,这样按芯片数收取的版税就更多。

现在看,这两条路都是可行的。

ARM的授权伙伴以每年30-40家的速度增加。而随着 苹果基于ARM架构的PC的成功,以及微软的加入,会带动一批PC厂商采用ARM架构的CPU。

换言之,会有更多的基于ARM的PC出货。

但是,老对手也在奋力反击,胜利并未一边倒在ARM这边。

03

新对手追赶

2023年,ARM的一个新对手出现了。

起因是ARM过于激进的增收手段。

2022年,ARM提出新规,从2024年开始,如果使用ARM公版CPU,必须搭配使用ARM公版GPU、NPU以及ISP。这一新规实质上要求这些客户在现用的解决方案和ARM之间二选一。要么放弃ARM,寻找新的CPU架构,要么换掉所有自研或第三方的芯片,全部改为ARM公版架构。

2023年3月,ARM计划改变授权模式,效仿高通把定价基础从芯片售价变成终端售价,每台 手机收取其售价1-2%的授权费用,虽然比例没变,但实际上涨价幅度达到十倍左右。

但这触动了用户的核心利益,特别是涨价10倍,没有哪个客户能够忍受这种做法。

于是,三星组建了自研CPU内核架构的团队,准备于2027年在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中将ARM芯片替换为自研的Galaxy Chip;高通也加速了离开ARM的决定,准备最快在下一代骁龙8 Gen4中使用自研架构Nuvia。高通收购的Nuvia,本身已购买过ARM部分IP,双方因Nuvia的IP是否还需要向ARM支付授权费而展开诉讼。

而最为激进的应对,是2023年6月,基于精简指令集的RISC-V软件生态系统(RISE)成立。

成员包括谷歌、英特尔、联发科、英伟达、高通、三星等。合资公司成立于德国,旨在加速基于开源RISC-V架构未来产品的商业化。最初的应用重点将是汽车,但最终将扩展到移动设备和物联网。

和ARM不一样的,是RISC-V兼有开源的优点,不属于任何一个公司,或任何一个国家。

目前,RISC-V出货的芯片数量已经达到100亿,相比ARM累积出货量2500亿颗还很小,但增速非常快。RISC-V国际基金会预计,RISC-V处理器IP渗透率将从 2022年的1%增长至2027年的16%。

可以说,ARM的激进,逼出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前有老对手的反击,后有新对手的追赶,ARM要面对的问题,会越来越棘手。

04

软银控盘?

基本面以外,很多都发现了一个支撑ARM股价上涨的关键因素。

ARM的持股结构中,软银占据了88.7%。加上去年9月才上市,目前流通盘非常低,占总股本的比例约12%。

这引发了市场的质疑,软银在故意控盘。因为在金融市场上,有很多的类似的案例。

比如港股的恒大汽车,还有纳斯达克电动车公司vinfast。这些公司的经历非常类似,都是大股东持股很高,股价短期内大幅拉升数10倍之后,突然暴跌9成,甚至更多,最后留下一地鸡毛。

但是,ARM已经有成熟的产品、商业模式和业绩,不像这两个汽车公司一样,拿个车壳就说自己是造车新势力,纯粹画大饼割韭菜。

而且,软银的孙正义也不是许家印这流,人家可是全球著名的科技投资公司老板,做的都是正经生意,绝非刻意,也不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割韭菜发大财。

ARM的暴涨,也有客观因素,比如AI实在太火热,资本炒作的热情实在太高,见到个AI沾边的票就疯炒。

所以,ARM股价暴涨,归罪于孙正义故意控盘,有失偏颇,实际上,他什么都不用做,任由市场疯炒即可。

2月份的时候,有观点认为软银持股解禁,出于回笼资金的需要,孙正义有可能大幅抛售ARM,结果到现在也没有出现。

可能的原因,是孙正义不像两年前那么缺钱。既然如此,就无需大幅抛售,因为ARM明显继续受益于AI热潮。

谁会在这个时候跟钱过不去呢?

再说,即使有资金需求,孙正义通过ARM持股回笼资金的方式也很多,比如质押、远期合约等等,无需直接在二级市场上抛售,引发股价波动。

作为资本市场的老手,孙正义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道理。

05

结语

美股市场依然很火热,单就行情而言,很难说短期内会崩盘。

因为支撑美股市场的几个重要因素,都看不到有利空。宏观经济数据很好,流动性又有降息预期,AI的赚钱效应也很旺盛,资金做多热情很高。

事实上,只要资金仍然扎堆AI,ARM也会分到一杯羹,加上流通盘比较小。即使它继续上涨,市值到2500亿,甚至更高,我都不觉得奇怪。

因为牛市就是这样,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

我们只是想提醒投资者,当估值被炒到600倍的时候,你就不应该单纯地被市场上拼命让你all in的声音牵着鼻子走,而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到底合理吗?有没有可能存在巨大的泡沫?

就如巴老所说,别人疯狂我恐惧。

这可能会让你少赚一些钱,但如果将来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那也是值得的。(全文完)

自 格隆汇

]]>
JPR:2024年Q1全球PC GPU出货量是7000万块 同比增长28% //www.otias-ub.com/archives/1699041.html Wed, 29 May 2024 12:59:01 +0000 //www.otias-ub.com/?p=1699041 近日消息,市场调查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第1季度全球PC GPU出货量是7000万块,同比增长了 28%,环比下降了9.9%。

看似出货量增长背后,实则AMD、英伟达和英特尔旗下GPU环比出货量的下滑。

具体到份额上来说,AMD相比上一季度份额下降了0.7%,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增长了0.3%,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增长了0.4 %,但三家环比都大幅下滑,减少幅度分别是13.6%、9.6%和7.7%。

和去年同期相比,PC GPU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8%,其中台式机GPU出货量下降了7%,而笔记本GPU出货量增长了38%。

按照机构的说法,虽然第一季度有所下降,但这可能是行业回归正常季节性的一个信号。

微软、AMD 和英特尔正在推广人工智能PC,联想表示他们的销售额也因此上升。

对于AI的持续爆发,AMD和英伟达的GPU出货不会太过于悲观,特别是后者,其2024年的数据中心GPU出货量将远远超过200万个。

当然了,专家也直言,随着显卡、CPU等持续涨价的情况下,PC市场需求下滑也是必然。

自 快科技

]]>
Mercury Research:2024年Q1 AMD处理器的持续增长 整体出货量份额达到20.6% //www.otias-ub.com/archives/1696357.html Tue, 14 May 2024 12:42:37 +0000 //www.otias-ub.com/?p=1696357

这几年,AMD处理器形势一片大好,凭借高性能、高能效Zen架构的出色表现,不断在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各个领域攻城略地,叫好又叫座,市场份额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根据权威市调机构Mercury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的全球处理器市场上,AMD再次取得丰收,无论从出货量还是从收入看,份额都继续全面提升,尤其是第四代EPYC数据中心处理器成为最强引擎,笔记本上的锐龙8000系列也表现不错。

整体而言,AMD处理器的出货量份额已达20.6%,终于突破20%大关,而按照收入计算份额也有16.3%。

两个数字相比此前2023年第四季度增加不大,但同比来看,也就是相比一年前的2023年第一季度,分别大幅增长了3.6个、3.8个百分点,完全可以说是跨越式发展了。

尤其是在服务器数据中心市场上,EPYC可谓势不可挡,按照出货量计算已拿下23.6%的市场,几近四分之一,而按照收入计算更是占据了多达33.0%,也就是整个市场价值的足足三分之一已经被AMD收归囊中,短短几年的时间就翻天覆地了。

对比去年同期,两个数字更是分别提高了多达5.6个、5.2个百分点,这样的速度在整个处理器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而且别忘了,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领域一向是最为追求长期稳定的,这更说明了AMD EPYC已经完全打动了整个行业的心。

就像眼下的第四代EPYC,不但规格、性能、能效都比前代有了进一步的跃升,更是首次细分为多个不同系列,高性能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云服务、5G与通信基础设施、虚拟化……几乎无所不能。

除了标准的通用型Genoa EPYC 9004系列,AMD还打造了搭载3D V-Cache堆叠缓存的Genoa-X EPYC 9084X系列,三级缓存合计最多达1152MB,非常适合需要极强算力的应用,可以轻松获得数倍的性能提升。

Bergamo EPYC 97×4系列首次采用了高能效的Zen 4c架构核心,基于和Zen 4同样的指令集与基本设计,而且最多做到了128核心256线程,是云原生计算领域的上佳之选。

还有全新的Siena EPYC 8004系列,同样是Zen 4c架构,能效极高,在智能边缘计算、云服务、存储等领域如鱼得水。

在桌面市场上,按照出货量计算AMD已经占到了23.9%,同比提高了4.7个百分点;而按照收入计算占比为19.2%,同比也高了3.8%。

在笔记本市场上,AMD出货量份额为19.3%,收入份额为14.9%,同比分别涨了3.1个、4.0个百分点。

总之,AMD处理器延续了近几年的良好势头,无论是出货量还是收入,在各个领域都继续衔枚疾进,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得到了客户的普遍认可。

尤其是EPYC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市场上大杀四方,诞生至今才不过7年的时间,已经占到了接近四分之一的市场规模,更是拿到了整个产业收入的几乎三分之一,未来也更加可期。

自 快科技

]]>
Steam:2024年3月Linux在Steam平台的使用率接近2%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3086.html Tue, 02 Apr 2024 12:06:19 +0000 //www.otias-ub.com/?p=1683086

2024 年 3 月的 Steam 调查结果已经出炉,结果显示 Steam 在 Linux 上的使用率正在逐步上升–回到了接近 Linux 游戏高点的 2% 左右。

2024 年 1 月,Steam Linux 的使用率为1.95%,而此前几个月一直在 1.9% 左右。但在 2 月份,Steam Linux 的使用率下降了 0.19%,市场份额为 1.76%。不过,简体中文的使用率飙升了 7.6%,这与之前的 Steam 调查结果相吻合。

今天晚上,三月份的数据已经出炉,Linux 的使用率为 1.94%,比二月份提高了 0.19%,与一月份的 1.95% 相差无几。Windows 为 96.67%,macOS 为 1.38%。

3 月份的结果显示,中文使用率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0.59%,而英文使用率则比上月上升了 0.42%:简体中文用户占 33.43%,英文用户占 32.54%,俄语玩家占 8.36%。

在 Linux 用户中,Steam Deck 使用的 Valve SteamOS Holo 平台占 44.22%,比前一个月增加了 0.67%。

在 Linux 游戏玩家中,AMD CPU 的使用又增长了 0.61%,市场份额达到 72.10%,而英特尔则为 27.9%。Steam Deck 使用的是定制的 AMD APU,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AMD Linux CPU 的使用率。对于 Steam 上的 Windows 玩家,英特尔 3 月份的市场份额为 68.74%。

由于 Steam Deck 使用集成的 Radeon 显卡,而且 AMD Radeon 显卡因其良好的开源和上游驱动程序支持而广受欢迎,因此 AMD GPU 在 Linux 玩家的 Steam 平台上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在 Windows 下,GeForce RTX 3060 仍然是最常用的显卡。

如果您想全面了解 2024 年 3 月的 Steam 调查结果,可以在SteamPowered.com 上找到所有新数据。

自 cnBeta.COM

]]>
JPR:2023年Q4全球独立显卡出货量950万块 同比大涨32%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8862.html Thu, 07 Mar 2024 11:30:19 +0000 //www.otias-ub.com/?p=1678862

市调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JPR)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独立显卡出货量950万块,同比大涨32%,环比也增加了6.8%。过去十年间,第四季度独立显卡的出货量增幅平均为-0.6%。2000年第一季度以来,独立显卡累计出货量超过23亿块,总价值约48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7万亿元。

更有趣的是显卡份额,可能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AMD显卡虽然份额不多,但势头却一路看涨,出货量环比增加17%,同比则暴涨117%。

份额方面,AMD显卡在2022年第四季度只占12%,2023年第三季度升至17%,2023年第四季度更是达到了19%。

相比之下,NVIDIA确实一直占统治地位,出货量环比、同比也分别增加了4.7%、22.3%,但份额却在持续下滑:86%、82%、80%……

另外,Intel还是打酱油的角色,份额徘徊在1-2%,只能等今年的新一代Battlemage系列出来再看了。

JPR在报告中称,经过连续四个季度上涨,独立显卡迎来了一段黄金岁月,价格虽然贵,但确实有着高超的计算性能,无论是AI、生产力设计,还是游戏、视频编辑,都需要越来越强的独立显卡。

至于AMD为何势头如此之猛,JPR也没有明确解释,你猜呢?

自 快科技

]]>
2023年苹果向台积电支付了175.2亿美元 占了台积电总营收的25%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8594.html Mon, 04 Mar 2024 11:51:20 +0000 //www.otias-ub.com/?p=1678594 近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在2023年,苹果向台积电支付了175.2亿美元(约合1261.44亿元人民币),占了台积电总营收的25%。

通常来说台积电并不会公布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但根据美国相关法律,台积电必须披露占其收入10%以上的客户的数据。

在台积电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中,苹果公司被称为“客户A”,去年向台积电支付了175.2亿美元,占其营收的25%。

英伟达也成为了台积电的第二大客户,在文件中被称为“客户B”,向台积电支付了77.3亿美元(约合556.56亿元人民币),占台积电营收的11%。

台积电前十大客户还包括联发科(MediaTek)、AMD、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索尼(Sony)和美满电子(Marvell)。

前十大客户共占据了台积电去年净营收的91%,高于2022年的82%。

苹果作为台积电最大客户之一,多年来都会首发新工艺,且实现很长一段时间的独占,根据报道,台积电预计将从2025年量产2nm芯片,届时iPhone 17 Pro将会成为首个吃螃蟹的厂商,并且独占台积电全年的产能。

自 快科技

]]>
Gartner:预计英伟达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市占率最高已经达到90%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4281.html Mon, 29 Jan 2024 12:05:20 +0000 //www.otias-ub.com/?p=1674281 根据最新数据,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英伟达(NVIDIA)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市占率预计最高可能已经达到了90%,创下新高纪录。这一成就得益于过去一年间生成式AI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在人工智能加速芯片市场中,英伟达的A100/H100系列AI GPU成为了市场的首选产品。

研究机构预测,英伟达计划在2024年销售约150万至200万个AI GPU,这可能将是其2023年销量的三倍,进一步证明了英伟达在该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无人能挑战。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和Moor Insights & Strategy的知名分析师预测,英伟达将在2024年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发展趋势。

Gartner副总裁分析师Chirag Dekate表示,英伟达所做的是帮助创造市场,这让竞争对手陷入了非常艰难的地步,因为当他们迎头赶上时,英伟达正在开发下一个新事物。

除了自家的硬件,英伟达的Cuda软件也是其维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Chirag Dekate指出,软件仍然是英伟达的战略护城河,这些常态式的体验使英伟达能够处于技术最领先的地位。

然而,英伟达的领先地位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是该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产品所得到的结果。

Moor Insights & Strategy首席执行官Patrick Moorhead指出,值得赞扬的是,英伟达大约在15年前就开始与大学合作,寻找除了游戏和可视化市场之外,GPU还可以完成的新奇特事物。

尽管如此,挑战英伟达统治地位的威胁也在增加。一方面,竞争对手英特尔和AMD正在集结力量研发具有竞争力的AI芯片,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市场的占有率。

2023年12月,AMD推出了MI300系列加速器。同时,英特尔在推出Gaudi2 AI加速器之后,还在构建其新一代Gaudi3 AI加速器。两家公司的最终目标都是与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进行竞争。

另一方面,自2022年10月以来,受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影响,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也受到了冲击。

因此,为应对挑战,英伟达正在积极开发下一代性能更强的Hopper H200和Blackwell B100 AI GPU,同时也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符合规定的定制AI产品,以维持市场的领先地位。

自 太平洋科技

]]>
Jon Peddie Research:2023年Q3全球PC CPU出货量6270万块 同比下降9%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6886.html Sun, 05 Nov 2023 12:02:35 +0000 //www.otias-ub.com/?p=1656886

近日消息,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Jon Peddie Research 公布的最新报告,2023 年第 3 季度全球 PC CPU 出货量为 6270 万块,环比增长 15%;其中包含核显的 CPU 数量为 5600 万块,环比同样增长 15%,但同比下降了 9%。

该报告显示包含核显的 CPU 在未来 5 年内,渗透率将增长到 98%。

JPR 总裁 Jon Peddie 的评论如下:第三季度客户端 CPU 出货量环比增加是一个好消息,而总体上并不是特别乐观。不过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购物季中,各家渠道的促销活动,有望进一步提振 PC CPU 的销量。

自 TechWeb

]]>
AMD:预计2023年Q4 AMD数据中心GPU的收入将达到约4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6447.html Thu, 02 Nov 2023 11:53:32 +0000 //www.otias-ub.com/?p=1656447

全球芯片大厂AMD(超威)近日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季度营收超过分析师预期,但其对第四财季的营收指引却逊于市场预期。在截至9月的季度中,AMD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70美分,高于预期的68美分;营收58亿美元,同比增长4%,预期为57亿美元。

与此同时,AMD预计第四季销售额约为61亿美元,而分析师预计营收为63.7亿美元。

在盘后交易中,该股最初下跌了约4%,不过在该公司对其人工智能芯片业务做出了乐观预测后,股价随后反弹。

20亿美元的潜力

AMD是少数几家能够生产高端图形处理单元(GPU)的芯片制造商,目前该市场由英伟达主导。GPU主要用于训练和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而人工智能的火热也带动了今年的GPU市场。

包括服务器处理器CPU和人工智能芯片GPU在内的AMD数据中心部门,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为1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AMD预计第四季度数据中心业务将强劲增长。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现在预计,数据中心GPU的收入将在第四季度达到约4亿美元,到2024年将超过20亿美元。

AMD在业绩报中还提到,其即将推出的人工智能芯片MI300A和MI300X将在本季度实现量产

苏姿丰表示,“我们希望成为这个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在电话会议上,苏姿丰还提到了其在企业人工智能软件套件的改进。

她指出,“我们都看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增长,而事实是,距离人们真正将其运用于企业业务生产力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 ​财联社

]]>
JPR:2023年Q2全球独立显卡出货量640万块 暴跌达36.3%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6771.html Thu, 07 Sep 2023 12:53:36 +0000 //www.otias-ub.com/?p=1646771

JPR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独立显卡出货量为640万块。这对比此前第一季度的6260万块小幅涨了2.9%,远高于过去十年平均的下跌9.7%,但同比暴跌了多达36.3%,相当惨淡。

NVIDIA显卡出货量环比下跌1.4%,同比大减34.8%,但因为好于行业平均水平,还收获了2个百分点的份额,目前占据80.2%

只是对比第一季度,丢掉了多达4个百分点。

AMD去年第二季度的份额曾达到20%,今年第一季度萎缩至12%,但第二季度表现还不错,份额回升到了17%

分别来看,AMD桌面显卡环比暴涨了46.8%,而笔记本显卡环比锐减48.7%,标准的冰火两重天。

Intel 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真正进入独立显卡市场,今年第一季度曾达到4%,相当于三分之一个AMD,但进入二季度又跌回2%,差距拉大了。

2000年第一季度以来,独立显卡已经累计出货21亿块,总价值4760亿美元。

自 快科技

]]>
JPR:2023年Q2全球客户端CPU出货量达到5360万台 台式机CPU出货量同比下降了23%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9177.html Fri, 11 Aug 2023 12:49:30 +0000 //www.otias-ub.com/?p=1639177

个人电脑市场似乎终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根据约翰-佩迪研究公司(JPR)的最新数据,第二季度客户端 CPU 的总出货量比上一季度增长了 17%。英特尔在这三个月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市场份额大幅增长了 23%,而 AMD 的份额则下降了 5.3%。

JPR 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客户端 CPU 出货量达到 5360 万台。这比第一季度的 4600 万颗有所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仍有所下降:台式机 CPU 出货量同比下降了 23%,而笔记本电脑则下降了 22%。

英特尔是本季度 CPU 领域的领军企业,这一点不足为奇,因为其第 13 代入门级笔记本和台式机处理器已广泛上市。不过,AMD 推出了更便宜的产品,其 Phoenix 和 Dragon 系列 APU 可能会进入更多笔记本电脑,即将推出的 Strix Point APU 听起来也很有前途。与此同时,英特尔(Intel)的 Raptor Lake Refresh 和 Meteor Lake 芯片也即将面世–我们刚刚看到的泄露信息显示,英特尔 i5-14600K 和 i7-14700 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其他方面,笔记本CPU占据了处理器出货量的绝大部分,占总出货量的72%,而台式机CPU仅占28%。

Jon Peddie 说:”与上一季度相比,客户机 CPU 出货量的增长是一个积极的、令人欣慰的消息,而该季度以及过去两年的业绩却令人沮丧。集成显卡的出货量也比上一季度有所增长,鉴于大多数 CPU 都内置了 GPU,这并不算太突出。对下个季度的预测是积极的,AMD 和英特尔都在向上预测,尽管幅度不大。”

JPR 的报告与分析公司 Canalys 最近的预测一致,即 PC 市场将于 2023 年晚些时候开始复苏。该公司指出,由于所有终端用户需求低迷,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在第一季度跌至 1400 万台的低谷,同比下降 28%。

另一家分析公司也指出,第二季度的情况略有好转。国际数据公司(IDC)撰文指出,全球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3.4%,降幅小于第一季度。IDC 的初步报告指出,消费者和商业客户的需求疲软、宏观经济持续低迷以及 IT 预算的变化是导致 18 个月低迷的因素。

自 cnBeta

]]>
JPR:2023年Q2 PC桌面端CPU的出货量达到5360万台 比上一季度增长了17%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8444.html Thu, 10 Aug 2023 13:02:45 +0000 //www.otias-ub.com/?p=1638444

Jon Peddie Research 报告称,桌面端 CPU 市场似乎已打破下滑趋势,英特尔领先于 AMD。英特尔扩大了客户机 CPU 市场份额,而 AMD 则减少了市场份额: 两年后该领域首次出现正增长。

长期以来,消费级 CPU 市场一直在走下坡路。自大流行病和全球经济形势以来,英特尔和 AMD 都出现了重大损失,但这一情况在本季度发生了变化,因为市场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根据 Jon Peddie Research 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3 年第二季度 PC 客户端 CPU 的出货量达到 5360 万台,比上一季度增长了 17%,而 iGPU 的出货量则增长了 14%(4900 万台)。笔记本电脑市场以 72% 的份额占据主导地位,而台式机 CPU 的出货量仅占 28%,与上一季度相比略有下降。

与上年同期相比,所有基于客户端的芯片的出货量下降了 23%,这一数字看起来仍然有些暗淡。台式机 CPU 出货量下降了 -25%,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下降了 -22%。至于 AMD 和英特尔,红队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3%,而英特尔的份额增长了 23%。这主要是由于英特尔更专注于入门级和主流芯片,而 AMD CPU 则完全专注于高端用户。

JPR 总裁乔恩-佩迪(Jon Peddie)指出:”第二季度客户端 CPU 出货量比上一季度有所增长,这在该季度以及过去两年令人沮丧的业绩中是一个积极的、值得欢迎的消息。集成图形处理器的出货量也比上一季度有所增长,鉴于大多数 CPU 都内置了图形处理器,这并不算太突出。对下个季度的预测是值得警惕的积极因素。AMD 和英特尔都在向上预测,尽管幅度不大。”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因为AMD在其Ryzen CPU阵容中推出了更多主流选择,而Phoenix Ryzen 7040 APU的放量将有助于提高其出货量。与此同时,英特尔正在为台式机准备 Raptor Lake Refresh CPU 系列,为笔记本电脑准备 Meteor Lake CPU,这将成为该公司 2023 年下半年的主要增长因素。

]]>
MindFactory:2023年第31周AMD处理器卖出3385颗 拿下75.98%的份额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7788.html Tue, 08 Aug 2023 13:27:15 +0000 //www.otias-ub.com/?p=1637788

德国最大的零售商MindFactory公布了2023年第31周处理器、主板销量统计。一如既往,德国玩家对AMD的确是真爱。AMD处理器当周卖出3385颗,拿下75.98%的份额,Intel处理器则只有1070颗、24.02%份额,差了超过3倍。

AMD处理器均价已达278欧元,当月收入940920欧元,占比为73.52%。Intel均价则是317欧元,总收入338814欧元。

按照平台划分,AMD AM4 2045颗(锐龙5000及更早)、AM5 980颗(锐龙7000)、sWRX8 10颗(撕裂者),Intel LGA1700 980颗(12/13代酷睿)、LGA1200 90颗(10/11代酷睿)。

具体型号方面,AMD 3D缓存技术大杀四方,锐龙7 7800X3D 550颗,锐龙5 5800X3D 480颗,遥遥领先,另外锐龙9 7950X3D 120颗、锐龙9 7900X3D 70颗。

事实上,前九名都是AMD,合计2450颗,其中第三名来自锐龙7 5700X 270颗。

Intel i5-13600KF排名第十只卖了150颗,i7-13700K 120颗位列第11。

主板方面,AMD也是当仁不让,当周销量2240块,占比达70.22%,Intel平台只卖了950块。

AMD主板均价160欧元,月收入358131欧元,占比为66.44%。Intel主板均价190欧元,月入180924欧元。

平台方面,AM4 1420块,LGA910 910块,AM5 820块,LGA1200 40块。

最畅销的型号和此前一周完全相同,前三分别是:微星MPG B550 Gaming Plus、微星MAG B650 TOMAHAWK WiFi、技嘉B760 GAMING X DDR4。

自 快科技

]]>
AMD:AMD总员工数2.5万人 其中1/4是印度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6687.html Mon, 07 Aug 2023 13:55:41 +0000 //www.otias-ub.com/?p=1636687

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印度正在成为半导体行业投资的热土,尤其是美国公司近年来加大了对印度的关注,AMD前不久也追加投资,更表态印度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AMD CTO首席技术官Mark PaperMaster日前在采访中谈到了印度人才的重要性,称印度一个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要市场,该公司将在印度再投资4亿美元。

这笔钱主要用于在印度班加罗尔科技中心建立其最大的设计中心,年底就会投入使用,预计未来5年将给印度带来超过3000个工程职位。

PaperMaster还表示他们拥有全球性的员工队伍,设计工作也是全球性的,印度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大约25%的员工都是印度人,绝大多数是工程师,印度员工也参与了AMD几乎所有的产品设计。

据了解,AMD在印度的办事处/子公司合计超过10个,目前雇佣的员工超过6500人,而AMD总员工数也就是2.5万人,确实占了1/4左右,未来这个比例还会增长,不出意外会是AMD本土以外最大的部分。

自 快科技

]]>
AMD:截至2023年AMD CPU在服务器市场上的份额已超过25%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9562.html Sun, 23 Jul 2023 11:04:43 +0000 //www.otias-ub.com/?p=1629562 据外媒报道,芯片制造商AMD CEO苏姿丰透露,AMD CPU在服务器市场上的份额已超过25%,这一数字超过了分析师此前预期的20%。在苏姿丰的领导下,AMD近几年保持着不错的发展势头,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台积电利用其极具竞争力的工艺技术大批量生产芯片的能力。

据悉,AMD当前的芯片(不管是CPU还是GPU)几乎都是由台积电的7nm、5nm等工艺代工的。

现在,台积电是AMD在人工智能(AI)GPU市场挑战占主导地位的英伟达的关键,尽管后者也依赖台积电进行代工。

目前,英伟达在AI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它在AI处理器市场上占据大约80%的份额,其高端处理器已被用于训练和运行各种聊天机器人。

长期以来,AMD在GPU和CPU市场上一直处于劣势,现在它似乎准备在微软的帮助下,在这个新的舞台上与英伟达一较高下。

今年5月初,知情人士透露,AMD将与微软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芯片。微软将为AMD提供资金支持和“工程资源”,以提高其产品在AI工作负载中的性能,并将与AMD合作开发代号为“雅典娜”的AI芯片。

自  TechWeb

]]>
花旗:英伟达将至少占据AI芯片市场九成份额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4673.html Tue, 11 Jul 2023 12:20:18 +0000 //www.otias-ub.com/?p=1624673

英伟达(NVDA.O)将占据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至少90%”的市场份额,而AMD(AMD.O)位居第二,花旗一位分析师指出,这让人想起十年前服务器领域的AMD和英特尔(INTC.O)。在周一关于AMD的报告中,花旗研究分析师Christopher Danely表示,根据对AMD和英伟达的第三方评估,上一代AI芯片(分别是MI250和A100)发现AMD的硬件速度大约是英伟达的80%。

“我们预计英伟达的H100与AMD的MI300相比具有类似的优势,并且鉴于卓越的速度和生态系统,相较于AMD,英伟达在AI性能和份额方面拥有巨大优势。”

Danely维持对AMD的中性评级,并给予120美元的目标价。

由于承诺能在人工智能模型上大赚一笔,英伟达股价从今年迄今飙升了186%。AMD的股价紧随其后,大涨72%。

英伟达和AMD今年都推出了新的AI芯片,英伟达于3月份推出,AMD于本月早些时候推出。

“我们预计英伟达将在未来的AI图形领域占据至少90%的份额,因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英特尔,与十年前的AMD相比,当时英特尔拥有更好的性能和生态系统,份额超过90%,”花旗分析师表示。

]]>
摩根大通:预计2023年英伟达将在人工智能产品市场中获得60%的份额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9244.html Mon, 29 May 2023 12:44:05 +0000 //www.otias-ub.com/?p=1609244 近日消息,摩根大通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芯片设计公司英伟达将从人工智能的增长中获得巨大收益。英伟达在本周早些时候发布了 2024 年第一季度的亮眼财报,其当前季度的收入预期远超分析师的预期。

在此基础上,摩根大通给出了一些新的预测,认为英伟达将在今年的人工智能产品市场中获得 60% 的份额,主要来自于其图形处理器(GPU)和网络互连产品。而排在第二位的是博通,其专用集成电路(ASIC)预计将占到 13% 的收入份额。台积电排在第 17 位,其收入占比为 3%。

英特尔和 AMD 也出现在了榜单上,但他们的收入百分比可以忽略不计,低于 1%。英特尔预计将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器 CPU,而 AMD 预计将提供服务器 CPU 和 GPU。

另一方面,在云计算市场上,KeyBanc 的数据显示,AMD 在云实例增长方面继续领先于英特尔,但在市场份额方面仍远远落后于英特尔。其数据显示,AMD 的市场份额在 4 月份同比增长了惊人的 77%,环比增长了 3%。相比之下,英特尔的月度增长持平,而年度增长则较为温和,为 13%。而在 Ampere 产品的带动下,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了 28%,环比增长了 4%。

尽管 AMD 在市场份额方面取得了强劲的增长,但英特尔仍然是云市场的主导者,该公司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而 AMD 仍然排在第二位,英伟达则排在遥远的第三位。KeyBanc 对 AMD 今年的数据中心前景也相当乐观,其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分析师报告概述了该公司可能在今年在服务器市场上增长 8 个百分点,并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 30% 的市场份额。

自 IT之家

]]>
AMD财报:2023年Q1 AMD净亏损1.39亿美元 净收入同比下降118%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5501.html Wed, 03 May 2023 12:49:16 +0000 //www.otias-ub.com/?p=1595501 近日消息,AMD 近日公布了 4 月 1 日的季度报告,业务总营收为 54 亿美元(当前约 373.68 亿元人民币),净亏损 1.39 亿美元(当前约 9.62 亿元人民币)。本季度净收入同比下降 118%,而收入下降 9%。

AMD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表示:

第一季度的整体表现非常不错,在混合需求环境中实现了好于预期的收入和收益。

我们推出了多款业内领先的产品,在本季度加快了我们的 AI 路线图,并客户参与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长远来看,随着我们成功地交付路线图、执行我们的战略数据中心和嵌入式优先事项、加速采用我们的 AI 产品组合,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增长机会。

服务于 PC 市场的 AMD Client 部门本季度亏损最为严重,营业亏损为 1.72 亿美元(当前约 11.9 亿元人民币),收入为 7.39 亿美元,同比下降 65%。去年同期,客户集团实现了 21 亿美元的收入。

主要销售显卡的 Gaming 部门营业利润为 3.14 亿美元(当前约 21.73 亿元人民币),收入为 17.6 亿美元,略低于一年前的 18.6 亿美元。AMD 的数据中心集团报告的收入持平,为 12.9 亿美元。

自 IT之家

]]>
Omdia:2022年全球芯片产业营收5957亿美元 再创历史新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2858.html Wed, 22 Mar 2023 12:20:15 +0000 //www.otias-ub.com/?p=1572858 半导体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大家都在忙着请库存,这点从去年厂商的营收就能看出来了。

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数据显示,尽管第四季度营收环比下降9%、同比下降18%,但2022年全球芯片产业营收5957亿美元,依然再创历史新高。

三星电子以670.55亿美元再度夺得榜首,Intel营收同比下降20.6%,营收608.10亿美元位居第2。

AMD营收增幅最快,达到47.2%,远远领先其他同行,2022年营收为237.77亿美元,升至第7位。

前十名中,增速为正的厂商不多,高通、博通、联发科、NV等这些都做到了,而最遗憾的当属华为海思了。

由于种种原因,海思的营收从2020年的82亿美元降至2021年的15亿美元,收入大减了67亿美元,而Omdia预测去年这个营收可能进一步降低了。

自 快科技

]]>
Mercury Research:2022年全球CPU出货量同比下降达34%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8955.html Sun, 12 Feb 2023 12:12:23 +0000 //www.otias-ub.com/?p=1558955 目前全球大部分产业已经因为疫情的稳定进入了正常的生产循环,但似乎在CPU市场,一反疫情期间的逆势而行,开始出现萎缩。来自Mercury Research近期给出的数据表明,去年第四季度CPU的出货量出现了历史性的跳水。

Mercury Research总裁Dean McCarron周四透露,包括英特尔和AMD在内的厂商的x86 CPU出货量遭遇了Mercury研究公司30年来对市场的跟踪中最大的同比和环比下降,同比下降达34%,而季度同比下降达19%。

造成这样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市场需求的锐减,由于前两年居家办公成为社会常态,导致了市场上的笔记本电脑销售增长迅猛,个人电脑显卡的购买量激增,过早地消耗了市场需求,所以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个人电脑的需求降低以及零售商和供应商的过剩库存压低了CPU的出货量,如今CPU市场已经回归了正常市场需求水平。

Mercury Research补充说还表示,2022年的单位出货量为3.74亿(不包括ARM处理器),收入为650亿美元,分别下降21%和19%,不过,2022年的整体处理器市场收入仍然高于除2020年和2021年以外的任何一年。

同时,产品库存过剩也导致英特尔和AMD的CPU单元出货量不足,两家公司在最近的收益电话会议上都承认了这一点。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同比下降。同时,台式机CPU的出货量也大幅下降,同时也与英特尔去年决定提高该公司芯片的价格,导致第三季度需求激增,第四季度落差增加的原因有关。

自 手机中国

]]>
IDC:2022年全球PC出货量约为2.92亿台 同比下滑16.3%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6698.html Fri, 03 Feb 2023 11:35:48 +0000 //www.otias-ub.com/?p=1556698 在过去的2年里,全球PC市场曾一路高歌猛进,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而到了2022年,这股增长势头戛然而止,市场再次回到冬天之中。

根据IDC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在内的传统PC的全球出货量为8050万台,虽然达成了连续7个季度出货量均超过了8000万台的成就(自2012年以来),但同比下降了5.1%,开始出现下滑趋势。而这只是一个开始,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仅为7130万台,同比下降达到了15.3%,头部的大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有的厂商甚至超过了25%。第三季度出货量为7430万台,同比下滑15%,而第四季度则仅为6720万台,同比下滑更是达到了28.1%,最终全年出货量约为2.92亿台,对比去年下滑了约16.3%。

吃完疫情红利之后,市场需求开始疲软

尽管从数据上看,2022年的出货量依然高于疫情前的几年,但每个季度的同比下滑持续上升以及全年超15%的整体下滑。

无疑展示出PC市场将要再次进入“寒冬”之中,2022年仅仅是个开始,而2023年的市场则会更加寒冷,而且再次入冬并非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自2012年之后,PC市场便出现了下滑,不过与手机市场的持续走低相比,PC市场的出货量在疫情发生前的几年基本上都在同一个水平上,处在较为稳定的状态。

说到底,2020-2021这两年的市场增长并不是因为产品获得了颠覆性的升级,而是因为全球疫情这个客观原因。

远程办公、学生网课的需求骤然增加,刺激了一波企业和个人的PC消费,出现了一波换机潮,这让PC厂商吃到了市场红利,连续两年都取得了增长。

但因为疫情激发出的需求,也必将随疫情影响逐渐弱化而弱化,消费者对于PC的需求是有限的,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而且当前换机时长差不多要有5-6年的时间。

按照目前的换机周期来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采购,基本都要在2025年左右,才会有新一轮需求。可以说当下的PC市场已经反转,展现出了供大于求的趋势。

像疫情这种短期需求爆发确实能够拉动市场,但同时也在透支着未来的市场,正所谓“花无百日红”,红利过后又是漫漫的冬日。相比之下,PC行业更加需要产品上的突破与创新,用产品本身去刺激消费者需求。

上下游厂商齐发力,游戏本或成突破点

今年年初,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CES也如期的举行,不少厂商都在本次上秀了新产品。

不仅有各大PC厂商,也有英特尔、英伟达、AMD这些上游供应商,此前我也撰写过相关的内容为大家解析了这届CES上所展现出的一些新趋势,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而从我个人的角度上来看,无论是从上游供应商到还是PC厂商,在今年都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突破点,那就是游戏本。

这次CES上,无论是英特尔还是AMD,都重点的介绍了功耗和性能更高的HX系列处理器,相比于去年,今年在参数上直接都朝着桌面级产品看齐,将笔记本性能拉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尽管移动端受制于产品体积和散热,性能释放无法像桌面端那么极致,功耗上亦有差距,但它们的出现还再次拉近移动端与桌面端的差距,成为高性能笔记本的全新选择。

同时,英伟达一次性的发布了五款RTX40系列移动显卡,从4050-4090,涵盖了从中端到旗舰各个级别的型号。

从上游厂商的动作和节奏,今年是游戏本换代的大年,有着更为顶级的处理器和全新一代显卡可选,各大厂商在今年肯定会在游戏本这块寻求取得突破。

除了核心配置外,不少PC厂商还都带来了18英寸的产品来替代17英寸,在保持与之前产品相同体积和重量的同时,为消费者带来体验上的提升。

另外,就我个人来看,在整体PC市场环境并不好的情况下,从游戏本这个细分市场寻求突破,除了硬件上的更新和迭代外,也和目前DIY市场有着一定的关系。

尽管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英伟达带来了全新一代的RTX40系列显卡,但从目前几款产品的定价来看,都是偏高的,同时RTX30系列显卡的价格虽然下滑。

但并没有跌到很多消费者预想的一个价位,在装机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全新的游戏本似乎也是非常不错的替代品,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写在最后

全球PC市场再次入冬属于一种市场规律下的必然情况,短期红利透支着未来的市场需求,势必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尽管全球经济有所回暖,但相比于2022年,2023年的市场则要更加冷一些,大概率会恢复到疫情之前甚至更低的水平,而到了2025年左右,迎来新一轮换机周期,可能会出现小幅回暖。

另外,由于当前整体市场需求疲软,厂商们可能会采用低价的策略来尽可能的刺激需求,2-3月是新品的高发时间,到时大家可以看一看,有需求的话可以考虑入手。

自 天极网

]]>
KeyBanc:预计2023年AMD在数据中心市场的份额将从去年底的22%提高到30%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3939.html Sat, 21 Jan 2023 10:09:31 +0000 //www.otias-ub.com/?p=1553939 投资机构KeyBanc近日发布了一份报告,重点分析了AMD、NVIDIA的市场前景。AMD这边,游戏显卡的库存周期依然有4个月,比去年第四季度的4-5个月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够健康,而且全球游戏市场相当萎靡,尤其是中国。

新发布的锐龙7000系列需求疲软,除了价格因素,旧产品的库存也有些偏高,渠道商都在努力清理。

数据中心市场是AMD表现最好的,尤其是在云服务市场,去年12月出货量环比增加5%,同比增加100%,主要是受Rome第三代霄龙7003系列的推动,以及微软的力挺。

新发布的Genoa第四代霄龙9004系列也前景看好,面对Intel Sapphire Rapids第四代至强竞争力非常强,尤其是核心数量更多、功耗更低。

KeyBanc预计,AMD在数据中心市场的份额,将从去年底的22%,提高到今年底的30%。

要知道,Zen架构诞生之前,AMD在数据中心市场机会没有任何存在感,短短五六年就抢走Intel 30%的市场,非常可怕。

综合来看,KeyBanc虽然降低了对AMD股价的预期,但让然给予了买入的评级。

NVIDIA这边,预期股价从230美元调低到220美元。

旧显卡库存看起来已经趋于稳定,不过RTX 30系列仍然还有很多很多。

RTX 4090需求旺盛,RTX 4080虽然差一些但也基本健康。

但因为市场颓势,预计NVIDIA新一季度的游戏业务收入会减少25亿美元。

数据中心市场上,NVIDIA的势头也有点迟缓,去年12月出货量环比只增加了2%,同比增幅为24%。

自 快科技

]]>
Mesa:2022年Mesa开源3D驱动收到164638条提案 总代码为4507217行 //www.otias-ub.com/archives/1545086.html Fri, 30 Dec 2022 13:19:43 +0000 //www.otias-ub.com/?p=1545086 近日消息,Mesa 开源 3D 驱动在即将过去的 2022 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Valve 开发团队加大了对开源 3D 图形驱动程序堆栈的投资力度;AMD 也是 Mesa 的重要贡献者;苹果 AGX Gallium3D 驱动程序初具规模;微软继续基于 Mesa 在 Windows 上实现各种功能。

根据 Mesa 的 GitStats 显示,Mesa Git 存储库中有来自大约 1306 位不同作者的多达 164638 次提案。Mesa Git 存储库中大约有 4507217 行代码、文档、测试等。

在提案方面上,Mesa 几乎与去年持平,成为有史以来提交次数最多的一年。截至目前,今年仅剩两天,Mesa 的提案数量为 14830,而 2021 年的历史最高纪录为 15026。

今年的提案数量略高于 2020 年 14729 个提案。但今年 Mesa 确实经历了创纪录的增长,这是因为添加了新的代码行。

去年,Mesa 新增了 1,125,814 条代码行,删除了 943,405 条代码行,即净增 182,000 条代码行。但今年 Mesa 看到了 1,382,754 条新代码行,删除了 665,472 条代码行,净增加 717,000 条代码行。Mesa3D 开发的净收益比去年或之前任何一年都要大得多。

有史以来最高产的 Mesa 开发人员仍然是 Brain Paul(Mesa3D 创始人,目前在 VMware)、Marek Olsak(AMD)、Emma Anholt(曾就职于英特尔和 Broadcom,现就职于谷歌)、Jason Ekstrand(曾就职于英特尔,现 Collabora)和 Ken Graunke(英特尔)。

今年,在提交基础上,Mesa 代码库最高产的贡献者是 Mike Blumenkrantz,他为 Mesa 贡献了 10.3%(1,538 次提交)。Blumenkrantz 正在为 Valve 工作,重点是 Zink OpenGL-on-Vulkan 的实现。这是 Blumenkrantz 连续第二年成为 Mesa 的头号贡献者。

自 IT之家

]]>
TrendForce:2022年Q3全球前十大IC设计厂商营收达373.8亿美元 环比减少5.3% //www.otias-ub.com/archives/1536687.html Thu, 15 Dec 2022 12:46:55 +0000 //www.otias-ub.com/?p=1536687 近日消息,TrendForce 集邦咨询今日发布报告称,2022 年第三季全球前十大 IC 设计厂商营收达 373.8 亿美元(约 2597.91 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 5.3%

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英伟达(NVIDIA)、AMD、联发科(MediaTek)位列 2022 年第三季全球 IC 设计厂商营收排行前五位。

  • 高通第三季营收达 99 亿美元(约 688.05 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 5.6%

  • 博通营收达 69.4 亿美元(约 482.33 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 6.8%

  • 英伟达本季营收为 60.9 亿美元(约 423.25 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 14.0%

  • AMD 本季营收为 55.7 亿美元(约 387.12 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 15.0%

  • MediaTek 营收为 46.8 亿美元(约 325.26 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 11.6%

▲ 图源:TrendForce 集邦咨询

展望 2022 年第四季度至 2023 年第一季度,TrendForce 集邦咨询表示,在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年底购物节庆对消费电子带来的消费动能回升力道有限,加上客户端的高库存仍需要时间去化,因此对 IC 设计厂商来说将会是极具挑战的两个季度,在营收上呈现环比减少的可能性不低。但各厂商均在产业低谷之际,持续降低自身库存同时提高现金水位,将产品拓展至数据中心、汽车等领域,为日后整体半导体产业再度回温之时做好准备。

自 IT之家

]]>
JPR : 2022年Q3独立显卡市场份额报告 英伟达占据 88% //www.otias-ub.com/archives/1526993.html Sun, 27 Nov 2022 12:45:28 +0000 //www.otias-ub.com/?p=1526993 Jon Peddie Research(JPR)发布了 2022 年第三季度的完整 GPU 显卡市场份额报告,其中包括 AMD、英特尔和英伟达的 GPU。尽管 GPU 出货量不断减少,但英伟达的独立 GPU 显卡市场份额大增,而 AMD 则跌到个位数。

在 2022 年第三季度,PC GPU 总出货量下降-25.1%(Y / Y),其中台式机显卡下降-15.43%,笔记本显卡下降-30%。被认为是“自 2009 年以来的最大跌”。

报告显示,2022 年 Q3 独立 GPU 的出货量下降到 1400 万台,而前一年是 2400 万台。如果考虑到第三季度通常是个人电脑增长最强劲的季度,那么该数字下降-41.6%,幅度相当巨大。在这一季度,英伟达设法将其市场份额提高到 88%,创下纪录;其次是 AMD,其市场占有率下降到只有 8%。英特尔或多或少地保持了 4% 的份额,比上一季度下降 1%,但与去年相比有 4-5% 的稳固增长。

市场上的 GPU 出货量在短暂的两年内出现大幅上升,这要归功于加密货币的热潮,但此后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已低于 1 亿个单位的出货量,所有细分市场都在下降。台式机和笔记本的 GPU 独显出货量已出现压倒性下降,而台式机和笔记本的集成显卡方面仍然保持稳定,与前几年一致。

就单一桌面和笔记本 GPU 份额的统计数据,台式机方面的情况稍好,出货量从上一季度的 2600 万略微增加到本季度的 2800 万。笔记本方面的降幅最大,从上季度的 5800 万到本季度的 4800 万。

桌面独立 GPU 显卡市场再次从上一季度的 1000 万台和上一年的 1300 万台下降到只有 700 万台。与此同时,台式机上的集成 GPU 出货量从 15% (Q / Q) 和 20%(Y / Y)提升到 2022 年第三季度的 2100 万。截至目前,个人电脑 iGPU 总出货量约为 6200 万台,而个人电脑 dGPU 总出货量约为 1400 万台。

AMD 和英伟达一直在努力清理上一代 GPU 库存,以便为下一代 GPU 腾出空间。虽然英伟达已经推出两款下一代产品,即 GeForce RTX 4090 和 RTX 4080,但它们被定位在超发烧友领域,价格高于 1200 美元。迄今为止,团队已经发货超过 15 万台 RTX 40 GPU,其中一款并不受到欢迎。该公司仍在试图通过重塑其主流 RTX 3060 和 3070 系列显卡的规格和促销活动来清理旧款 RTX 30 系列库存,因为 RTX 40 系列主流显卡将在几个月后推出。

另一方面,AMD 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目前英伟达显卡的 ASP 比 AMD Radeon 高很多。AMD 还将推出其下一代 Radeon RX 7000 系列显卡,预计将比英伟达的高端产品提供更好的价格,但还有待观察。另一方面,英特尔刚刚推出了用于台式机的 Arc 高端产品,并将很快推出笔记本电脑款显卡。英特尔想让 Arc 每年进入数百万台 PC,但是 Arc 的第一年并非想象中顺利,在一年内获得了 4-5% 的份额。

自 IT之家

]]>
2022年Q3 AMD营收55.65亿美元 半导体巨头业绩几乎都不及预期 //www.otias-ub.com/archives/1516238.html Sun, 06 Nov 2022 12:15:20 +0000 //www.otias-ub.com/?p=1516238

在硅周期下行的影响下,半导体行业的冬天来得早了一些。

近期,半导体巨头纷纷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整体来看,以超威半导体(NASDAQ:AMD)、英特尔(NASDAQ:INTC)为代表的芯片设计厂商业绩几乎都不及预期。

即便是台积电(NYSE:USTSM)、三星电子(NYSE:SSNGY)这样的晶圆制造巨头也受到波及,阿斯麦公司(NASDAQ:ASML)、泛林半导体(NASDAQ: LRCX)这类的设备厂商由于收到下游需求变化的传导较慢,所受影响较小。

这些公司分布在半导体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但在本季度的财报或是电话会议中,他们几乎都下调了明年的资本支出。

这是一次“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的结果。从美国半导体协会的数据看出,从1976年至今,全球半导体一共经历了7轮大周期,现在正处于第八轮周期之中。回顾半导体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周期性波动贯穿了行业历史。往往都是从供需错配开始,在经历缺货涨价、投资扩产后,最后又因产能集中释放回到新一轮的供需错配。

每轮周期都有其特殊性,这一轮是新冠疫情、大国政治博弈、全球经济形势下行的叠加,起伏更加明显。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过去两年里,前所未有的“缺芯潮”,始于新冠疫情,导致车厂错误估计了形势,调整其销售预期,进而向代工厂提出减产要求。

另一方面则是疫情催化了居家办公的需求,导致消费电子的需求上升,再加上由于美国的制裁,迫使华为大规模囤货,这一“蝴蝶效应”也引来了业界的恐慌,导致又一波芯片的囤货潮。

有晶圆厂人士告诉虎嗅,去年,一些代工厂会将原本用于生产汽车电子芯片的产线分离出来,转而生产消费电子所需的芯片。如今,芯片周期下行,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反过来汽车芯片仍然紧缺,供应链又迎来新的调整。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三季度,一些汽车芯片方面的产能也有所松动。

芯片巨头业绩不及预期

北京时间11月2日,半导体公司AMD发布2022年三季度财报,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29%,达55.65亿美元,低于华尔街此前给出的65亿美元预期;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6600万美元,大幅下降93%。

此次AMD财报不及预期,净利润下滑,主要来源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的疲软。

研究公司Future Horizons指出,在每年全球销售的价值6000亿美元的芯片中,手机和个人电脑几乎占据了一半,另据Strategy Analytics的统计结果,2022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7亿部,同比下降9%。

与此同时,全球PC市场更是创下了近20年来最大降幅的一个季度。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Gartner的统计,全球PC在第三季度的出货量总计6800万台,同比下降19.5%。

数据来源:Strategy Analytics、Gartner

“三季度PC市场非常不稳定,我们预计市场会疲软,但它比我们预期的还要疲软”,AMD CEO苏姿丰称,目前消费电子市场最为薄弱,AMD在这一市场中占据25.6%的市场份额,客户总体变得更加谨慎。

根据AMD财报,与PC业务挂钩的客户端事业部本季度营收10.2亿美元,同比下滑近40%。一个直观的对比是,本季度该业务部门经营亏损为2600万美元,去年同期该业务的经营利润为4.9亿美元,经营利润率为29%。

不过,自苏姿丰接手AMD以来,她给公司定下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在当下正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尽管客户端部门表现不佳,但服务器芯片及游戏芯片为AMD的这份财报留下了一丝颜面。

财报显示,本季度AMD数据中心事业部营业额为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45%。这主要得益于霄龙芯片在服务器市场的优异表现,以及赛灵思和收购的另一家初创公司Pensando Systems带来的收益。

同样受消费电子市场影响的还有英特尔(NASDAQ:INTC),这家公司在一周前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为153亿美元,同比下降20%,不及市场预期;净利润为10亿美元,同比下降85%,这份成绩单让英特尔再次下调全年业绩指引。

一直以来仰仗的PC以及服务器业务,在三季度均遭下滑。PC业务(CCG)营收81亿美元,同比下滑17%;服务器芯片相关的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DCAI),同比下滑27%至42亿美元。

尽管英特尔仍掌握服务器芯片市场的头把交椅,但似乎已经出现松动的迹象。集邦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个季度,英特尔X86服务器芯片的市占率同比减少了约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Meta、微软等大客户把服务器芯片的采购转单给了AMD。

主营业务遇到寒冬、增长乏力,且腹背受敌。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上台之后,一直着力于为英特尔拓展新的增长曲线。去年三月,英特尔发布了IDM2.0计划,该计划主要有三个部分,首先是内部工厂网络,其次为第三方产能,还有全新的英特尔代工服务。

帕特强调,IDM2.0是制胜法宝,一方面可以利用内部工厂网络,另一方面战略性利用外部代工厂,交付领先产品,为行业提供新的先进代工产能。

近期,这位英特尔的掌舵人又提出,英特尔可以利用其在俄亥俄州的工厂,为AMD和英伟达提供代工服务。他在之后的声明中表示,英特尔希望成为英伟达、高通和苹果的首选提供商。

但业界仍对英特尔开展代工模式表示出“道阻且长”的担忧。芯片代工和IDM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芯片代工需要与客户紧密绑定,和客户共同成长,进行研发技术。而IDM是生产自己的产品,自己定规格。即便是IDM厂三星,在走通自己的代工模式也花了很长时间,且至今其良率仍被人诟病。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今,先进制程的客户几乎都选择台积电进行代工,更换供应商的代价极大,可能性很小,英特尔如何从台积电那里抢到份额?另一方面,英特尔又如何让其竞争对手放心地将自己的先进制程业务交出,并同时成为英特尔的客户。

另外,英特尔在先进制程上一直推进乏力,根据集邦咨询的最新报告,受制于Intel 7工艺的拖累,新一代至强处理器Sapphire Rapids目前的良品率估计只有大约50%-60%,量产时间从今年第四季度推迟到了明年上半年。

或许英特尔可以承接一些成熟制程的代工,但先进制程才是高利润的核心,要走通这条路,需要时间,这也造成了英特尔如今的尴尬局面。

不过,也有芯片产业资深人士告诉虎嗅,英特尔如今在先进制程上难以推进,通过与外部客户合作的方式,也能够帮助英特尔积累一些工艺和know-how,对其工艺提升有一定的好处。

在过去的三年里,半导体行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缺芯潮”,如今又迎来了消费电子的需求疲软。全球半导体的不确定性仍是主导。

潮水退去,只有台积电没在裸泳?

晶圆厂在今年第三季度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全球代工巨头台积电(NYSE:USTSM)三季报显示,期内该公司实现营收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5.9%,环比增长11.4%,营业利润率达50.6%,均超出市场预期。

这家公司在本季度的强势表现与头部客户苹果息息相关。根据2021年台积电公布的信息,公司有25.93%的营业收入来自于苹果,考虑到后者在今年智能手机市场一枝独秀的表现,也完全能理解台积电业绩大涨的原因。

根据财报,在今年第三季度,先进制程芯片在台积电的营收占比中进一步扩大,7nm及以上制程的芯片占总营收的54%,其中7nm占比26%,5nm则首次超越7nm,占比达到28%。

但即便如此,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财报会上表达了其对于2023年市场的担忧,他表示,半导体行业可能会在2023年出现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台积电将持续面临半导体设备的交付挑战”。

另外,此次法说会上,魏哲家指出,客户对3纳米的需求超越台积电的供应量,部分原因来自持续存在的机台交期问题,预估明年将满载生产,3纳米营收占比约为4-6%。如今,台积电和三星电子已经成为了进入7纳米制程之后,唯二竞逐的对象,这或将使台积电赚得盆满钵满。

此前,英伟达在发布4nm制程的RTX 40系列显卡时,CEO黄仁勋就曾吐槽过,“现在的芯片代工不是贵一点点,而是巨幅涨价。”黄仁勋此言绝非是在耸人听闻,台积电在2021年四季度的毛利率为50.6%,而到了今年三季度,这家公司的毛利率已经飙升至60.4%。

根据美国第三方分析机构国际商业战略公司统计,5纳米制程的芯片代工价格为25000美元,单片成本为12500美元。3纳米制程预计代工价格将高达30000美元。

但IDM企业三星电子,情况并不太乐观,尽管该公司在财报中指出,本季度晶圆代工业务的营收和利润都创下了“史上最好成绩”,但受存储芯片市场的拖累,三星电子的DS(半导体)部门第三季度表现不佳,期内营收实现23.02万亿韩元,同比下滑14%;运营利润5.12万亿韩元,同比下滑49%。

设备厂商,还能否旱涝保收?

相较于坚韧的代工厂商,本季度设备厂商更是实现了逆势上涨。

欧洲时间10月19日,阿斯麦ASML公司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当季实现营收57.78亿欧元,同比增长10.25%;净利润为17.01亿欧元,同比下降2.24%。这份业绩高于调研机构Refinitiv的预期,此前该机构分析师预计的销售额为54.1亿欧元,净利润14.2亿欧元。

尽管业内频繁传出设计厂商砍单,但实际上,晶圆厂扩建的步伐并未停滞。根据中国台湾工研院产科国际所统计的数据,2022年至2025年期间全球将兴建41座晶圆厂,这些新建的晶圆厂为今年设备厂商的业绩提供了支撑。

此外,由于设备端处于半导体产业链的最上游,即使目前终端市场的需求日渐萎靡,需求变化也不会立即传导给它们。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季度,阿斯麦共售出86台光刻机,虽然受美国芯片限令的影响,但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占比从上个季度的10%提升至15%。此前,据彭博社报道,ASML已向投资者保证,美国限制中国获取尖端半导体技术的最新出口管制措施,对该公司的影响“相当有限”。

数据来源:ASML

但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头部设备厂商已经感受到“芯片限令”带来的影响。

北京时间10月20日凌晨,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泛林集团发布截至9月25日的季度财报,当季营收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净利润为14.26亿美元,高于去年11.8亿美元;但毛利率44.5%,不如上季的46.1%。

相较于阿斯麦,泛林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更多。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泛林集团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占比高达30%。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交流会上,公司CEO Timothy Archer表示,“近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出口新规,包括晶圆制造设备及相关零部件和服务。对于2023自然年,我们估计,这些限制对总收入的影响在20亿至25亿美元之间”。

芯片周期的结果

当下的半导体行业,产能为王。另外,半导体的周期性波动,将会由下游开始传导,芯片设计厂商最先受到波及,这也是今年芯片设计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的原因之一。

不过,当前的半导体行业并不是某一行业或是某一环节的衰落,而是行业周期性波动的结果。由于在缺芯潮影响下,诸多厂商疯狂囤货导致市场需求的失衡,此时是消解库存的时候。有供应链人士告诉虎嗅,已有芯片商囤积了几千亿元的芯片。

美国半导体协会(SI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总额为14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较第二季度环比下降6.3%。SIA总裁兼CEO John Neuffer认为,在经历上半年的强劲增长后,半导体行业出现了自2020年以后的首次销售额下降。

代入到本轮周期下,此前由于新能源汽车兴起对芯片的大量消耗,叠加新冠疫情对产业链的冲击,半导体产业出现较大的供应缺口,各大厂商在过去两年纷纷加大资本开支,在这一过程中,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消费电子出现疲软,终端厂商囤积的库存没有得到及时消耗,市场总供给开始高于需求。

市场分析机构Future Horizons认为,在2021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资本支出增长45%,这将导致今年下半年投产的产能增加,导致供应过剩。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IC设计厂商,还是晶圆代工厂商,恐怕都难以独善其身。

在半导体产业进入下行周期的时刻,芯片企业削减资本支出是恢复芯片供需平衡的必要举措。台积电在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明确表示,2022年的资本支出将从此前预计的440亿-400亿美元下调至360亿美元。

截至11月3日,包括台积电、英特尔、联电、美光等全球代工巨头都公布了削减资本支出的计划。

业界人士告诉虎嗅,这场周期下行之后,半导体行业或将进入一个较为理性的增长局面,预计明年下半年,消费电子的库存将慢慢消减,市场逐渐进入供需的动态平衡。

自 虎嗅

]]>
AMD财报:2022年Q3AMD营收56亿美元 年增长率达到29% //www.otias-ub.com/archives/1514435.html Wed, 02 Nov 2022 12:07:49 +0000 //www.otias-ub.com/?p=1514435

近日,AMD 收盘时公布了其 2022 年第三季度的收益报告。

业绩公布之前,AMD 在 10 月初发布了初步财测,在个人电脑市场面临通胀低迷之际,该公司营收达到 56 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 29%。更重要的是,AMD 的非公认会计准则 (non-GAAP) 业绩和现金流都显示出稳健的增长,表明该公司的基础稳固,尽管收购 Xilinx 导致公认会计准则 (GAAP) 业绩出现了运营亏损。

根据其收益报告,AMD 第三季度利润为 6600 万美元,营收约为 56 亿美元,而如果考虑到收购 Xilinx 花的费用,那么该公司本季度的净营业亏损为 6400 万美元。作为对比,该公司去年第三季度营收 43 亿美元,利润为 9.23 亿美元。

对于非公认会计准则结果,AMD 营收年增长约 20%,达到 12 亿美元。当然,该公司的营业收入衡量的是在考虑了产品成本和其它费用(如工资)并从收入或净销售额中扣除后留给它的钱。

在净收入方面,AMD 仅有 11 亿美元的非 GAAP 收入以及 6600 万美元的 GAAP 收入,实现了 23% 的增长和 93% 的同比下降。目前 AMD 的 GAAP 和非 GAAP 每股收益分别为 4 美分和 67 美分。

在行业低迷的关键季度,AMD 最新财报的关键点是公司的运营和自由现金流。AMD 在本季度共计获得了 9.65 亿美元的运营现金流和 8.42 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与去年同期的 8.49 亿美元和 7.64 亿美元相比分别增长了 15% 和 10%。

AMD 表示,该公司未能实现本季度的目标,这是因为“PC 市场疲软,PC 供应链大幅削减库存”,利润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 2 月份以约 500 亿美元收购芯片公司 Xilinx 后进行的会计处理。

如果扣除收购 Xilinx 的费用,AMD 本季度毛利率 (反映产品成本占总营收的比例) 依然实现了增长,而这主要是得益于更贵的数据中心和企业产品帮助他们实现了更多的收入销售。非公认会计准则的营业利润率为 50%,与 AMD 自己的目标一致。

此外,该公司也确实在部分领域出现了增长,虽然游戏显卡的市场已经不像以前矿潮时期那般火热了,但 AMD 表示:得益于“更高的半定制产品销售情况”,其游戏领域(收入)增长了 14%,即 16 亿美元。这可能是指 PlayStation 5、Xbox Series S 和 X 以及 Steam Deck 等主机的定制化芯片。

其它方面,AMD 数据中心部门的业绩也实现了同比增长 45% 的成绩,毕竟 AMD EPYC 芯片的销售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而嵌入式业务也因收购 Xilinx 而大幅提升。

AMD 将于 11 月 10 日发布新一代处理器,并将于 3 日发布其最新的 GPU 架构。AMD 的首席执行官 Lisa Su 在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还押注,随着寒假的到来,她相信还会有很多人愿意购买主机。

展望未来,AMD 预计四季度营收将达到 55 亿美元,2022 年全年营收将达到 235 亿美元。作为对比,该公司在 2021 年第四季度带来了 48 亿美元的收入,全年收入达 160 亿美元,这意味着该公司将达到 68% 的年增长率。

自 IT之家

]]>
AMD财报:预计2022年Q3 AMD营收56亿美元 年增长29%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2752.html Sat, 08 Oct 2022 12:44:42 +0000 //www.otias-ub.com/?p=1502752

在近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一份文件中,芯片制造商 AMD 披露 —— 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其客户端计算事业部的营收,正面临显著低于预期的压力。此前,该公司在 2022 Q2 财季的报告中预测可实现 55% 的年增长,但最新提交的预警数据,推测 2022 Q3 财季只能实现 29% 的年营收增长。

WCCFTech 指出,在美国三大芯片巨头中,AMD 是第二家这么做的。

今年早些时候,英伟达也在披露惊人的营收下滑报告前采取了类似的做法,以缓和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

作为负面典型,英特尔则因向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而遭到了分析师们的严厉批评。

AMD 初步报告显示,该公司现预计 2022 Q3 财季营收 56 亿美元。在周四文件提交前,AMD 曾于上季度财报结束时给出的指导中,给出了 67 亿美元的预估数据(辅以强劲的 54% 毛利)。

Q3 营收的萎靡,主要归咎于 AMD 客户部门的业绩乏力 —— 涵盖了面向传统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 CPU 业务。相比之下,数据中心等部门的同比表现更加强劲(尽管环比持平或有所倒退)。

AMD CEO 苏姿丰博士将营收短缺归咎于宏观经济状况不佳和供应链调整,另一方面,PC 市场的整体看淡,也让 AMD 承受着更高的库存管理和其它成本开支(增加了 1.6 亿美元)。

自 2022 年初以来,分析师一直考虑对此加以修正,而苏姿丰也概述道:

PC 市场在当季明显疲软,尽管 AMD 的产品组合依然非常强劲,但受宏观经济条件推动的 PC 需求低于预期、且整个 PC 供应链正经历库存的答复调整。

在积极应对当前市场状况的同时,我们对数据中心、嵌入式和游戏部门的表现,以及我们多元化业务模式和资产负债表的实力感到满意。

AMD 仍专注于提供业内领先的产品路线图,并期待在本季度晚些时候推出下一代 5nm 数据中心和图形产品。

据悉,在收购了 FPGA 巨头赛灵思(Xilinx)之后,AMD 嵌入式部门的营收大涨 1549% 。不过今年,该公司也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增加了超过 20 亿美元的债务。

当日该公司股价下跌多达 6%(目前已缩小至 3%),而 AMD 年初至今已跌去 55% 的市值 —— 投资者在利率上升和美元走强的情况下溃散,且相同因素也对科技企业的出口造成了影响。

自 cnBeta.COM

]]>
PitchBook:2022年上半年大中华区风险投资总额仅为286亿美元 同比减少近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3147.html Wed, 14 Sep 2022 13:11:09 +0000 //www.otias-ub.com/?p=1493147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8月30日前8个月内,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到3470家,超过往年全年企业数量。这意味着,随着新冠疫情反复、消费需求低迷等因素,国内半导体企业无法撑住,最终陆续退出赛道。

近两年中国芯片半导体产业的投资热潮,如今出现“寒冬”迹象。

钛媒体App 日前从企查查处独家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分别为461家、715家、1294家、1397家、3420家。2022年1月至8月30日前8个月内,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到3470家,超过往年全年企业数量。(注:仅统计企业名称、名牌名称、经营范围含芯片的相关企业)

这一数据让人感到惊讶。要知道,2020年,中国还新增了2.31万家芯片相关企业,同比增长173.76%;2021年新增了4.74万家芯片公司。

这意味着,随着新冠疫情反复、消费需求低迷等因素,国内半导体企业无法撑住,最终陆续退出赛道。

实际上,当前,中国芯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处于“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从这一背景下来看,芯片退潮来临,国产芯片凛冬将至。

内忧:消费级芯片疲软、技术落后以及宏观经济挑战,导致整个中国投融资市场处于低迷情绪——Pitchbook最新发布的大中华区风险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风投在大中华区的投资仅为286亿美元,比去年上半年560亿美元减少近50%;

外患:芯片脱钩,美国限制对中国销售包括先进设备与材料、高性能人工智能(AI)芯片、EDA软件和14nm以上制程产品进口等产品。

据环球时报,8月31日,美国芯片巨头AMD、英伟达相继接到政府禁令,要对中国区客户断供高性能GPU(图形处理器)芯片。9月11日报道称,美国拜登政府计划下个月发布新规定,扩大对美国销往中国用于 AI 的半导体和半导体制造设备的限制,涉及科磊(KLA)、科林研发(Lam Research)、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英伟达(NVIDIA)、AMD、英特尔(Intel)等企业。

美国这些动作,意在卡住算力“脖子”,阻滞中国云计算、AI 发展,甚至波及互联网领域。有消息称,一旦英伟达A100、H100等芯片断供,国内各大数据中心不仅会被迫降低配置,成本也可能暴增3倍,而且中国的深度学习的研究速度将会受此拖累。

但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披露,AMD和英伟达占据国内85%以上的GPU芯片市场。由于技术和生态因素,小而散的国产服务器芯片产品无法直接补齐市场缺位。此外,很多跟随大基金布局的半导体投资人或机构,如今也面临无“高净值”项目可投的局面。

从二级市场的角度看,目前,A股市场的芯片概念股约有7.4万亿市值。而美国的出手会强化自主可控的逻辑,从而带动整个板块上涨,9月2日,AI芯片厂商寒武纪(688256.SH)股价暴涨20%,国产GPU厂商长沙景嘉微(300474.SZ)也上涨2.4%。因此另一角度来说,最终可能带来利好的结果。

寒气逼进投融资领域

9月6日,研究机构PitchBook数据发布《2022年上半年大中华区风险投资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大中华区风险投资活动大幅下降,前六个月总额仅为286亿美元,远低于2021年7-9月的总额数据,同时也比去年上半年560亿美元减少近50%。主要原因是监管、供应链问题和宏观经济挑战。

寒气已经开始影响到投融资领域。

目前,风投处于无法出手投资、无法资本退出的时期。上述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大中华区仅完成了56次单轮 1 亿美元及以上的融资,远低于2021全年261次融资数量。同时,IPO、并购等资本退出交易达64笔,总额也减少到406亿美元,远低于2021年上半年的1375亿美元退出总额。

实际上,美国等海外投资者一直是中国投资的“关键先生”。PitchBook在3月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风投在中国参与了446亿美元的交易,几乎是2019年231亿美元的两倍,同时占据去年全年大中华区1138亿美元风险投资总额的39.1%。同时,2021年,美国PE(私募股权)公司参与的中国公司交易只有35起,总额46亿美元。

其中,2021年,美国投资者在中国 AI 行业参与115笔交易,总额达98亿美元,创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芯片半导体领域投资达28.2亿美元。但到了2022年,美国风投在中国芯片半导体领域的投资额仅为8亿美元(截至6月17日)。

这意味着,随着拜登政府对中国芯片半导体领域的打压,以及更严格控制美元基金投资流向中国科技行业,加上全球经济放缓导致科技股大跌,让美国对中国风险投资的兴趣,从高增长反弹到低规模。

作为关键性的先进技术,芯片半导体领域在轰轰烈烈融资潮中,已经出现了“淘汰者”。

今年上半年,国产CPU芯片研发商“启灵芯”以及蜂窝IoT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公司“诺领科技”接连倒闭新闻已被行业知晓。最近,晋江三伍微电子创始人钟林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诺领科技面临倒闭的核心原因,主要是其同质化产品制造假的需求,团队中缺少能够指挥大局的人物和关键性投资人,以及高价从同行挖人,导致成本快速升高,没有资金用于芯片当中。

另外,钛媒体App还独家了解一个非公开案例。

一家研发CPU/GPU(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芯片的明星初创公司,于今年6月完成Pre-A轮融资,累计总额达7亿元人民币,估值约为3亿美元。但年中融资前,由于上海疫情、高价挖人等因素,这家还未量产任何一款芯片(俗称PPT芯片)公司,面临着“资金链断裂”危机。

根据上海临港新片区促进服务中心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为了解决这家公司“资金链断裂”危机,疫情期间“特事特办”,一个工作日内完成融资后股权变更登记等事宜。如果不能实现融资和工商变更,该公司将面临研发进度延期、投资无法到账等危机。

上述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钛媒体App,完成融资后,这家公司创始人感受到了资金链短缺,目前正在积极进行下一轮融资,并希望提升估值。“(我们公司知名的原因是)老板还是希望此刻大肆对外宣传,他可能希望推高估值。”

华登国际管理合伙人张聿表示,相比前两年半导体行业的投资“热”,如今一级市场芯片半导体投融资节奏在放缓,企业估值在缩水,真实的市场需求在下降,但钱还在。

“科技企业融资中常见的坑:不够重视融资,创始人自己要来重视,不能说交给财务经理,因为投资人往往还是见到创始人本人,才愿意掏钱;缺乏结合业务战咯的整体融资规划;缺乏清晰的融资目标和策略;BP(商业企划书)满天飞;演讲过于技术范儿;轻信投资人承诺等等。”云岫资本合伙人兼CTO赵占祥在2022世界半导体大会上表示。

赵占祥提到,今年开始,半导体行业的二级市场分化很严重,护城河不够深的上市企业PE(市盈率)达20-30倍,如果护城河比较高的企业达上百倍PE;一级市场上,过去半导体市场处于泡沫期时,企业融完资上轮估值翻1-2倍,如今估值则处于上轮翻一倍再打个六折的状态。

随着消费电子芯片需求放缓下,半导体股价一直在下跌。据报道,费城半导体指数在过去4周下跌11%,表现逊于纳斯达克100指数7%的跌幅,英伟达等企业到达今年以来股价最低点。

博时基金行业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兼基金经理黄继晨认为,从整个半导体板块来看,今年的重点还是分化。2022年以来,下游需求端呈现了很强的结构性分化。消费产业或家电产业正在库存去化,对芯片产品的需求就会阶段性变弱。而能源产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对芯片产品的需求就会更加强劲。长期来看,下游需求较强的产品会迎来强劲的经营期,下游需求转弱的产品会进入到四到六个季度的调整期。

“芯片下行的过程可能要持续到明年的一季度后。2023年二季度旺季后,整条消费电子芯片产业链会有大的好转。”黄继晨表示。

内外交困,国产芯片路在何方?

9月1日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前一天,一个重磅消息引爆了整个半导体行业。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8月31日披露,美国已限制其向中国出口A100和H100两款高性能 AI 芯片,这两款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以进行自动驾驶、语义分析、图像识别、天气变量和大数据分析等,公司预计3Q22面向中国区的相关产品营收约4亿美元(占预计总营收的7%)。

其竞争对手AMD也在同日被要求停止向中国出口 AI 芯片产品。

这是在英伟达、AMD业绩增长乏力之下,美国政府给出的又一重拳,同时或导致美国公司错失中国巨大的数据中心市场。要知道,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的1/3。(详见钛媒体App前文:《任正非的寒气逼近美国“芯片三巨头”》)

这一限制令也在中国企业的意料之外。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经理吴运声在WAIC大会上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他也是突然从媒体上获悉美国GPU出口限制令的消息,腾讯内部正在深入沟通,需要了解更多具体信息。

黑芝麻智能首席CMO(市场营销官)杨宇欣在一场论坛圆桌中表示,这一事件让整个产业链里面就紧张起来了,有很多企业创始人直接找到汽车芯片公司商量“国产替代”事宜。

此外,有媒体注意到,除了阿里云、腾讯云、浪潮等中国企业会受到影响外,中国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对英伟达 AI 芯片依赖度很高。例如,清华大学去年10月斥资超过40万美元,购买了两台英伟达AI超级计算机,每台由四颗A100芯片驱动。而中国科学院下属的计算技术研究所去年在英伟达A100芯片上花费了约25万美元。

尽管英伟达9月2日称,经与美国政府交涉,为满足H100开发需求,美国已授权其在2023年3月1日之前继续出口A100芯片。但这一禁令消息让行业加快“国产替代”速度,壁仞科技、寒武纪、天数智芯等企业都将可能会受益。

“我们认为美国对高端GPU芯片的禁令将推动GPU芯片的国产替代,”光大证券在上周的一份研报中写道,“从产品性能来看,目前国产高端AI芯片的通用性与英伟达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在某一些维度已经接近或者超过英伟达。”

实际上,尽管目前各家的推理产品已经开始逐步实现商业落地。但由于英伟达CUDA软件平台已经成为行业事实上的标准,以及训练芯片要求更高的设计难度,各家在训练芯片(例如A100)上和英伟达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

天数智芯首席技术官吕坚平对钛媒体App等表示,目前国内GPU芯片商业化仍远远落后于英伟达。“虽然说英伟达占国内客户95%,但我们没有看到5%。你何德何能在性能等全面超过英伟达?(当时)是不可能的事情。”

PitchBook数据显示,上述对标英伟达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近年来完成了共计25亿美元的融资,其中包括上海国盛集团、高瓴创投、红杉中国、启明创投等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机构。

PitchBook分析师布伦丹·伯克 (Brendan Burke) 表示,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的创新速度太快,这些新兴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超越它们。“VC支持的GPU初创公司的技术,在成本上并没有超过英特尔、AMD和英伟达等芯片巨头,因此,实际上这些公司并没有很多芯片出货。”布伦丹表示。

张聿坦言,“现在全球芯片大厂,拥有一二十年积累的优势,而我们这些初创公司想要通过几年的时间追赶上,坦白讲还是有差距的。”

那么,内外交困之下,国产芯片路在何方?

芯片行业不像造原子弹,也不像修高铁,它不仅需要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同时具备,而且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合作的高精尖行业。

美国“卡脖子”下,中国不仅需要刺激芯片行业发展,还要想办法帮助国产芯片“健康的突围”。

通富微电子(002156.SZ)副总裁胡文龙表示,中国半导体行业需要新的发展模式。“面对各种挑战,中国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投资机构、高校、院所等相关各方加强协同,以实现技术和产业突破。”

“个人建议创业者可以看看To B、To G的计算中心,到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方向。”和利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孔令国表示,半导体一个细分赛道,一般来讲就能跑出两三家企业,不管是两百家做,还是两千家做,最后也是形成两三家。

据媒体报道,在英伟达公布美国出口禁令两天后,一家位于上海的GPU初创公司的高管,接到了一位老股东的电话,他希望向该企业投入更多资金。

2020年以来,一些地方投入重金发展半导体产业,但最终却陷入困境、甚至陷入债务危机与跑路传闻中。

中新社主管的《中国新闻周刊》认为,这些项目普遍的问题是,投机性资本的力量裹挟了市场的力量、裹挟了技术的力量。从根本上看,就是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作用。

上述报道引述专家指出,在市场化的机制中,管理等要素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价值,或者说真正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让一些非市场因素发挥决定作用。

“从政策来讲,需要有一定的便利化措施、引导性措施,但是不是有必要给出大量补贴,或者行政干预,这个来说还要慎重。因为对我们经济安全来说,整体效率下降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秘书长崔凡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目前弥补短板的同时,中国仍然需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表示,面对内忧外患局面,中国必须慎重谋划,加强芯片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和布局,不断提高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整体水平。

“这是一条很漫长的行业发展之路,而不是如同短期行情可以一蹴而就的。”有芯片投资人告诉钛媒体App,他认为疫情结束之后,在中国继续支持国产芯片半导体行业下,芯片投资热潮可能会回归,但到那时可能不会有美元基金参与其中了。

市场资讯 

]]>
Joe Peddie Research:2022年Q2独显出货量较一季度下滑了22.6%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9125.html Tue, 06 Sep 2022 12:14:38 +0000 //www.otias-ub.com/?p=1489125

尽管 2022 年 2 季度的游戏营收出现了严重下滑,但英伟达仍在与 AMD 竞争的独显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Joe Peddie Research 最新数据显示,绿厂 2 季度独显市场份额接近八成、而红队只有两成。不过就算受 PC 市场销量崩盘的影响,独显出货量较一季度下滑了 22.6%,二季度出货量还是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了 2.4% 。

(图自:JPR)

具体而言,Nvidia GPU 份额从 2021 年 Q2 的 75%,增加到了 2022 年 Q2 的 80% 。与此同时,AMD 独显份额却从 24% 小幅滑落到了 20% 。

至于独显市场的新入局者,英特尔已有 1% 的微弱份额 —— 虽然该公司在核显领域的积淀相当深厚,但还是与在独显市场耕耘了数十年的红绿两厂有着显著的差距。

以下是 JPR 分享的市场动向:

● 二季度 AIB 出货量较 2022 Q2 大跌 22.6%,甚至较 10 年平均值低了 9.7% 。

● 二季度 AIB 总出货量较 2021 Q2 增加 2.4% 至 1040 万片,但仍低于 2022 Q1 的 1338 万片。

● AMD 桌面独显方面,AIB 总出货量出现了环比 34% 的下降、较 2021 Q2 低 5% 。

● Nvidia 季度出货量下滑 19.1%,但较 2022 Q2 增长 3%,并以 79.6% 的份额保持市场领导地位。

红绿蓝三家独显份额走势(图自:3DCenter)

与此同时,3DCenter 分享了更多细节。首先,2022 Q2 独显总出货量 1040 万片、销售额约 55 亿美元 —— 但与 2021 年的两位数相比微不足道。

其次,显卡平均售价从 2021 Q2 的 1029 美元、回落至 2022 Q2 的 529 美元。

科技分析师 Mike Bruzzone 也分享了三大厂的 GPU 份额走势

最后,在供过于求的大环境下,英伟达正努力让合作伙伴快速清理库存。预计在 9 月份,我们还会迎来第二轮更加积极的调价。

自 cnBeta.COM

]]>
Jon Peddie Research:2022年Q2全球基于PC的GPU出货量为8400万 同比下降33.7%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8752.html Mon, 05 Sep 2022 12:07:57 +0000 //www.otias-ub.com/?p=1488752

30系显卡发售后,新一轮矿潮便拉开了序幕。在短短的四个月内,主流游戏显卡的平均涨幅便已经超过了80%。在国发委下达整治“挖矿”的通知以及忍受了高价显卡许久的DIY玩家与普通消费者开始反抗之下,长达1年之久的矿潮逐渐褪去,不过由于30系显卡诞生于矿潮时期,且不少矿老板大量使用30系显卡,所以市面上存在不少的矿卡。

随着玩家购买30系显卡的欲望降低,那些想要购买的玩家都在持币等待,一是觉得厂商降价不够给力,二是新显卡即将推出,想再看看,三是觊觎买到矿卡。所以广大数码爱好者近几个月来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高频词,那就是“库存”,坊间传闻显卡的库存非常严重,尤其是英伟达。

Jon Peddie Research 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2022 年第二季度全球基于PC的GPU出货量为8400万,相比第一季度的9600万出货量,同比下降33.7%,环比下降7%。JPR还在其报告中指出,GPU将在2022-2026年期间实现3.8% 的复合年增长率,该公司预测2026年GPU的安装量将达到31.03亿台。未来5年内独立显卡在PC中份额将大幅增长,渗透率将增长到30%。

在2022年第二季度中,GPU和PC的整体连接率(包括集成和独立显卡、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为121%,环比下降7.9%;桌面独立显卡出货量环比下降22.6%,为1037万块。表现比第一季度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消费者购买显卡的欲望不过,并且40系和7000系显卡即将发布,为新显卡让路,清旧显卡库存,不过今年的下降幅度依旧高于过往十年的平均水平。

此外,2022年第二季度整体GPU出货量较上一季度下降14.9%,其中独立显卡的出货量下降幅度大于集成显卡的出货量。红绿蓝三大显卡厂商中,AMD的出货量受冲击最小,下降幅度7.6%,英特尔出货量下降9.8%,英伟达出货量下降幅度最大,下降约25.7%。

第二季度AMD的整体GPU市场份额比上一季度增加了1.1%,英特尔的市场份额由于Xe核显及Arc独显的推出增加了2%,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受矿潮影响较大,下降了3.15%。

不过最新的市场份额显示,英特尔在2022年第二季度依旧位居第一,市场份额为62%。AMD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20%,6000系显卡的表现还不错,AMD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市场份额为16%,相比去年有4%的增长。而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同比去年有了3%的增长,虽然30系显卡性能强悍,但也因为其高昂的售价和矿潮的影响,今年的市占率也仅为18%。

编辑点评:接下来的几个月,40系新显卡即将发布,从目前爆料的信息来看,新显卡的性能强悍,RTX 4070已经媲美RTX 3090,如果价格厚道的话,有可能会有效提升一波N卡销量。而AMD前天才开完发布会,苏妈在发布会上也提及7000系显卡,将搭载RDNA3架构GPU,性能大幅提升,新的显卡与现有RDNA 2架构显卡相比,GPU将提供超过50%的每瓦性能提升。下半年的显卡市场依旧竞争激烈,让我们拭目以待。

自 太平洋电脑网

]]>
Intel:2022年Intel客户计算机事业群营收同比下降25%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8644.html Mon, 15 Aug 2022 12:02:19 +0000 //www.otias-ub.com/?p=1478644

不得不否认,PC已经是过去式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是这样,巨头们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也是事实,所以所有的产品其是都有周期。存储芯片公司美光警告称,PC需求表现疲软,市场充满挑战。NV也预发布了季度财报,第二季度营收仅为67亿美元,远低于此前预计的81亿美元,令华尔街震动。

Intel和AMD等芯片巨头的财报也表明,PC市场正全面放缓。Intel客户计算机事业群营收同比下降25%,由于销售前景下降,将冻结生产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芯片部门的招聘。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表示,AMD对未来几个季度PC业务前景的看法趋于保守。

微软则表示,生产的放缓和PC市场的恶化导致其Windows OEM业务损失3亿美元。该业务向PC厂商提供OEM版Windows系统。

此外,韩国存储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正在考虑是否将其2023年的资本支出削减三分之一。

IDC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8130万台,同比增长14.6%;2020年第四季度,出货量9160万台,同比增长26.1%。但目前,PC销量又一落千丈。Gartner报告称,2022年第二季度,PC出货量大幅下降12.6%。

分析认为,随着消费者重新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日常工作,市场正面临全面下滑的风险。

此外,考虑到潜在的经济衰退,消费者换新机也会更谨慎。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用户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使用旧电脑。因此,PC销售热潮的终结可能会演变成一场长达数年的缓慢滑坡,给PC行业带来更大的痛苦。

在圈内人士看来,这些传统巨头已经不是降价促销这么简单了,全球通胀消费者经济不友好,购买越来越理智,而在大的环境下,持续大降价又不可行,所以这些传统巨头数据和销量会越来越难看。

自 快科技

]]>
Gartner:2022年Q2 PC出货量大幅下降12.6%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8001.html Sun, 14 Aug 2022 11:31:38 +0000 //www.otias-ub.com/?p=1478001

过去近两年,当疫情期间人们被隔离在家时,PC出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而现在,这样的增长终于消失。当地时间8月8日,存储芯片公司美光警告称,PC需求表现疲软,市场充满挑战。英伟达也预发布了季度财报,第二季度营收仅为67亿美元,远低于此前预计的81亿美元,令华尔街震动。

英特尔和AMD等芯片巨头的财报也表明,PC市场正全面放缓。

由于PC需求疲软,英特尔客户计算机事业群营收同比下降25%。英特尔此前表示,由于销售前景下降,将冻结生产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芯片部门的招聘。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表示,AMD对未来几个季度PC业务前景的看法趋于保守。微软则表示,生产的放缓和PC市场的恶化导致其Windows OEM业务损失3亿美元。该业务向PC厂商提供OEM版Windows系统。此外,韩国存储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正在考虑是否将其2023年的资本支出削减三分之一。

换言之,PC销售增长的热潮已走到尽头。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的鼎盛时期,PC销售曾出现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令人惊讶,因为PC销售的泡沫注定会走向破灭。


IDC 2012-2021年全球PC(台式机、笔记本、工作站)出货量 来源:CNBC

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前,PC销量多年来要么同比下降,要么只能持平。随着疫情的蔓延,只靠智能手机满足不了居家办公和学习的需求,PC行业才恢复了强劲增长。随着用户重新走出家门,这波红利也逐渐消退。

不过,PC行业仍有希望。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研究总监北川美佳子认为,行业最终将恢复增长,但花费的时间会比外界预期的长。

PC行业缓慢恢复增长

疫情发生之前,PC行业已受到严重冲击。IDC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全球PC出货量仅同比增长2.7%。在当时,即便如此微小的增长也被认为是个奇迹,因为再上一次年度同比增长还要追溯到2011年。

随着疫情来袭,全球很多地方都进入了隔离模式。以学生和上班族为主力,电脑成了很多人的刚需,PC销量便随之激增。IDC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8130万台,同比增长14.6%;2020年第四季度,出货量9160万台,同比增长26.1%。

但目前,PC销量又一落千丈。Gartner报告称,2022年第二季度,PC出货量大幅下降12.6%。北川美佳子表示:“市场繁荣肯定已经结束,两位数同比增长一去不复返了。今年,我们预计PC出货量同比下降9%。”

她预计,市场将在未来五年的某个时候恢复增长,但可能也只是个位数比例。

目前,企业采购笔记本电脑是为了给居家办公的员工配备办公设备,但随着恢复到岗,这一趋势也会放缓。

就消费者而言,随着现在电脑越来越耐用,一台电脑能用五年甚至更久,换机频率也就拉低了。

虽然销量有所下降,但“疫情红利期”带来的爆发式增长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PC行业:扩大了设备保有数量,培育了用户习惯。

PC用户将需要新产品

虽然PC销量会出现同比下降,但因为疫情期间的快速增长,PC用户总体数量有所增长。尽管销量无法维持疫情期间的高位,但北川美佳子认为,总销量不会跌破疫情前的水平。

她表示:“虽然消费者们换机不会太快,但几年后总还会换。我们认为消费者使用PC的习惯不会轻易改变。”

她指出,消费者正越来越习惯于使用PC,来满足线上健身课、视频聊天等各种要求。此外,不少游戏玩家也会持续升级最新的电脑。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随着消费者重新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日常工作,市场正面临全面下滑的风险。此外,考虑到潜在的经济衰退,消费者换新机也会更谨慎。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用户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使用旧电脑。因此,PC销售热潮的终结可能会演变成一场长达数年的缓慢滑坡,给PC行业带来更大的痛苦。

]]>
DigiTimes:预计2022年中国台湾地区的显卡出货量将下降40%到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7457.html Fri, 12 Aug 2022 13:50:12 +0000 //www.otias-ub.com/?p=1477457

英特尔、AMD和英伟达都修改了今年的目标出货量和预期收入,其中英特尔和英伟达都有较大幅度的下调。随着加密货币崩盘,显卡出货量可能会下跌50%,预计不少关联厂商会被波及,现在开始需要为漫长的冬天做准备。

据DigiTimes报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显卡供应商估计整个2022年,显卡的出货量将下降40%到50%,业内人士称会导致英伟达的收入“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下滑”,全年营收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创。英伟达在两天前发出公告,罕见地前提一个月预披露2023财年第二财季业绩,初步估算为67亿美元,远低于预期的81亿美元,今年剩余的时间都将为清理库存而努力。

英特尔预计全年收入将减少80亿到110亿美元,全年的营收预期也调低到650到680亿美元之间,估计今年PC销量将下降10%。更糟糕的是,英特尔的锐炫显卡已落后于原计划,至今还没有完全投放市场,持续恶化的市场环境,让英特尔雄心勃勃的GPU项目陷于两难境地。

由于整个消费市场的需求都在萎缩,同样影响了制造MCU芯片、显示IC、面板等相关制造商的需求。Elan Microelectronics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的MCU芯片和触摸屏的控制器,预计这个季度收入将下降30%。另外Chromebook的出货量也受到了重大打击,预计将下跌50%到60%。PC方面,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今年的出货量分别下跌10%和15%,无论游戏还是商用产品都难以推动销售。

AMD和苹果都通过某种方式避开了行业遇到的问题。AMD在2022年第二季度的营收为65.5亿美元,同比增长70%,环比增长11.3%,服务器和嵌入式处理器增长的部分抢占的是原本属于英特尔的市场。苹果正在推进其自研芯片计划,随着产品线全面以M系列英特尔的x86处理器,既提高了自身的供应量,同时也让英特尔失去大量订单,预计整个MacBook产品线在2022年的销量会继续增长,出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800万台。

自 Expreview超能网

]]>
DigiTimes:预计2022年英特尔和NVIDIA的收入将下降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7499.html Fri, 12 Aug 2022 13:48:17 +0000 //www.otias-ub.com/?p=1477499

基于上半年的出货情况和对下半年的收入预估,AMD、英特尔和NVIDIA纷纷调整了其出货量预期。据 DigiTimes 报道,分析师估计英特尔和NVIDIA的收入将下降。而且,由于最近加密货币的下降,GPU 的出货量预计也将下降 50%。

英特尔预计收入将减少 80 至 110 亿美元,并将其收入目标降至 65 至 680 亿美元。该组织估计 PC 收入同比将下降 10%。新冠疫情在 2021 年极大地促进了 PC 销售和组件的出货量。

NVIDIA预计,由于大流行后的下滑和数字货币的严重崩盘,销售方面缺乏真正的成功。台湾 GPU 供应商预计其 2022 年的出货量将下降近 50%,DigiTimes 提到的消息人士称,这将使 NVIDIA 的收入下降“以超乎想象的速度”。

消息人士称,这会对NVIDIA的年收入产生严重影响,预估会低于去年。NVIDIA最近发布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收入报告显示,该季度的负数基本上比预期的要差。NVIDIA 可能会在其高端 GeForce RTX 30 显卡上降价,包括 RTX 3090 Ti、3090、3080 Ti 和 3080。

Chromebook 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60%。联想和惠普预计其特定 Chromebook 型号的出货量将减少 60%。 Windows 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的销量预计将持续下降 15%。华硕、宏碁、戴尔和惠普在推动游戏和商务笔记本电脑领域的更高交易时遇到了问题。

AMD 已经看到了巨大的发展:该组织的第二季度收入增长了 70%,主要归功于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处理器和嵌入式 CPU 开发方面的市场收益有所增加。苹果最近见证了 2022 年的销量达到创纪录的 2800 万台。

正如 DigiTimes 所报道的,AMD 正蚕食着英特尔的市场份额,目前在整个市场英特尔的份额在 80% 左右。 AMD 在服务器领域的快速扩张以及与 Xilinx 合并带来的收入流将增加英特尔的困难。而英特尔出货量下滑的另一个原因是苹果转向自己的 Apple Silicon,英特尔失去了来自苹果的大量需求。

自 cnBeta.COM

]]>
英特尔财报:2022年Q2英特尔收入153亿美元 同比下降22%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6520.html Wed, 10 Aug 2022 11:54:33 +0000 //www.otias-ub.com/?p=1476520

市值被反超,不是 AMD 太牛,而是英特尔太拉胯。近日,英特尔发布财报后,股价大跌近 9%,而 AMD 股价上涨超 3%,以 1530 亿美元的市值再次超过英特尔(1480 亿美元),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信号在 5 天后 AMD 财报发布时得到了强化。

一边是英特尔公布了自 1999 年以来最差的财报表现,收入同比下降 22%,达 153 亿美元;而另一边,AMD 营收连续第八个季度创纪录地高增长,本季度同比增长 70%,达 66 亿美元,实力打脸英特尔前 CEO Brian Krzanich 那句“AMD 不会再回来了”。

对此,去年回归重新上任 CEO 的英特尔老将 Pat Galsinger 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该季度的业绩表现受到了宏观经济逆风和 PC 市场出货量下降的影响。

的确,新冠疫情的前两年,远程办公需求激增,提前预支了 PC 出货量;而现在,这部分“提前透支”的出货量正在加速萎缩,今年以来,全球 PC 市场出货量连续第二个季度下降。

但显然,外部环境这样的客观因素无法解释英特尔惨烈的财报表现。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国银行的分析师 Vivek Arya 直接向 Pat Galsinger 发起提问:“PC 市场疲软我可以理解,但奇怪的是:数据中心业绩也比预期低近 25%,这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吗?毕竟,大多数企业和云客户报告的营收和支出与预期基本相符。”

Gelsinger 坦言:我们自己在产品设计、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事业部(DCAI)、加速计算系统与图形事业部(AXG)等领域的执行出了问题。

事实上,为推动英特尔各个业务的执行力,Gelsinger 自 2021 年 1 月上台以来已经进行了多项业务改革,按照这个逻辑,本季度英特尔的承压表现可谓是改革的阵痛。财报电话会上,他多次用“将要”、“预计”、“对吗”这样的字眼来解释本季度的表现只是阵痛。但外界怀疑,Gelsinger 能否真的带英特尔重现昔日的辉煌?

从当之无愧的霸主,到被曾经俯视的对手追上甚至超越。从什么时候开始,英特尔的市场地位不再强势?

自 2006 年酷睿 2 系列 CPU 发布以来,英特尔是市场上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同一时期,因巨资收购 ATI 而陷入财务危机、研发停滞的 AMD,则进入了十年的至暗时刻。

2017 年,AMD CEO 苏姿丰回母校演讲时表示:为什么麻省理工博士生要为其 MBA 打工?没道理

苏姿丰接手 AMD 的 2012 年,AMD 市值只有英特尔的百分之一,并一度游走在死亡边缘。彼时的 AMD 时常被调侃:其存在的最大意义是防止英特尔因垄断而被分拆。

直到 2017 年,随着基于 Zen 架构的锐龙处理器横空出世,AMD 逐渐回到舞台中央,在台积电先进制程下的加持下,Zen3 架构的芯片性能甚至超过英特尔,乃至受制于英特尔“挤牙膏式”产品发布的消费者倒戈呼喊:AMD YES!

显然,英特尔在逐渐失去它的霸主地位。

01 10nm“七年之痒”

回顾英特尔的坠落,不得不提其过去十几年采用的“钟摆模式(Tick-Tock)”。

就芯片行业而言,市场上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公司。一种只做芯片设计(Fabless),比如英伟达、高通和 2008 年卖掉 Global Foundries 晶圆厂的 AMD;另一种只做芯片制造(Foundry),比如台积电、中芯国际这样的代工厂;还有一种两者都做(IDM),比如三星和英特尔。

随着摩尔定律的推进,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都需要投入巨额研发资金,这对于选择 IDM 模式的英特尔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于是,2007 年,英特尔正式提出 Tick-Tock 模式来分配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的资源。

Tick-Tock 源自钟表指针行走发出的滴答声。英特尔表示,Tick-Tock 的周期两年一循环,Tick 一年,Tock 一年。每一次 Tick 代表着一代微架构的处理器晶片制程的更新(即芯片制造),意味着处理器效能相同的情况下,缩小晶片面积、减小能耗和发热量;而每一次 Tock 代表着在上一次 Tick 的晶片制程的基础上,更新微处理器架构,提升效能(即芯片设计)。

英特尔认为,这两者错开时机,可以使微处理器晶片设计制造业务更有效率地发展。

然而,当 Tick-Tock 模式运转到第五代酷睿处理器 Broadwell 时,出现了问题。由于制程工艺限制,14nm 不断延迟,本该过渡到 10nm 的业务,受制于 14nm 制程工艺,乃至后面出现了 14nm+,14nm++,最终,英特尔卡在 14nm 制程长达 7 年之久。

同时期,AMD 从落后的 32nm 制程进入了 7nm 制程,依靠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扳回一城。就在近日,AMD 传出将在 2022 年第三季度,推出采用台积电 5nm 制程技术的 Ryzen 7000 处理器。

事实上,集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于一体的钟摆模式本就有内生问题。这意味着英特尔主要靠自己的资源输血研发,用英特尔自身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的订单分别养设计与制程的研发。相比之下,不参与设计、只做芯片制造的台积电则靠全球的顶级芯片设计公司的订单来迭代研发,效率自然更高。

其次,这种强绑定意味着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休戚与共。一旦技术路线出现失误,则一损俱损,设计部门与制造部门均落后。

但是,技术路线的正确与否往往在多年后才会被市场检验,市场需求也往往在多年后才会被看见。在这方面,英特尔多次错失时代的顺风车。

02 押错技术路线,失去苹果

首先是最遗憾的移动端芯片。

早在 2005 年,苹果就向英特尔提出了开发手机 CPU 的请求,但时任 CEO Paul Otellini 认为利润空间不大且有风险,所以拒绝了苹果。

这直接导致英特尔错过了在移动互联网底层硬件中分一杯羹的机会,PC 时代的王牌 X86 架构也在移动互联网这波浪潮里逐渐被 Arm 架构取代。乃至数年后,英特尔反过来向苹果推荐自家研发的移动芯片 Atom 时,苹果因其功耗比的缺点直接拒绝。

2016 年,英特尔停止开发 Atom 芯片,自此退出包括手机、平板在内的移动芯片市场。

此外,在英特尔老本行的桌面级芯片,英特尔也押错了宝。在生产 10nm 芯片时,英特尔采用了尼康的沉浸式(Immersion)光刻技术,而非更适合先进制程的阿斯麦 EUV 光刻机。这使其 10nm 芯片的生产受阻,延迟 3 年才交付。

类似的问题多次发生,而这严重影响了下游硬件厂商,并最终让英特尔失去了苹果这个重要的合伙伙伴和大客户。

2006年Macworld大会上,时任英特尔 CEO Paul Otellini 身穿防护服穿过干冰烟雾登场,将怀中的硅片递给乔布斯

乔布斯此前曾经表示,如果英特尔未能及时升级芯片,那苹果也会原地踏步。情况的确如此,2018 年,苹果表示,因为英特尔的芯片问题,导致 MacBook 需要重新设计;次年,又把 Macbook 出货量下降归咎于英特尔产能不足;2020 年,苹果正式放弃自 2006 年以来与英特尔的合作,拆下了最后一颗英特尔芯片,并宣布实现了全产品线芯片自研。

对此,英特尔前工程师 Franois Piednolc 曾透露,“如果没有在英特尔 Skylake 微架构中发现这么多问题,他们仍然会用英特尔芯片,但情况非常糟糕。Skylake 里面的小 bug 太多了,以至于客户深受其扰。”

此外在前沿赛道的押注上,英特尔的选择也出现了失误。芯片领域收购重组被视为弯道超车的机会,尤其是在新兴领域。今年 2 月,AMD 收购了赛灵思补上了 FPGA 这一块拼图,这被视为一次成功的收购。但英特尔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收购就要画个问号了。

2017 年,英特尔以 153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自动驾驶芯片公司 Mobileye,当时的 Mobileye 是当之无愧的市场龙头,市场占有率在一半以上。

但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Mobileye 的问题逐渐显露。以特斯拉为首的新造车车厂需要能够在既有芯片和算法上,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软件开发,这就需要芯片能够软硬解藕,Mobileye 高度封装的技术路线显然不匹配新能源造车的核心需求,因而,其他竞争对手英伟达、高通等逐渐抢走 Mobileye 的市场。

当时以为押中自动驾驶之眼和脑的英特尔,如今已对 Mobileye 也意兴阑珊。尽管眼下 Mobileye 的营收由于积压的订单还在增长,但英特尔已多次表示要拆分 Mobileye。

03《芯片法案》拯救英特尔?

为重振蓝色巨人的王朝,2021 年 2 月,英特尔请回其历史上第一位 CTO Pat Gelsinger 来担任第八任 CEO。上任以来,Gelsinger 的多项动作指向两个方向:执行与创新。

财报发布日上,英特尔宣布将逐步关闭傲腾内存产品。据统计,这已经是 Gelginger 变卖的第六个非核心业务了。如果说放弃非核心业务是为了聚焦于主业,那么,眼下,英特尔的重心在于解绑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

其实在过去,像 AMD 那样摒弃芯片制造(Foundry)、专注芯片设计(Fabless)是存在风险的。但在投资耐心和信心下挫的当前环境下,稳健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更能让人安心落意。英特尔已经箭在弦上。

但 Gelsinger 没有选择放弃晶圆厂,而是将制造部门与本公司的设计部门解绑,即:推出 IDM 2.0 模式。这一新模式依旧同时做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但是就制造而言,英特尔既为自己制造芯片,也为其他芯片厂商代工制造,还会把自己的一些制造任务外包给其他代工厂。Gelsinger 认为,这样更灵活的芯片制造部门可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形成更强的业务能力。

一位跟踪英特尔多年的分析师表示,英特尔是想借助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满足已有客户对高端芯片的需求,并找到更多潜在的市场需求,扩大设计部门的订单。

另一方面,英特尔也想强化自己的制造能力。当前,英特尔已陆续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俄亥俄州建立晶圆厂,加大投资先进制程的芯片制造,直指台积电和三星的领地。在英特尔已公布的大客户名单里,联发科选择了英特尔来代工。

但 IDM 2.0 模式的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尽管英特尔多年来的技术积累犹在,但其既设计又制造的生态位让其充满了竞争对手。至少,AMD 和英伟达更想要台积电来代工,而非英特尔。

除了解绑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Galsinger 更要确保执行,他表示:“我重新加入英特尔,是为了重振和重建一种执行和创新的文化”,要以问责制确保执行。并且,他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公布新的钟摆模式,“以推动一致和可预测的流程和设计创新节奏”。

当然,像芯片这样制高点的仗从来都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变数还有很多,需要做好旷日持久的准备,也要争取天时地利人和。追溯历史,台积电的崛起离不开大国博弈牵制日韩的大背景,以及张忠谋作为英特尔创始人格鲁夫老同事的顶级人脉,再加上每一位台积电工程师的玩命研发。强如苹果,也要花 14 年的连横合纵才实现了全产品线芯片的自研。

Gelsinger 深谙此理,也在积极斡旋外部力量的帮助。

在财报电话会上,他已经按耐不住地表示《芯片法案》将利好英特尔:“随着参议院、众议院通过,期待着接下来几天出现在总统的办公桌上,并签署成为法律。《芯片法案》是一项历史性的立法,可能是二战以来最重要的产业政策在国会通过。这将成为我们的战略助推器。”这项法案通过将会给英特尔带来一大笔资助,还可能会影响芯片制造业的竞争格局。

自 GeekPark极客公园

]]>
2022年Q2 AMD营收大涨70% NVIDIA游戏业务营收同比下滑达33%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6525.html Wed, 10 Aug 2022 11:54:24 +0000 //www.otias-ub.com/?p=1476525

近日NVIDIA突然发布了财报预警,指出二季度营收预计为67亿美元,环比下滑19%,同比仅增长3%,而且游戏业务营收仅为20.4亿美元,环比下滑44%,同比下滑也达到了33%。

游戏业务暴跌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主要还是今年矿卡市场崩盘,RTX 30系列显卡没有高溢价,销量也下滑了,但是NVIDIA CEO并没有提到矿卡的因素,而是强调大环境不好,说是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后续会跟合作伙伴采取调整渠道价格和库存的策略。

从老黄的表态来看,RTX 30系列显卡今年还会进一步降价,清库存是下半年的重要任务。

但是问题来了,同样是矿卡崩盘,NVIDIA这边的显卡业务暴跌了,AMD前几天发布的财报中显卡业务可是大涨的,Q2当季营收66亿美元,大涨70%,锐龙处理器是第一大产品,贡献了22亿美元的营收。

第二大产品就是游戏,贡献了17亿美元的营收,仅次于处理器,而且AMD CEO强调业务还会继续增长,今年年底会推出5nm工艺、RDNA3架构的RX 7000系列。

日前有爆料称RX 7000系列显卡的能效非常强,足够NVIDIA喝一壶的,这次如果性能及能效追上NVIDIA的RTX 40系列,那么显卡市场的竞争就更激烈了,而且还多了一个搅局的Intel公司。

自 快科技

]]>
快科技:2022年显卡二手价格已经下降超过50% RTX 3090更是高达60%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3118.html Wed, 03 Aug 2022 11:50:27 +0000 //www.otias-ub.com/?p=1473118

显卡暴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事情的导火索,就是挖矿热潮的退去。近两年来,显卡市场在挖矿的带动下十分火热,挖矿潮在全球的扩散,使得各种显卡被爆炒,一度出现一卡难求的场景,显卡市场价远超原价的情况屡见不鲜,且在渠道商囤货的行为下,显卡市场价曾几何时更是高得离谱。

只是,伴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大崩盘,以太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一路狂跌,比特币甚至一度跌破了2万美元,较去年11月份6.6万美元的高价跌去了三分之二,与此同时,作为与加密货币紧密关联的显卡市场,出现崩盘现象也实属正常,显卡的高价现象也理应结束。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以来,显卡二手价格已经下降超过50%,RTX 3090更是高达60%,此外,RTX 3080、RX 6800、RX 6600 XT降价幅度也都在60%左右。

据集微网报道称,有渠道商称,挖矿需求结束,矿难导致现在很多二手的显卡都是矿卡,华强北卖矿机的已经少了很多,矿卡的需求自然也在下滑。现在只能等这部分被市场消化掉之后,显卡市场才能恢复到常规的态势。

此外,据PC供应链表示,由于挖矿热潮消退,显卡2022年出货跌幅高达2-3成,显卡呈现价量齐跌走势,这从英伟达、AMD、英特尔,到板卡、相关芯片等供应链处影响甚巨。

“其实整体来看,绝对的需求还是有的,买电脑该配的显卡少不了,只不过有些人配APU,但是对于高性能的要求以及需求还是很旺盛的,至少独显这一部分的需求是没有下降的,只是说可能出货量会有下降。”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国产化的市场要求也一直存在,这是不会有什么逻辑变化。

“因此,整体来看其实还好,可能就是对一些特殊应用的,比如说非显卡设计本意应用的那些市场需求可能就是会大幅下降,比如矿卡。”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整体来看,显卡市场过度悲观的情绪,以及价格的暴跌,源头出现在矿卡身上,并由此带崩整个市场,随着矿卡的逐渐出清、RTX 40系显卡的发布,这一情况或将有所转机。

自 快科技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总营收达10458.3亿元 同比增长18.2%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7361.html Thu, 21 Jul 2022 12:55:37 +0000 //www.otias-ub.com/?p=1467361

自2014年集成电路发展纲要发布以来,国内芯片产业发展迅猛。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继续过去几年的快速、平稳增长态势,产业总营收在2021年更是首次突破万亿元达10458.3亿元,同比增长18.2%。

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4519亿元,同比增长 19.6%;制造业销售额为3176.3亿元,同比增长24.1%;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763亿元,同比增长10.1%。

从上图可以看到,虽然国内集成电路的增长速率稍有下滑,但都保持15%以上的同比增幅,整体市场都是在稳步上升之中。然而,对于国产芯片产业来说,现在还远没有到庆祝的时候。

如不少专家所说,过去几十年的国产芯片发展,大多以简单芯片和直接“me too”的国产替代为主。然而,随着全球需求的变化、上游技术的更新和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这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国内庞大的需求,这就倒逼国产芯片产业进入深水区。“大芯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

但和本世纪初的筚路蓝缕不一样,现在的国产大芯片站在了新的起跑线。

廿载耕耘:从手机走向数据中心

关于什么是“大芯片”,其实行业内并没有固定的定义,但大家都约定俗成地把类似手机和设备中类似CPU、GPU、DSP以及近些年来流行起来的DPU和AI芯片等都称为大芯片。大家耳熟能详的英特尔、英伟达、AMD、高通、联发科和Marvell等全球领先芯片公司都是典型的大芯片龙头。

2021年一季度的全球TOP 10芯片设计公司

(source:集邦咨询)

在芯片产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这些不同领域的大芯片龙头都是经历多轮搏杀而存活下来的。特别是在台积电于1987年成立并推动Fabless产业的繁荣以后,芯片(包括大芯片)设计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以2000年左右的网络浪潮时期为例。在当时,疯涨的互联网泡沫吸引美国风险投资和高科技公司争相建造下一代基础设施设备,而为应对预期的互联网流量爆炸,他们就就把目光投向了能够处理更多网络服务和不断增长数据速率的网络处理器。据不完全估计,当时围绕着这类处理器,就诞生了数十家的初创公司。但截至2007年,只有Cisco Systems、Marvell、飞思卡尔(Freescale)、Cavium Networks、AMCC、英特尔和Ezchip等公司还在大量销售网络处理器。

这足以证明大芯片竞争的残酷,但胜利者的丰厚回报率在过去几十年的中一直驱动企业因应市场需求前赴后继地投入到大芯片的角逐中去。如在国内,就在过去十几年的移动设备浪潮中跑出了多家大芯片“赢家”。

2000年前后,中国信息产业部(工信部前身)发布了“18号文件”,鼓励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这就吸引了一批海外人士准备回国创业,中国手机芯片巨头展讯(现在的展锐)就是在这个阶段成立的,这也是国产大芯片发展上值得写下浓厚一笔的成功尝试。与此同期,瑞芯微和炬力相继成立,他们和之后几年成立的华为海思以及全志都成为移动时代的国产大芯片先驱。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国产大芯片首次在终端设备新浪潮中发出了“中国声音”。

国产大芯片在移动端步步为营的同时,也同时在另一个庞大的电子终端市场——PC上萌芽。当前几个国产PC芯片厂商:龙芯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成立的“龙芯课题组”,他们是从MIPS切入处理器;飞腾团队则是从 1999 年开始投身Arm CPU研发。

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内又迎来了兆芯和海光这两家X86处理器厂商。他们分别通过与威盛和AMD合作,拿到了X86的架构授权,走上了国产CPU的不同新道路——前者以电脑为第一个落脚点,后者则首先聚焦数据中心。

也就是从海光成立的那一年开始,国产大芯片跨入了数据中心阶段,而这一切要从2012年说起。

四波浪潮:从AI芯片走向CPU

在半导体行业观察之前发表的文章《英伟达的AI芯片霸主之路》里有描述:“2012年,深度学习开山鼻祖之一的Geoff Hinton的学生Alex Krizhevsky成功训练出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并凭借该网络在图像分类识别领域大幅提升了性能(15%的错误率,比第二名真正高出了十个绝对百分点),从而成为人工智能的标志性事件。而这个创举是他使用英伟达的GPU实现的。”

GPU及其生态CUDA是英伟达一家的天下,但市场却无限大,因为看到专用AI芯片在训练断和推理端的潜力,全球便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AI芯片创业潮,如Graphcore、Cerebras Systems、Habana Labs(已经被intel收购)和Hailo等就是典型的代表。这也是国产近年来爆发的第一波大芯片浪潮,包括百度昆仑、燧原科技、地平线和寒武纪等一众巨头就是在这波热潮中成长起来,更多新企业也在AI热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此期间,还冒出了英伟达的另一类挑战者——GPU初创公司,这也是笔者所看到的国产大芯片创业第二波。

熟悉英伟达的读者应该知道,这家GPU巨头拥有两系列的产品线,分别是瞄准图形应用的图形GPU和瞄准AI应用的GPU,这系列产品也是大家所说的GPGPU。在海外,英特尔和AMD正在从两条产品线出发,进攻英伟达。

来到国内,大多数GPU初创公司则选择从GPGPU方向切入。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现在国内的GPU公司除了拥有景嘉微、龙芯、兆芯和飞腾这些老牌厂商外,天数智芯、壁仞、沐曦、摩尔线程、登临和芯动等国产GPU新贵。

至于为什么还有GPU的机会,壁仞科技联席CEO李新荣在接受钛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对算力的需求高速增长,通用GPU就是为快速迭代的人工智能算力需求而生,所以市场有这个需求,通用GPU规模化落地就一定会实现。”

在AI芯片和GPU方兴未艾之际,另一个“大芯片”DPU也突围而起。

据专用数据处理器(DPU)技术白皮书所说,DPU(Data Processing Unit)是以数据为中心构造的专用处理器,采用软件定义技术路线支撑基础设施层资源虚拟化,支持存储、安全、服务质量管理等基础设施层服务。其最直接的作用是作为CPU的卸载引擎,接管网络虚拟化、硬件资源池 化等基础设施层服务,释放CPU的算力到上层应用。

过去几年里,亚马逊AWS、英伟达、英特尔和Marvell等国际芯片巨头都在这个产品形态上发力。国内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也亦步亦趋。此外,包括中科驭数、云豹智能、云脉芯联、芯启源、大禹智芯、益思芯和上海炬向科技也成为了这个市场的新晋掘金者。

随着上述三种芯片的持续发展,数据中心架构的变化,国际形势的瞬息万变,进入最近两年,以PC芯片和服务器芯片新方向的Arm CPU走上了国产大芯片舞台中央。其中前者以此芯为代表,看中的是PC市场的Arm机遇;后者则竞争激烈,瞄向了炙手可热的数据中心市场。

十年浮沉:Arm服务器芯片终成主流

其实Arm服务器芯片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2008年开始,从Arm到芯片公司都开始对这个市场有了想法。然后不少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做了不少的尝试。但直到近年的华为鲲鹏和亚马逊Graviton面世之前,整个Arm服务器芯片市场基本都是处于曲折中前进的阶段。

但在华为、亚马逊之后,微软、腾讯、阿里、字节和Google等企业也都将目光瞄向了Arm服务器芯片,而这背后也有一些因素推动。首先就是以专注于基础设施的Arm Neoverse在2018年10月发布为标志,Arm服务器芯片跨入了新阶段。据Arm所说,全球基础建设的变化日新月异,为的就是因应持续成长的工作负载和不断增加的效能需求,而Arm Neoverse 就可针对云端、边缘和5G 网路进行最佳化,提供出色的速度、节能、效能功耗比及效能成本比,因应未来基础建设及其客户的需求。

Arm Neoverse路线图

(2020年9月发布)

此外,Arm转向64bit、全新Armv9架构的亮相。再加上Arm以绝对的份额统一了移动手机市场,在数据中心产生了巨大的流量。且同时还在逐渐往PC市场渗透,这就给了Arm服务器芯片创造了一个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好环境。

自苹果于2007年发表第一代iPhone以来,手机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就了低功耗处理器技术专家Arm。因为其架构的特性以及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基于Arm架构打造的手机芯片垄断了智能手机SoC市场。同期,网络也从3G走向了5G,这也让智能手机终端应用有了无限可能。如游戏、短视频等“云原生”应用的崛起,就给数据中心提出了新难题。再叠加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应用蓬勃发展的影响,暴增的数据中心带来的成本和功耗压力骤然上升。

上述种种因素驱动由X86架构统治了十几年的数据中心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这就给Arm带来了机遇。

回看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从各自为政走向了当前寡头屈指可数的局面。在芯片方面也同样如是,从早期的百家争鸣到最后英特尔X86架构芯片一家独大。造成这样结果的背后因素有很多。但在国内服务器芯片初创企业遇贤微CEO罗勇博士看来,X86处理器统治了PC 市场是其中一个关键要素。

罗勇博士指出,英特尔是在PC端证明了通用化策略成功以后,进而在效率、稳定性、大批量出货等方面证明了自己,也在网络端芯片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就给了他们做CPU性能优化的机会,成就了服务器。当然,“系统公司+CPU公司”这个模式,也是在PC领域验证了,所以才在服务器被认为可行。而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替换的正是IBM这样的软硬芯片全一体化的公司,所以跟英特尔打配合的是软件公司、系统公司,每个人都在这个变革中分到了一杯羹。

从罗博士的介绍我们得知,在过去这些年里,Arm协同芯片和生态公司解决了生态的问题,并在移动终端大批量出货,这就让他们走向服务器市场变得更顺理成章,且轻装上阵。在这种前提下,更多核的(正好适配云原生需求)、TCO更优化的芯片方案,成为了云计算时代服务器芯片的选择是自然而然的。

再加上华为和亚马逊的成功经验验证,Arm服务器芯片终于迎来了他们的关键时刻。这也就催生了不少Arm服务器芯片公司。

除了诞生Ampere Computing以外,华为和富士通还持续在上面深耕,英伟达也凭借其Grace系列在近年卷土重来,AWS和阿里巴巴这样的云厂商也成为了Arm服务器芯片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来到国内市场,市场需求叠加国际竞争态势的影响,发展本土的Arm服务器芯片就成为了迫切需求。这也驱动诞生了遇贤微、鸿芯微、启灵芯等多家初创企业入局其中。再加上华为、中兴、飞腾等原本就在这个市场深耕的企业。

由此可见,对于国内乃至全球的Arm服务器CPU来说,全新的篇章正式开写。

自 半导体行业观察

]]>
DigiTimes:预计2022年主板销量将下跌30% 厂商或准备进入艰难时期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1347.html Fri, 08 Jul 2022 13:36:09 +0000 //www.otias-ub.com/?p=1461347

前一段时间有报道称,随着PC市场需求减弱,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在2022年剩余时间里,各大厂商也开始调低行业的前景预测。像华硕和技嘉这样的主板大厂预计,2022年销量相比2021年将下降约四分之一,已大幅下调2022年的出货目标。

据DigiTimes报道,预计各大主板厂商的销量都将下跌,幅度在20%到30%之间。华硕和技嘉已经将2022年的预期出货量,分别从1800万和1300万,调低至1400万和900万块。华擎在2020年和2021年都有近600块的销量,不过也已经将2022年的预期出货量调整到400万块。主板制造商除了降低销售预期,也要想办法解决较高的库存问题,艰难时期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此前已经有报道指,英伟达和AMD都打算修改在台积电(TSMC)的订单。虽然两间厂商都将在2022年内推出基于新一代架构的GPU,但都面临显卡市场过度饱和的状况,以及下一代GPU需求下降的问题。此外,AMD基于Zen 4架构的Ryzen 7000系列CPU,以及对应的AM5平台,也将面临竞争对手和市场整体环境的严峻挑战。此前有投资公司的报告称,AMD明年用于客户端PC的CPU和GPU出货量将会大幅度下滑,CPU同比下降6%,GPU收入同比下降7%,两者总计减少大概6.75亿美元收入。

与消费端有所不同的是,数据中心和企业服务器方面需求依然强劲,涉及HPC、AI和5G等基础设施的项目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内持续推进。像技嘉和华擎的数据中心产品,在这段时间将继续蓬勃发展。

自 超能网

]]>
华尔街分析师:预计2022年Q2台积电收入达181亿美元 环比增长 43% //www.otias-ub.com/archives/1456416.html Wed, 29 Jun 2022 12:57:16 +0000 //www.otias-ub.com/?p=1456416

台湾代工巨头台积电的季度收入预估将会在近期首次超过英特尔。华尔街分析师估计,台积电第 2 季度的收入达到 181 亿美元,环比增长 43%。另一方面,根据雅虎财经收集的估计,英特尔同期的预计销售额为 179.8 亿美元,将连续下降 2%。

m8yyv3kh.webp

台积电的季度收入有可能超过英特尔,这表明对合同芯片制造的需求已经增长,高通、英伟达、AMD 和苹果等公司都在推动,他们设计自己的芯片并将制造工作外包给台积电等代工厂。

这种趋势给英特尔带来了困境。这家半导体巨头传统上制造其设计的芯片,作为其集成设备制造模式的一部分,但该公司现在越来越依赖台积电和其他代工厂的某些组件。

最重要的是,英特尔计划利用这些增加的产能来生产更多自己的芯片,同时也支持其振兴的代工业务,希望未来能从台积电和韩国的三星(业内另一家领先的芯片制造商)那里抢到业务。

英特尔的这项新战略被称为 IDM 2.0,这意味着这家芯片制造商将不得不兼顾两个有点冲突的目标

● 通过说服各种无工厂的芯片设计者使用其工厂,从台积电和三星手中夺取代工市场份额。

● 将台积电和三星的尖端节点用于某些组件,与AMD和NVIDIA等无工厂公司竞争。

这一策略的一个影响是,英特尔有可能帮助台积电在未来发展。例如,英特尔即将推出的 Ponte Vecchio 数据中心 GPU 将使用自己和台积电的五个不同工艺节点。在 PC 方面,英特尔的下一代 Meteor Lake 客户端处理器将于 2023 年亮相,也将使用英特尔和台积电的混合节点。

同时,英特尔的新合同制造业务– Intel Foundry Services 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第 1 季度,英特尔代工服务只带来了 2.83 亿美元的收入[PDF],这大约是台积电同期 167 亿美元销售额的 1.6%。

自 cnBeta.COM

]]>
TrendForce:2022年Q1全球无工厂芯片设计厂商总收入达到3942.7亿美元 同比猛增44%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8115.html Sun, 12 Jun 2022 08:51:26 +0000 //www.otias-ub.com/?p=1448115

芯片设计行业一片繁荣!TrendForce发布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无工厂(Fabless)芯片设计厂商的总收入达到3942.7亿美元,同比猛增44%,几乎各大厂商都实现了增长。高通、NVIDIA继续高居冠亚军位置,季度收入分别为954.8亿美元(不含授权业务收入)、790.4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达53%、52%,可谓齐头并进。

博通位列第三,但是611.0亿美元的收入“只”增长了26%。

AMD已经快速追赶上来,合并赛灵思、CPU/GPU生意红火,收入暴涨71%而达到588.7亿美元,距离博通只差不到4%。

如果以后再加上新收购的Pensando,新公布的锐龙CPU/APU、霄龙CPU、显卡、计算卡路线图也令人振奋,AMD赶超博通进入前三也毫不意外。

谁能想到,六七年前几乎要破产的AMD,能有今天如此高光时刻。

联发科被AMD挤到了第四,但收入涨幅其实也有32%,突破了500亿美元。

Marvell美满电子大涨73%,从第九升至第六。

来自中国上海的Novatek联咏科技增收38%,但从第六滑落到第七。

Realtek瑞昱维持第八。

赛灵思、Dialgo分别被AMD、瑞萨收购而不再参与排名,上海韦尔半导体、Cirrus Logic因此得以跻身TOP10,但前者是TOP10里唯一收入下滑的。

自 快科技

]]>
AMD CEO:2022年PC市场将放缓 专业应用芯片领域需求“暴涨”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7731.html Fri, 10 Jun 2022 13:01:13 +0000 //www.otias-ub.com/?p=1447731

近日消息,据报道,过去几年,受到新冠疫情等原因,全球个人电脑市场表现强劲。不过日前,美国电脑处理器厂商AMD的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表示,今年个人电脑市场增速将会放缓。

当地时间周四,AMD举行了“分析师日”活动。苏姿丰表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增长之后,个人电脑市场的放缓是很自然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市场对于高性能计算和“自适应计算”的需求还是很强劲的。

之前,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个人电脑的发货量出现了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下滑。研究公司“Canalys”上周在一封研究报告中表示,由于市场饱和以及通货膨胀原因,市场对于消费者电脑和教育行业电脑的需求已经进一步放缓。

当天,AMD方面也给分析师报告了一些好消息,比如在云计算芯片、数据中心芯片,以及人工智能专业应用芯片领域,市场需求出现了“暴涨”。

该公司预测,未来,公司毛利润率将高达57%,运营利润率在30%左右。而在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的毛利润率高达48%,运营利润率高达16%。

今年五月份,AMD预测该公司今年的毛利润率大约为54%,另外该公司对于全年和第二季度的营收预期值,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预测数据。

]]>
IC Insights:2021年全球半导体规模达6146 亿美元 前十半导体公司份额占比高达57%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6745.html Thu, 28 Apr 2022 12:11:44 +0000 //www.otias-ub.com/?p=1426745

集微网消息,近日全球知名半导体数据分析机构IC Insights更新了第二季度报告。该报告分析了主要半导体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不包括纯代工厂(如下图)。虽然 IDM 代工收入存在少量重复计算效应,但不足以显着改变总体结论。

2021 年,不包括纯代工厂在内的前 50 家半导体供应商占全球 6146 亿美元半导体市场总额的 89%,比 2010 年前 50 家公司的 81% 份额增加了 8 个百分点。 前5、前 10 和前 25 的公司在 2021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分别比 2010 年增加了 8、9 和 11 个百分点。

随着未来几年预计会有更多的并购,IC Insights 认为,合并可能会将顶级供应商的份额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2017 年,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一的供应商自1993年以来首次易位。 1993 年,英特尔以 9.2% 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成为排名第一的供应商。 2017年,英特尔的销售额占整个半导体市场的13.9%,相比之下,三星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在 1993 年为 3.8%,2017 年为 14.8%。三星在 2017 年跻身半导体销售排名第一的原因更多的是它迅速获得了市场份额,而不是英特尔失去了市场份额。

2019 年,内存市场急剧下降 32%,使整个半导体市场下降了 12%。由于当年三星半导体销售额的 77% 是内存设备,因此内存市场暴跌拖累该公司的半导体总销售额下降了 29%。尽管英特尔的半导体销售额在 2019 年相对持平,但该公司在当年重新获得了半导体供应商第一的位置(如下图)。然而,三星在2021年重新获得了排名第一的位置,销售额增长了 33%,而英特尔的销售额增长了 1%。

除代工厂外,2021 年有两家新进入前 10 名的公司——中国台湾fabless联发科和美国的fabless AMD。这两家公司在去年的排名中取代了苹果和英飞凌进入前 10 名。联发科的销售额惊人地增长了 61%,使该公司的排名上升了三个位置(从第 11 位上升到第 8 位),而 AMD 在 2021 年的销售额增长了 68%,从第 14 位上升到第 10 位。

2021 年,前10大半导体供应商中有 5 家是无晶圆厂公司,比 2019年多两家。2008 年排名中只有一家无晶圆厂公司(即高通),而 2000 年则没有。2021年,前 10 名公司的销售额均至少达到 164 亿美元。

自 爱集微

]]>
Gartner:2021年的全球半导体研究报告 华为海思营收大降81%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1103.html Sun, 17 Apr 2022 08:48:24 +0000 //www.otias-ub.com/?p=1421103

根据 Gartner 发布的 2021 年的全球半导体研究报告显示,由于美国贸易制裁,影响了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整体份额,华为海思已跌出全球 25 大半导体供应商的排名。Gartner 研究副总裁安德鲁·诺伍德( Andrew Norwood)在报告中表示:

“海思的收入下降了 81%,从 2020 年的 82 亿美元降至 2021 年的 15 亿美元,收入大减了67亿美元。 这是美国制裁该公司及其母公司华为的直接结果。”

根据Gartner 报告,2021 年半导体行业前十名分别是:三星电子、英特尔、SK 海力士、美光科技、高通、博通、联发科、德州仪器、英伟达、AMD。

三星电子自 2018 年以来首次从英特尔手中夺回半导体供应商排行榜的榜首,2021 年三星的芯片收入总计 7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2.3%,而英特尔公布的销售额为 725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2.2%。

对比来看,三星这次超越英特尔的幅度并不大,仅仅只有不到一个百分点。

第三名SK海力士在2021年营业收入仅有约英特尔的一半左右,市场占有率也只有英特尔的一半。

从增长率来看,海思的竞争对手高通、联发科都获得了大幅上涨,其增长率分别为53.4%和60.2%。

但AMD增长率是最高的,达到了68.6%,其次才是联发科、高通、SK海力士。

Gartner数据还显示,2021 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额为 5950 亿美元,比 2020 年增长了 26.3%。

安德鲁·诺伍德说:“目前芯片短缺继续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但 5G 智能手机的放量以及强劲的需求和物流/原材料价格上涨共同推动了半导体平均销售价格(ASP)的提高,促使 2021 年收入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韩国去年的全球市场份额增幅最大,因为内存市场的强劲增长,推动该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总体份额达到 19.3%。

根据诺伍德的说法,海思被制裁份额大跌,也对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产生了影响,中国的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6.7% 下降到去年的 6.5%。

海思半导体负责华为使用的麒麟、千兆网、鲲鹏、巴龙和升腾芯片,将其设计的生产外包给台积电等芯片制造商。但在美国收紧制裁下,海思无法再与台积电等多家主要芯片代工厂开展业务,因为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美国核心技术来制造晶圆。

据外媒报道,尽管华为尚未宣布海思有任何重大裁员,但其员工受到大陆其他 IC 设计公司的高度追捧。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员工已经跳槽到智能手机巨头 OPPO 位于上海的芯片设计部门 Zeku 工作。

今年,海思在华为内部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受美国制裁影响,中国芯片产业受到巨大冲击,与此同时也倒逼国产芯片供应链谋求自强。

这其中,海思更是被寄予厚望。从华为近期的动作来看,华为不仅没有放弃海思,且释放了华为加码芯片领域的积极信号。

2022 年 3 月29 日,华为在年报中列出了最新的业务架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海思从2012实验室下的二级部门独立出来,升级成为华为的一级部门,与华为云计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运营商BG、企业BG、终端BG、数字能源、ICT产品与解决方案并列同级。

此外,2021 年华为除了将海思单独摘出来,还把原有的消费者 BG 去掉,由终端 BG、华为云计算等多个部门分别负责,并对职能平台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华为研发体系的主要载体为华为 2012 实验室,下设中央研究院、中央软件院、中央硬件院、海思半导体等二级部门。不过,海思虽然在名义上是二级部门,但是在内部地位非常高。

华为内部人士曾透露,海思地位超然,实际上就是一级部门,2012 基本管不了它。何庭波不仅是海思的总裁,也是 2012 的总裁,同时她也是华为董事会成员之一,比有些一级部门老大的地位还高。

此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海思在华为是芯片设计部门,不是盈利的公司,对它没有盈利的诉求。现在是养着这支队伍,继续向前,只要我们养得起。这支队伍可以不断研究、开发,为未来做准备。

自 雷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