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A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30 Mar 2023 09:56:2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CPEA:2022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7738.html Thu, 30 Mar 2023 20:00:05 +0000 //www.otias-ub.com/?p=1577738 2022年受新冠疫情、医药政策、集采常态化和中美对抗等多种因素影响,资 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更加谨慎,投融资有所降温,市场也更加超于理性,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2022 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总计 57 家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完成 IPO。其中A股上市49家、H股&家,分别募资 749 亿人民币、36.38 亿港元。美股 无企业成功上市。2022 年IPO 总金额和企业数量较 2021 年度出现较明显下滑。

然而,作为 IPO 主力的科创板,仍表现出了“逆境而上”的趋势:科创板平均 单次 IPO 融资额 20 亿元,较 2021 年单次融资额(17 亿元)有显著提升,涨幅约 18%;再融资共40起,累计融资总额约598 亿元,与2021年(47起,589 亿元)相 比金额稍有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二级市场对于 IPO 企业的“信任度〞持续稳态 并略有提升。

2022 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一级市场共发生 463 起融资事件,除 61 家未披露融资 金额外,剩余 335家生物医药企业总融资额为 770 亿 4084.0万人民币,其中221号 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累计294 起融资事件的融资额占比为 66.62%。

中国1类新药临床在研品种总计2104个,与2021年(1586个)相比增长明显:肿瘤仍为主打领域,同时也获得最高的融资关注度。“新冠〞靶点及相关品种“淡出 视野”,眼科、神经领域成为后起之秀。2022 年研发投入 TOP100企业研发投入保持相对稳定,融资紧缩尚未明显影响到 金业的研发投入及支出。

2022 年,二级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融资热度降温,总计 57 家中国生物医药 公司在中国和香港二地完成 IPO,美股无企业成功上市。其中 A 股上市 49 家(科创 板上市 23 家,创业板 21 家)、H 股 8 家、分别募资 749 亿人民币(科创板募资 466.15 亿人民币、创业板 253.91、主板 21.71 亿元、北证 7.22 亿元)和 36.38 亿港元。相比 2021 年 89 家企业成功上市并累计获得约 1400 亿人民币的总募集金额,2022 年在 IPO 企业数量和融资总额上均出现较大下降,降幅分别为 36%和 44%。

科创板仍然为医药企业 IPO 主力板块, 2022 年共计 23 家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科 创板上市,IPO 累计融资金额约 466.15 亿元。其中,3 月和 8 月为单月 IPO 数量之 最,包括荣昌生物、联影医疗等 5 家企业登陆科创板。2022 年 8 月,企业上市募集 资金累计 146 亿元,创单月上市募资之最,当月上市企业联影医疗上市融资达 109 亿 元,为 2022 年登陆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最大 IPO 融资事件。相比 2021 年 34 家企业 累计约 577 亿元的总募集金额,2022 年在企业数量和融资总额上均出现下降,降幅 分别为 32.35%和 19.21%。但从平均单次 IPO 融资来看,2022 年 23 家企业平均单次 IPO 融资额约为 20.27 亿元,较 2021 年的 16.97亿元有所提升(上涨幅度 19.45%)。


]]>
CPEA&药渡:2021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9226.html Sun, 27 Mar 2022 20:49:37 +0000 //www.otias-ub.com/?p=1409226 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投融资服务专委会发起,联合药渡集团、国投招商投资、富煜亚洲、沈阳三生、财数科技、泱深生物等多家科技企业及投资机构,共同重磅发布《2021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旨在全面梳理、展示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聚焦领域以及投融资企业研发领域布局情况。

《蓝皮书》共分为八大部分,分别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二级市场融资情况、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一级市场融资情况、中国创新药临床阶段统计、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管线布局、中国疫苗企业融资情况、中国IVD企业融资情况、投资公司重点关注的治疗领域分析以及附录。

近三年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生物医药行业持续受到资本市场的瞩目。中国作为全球医药行业发展重要力量,适应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变化及冲击,虽然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规模出现了一定的周期波动,但整体呈螺旋上升趋势。

《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二级市场共有89家企业在中美两国三地完成IPO融资,融资金额超1300亿人民币;其中:

A股上市57家,募资843亿人民币(含科创板34家,募资577亿人民币);港股上市企业24家,募集总资金560亿港元;美股上市企业8家,募集总资金近11亿美元。

一级市场共有588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融资,已披露的总融资额超1187亿元,其中276家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融资总额888亿元,占比整体市场融资额的75%。由此可见,生物医药新药研发领域始终为投资机构重点关注领域。

受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居民医疗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等因素驱动,我国医疗消费需求显著增加。生物医药领域,受医保控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要求以及鼓励创新药物研发等政策下,高附加值新药研发能力已成为药企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药产品研发方面,依据药渡数据库统计,中国1类临床在研新药产品共计1586个,其中57%的在研项目处于临床I期。

《蓝皮书》总结了2021年度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项目TOP10靶点和治疗领域,并针对投资公司重点关注的靶点及治疗领域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针对新冠研发的相关产品备受资本市场青睐,2019-nCoV Spike glycoprotein成为2021年度融资额TOP1靶点,除此之外,JAKCD19KRAS等靶点均已纳入融资额热门靶点TOP10该十大热门靶点涉及的中国1类在研项目共计156个(53%集中在临床早期)。融资领域方面,2021年度融资项目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在研发投入方面,2017-2020年,中国医药上市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升高。研发投入TOP100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从1000万左右至几十亿元不等。其中,百济神州近年来的研发投入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医药研发型企业,自2017年的17.3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3.72亿元,是当年研发投入排名第二医药企业的1~2倍。在治疗领域方面,上述生物医药企业在研管线治疗领域集中度较高,尤其聚集在肿瘤领域,占比高达62.48%,其次为免疫性疾病领域,占比为9.15%

此外,《蓝皮书》指出,通过对2021年度靶点投资历史分析,同质化跟随投资情况依然严重,且大部分靶点国外已有多个上市药物,根据创新药上市销售固有规律,资本退出可行性问题将在未来三到五年中逐渐凸显。建议未来的投资热点向创新度较高靶点倾斜,特别对于国内与国外研发进度相同或相近的靶点应给与重点关注。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