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ckr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02 Jan 2018 09:56:1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Flickr:2017年上传到Flickr的照片有50%来自智能手机 //www.otias-ub.com/archives/668514.html Tue, 02 Jan 2018 16:50:33 +0000 //www.otias-ub.com/?p=668514         199IT原创编译

        根据Flickr的最新调查,2017年上传到Flickr的照片有50%来自智能手机,2016年则占48%。来自数码单反相机的照片比例则从2016年的25%上升到33%。傻瓜相机的份额则从2016年的21%下降至12%。无反相机的份额连续第三年保持4%的份额。

        从品牌来看,苹果iPhone依然是主流。前100名Flickr用户中有54%使用的是苹果手机iPhone。在2017年前十名Flickr用户中9人使用的是iPhone。

        佳能5D Mark III排在第九位,前100名Flickr用户中23%使用佳能相机。iPhone6,iPhone6s和iPhone5s是最受欢迎的拍照设备。尼康是2017年第三大最受欢迎的品牌,占18%。

        199IT.com原创编译自:Flickr 非授权请勿转载

]]>
照片共享社区Flickr这十年:崛起、没落和复兴 //www.otias-ub.com/archives/194614.html Wed, 12 Feb 2014 14:14:13 +0000 //www.otias-ub.com/?p=194614 照片共享社区Flickr这十年:崛起、没落和复兴

如果你曾在十年以前的2月10日参加过在圣地亚哥召开的“奥赖利新兴技术大会”(O’Reilly Emerging Tech Conference),那就意味着你曾有机会见证互联网历史上一个很有意义的时刻。只不过,当时的你很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一家名为Ludicorp Research & Development的温哥华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们参加了在2004年召开的那次大会,主要目的是想要与人们分享由其构建的在线虚拟社区“永不结束的游戏”(Game Neverending)背后的技术。但与此同时,这些创业者们还在会上公布了他们开发的一个附带项目。那是一种用于照片共享的工具,他们将其叫做Flickr。

开创Web 2.0时代

照片共享社区Flickr这十年:崛起、没落和复兴

Game Neverending是Flickr的前身

在不久以后,Flickr就成为了一种备受世人瞩目的现象;但在十年前的那次大会上,Ludicorp创始人们所展示的Flickr与其后来的样貌还有很大差别。在当时,Flickr是一项糅合了聊天室与实时照片共享功能的服务。很快,即时通信性不那么强的功能就挤掉了最初的设计概念,即时通信服务被更名为FlickrLive,随后就完全消失了。与此同时,“永不结束的游戏”则从未走出过测试阶段。

Ludicorp是由时为夫妻的斯图亚特·布特费尔德(Stewart Butterfield)和卡特琳娜·菲克(Caterina Fake)联手创办的,但这家公司并非照片共享概念的发明者。实际上,早在Flickr问世的三年以前,这一类别的服务中就已经出现了三大巨头,分别是Ofoto、Shutterfly和Snapfish,它们都是在1999年上线的。

但是,上述三个照片共享网站实际上都不过是个“幌子”,因为其真正的业务都是出售打印版的数字照片,而在线共享只是为了引诱用户上钩。与此相比,在Flickr网站上,照片共享并非为了招揽用户而推出的噱头,而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在2004年时,Flickr及其他新进入照片共享领域的公司共同为社交互动营建了一个丰富的在线环境,这种环境在互联网用户看来很有新意,以至于人们开始谈论所谓的“Web 2.0”时代。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词汇听起来带有未来主义的气息;但在不久以后就变得流行起来,其影响力无处不在。

就Web 2.0网站而言,没有哪个网站比Flickr更加重要,它诞生于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其哈佛大学宿舍里将Facebook网站上线的六天以后。在最开始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是Facebook将会变得更强,还是由布特费尔德和菲克联手创建的这个照片共享网站将会后来居上。就连Flickr这个没有最后一个元音字母的名称,也为其他数之不尽的创业公司提供了灵感。

构筑全球照片爱好者社区

照片共享社区Flickr这十年:崛起、没落和复兴

早期的Flickr更像是个聊天室

在Flickr上线以前,照片网站的主要功能是让用户发布自己的照片,让好友和家人观看。Flickr也同样提供这种服务,但与其他网站不同的是,这个网站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构筑一个汇聚全球照片爱好者的社区,让他们能与其他照片爱好者共享图片;此外,Flickr还致力于构建成千上万的特殊兴趣子社区。

Flickr上线以后的头几个月时间里,这个网站一直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更新升级,获得了许多新的特性,这些特性在随后的日子里成为了Flickr的独有特色,例如:

——2004年4月21日:Flickr推出了Photostreams功能,允许用户按照逆时间次序来浏览彼此发布的照片,这与以往的照片共享网站相比是一种重大的转变,原因是那些网站一直都假设所有用户都会一丝不苟地将照片归入各种类别的相册。

——2004年4月26日:Flickr推出了专为在手机上浏览的移动版网站。

——2004年5月9日:Flickr推出了Tags功能,允许用户为照片添加相关的关键词,从而创造出了一种由庞大的用户人群所生成的图片索引,被信息架构师托马斯·范德尔·沃尔(Thomas Vander Wal)称作“大众分类”(folksonomy)。

——2004年8月27日:Flickr推出了Favorites功能,帮助用户告诉Favorites其网站上的哪些内容最为流行。

这些功能不仅成功塑造了Flickr,而且还帮助塑造了整个互联网。在当时,互联网仍在努力试图找出社交应用的运作模式。那时Friendster、Facebook和MySpace都有了很好的口碑,但这些网站还没能为用户提供很多功能。举例来说,Facebook网站直到2005年10月份才开始向其用户提供照片共享服务。

在Flickr发展早期发生的另一件事情则是,2005年3月份这个网站被雅虎收购,当时有报道称后者支付的收购价格为3500万美元左右。那时,雅虎这家互联网巨头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大肆收购了许多Web 2.0公司,如书签工具提供商Delicious和社交日历服务Upcoming等。

“当多年以前雅虎首次与我们接洽时,我们的反应是感到非常怀疑。”菲克曾在Flickr的社区论坛上这样说道。“但是,在与雅虎团队成员会面,并了解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以后,我们就释然了;因为我们意识到,当时Flickr和雅虎都在吃同一顿‘百乐餐’。”

在被雅虎收购以后的初期阶段,一切都进展良好。对Flickr来说,这个网站最辉煌的日子可能就该算是被收购以后的头两年时间了。在那时,Flickr不断地推出新特性,公司业务取得了迅猛增长,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

错失机遇后的没落

照片共享社区Flickr这十年:崛起、没落和复兴

2007年时按“兴趣”分类的Flickr照片

然而,尽管那时的Flickr发展迅速,但却并不处于雅虎社交战略的中心地带。Flickr创始人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这个网站能变成一个多用途的共享和合作平台,计划为其添加视频和音乐等功能。但除了在2008年推出了视频服务以外,Flickr并未较多地涉足其他领域。当时的雅虎从多个切入点广泛进军社交网络领域,推出了雅虎360°等服务,而Flickr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08年,布特费尔德和菲克都离开了雅虎,当时前者还因其写了一封有史以来最好的辞职信而备受赞誉。在两人离职以后,Flicker仍继续运作,但一直都没能实现繁荣的发展,其原因在于雅虎本身也不景气。雅虎自知其当时正在与谷歌(微博)展开一场史诗般的“战争”,但却无法向任何人(包括公司自身)清楚地阐明这对雅虎及其旗下资产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那时,雅虎陷入了不断替换首席执行官的困境,但这家公司就像是世界上最倒霉的赌徒一样,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好运。在这种情况下,Flickr也开始“溃烂”。

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市场上不存在发展机会,而只是机会被别人抓住了而已。到那时为止,Facebook已经变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照片共享平台,但这个平台的用户并不自视为严肃的摄影爱好者。与此同时,YouTube则占据了用户生成视频的市场,Instagram确立了自身作为面向摄影爱好者的优秀移动社交网络的主导地位,而Dropbox则构建了一个云存储平台。

到2011年初,当时的雅虎正忙于裁撤由其创造或被其收购的各种服务,如Web 2.0时代的另一家传奇公司Delicious等。那时有市场传闻称,雅虎可能或关闭或出售Flickr。这一传闻后来被证明是虚构的,但在此以前所有人都当了真的态度则是一个迹象,表明Flickr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2012年5月份,美国科技博客Gizmodo的马特·霍南(Mat Honan)撰写了一篇长文,名为《雅虎是如何杀死Flickr并失去了互联网的》(How Yahoo Killed Flickr and Lost the Internet)。正如题目所说的那样,这篇文章给人带来的感觉就像是一纸讣文,对Flickr来说是如此,对雅虎来说可能也是如此。霍南在文中指出,这项照片共享服务仍有可能扭转自己的命运,但最终的结论则是此事不太可能发生。

对于霍南作出的这一结论,谁也无可指摘。在互联网领域中,一旦某项业务陷入挣扎求存的境地,那么其重新振兴的机会就会变得十分渺茫。关于这一点,Friendster和MySpace的遭遇即可为证。

长期沉睡后的复苏

照片共享社区Flickr这十年:崛起、没落和复兴

2014年的Flickr界面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Flickr并未“死亡”,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霍南发表上述“讣文”的几个月以后,雅虎宣布任命前谷歌高管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为新任首席执行官,这让硅谷人士的下巴掉了一地。就直觉而言,梅耶尔与其前任相比可能会更关心Flickr的发展。一位名叫西恩·博纳(Sean Bonner)的Flickr粉丝甚至还代表整个互联网推出了一个网站,这个名为“亲爱的玛丽莎·梅耶尔”(Dear Marissa Mayer)的网站只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请求:“请让Flickr再次变成一个了不起的网站吧。”

在梅耶尔的统领下,Flickr确实从长久以来的沉睡中重新振作了起来。雅虎已经推出了iPhone和Android版的Flickr应用,其表现都十分良好,这标志着Flickr进入了现代的移动时代。此外,雅虎还已经为这项服务推出了更有时代感的全新设计,并开始提供1TB的免费空间,这即使是按现在的标准来看也已十分庞大。

在升级空间以后,Flickr现可允许所有用户都看到他们的所有照片,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为非付费用户显示最近的200张,其他的都被隐藏起来。对于用户来说,能看到自己在很久以前首次上传的照片,可能会让他们想起自己最开始是如何被吸引到Flickr网站上来的。

并非所有用户都喜欢全新的Flickr,有个Flickr用户群甚至还专门致力于吐槽全新设计后的服务。但跟其他任何产品一样,Flickr已经重新激发起了用户热情的实施则终究是个很好的兆头,毕竟用户的冷漠就意味着产品的死亡。

就整体上的未来愿景而言,Flickr并未有所改变,只是为2014年及以后的日子作出了调整。“就竞争形势而言,市场上存在很多照片共享服务,这是个事实。”Flickr的产品负责人马库斯·斯皮林(Markus Spiering)说道。“但是,Flickr就是Flickr。我们的目标和战略是,构建世界上最好的照片产品。我们正在构建的平台将可真正全面地为用户提供帮助。”

这就意味着,Flickr需要推出更多的特性,而更多的特性就意味着Flickr需要聘用更多的工程师。“我们正在扩大团队规模。”斯皮林表示,“光是在2013年一年中,团队规模就扩大了140%以上,有很多新的人才加盟。”他表示,就聘用活动而言,Flickr一直都把重点放在移动业务上。

领导地位一去不返

照片共享社区Flickr这十年:崛起、没落和复兴

美国宇航局上传到Flickr网站上的照片

尽管手头拥有的资源比以前更多,但Flickr可能永远都无法再回到从前,这个网站或许已经永久性地丧失了在照片共享领域中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地位。除了Facebook及其他一些照片共享平台以外,Flickr还不得不与搜索巨头谷歌旗下社交网络Google+展开竞争。有人说,如果Flickr没有中途止步,那么今天的Google+或许就是Flickr发展演化以后的样子。

据斯皮林称,今天Flickr网站上的照片总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亿张,与此相比Facebook网站上的照片已达2500亿张以上。不过,数量上的优胜未必一定代表着质量上的优胜。Flickr网站上的用户群组数量已经达到了180万个,而平均每天都有5万名用户会加入这个平台。

简而言之,Flickr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这里有很多有趣的照片,并且构筑了一个由摄影爱好者组成的在线社区,而正是这个社区才让Flickr变得有存在的意义。

对Flickr来说,用户社区是其不容低估的组成部分。“当你们想到Flickr时,会觉得这是一个照片网站,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视频。”斯皮林说道。“但我会想到的则是,这个网站首先是与人有关。你会在这里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将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互联网领域中,一种产品在首次“谢幕”以后就很少还会有拉开“第二幕”的机会。但如果Flickr能够打破这种常规,那么就是因为雅虎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给人们一个理由,让其再一次建立起对Flickr的信任感。

]]>
Statista:Flickr 应用程序用户数半年来增长146%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081.html Thu, 24 Oct 2013 15:28:27 +0000 //www.otias-ub.com/?p=164081 Fastest_Growing_Apps_Worldwide_2013

据 Statista 统计显示,Twitter 的 Vine 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应用程序,它的用户群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之间增长了403%。而雅虎旗下的照片分享服务 Flickr ,其应用程序的用户数量增加了146% ,列第二位。

列第三位的是 Instagram ,增长了130%。前3名的应用程序都与视频/图片共享有关,拥有数百万用户的 Vine 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营销工具,许多营销人员都用 Vine 视频与客户进行交流、促销。

What App 和 Facebook Messenger 是聊天相关应用程序,分别增长了123%和107%。而像 Facebook 、Twitter 和 YouTube 等社交媒体网站也在列表中,他们的应用程序用户数增长亦为迅速。

自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出任雅虎CEO以来,加大了对 Flickr 的研发,今年5月全新改版的 Flickr 提供了1TB的免费空间,重新激发了用户的使用热情,Flickr 随后更是加大了 Flcikr 的移动应用开发,如收购拍照应用开发商GhostBird 和 图像识别创业公司 IQ Engine ,并挖来了前 Google 高管贝尔纳多·埃尔南德斯·冈萨雷斯(Bernardo Hernández González)来负责照片共享网站 Flickr 。特别是与苹果加强使用,成为 iOS 7 内置的相片分享工具,都为其用户数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Flickr 的应用也越来越好用,最近除了推出 iOS 版全新相机,还为iOS 版 Flickr 引入自动上传和自动校正功能,而 Android 版的 Flickr 应用程序也紧随推出相关功能,受到用户的喜爱。

Via Digital Marketing Blog

]]>
Pinterest/Instagram:改变你的品牌策略 //www.otias-ub.com/archives/69573.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69573.html#comments Wed, 19 Sep 2012 08:09:06 +0000 //www.otias-ub.com/?p=69573 2008年,史蒂夫•乔布斯在Macworld Expo上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数字:“40%的美国人每年读的书连一本都不到……人们不再读书了。”有许多人认为,这预示着视觉内容在未来的迅速发展。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视觉内容对直接营销者来说早就不是新鲜事物了,创造引人入胜的视觉内容近年来已经成为了营销行业的重头戏。

人们喜欢视觉冲击。因此,大家才爱看电影而不去读书、(在数字服务出现前)才用剪贴本的形式记录下我们的点子、才会因为广告中的“使用前后对比图”而去购物。视觉内容很重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Smugmug、Flickr和Photobucket才在10年前创立,让人们在网络上分享图片。

Pinterest/Instagram:改变你的品牌策略

如今在视觉内容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展示平台——Facebook、Pinterest、Instragram等等。他们让视觉内容变得更为简便:收集简便、分享简便,更重要的是,品牌得以轻松地参与其中。

不过,由于分享的简便,也为企业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些新兴平台本质上属于社交类网站,所以仅仅在上面发布图片是不够的,还要为品牌营销打开一扇窗口。品牌在这些平台上所分享的内容既要呈现鲜活、真实的品牌故事,还要能够激发起用户的购买欲望。此外,为品牌打造营销策略、吸引消费者需要反映出这两点:消费者怎样使用社交网站,以及他们为什么使用社交网站。

以下的建议可以帮助你将直接营销和对数字化、社交化行为的理解很好地结合起来。

要顶住价格冲击

如果你对网络营销不陌生的话,就知道图片营销的价格是最高的——要建立一个高画质的图片库花费不菲。视觉内容平台的崛起使得图片比以往更为重要。企业必须考虑:图片质量一定要高、用什么图像来代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Pinterest/Instagram:改变你的品牌策略

这是Pinterest上分享次数最多的图片

有一个好消息:由于新型平台的出现,你的图片影响力将远远超越你自己的网站。哪怕是单张图片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一张图片可以出现在网站中,而后被用户在社交网站中分享,并链接到产品购物页面。事实上,一份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在Pinterest上,每5个用户中,就有至少一个人分享了他们所购买的产品的图片。

并不是所有的平台功能都一样

视觉内容营销策略本质上是社交化营销。你必须要考虑到人们在不同平台上的使用习惯,以及他们为什么使用这些平台。在社会化营销中,要注重如何建立关系,以及如何促使人们进行购买。你可以看一看在不同的平台上自己所分享的内容,它们的功能也是不同的,有点像是田径:有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还有短跑项目。

Pinterest就像是半程马拉松。它上面的用户处于一种“梦想”模式中:他们受到启发、积极寻找那些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热情的图片。在搜集图片的过程中,他们还会考虑是不是要买一些东西。如果品牌想要在Pinterest上取得成功,从一开始就要参与进来。

马拉松式的平台几乎在每个社交网站上都有体现。以Facebook为例,通常人们不会用Facebook做产品方面的调查,所以他们也不会想要在上面买什么东西。但是你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决定做这个交易。比如说,我的几个朋友很想参加新兵训练营活动,附近就有一家这样的机构,但他们一直没去报名。然而最终让他们打定主意报名的则是FacebookSchwaggle上所提供的优惠信息。虽然我的朋友上Facebook的目的不是去报名参加活动,但他们确实这么做了。这就是马拉松式的营销,多重手段合力传播信息,而最终是Facebook让人们做出了决定。

好的图片和好的文字

这十几年来,直接营销者一直都在宣传视觉内容和讲故事的重要性。在过去的50年内,通过直接发送电子邮件,以上两点不难做到。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进入视觉内容领域,整个行业变得有些混乱,要想做到出类拔萃也就难上加难。

你需要将吸引人的、切身相关的视觉内容与行动号召(calls to action)或是值得分享的信息结合起来。在这个方面,你必须很好的利用直接营销手段以及对于社交行为的理解。看一看你发在Facebook和Pinterest上的图片,哪些被分享了?从中可以了解用户的兴趣和社交行为,为自己的品牌服务。如果图片上没有你的品牌名称,一定要在URL中加入,不然的话,人们不知道这张图片是哪家的品牌。

比如说,Pinterest常常会给用户以启发——让他们看到想吃的食物、想旅游的地点、想买的装饰品等等。利用这些信息,再加上行动号召就可以顺应消费者的想法;旅游公司可以发布他们的旅行计划和旅游宣传。像可口可乐和咖啡伴侣这样的品牌还会发布它们的饮料配方,利用导入链接或是文字图片一体的方式让用户更好的分享、也更鼓励他们进行购买。不要忘了在网页中加入文字内容,这样会提高搜索排名——采取了新的营销手段也不要忘了最基本的策略.

Pinterest/Instagram:改变你的品牌策略

鼓励跨网站分享

Instagram一大成功之处在于,它让人们了解到了分享的价值。因此,要在你的网站上为每件产品添加分享按钮,鼓励人们进行分享。如果你想让人们购买你的产品,就要把功能设置得易于操作。不要忘了让用户加上你的品牌标签。

Pinterest/Instagram:改变你的品牌策略

House Beautiful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篇文章讲的是它如何让用户在Pinterest上分享自己的产品。比如说,通过使用智能手机软件,读者可以扫描六月刊中《本月最佳厨房》这篇文章并直接贴到Pinterest上。

做好衡量

用来衡量数字营销的手段有很多,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衡量的目的是要促进营销活动的优化,但在社交媒介中,事情远没那么简单。在社交媒介所衡量出的结果并不一定就能促进企业的营销,因此,品牌必须仔细斟酌自己的衡量手段。

人们常说,要利用那些衡量成功的硬指标。比如说,净推荐值(Net Promoter Score)、品牌意识、购买意向和销量。吸引消费者最重要的是品牌给他们的印象、对他们的拉拢,以及宣传频率,只要能做好以上几点,无论手段是数字化还是模拟化都无所谓。而使用内容营销策略能够将吸引、拉拢消费者的效果放大,并将成功的指标最大化。

利用好视觉内容这个趋势离不开营销的基本理念:了解你的消费者,测试并找出哪些图像和内容收到了最好的效果。让消费者分享你的信息、激发他们的购物欲望。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很陌生,就向专业人士学习一下。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社交化的时代里,视觉效果对人们所产生的冲击力永远不会变。

特丽莎·凯洛是Engauge社会化营销部门的副总监。

]]>
//www.otias-ub.com/archives/69573.html/feed 784
EyeTrackShop:国外社交网站个人首页(Profile Page)眼动热点图研究 //www.otias-ub.com/archives/19477.html Mon, 05 Dec 2011 07:00:10 +0000 //www.otias-ub.com/?p=19477 EyeTrackShop近日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显示了在各大社交网站中,个人信息页面(Profile Page)被浏览时候的热点分部情况。

这项研究使用网络摄像头记录下了30个参与者在浏览各个社交网站个人信息页面时候的眼动情况(进入页面后10秒内的数据)。记录下的数据包括:页面上的哪些内容被重点“关照”到,以及用户浏览页面各主要区域的先后顺序。被调查的社交网站包括:Facebook,Google+,LinkedIn,Flickr,Youtube,Klout,Reddit,Digg,Tumblr,Twitter,StumbleUpon和Pinterest。

尽管由于采样的数量还不够多,实验结果很难说完美。不过从现有的数据中,研究人员发现:

  • 个人信息页面的头像很重要。 在Facebook,Klout和StunbleUpon中,头像是该页面最吸引浏览者注意的地方
  • 你认识的朋友的头像也会获得相当的关注度。浏览者会查看该页面上你朋友的小头像图片。
  • 内容越靠上,获得的关注度越大。这一点在Pinterest,Digg和Facebook上有很明显的反映。但是在Twitter和Youtube上则稍好一点。

下面是各个网站的eyetracking热度图:

个人头像和顶端第一条更新的信息获得了最大的关注度。

这里显示的是测试者对于不同区域的浏览顺序,通常都是从中间的信息流开始。

Google+

尽管测试者在Google+页面的停留时间比其他社交网站都稍长,但是其个人头像图片却没有收获太大的注意力。

测试者在Google+信息流的平均停留时间为5.9秒,比Facebook和LinkedIn都稍长

LinkedIn

在LinkedIn的页面上,网站标志获得了最大的关注

Flickr

同LinkedIn一样,Flickr的Logo比该页的其他图片更加吸引浏览者的注意

Youtube

可以看到有一个视频获得了比其他视频高得多的关注度…

Klout

右下的小分数竟然比顶部显眼的大号分数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这是神马情况…

Reddit

Reddit顶部的post明显比底部的要首关注的多

Digg

Digg顶部的“大盒子”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第一条更新仍然是最热点。

Tumblr

只能说帅哥养眼

Twitter

终于到Twitter了。在Twitte的个人页面中,顶部和底部的关注度差距不大。这点优于其他社交网站。

 

StumbleUpon

尽管StumbleUpon的个人头像在右侧 — 同大部分社交网站都不一样,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它成为该页面的最热点。

Pinterest

底部和顶部的关注度差距仍然很大。

(更多详细和深入的数据,大家可以再仔细观察下热度图。)

文章来自36氪

 

]]>
Gopopcorn:社会化媒体60秒所发生数据【数据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75.html Sun, 09 Oct 2011 01:00:03 +0000 //www.otias-ub.com/?p=16675

60秒:

  • Twitter上有12万条Tweets发布;1475张照片被发布;
  • foursquare上有了2083次签到;
  • Flickr上有3500张照片被上传;
  • Facebook上有了51万条评论,29.3万次状态更新,13.6万张照片被上传;
  • Instagram上有1350张照片被上传;
  • tumblr上发表了1080张帖子;
  • yelp上有了20次新评论,2张照片被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