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LP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at, 06 Apr 2024 13:12:4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CFLP:2024年3月份CFLP-GPMI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3786.html Sat, 06 Apr 2024 13:12:46 +0000 //www.otias-ub.com/?p=1683786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4 年 3 月份全球制造业 PMI 为 50.3%,较上月上升 1.2 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 17 个月 50% 以下的运行走势,重回 50% 以上的扩张区间。一季度,全球制造业 PMI 均值为 49.6%,高于去年四季度 47.9% 的平均水平。

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继续稳中趋升,制造业 PMI 升至 51% 以上;美洲制造业恢复力度较上月增强,制造业 PMI 升至 50% 以上;欧洲制造业恢复态势稳定,但力度偏弱,制造业 PMI 较上月小幅上升,但仍在 50% 以下;非洲制造业有所波动,制造业 PMI 较上月下降,且在 50% 以下。

综合指数变化,一季度,全球经济呈现稳中趋升迹象,3 月份,全球制造业在前两个月稳定恢复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回升,整体恢复态势要好于去年四季度。3 月份,中国和美国制造业加快回升为全球经济稳中趋升贡献了主要力量。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及世界贸易组织近期均发布报告,预期 2024 年一季度全球贸易将有所改善。

从二季度来看,全球经济复苏是否能持续快速恢复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市场需求恢复强度,这是全球经济恢复的内生基础,需要继续观察各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的后续走势。二是政策环境的改善程度。目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虽仍面临不同程度的通胀压力,但今年一季度通胀压力较去年有所缓解已经成为普遍趋势。美国、欧元区和一些发达经济体均在考虑进入降息周期,瑞士央行已经宣布降息,随着更多的发达经济体开始降息,将会对全球经济恢复带来积极影响;三是影响全球贸易不利因素的缓解程度。从目前情况看,地缘政治冲突、贸易限制措施均是干扰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利因素。在全球经济出现向好迹象的带动下,世界各国应重回多边合作主基调,减少贸易摩擦,寻求贸易合作的新途径,更好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

欧洲制造业保持弱势恢复,PMI 继续小幅上升

2024 年 3 月份,欧洲制造业 PMI 为 48.4%,较上月上升 0.4 个百分点,连续 3 个月环比上升。一季度,欧洲制造业保持恢复趋势,但恢复力度仍显偏弱。从主要国家来看,英国和意大利制造业有加快恢复迹象,制造业 PMI 升至 50% 以上;法国和德国恢复力度较弱,制造业 PMI 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在 50% 以下,作为火车头的德国制造业 PMI 仍在 42% 以下的较低水平。

德国经济复苏乏力仍是困扰欧洲经济恢复的主要因素。近期,德国的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均下调对 2024 年德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至 0.1% 左右。与德国类似,法国央行下调法国经济增长预期至 0.8%,低于之前预测的 0.9%。欧洲经济的弱复苏以及通胀压力的缓解有望推动欧洲央行加快降息节奏。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3 月欧元区调和 CPI 从 2 月的 2.6% 降至 2.4%。在此数据公布之前,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曾表示,如果即将公布的通胀和工资数据符合其预测,欧洲央行将在 6 月份降低关键利率。这一数据的发布增加了欧洲央行加快降息节奏的概率。此外,地缘政治冲突对欧洲经济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非洲制造业增速有所放缓,PMI 较上月下降

2024 年 3 月份,非洲制造业 PMI 为 49.3%,较上月下降 0.5 个百分点,连续 4 个月保持在 49% 及以上运行,显示非洲制造业增速较上月放缓,但仍保持较为稳定的恢复趋势。从主要国家看,南非制造业波动较为明显,制造业 PMI 从上月的 50% 以上降至 50% 以下;尼日利亚制造业增速相对稳定,制造业 PMI 连续 2 个月保持在 51%。

非洲经济未来增长潜力仍然较大,将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非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也在进一步增强。非洲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密切合作也是非洲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保障。中国连续多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2024 年,中非贸易额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两个月,中非贸易额同比增长 13.9%。在美元加息的影响下,当前非洲各国也面临通胀压力高企和债务负担集中的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非洲经济恢复。

美洲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增强,PMI 升至 50% 以上

2024 年 3 月份,美洲制造业 PMI 为 50.6%,较上月上升 2 个百分点,结束连续 16 个月 50% 以下运行走势,显示美洲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增强。主要国家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 PMI 较上月明显上升,且升至 50% 以上,巴西和墨西哥制造业 PMI 虽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均仍在 50% 以上。

ISM 报告显示,3 月份,美国制造业 PMI 为 50.3%,较上月上升 2.5 个百分点。分项指数变化显示,美国制造业供需较上月均呈现加快增长趋势,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明显上升。其中,新订单指数升至 51% 以上,生产指数升至 54% 以上。数据变化显示,美国制造业出现了回升的迹象。美国的一些经济数据也从不同角度验证了美国经济出现的回升迹象。一是美国就业活动有所上升。3 月份,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发布的就业人数为 18.4 万人,高于预期的 14.8 万人,高于 2 月的 15.5 万人;二是消费者信心趋于稳定。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的 3 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 104.7,与 2 月份修正后的 104.8 相比变化不大。美国经济实现 “软着陆” 预期的概率在上升。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 27 位受访经济学家、策略师和基金经理预计美国经济将实现 “软着陆” 的平均概率为 52%,高于 1 月调查时的 47%,这也是自 2023 年 7 月首次提出该问题以来平均概率首次超过 50%。美国经济的加快恢复以及通胀压力有反复的迹象使得美联储考虑延后降息的时间节点。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 2 月 CPI 同比上涨 3.2%,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 3.1%;环比涨幅从 1 月份的 0.3% 上升至上月的 0.4%。基于 CPI 数据变化,美联储近期对降息的态度更趋谨慎,表示对通胀持续回落到 2% 这一目标水平更有信心的时候才会决定降息,甚至如果通胀压力停滞不前,美联储也可能在今年选择不降息。

亚洲制造业稳中趋升,PMI 升至 51% 以上

2024 年 3 月份,亚洲制造业 PMI 为 51.6%,较上月上升 1.3 个百分点,升幅较上月扩大,表明亚洲制造业在前两个月稳定增长基础上,增速有所加快。从主要国家看,中国制造业 PMI 在连续 5 个月运行在 50% 以下后重回扩张区间,升至 50.8%;印度制造业 PMI 升至 59% 以上;东盟主要国家中,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制造业 PMI 保持在 50% 以上。

数据变化显示,亚洲制造业增速继续领跑其他区域。中国、印度和东盟主要国家对亚洲经济的增长仍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 2024 年度报告》称,2024 年亚洲经济增速有望达 4.5%,亚洲经济体的 GDP 规模经济规模占全球比重预计为 49%。相对于其他区域,亚洲各国更加注重区域合作,发展环境更为包容和开放,发展的韧性更强。

]]>
CFLP:2021年中国公路货运景气度CEO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386930.html Mon, 07 Feb 2022 21:00:11 +0000 //www.otias-ub.com/?p=1386930 为反映2021年度公路货运市场景气度,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指导企业经营决策,2021年底,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邀请100位公路货运各领域的经营负责人(CEO、CMO、运营总监),开展了“2021年度公路货运景气度CEO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60.4%的被调查CEO反映所在企业收入规模较上年增长,40%左右的企业反映收入较上年持平或下滑。

从细分领域看,网络货运企业反映收入增长的占比最多,达到82.4%。随着2020年网络货运平台道路运输许可正式实施,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有1755家网络货运平台。第三季度完成运单1657.6万单,环比增长30.0%。今年以来,满帮集团上市,维天运通、福佑卡车、货拉拉等加快上市步伐,网络货运由于新业态轻资产业务模式的特点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是为数不多保持增长的物流细分领域。

城市配送企业反映收入增长的占比排第二,达到70.6%。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最终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持续增长,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此外,国民收入水平提升对城市配送需求特别是快递包裹、冷链物流等配送时效要求提升,利好城市配送发展。

从反映收入下滑的细分领域看,整车运输、零担快运、零担专线、合同物流企业反映收入下滑的均超过20%,其中,零担专线反映下滑的占比最多,达到三分之一。

受全球疫情持续影响,国际国内制造业供应链加快调整,中小制造企业订单减少,导致相配套的零担专线需求收缩。而零担快运市场集中度提升,市场抗压能力强,渗透蚕食专线市场也加剧专线需求下滑。

从收入规模看,出现收入规模越大,收入增长越多的现象。10-20亿以上收入规模的企业反映收入增长的占66.7%,20亿以上的占84.2%,主要是10亿以上收入规模的超过一半的企业是网络货运企业。占公路货运市场较多的零担专线、整车运输(车队)、合同物流(货运代理)等企业收入大部分在10亿以下。10亿以下反映收入规模下滑的占比较多,其中收入在30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反映下滑的占比最多,达到四分之三,3000万到5亿收入规模的反映下滑的超过4成,且业务较为单一。反映业务单一的中小规模企业受需求收缩影响,抗风险能力弱于规模企业。

货量规模情况与收入类似,调查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被调查CEO反映所在企业2021年货量规模较上年出现增长。其中,网络货运企业反映货量增长的超过八成,城市配送企业货量增长的超过七成。

从企业规模看,仍然显示出收入越高货量增长越高、收入越少货量下滑越高的情况。其中,5亿以下规模企业货量下滑较为严重,30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反映货量下滑的占到75%,3000万-5亿元的货量下滑的超过五成,中小规模货运企业下行压力严峻。

被调查CEO反映公路货运市场运价总体呈下降态势。调查数据显示,45.5%的被调查CEO反映市场运价较上年下降,还有25.7%的认为运价持平。

从细分领域看,城市配送和零担快运相比其他业务运价下滑幅度较低,面向终端消费业务对价格敏感度不强,具有一定的价格抗压力。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CFLP:2020年7月3日中国公路物流运价周指数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78050.html Sun, 05 Jul 2020 14:22:39 +0000 //www.otias-ub.com/?p=1078050 本周(2020年6月29日-7月3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林安物流集团联合调查的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985.29点,比上周回落0.07%。

图1 2016-2020年各周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

分车型看,各车型指数环比涨跌互现。其中,整车指数为989.35点,比上周回落0.09%;零担轻货指数为968.12点,比上周回升0.01%;零担重货指数为989.19点,比上周回落0.07%。

图2 2016年以来各周中国公路物流运价分车型指数

表1 本周部分线路平均价格及环比情况对比

本周,公路物流需求总体平稳,运力供给保持较快增长,运价指数有所回落。从后期走势看,公路物流需求短期可能维持平缓走势,运价指数可能呈现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

]]>
CFLP:2011年9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PMI)回升至59.3%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17.html Tue, 04 Oct 2011 15:47:55 +0000 //www.otias-ub.com/?p=16517 在经历短暂下降之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昨天发布的2011年9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PMI)回升至59.3%,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不过,在9月中国非制造业PMI各单项指数中,存货指数较上月上升,收费价格指数较上月持平,其余各指数的环比均呈现不同程度回落。

2011年9月三大行业指数变化显示,建筑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均有上升。在消费旺季的引领下,消费性服务业表现强于建筑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本月提升非制造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其商务活动指数达到58.3%,环比上升2.3个百分点,环比增速居三大行业之首。

内外需有所放缓

与非制造业PMI的上升不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调1.3个百分点,回落到52.8%,连续第二个月出现环比回调,显示出当前我国非制造业市场需求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在逐步放缓。同时,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波动较大,环比回调幅度达到4.4个百分点,降至49.7%,这是自今年3月该指数首次回落至50%以下,显示我国出口压力增加。

中国物流中心专家分析认为,造成需求放缓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基建投资项目的减少对建筑业市场需求的影响仍在持续。建筑业的新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调,本月回落到54.4%,明显低于指数发布以来的历史同期水平;二是当前我国生产性需求有些疲软,受此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其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出现回调,本月环比回落2.2个百分点,回落到52.8%,回落幅度较大。其中,物流业的新订单指数自3月以来首次回落至50%以下。

价格指数逐步趋稳

9月,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和收费价格指数一降一平,反映出物价水平的稳定趋势进一步巩固。其中,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为59.9%,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自去年9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60%以内。收费价格指数为51.4%,同上月持平,走势趋于平稳。

中国物流中心专家分析认为,这两个价格指数反映出前期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著,物价上涨势头已得到基本控制。但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较为复杂,后期仍需要密切关注可能导致物价上涨的各因素变化。

■专家观点

防止形成新涨价因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9月份,商务活动指数为59.3%,环比上升。以零售业为首的消费性行业带动非制造业经济活动整体活跃,季节性因素较为明显。新订单指数为52.8%,环比连续第二个月回调,后期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稳固。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7%,自今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至50%以下,环比回调幅度最大。需密切关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于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和物价,蔡进表示,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0%,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4.3%,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说明当前房地产市场需求较为低迷,并在观望中继续趋于回落。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和收费价格指数一降一平,物价水平的稳定趋势进一步巩固。当前,应在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基础上,防止形成新涨价因素,以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