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Insider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Fri, 16 Jul 2021 14:41:5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Business Insider:近一半的美国民众担心TikTok向中国政府分享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1279569.html Fri, 16 Jul 2021 14:41:59 +0000 //www.otias-ub.com/?p=1279569

美国媒体《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发布报道,称19%的美国人相信TikTok会保护他们的数据安全,而近一半的美国民众担心TikTok向中国政府分享数据。尽管去年遭到特朗普政府的“围剿”,TikTok在全球的用户仍保持增长。日前,TikTok已经成为了脸书之外全球第一款下载量达到30亿级别的App。

《商业内幕》获得的一份调查显示,仍有不少美国人担心TikTok将如何处置他们的数据。报道称,这也是有关该议题的首个民意调查。调查结果发现,48%的美国人担心TikTok顺从中国政府的要求,向中国政府提交其用户数据。约35%的受访者认为TikTok构成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威胁。

在18至34岁的美国受访者中,有45%认为TikTok会将用户数据提交给中国,这正是TikTok的核心用户群。

这项调查出自英国媒体人克里斯·斯托克尔-沃克(Chris Stokel-Walker)的新书《TikTok繁荣:中国的爆款应用和社交平台的超级对决》。书中描绘了TikTok面临的一系列争议。

“我们被TikTok深深地吸引,美国人纷纷放弃了传统电视和流媒体服务,投入了它的怀抱,但用户在使用这款应用的同时似乎也在提心吊胆。”斯托克尔-沃克表示。

在被问到是否担心“TikTok会将我的数据分享给中国政府”时,有24%的受访者“强烈”同意,另外24%“倾向于同意”。只有16%表示并不担心。同时,有58%的受访者认为TikTok是“中国公司”,7%持相反态度。

斯托克尔-沃克称,TikTok不但否认与中国政府分享用户数据的指控,过去两年也一直在努力证明它的合规透明。

“TikTok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一半美国人似乎并不相信它的话。对于一家仍在竭力摆脱封禁威胁的公司而言,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自 凤凰科技

]]>
Business Insider:聊天工具比社交网络发展得更加壮大 //www.otias-ub.com/archives/466780.html Tue, 26 Apr 2016 14:54:15 +0000 //www.otias-ub.com/?p=466780 互联网发展至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使用聊天软件。他们不仅能用此来与朋友聊天,也能用来与浏览分享网页、观看内容,甚至,还能做生意(比如微商)!昔日的聊天软件只是单纯的聊天信息、图片、视频和GIF交换工具,现在已经演变成连接开发者、各种app和API的完整生态系统。

近日,Business Insider对聊天软件和社交软件做了深入调查,调查对象包括用户量、用户使用率和用户人口统计。得出以下结论:首先,Top 4的聊天软件用户基础总和比Top4的社交网络多。然后,相比其他的移动应用,聊天软件的用户保持率和用户使用率要高。最后,聊天软件的大部分用户较为年轻,这对于品牌、广告和出版商非常重要。

mavssn

同时,该调查还仔细研究了聊天软件市场的现状。调查了聊天软件市场的大小、变化以及其带来的商业机遇。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 移动聊天软件发展得非常壮大。最大的服务商有着数亿的每月活跃用户。其低廉的数据价格、更便宜的设备和更完善的功能推动着聊天软件的发展。
  • 聊天软件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聊天。聊天软件的第一次革新专注于用户的增长,而在下一阶段,公司将更加专注于建立服务,并将巨大的用户基础加快变成盈利工具。
  • 像微信、KakaoTalk和LINE等聊天软件在亚洲倍受欢迎,用户参与度极高。它们也开拓了战略,让其服务与盈利模式结合起来。
  • 现在,媒体公司在诸如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络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而随着聊天软件公司为连接品牌、出版商和广告商提供更多服务,这种状况将会改变。

看来,地球人都已经无法阻挡聊天软件发展的脚步了。

Via:Business Insider

]]>
Business Insider:图表展望2015年资产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321697.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21697.html#comments Wed, 14 Jan 2015 12:47:03 +0000 //www.otias-ub.com/?p=321697         PMI数据告诉了我们什么?

GDP告诉你经济经历了什么,而PMI告诉你经济将去往何处。Business Insider的研究显示,如果一个月的PMI数据突破3月移动平均线,那6个月后,特定领域将有所增长。

172338121
172338122
172338123

自去年9月以来,全球的一个月PMI数据均低于3月移动平均线。Business Insider认为,当PMI突破三月移动平均线时,将是投资者出手的好时机。

德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0

德国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跌破0,清楚的显示出欧元区的通缩。这意味着德国的国债持有人正在付费持有德国国债。不少欧元区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黄金、美国市政债等)。

172338124

别怕美联储加息!

美联储(Fed)究竟将在何时加息,市场众说纷纭。不过,股市投资者并不需要过分担忧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从1971年起,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始后,标普500指数在首次加息后6个月内上涨3.8%。

172338125
油价或许反弹在即

原油近期已经跌破每桶50美元大关,刷新5年半新低。油价下跌的一大原因是美国页岩油的井喷。目前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使得许多美国公司暂停或缩减项目,尤其是页岩油项目。以目前的低油价,更多的公司可能加入暂停开采的行列。

172338127

好消息是,如果5年、15年和30年期的趋势不变,油价可能将触底并最快于下月开始反弹。

30年的市场大周期结束?

市场30年一个周期,我们已经接近这个30年的尾声。在对通胀进行调整后,此前三个大周期的经济持续上升。1921-1949年,1949-1982年和1982-2015年。下一个周期是否能依然保持现在通胀调整后的上涨势头?

172338128
航空股“起飞”

更低的能源价格无疑使得开采和生产石油的公司蒙受了损失,然而,更低的能源价格利好了许多能源消耗型的公司,比如航空公司。尽管受到了埃博拉等因素的影响,航空股持续上涨。

172338129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的股息有望增长

2014年,85%的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定期向投资者支付股息。Factset分析师预计,每股股息将在接下来12个月中上涨8%,其中金融板块以及消费品板块的股息预计将有两位数的增长。

172338130
关注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在发布新产品后,苹果公司的股价表现不一。在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代iPhone,随后一个月内,苹果股价上涨16%。而在iPhone 6推出后,由于用户发现iPhone 6 Plus会“变弯”,苹果股价下跌。

172338131

苹果的 Watch即将上市,这是否会将股价拉高?下图显示了华尔街对于苹果 Watch 2015年出货量的预期。

A股牛市

A股自去年进入牛市,而中国经济却在放缓。目前,中国股市的估值依然较低。过去6个月来,A股的市值超越了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股市市值的综合。

172338133
172338136
俄罗斯危机

俄罗斯经济正在经历萧条的岁月。欧美的制裁、下跌的油价以及崩溃的卢布都促使俄罗斯经济陷入危机。

172338138

如果油价处在平均60美元的“压力情况”下,俄罗斯经济可能在2015年萎缩4.7%,创下2009年来之最。

金砖国家与黄金

黄金一直被认为是避险资产。而现在,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正在大量囤积黄金。

截至去年年底,俄罗斯黄金储备量达到130吨,同比上升73%。而在印度去年11月取消黄金进口禁令之后,黄金需求暴涨。在南非,黄金生产商正领涨股市。

172338144

在中国,虽然经济放缓,但黄金批发需求一直保持稳定。2014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提货量仅略低于2013年创下的记录。

黄金2014年表现不俗

尽管去年黄金价格下跌了1.7%,但它依然表现好于除美元以外的全部货币。2015年,黄金或许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货币。

172338145
]]>
//www.otias-ub.com/archives/321697.html/feed 1
Business Insider:四张图看美国地面零售业的窘境 //www.otias-ub.com/archives/206546.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06546.html#comments Tue, 01 Apr 2014 05:41:02 +0000 //www.otias-ub.com/?p=206546 地面零售业受到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巨大冲击而发展停滞、乃至萎缩,这在全球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而在传统零售业最发达的美国,这种冲击来得更加痛切。

《Business Insider》网站总结的四张图表,提供了非常直观的证据 :

美国主流零售连锁品牌大量地面店已经、正在或将要被关闭:

从书店(Barnes & Noble), 到办公用品(Staples),  从服装品牌(Gap,Abercrombie & Fitch) , 到百货公司(JCPenny)retail US1

大型零售连锁的地面门店销售增长停滞,乃至下滑:

下图综合了超市沃尔玛、百货JCPenny、电器 Best Buy 和服装 Gap 的门店销售增长趋势,从2010年起一路下滑。retail US2

电子商务是美国整个零售业最主要的成长动力:

尽管电子商务(蓝色柱)占美国零售业的比例依然只有 8%左右,但却是主要的增长来源,年成长超过 15%(红色线),而地面零售成长不足 5%(绿色线),而且两者的差距有加大的趋势。retail US3

60%以上的美国人都已经从网上购买过电器、书籍和服装,不过奢侈品的网购体验比例最低,仍只有 6%。

US Retail4

]]>
//www.otias-ub.com/archives/206546.html/feed 1
Business Insider:未来十年内全球20大趋势预测 //www.otias-ub.com/archives/193005.html Sun, 09 Feb 2014 06:07:17 +0000 //www.otias-ub.com/?p=193005  

世界瞬息万变,企业家、投资者们要高瞻远瞩。未来十年,这个世界将会怎么变化?Business Insider近日刊发一篇文章,列举了OppenheimerFunds基金所做未来十年内的20大预测,创业邦编辑如下:

1. 金砖四国难续辉煌

经过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增长速度都已明显放缓,这种趋势已经在四国的股市中有了体现,恐怕难以持续发展。

1.  The BRIC Era Is Over

2.“薄荷糖国家”开始崛起

薄荷糖国家(MINT)是指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亚、土耳其,金砖四国(BRIC)的提出者Jim O’Neil称在未来的20年中,MINT四国将会有快速增长。

2.  Make Way For The MINTs

2.  Make Way For The MINTs

3. 新兴市场进入熊市

新兴市场的前进并不是那么乐观。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十五六年,但有可能卷土重来,这次的中心很有可能是中国。

3.  The Emerging Markets Bear Case

3.  The Emerging Markets Bear Case

3.  The Emerging Markets Bear Case

3.  The Emerging Markets Bear Case

 

4. 中国进一步开放

新一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让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深入开展。在2013年11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议“让市场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强调立法将更加透明,保护财产权。政府对一些行业也放松了管制,同时允许外资投资电子商务等一些行业。

4.  China Opens Up

4.  China Opens Up

4.  China Opens Up

4.  China Opens Up

 

5. 对商品需求下降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商品的需求也下降。

5.  Life After The Commodities Supercycle

5.  Life After The Commodities Supercycle

5.  Life After The Commodities Supercycle

5.  Life After The Commodities Supercycle

 

6. 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大概每20欧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中就要有大概3欧用于养老之用。而且,对大多数国家来说,这个比例还会提高。

6.  All Those Old People Are Getting Expensive

6.  All Those Old People Are Getting Expensive

6.  All Those Old People Are Getting Expensive

6.  All Those Old People Are Getting Expensive

 

7. 应对气候变化所做努力仍然不够

绿色和平组织调查发现,煤炭的污染对成百上千儿童的健康造成了毁坏。而经济增长的放缓也将会影响到能源的使用量。

7.  Not Enough Effort On Climate Change

7.  Not Enough Effort On Climate Change

7.  Not Enough Effort On Climate Change

7.  Not Enough Effort On Climate Change

 

8. 欧元区还有希望

现在欧元兑美元增长到近两年新高,西班牙已经走出衰退,爱尔兰也已经不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希腊大部分地区的制造业指数也已经恢复。虽仍危机重重,但欧洲还很有希望。

8.  The Eurozone Did Not Blow Up

8.  The Eurozone Did Not Blow Up

8.  The Eurozone Did Not Blow Up

8.  The Eurozone Did Not Blow Up

 

9. 没人把欧盟放在眼里,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选择

对于乌克兰、俄罗斯等东欧国家来说,加入欧盟,他们没很大的兴趣,但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生活水平、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东欧国家还在犹豫。

9.  No One Respects The EU

9.  No One Respects The EU

9.  No One Respects The EU

9.  No One Respects The EU

 

10. 欧洲把它的年轻人毁了

目前,将近1/4的25岁及以下的欧洲年轻人没有工作。在希腊,年轻人的失业率已经稳定下来,但仍维持在50%。在过去的4年中,希腊的人口出生率下降了15%。

10.  Europe Has Ruined Its Youth

10.  Europe Has Ruined Its Youth

10.  Europe Has Ruined Its Youth

10.  Europe Has Ruined Its Youth

 

11. 欧佩克(OPEC)将解体

石油供应量的增加和需求增长疲软使欧佩克内部分歧不断。关于价格及产量的争论不断升级。而且,由于石油可替代物的出现,花旗预测全球的石油需求量有可能会下降。

11.  The OPEC Family Is Getting Torn Apart

11.  The OPEC Family Is Getting Torn Apart

11.  The OPEC Family Is Getting Torn Apart

11.  The OPEC Family Is Getting Torn Apart

 

12. 页岩开采计划推迟

俄罗斯、欧洲等由于政治原因禁止页岩开发,而在亚洲地区的页岩构造很复杂,还很难被开采。而且现在还很难全面判断页岩的潜在价值。

12.  Shale World, Delayed

12.  Shale World, Delayed

12.  Shale World, Delayed

12.  Shale World, Delayed

 

13. 英国:两个国家的故事

一方面英国经济状况转好,居民消费支出每个季度都在提高,失业率也低于欧盟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英国民众却普遍对经济前景悲观,标准普尔也对英国前景不甚乐观,指出其经济复苏的稳定性堪忧。

13.  The UK: A Tale Of Two Countries

13.  The UK: A Tale Of Two Countries

13.  The UK: A Tale Of Two Countries

13.  The UK: A Tale Of Two Countries

14.大选热门

2014年,土耳其、印度、印尼、巴西、南非都将进行大选。

14.  Hotspot Elections Abound

14.  Hotspot Elections Abound

14.  Hotspot Elections Abound

14.  Hotspot Elections Abound

15. 安倍经济学前途未卜

日本通胀仍未得到控制,投资者对日本仍持观望态度。

15.  Results Inconclusive On Abenomics

15.  Results Inconclusive On Abenomics

15.  Results Inconclusive On Abenomics

15.  Results Inconclusive On Abenomics

 

16. 黑客攻击飙升

黑客攻击来自全球各地,而安卓系统遭受的黑客攻击在飙升,Macs也没有幸免。

16.  Hacker World

16.  Hacker World

16.  Hacker World

16.  Hacker World

 

17. 水会引发战争

各个大洲的一些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缺水,各个国家都在研究水问题。科学家发现非洲大陆含水土层中的水含量是地表的100倍,当然这也有可能引发争端。

17.  Water Wars

17.  Water Wars

17.  Water Wars

17.  Water Wars

18.  Bitcoin Is Here To Stay

18.  Bitcoin Is Here To Stay

18. 比特币来了

美国网络零售商Overstock宣布从2014年起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截至2013年10月,美国、中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是全球五大比特币接受国。Visa、万事达卡、银联的交易中已有大量比特币支付。

18.  Bitcoin Is Here To Stay

18.  Bitcoin Is Here To Stay

19.  Global Farming Has Never Been More Volatile

19.  Global Farming Has Never Been More Volatile

 

19. 全球农业从未如此不稳定

反映棉花、大豆、小麦供需情况的库存使用率今年来一直巨幅波动。自大衰退以来,四大农作物的年度波动从未像现在这样起伏不定

19.  Global Farming Has Never Been More Volatile

19.  Global Farming Has Never Been More Volatile

20.  Much Of The World Is Still Living In The Dark Ages

20. 全球很多地区仍处于黑暗中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女性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性恋被歧视,死刑仍存在。

19.  Global Farming Has Never Been More Volatile

20.  Much Of The World Is Still Living In The Dark Ages

20.  Much Of The World Is Still Living In The Dark Ages

20.  Much Of The World Is Still Living In The Dark Ages

20.  Much Of The World Is Still Living In The Dark Ages

 

]]>
Business Insider:在 Facebook 上砸钱最狠的35大品牌 //www.otias-ub.com/archives/185236.html Tue, 07 Jan 2014 07:10:31 +0000 //www.otias-ub.com/?p=185236 美国头号社交网站 Facebook 如今每季度的收入已经达到 20亿美元,其中18亿来自付费广告。

从Facebook 公司内部员工、外部客户、以及网站分析公司 ComScore 那里,Business Insider网站 挖掘并汇总了有关Facebook 广告主的宝贵信息,将过去12个月内主要品牌在Facebook 的广告开支排序如下,尽管未必完全准确,但仍能揭示重点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投入情况。

1)三星Samsung: 1亿美元左右

去年,仅仅是为推广Galaxy S III 智能手机,三星就花费1000万美元在Facebook 上投放了三周广告。

Samsun galaxy s 3

2)宝洁P&G: 6000万美元左右

宝洁公司是全球第一大广告主,在Facebook 上它的广告投放主要针对母亲们。

3500万美元左右

3)微软Microsoft - 微软与Facebook有长期合作关系,Facebook 使用微软的搜索引擎Bing, 并在今年收购了微软的Atlas 广告服务器 。

4)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 -  Facebook 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应用,作为无线运营商兼手机零售商,AT&T 必须在这里保持曝光度。

3000万美元左右

5)亚马逊 Amazon 电子商务公司- 它从Facebook 用户的点赞和购物推荐中获得了不少流量

6)移动运营商Verizon- 据说,在说服用户更换移动运营商方面,Facebook 的移动广告效果比桌面电脑媒体的效果好九倍。

7)雀巢 Nestle

8)联合利华Unilever-2013年在社交媒体上被分享次数最多的5大广告中的2个都来自联合利华公司: Dove 品牌的”real sketches” (下图)和Cornetto 冰激淋的视频广告。

dove-ad-2

2500万美元左右

9)美国运通 American Express(信用卡)- Amex在Facebook 手机应用上推广它的专属标志,用来表明会员持有运通卡的时间。

10)沃尔玛Walmart - Facebook 上第一大零售商。

11)可口可乐Coca-Cola - 在Facebook 上有7600万粉丝,是全球社交媒体上粉丝最多的品牌。

12)星巴克 Starbucks -Facebook 上第四大品牌。

13 到16名都是网络游戏运营商: King.com, Zynga, EA和Supercell。

17)福特汽车Ford - 拥有庞大的社交媒体管理团队,在Facebook 上的品牌主页多达80多页。

2000万美元左右

18)Capital One(金融公司)

19)eBay 电子商务公司

1500万美元左右

20) AB Inbev(啤酒公司)- 在Facebook 上只能对法定饮酒年龄以上的人群。

21)维萨Visa(信用卡)—在Facebook 上有 1100万粉丝。

1000万美元左右

22)Intuit 财务软件公司,主要面向小企业 - Facebook的核心广告客户也是小企业。

23)欧莱雅 L’Oreal -主要通过 Facebook 和粉丝分享美容窍门。

24)万事达 Mastercard (信用卡)

500万美元左右

25) Weight Watchers -在群体的监督下进行节食减肥

200万美元左右

26)State Farm (保险和财务服务)

200万美元以下

27)Ancestry 家族宗谱网站

28)戴尔电脑 Dell

29)梅西百货Macy’s

30)迪斯尼 Disney

31)维多利亚的秘密 Victoria’s Secret

32)花旗银行 Citi

33)索尼电子 Sony

34)休闲食品公司 Mondelez/Kraft - 旗下的奥利奥饼干广告人气很高。

35)针对母子市场的闪购电商网站 Zulily - 为IPO造势,这家公司上市前集中投放Facebook 广告,上市后股价表现相当不错。

]]>
Business Insider:研究显示Facebook用户平均浏览时间为Twitter7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185074.html Mon, 06 Jan 2014 14:29:04 +0000 //www.otias-ub.com/?p=185074 人们常常谈到社交网络的用户数,因为这是社交网络最核心的竞争优势。随着新的社交网络的出现,人们的网络活动变得更加零散,因此有必要加入其它指标来对比各个社交网络。对于希望通过社交网络经营业务的公司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Business Insider公布了一份社交网络报告,要点如下:

1. 社交网络是人们最重要的互联网活动。美国人平均每天花37分钟在社交媒体上,多于花在其它互联网活动的时间,包括花在邮件上的时间。

2. 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趋势显著。人们花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其中60%是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网。

3. Facebook是社交网络之王,不仅仅体现在用户数量上。美国国内,每个月人们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共计1140亿分钟,包括通过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网。与之相比,Instagram为80亿分钟,Twitter仅为53亿分钟。

4. 若以每位用户的平均浏览时间作为指标,Facebook约为Twitter的7倍。

5. Snapchat用户数少于WhatsApp,但若以每位用户的平均浏览时间计算,Snapchat多于WhatsApp。

6. 2013年,Pinterest,Tumblr,Linkedin在移动设备和应用程序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Business Insider认为,未来社交网络不只是大力发展用户数,社交网络可以应用于多种设备更能体现竞争优势。

7. Business Insider设计了社交媒体参与指数,比较不同社交网络运用多种设备吸引用户的有效性。结果如下:Facebook为50.7,Instagram为13.5,Twitter为7.4,Snapchat为6.6,WhatsApp为4.6。

social network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

]]>
BI:游戏化策略成功的5大元素 //www.otias-ub.com/archives/179659.html Tue, 17 Dec 2013 23:48:28 +0000 //www.otias-ub.com/?p=179659 游戏化,游戏元素在非游戏行业的运用从而激励用户和员工的行为,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商业策略。

根据M2的数据,整个游戏化行业的APP和服务今年的规模大约在5亿美元,将会在2016年增至28亿美元,但 很多游戏化的APP并不能赶上这个浪潮。勋章和奖励这种激励用户参与的手段已经不足以维持用户的热情。游戏化的体验必须对用户的体验增加真正的价值,否则就无法立足。

businessappsfail

BI分析认为要让游戏化策略成功,下面是关键的因素:

  • 直觉设计:  考虑简单、直观,可用,无缝化的体验设计。游戏化的设计不应该让人迷糊,复杂或奇怪。在手机上尤其要注意,更小的设备和没耐心的用户意味着眼里容不下沙子。
  • 行为敏感: 游戏化设计不应该扰乱员工或用户的日常路径,而是现有行为的自然扩展。商业游戏化设计应该将持续用户导向店铺,而零售商同时要注意不要惹恼偶尔晃悠型的用户。同样,一个专注于提高员工生产效率的游戏化设计不应该包括一些诸如让员工上报自己习惯的不明智设计
  • 平衡化设计: 早先的游戏化实验很快就让用户精疲力竭,因为欲速则不达。用户疲于跟陌生人和朋友竞逐市长,勋章。游戏化应该凸显协作,有意义的奖励,并保留一些能让用户惊叫的随机元素。
  • 一致性: 游戏化必须支持商业目标。游戏化只能支持聪明的策略,而不是新构建一个脆弱的策略。
  • 有价值的数据: 游戏化产生的有价值数据可以用于做出更好的决策,解决问题。

via:BI

]]>
Business Insider:数据解读美国网络色情的现状 //www.otias-ub.com/archives/177907.html Fri, 06 Dec 2013 18:21:04 +0000 //www.otias-ub.com/?p=177907 网络色情随互联网而兴起,但调查发现,网络色情是会上瘾的,而且会造成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

Screen Shot 2013-12-06 at 11.34.04 am

Business Insider 上的一份图表则反映出当今美国网络色情的现状,以及介绍了 NoFap,一个在 Reddit 上组成的反网络色情组织,如何帮助那些沉溺在色情网络中的人脱离苦海。

为什么男人容易对色情内容上瘾呢?

根据库立奇效应(Coolidge Effect)的定义,从原始的生理角度来说,雄性动物理论上更“贪新厌旧”,而这已经在不同动物身上验证。因此理论上如果男性身边的另一半经常换画,就会让他保持对异性的新鲜感。

图表列出了异性对于男性兴奋度的关系图,发现如果经常更换女伴(紫线),那么这名男性对异性的兴奋度会持续保持平稳,甚至会出现小幅度的攀升;若果女伴保持不变(红线),那么这名男性对异性的兴奋度则会呈现周期性的下滑。

这,就是色情网站保持繁荣昌盛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肉体上的折腾无非是为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上色情网站成为了获取这种满足感最安全、最方便的行为,男人也不需要攀山涉水需求另一段 (精神上的)“关系”,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那么男人和色情网站的友谊就成了一个牢固不破的循环:首先,这种方法方便、快捷;而且目前大量的色情网站已经在走 freemium 路线;互联网有 4.2 亿页色情内容,你永远也看不完。

换句话说,你隔两天再上去,说不定网站又更新了。因此回到图 1 的论述,色情网站将持续刷新男性对异性的兴奋度。

现在美国的网上色情行业已变得强大。

以美国目前第二大色情网站 YouPorn 为例,就占据了整个互联网 2% 的传输量,单单一秒就传输了 950TB 的数据,等于每秒就有 475 个消费级硬盘的内容传送了开去。

而且这个网站每天有一亿网民观看,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调查发现,有 42% 的男性大学生表示有浏览色情网站的习惯,当中 19% 的人表示他们会不由自主被性欲左右,12% 表示每周会花至少 5 个小时浏览色情网站。

在强大的色情帝国面前,有人决定反抗。

一些决定对色情依赖说不的人,在 Reddit 上组成了反色情联盟 NoFap。这是一个互助的组织,成员可向组织分享他们的痛苦,也会得到成员的帮助。不过但中一些 NoFap 衍生出来的亚文化也非常有趣:

NoFap: fap 代表自慰,NoFap 顾名思义就是向自慰 say no了。

Fapstronaut/Femstronaut:NoFap 将男女成员分表比喻为男/女 “自慰宇航员”。

PMO:指为色情(Porn)、自慰(Masterbation)、高潮(Orgasm)形成的怪圈。

Death Grip:字面翻译为死亡之握,不过这当然与 iPhone 4 无关,指的是男性的自慰行为,而 Death Schlick 是女性版本。

Reboot:重启。当你从色情内容抽身出来一段时间的 “净化” 后,大脑将回归正常。通常一个 Reboot 周期为 60—120 天。

这支反色请队伍阵容也在壮大,目前已经聚集了 7 万 3000 名 “宇航员”,每日成员数也以 140 人的速度增加。

Why NoFap?

因为他们相信,长期对色情上瘾,会让人变得不正常。如经常感到焦虑、压抑、还会出现其他心理上的影响。而且更严重的是,依赖色情让他们丧失了结交异性的能力,或者影响对另一半的性质量。

最重要的是,他们想重新振奋,重获左/右的主导权。

去年 NoFap 对 1500 名 “宇航员” 做了一份调查。年龄分布上,20-29 岁的人群是受色情内容困扰的主力人群,占 58%,而有 11% 的人年龄超过 30 岁。而让人意外的是,占整个 NoFap 第二大人数的,居然是 13-19 岁的青少年组别。

而当中 7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加入 NoFap 是为了重获与真实女性交往的能力。

在这份调查中,几乎有一半人没有性经验,当中直男占了 90%,他们中有 16% 在 12 岁前已经接触过色情内容,也有 53% 在 12-14 岁的时候开始这条不归路。

在加入 NoFap 之前,59% 的 “宇航员” 表示每周会观看 4-15 个小时的色情内容,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日常生活时间。而随着入道越深,64% 的人发现他们观看色情内容的口味变重了。

高达 73% 的 “宇航员” 已经患上对色情内容依赖的症状。

重启:戒除网络色情依赖后,有什么变化?

在戒色前两周,有 35% 的“宇航员” 会感觉到强烈的冲动,但经过 2-6 周后,30% 的人开始感觉到这种莫名的冲动开始下降。

重启之后,60% 的宇航员认为 NpFap 让他们感觉更好了,56% 的人变得更愿意与异性沟通,60% 的人表示从中可以更清楚自己的优劣势,67% 的人认为自己工作上更有精力。

总结:网络色情无处不在,而它的便利性让其变得容易上瘾。如 NoFap 这样的反网络色情组织,他们的调查发现对色情上瘾会导致性功能紊乱,异性交往也会出现障碍,另外还有情绪上的压抑问题。当然,从这些问题中解放是一件事在人为的事情,只要意志够强大,这是可以克服的。

题图来自:ShutterStock

]]>
Business Insider:数据显示iOS应用单次下载收入较Android应用高出5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810.html Sat, 30 Nov 2013 13:58:43 +0000 //www.otias-ub.com/?p=175810 尽管Android应用下载量已经超过了iOS应用,但是就向开发者提供的回报率而言,iOS依然是Android的五倍之多。这也意味着,苹果的市场细分策略是向应用开发者支付更高的回报。

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编辑的数据显示,iOS应用开发者通过下载获取1美元的收入,他们的Android应用只能够获得0.19美元。不过Android应用和iOS应用在游戏内支付及广告收入的差距已经被缩小。iOS应用每获取1美元的游戏内支付和广告营收,Android应用则分别获取了0.43美元和0.77美元。

iOS应用单次下载收入较Android应用高出5倍

 

Business Insider从包括应用分析公司Flurry和App Annie等多家公司收集到得数据,表明尽管Android可能赢得市场份额之战,但苹果却赢得了用户参与之战。这也就意味着苹果用户更经常性的使用自己的设备,且更愿意付费购买内容。

Facebook广告软件公司Nanigans在上月发布报告称,苹果iOS平台上的广告回报率为Android平台的近1800%。事实上,广告主在Android平台上投放广告的回报率为负值,仅为-10%。Nanigans高级副总裁丹·斯拉根(Dan Slagen)当时曾表示,“受众在iPhone上花费的钱更多,原因是值得他们去这样做。通常情况下,我们不指望着获得一次性的消费者,我们希望能对未来进行投资……因此我们提前支付,寄予未来更好的结果。”

经常有报道称,研究结果表明苹果用户在设备上花费的时间更多,且更愿意付费购买内容。网络分析公司Chitika在今年年初的调查发现,每八台接入互联网的平板电脑当中,就有七台是iPad。Flurry提供的数据显示,iPhone用户每下载一款应用平均花费0.19美元,高于Android用户的0.06美元。

苹果不仅仅统治着应用市场。苹果iTunes商店还占据了全球数字电视购买67%,数字电影65%,以及数字音乐市场63%的份额。

]]>
Business Insider:数据显示移动宽带、免费Wi-Fi和平板电脑“干掉”了电视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493.html Tue, 26 Nov 2013 16:36:43 +0000 //www.otias-ub.com/?p=174493

即使世界级赛事和NBA总决赛,都没能挽回电视观众的数量流失。

自2011年9月以来,有线和宽带电视就一直在负增长,仅有2012年奥运会期间才带来了井喷式的效应。四大广播网络(ABC/CBS/NBC/FOX)的黄金时间观看量,也从2007年的610万,”稳定下降”到了2012年的570万。

首选电视的人们越来越少,而宽带次之。

现在的趋势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有线电视订户从2010年初的4450万,下滑到了目前的4000万户。而AT&T和Verizon等电信业者,却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付费电视份额。

事实上,截止2011年,即使房租的数量在增长,留在自家看电视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与此同时,移动视频的观看量却在迅速上升。两者之间的关联,不言自明。

对于电视观众数量的下滑,该报告还给出了两个额外的解释。

首先是平板电脑,业内称之为”媒体吸血鬼”,因为它们惊颤在夜间使用,而它们”吸取”的正式有线电视和广播公司的”血液”。

第二个解释尚存一丝争议,但仍然值得一提。

随着免费Wi-Fi接入点越来越多,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多的地方观看节目,比如学校、公司、以及参观等等。

此外,已经数十个城市部署了全域的免费Wi-Fi,从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编译自:SlashGear , 来源:Business Insider]

 

]]>
Business Insider:社交媒体+原生广告-下个百亿级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537.html Mon, 04 Nov 2013 17:09:18 +0000 //www.otias-ub.com/?p=167537 原生广告将迎来繁荣发展期。BI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17年,社交媒体广告支出预期将达到100亿美元,而原生广告在其中的占比至少为40%。移动设备的兴起、以及新型社交平台的成熟是带动原生广告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未来图片和视频分享应用也将提供有效的原生广告形式。

据国外媒体报道,原生广告来未来几年将迎来繁荣发展期。到2017年,社交媒体广告支出预期将达到100亿美元,而原生广告在其中的占比至少为40%。

原生广告有很多定义,就社交媒体领域而言,原生广告指“与用户信息动态高度融合,且与社交媒体内容几乎无法区别开的广告”。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 Insider近期发布一份有关原生广告为何兴起的报告。报告指出,移动设备的兴起、以及新型社交平台的逐渐成熟将带动原生广告规模的增长。

以下为报告摘要:

1)到2017年,社交媒体广告支出预期将达到100亿美元,而原生广告在其中的占比至少达到40%;

2)品牌广告主正寻求在移动、PC上做跨平台推广营销,而原生广告可以实现与移动、PC平台上的媒体内容间的高度、无缝式融合;

3)对于更小尺寸显示屏的移动设备,“流畅性”将成为用户的一种体验。去年,全球移动广告支出增长83%,达到89亿美元;

4)根据AdRoll提供的数据, Facebook信息流中的广告点击量是传统网页侧栏广告点击量的49倍,而单次点击成本较后者低54%。

5) 职场社交网络LinkedIn在今年7月推出了“推广更新”(Promoted Updates ),开始在原生广告领域发力;Twitter早在2010年初就推出了“推广推文”( Promoted Tweets ),揭开了社交媒体原生广告发展潮流。此外,这家社交媒体也在倡导电视与数字广告的合作;

6)未来,图片和视频分享应用(比如Pinterest, Vine和 Snapchat)也将提供有效的原生广告形式,且大多以图片呈现。图片是互联网最常见的分享内容:数据显示,约有43%的全球互联网用户在过去一个月时间分享过图片。

消息源:搜狐IT
翻译者:kirk

 

]]>
Business Insider:2013年云计算领域Top10:亚马逊称雄 微软谷歌上榜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872.html Sun, 21 Apr 2013 12:20:56 +0000 //www.otias-ub.com/?p=106872 2013年4月21日仅仅几年的时间,云计算已发展成为影响所有人日常生活的一种科技,比如个人文件的云储存,移动手机和平板 电脑通过云端来运行各类应用软件。而作为企业,IT部门从开始不信任云计算,到现在斥资数十亿美元来开布局云服务,这些都已说明云计算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 Insider近期总结出了云计算领域最重要的10家公司,他们分别是:

No1. 亚马逊

亚马逊是目前云计算领域当之无愧最重要参与者,因为这家公司从根本上发明了l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

亚马逊云计算提供了非常多的选择,从每月几便士的云储存到每小时5千美元的超过计算机增强驱动租赁,比如新兴创业公司 Dropbox、 Instagram等都是由亚马逊提供云技术驱动。

亚马逊现在也真正进入企业云计算市场,并为其云服务提供了更多安全的功能。同时亚马逊也组建了一支企业客户销售团队,亚马逊这些举措就是不想让对手Vmware,Citrix 和 OpenStack轻松跟它抢企业客户。

我们很难想象一家电子零售商改变了IT领域,但亚马逊做到了。

No.2 Vmware

VMWare之前并不提供云服务,它提供的只是用于搭建云计算的软件,名叫vCloud。这家公司在云软件市场的最重要参与者之一,跟OpenStack(由IBM,Rackspace和惠普联合运营)和Citrix是宿敌。

vCloud 专为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设计一组通用云计算服务,它支持所有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并能够选择应用程序的运行位置(内部或外部)。今年3月份,这家公司改变了 其策略,宣布他们将建立公共云。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决定,因为这家公司表示,通过vCloud来打造云服务的供应商数量已经达到200家,其中包括 Verizon和CSC。现在VMware必须小心翼翼地跟他们竞争。

No.3微软

微软拥有一个比较大的企业云, 名叫Azure。微软Azure是一个PaaS (平台即服务) 云平台,诸多Windows平台开发者通过微软提供的编程工具来开发应用软件。目前微软已经将Azure扩展至laaS市场,支持非 Windows平台,允许用户在其云上运行Linux。微软承诺将提供与Amazon相似低价。

除了Azure,微软还提供了很多基于云平台的企业应用, 包括SQL主机数据库和微软Office 365。

No.4 Salesforce.com

Salesforce.com这个名字就听起来跟云计算很接近。这家公司通过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云服务。

2012年,Salesforce.com进行了一系列扩展举措,斥资超过10亿美元收购了Radian6和 Buddy Media。同时,这家公司以债务融资方式又筹集了10亿美元用于收购交易。

此外,这家公司也是PaaS云服务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之一。2012年,这家公司以2.12亿美元收购了云计算创业公司Heroku,开始运行自己的应用。

No.5谷歌

谷歌去年推出了自己的laaS服务— Compute Engine,可谓是在云计算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

而在这之前,谷歌在云计算也是四处开发,其中包括基于Google数据中心开发的 Google App Engine, Google Cloud Storage以及一款新的大数据云应用 Google BigQuery。

除此之外,谷歌还推出了消费者和企业云应用软件,比如Google Drive和Google Apps,其Chrome OS设备(如Chromebook 和 Chromebox)上所运行的应用也都来自云端。

No.6 Rackspace

Rackspace一家laaS云服务供应商,通过开源云服务OpenStack而铸就了其现在的成功。

OpenStack是一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SNA)和Rackspace合作研发的,以Apache许可证授权,并且是一个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项目。

Rackspace 并不想从VWware这类公司那里买他们无法控制的软件,因此它与NSNA合作打造了开源云服务OpenStack。从某种意义来说,Rackspace 创造了其他云计算参与者。Rackspace并不拥有OpenStack,但它在开源云计算联盟中却成为了一直重要的力量。

No.7 IBM

IBM 曾是云科技OpenStack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但是今年3月,IBM决定大力发展OpenStack。IBM表示,IBM将基于OpenStack提供公共云和私有云服务及相关应用,其中包括其自己的 “公共智能云” (可以当服务来卖)以及“私有云”(安装在企业客户数据中心)。

通过OpenStack的支持,IBM鼓励更多企业和服务提供商来使用OpenStack。

No.8 Citrix

Citrix是另一家应用服务软件提供商,其目前两个主要竞争对手为VNware和开源云操作系统Openstack。

为了跟Openstack抗衡,Citrix将其免费的云平台给了Apache软件基金会,后者是一家管理诸多知名开源项目的非盈利组织。

由于是免费的,CloudStack平台给了用户除了购买VWware vCloud和使用Openstack之外的又一种选择。当然了,Citrix也有自己的商业愿景。人们在使用CloudStack的同时,也会帮助Citrix销售更多的其他数据中心软件。

No.9 Joyent

Joyent为企业大数据中心提供低价云服务。这家公司依靠其自己的云操作系统与VWware,Openstack和Citrix展开竞争。

Joyent创始人Joyent Hoffman表示:“Joyent之所以能成为需要大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的选择,是因为其价格便宜。“

Joyent表示,他们目前拥有超过3万家客户,其中包括职场社交网站Linkedln。同时,这家公司获得了英特尔、惠普、EMC和西班牙手机公司Telefonica投资。风险投资家皮特•泰尔也投资了这家公司。

No.10 SoftLayer

SoftLayer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云计算和网络托管服务提供商. 据报道, IBM和EMC出资超过20亿美元想要收购这家公司。

如 果EMC能成功将SoftLayer收购,这将会促使EMC合作方VMware的增长,VMware目前正在尝试寻找新的云计算计划,而VMware最大 对手之一Citrix,就是SoftLayer一大合作伙伴和客户。 IBM之所以竞购SoftLayer是看重这家公司的客户和数据中心资源。

]]>
Business Insider:十大最具前途科技领域:社交电商上榜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147.html Sat, 06 Apr 2013 13:40:27 +0000 //www.otias-ub.com/?p=104147 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近日刊载文章称,新的科技行业在刚刚起步时规模较小,但却可以不断成长为永久 性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在有些时候,这种变化看起来像是在一夜之间就发生了,比如说是智能手机市场;但在有些时候,这个过程则要持续几年时间, 比如非智能手机市场就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末期之间经历了十数年的发展。

而时至今日,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已经催生了移动应用行业,这是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部门,但已经培育了数千家公司,带来了庞大的销售收入。那么,在未来几年时间里,有哪些行业将会成为总额达到1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呢?

以下就是最有可能发展成庞大规模的十个市场:

1、移动支付服务行业将在二十一世纪中培育数千家公司。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072330016151668381.jpg
Square、 Intuit的Go Payment以及PayPal Here等移动支付服务允许用户在任何地方以虚拟的方式进行支付活动,只要有网络连接即可。截至 2012年底为止,Square的估值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左右。移动支付行业目前仍旧处于婴儿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这个行业将成为下一个规模最大 的市场之一。

2、近场通信承诺将会带来无摩擦的信息共享。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072330118871515781.png
进场通信技术允许智能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两两靠近即可交换信息,典型用途是销售交易扫描活动。但这项技术(需使用无线或蓝牙连接)还能被人们用来交换任何数量或类型的数据;要想做到这一点,双方需亲自见面和传输信息资产,如视频游戏或社交媒体内容等。

3、社交电子商务行业正在改变消费者的购物行为。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072330216949533481.png
社交电子商务是 一个正处于萌芽阶段的行业,但未来将可创造巨额的收入。消费者喜欢 在线购物,而当在线购物活动与好友推荐结合到一起时,这种活动就会变得不那么像是一种交易体验,感觉上更像是个人的体验。照片共享社交平台 Pinterest和社交商务网站The FancyThe Fancy等公司正在改变用户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它们能为消费者提供设计优良的、易于使 用的体验。截至2013年2月份为止,Pinterest的估值为25亿美元。

4、移动教育将会重塑我们进行学习的方式。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072330318859690621.jpg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教育行业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著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对移动教育行业进行了探究,这本杂志这样写道:“几乎无穷的手持式设备及其不断下降的价格将让一个想法成为现 实,那就是:‘教育尽在我手中’;这样一来,在所谓的发达市场和全球范围内其他面临着类似的资源挑战问题的市场上,移动教育就会变成一种广泛存在的现 实。”

5、人力资源的大规模自动化。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072330410227442891.jpg
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场所。很自然地,人力资源也正在经历科技所带来 的改变。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技术允许中小型公司在云服务中存储自己的信息,而雇员只需点一个键就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人力资源公司CheckpointHR 表示:“除了能简化提交保险和工资信息等文件的程序以外,专门为人力资源自动化而设计的程序还能为你的公司提供其他帮助,而这些帮助可能是你从来都没有想 到过的。”

有意进入这一领域的公司将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并从中赚取大量利润。

6、卫生保健行业中的移动技术正在改变医生诊断病人的方式。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072330520567355861.png
在卫生保健行业中,技术正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景象。配有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医生和护士能更加迅速地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而且评估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对于为医生和病人探索解决方案的开发者和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颇有潜力的市场。

《福布斯》杂志近日刊载文章,列出了技术正在改变卫生保健行业的五种方式;对于创业公司和企业家来说,这无疑代表着庞大的机会:

——精研数据以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帮助医生与病人进行沟通;

——让医生能与其他医生进行交流;

——连通医生与病人;

——帮助病人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7、人工智能可能会终结令人厌烦的、服务性工作的苦差事。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072330619710466541.jpg
在过去多年时间里,计算机工程师一直都致力于这项工作:如何让计算机学会 思考——或者至少是看起来像是思考——然后在开放式的对话中对人类语言作出回应。在2011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在电视智力竞赛节 目中击败了两个人,而iPhone 4S智能手机已经拥有了可通过搜索行为来回答用户问题的个人语音助理服务Siri。

如果人工智能变得足 够好,从而取代人类成为面对面场合下的第一信息联系人,那么大量的服务性工作就会由机器负责处理。举例来说,不妨想象一下到那时打电话给客户服务人员会是 怎样的场景;或者是当你需要阅读一篇以外文写成的文稿时,就不必求助于外国人,直接跟能讲一口漂亮英语的帮助机器对话就可以了。

8、一种接收在线购买物品的新方式。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072330720949984881.jpg
亚马逊和eBay都已经进入这个行业,但可供竞争的空间仍旧很大。在线购物者不能一直等在某个 特定的地址,等待卖家向他们发货,那么为何不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排起储物柜,让他们能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去拿呢?这种想法是以邮箱为原型的重新想象,卖家可以 把货品放在7-11或是其他方便的地方。

9、面向使用移动设备的公司员工提供支持服务和产品。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07233184240669131.png
公司正在朝着在工作场所使用移动设备的方向过渡,而在这种环境下,为公司员工提供IT支持就成为了一种需要。ZenDesk这样的公司允许其用户外包技术支持,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帮助填补这个空白将为其带来大量的机会。

10、政府信息透明度可令民主主义发生彻底的变革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07233198737364341.png
私人部门已经习惯于以电子方式交付所有信息,许多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可搜索数据库,以尽可能最有用的方式向消费者或合作伙伴交付搜索结果。对于这种创新活动而言,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就是最好的回报。

但 政府则并非如此。有些政府部门在面向公众披露信息的问题上做得很好(比如说联邦司法部的PACER系统,这个系统已经让整个国家的法庭变得几乎完全透明 化),但其他一些部门(如各州和当地政府部门)则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好。“政府2.0”将允许国民和雇主都能对情况变化作出更加迅速的回应,提高政府公务员 的工作效率,降低税收和/或支出,以及让政治家们变得更负责任。

]]>
Business Insider融资500万美元 亚马逊CEO领投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082.html Fri, 05 Apr 2013 17:04:40 +0000 //www.otias-ub.com/?p=104082 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
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

2013年4月5日美国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近日完成新一轮500万美元的融资,主要投资者为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

至此,Business Insider已总计融资1830万美元。此次是贝索斯首次投资Business Insider,本论融资的其他投资方还包括RRE Ventures和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Business Insider之前的投资者包括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肯·里勒(Ken Lerer)。

Business Insider联合创始人亨利·布罗吉特(Henry Blodget)对此表示:“杰夫在亚马逊所展示出的领导能力、战略眼光和理念鼓舞着一代创业者,包括我在内。此次能获得他的投资我感到很荣幸。”

Business Insider总部位于纽约,现拥有约100名员工。Business Insider网站每月读者数量约为2400万,内容涵盖科技、财经和娱乐等。知情人士透露,Business Insider去年的营收约为1000万美元,净亏损300万美元。今年的营收预计将超过1500万美元,但仍无法盈利。

贝索斯今年49岁,1994年创建亚马逊,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在线零售商。 彭博社数据显示,贝索斯净资产总额为242亿美元,为全球第21大富豪。

]]>
Business Insider:2015年美国社交游戏市场将达到50亿美元规模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842.html Thu, 04 Apr 2013 12:47:29 +0000 //www.otias-ub.com/?p=103842 社交游戏目前正处于一个井喷发展期,然而该市场究竟有多大呢?来自 Business Insider 的研究表明,2015 年美国社交游戏的市场将达到 50 亿美元的规模,其中包括智能手机。

BI 认为,社交游戏将获得更多的观众及玩家,也会对现今的游戏模式带来巨大变革。因为游戏是一个需要不断优化的产品,而该过程一直带来货币收益,最关键的一点是,它们就像病毒一样寄生于社交平台。

]]>
Business Insider:科技行业十大招聘大户:甲骨文居首 //www.otias-ub.com/archives/102278.html Tue, 26 Mar 2013 14:47:34 +0000 //www.otias-ub.com/?p=102278 2013年3月26日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撰稿人朱莉·波特(Julie Bort)周日撰文,评选出当前公开招聘职位最多的十大科技公司。甲骨文在该榜单中位居榜首,公开招聘的职位达到了3868个。以下为该榜单详讯:

第一:甲骨文公开招聘职位为3868个

公司:甲骨文

招聘职位:3868个

招聘什么:甲骨文正在新领域,暨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硬件积极扩军备战。

员工评级:4星(满分5星)

甲骨文以员工待遇极好,但也对员工有很高要求而知名。

一位甲骨文前员工表示,“甲骨文是一家极好的雇主。只要可塑性,能够快速的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就能够在甲骨文工作。关系网是关键。你的职位能够通过预算周期改变。一个着手处理工作的团队非常有用。只要你依然在这个网络中,就永远存在着增长机遇。”

 

第二:戴尔公开招聘的职位为3382个

公司:戴尔

招聘职位:3382个

招聘什么:戴尔正试图把自己从一家PC制造商转型成为全方位的企业IT商店,与IBM和惠普进行竞争。戴尔当前的招聘职位包括了顾问、存储专家等。

员工评级:4星(满分5星)

因为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正试图把公司私有化,戴尔正处于一系列的动荡之中。

 

第三:亚马逊公开招聘的职位为2911个

公司:亚马逊

招聘职位:2911个(不包括仓储临时工人)

招聘什么:亚马逊是一家庞大、多元化公司,业务涵盖网络零售、Kindle设备制造和最大的云计算服务。亚马逊当前招聘的职位包括买家到数据科学家等。

员工评级:4星(满分5星)

亚马逊一直在致力于创新。

一位前IT项目经理表示,“我曾经每天拼命工作,所从事的项目与安全有关。我与其他项目团队成员一起拼命工作,他们的水平让其他公司的员工无法比拟。”

第四:微软公开招聘的职位为2807个

公司:微软

招聘职位:2807个

招聘什么:微软正在经历重大变革,涉及到从Windows操作系统部门到项目开发工具的各个部门。微软需要新鲜血液来帮助公司。微软同时也在向云计算领域扩张。

员工评级:4星(满分5星)

微软以良好的员工待遇和臭名昭著的“员工大排名”(Stack Rank)而著称。

一位微软前高级业务经理表示,“微软的变化速度非常快,要求也很高,只不过这其中也存在兴奋和激励。如果喜欢应对大挑战,微软是你理想的雇主。虽然要求苛刻,但是微软也向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待遇。在微软,你可能会适应它的企业文化;也许无法适应它的文化。”

第五:洛克希德马丁公开招聘的职位为2629个

公司:洛克希德马丁

招聘职位:2629个

招聘什么:洛克希德马丁以制造飞机和坦克知名,但该公司也是一家IT公司。这家公司向政府和大企业销售计算机安全技术和云计算服务。

员工评级:4星(满分5星)

洛克希德马丁为高端安全技术员工提供了超酷的工作环境。

一位目前在洛克希德马丁任职的软件工程师表示,“在这家公司工作时,我结识了许多非常聪明、不同和有趣的人。”

第六:IBM公开招聘的职位为2604个

公司:IBM

招聘职位:2604个

招聘什么:IBM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而且也是最老牌的科技公司之一。这家公司创办于1896年。随着“婴儿潮一代”开始退休,IBM的员工队伍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IBM同时也在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网络等领域进行发展。

员工评级:4星(满分5星)

IBM在科技产业提供了最稳定的职位,但是要求也很高。一位IBM负责招聘工作的员工透露,“在IBM,员工每天有大量的工作。在这里你会学到许多–从技术到设计愿景等方方面面;最难的工作–打动某些人;最令人愉悦的–技术挑战。”

第七:SAIC公开招聘的职位为2462个

公司:SAIC

招聘职位:2462个

招聘什么:SAIC同样也以国防代工制造商,而不是IT公司而知名。不过这家公司在上述两个领域同样知名。SAIC涉及的领域涵盖云计算、安全、医疗科技和智能网络。

员工评级:4星(满分5星)

许多员工都表示,SAIC拥有很好的企业文化。

一位SAIC前员工表示,“我喜欢SAIC,是因为我感觉在这里能做大事。这里的人对待你非常友善。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非常好。”

第八:ADP公开招聘的职位为2285个

公司:ADP

招聘职位:2285个

招聘什么:ADP以外包工资服务而著称,但事实上这家公司还提供大量的科技外包服务,包括了商业程序外包等等。ADP是一家软件即服务提供商。

员工评级:4星(满分5星)

许多员工都表示,ADP有着官僚文化,不过这家公司也是学习新知识的良好场所。

一位ADP员工表示,“ADP能够向员工提供许多的学习机遇。最大的缺陷是ADP中层太多,无法创造出主动性的工作环境。”

第九:惠普公开招聘的职位为2233个

公司:惠普

招聘职位:2233个

招聘什么:惠普当前正经历着大幅的转型,其中包括裁员2.9万人。不过该公司也在进行招聘,特别是在软件定义网络、分析、云计算和计算机安全等领域。

员工评级:4星(满分5星)

惠普是一家很强的依附于技术的标志性硅谷公司。

惠普一位现任系统工程师表示,“这里的工程师非常优秀、友善。不足之处在于企业管理层似乎不太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十分明确。”

第十: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Northrop Grumman)公开招聘的职位为1709个

公司:诺斯洛普·格鲁门

招聘职位:1709个

招聘什么:与此排行榜中的国防代工制造商一样,诺斯洛普·格鲁门也不仅仅只是制造飞机。该公司也向企业和政府部门销售技术。该公司在计算机安全、生物技术和网络领域拥有众多的研发人员。

员工评级:4星(满分5星)

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一家有着良好员工福利的公司,包括了学费补偿等等。

该公司一位软件工程师表示,“我作为入门级软件工程师加盟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在这里我学到了大量的知识。这里的人非常友善。公司非常的多元化。”

]]>
Business Insider:2012年Foursquare营收仅200万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89721.html Thu, 10 Jan 2013 16:31:24 +0000 //www.otias-ub.com/?p=89721 Foursquare去年营收仅200万美元 今年年底或破产

2012年1月10日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编辑艾莉森·肖特尔(Alyson Shontell)周三撰文称,美国私营公司财务数据服务商Privco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手机地理位置社交网络服务商Foursquare将会在2013年年底破产。

根据PrivCo获取的信息,Foursquare当前每个季度不仅未达到风险投资人设定的目标,而且还没有达到公司自己设定的目标。PrivCo认为,Foursquare的投资人将会对此感到厌倦,到今年年底将会亏本出售持有的Foursquare股份。

PrivCo还认为,Foursquare在今年年底将会以不到5000万美元的价格被其它公司收购。这一收购金额远不及投资人已经为这家公司注入的7130万美元。PrivCo的理由如下:

除去无法按季实现设定的目标之外,PrivCo称Foursquare在“近一年的时间中”一直无法通过新一轮的融资募集到资金。更者,有消息称Foursquare的现有股东已经“明确向包括首席执行官丹尼斯·克罗利(Dennis Crowley)在内的公司管理层表示,不会再向Foursquare注入新的资金。”PrivCo称,Foursquare的股东已经明确警告克罗利,他必须尽快找出公司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我们不得不假设与PrivCo对话的Foursquare股东,是风险投资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以及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其中,后者在2011年7月份参与了Foursquare上一轮的融资,并对这家公司估值5.5亿美元。

为了寻找进一步的证据,PrivCo还拜读了Union Square Ventures合伙人福瑞德·威尔森(Fred Wilson)近期发布的一些博客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威尔森确实对一些投资表达出了失望之情。截至目前,Union Square Ventures对PrivCo的这份报告未置可否。

应当注意的是,威尔森事实上并没有参与Union Square Ventures对Foursquare的投资。该风投的合伙人阿尔伯特·维格(Albert Wenger)目前是Foursquare的董事会董事。

PrivCo在报告中还使用了Foursquare一直未能增长的网络流量,表明这家公司未来还将遭遇一段困境。PrivCo称,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Foursquare的月独立访问用户一直在220万至250万之间徘徊。

PrivCo指出,“这不仅表明对于像Foursquare这样一家以受众为导向旨在吸引广告收入的网络公司,它的受众数量太少,而且它的网络流量也一直未能增长。对于一家消费社交网络,这无疑像是死亡漩涡。”

当然,Foursquare首先是一款移动应用,该公司不需要特别努力的增加公司网站的月独立访问用户。PrivCo在报告中确实强调,Foursquare用户2012年的应用登录时间达到了190万分钟,较2011年增长了15%。Foursquare今年还增加了1500万新用户,让公司的用户总数达到了3000万。截至目前,Foursquare的应用签到总数已经超过了30亿次。

这又能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Foursquare的投资人当前并不希望对这家公司再进行投资。有报道称,Foursquare去年的营收仅仅为200万美元,这无疑令投资人和公司都感到非常的失望。

不过PrivCo的报告也存在一些硬伤。举例来说,报告中甚至拼写错了Foursquare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纳文·赛尔瓦杜来(Naveen Selvadurai)的名字。

PrivCo通过向金融机构出售收集到的私有公司情报赚取收益。通过发布一些创新公司的负面报道,PrivCo已经成名。此前,这家公司曾发布了GrouponFacebook的报告。

]]>
Business Insider:移动偏爱电子商务 //www.otias-ub.com/archives/79902.html Tue, 20 Nov 2012 16:06:52 +0000 //www.otias-ub.com/?p=79902 最近百度股价大跌,为自2011年1月以来首次跌破100美元大关;过去一个月,股价大跌的现象也发生在Google身上。二者不被投资者看好的主要原因相同:市场对移动搜索货币化不乐观。

百度和Google同样面临着桌面搜索请求增长减缓,移动搜索占比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在桌面互联网,它们有非常成熟的广告模式,过去几年内都取得极佳的收益。但在移动广告市场遭遇货币化难题,对此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简要分析过。

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当用户搜索关键词时,通过精准匹配关键词广告,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信息时,给商家带去客户,从而赚取广告费。关键词离买卖(或服务)越近,关键词越有商业价值,价格越贵。反之亦成立。百度首席财务官李昕晢在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后指出,给百度带来最多收入的五大行业分别是“医疗保健、教育、旅游、机械设备和特许经营”,与以往基本一样。其中增长有亮点的领域是B2C,用李昕晢地话说“似乎保持强劲、健康增长”。

无论百度之于中国大陆还是Google之于美国,因为品牌优势、路径依赖以及可接受的搜索结果,很自然地占据着一大半的移动搜索市场份额以及相当的移动搜索广告市场份额。但用户在桌面和移动上的使用习惯已经有很大变化。

一方面,大约有一半的移动用户时间花在应用而非网页浏览器上,如果说在桌面时代搜索是许多人的网络第一入口,那么在移动设备上,“搜索作为第一网络入口”的规模要直接减去一半;另一方面,移动设备因为运行速度、网络状况(普遍而言,移动设备上的网速不如桌面快,地铁或某些特殊地段网络连接也不顺畅)和屏幕大小的限制,用户在使用通用搜索前会更优先考虑垂直应用解决问题。比如地图、餐馆、天气状况等等,在桌面通用搜索引擎直接可以搜到结果,但在智能手机上,人们会打开特定应用搜索查询。即使不购物,仅为查询购物信息时,用户更喜欢直接打开亚马逊或淘宝的应用,而不是在通用搜索引擎中查询信息。

在桌面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货币化过程为:搜索–>点击广告–>进入线上交易流程;而移动或许将革掉通用搜索的命。如前所述,从信息精准度、多任务支持程度、运行速度(不是移动设备无法做到个人电脑一样快,而是减少功耗也将削弱运行速度)、屏幕大小以及输入受限等条件来看,人们可以在个人电脑上为查找某个特定领域的内容而在通用搜索引擎做多次查询动作,但在移动设备上将更极大受限。——因为个人电脑太便利,我们可以接受精度不足够准的多次通用搜索(浪费得起);因为移动设备条件受限,我们需要更精准的服务帮助我们查找信息(浪费不起)。

根据Business Insider对comScore、Vivaki和Mobclix Exchange的数据分析,桌面互联网的CPM(展示广告)广告单价是3.5美元,移动互联网CPM单价则只有0.75美元;Google的表现比均值更好,根据在线营销研究机构RKG在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Google的移动CPC(千次点击费用)单价比桌面CPC单价低41%,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Google 2012年第三季度CPC单价相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5%。

但移动电子商务与移动广告表现截然不同。仍然来自[Business Insider的数据分析显示,用户在平板电脑上购物单价甚至超过了电脑,在智能手机上的购物单价大致相当于相当于个人电脑上的80%左右。用户偏爱移动商务。

 

移动偏爱电子商务

 

 

百度前产品副总裁俞军当年离开百度时曾说过,“百度的最大对手不是谷歌而是淘宝;淘宝的商业模式不是电子商务,是搜索”,此外,“百度10%的搜索是商业词汇,这是百度收入的核心;淘宝的站内搜索全是商业词汇且搜索量是百度搜索的20%以上”。俞军将搜索引擎(百度)和电子商务(淘宝)看作同一领域的竞争对手,相信在移动领域表现将更加突出。

再回过头来看百度最赚钱的无论五大行业的业务还是增长强劲的B2C乃至无数长尾关键词,搜索引擎的货币化模式是通过促进线上交易来赚取广告费。广告词越精准,线上交易达成率越高,广告费越高。那么,为何不能直接甩掉搜索引擎,直接进入交易环节呢?答案或许就在“移动”身上。在桌面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货币化过程为:搜索-->点击广告–>进入线上交易流程;而移动时代,人们更直接进入交易。偏爱电子商务,未来或许将革通用搜索的命。

]]>
Business Insider:苹果市场份额缩水严重 需改变产品策略止颓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79812.html Mon, 19 Nov 2012 16:56:27 +0000 //www.otias-ub.com/?p=79812 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网站旗下的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今日撰文称,过去两年来,苹果的移动市场份额与Android的相比,一直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最近几个月这种趋势依然在继续, 苹果大有沦为全球市场小众厂商的危险。苹果丢掉的市场份额越多,股东们就应该越加担心,苹果就越应该对产品和定价战略做出细微但是重要的调整。

 

为什么市场份额如此重要?

市场份额如此重要的原因就是移动市场就是一个“平台市场”。在平台市场中,第三方公司在其他公司的平台上开发产品和服务。第三方公司越多,根本的平台就越有价值,吸引的用户也就越多。

但为多个平台开发产品和服务太贵,因此平台市场倾向于变成一个单一的领导平台。随着领导平台的价值和力量上升,其他较小平台就会土崩瓦解。PC软件市场就是一个平台市场,上世纪90年代让微软红极一时。Facebook和Twitter也是平台,它们的地位也是人所共知。

重要的是,平台市场中市场份额的重要性与“目前的利润份额”无关。面对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苹果粉丝们时常称,苹果根本不在乎市场份额,它在乎的是利润份额,显然在这一点上苹果是占优的。但这个结论忽略了这一点,占统治地位的市场份额是维持长期利润份额的关键。

苹果的市场份额减少后,它作为开发平台的力量和价值也会缩水。最终移动市场可能重蹈PC市场的覆辙。苹果可能会从占统治地位的创新者变为被边缘化的小众厂商。

苹果继续丢掉(相对)市场份额

Android和苹果继续占据全球移动市场,但是苹果丢掉(相对)份额的速度非常快。

根 据研究机构IDC最近的报告,两个平台占到了全球份额的90%,而且谷歌和苹果的份额还在增加,但是Android的增长速度要比iOS快得多。根据 IDC的数据,第三季度Android的市场份额是75%,也就是说iOS的份额只有15%。Android的增长速度依然很快,苹果的缩水速度也很快。

虽然因为iPhone 5的缘故,苹果在第四季度会有一个暂时的猛增,但趋势是明显的,如果产品策略不发生重大改变,苹果的相对市场份额会继续下滑。

最后,BI对于苹果粉丝认为的丢掉市场份额无伤大雅的五大理由,进行了逐条反驳。

1、移动市场和PC市场不一样

上世纪90年代的PC市场和现在的移动市场最重要的不同就是,所有智能手机都搭载“一般”应用,也就是电话、电子邮件、网络、短信以及热门游戏和应用等,也就是说不管选择什么平台,消费者都能享受智能手机的一般功能。

PC 市场就不一样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硬件和操作系统毫无用处,只有装了软件之后电脑才变得有用。微软在获得市场统治权后,大多数软件都是先有 Windows版再有Mac版。后来互联网的出现,许多应用和服务转到云端,操作系统(“平台”)的重要性才开始弱化,讽刺的是,这为苹果的恢复提供了机 会。但是在早期岁月,PC平台掌控一切。

移动市场的组成“平台”不像互联网初期PC市场时代那么重要,但它依然很重要。第三方应用业务现在 非常庞大,这也是苹果平台最大的卖点。目前大多数开发者还是先给iOS开发,然后才会想到Android。但如果Android的份额持续增加,并解决好 几个妨碍其平台价值的问题,那么对于开发者的激励因素将会改变。

2、Android不是一个平台,而是许多平台

Android 的高度碎片化是人们经常提起的,对于高度集中的苹果平台来说,这的确是谷歌的一大劣势。但是大多数Android应用都可以运行在大多数Android设 备上,这就好像大多数PC软件可以运行在大多数Windows PC上一样。谷歌对于Android的授权条款越来越严格,这就有效限制了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对系统的定制。

所以说,碎片化是一个问题,但还不能说Android是很多个平台,它正在变成一个统一的平台。

3、苹果不会生产廉价低档货,它只在乎高端市场

苹果粉丝时常提到的,就是苹果只注意高端,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Android都在低端。从目前的利润角度看,说得很有道理;但从长期的平台和未来的利润角度看,这样做很短视。

现在已经有超过10亿人拥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另外60亿人对价格十分敏感,因为他们缺钱。苹果拒绝提供廉价商品就是它在印度市场不敌三星的原因,因为那里的人对价格敏感。

更 进一步说,从平台角度看,开发者不会关心设备的高端低端,他们关心的是:哪里平台能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潜在客户。而且事实上Android在高端市场的份 额也在增长。苹果不想降价的原因就是要守住自己的利润,但如果它在高低端面对Android的夹击,到时丢掉的会更多。

4、苹果的内容和生态系统占优

苹果粉丝们声称,苹果的APP Store和iTunes比起Android的各家商店要好得多,后者碎片化严重,而且很不方便。而且苹果的支付系统更简单,因为谷歌钱包很多地方都不能用。

事实是至少现在,这些都是真的。

但Android在这方面做得越来越好,特别是谷歌。还有亚马逊这个平板电脑领域的强劲对手,它还可能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很多Android生态系统的内容和舒适度都将超越苹果。因此再一次,竞争趋势对苹果越来越不利。因为惰性,它没有足够的市场份额来对竞争进行反击。

5、为Android开发赚不到钱

苹果粉丝的最后一个理由就是开发者在苹果平台能赚更多的钱,这是不可否认的,所以苹果在这一点上有巨大的优势。

Android在这方面处于颓势的理由之一就是碎片化,另一个原因就是使用人群。Android用户认为任何东西都应该免费。大众市场消费者也没有很多时间、兴趣和金钱花在应用上。

现在这些情况仍未改变,但是Android的支付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苹果依然非常贪婪的收取30%的应用销售佣金。但随着Android变成一个很靠谱的另外选项,很难想像开发者会坚守在苹果平台,而不是转投费用更低的谷歌平台。

结论

结论就是市场份额在平台市场中非常重要,苹果正在丢掉这个份额。

随着市场成熟,苹果必须要在市场份额和利润份额两者中选其一。鉴于市场份额的重要性,苹果肯定要改变策略,维护市场份额。不幸的是,苹果维护市场份额,意味着它的利润将在未来数年内大幅下降。

这次的结局可能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苹果沦为小众、濒临倒闭要好得多。但对着眼于苹果利润的短期股东来说,结局可能就不怎么好了。

]]>
Business Insider:2012年美国互联网趋势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1885.html Mon, 08 Oct 2012 14:41:00 +0000 //www.otias-ub.com/?p=71885 Business Insider(BI)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总共 100 多页幻灯片,内容无所不包。如果你关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那么这份报告不应该错过。

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上网的人口已经占据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总数量超过 20 亿。 也就是说,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依然是一个超大型局域网,要覆盖全球大部分人口仍有一段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互联网的潜力还很大,因为用户增长仍未到达极限。

而未来的“上网人口”中,将有不少人是通过移动设备与网络相相连。 CNN 称, 由于基建的落后,非洲国家的人民发现手机是更便捷的上网方式;他们也相当依赖手机,不但喜欢通过手机来收听收音机,而且喜欢通过手机来完成支付。现在,80% 的移动支付交易发生在东非,肯尼亚的移动支付服务 M-Pesa  现在每天要处理的交易金额达 2000 万。(注:本段文字为下方图表的解读。下同)

1

目前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依然以雅虎所开创的广告模式为主。在美国,最大的广告主在线上广告的投入已经占总投入的 38%,比 2006 年时增长了 15%。而广告业从 2009 年以来,一直在增长——互联网公司的收入相应得到了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要比线下广告大。

2

如果要细分,美国线上广告挤压了除电视广告以外其它广告种类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印刷广告——2006 年到 2011 年,印刷类市场份额已经从 20% 降低至 9%,电台广告则从 11% 降低至 7%。 而这五年之间,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反而有小幅增长,从 41% 增加到 42%。但在未来,电视广告市场仍将步入衰落。因为移动设备的发展,相当多人看到电视广告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盯着“第二屏幕”,广告的实际效果不比从前,其价值需要重新计算。

3

最重要的是,传统的付费电视频道的用户数量一直在下降,已经成为趋势。相比之下, Netflix、YouTube、Hulu 等美国在线视频服务的收入都在增长。因此不难理解为何电视机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智能电视,而 Apple TV 一直是人们最期待的产品之。通过网络追连续剧,看电影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习惯。电视台、电视频道不再独占视频传播渠道。比如今年的火爆《中国好声音》,不少人应该是通过优酷、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新浪视频来观看的吧?(人们认为从《中国好声音》中获利最大的便是国内各大视频网站)

4

线上广告市场中,Google 成为一方霸主,市场份额达 62%,比 2011 年时增加了 19%。而作为竞争对手,Facebook 的市场份额为 11%,仍在增长当中。在数字广告市场,这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加起来已经占 66%。加之其它网站的兴起,比如 YouTube、Hulu、Glam、Twitter、Demand,门户网站的市场份额遭到惨痛损失。AOL、MSN、Yahoo 三家门户网站 2006 年的市场份额统共为 54%,如今只有 19%——雅虎新 CEO 梅耶尔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5

Facebook 的股票在 IPO 之后表现糟糕,几乎沦为笑柄。这是因为公司前景不明,人们还无法非常清晰的描述出 Facebook 的盈利模式,此外也受 Facebook 在移动市场动作缓慢影响。但股价不意味着全部。从以上数据中可看出 Facebook 的一直处于增长当中,加之现在 Facebook 通过“Gift”按钮进入电商市场,也许能够加快它的货币化速度。现在美国人花在社交网站的时间比门户网站要高,而且 Facebook 用户量依然在增长,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 10 亿,是世界人口的七分之一。

jpg

Facebook 的广告盈利有朝一日将超过 Google ?BI 认为不太可能。“Google 是世界历史上最棒的广告产品,因为它就好像在商店里面卖广告一样。而 Facebook,则好像在人们聚会之时卖广告。”也许这就是 Facebook 踏足电子商务的背后原因。尽管目前“社交电商”只占电子商务市场的一部分,而且电子商务时候也只占整个零售业的一部分,但 Fab.com、ShoeDazzle、iDeell、Zulily、Hautelook、Rue Lala、 LivingSocial、Gilt Groupe、Groupon  等社交电商网站增长迅速。在社交电商领域,Facebook 也许能有所作为。

6

今年 5 月底,“互联网女王”玛丽・米格发布了《互联网趋势报告》,关键字只有“移动”一个,显示了她对移动未来强大的信心。BI 的报告指出,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已经超越个人电脑的销售量。这一趋势未来几年将一直持续下去,而且将越来越明显。BI 毫不客气地说,“未来是属于移动的。”美国市场智能手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 50%,市场逐步走向饱和,增长率将不如从前。但对于全球来说,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尚未达到 50%,功能手机的保有量依然很高。在这样情况下,移动开发者需要考虑面向其它国家的用户,才能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

7

经过 BI 的调查,智能手机用户在玩游戏和社交网站上花的时间最多。其中,社交网站越来越吸引人,2011 年第一季度时人们平均在社交网站上花 15 分钟,一年后,这个数字提高到 24 分钟。而同一时间内,人们花在游戏上的时间从 25 分钟减少到 24 分钟。

8

如果从流量角度观察,手机还成为移动音乐载体,Pandora 占据手机流量的大部分。不过,在国内由于 3G 上网套餐价格相对较高,而且流量偏少,就生活所见大部分人依然是在网络下载了歌曲,然后在手机上听。若国内 3G 移动套餐价格进一步降低,那么移动电台类应用也许将更受欢迎。

9

目前移动设备的网络流量占整个网络流量的 12%,三年前该数字仅为 1%,增长迅猛。原因很简单,因为手机可以随身携带,这也相当于将网络带在身边。在这样的环境下,移动电商开始兴起——美国电商网站 Gilt 一周内的交易,有 20% 是通过移动客户端完成,到了周末该数字还要上升到 40%。而 38% 美国用户都曾经使用手机购买产品或服务。即便在实体商店中,消费者也依然会打开手机,来帮助他们作出购买的决定。

10

玛丽・米格曾指出尽管未来是属于移动的,但仍缺乏有效的盈利手段,“虽然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但其货币化转化速度却比传统互联网慢五倍。”目前情况的确如此,因为人们尽管经常利用移动设备上网,但却无法转化为广告效益。BI 认为,这也许是因为移动设备的“屏幕真的太小了。”但没关系,移动广告增长速度很快,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

11

在移动广告领域,Google 的表现非常抢眼,占据 60% 的市场份额。这也能解释为何近期 Google 股票的表现如此之好(已经刷新历史新高,成为科技领域第二值钱公司),因为它切合今年“移动之年”的主题。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广告主的移动广告花销,有 62% 是花在移动搜索上。难怪 BI 要夸奖 Google 是“最棒的广告产品”。

13

BI 的报告指出,应用下载量逐年增长,今年年末 App Store 的下载量将达到 450 亿次,Google Play 最近的下载量也有很大的突破,超过 150 250 亿次。而回顾这两年的数据,手机用户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应用,而非直接上网。到 2011 年 12 月,美国用户每天平均会花 94 分钟在手机应用上,而直接浏览网络的时间平均为 72 分钟。这从越来越多的网站为移动版进行优化便能反射出用户需求的变化。

15

现在 89% 的应用是免费的——因为“免费”商业模式成为了主流,前 100 名收入最高的应用中有 66% 是免费的,这些应用中的 93% 支持应用内支付,而且有 83% 是游戏应用。游戏是最赚钱的应用,如果计算前 200 名收入最高的应用,有 70% 是游戏。

12

移动既然如此重要,未来 iOS 与 Android 的争斗将更加激烈,苹果会不再次挥舞专利大棒呢?我们也期待微软的 Windows Phone 能够获得不错的成绩,免得整个移动市场波澜不惊,缺乏趣味。至于 RIM,我希望它能够如期顺利推出 BlackBerry X,不再拖延。这已经是我对它最大的祝福。

via:ifanr

]]>
Business Insider:调查显示iPhone用户特希望新品屏幕变大 //www.otias-ub.com/archives/66471.html Sat, 01 Sep 2012 15:58:42 +0000 //www.otias-ub.com/?p=66471 国外媒体Business Insider与美国著名的在线调查系统服务网站SurveyMonkey一起就美国消费者对下一代iPhone的看法进行调查。日前他们与我们共享了这项调查获得的结果之一。Business Insider报道表示,他们询问iPhone用户“是否希望下一代iPhone屏幕更大?”,多数的人(58%)均表示希望下一代iPhone屏幕更大。相信这些消费者是幸运的,因为根据此前的消息,下一代iPhone将会采用4英寸屏幕设计。

 

另外苹果做出这个改变也是明智的。虽然他们表示从不进行市场调查来生产产品,但是本次的调查显示,如果苹果iPhone的屏幕尺寸再不改变的话,那么用户会考虑转向Android市场,使用更大尺寸屏幕的设备。

SurveyMonkey本次一共对716进行调查,其中有258人是iPhone用户。也许你会觉得参与这项调查的人数太少,但是SurveyMonkey表示他们的计算可以确保已经参与调查的人数的正确百分比。

不知道你对下一代iPhone有什么看法呢?你是否也希望它的屏幕会更大?如果新产品屏幕尺寸不变,你是否还会坚守在iOS阵营?

]]>
Business Insider:全球最有价值20家企业产品高科技公司 //www.otias-ub.com/archives/62572.html Sat, 11 Aug 2012 15:47:06 +0000 //www.otias-ub.com/?p=62572

]]>
Business Insider:2012年iPhone利润将超过通用电气或沃尔玛整个公司的利润 //www.otias-ub.com/archives/61083.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61083.html#comments Sat, 04 Aug 2012 12:30:16 +0000 //www.otias-ub.com/?p=61083

作为苹果的吸金机器,iPhone一直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那么iPhone在苹果到底有多重要呢?或许通过数据对比更能说明问题。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主编Henry Blodget 分析称,iPhone今年将为苹果创造约300多亿美元的利润,超过通用电气或沃尔玛整个公司的利润。

与此同时,苹果利润对iPhone的依赖程度比大多数人认为的要高很多,而对iPad的依赖程度要低很多,苹果很可能三分之二的利润来自于iPhone。iPhone的盈利能力如此之高,以至于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公司的利润都要高很多。比如说,iPhone能创造的利润比整个通用电气还要多。不仅如此,比微软、Google和沃尔玛都要多,几乎与埃克森美孚的利润相当。

根据上周与三星的诉讼案中揭示的iPhone和iPad各自的毛利润百分比。Blodget认为苹果有三分之二的利润来自于iPhone。与此同时,来自于iPad的利润为10%到15%,而来自于Mac、iPod、苹果电视机顶盒及其他苹果产品所占比例很可能不到30%。他预测:

  • iPhone今年很可能为苹果创造300多亿美元的运营利润
  • 与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相比,苹果利润对iPhone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而对iPad的依赖程度要低得多(这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也要低得多)
  • 如果iPhone失败,或是如果苹果变成“iPad公司”,那么苹果的利润率将受到重创
  • 增长中的价格压力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升级周期的延长,将增加苹果整体利润率下滑的风险
  • iPhone 5对苹果来说绝对是一种至关重要的产品:如果iPhone 5表现火爆,那么苹果利润就会大幅增长;反之,苹果的盈利表现可能会令人失望

事实上,苹果已经变成了一家真正的“iPhone公司”。Blodget通过对多方数据的研究(这些数据来源包括美国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分析师Gene Munster、苹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监管文件以及基于三星诉讼案中披露的信息所做的产品利润预测),得出以下iPhone营收数据:

  • 2007年(实际营收): 17亿美元,在苹果总营收中所占百分比为6%
  • 2008年(实际营收): 86亿美元,在苹果总营收中所占百分比为22%
  • 2009年(实际营收): 157亿美元,在苹果总营收中所占百分比为34%
  • 2010年(实际营收): 300亿美元,在苹果总营收中所占百分比为40%
  • 2011年(实际营收): 610亿美元,在苹果总营收中所占百分比为48%
  • 2012年(估计营收): 830亿美元,在苹果总营收中所占百分比为51%

也就是说,在经过6年以后,iPhone在苹果总营收中所占百分比已经上升至50%以上。下面再来看看iPhone及苹果其它主要产品可能的贡献利润。根据三星诉讼案中披露的信息他预计:

  • iPhone在苹果利润中所占百分比很可能超过60%
  • iPad在苹果利润中所占百分比大约为10%到15%
  • Mac及其他产品贡献的利润很可能不到30%

以上这些估测的理据是诉讼文件中披露的iPhone和iPad的“毛利润”百分比,根据文件显示,2010年到2012年之间iPhone的毛利率为49%到58%(Blodget使用的数据是53%);与此同时,iPad的毛利率为23%到32%(Blodget使用的数据是28%)。当使用这些数据来计算每种产品的营收时,就能得出上面所描述的毛利润份额。下面是他所做的计算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Blodget认为,苹果利润对iPhone的依赖程度要比人们认为的高得多,这也意味着苹果未来两年时间里的财务业绩和股票表现将与iPhone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如果iPhone 5表现火爆,那么苹果就会拥有超出华尔街当前预期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在2013年;反之,华尔街可能不得不下调对苹果的预期。因此,现在市场所有的关注焦点都集中于iPhone 5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章来自36氪
]]>
//www.otias-ub.com/archives/61083.html/feed 1620
Business Insider :投资必看的67张图表(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58099.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58099.html#comments Fri, 20 Jul 2012 09:23:54 +0000 //www.otias-ub.com/?p=58099 整合了67张对市场投资具有参考意义的图表。华尔街见闻分期呈现,看图说话,以飨读者。

第一张图:自1977年以来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市净率

启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的市净率(即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P/B)反映了一则颠扑不破的市场真理,那就是,投机会扭曲一家公司的资产价格,使其远离企业的真实内在价值。

第二张图:专利申请的全球分布图

启示:由图可得,科技革新、发明创造在全球遍地开花。“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刚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那时候中国的发明创新少得可怜。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光2010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就达到了40万,世界排名第二,仅落后于美国。科技是美国经济繁荣的源泉,但目前,美国世界头号科技经济强国的地位正受到挑战。”黑石集团副总裁拜伦-韦恩(Byron Wien)如是说。

第三张图:豪华车销售市场调研数据统计图

启示:正如对冲基金海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Doug Kass所言,“这张图是反映高端消费市场情况的晴雨表。”

第四张图:就业增长与VIX波动指数关系图

图片描述:x轴表示的是2000年6月至2012年6月这一段时间,左侧的y轴代表美国就业同比增长百分比,右侧的y轴代表VIX波动指数。灰色的曲线代表就业增长,红色的曲线表示VIX波动指数。

启示:由图可见,就业增长与VIX波动指数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VIX指数(Volatility Index)又称波动指数,主要用于反映投资者愿付出多少成本去对待自己的投资风险,因此广泛用于反映投资者对后市的恐慌程度,又称“恐慌指数”,是全球投资者评估美国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依据之一,当指数愈高意味市场的恐慌程度愈高。由于尚未出台实质性利好的财政政策,投资人对美国经济前景甚为担忧,再加上欧债危机风波未定,而中国经济增长又持续放缓,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难怪野村证券(Nomura)高级经济学家Ellen Zentner说,“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对经济而言,是致命一击。”

第五张图:标普500成分股公司国内业务与国外业务利润比较柱状图

图片描述:图中,蓝色表示的是标普500成分股公司国外业务税前利润,橙色表示的是标普500成分股公司国内业务税前利润。

启示:如图所示, 自2001年以来,标普500成分股公司国外业务税前利润大大高于其国内业务税前利润。德意志银行首席美股策略师毕昂可(David Bianco)对此评论道:“自1990年以来,标普2%的净利润增长有一半是源于较低的实际税率,而另一半主要源于较少的利息净支出,以及较高的国外业务利润。而且,国外销售比重的增加会进一步提升利润。标普500成分股公司的净利润增长75%是靠科技带动的。”

via:wallstreetcn

]]>
//www.otias-ub.com/archives/58099.html/feed 1494
Business Insider:美国青少年线上生活数据:或将改变互联网未来–数据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5702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57020.html#comments Sun, 15 Jul 2012 16:30:45 +0000 //www.otias-ub.com/?p=57020 这可不再是20世纪了,还以为互联网的中坚力量会是大佬V、70后、80后?还觉得十来岁的青少年不过是不足以影响互联网的小屁孩?你会遭到鄙视的。Business Insider跟尼尔森、爱立信、麦克菲等机构合作发布了一篇大规模研究报告,名字叫,“青少年的线上隐秘生活”。

 

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成年人,仔细看看这份报告,未雨绸缪吧。

十来岁的青少年们已经讨厌煲电话粥了,而且他们也不常在网上购物,至于新闻的使用者就更少了。他们更爱公开评论好友的Facebook主页上发表评论,更受他们青睐的是:发短信。他们还会清除浏览器的历史记录,让爸妈们没法知道他们刚上过色情网站。

对这个人群来说,Email、网上即时通讯都是过气的玩意儿。

那还有什么没过气呢?

来看看代表互联网未来的一群拽拽的小用户:

文/虎嗅网

]]>
//www.otias-ub.com/archives/57020.html/feed 1
Business Insider:Android平台现状报告:从高歌猛进到面临挑战 //www.otias-ub.com/archives/54653.html Mon, 02 Jul 2012 01:34:22 +0000 //www.otias-ub.com/?p=54653 2012年6月29日消息,谷歌刚刚发布了新版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 4.1 Jelly Bean,而Business Insider网站制作了一档演示文稿,以丰富的图表和数据回顾了Android平台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它的市场现状并且指出了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为这档演示文稿的主要内容:

谷歌的Android平台自2010年以来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所占份额从不到10%一路猛增至50%以上,俨然已经抢占了“半壁江山”。

但是,Android平台也面临着种种困扰——平台的碎片化和用户的低消费严重打击了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令谷歌的硬件合作伙伴深感忧虑;苹果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节节高升;而微软也踌躇满志地推出了Surface平板电脑。

那么Android平台究竟处于怎样的市场地位、又面临怎样的挑战呢?这还要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大环境说起。

  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蓬勃发展

1、去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首次超过PC电脑的销量。“计算设备移动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全球互联网设备销量

(黄色——平板电脑;蓝色——智能手机;红色——PC电脑;箭头为当前时间点,2012年以后为预测数据。)

2、在全球手机总销量中,智能手机销量所占的比例也开始迅速增长。

全球智能手机普及趋势预测

(上方——功能手机;下方——智能手机;箭头为当前时间点,2012年以后为预测数据。)

3、Android已经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领跑者,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按操作系统划分)

(从上到下依次是:微软、其他、黑莓、Symbian、苹果、Android)

4、但是谷歌也需要警惕:Android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增长已经趋于停滞,而苹果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增长。

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按操作系统划分)

(从上到下依次是:其他、微软、黑莓、苹果、Android)

  二、Android平板无优势

5、Android平板始终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影响力(亚马逊推出的Kindle Fire除外),苹果的iPad依然是当仁不让的“平板之王”。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6、苹果的iPad在平板电脑市场所占份额高达65%,而Android平板仅占15%(不含Kindle Fire和Nook)。

平板电脑市场份额(按操作系统划分)

7、谷歌刚刚发布了由华硕制造的Nexus 7平板电脑,它就像谷歌的Nexus手机一样,代表了Android平板电脑的“最佳体验可能”,为其他硬件厂商提供了“标杆”。但是7英寸显示屏、199美元起的低廉价格以及注重阅读内容的特性,让它更像是Kindle Fire而并非iPad的竞争对手。

8、与此同时,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变化也是说来就来。就在上周,微软发布了功能媲美PC电脑的Surface平板电脑。它搭载了能在移动设备和桌面电脑上通用的Windows 8操作系统,针对触控屏幕修改了部分设计。

9、Surface将推出RT和Pro两个版本并将于年内上市,最低售价约为500美元左右。

10、与Android智能手机相比,Android平板电脑的销量可谓惨淡。

全球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销量

 三、利润微薄影响开发者积极性

11、应用开发者在Android平台收入更少。

iOS与Android平台收入对比

(Android在移动应用总收入中仅占24%)

12、以拥有3400万用户的笔记应用Evernote为例,其在Android平台上的每用户收入低于其他所有平台。

Evernote平均每用户收入
  13、苹果的应用经济规模远超Android。
各平台移动应用收入

(从上到下依次为:其他、Android、苹果iOS)

14、应用开发者当然希望能赚钱,而他们当中对开发Android应用“很感兴趣”的人数比例在过去一年中减少了10个百分点。

开发者对各个平台的兴趣

15、所以苹果的可下载应用总数量始终是最多的。

苹果App Store和谷歌Android Market的可下载应用数量对比(以“千”为单位)

  四、“碎片化”困扰Android

16、Android存在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其用户使用的系统版本共有7个,大多数用户集中于其中的4个版本。

Android平台系统版本分布

17、谷歌日前在I/O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最新版Android 4.1(Jelly Bean)系统并不能解决“碎片化”问题。

18、Android硬件也存在“碎片化”问题,每家硬件厂商总会对它进行一些修改,而同一厂家不同设备上的系统也会存在差别。

无处不在的差异让Android应用开发者头痛不已,也大大增加了测试成本。

 

 Android屏幕尺寸及像素密度分布

19、而iOS设备的用户却总能迅速更新至最新版系统。

 空中下载的iOS升级版本(3月6日——3月21日)

 五、摩托罗拉的影响力

20、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摩托罗拉智能手机销量增长乏力。

智能手机出货量

21、但是摩托罗拉智能手机的用户相对活跃,从而有助于谷歌向其推广新服务、新机型和移动广告。

2012年第一季度广告展示次数市场份额比例

(摩托罗拉占10.6%,在Android阵营中仅次于三星和HTC)

22、此外,摩托罗拉还为谷歌提供了一块用来进行硬件创新的“试验田”,例如谷歌可以在摩托罗拉手机上尝试近场感应通讯(NFC)芯片和“谷歌钱包”服务等等。

23、不过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谷歌现有的硬件合作伙伴会不会因为担心谷歌“偏心”而离开Android平台呢?

24、目前看来,这些厂商也没有什么很好的选择——Windows Phone正处于转型阶段而且尚未形成显著的市场影响力,而WebOS又变成了一个“半死不活”的开源项目。

25、一些手机厂商及运营商对Mozilla推出的Boot to Gecko移动平台表现出了兴趣,但是这一基于HTML 5技术和其他网络标准的平台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六、市场机遇

26、但是我们依然应当注意到手机市场的大环境:超过1亿美国人,以及全球数十亿人依然没有用上智能手机。

美国手机市场份额

(纵坐标:手机用户总数,以“百万”为单位。最上方的大块蓝色区域代表非智能手机。)

27、不管怎样,谷歌的Android平台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除了苹果之外,其他平台在短期内鲜有Android的竞争对手。

]]>
Business Insider:电视产业陷入10年前报纸窘境:网络挤压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48519.html Wed, 06 Jun 2012 01:30:16 +0000 //www.otias-ub.com/?p=48519 在商业互联网的前十年,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经常有“报纸走向消亡”的声音出现。

人们经常说,越来越数字化的读者不再阅读报纸,他们会访问网站,而不会再把报纸放在餐桌旁边。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不再将报纸视为商业信息的来源,他们会通过eBay和Craigslist获得这些信息。他们通过电影网站获得电影信息,通过房地产网站获得房地产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或团购网站获取打折信息。

简而言之,支持了报纸公司一个世纪的用户行为已经发生改变。

但是,10年的时间过去了,报纸产业仍未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用户仍在增长,广告增在增加,股票仍在上扬。

而此前曾给报纸产业判了死刑的业内人士,被视为了“无能的预言家”,至少在报纸行业高管的眼中如此。

但随后,令报纸产业大跌眼镜的一幕终于发生了:

1950年至2011年美国报纸广告营收趋势(通货膨胀因素已计入)
1950年至2011年美国报纸广告营收趋势(通货膨胀因素已计入)

许多报纸公司破产,或处在破产的边缘。《纽约时报》公司股价从50美元暴跌至6美元。

换言之,报纸产业真得陷入预料之中的窘境。从用户消费行为改变,到真正影响到业务,只是需要一段时日而已。

而如今,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情况几乎与当初的报纸产业如出一辙。

对于许多家庭,电视消费在过去的十年中发生了巨变,尤其是在最近五年。

1. 看电视时间越来越少(一些知名的体育直播节目除外)。

2. 很少看带广告的电视节目。

3. 确实看了不少电视节目和电影内容,但通常是点播,没有广告。

4. 通过互联网获得新闻,而不是电视。只要发生重大事件时,才会看电视直播。

5. 看电视或电影时,在电视、笔记本、手机和iPad四种设备中,哪个方便用哪个。

如果不是体育直播,我们通常不会为有线电视付费。换言之,在许多家庭,电视产业当前所面临的局面与当初的报纸产业如出一辙:

支持传统一体化电视服务包(网络、有线电视和卫星服务商)的用户消费习惯已经改变。

确实,我们仍在看电视,但我们是在主动消费。即我们不再是坐在电视机前,被动地看电视节目。当然,体育直播节目除外。

目前,像我们这种家庭可能还不是很多,但数量上的增加用不了多长时间。

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说明了什么呢?

1. 电视网络已无关紧要。我们不知道,也不关心哪个网络拥有哪个节目的播放权,在哪里播放等等。我们关注的是,Netflix、Hulu亚马逊或iTunes上是否也有这些内容。这意味着电视的核心传统业务已经过时。

2. 支付给有线电视公司的费用大部分被浪费:我们通过有线电视公司获得宽带,我们经常使用。但同时还获得500个频道,而我们几乎从来不看。

3. 很少再看电视广告,即使看,同时也在做其他事情,如打字。

更直接地说,这意味着:

1. 广告主的广告费(每年约750美元)大部分被浪费,因为我们很少看带有广告的电视内容。

2. 我们支付给有线电视公司的费用(用于购买电视节目)大部分被浪费,因为我们几乎从来不看电视。

还记得当初报纸产业的发展经历吗?

当互联网来袭时,用户行为开始发生转变,但用了10年时间才对报纸产业造成了影响,并且是巨大影响。

如今,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电视身上,剩下的问题是:

1. 何时发生?

2. 发生时后果如何?

先说第二个问题,用户行为的转变将对电视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1. 传统的电视网络模式可能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大的内容库、更有效的内容制作、获取和发布。

2. 传统的付费电视成本必须下调。我个人认为,每月20美元较为适合,为当前的1/5。

3. 最终,电视和其他形式的视频内容的界限将消失。

与报纸一样,用户行为的转变最起码会使电视变得更加高效。电视不会消失,但当前这种好日子终将结束。

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也许是“现在”。

花旗银行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年中,有线电视公司收视率显著下滑。

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有线电视收视率急剧下滑
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有线电视收视率急剧下滑

另据调研公司尼尔森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

1.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每月至少看一次电视的用户比例从 90%降至83%。

2. 每月至少通过计算机看一次视频的比例为84%,高于看电视的用户比例。

不用说,10年前,报纸产业预测者并未想到10年后的报纸广告营收会下滑如此之快:

2000年至2012年美国分类广告营收走势
2000年至2012年美国分类广告营收走势

同样,今天的电视预测者也不会想到10年后电视广告营收会下滑到什么程度。相反,他们会希望继续增长。

但用户消费行为正在快速改变,到了某一个时刻,就会影响到电视产业。

]]>
Business Insider:Facebook未能超越谷歌 两者11年营收相差10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21611.html Mon, 02 Jan 2012 16:04:55 +0000 //www.otias-ub.com/?p=21611     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特约撰稿人亨利·布洛吉特(Henry Blodget)日前发表文章称,虽然在过去一年中坊间一直流传着Facebook正在“杀死”谷歌的传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谷歌的搜索广告的模式远远好于社交广告。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毋庸置疑,Facebook正在一步步接管互联网,目前Facebook在全球拥有超过8亿用户,其中超过50%用户每天都会登录Facebook。按互联网页面浏览量计算的话,Facebook在美国占三分之一的份额,且用户在Facebook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另一方面,尽管推出了Google+社交产品,但谷歌在社交领域仍然远远落后于Facebook。

  事实上,Facebook正在“杀死”谷歌这一说法的主要论据在于:Facebook是人们在互联网上分享内容的最主要方式。尽管事实的确如此,但并不意味着谷歌就面临着消亡的窘境。数据显示,2011年谷歌和Facebook营收分别为400亿和40亿美元。显然,谷歌的企业规模依然远超Facebook 10倍之巨。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谷歌规模较大是因为Facebook仍处于早期阶段。而在Facebook正式开启自己的盈利发动机后,Facebook有望短时间内超过谷歌。对于这一观点我很难认同,因为谷歌已成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中介,而Facebook甚至还没有找到成为这种中介的方法。

  那么,搜索业务为何比会社交网络更好?

  我们的答案是:搜索是全球市场有史以来最好的广告产品,而社交网络则是相对杂论无章的广告产品。

 

  除此之外,搜索引擎能够在特定时刻,即消费者希望购买某些东西的时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如果用户搜索某一商品,那么用户实际上传达了希望购买该商品的意愿。对于商家而言,这是向用户推广产品的最佳机会

  但是,社交网络与搜索不同。社交网络广告类似于在聚会上将广告悬挂在墙上,并由推销人员在人群中推销。通过社交网络,广告主确实可以瞄准期望的人群,使自己的广告更具吸引力。但实际上,这些人参加聚会是为了分享新闻、照片和传闻,而不仅仅是为了购物。

  所以,总的来说,Facebook只是在举办一场大型的全球盛宴,其中的销售人员可以在内随意张贴广告。因此,无论Facebook的生意做得多大,它同谷歌也不存在交集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