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27 Oct 2021 16:03:3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TrendForce:预估2025年GaN于快充市场渗透率将超越五成 //www.otias-ub.com/archives/1332587.html Wed, 27 Oct 2021 16:03:38 +0000 //www.otias-ub.com/?p=1332587 近期苹果(Apple)发布了用于全新MacBook Pro的140W USB-C电源适配器,并首次采用GaN技术,显示出百瓦级大功率快充产品进入成长期,加速第三代半导体消费应用的发展扩张。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指出,在GaN功率晶体管价格不断下降(目前已逼近约1美元),以及技术方案愈趋成熟的态势下,预估至2025年GaN在整体快充领域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52%。

TrendForce集邦咨询进一步表示,从目前快充市场功率规格来看,2020年GaN快充市场以55W~65W为主流功率段,约占GaN元件销售市占率72%,其中又以65W为主流。而百瓦级大功率产品,2020年市占率仅约8%,但市场前景备受期待,越来越多厂商陆续推出大功率快充产品,以应对消费者日益增加的用电需求,目前最高功率已达140W。

其中,在百瓦级大功率快充产品领域内,GaN技术市场渗透率已高达62%,主要由纳微半导体(Navitas)与英诺赛科(Innoscience)供应,其中纳微半导体销售市占率超7成,已成功应用于倍思、联想、闪极等厂商旗下产品。另外,为了增加使用效率及缩减体积,PFC+LLC拓扑结构已成为百瓦级大功率快充主流方案,由SiC二极管搭配GaN开关管,以提高PFC级(功率因数修正电路; Power Factor Correction)开关频率,进而使得GaN+SiC宽禁带半导体组合方案迅速被各大厂商采纳。

对此,倍思于2020年推出全球首款120W GaN(纳微半导体供应)+SiC(APS供应)快充产品,取得市场巨大反馈,泰科天润、美浦森、安森美等SiC元件厂也陆续达成在Power Delivery快充领域的大量出货。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市场的快充输出界面逐渐成为标配,在大功率车充市场正逐渐兴起的趋势下,未来数位产品能耗与电池容量限制将再推升第三代半导体GaN与SiC的大规模应用。

]]>
Yole:2020年GaN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6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319768.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19768.html#respond Sun, 18 Dec 2016 12:54:11 +0000 //www.otias-ub.com/?p=319768 2015-01-07_021718

现在,关于GaN(氮化镓)功率半导体的报道随处可见。对使用GaN的功率器件而言,市场牵引力至关重要。从(2020年将支配市场的)电源和PFC(功率因数校正)领域,到UPS(不间断电源)和马达驱动,很多应用领域都将从GaN-on-Si功率器件的特性中受益。

市场调查公司Yole Developpement(以下简称Yole)认为,除了这些应用,2020年以后纯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也将开始采用这些新材料和新器件。虽然GaN功率器件比现在的硅(Si)产品贵,但从系统层面来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本削减效果。今后5年将是在系统中使用GaN功率器件显现成本削减效果的关键期。Yole于2014年6月出版了详细介绍这一演变的报告。

2020年GaN器件市场规模可能达到6亿美元

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GaN器件市场整体规模有可能达到约6亿美元。届时,一块6英寸晶圆可加工出大约58万个GaN。按照EV和HEV从2018年或2019年开始采用GaN的设想来看,GaN器件的数量将从2016年开始显著增加,一直到2020年都将以80%的年均增长率(CAGR)增长。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GaN行业正随着合并、收购及授权协议的敲定而逐渐形成。包括古河电气工业与美国Transphorm公司签订知识产权组合排他性授权协议,以及美国Transphorm公司与富士通最近签订的协议,都表明GaN技术正在向整个价值链扩展。这将强化主要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也会淘汰最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因此,日本企业现在正在与德国英飞凌科技、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IR)及美国宜普电源转换公司(EPC)等功率器件厂商竞争,全力进军该领域。

关于2014年的市场规模,Yole预计GaN器件的销售额与研发协议等加起来也只有1000万~1200万美元。在这种规模不大的业务中,只有最强的企业能存活。并且,在早期涉足的企业中也会出现现金流锐减的情况。

]]>
//www.otias-ub.com/archives/319768.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