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M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Fri, 10 Sep 2021 06:13:3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APM领域国产化先锋!博睿数据与麒麟、统信、中科方德完成兼容性认证
//www.otias-ub.com/archives/1310077.html Fri, 10 Sep 2021 06:13:31 +0000 //www.otias-ub.com/?p=1310077
近日,北京博睿宏远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睿数据”)全系产品与国产主流操作系统完成兼容性适配:银河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V10(ARM+X86架构)、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V20(ARM+X86架构)、中科方德操作系统V4.0完美兼容,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卓越,能够满足企业客户联络的关键性应用需求。全面助力新基建和国产化核心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
近年来,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大力推动政府、国防、军工、金融、交通等领域的信息产品国产化进程。“十四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实施“科技自强自立”以及“国家安全”战略。操作系统作为网络安全的底层架构,在国产化布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操作系统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基础软件,是所有应用软件和数据处理场景的基础和平台,直接关系到信息安全。如果无法在操作系统方面实现安全可控,整个信息安全就无从谈起。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信创环境下的应用场景国产操作系统从“可用”阶段逐步过度到“好用”。

此次博睿数据旗下软件完成国产主流操作系统兼容性适配认证,不仅是基于产品功能和性能的测评认证,更代表了博睿数据在推动国产IT运维产业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为企业级用户提供稳定可靠、广泛兼容解决方案的持续努力。

博睿数据深耕IT运维13年提出“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旨在打通从代码到用户(Code to Customer)访问的全过程,全数据链探知路径、性能和服务品质,形成一种创新的业务体验管理模型。可以满足企业客户对应用可用性、应用体验的高要求,在稳定可靠和灵捷快速之间取得相对平衡, 从而加快国产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博睿数据持续对IT运维监控技术的专注,使得公司的解决方案覆盖了IT运维监控管理所有分支领域(DEM、APM、ITIM、NPM和智能运维管理),并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制造业、电信相关服务、电商等多个领域,客户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国泰君安证券、中信银行、中国南方航空等行业巨头,覆盖IT运维人员、开发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前端业务人员等多种职业角色。

未来,博睿数据将持续专注技术和服务的打磨,一如既往的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与国产软硬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完善的生态环境,为企业提供创新性的APM解决方案,构建国产化系统生态圈,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

]]>
博睿数据通过CMMI5级评估,国内APM领域首家
//www.otias-ub.com/archives/1305955.html Thu, 02 Sep 2021 03:10:23 +0000 //www.otias-ub.com/?p=1305955 近日,博睿数据通过了代表软件能力成熟度最高等级的CMMI5级评估认证,并获得了美国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研究院颁发的CMMI5级证书。

【博睿数据CTO孟曦东作为评估发起人发言,并与SEI主任评估师Mira Culley就CMMI5级认证和改进进行了充分沟通】

CMMI全称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国际公认的衡量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和过程规范性评估标准,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创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全球的软件产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CMMI共有五个等级,分别标志着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的五个层次。从低到高,软件开发生产计划精度逐级升高,单位工程生产周期逐级缩短,单位工程成本逐级降低。据SEI统计,通过评估的软件公司对项目的估计与控制能力约提升40%到50%;生产率提高10%到20%,软件产品出错率下降超过1/3。

对一个软件企业来说,达到CMMI2就基本上进入了规模开发,具备了一个现代化软件企业的基本架构和方法,具备了承接外包项目的能力。CMMI3评估则需要对大软件集成的把握,包括整体架构的整合。一般来说,通过CMMI认证的级别越高,其越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越强。因此,是否能够通过CMMI认证也成为国际上衡量软件企业工程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CMMI5级是当今世界软件能力成熟度难度最大、等级最高的评估,通过该评估即代表软件企业的软件能力成熟度达到了最高级别。

CMMI5的评估认证通过,标志着博睿数据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已达到最高级,在软件研发水平和管理质量跻身全球软件业先进水平,与国内外超一流科技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

博睿数据一直遵循CMMI模型的软件研发管理理念,将通过CMMI最高等级认证作为努力的方向。博睿数据于2018年通过CMMI3级认证后,便正式启动CMMI5的导入工作。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过程改进工作,从相关部门选拔骨干人员成立了EPG(工程过程组),为软件能力的改进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经过4年不断的投入资源,以及各部门同事共同努力,博睿数据形成了一系列正式的规范,涵盖公司产品研发、质量管控、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项工作内容,并在Bonree Server、Bonree Browser、Bonree DataView、Bonree SDK APP等多个项目的试点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建立了一套符合公司研发特点的过程管理体系。

未来,博睿数据将继续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把CMMI5评估认证的相关标准应用到每个项目中,在高成熟度的体系框架下,不断提升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构建系统化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成熟更优质的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赋予行业发展新的动能。

]]>
博睿数据: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www.otias-ub.com/archives/1259280.html Wed, 09 Jun 2021 02:31:49 +0000 //www.otias-ub.com/?p=1259280 本文来源:199IT 作者:Ralf

博睿数据作为一家耕耘APM(应用性能管理)十三年的技术领导厂商,在热潮翻涌、新机频现的数智化时代,如何整合自身优势,为传统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智能运维等服务?其在信创领域又有哪些布局?

2021年5月27日,博睿数据在北京召开“服务可达 达者为先·博睿数据2021年战略升级发布巡展”。战略发布会上,博睿数据向业界正式推出“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全新的IT指标体系。

传统行业客户更需要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谈及这一全新的IT指标体系时,博睿数据CEO冯云彪坦言,博睿数据从成立到现在,服务产品线比较丰富,技术积累做得也还不错,为什么在这个阶段提出数据链DNA概念。因为早期博睿数据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客户的特点是本身IT能力很强,他们往往集中在一些局部需求上。从15年开始,博睿数据开始往非互联网的传统行业、金融行业等领域拓展。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的需求是能够提供更专业化一站式解决方案,而不是只提供一个产品。

冯云彪描绘博睿数据的战略目标是“随着数据链DNA战略的发布,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把解决方案不断的在传统领域的客户中深入推广;能够让它支持更多上游企业的产品,我们也会把自己更多产品线叠加进去。从而能够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博睿数据成立于2008年,其第一个明星产品为Bonree Net。当时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海量复杂频率监测任务多地区运营商智能分发技术;自研函数调用拦截分析引擎,并基于此突破IE全版本网络性能数据采集技术;自研实现复杂Web事务流程录制器的开发及性能数据采集技术。

2011年,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浪潮的蓬勃发展,博睿数据率先实现海量复杂频率监测任务多地区运营商智能分发技术,独家推出手机端APP主动式性能监测产品 — Bonree APP,业内率先支持IE 11浏览器的网络性能数据采集技术,率先支持基于HLS协议的流媒体播放性能及用户体验监测技术。

2015年,代表APM核心监控能力的Bonree Server 产品正式上线,Bonree Server 产品率先支持C/C++后台服务应用性能数据采集分析技术。

此后,博睿数据技术产品能力进一步迸发,先后自研推出大数据在线分析引擎 — Bonree OLAP Engine,独家推出流式大数据引擎框架 — Bonree Ants,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在主要产品线实现动态基线和异常检测算法。

2019年,随着Bonree DataView 可视化产品正式发布,创造性的实现多数据源海量数据的统一存储和在线分析,智能运维管理迎来新变革。

2020年,作为国内A股市场上的“APM监测第一股”,博睿数据成功登陆科创板。

早期,博睿数据通过采集并分析模拟用户在使用网页、APP等应用时的性能数据,帮助客户诊断和优化前端应用的用户体验。到现在,博睿数据已经形成了DEM(用户数字化体验管理)、NPMD(网络性能管理)、APM(应用性能管理)全链路一站式解决方案。

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

在博睿数据COO吴静涛看来,市场上95后逐渐成为了消费市场的主力。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的 Z 世代,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他们更加渴望自由而弹性的生活,特别是对在线服务的可用性和体验的要求极高。这倒逼着从过去20年里是以应用为中心构建了所有的IT体系,包括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体系等需要转变到以用户为中心的IT体系。从“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迫在眉睫。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

“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为DEM、NPMD、APM的首字母缩写。

DEM(Digital Experience Management)即用户数字体验管理,包含客户端APP体验监控、浏览器体验监控、小程序体验监控、浏览器拨测和手机拨测等一系列技术。博睿数据的DEM基于用户会话的监控视角和分析模型,是国内DEM领域监控工具中独家具备了用户会话及全量访问事件的监控和分析能力的产品。

NPMD(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即网络性能监测和诊断,通过网络嗅探、BigIP大数据引擎、Nginx Telemetry等技术,从业务、应用、系统、网络、硬件几个维度分析诊断,实现网络传输的路径发现,异常发现,故障发现。

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即应用性能管理,通过字节码注入和微服务探针,无需应用代码变更的情况下实现对代码运行效率、SQL调用效率、PaaS API调用逻辑追踪,以及微服务的性能监控。

相比其他领域的指标体系需若干年落地不同,博睿数据经过十三年的技术积累,在提出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 新IT指标体系的同时,已经可以快速落地实现。吴静涛称之为博睿数据“七种武器”。包括:

  • 客户端:拨测/SDK/反嵌JS通过浏览器和手机真机APP拨测, 客户APP的SDK嵌码, Browser/H5/Webview监控,确保服务可达并提升用户体验;
  • Edge/CDN节点:主动拨测:性能监控, 得到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性能表现, 延迟和丢包作为选型依据和性能排查依据。
  • 云服务:月报/定制测评通过每月对云服务商监控提供定期性能报告, 成为企业客户对多云服务的议价依据, 从而提升企业客户的实际服务能力和可用性
  • 门户:页面/首屏加载分析信创环境和传统环境的灰度性能分析; 提供专业建议, 来提高体验, 避免劫持, 从而提高可用性
  • 网络:NPM网络性能管理实时流数据抓取分析技术, 实时流数据路径判断, 快速发现和排除网络上的节点故障, 
  • PaaS平台/API:ADT应用深度追踪调用逻辑的自动拓扑可视化, 快速发现API服务异常, 重载过库攻击等现网环境风险;
  • 代码/DB:APM应用性能管理通过字节码注入, 无需开发变更, 现网实现对代码执行, SQL调用效率的监控, DevOps的必备技术, 也是提升信创平台应用性能的利器。

客户在取得了不同环节的体验数据, 网络数据和代码执行效率数据后 ,需要通过 DataView 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整合 , 和特征关联 . 实现对 VIP 用户访问的访问过程全栈溯源 , 提升用户体验 ; 同时实现机器学习后的智能基线 , 智能警报 ; 再通过 AI 人工智能实现根因分析 ,提出解决建议和方法 , 甚至通过 API 调用验证过的预配置 , 实现一键变更和一键割接。

谈到博睿数据与其他大数据平台的不同点时,吴静涛表示博睿数据能够深挖应用场景,运用实时流数据的Telemetry data实现信息整合、特征关联和业务洞察,实时数据是制胜的关键之一。

积极参与信创生态建设

在中国的数字化进程中,信创产业正如火如荼发展,国家给予了各种政策扶持。信创产业是国家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

博睿数据CEO冯云彪在接受199IT采访时表示,博睿数据从2019年开始关注信创领域。目前已通过并正式加入了信创工委会,今年上半年开始展开工作,第一季度博睿数据正式成立了信创专属部门。因为信创产业已经开始向金融和一些企业化方向过渡,博睿数据在信创里面也找到了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一些大的集成商,还有一些小的基础应用提供商。

博睿数据CEO冯云彪

冯云彪介绍目前的一些进展时表示,当前博睿数据在做基于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一系列的测试工作,待完成后也会与生态伙伴互认证,签订战略合作。

“我们希望首先从生态合作的角度,把生态链企业的适配工作做好,还有在信创工程汇总涉及到的硬件、操作系统等必要要做的软硬件,我们也都会去做。按照主管部门指导,也会完成相关的测试工作。在这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国家级的信创项目,我们都会积极参与。“

在谈到在信创生态里的作用和价值时,博睿数据CTO孟曦东认为国家正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前列,在这一发展趋势中,博睿数据将起到一个非常关键作用是帮助上游和下游少走一些弯路,让他们更快速地发展,帮助客户看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服务能力。

博睿数据CTO孟曦东

在服务头部客户和信创领域的同时,博睿数据在中小客户的服务策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通过十几年对大客户的服务积累,塑造了博睿数据在行业里的龙头地位。在扩张的过程当中,中型客户和小型客户都有对应的服务和方案,提供了公有云SaaS模式,从以前单纯的软件购买方式转变为订阅式。目的在于服务的灵活性,把服务门槛降下来。

冯云彪表示更愿意在这个行业里面起带头和表率作用,“这将跟我们市场和企业地位相匹配。”

]]>
博睿数据联手阿里云深耕云原生 推出云拨测新品
//www.otias-ub.com/archives/1245498.html Thu, 13 May 2021 09:39:30 +0000 //www.otias-ub.com/?p=1245498 5月13日,博睿数据与阿里云宣布达成深度合作,重点发力企业智能运维领域。双方签订了云原生核心合作伙伴计划,通过博睿数据领先的拨测网络结合阿里云独特的AIOps 能力,构建全球领先的SaaS产品云拨测,为企业提供领先、专业、全面的智能运维能力。

Gartner 预测,到2024年,将有 30% 的企业会通过可观测技术来提升数字化业务的运行性能,相比2020年的10%提升了 3倍。2023年,全球可观测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64.94亿美元。

博睿数据CEO冯云彪出席签约仪式并表示,可观测市场不断增长,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同样也带来了更多挑战。企业对于可观测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应用程序,而是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洞察混合IT基础设施、数据源、网络、云和边缘端的应用状况,更加主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地提升企业运维的效率。企业不仅仅需要应用的高可用,更需要数字化转型发展所带来的用户体验升级。2021年,针对企业不断深入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和技术架构演进,博睿数据创新的提出了“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模型,这一模型通过对现有APM行业技术产品的创新性整合,帮助企业定位分析自身在“云、管、边、端”的全数据链性能问题,迅速从“应用可用”更新迭代至“服务可达”。

此前,阿里云发布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通过云原生技术和产品帮助伙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技术换代、架构升级,让伙伴更加聚焦于自身业务优势,发挥“长板效应”。今年,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进一步升级,博睿数据成为首批与阿里云签订云原生核心合作伙伴计划的企业之一。双方将继续加大在云原生可观测领域的合作,助力企业高效运维、智能运维。

合作升级,解决企业云原生时代的运维痛点

随着微服务、容器化的兴起,云原生带来的应用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企业对于系统可观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阿里云构建了覆盖应用全栈的统一可观测产品 ARMS3.0,核心优势如下:

(1)全栈统一数据

  • 全栈数据:唯一覆盖应用全链路上各种阿里云服务的可观测数据,默认支持40+种云服务、30+应用组件、20+应用框架。
  • 开源友好:支持主流开源可观测标准数据接入,包括OpenTracing、OpenTelemetry和Prometheus。

(2)智慧可观测大脑

  • 智能分析:实时关联分析各种可观测数据,支持80+种异常场景的自动发现和诊断,快速发现异常,定位根因。
  • 低成本:独特的预聚合、边缘端计算、冷热数据分离技术,利用云平台规模效应有效降低TCO。

(3)云服务联动问题闭环

  • 云运维CloudOps:联动阿里云上弹性扩缩容和各PaaS平台能力,针对发现的问题快速恢复形成应用自愈。
  • 钉钉运维ChatOps:打通钉钉协作平台形成问题跟踪处理闭环。

近日,Gartner 发布了《2021 年 Gartner APM 魔力象限》,阿里云成为国内唯一入选的云厂商,其产品能力和战略愿景获得 Gartner 分析师高度认可。

Gartner 评价阿里云 APM:

  • 中国影响力最强:阿里云是中国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阿里云用户可以使用云上监测工具来满足其可观测性需求。
  • 开源集成效果显著:阿里云非常重视将开源标准和产品(例如 Prometheus)集成到其平台中。
  • 具备成本优势:与在阿里云上使用第三方 APM 产品相比,阿里云 APM 产品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云拨测是一款博睿数据与阿里云合作的SaaS化产品,可以针对互联网应用(Web页面、网络链路等)进行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监测的服务,无需嵌码即可为云上用户提供开箱即用的企业级主动拨测式应用监测解决方案。云拨测可以迅速定位目标应用性能问题的受影响范围及其根本原因,从而精准解决IT问题,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云拨测发布2个月内服务了1000+企业用户,累积拨测超过1亿次

云原生可观测为企业数字创新保驾护航

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丁宇表示,阿里云拥有国内领先的云原生技术、丰富的云原生产品家族,其云原生技术和产品能力多次通过全球权威机构最高等级测评。同时,阿里云一直致力于回馈社区、积极拥抱开源,是国内在云原生领域开源贡献最全面的科技公司。

在云原生时代,阿里云云原生可观测产品致力于为企业数字创新保驾护航。ARMS 帮助核桃编程减少30%运维工作量,缩短了60%的故障定位平均耗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助力核桃编程建立口碑;畅捷通采用阿里云ARMS,定位系统故障源以及性能瓶颈工作量降低50%,应用得以快速推向市场;完美日记利用性能测试PTS和ARMS预判系统整体业务承载能力和阿里云容器服务ACK的弹性扩缩能力,节约服务器成本 50% 以上;同时建立了常态大促保障机制,做到大促常态化稳定。

强强联手,合力推动企业智能化运维落地

博睿数据作为全球APM技术领导者,是一家同时具备强大APM背景和强大数据分析/AI能力的厂商。博睿数据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的先进智能运维监控能力,可基于自身的通用性,满足最为广泛的用例,有效控制企业成本,确保数字化业务平稳运行。

博睿数据CEO冯云彪表示,加入阿里云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看重阿里云在云原生领域的战略视野和布局。本次成为阿里云云原生核心合作伙伴,希望在未来不断夯实双方的合作范围和深度,把引领业界趋势的产品和技术带给企业,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基于阿里云ARMS3.0的优秀解决方案,解决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运维难题。

“可观测是云原生发展的重要动力,”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丁宇表示:“博睿数据是阿里云云原生核心合作伙伴,未来,阿里云将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发挥生态优势,为客户在云原生时代的资源弹性、系统稳定、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创造更大的价值。”

]]>
Gartner:2019年 APM 魔力象限
//www.otias-ub.com/archives/850986.html Tue, 26 Mar 2019 08:47:39 +0000 //www.otias-ub.com/?p=850986 最近,Gartner发布了其2019应用程序性能监控魔力象限。Gartner给应用程序性能监控(APM)套件所下的定义是“便于应用程序监控满足三个主要功能方面的一个或多个软件组件。”这三大功能是数字体验监控(DEM)、应用程序发现、跟踪及诊断(ADTD)以及面向IT运营的人工智能(AIOps)。

  • 数字体验监控(DEM):DEM是一种可用性和性能监控体系,支持对数字代理(人类或机器)在与企业应用程序和服务交互时的操作体验和行为进行优化。出于该研究的目的,它将包括针对基于Web的最终用户和基于移动的最终用户进行实际用户监控(RUM)和综合事务监控。
  • 应用程序发现,跟踪和诊断(ADTD):应用程序发现、跟踪和诊断是一套流程,旨在了解应用程序服务器之间的关系,跨这些节点映射事务,并使用字节码检测(BCI)及/或分布式跟踪对方法进行深度检查。
  • 面向IT运营的人工智能(AIOps):AIOps平台结合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功能,以支持IT运营。针对应用程序的AIOps支持自动检测性能和事件模式或集群,检测时间序列事件数据中的异常,以及确定应用程序性能问题的根本原因。AIOps通过机器学习、统计推断或其他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

Gartner继续将DEM和针对应用程序的AIOps作为APM套件评估的两个部分,同时将它们作为性能分析市场的独立子部分进行评估。

Gartner预计,到2021年,企业的APM功能将增至四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化业务功能。它预计,到那时APM套件将涵盖所有业务应用程序中的20%。为了帮助评估不断发展的APM工具市场,Gartner撰写了该魔力象限,基于前瞻性和执行能力对12家APM供应商进行了分析和排名。

2019年应用程序性能监控魔力象限:

图片来源:Gartner(2019年3月)

2018年应用程序性能监控魔力象限:

图片来源:Gartner(2018年2月)

领导者、挑战者和特定领域者的一致性

Gartner的魔力象限分为四类:领导者、挑战者、有远见者和特定领域者。每家供应商都根据优势、劣势、市场份额、用户评论以及其他度量指标列入到相应的象限上。Gartner为该魔力象限分析的12家供应商是:博通(冠群科技)、思科(AppDynamics)、Dynatrace、IBM、ManageEngine、Micro Focus、微软、New Relic、Oracle、Riverbed、SolarWinds和听云。

通常你会看到供应商在象限当中有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在新兴或发展中市场。然而,2019年的APM魔力象限与去年的报告保持惊人的一致性。就供应商位置而言,领导者和挑战者这两个类别保持不变。博通、思科、Dynatrace和New Relic保持领导者的位置,而IBM、微软、Oracle和Riverbed仍然是Gartner的挑战者。相反,有远见者象限没有一家供应商入围,就跟去年一样。

供应商位置的唯一变化出现在特定领域者这个类别,2017年Micro Focus收购HPE的软件部门后进入了该魔力象限。与去年相比,三家供应商跌出了该象限:BMC、Correlsense和Nastel科技。BMC不再提供APM工具,而Correlsense和Nastel今年没有满足Gartner的入围要求。

有远见者象限空空如也意味着什么?

如上所述,Gartner今年没有将一家供应商列入到有远见者象限中。这延续了去年该魔力象限的趋势。有远见者通常拥有更高的前瞻性,但执行能力较弱。Gartner描述有远见者是这类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已制定了令人信服的计划,积极应对APM套件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不过其目前的产品组合可能仍在完善中。”

缺少有远见者表明APM市场目前在发展方面停滞不前。这可能表明现有的APM解决方案目前完全有能力处理新出现的问题。目前的APM领导者是否紧扣市场的脉搏?考虑到除了博通外的所有领导者已经连续七年被提名,这绝对是有可能的。

除非市场出现一些新的动向,否则我们预计明年的魔力象限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Gartner得出结论,新的APM供应商继续涌现出来,这表明尽管象限变化不大,但市场仍然健康发展。然而该公司特别指出,即将出现的APM供应商不仅仅要做好最基本的方面。新供应商需要引入新的功能或强烈关注特定的利基市场,以便与老牌供应商一较高下。

集成的一体化监控功能

Gartner在研究报告中发现了一个趋势:APM供应商在所有领域增加监控功能。供应商目前专注于提供一体化监控套件,以涵盖多个领域的性能分析,包括应用程序、网络、数据库和服务器。通过扩大监控功能,这些供应商希望牢牢抓住每个监控市场、大做文章。Gartner建议企业在一体化工具套件之间认真选择以满足所有监控需求,或者精心挑选每个监控解决方案领域中的佼佼者。

市场概况

APM市场是IT运营管理(ITOM)市场最大的子领域之一,2019年的初步预测收入约4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过10%,将一直持续到2022年。鉴于这种增长势头,Gartner观察到新老供应商正投资于APM市场也就不足为奇。虽然Gartner观察到许多新的初创公司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我们也看到IBM、Oracle和微软等各大软件公司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其他非APM公司也表示出了对这个市场的兴趣,比如ITIM和日志分析提供商以及那些专注于对微服务加大支持力度的公司。由于面向应用程序的多云平台在2019年后期及以后变得更普遍,专注于云可观察性的供应商可能会进入APM市场。ITOM市场继续上演并购好戏,最引人注目的是博通收购冠群科技。其他交易包括New Relic收购CoScale技术及员工。

使用机器学习(面向应用程序功能的AIOps的关键技术)被认为是有资格入围魔力象限的APM套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APM供应商开始对自己的解决方案被认为是AIOps工具表示出了兴趣。IT运营部门及其他部门已经充斥着数据,随着云、微服务和物联网大行其道,这种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具挑战性。因此,Gartner看到Splunk、Sumo Logic和开源Elastic Stack(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等公司利用目前的存储库功能充当APM数据的数据湖。然而,许多APM供应商现正在使用NoSQL数据库以及Kafka等消息总线充当扩展缓冲区。这就不需要第三方数据存储库。

监控SaaS应用程序现成为APM提供商提供的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决定订购Salesforce、Office 365及其他SaaS解决方案时,基础设施及运营(I&O)领导者往往“在消息圈外”。他们突然负责监控该解决方案时,经常措手不及。除了综合事务监控和实际用户监控(RUM)外,这个领域还有一些创新,包括由外而内的网络分析及建模、图像识别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直接集成到操作系统中(比如说,远程执行微软DDL,作为综合事务监控脚本的一部分)。

大多数APM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很少提及配置更改或漂移是问题的潜在根本原因。虽然许多解决方案已与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或应用程序发布编排(ARO)管道集成,可以将新版本部署与性能问题关联起来,但是对于来自ITSM工具的配置更改并没有做太多的工作。虽然有用于APM解决方案和ITSM工具相集成的API,但如今要做到这方面基本上是一项开发工作。随着服务台和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之间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加上APM解决方案提供商将这作为一种自动化工作流程来交付,Gartner预计这种情况会逐渐发生变化。安全事件更进一步集成到根本原因分析中也是如此。拒绝服务等安全问题会对应用程序性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像这样的情况以及其他不太明显的入侵应该被认为是导致应用程序性能问题的可能原因。

大多数APM供应商仍然为用户提供一种复杂的多代理部署模式,不过一些供应商简化了统一或单代理技术。供应商必须简化在主机和临时基础设施(比如容器)上安装代理的工作,以提高部署的简易性。

供应商加大支持面向分布式跟踪的新检测框架,并在努力共享跟踪上下文,做到与监控工具无关。这些是大有前途的库集,可自动捕获分布式跟踪和度旺指标,将分布式跟踪结合起来,并在各种跟踪工具之间共享上下文。如今这些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但借助自动化,它们有望取代应用程序监控的标准模式:代理。对于迟迟没有采用这些新技术的供应商来说,这可能是一种颠覆性力量,可能影响微服务架构的采用率和IT运营移向开发的速度。

数字体验监控(DEM)是APM的一个重要功能方面,这方面在不断发展。DEM包括RUM、综合事务监控和最终用户情绪监控以及其他功能。DEM解决方案无疑受到限顾客的追捧,但从最终用户的角度以及一直回到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需要全面监控应用程序将继续将这类解决方案联系在一起。这个魔力象限中评估的APM供应商对DEM都有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我们认为针对特定DEM的公司会继续增多,与更传统的APM提供商相辅相成。

来自:云头条

]]>
APM的蝴蝶效应:代码级应用性能监控平台OneAPM宣布7000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
//www.otias-ub.com/archives/313961.html Mon, 15 Dec 2014 11:08:04 +0000 //www.otias-ub.com/?p=313961 应用性能管理(APM)可以说是近年来企业级服务领域最闪耀的一颗新星,New Relic和Appdynamics这两家08年成立的公司,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快速成长,都进入了10亿美元俱乐部。其中New Relic更是在12月12日成功IPO,并且首日股票大涨50%,估值接近20亿美元。Appdynamics则在财务数字上更为优秀,今年营收超过2亿美元;这个领域在美国还有Splunk、Compuware、Dell、Riverbed等公司参与其中,共同瓜分IBM、HP、CA、BMC日渐丢失的市场。在中国,优秀的技术驱动型公司也日益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OneAPM(北京蓝海讯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应用性能管理领域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在9月份完成了成为资本、经纬中国联合投资的7000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

apm

 

此次媒体见面会,除OneAPM创始人何晓阳、CEO陈旭外,经纬中国VP熊飞、成为资本合伙人Richard和AA投资合伙人王浩泽也到了现场分享。见面会吸引了近30家媒体前来报道,共同见证中国企业级IT服务市场的精彩瞬间。

应用性能管理领域的火热,是IT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加速改造一切传统行业,可以说,软件正在重新定义这个世界,一切业务都以软件和应用的方式在运行,并且服务分布在全球的每一个客户;客户可能通过多种多样的移动终端和App来访问业务,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业务系统的可用性以及性能,已经成为保证用户体验的第一需求。

一些传统的监测方式,要么是只对服务器资源层做运维监控,要么是采用模拟监控的方式,在各地部署有限个节点,模拟一个小样本的用户群去访问业务。这里的瓶颈是,无论何种方法,所监测的维度和范围都比较片面。比如模拟测试法仅能反映一个小样本用户在理想网络条件下的访问体验,当用户群膨胀、或者网络环境呈现地区差异的时候,测试结果就会发生偏差。而且,模拟监控所监控到的结果只能反映系统的可用性,无法精确衡量系统性能,更没有办法帮助开发者和运维人员快速的隔离问题、定位问题、解决问题。

OneAPM提供了一系列部署门槛极低、而且能从代码层面监测应用表现情况的管理工具。OneAPM使用了中间语言动态插装技术,允许企业、开发者在不改动代码、不安装任何SDK的情况下快速集成OneAPM探针。探针将会监测每一个用户的真实使用体验,比如网页或App的打开延迟、闪断、崩溃等情况,并形成相对直观的报表。OneAPM提供的是基于全样本、真实用户体验的性能监测,当发生某种报警事件时(比如访问延迟大于5秒),你可以第一时间获知问题的发生,锁定受问题影响的用户,并及时介入干涉——如果等到问题大面积发生才亡羊补牢,恐怕用户对你的信任将丧失殆尽。

识别问题只是起点,诊断并修正问题才是目的。OneAPM还提供了从用户端到服务器端的代码级的性能监测手段。开发者可以像切片一样,把应用拓扑中的每一个环节单独剥离出来,监测它的运行表现。如果再向下钻取一步,你还可以追踪用户每一步操作在代码层面的动态映射,识别出运行低效或者错误的代码段、SQL语句并进行性能优化。OneAPM拥有应用调用框架的自动建模功能,可以把你的程序逻辑自动绘制成拓扑图进行可视化呈现。

目前,OneAPM已经同时覆盖服务器端、浏览器端和移动端,对服务端的语言支持已经扩展到Java、.net、Python、Node.js、PHP、Ruby等。

目前OneAPM的产品线有:

OneAPM Application Insight 服务器端应用性能管理:可对现代语言(Java、.net、Python、Node.js、PHP、Ruby)编写的应用程序提供持续健康和代码级可视化,实时发展缓慢的URL调用,并定位故障代码和SQL。

OneAPM Mobile Insight移动端应用性能管理:可对iOS和Android移动应用提供崩溃分析和HTTP调用进行分析,并且进行代码级跟踪。

OneAPM Database Insight 数据库深度监控和分析的产品:使用扫描共享内存等技术,可以在无任何性能消耗的情况下对数据库性能进行监控,尤其使用于海量并发压力场景下的数据库监控。

OneAPM Log Insight 日志监控和分析:可对应用和系统日志进行收集和分析展现。

OneAPM Network Insight 应用感知的网络性能管理和分析:全样本抓取网络包数据并分析到应用层,可支持10G以上网络。

OneAPM以上产品线,创造了应用性能管理领域的多个奇迹,OneAPM创始人何晓阳表示,OneAPM是全球第四家在一个产品中满足应用性能管理五个维度的公司,是全球第二家拥有支持现代应用架构(如java等)和传统应用架构(如tuxedo、tongeasy、tibco)性能监控产品的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同时拥有应用性能管理APM、网络性能管理NPM、日志管理ITOA产品线的公司。

据了解,OneAPM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了本地的私有部署(http://www.blueocn.com)和基于云的SaaS模式部署(www.oneapm.com)。同样优质的产品服务和混合的部署方式选择,让他们覆盖了数万用户,范围已经从超大型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夏银行、国家电网),到互联网企业(如酒仙网、中兴APP),再到开发者群体(如掌卡等startup团队)。

OneAPM表示完成B轮融资后,将着力于产品细节的完善,对新兴服务器端语言如go、erlang等语言的探针支持,以及中小企业和开发者市场的开拓。OneAPM还同时将加强对亚太地区其他市场的投入,目前在亚太地区OneAPM已经有台湾中华电信、台湾之星等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