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视频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29 Oct 2019 08:36:2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eMarketer:2023年全球手机视频观众将超过27.2亿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955332.html Tue, 29 Oct 2019 20:00:48 +0000 //www.otias-ub.com/?p=955332 很多人主要通过移动设备访问视频,eMarketer调查了手机视频的使用模式。

eMarketer的预测显示,到2023年全球将有27.2亿人在手机上观看视频。2019年全球有21.6亿人在手机上看视频,这相当于6%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高于同期全球网络视频观众CAGR(4.5%)。

亚太地区在手机视频收视方面占主导地位,2019年该地区将占全球手机视频观众的56.8%,到2023年将增长到60.2%。拉丁美洲排在第二位,目前的份额为11.3%;其次是北美(9.7%)。除亚太地区外,所有地区的份额在预测期内都将下降,这是由于亚太地区比世界其他地区增长速度更快。

手机视频观众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各地区的差异很大,本质上是富裕程度的衡量标准,美国、韩国、北欧国家、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和加拿大是比例最高的国家。

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视频观众将从2019年的16.8亿人增长到22.2亿人,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2%。

在人口众多且智能手机普及率较低的地区,增长将最为明显,特别是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这些地区的年增长率将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北美和西欧等较为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率将会放缓。

199IT.com原创编译自:eMarketer 非授权请勿转载

]]>
eMarketer: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视频用户规模达到4.35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591090.html Fri, 12 May 2017 16:48:19 +0000 //www.otias-ub.com/?p=591090         199IT原创编译

        中国移动视频市场快速扩张,移动视频内容和服务需求似乎无法获得满足。

        eMarketer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视频观众人数将超过4.35亿。这个巨大的市场加剧了顶级视频应用之间的竞争,因为这些应用都在争取更多的独家内容、用户和流收入。

        根据3月27日至4月2日Cheetah Lab对中国Android顶级移动视频应用的研究,一些知名企业主宰了中国移动视频领域。

        市场领先者腾讯视讯的移动应用程序在Android用户中占有率达到15%以上。而百度旗下的爱奇艺刚开始与Netflix达成合作伙伴,目前排名第二,占有率达到14%以上。

        Cheetah的分析集中于提供长篇视频的应用程序,不包括提供视频短片内容的应用。

        2016年12月QuestMobile调查了中国顶级移动视频应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月活跃用户(MAU)数量名列前茅。腾讯视讯的移动应用拥有超过3.88亿月活跃用户;爱奇艺应用的月活跃用户接近3.69亿。

        移动视频应用之间激烈竞争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用户,而是为了确保视频服务未来收入来源,包括广告、增值服务等。

        虽然根据iResearch的数据,2011年订阅仅占网络视频收入的3.4%,预计这个比例将在2017年增长至1/4。

        199IT.com原创编译自:eMarketer 非授权请勿转载

]]>
移动直播:浮沫之下,真金何在? //www.otias-ub.com/archives/465206.html Sat, 23 Apr 2016 02:36:34 +0000 //www.otias-ub.com/?p=465206 640移动直播:浮沫之下,真金何在?
  • 移动直播带来百亿级新增市场
    我们估计,直播行业2015年整体营收规模为人民币92亿,2017年将增长至247亿人民币,其中移动直播将从2015年几乎为零的规模增长至80亿人民币。
  • 移动直播市场格局将呈分散趋势
    传统秀场YY一家独大且盈利能力较强,游戏直播多头并存且盈利能力存疑,移动直播未来预计虽然盈利可期但市场格局较分散。
  • 移动直播抢了传统秀场的奶酪
    移动直播将对传统秀场造成不小的冲击,但并不会颠覆现有的视频网站和社交体系,以直播技术切入有上游内容的产业难,而以上游内容切入直播技术易。
  • 移动直播将从创业市场转向巨头厮杀
    移动直播目前暂时映客领先,但在今年下半年很快会演变成巨头之间的战争,YY,微博和腾讯将在这个领域和映客展开厮杀。
  • YY和映客将展开正面对决
    YY的业务模式和映客最相似,且受到的威胁最大,预计会成为和映客正面对决的主力。微博在明星直播预计将发力,将会带动微博流量和用户粘性新一轮增长。由于市场规模,政策风险和核心业务并没受到严重威胁,腾讯是否将大力发力直播业务仍有待观察。

gyhZMDDUC2veTRuSB4PoKUUvGrGUMGJqJGlSzoKh2ia1sM9F05ye87Q
投资要点

行业看点

  • 移动直播带来百亿级新增市场:我们估计,直播行业2015年整体营收规模为人民币92亿,2017年将增长至247亿人民币,其中移动直播将从2015年几乎为零的规模增长至80亿人民币。
  • 移动直播市场格局将呈分散趋势:传统秀场YY一家独大且盈利能力较强,游戏直播多头并存且盈利能力存疑,移动直播未来预计虽然盈利可期但市场格局较分散。
  • 移动直播抢了传统秀场的奶酪:移动直播将对传统秀场造成不小的冲击,但并不会颠覆现有的视频网站和社交体系,以直播技术切入有上游内容的产业难,而以上游内容切入直播技术易。
  • 移动直播将从创业市场转向巨头厮杀:移动直播目前暂时映客领先,但在今年下半年很快会演变成巨头之间的战争,YY,微博和腾讯将在这个领域和映客展开厮杀。

公司看点

  • 在所有相关概念的公司中,我们建议优先关注:
    YY(YY US, NR)– YY的立足之根娱乐秀场业务正受到以映客为代表的移动直播平台的严重威胁,接下来YY是否能占领移动直播市场将是关系其生死存亡的一役。YY的优势在于成熟的运营经验,丰富的主播,公会和用户资源,但是YY目前动作迟缓,也面临集团资源分配问题。
    微博(WB US, NR)– 筹备中的明星直播对微博用户活跃度和粘性将有新的刺激作用,投资秒拍和小咖秀拥有了宝贵的流量入口和工具,虽然明星直播不会是未来直播的主流市场,但能带来短线操作机会。
    映客(Private, NR)– 新兴的直播平台,营收和流量都远远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虽然在未来的几个月将面临巨头的围剿,但已经确立的优势使其仍能够成为移动直播中举足轻重的势力。
  • 继续观察的企业包括:
    腾讯(SEHK:700, BUY, TP HK$187) – 因为行业规模和政策风险,腾讯是否将大力投入移动直播存疑。社交直播将有助于成为腾讯社交体系的一部分,但和移动秀场直播是两码事
    乐视(SZ:300104, BUY, TP RMB78)– 拥有大量体育版权和章鱼TV直播入口,在版权为王的体育直播预计将占一席之地,但体育直播版权投入巨大,成本不菲。
  • 我们认为如下模式或公司存在风险:
    所有游戏类直播企业,包括斗鱼,熊猫,虎牙,龙珠,战旗等。
    移动直播平台中其他规模较小的其他平台,如花椒,一起秀,我拍,触手TV等。

行业总体分类及规模:高速增长,移动增量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第三方行业数据,以及行业访谈,我们估算,在线直播行业2015-2017年整体营收规模为92,166以及247亿人民币,年增长率分别为80%以及49%。gyhZMDDUC2veTRuSB4PoKUUvGrGUMGJq41ulJB7jqK2Z3HWEDuXKew

所有在线直播网站/APP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 传统秀场2015-2017年复合增长率24.5%,包括YY,天鸽互动(HK:1980, NR),六间房,酷狗繁星,网易(NTES US, HOLD, TP US $156)BoBo等。
  • 游戏直播类2015-2017年复合增长率42.5%,包括斗鱼,熊猫,虎牙,龙珠,战旗等。gyhZMDDUC2veTRuSB4PoKUUvGrGUMGJqN7NM6BTScNjkjMgq6ODzNQ
  • 移动直播类在2015年市场基本是空白,但预计两年之内就能成长到80亿左右的规模,包括映客,花椒等。
  • 视频/社交类网站自带直播,包括爱奇艺直播,优酷直播,陌陌(MOMO US, NR)直播,Bilibili直播等。
  • 其他,如体育直播(直播吧,风云直播,章鱼TV),移动游戏直播(触手TV)等

流量和盈利情况:起量迅猛,盈利两分

游戏和移动直播起量非常之快

另外,同样根据上市公司公报,第三方行业数据,以及行业访谈,我们发现,虽然所有视频网站的流量增长遇到瓶颈,但游戏直播和移动直播起量非常迅猛。我们对直播类平台的流量情况估算如下:

  • 2016年2月所有直播平台的月活跃人数总和约为2.8亿人(PC+移动,包含重复计算,下同),占视频类网站总体累计月活跃人数之和的17.6%左右。
  • 所有直播平台的累计月活跃人数之和同比增长约18.4%,相比所有视频类网站的同比增长(6.4%)要快不少。
  • 所有直播平台中,传统秀场类增长已经遇到瓶颈,2016年2月累计月活跃人数之和同比增长约8.1%,游戏直播增长迅猛,约72.5%,移动直播基本都是新增量故不予列出。

gyhZMDDUC2veTRuSB4PoKUUvGrGUMGJqdOHd2o4bjZP40g8HGHUXFg秀场盈利模式成熟,游戏直播内容成本仍偏高

传统秀场能够通过打赏,联运等途径盈利,2015年YY(YY US, NR)净利15.9亿,天鸽互动(HK:1980, NR) 1.52亿,六间房1.62亿,净利率约在20%左右。

游戏直播到目前主要平台还普遍处于亏损之中。比如,虎牙直播2015年全年营收约3.58亿元,全年投入按照官方口径约7亿元。而进入今年之后,直播平台的亏损状态还在普遍持续,带宽成本虽然稳定,但主播成本仍在不断攀升,尤其是新进场的熊猫TV又一次抬高了行业内容成本。

移动直播刚刚起步,目前除了头部的平台,如映客以外,基本处于亏损状态。预计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移动直播平台由于早期对运营成本的投入,大部分将呈现亏损的状态。

直播内容:头部稀缺,长尾过剩

总体来说,直播平台的内容和中国其他内容产业一样,存在头部内容稀缺,长尾内容过剩的问题。

直播平台内容现在大概划分为秀场,游戏,户外,事件几类。直播内容价值的考量维度大致包括:频次,粘性,兴奋点,制作成本,可复制性, 潜在受众群体,可传播性,商业化潜力,用户需求等。

以这些指标来考察现有的直播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秀场直播门槛越来越低,可复制性越来越高,用户对单个主播的粘性越来越低,商业化模式日益成熟。受制于YY式公会的发展,美妆美颜等技术的发展,颜值作为内容的壁垒已经基本不存在,主播的辨识度越来越低。gyhZMDDUC2veTRuSB4PoKUUvGrGUMGJqJz4RTLgNmWaM2ogx67lVGQ

游戏直播中,头部内容具有稀缺性:游戏本身和秀场不同,具有一目了然的技术高低。具有高超游戏技巧的前职业选手,或是已经在视频时代积累了大量人气的电竞明星,且主持技巧高超,这样的主播具有很强的稀缺性。而中小主播则不存在很强的壁垒。

户外直播主播很难把控兴奋点出现的节奏,秀场主播能自主把控何时唱歌跳舞,游戏主播也能大概预测到在某个分钟段内会爆发团战。此外,户外直播主要是满足用户探索的欲望。如果户外直播的兴奋点陷入了日常的,重复发生的过程,直播内容的价值开始下降。所以,户外直播不适合单独做APP,而更适合做成直播平台的导流工具。户外直播在短时间内的确可以带来大量流量,但一旦用户新鲜感丧失,很容易失去粘性。

事件直播短时间能带来大量流量,但制作成本较高,进入门槛不易。比如明星直播商业活动,这种前端资源本身就非常缺乏。再比如新闻事件直播,获取新闻的能力本身对传统媒体是优势,对纯直播平台是劣势。

移动直播是播放场景/技术的划分而不是对内容的划分。现在的移动直播内容本质还是大部分秀场和少部分户外的结合,只是在观看载体上做到了移动化。因此,用户流量基本是新进量,内容端则类似PC秀场早期——重个人而轻公会,内容高度同质化,基本没有头部内容出现。

游戏直播更像视频网站,移动直播更像传统秀场

目前而言,因为传统秀场直播的行业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市场更关心的是游戏直播平台和移动直播平台的前景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两个成熟市场的行业格局提供了参照:传统秀场和视频行业,这两个行业在竞争格局和盈利状况上有非常大的差异。

传统秀场直播的行业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即YY的一家独大,加上若干家规模较小的平台,在内容,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上有一定差异。各家虽然盈利状况有起伏,但总体而言,行业还是可以盈利。视频网站则是另一种形态:若干家实力相当的平台共存,平台之间的竞争使得对内容争夺的烧钱大战暂时还看不到尽头,这也导致行业的普遍有流量无盈利的现状。

传统秀场和视频网站在行业格局和盈利状况出现如此大的差别,最主要原因在用户,内容,社区和商业模式几点上。

  • YY靠语音起家,先靠独有的前端工具笼络了高粘性的用户群体,再导量到秀场直播上。而各大视频网站的用户都是跟着内容走。
  • 秀场主播不具备强稀缺性。而视频网站需要不断对内容投入大量成本来保证独家内容对用户的吸引。
  • 秀场的公会模式增加了用户的粘性,也使得竞争对手的挖角行为成本变高。而视频网站对内容的把控基本只能通过增加投入完成。
  • 打赏作为秀场的主要变现模式,虽然经历了众多质疑,但显示了其强有力的生命力。而视频网站由于盗版和用户付费意愿的影响,广告和会员收入始终赶不上内容的支出。

由此观之,我们认为游戏直播平台未来将更接近于视频网站的竞争格局,即多平台,盈利前景不明晰。核心原因在于:

  • 游戏直播内容两极分化严重。头部内容稀缺,游戏技巧本身是有等级评判标准的,游戏技巧和主持技巧的结合使得顶级主播稀缺,这是游戏直播平台一次又一次挖角大战的根源。
  • 用户跟着内容走的趋势明显。熊猫TV通过在短时间通过扩张主播资源,能够做到行业第二,正说明了游戏直播用户对主播的粘性更大。
  • 无法掌握最核心的变现模式。游戏直播最核心的变现手段自然是通过游戏本身变现,而大部分的游戏上游产品都把控在厂商手中,所以这倒逼直播平台转向打赏和电商这种相对联系较弱的变现模式,故而收入水平一直滞后于内容投入成本。

移动直播从内容来看,更应该被视为和传统秀场直播类似。我们认为,移动直播未来将呈现多平台,但前端平台盈利前景较为良性的格局。核心原因在于:

  • 目前的移动直播平台都缺乏类似当年YY语音的导量工具。
  • 秀场一般很难产生类似游戏直播的头部主播,底部主播可复制性强,对内容的争夺预计投入较少。
  • 移动APP推荐位有限,使得每个APP承载的流量有限。
  • 移动直播大多是秀场直播,少部分是户外直播。而秀场直播的变现模式已经相对成熟,打赏也更符合秀场直播的特点。

gyhZMDDUC2veTRuSB4PoKUUvGrGUMGJqW06gxgVlfPTv905HnL1vRAgyhZMDDUC2veTRuSB4PoKUUvGrGUMGJqj0x5MLsC2Dj8mNWbMx9O0Q移动直播:映客一骑绝尘,巨头摩拳擦掌

虽然我们预测移动直播平台整体是有一定前景的,也是能够盈利的,但考察具体的移动直播平台价值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移动直播的行业整体潜在规模是多少?可以看到,传统PC秀场直播大概是一个百亿左右的市场,按照手机用户约为PC用户2-3倍计算,大约存在两百亿左右的增量市场。
  • 现在的移动直播平台的发展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加之资本的看好,低进入壁垒,预计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会涌现大量的同质化产品。
  • 由于现在移动直播还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流量获取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有能力通过大量融资,从而快速获取大量流量的移动直播平台预计会暂时有优势。不过长远来看,由于缺乏独特的门槛,很难说任何一家有完全的优势。
  • 目前来看,映客的数据表现远远超过其他移动直播平台。根据我们行业调研所知,映客的2016年月营收已经过亿,峰值甚至超过了2亿,日新增在30万左右,营收规模是其他移动直播平台的至少10倍以上。虽然映客在前期广告投入很大,但这一营收规模和迅速崛起的速度远远超过行业想象。
  • 虽然映客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但嗅觉灵敏的巨头预计在今后的几个月内会马上进场,2016年下半年移动直播领域将迅速演变为巨头之间的战争,这其中实力最为强劲的对手包括YY的传统秀场转移动直播,微博的新闻/明星直播,腾讯的视频直播。

移动直播平台会颠覆谁吗?

我们的观点是:移动直播平台会对传统秀场产生冲击,但对视频网站以及现有社交体系预计冲击较小。原因在于,以直播去切有明显上游内容的领域难,而有上游内容的领域反过头来切直播容易。未来,大量的视频/社区/新闻等已有市场都会将直播作为标准的交互形式进行配置,就好像弹幕最早是AB站出现,但后来弹幕成为一种视频观看的标准配置。

虽然移动直播平台目前大部分都是增量,但由于内容形式的重叠,预计肯定会和传统秀场构成竞争关系,无论是主播还是用户,都会持续对传统秀场构成威胁。以YY为首的传统秀场将在接下来两年面临生死存亡的考研,是否能成功转型将关系到各家成败。

移动直播平台和游戏直播平台用户需求不同,PC游戏前端内容在手机上观看一定程度上影响体验,而纯粹的手游直播观赏性不够。

直播和现有视频网站的区别比较明显,基本可以视为UGC和PGC的区别,好比前者是闲逛式的逛街,而后者是直奔商店而去,有明确目的观看。

直播能不能做PGC?可以,但是那就和视频网站没有差异。直播本身就是轻便便捷的沟通方式,如果是PGC类的直播,如实时真人秀等,那视频网站和视频内容制作公司等相反更有优势。

新闻,明星,体育,社交,音乐,电商这六大领域将会是直播有可能成为标配的行业,但纯粹的直播平台介入每一个领域都会遇见在本领域的强有力的对手。

新闻直播成为独立平台的机会不大

新闻资讯等事件成为独立移动直播平台的机会不大,将融入现有的新闻/视频平台

新闻社会时间等具有偶发性,并不具备长久吸引用户的能力,故这类内容没法成为独立平台,这类内容往往将融入现有的新闻/视频等媒体平台。这类事件的直播将仍以PGC为主,UGC为补充。PGC主要考验新闻平台的对热点事件的捕捉能力,运营能力;UGC则仅是事件提供更多视觉的补充。

微博将是新闻资讯时间传播和发酵的重要场所,这使得微博在新闻事件,热点事件的视频直播方面具有天然的渠道和传播优势。在主流新闻媒体没法即时把握的直播场景,微博的UGC直播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可以为微博带来不菲的眼球和流量。

突发新闻事件往往较难实现商业变现,但运营得当是新闻/视频媒体网站很好的引流手段,有助于平台获取客户,内容运营优异的媒体将收益。

明星直播更适用于引流造势,微博有优势

明星直播供给比较有限,微博有天然优势,明星将会成为移动直播平台争夺的引流手段

我们将会看到微博会复制以往的策略,增加直播功能这种新的表达方式,通过明星运营获得更好的用户互动。明星直播内容将会以演艺直播和生活直播,用于拉近明星跟粉丝的距离,可以继续增强微博平台的粘性和活跃度。

微博运营明星移动直播能引来了无数围观,但明星直播对微博营收并不能产生实质性贡献。明星的直播内容供给质量虽高,但比较有限,明星是通过优质影视作品的内容IP不断打磨而成为常青树的。网络主播虽然整体营收上可以跟福布斯排行榜头部100号明星媲美,但这是靠无数主播前赴后继,一代新人换旧人得到的。

明星主播是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有限的供给,多维度的高质量内容来形成品牌和情感效应从而达到持续吸引粉丝的。下表是我们对明星,名人和网络主播从事的直播业务的差异的总结。gyhZMDDUC2veTRuSB4PoKUUvGrGUMGJqRwOLlUQWdqYQazMqJpkEYw

我们可以从明星刘涛在直播平台上直播两小时收到网友打赏20万来估算,假定刘涛每两个月做1次直播,平均每次均能收取到20万,那么一年的流水是120万。根据福布斯排行榜,2015年刘涛在传统影视,赞助等渠道上的收入大概是1900万,前100名人营收为38.2亿元,照此推估这100位明星,若按这样的频率和类比于传统变现的开直播,一年就是一个2.4亿的收入市场。显然与网络主播的吸金能力相比,明星日常生活直播并不具备很强的吸金能力。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未来3-5年VR技术发展日臻成熟后,明星线上演唱会等演艺直播将会具有较强的吸金能力。

微博做明星直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是微博的视频牌照问题尚未解决,只能通过类似秒拍和小咖秀这样的外部平台联合来做。二是微博面临着斗鱼,映客这样原生直播平台的竞争。三是明星直播较维护微博而言,成本更高,明星直播的意愿是否充足。四是前期需要大量成本以及运营投入。

体育直播则无法承受版权和IP成本之重

体育直播类似游戏直播,是个重版权资产,重直播人才的生意,头部内容版权,头部主播均是稀缺资源,这将导致平台在版权和人才争夺上支出过大。能够通过股权合作方式绑定游戏,体育等内容版权的平台生存的概率更高。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没有一家能够垄断全部的版权,这将使得体育直播也和游戏直播一样,陷入视频网站的竞争怪圈。

除了这些垂直的直播平台外,在影视内容领域争夺不可开交的视频网站,也将加入体育直播的争夺,如乐视体育对章鱼TV的收购,鉴于乐视拥有大部分体育版权,乐视对体育直播市场走向的影响力显然非常之大。

社交直播更契合腾讯气质

生活日常等社交直播,腾讯等社交平台具备更大的潜力。虽然我们认为腾讯百分之百将进入直播领域,但对腾讯是否能抢占与其地位相当的市场地位持观望态度。

腾讯当年为什么没有吃掉以YY为代表的传统秀场: 1)YY为代表的秀场模式难免带有软色情“擦边球”的意味,腾讯要顾及政策风险;2)市场体量有限;3)作为腾讯主营业务的网络游戏,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前景,都远远大过秀场;4)秀场模式虽然带有一定社交因素,但不是完全的社交产品,对腾讯核心业务威胁有限。总而言之,虽然腾讯也开发了QT等产品,但一直没有真正下决心大举进入。

在游戏直播上,腾讯虽然坐拥上游游戏产品的优势,也一直没有下决心大举进军这个领域,而只是通过战略投资方式占股了龙珠和斗鱼,可以说这种投资实际是一种防御性的策略。

所以看到,腾讯在传统秀场和游戏直播领域,虽然都有所涉足,但并没有All in。目前来看,腾讯进入移动直播几乎是毫无悬念的事情,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腾讯内部已经有若干团队正在制作移动直播产品。但我们预计也会和前两次一样,虽然有各种进入方式,但限于市场规模和政策风险,并不会将移动直播列为优先级产品。

就社交产品的结合而言,腾讯进军移动直播的方式,一个是发挥QQ群/微信群的力量,挖掘群视频直播的潜力;第二个是利用QQ空间/微信朋友圈的社交信息流,拓展人人皆可直播的社交产品形态;第三个是推出独立的移动直播APP,如主打秀场的花样直播。

QQ群视频去年年底开启了群主分成模式,目的在于利用现有群的能量,让群主去组织直播,目前年化收入已经接近两亿。鉴于公会的力量对直播市场影响甚大,QQ群在会员管理上面的优势,腾讯的直播产品如果与群结合好了,对第三方秀场直播平台的冲击无疑是非常大的。

当然腾讯的问题在于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去做这样的事情,至少目前来看,腾讯的群视频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的打磨。随机打开QQ群视频直播来看,QQ群直播的人数并不高,约为YY的1/10,但QQ群的好处是具有无限细分,精准组织的可能,其直播群的数量上可能无法与YY语音相比,但中长尾的数量将会是惊人的。

跟文字,图片类似,移动视频直播是用户的一种社交表达方式,腾讯需要做的就是跟Facebook(FB US, NR)一样在社交平台上增加移动直播功能。在现有的手Q/空间/微信上增加直播功能。以QQ空间/朋友圈进入直播的话,人人皆可直播的话,这类场景直播内容相信多以用户的日常为主,商业价值或许很难成为气候,但跟微视频分享一样将会是用户的互动方式之一。Facebook已对此给出了他们的直播解决方案,腾讯在社交软件中增加视频直播功能并没有悬念

gyhZMDDUC2veTRuSB4PoKUUvGrGUMGJqyqQq0nkJG3YmicricUtw0VFQ再来看腾讯独立的移动秀场APP花样直播,截至到2016年4月16号,应用宝上的下载量是82万,而映客直播是614万,二者依然存在很大差异,但腾讯手机QQ用户画像跟移动秀场直播受众的画像倒是蛮为吻合,花样直播也在内部也有不小的关注度,但腾讯能够做好公会和主播运营,通过流量碾压竞争对手,后来居上吗?这仍然需要继续观察。

视频社交和社交视频两回事。前者将真正触动腾讯的核心。YY一直想做点对点的视频社交,但点对点的社交更讲究便捷,迅速,消息能够留存,视频并不具备以上特征,所以YY一直没有做出过类似QQ和微信的产品。另一个例子是陌生人视频社交的国外软件Chatroulette (轮盘聊天),虽然火过一阵,但后续由于缺乏监管,充斥着大量垃圾内容,最终用户粘性急剧下降。映客的崛起,目前看来更是社交视频的兴起,更多动的是YY的奶酪而不是腾讯的,所以吹响反攻号角的更应该是YY而不是腾讯,后者更像是一个搅局者。

音乐/K歌平台直播,移动时代的酷狗繁星?

音乐表演几乎是网络主播们不可或缺的才艺表演之一,音乐平台的流量,人群的匹配性这也给了音乐平台进入秀场直播的机会。酷狗繁星直播就是酷我音乐推出的典型秀场直播产品。从人气来看,虽然整体与YY语音有2-3倍的差异,但热门主播的人气并不比YY语音差多少。

音乐平台,K歌平台一直受困于变现难题,会员收入变现一直不高,音频媒体广告创收也比较困难,进入二三线明星,网络主播的秀场直播不失为一条创造收入的机会。

电商直播:利好大平台和品牌企业

虽然现在已经有独立的APP,如咸蛋家,开始尝试电商直播,但我们认为电商直播最后仍将成为现有电商平台的增量工具。类似阿里巴巴(BABA US, BUY, TP$84),聚美优品(JMEI US, HOLD, TP US$7)都开始筹备电商直播,将其作为导购的工具,预计电商直播的流量和所产生的营收都会导向这样的大型电商平台,以及部分品牌企业。

电商直播可以被视为网红经济的一种延伸。网红经济是社交电商里C2C的社交媒体分支,其规模小于社交网络电商分支,未来的规模可能也小于品牌投放在社交网络和媒体的CPS广告。对于电商平台而言,网红更像是一个左手倒右手的过程,而相对于网红而言,我们对品牌企业利用社交网络和媒体达到传播的目的抱有更大的希望。(参见《网红经济火了谁》)

监管风险:长期存在,波浪式演进

移动直播平台存在监管风险吗?当然,我们预测游戏直播平台和移动直播平台的监管风险比YY的传统秀场时代要大,原因在于:

  • YY时代平台少,优秀主播多;而游戏直播和移动直播时代平台多,优秀主播少。在平台强势时期,监管措施很容易贯彻,而现在是平台追着主播走,主播处于更为强势的地位。
  • 游戏直播和移动直播中公会缺失。原本YY有“四大家族”之称,通过公会/娱乐经纪公司,更易于控制主播。而游戏直播和移动直播中公会力量较为弱势,个人直播占主导,这使得平台对主播的控制力度也有所下降。
  • 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不正当竞争手段时有使用,这其中就包括向监管机构的举报。

但总体而言,我们认为监管的力度会呈现波浪状演变的趋势,游戏和娱乐直播还是存在能解决就业,发展互联网新兴经济的正面作用。平台方最近也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势,采用行业自律的方式配合监管机构,这无疑对行业发展有正面作用。

作者:杨子潇、彭胜君

]]>
eMarketer:2015年智能手机视频观众超过PC //www.otias-ub.com/archives/427906.html Sun, 10 Jan 2016 16:53:44 +0000 //www.otias-ub.com/?p=427906         199IT原创编译

        2015年智能手机视频收视超过PC和手提电脑网络视频。但是,各设备观众的人口统计属性十分相似。

1

        根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CNSA)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超过3/4的网络视频观众在智能手机上收看视频,比PC和手提电脑高出20个百分点。

        2014年使用PC收看网络视频的观众(71.2%)和使用智能手机收看的观众(71.9%)十分接近。

        2012年,智能手机收看视频还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几乎所有的网络视频都是在PC上收看的。

2

        大部分中国智能手机视频观众是男性,而且很年轻:超过60%的智能手机视频观众在30岁以下,和总体网络视频观众比例相似,56%的网络视频观众是男性,30岁以下观众占59.3%。

        智能手机视频观众和网络视频观众的收入和教育程度几乎相似。

        eMarketer预测2015年中国有3.324亿人使用手机收看网络视频,年增幅15.4%,占中国网络视频观众的72.8%。到2019年,中国手机视频观众的比例将达到78.1%。

        199IT.com原创编译自:eMarketer 非授权请勿转载

]]>
eMarketer:2015年中国网络视频观众达4.56亿 使用手机的观众占7/10 //www.otias-ub.com/archives/367785.html Tue, 21 Jul 2015 16:35:13 +0000 //www.otias-ub.com/?p=367785         199IT原创编译

        eMarketer预测2015年中国有超过4.56亿人每个月使用联网设备收看网络视频,占总人口的1/3。这些网络视频观众中超过7/10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约3.324亿人。

193164

         根据腾讯Penguin Intelligence最近的调查,在互动视频收看方面移动设备远比PC受欢迎。

        在2015年5月Penguin Intelligence调查了网民最喜欢网络视频的互动方式,近3/10的中国网民表示是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功能,21.2%的受访者会“评价视频”。只有3.4%的受访者表示最喜欢“消费”,3.1%的受访者选择“点击广告”。

        与视频互动的最大阻碍是如果想要互动就需要登录收视平台。近50%的中国网络视频观众对这一点很不满,相比之下,13.4%的观众互动会干扰视频收视。

        199IT.com原创编译自:eMarketer 非授权请勿转载

]]>
Ooyala:2015年 Q1手机在网络视频收视中所占份额年增幅达到126.7% //www.otias-ub.com/archives/361111.html Mon, 06 Jul 2015 17:55:31 +0000 //www.otias-ub.com/?p=361111         199IT原创编译

        手机在移动视频流量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而且它推动了移动视频在网络视频收视中所占比例的增长。

192018

        2015年第一季度,Ooyala监测了其网络上的活动,发现第一度手机占全球网络视频收视的34%,平板只占7%。手机在网络视频收视中所占份额年增幅达到126.7%,这推动移动占网络视频份额年增长95.2%,从21%增长至41%。

        短视频仍然是手机上最受欢迎的视频收视类型,2015年第一季度,手机收看视频时间中一半是在收看3分钟以下的视频。相比之下,平板收看视频时间中近60%收看的是10分钟以上的视频,比其他设备的比例都高。

192019

        2015年5月On Device Research 为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 (IAB)实施的调查中,询问了全球智能手机视频观众收看长视频和短视频的频率,57%的受访者表示每天收看5分钟一下视频,相比之下,35%的受访者表示每天收看长视频。

        智能手机视频观众看每个视频只花几分钟,但是他们还是会等广告播放完毕再收看视频来节省费用。IAB发现78%的受访者宁愿收看有广告的免费移动视频,只有15%的受访者愿意付费订购没有广告的移动视频,还有8%的受访者愿意为每个没有广告的视频付费。

        FreeWheel发现广告商正在跟随移动视频观众的眼球。2015年第一季度网络视频广告收视中17%是智能手机提供的,8%是平板提供的。

        编译自:eMarketer 译者:孙莹

]]>
IDG:一半的中青年拥有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正在替代PC //www.otias-ub.com/archives/250054.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50054.html#comments Tue, 01 Jul 2014 00:22:13 +0000 //www.otias-ub.com/?p=250054 根据IDG的调研数据:平板电脑正在替代电脑

IDG的这个调查覆盖全球43个国家的23500位用户关于移动终端的使用情况。这个调研聚焦于商务使用习惯和互联网一代的移动终端使用行为
tablet

中青用户拥有平板电脑比例高于年轻用户

接受调查的中几乎人人拥有智能手机,年长的用户更可能拥有平板电脑。超过一半年龄在25-34岁的用户拥有iPad或同类设备,但年龄在18-24岁的人群中拥有平板电脑的比例只有1/3

平板电脑也被职业人士用于办公

40%的这些受访用户已经使用平板电脑代替了他们的PC和笔记本电脑。他们不仅使用平板电脑访问Facebook和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80%的用户曾在夜晚用于工作相关的活动。

移动视频火热,平板电脑会否被平板手机断了后路

IDG的报告中显著凸显了移动视频的流行程度,包括手机和平板视频。3/4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观看在线视频,高于2012年的61%。世界杯期间,足球粉丝们在外面时通过手机实时关注赛事。以英国为例,英国4G网络在世界杯期间在线视频的流量创新记录。

尽管平板电脑看来表现优异,但有一些分析机构表示平板电脑的销售可能会受到平板手机这种大屏幕的手机销售的影响,分别结合了平板电脑的大屏和智能手机的便携特点。
via:199IT编译自CNET

]]>
//www.otias-ub.com/archives/250054.html/feed 2
Ooyala:移动视频观看量增长532% //www.otias-ub.com/archives/242629.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42629.html#comments Wed, 25 Jun 2014 01:54:08 +0000 //www.otias-ub.com/?p=242629 resourcesslideshowvideoindex2014q10.jpg
来自视频技术公司Ooyala的研究显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用户消费在线视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32%,移动视频新势力崛起

2014年1季度,21%的网络视频播放来自手机设备或平板电脑。而在2012年1季度,这个比例只有3.4%,2013年则为9%

移动视频消费的增长让人瞩目,从2012年算起至今,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视频观看量增长了532%

影视公司需要思考移动视频机遇

这个数据值得广播影视界人士认真考虑。在过去10年间,几个公司,包括微软及旗下的Xbox,已经在多屏联动中获益不少。微软尤其确信对于影视业者而言,在手机上让观众收看跟电视上同样的内容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其他公司则在观望平板电脑和手机将如何与收视体验结合,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司真正在多屏视界中树立地位

iOS视频营销机会更大

这个数据对于那些想在移动设备上做广告的人也有价值。Ooyala发现82%的网络视频消费来自iOS,剩余的则来自Android。这个数据多少让人意外,尤其是考虑到光在四季度,出货量就有2.26亿的安卓设备是同期苹果设备的4倍

用户并非匆匆一瞥

移动视频观众也并非只是那些匆匆一瞥的人,Ooyala发现48%的用户观看的移动视频长度在30分钟以上,超过3/4的人观看的视频内容时长不少于10分钟

数据一再证明,移动将在视频消费和电视消费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移动视频正在全球上演

via:编译自Cnet,来自Ooyala

]]>
//www.otias-ub.com/archives/242629.html/feed 1
Telly:社会化推荐加速移动视频的发现 //www.otias-ub.com/archives/121522.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21522.html#comments Thu, 06 Jun 2013 03:51:53 +0000 //www.otias-ub.com/?p=121522 据Telly视频网站让Harris Interactive调查的结果表明,35%的拥有移动设备的用户会用它们来看视频。在这些移动视频的观看者当中,有67%的人是通过分享,像是社交网站应用(45%),手机邮箱里的视频(36%)或是彩信(29%)。紧接下来,64%的人是通过移动应用例如YouTube或Vimeo,还有41%的人是通过设备上的搜索引擎。

file0001

根据Telly网站调查的移动视频观看者的人口数据统计显示,37%的男性承认比女性更喜欢用设备看视频(41%vs30%),50%家庭收入高于75000美元的人比低于这个数字的更爱看移动视频(42%vs28%)。不难猜出,年龄在18-34岁的人(65%)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爱看,接下来是差距比较大的35-44岁占43%。

那些不用移动设备看视频的人,其中62%的人的主要原因是不感兴趣。其他,都是一些普遍答案,像是屏幕太小(28%),担心耗电(18%),或是消耗流量(17%)。

关于数据:这份调查是4月22-24号在网上进行的,调查了美国2066名成年人,最小年龄是18岁,其中1879名用户拥有移动设备。数据涵盖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民族、家庭收入,方便根据人数的实际比例进行划分。

via:猫喵叫 编译

]]>
//www.otias-ub.com/archives/121522.html/feed 1722
IAB:几乎所有移动影音受众都曾分享视频 //www.otias-ub.com/archives/89437.html Thu, 10 Jan 2013 02:00:58 +0000 //www.otias-ub.com/?p=89437 互动广告局(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 (IAB))2012年11月份的研究发现,移动影音的播放与分享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对200个观看过移动影音的人调查后发现,9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与朋友分享过移动影音。

调查还发现,最流行的分享方式是通过Facebook或者类似的社交网站发帖(56%)。但“低技术含量”的分享方式也出人意料的流行:4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只是简单地把移动设备拿给朋友看。

视频分享的频率反映了受访者对移动影音分享的热衷——1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天都会分享,33%每周会分享。总的来说,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个月至少分享一次移动影音。

最常见的移动影音分享的内容毫无疑问就是那些极易流行的搞笑小视频——6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分享过这类视频;MV(52%)和电影预告片(35%)分列第二、三位。此外,个人内容也在视频分享中占了较大比重——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分享过自己或者陌生人制作的视频。最不受欢迎的是那些冗长、复杂的内容,比如电影或者电视节目,像移动视图一样,移动分享仍然偏爱短小精悍的内容。

199it编译分析:代代树

]]>
Ondevice:音乐视频和有趣的视频最受手机用户欢迎 //www.otias-ub.com/archives/85259.html Tue, 18 Dec 2012 03:03:32 +0000 //www.otias-ub.com/?p=85259 Ondevice针对美国手机视频用户进行了日志法调研,发现短小精悍的内容很受用户喜爱,而有趣的内容最能激发用户分享。

最流行的手机视频类型

音乐视频,电影预告片和教程类视频名列前三,搞笑短片&视频片段,自制视频在其后。一个字“短”是关键!美国是这个情况,如果你在手机上有看视频,该数据是否符合你?

移动视频收看方式,APP占上风

APP这种更加便捷的入口,显然解放了用户过去需要打开浏览器找视频的那种繁琐。研究发现55%的人使用APP观看手机视频,只有41%的人通过手机网页。

92%的用户与他人分享手机视频

56%的人会选择通过Facebook等社交网络进行分享,44%的人在手机上直接秀给别人看,短信和电子邮件分别为37%和33%

幽默的手机视频内容最容易被用户分享

有趣的视频最容易被用户分享,66%的人会分享这类手机视频;音乐视频也很受用户欢迎,52%的人会分享音乐视频

 

]]>
eMarketer:日本手机视频快速普及 //www.otias-ub.com/archives/61514.html Tue, 07 Aug 2012 02:30:17 +0000 //www.otias-ub.com/?p=61514 自2011年12月以来,日本其中一个运营商LTE用户翻了4倍

如先前的报告数据,2011年12月,日本有80%的手机用户在手机上观看视频,这个趋势在LTE的推动下更是不可阻挡。

根据MM Research Institute 3月份的研究,2012年第一个才财年(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将有2220万智能手机用户在手机上观看视频,其中有500万付费收看。这个数据相当于比2011年财年翻了一倍。MM Research预计到2015年,付费视频用户还会翻一番。

移动视频消费最大的增长来源很简单:智能手机。日本的智能手机非常迅猛,eMarketer估计日本智能手机用户将在2012年达到3530万人,到2016年为9200万人。届时4/5的手机用户将拥有智能手机。

另外最近发布的智能手机多会支持LTE,未来高速的移动网络,将会大为减少用户对固网和wifi的使用。NTT DoCoMo于2012年7月声称,他们已经发展了400万LTE用户,高于2011年的只有区区1百万人。

根据NTT DoCoMo,其LTE服务最高下载速度为75MBPS,足于让用户在行走中观看移动视频。

]]>
Vuclip:数据显示78%美国女性用户表示自己在移动内容上的投入时间越来越长 //www.otias-ub.com/archives/57248.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57248.html#comments Tue, 17 Jul 2012 07:39:22 +0000 //www.otias-ub.com/?p=57248 移动视频服务供应商Vuclip最近数据显示,78%美国女性用户表示自己在移动内容上的投入时间越来越长。

55%受访者称自己每天在手机视频内容上的投入时间超过30分钟,有60%受访者主要通过该服务观看娱乐内容。

mobile-video(from videoindustrynews.com)

50%受访者通过手机影视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资讯、体育和名人花边新闻。

而通过手机观看娱乐内容的男性用户比例为70%,电影和体育是他们最主要的消费内容。

]]>
//www.otias-ub.com/archives/57248.html/feed 1
Millennial Media:智能手机普及为移动视频和游戏的增长铺平道路 //www.otias-ub.com/archives/48494.html Wed, 06 Jun 2012 02:00:58 +0000 //www.otias-ub.com/?p=48494 智能手机缓慢而必然成为手机领域的主流,根据 Millennial Media发布的 2012年Q1数据, Millennial Media 73%的广告展示来自智能手机,非手机联网设备展示份额为20%,功能手机占7%。 Millennial Media将智能手机展示份额的增长归功于用户从功能手机升级为联网的智能手机。

Mobile Ad Requests Worldwide Served by Millennial Media, by Device Type, Q1 2011 & Q1 2012 (% of total)

智能手机的流行推动了手机视频和手机游戏的增长。根据 Millennial Media 去Q1的数据,该平台上移动视频广告的收看量在过去一年增长了958%,开发者和品牌对移动视频广告和内容的采用是原因之一。

Strategy Analytics也发现了移动视频的增长,2011年Strategy Analytics支出全球视频的观看量为1080亿,,2012年该数据将有望上升至2800亿。

Mobile Videos Viewed Worldwide, 2011 & 2012 (billions)

除手机视频外,手机游戏的增长同样让人瞩目。在 Millennial的平台中,游戏应用是最大的类目,季度环比增长10%,游戏后面是音乐和娱乐应用,然后是移动社交应用。

游戏的数量只是一方面,游戏不仅消费更多的游戏,他们在上面花费的时间也更高。根据Flurry的分析,2012年Q1,全球手机游戏应用会话数比2010年Q1增长了20.5倍。

Mobile Gaming App Session Growth Worldwide, Q1 2010-Q1 2012 (index*)

Millennial的数据还显示了手机操作系统的份额,2012年Q1,Android操作系统的广告展示份额为49%,iOS为33%,另外来自非手机联网设备如平板电脑的广告展示非常值得关注。

 

]]>
QuickPlay:2012年美国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1869.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1869.html#comments Tue, 17 Apr 2012 09:00:16 +0000 //www.otias-ub.com/?p=31869 随着拥有设备越来越丰富,用户正在这些新的终端的设备上接触电视和视频等内容。QuickPlay Media发布的2012年美国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调查报告针对用户的手机电视收看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

35%的用户尝试或正在使用过手机电视或手机视频服务,正在使用该服务的手机用户比例为27

72%的用户使用手机电视和视频服务不到1年

多数用户认可在移动设备上观看的视频比过去一年多多了

用户对视频节目的多屏联动很感兴趣,该比例高于去年

在接触手机电视和视频方面,42%的用户至少每周一次,23%的用户几乎每天都用

用户收看视频多在家中

电视剧节目和体育是用户最常收看的手机电视和视频内容

用户使用的手机电视/视频服务中,电信运营商、电视公司和互联网视频网站几乎各占1/3

在平板等类似设备上观看电视节目和长篇电影的用户比重很高,同比2011年有明显上升

用户正在使用的手机电视/视频服务中,付费方式多为服务捆绑,以及额外付费

阻碍用户使用手机电视/视频服务的原因主要是视频质量和服务价格已经内容无法多屏联动

样本说明:调查基于美国526位年龄在18-44岁的手机用户

]]>
//www.otias-ub.com/archives/31869.html/feed 6
Ooyala:2011年Q4视频指数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24494.html Mon, 20 Feb 2012 01:38:00 +0000 //www.otias-ub.com/?p=24494 Ooyala是一家视频技术服务商,其网络覆盖全球,将近一半的视频播放在美国以外地区,每月分析超过1亿的独立视频访客的收视行为,形成该视频研究报告。

•2012年4季度,在平板、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电视的视频播放量翻了一番,该趋势将持续至2012年

• 大屏幕长内容,在联网电视和游戏机上播放的超过10分钟以上的内容占了一半的时长以上。

•iPhone和Android上播放移动视频的量和时长在高速增长。

•Facebook在视频分享领域击败Twitter,Twitter上分享一个,Facebook上分享10个以上

•与PC观看者相比,在联网电视和游戏机上看视频完成率在3/4以上的用户要高70%

•平板电脑用户对视频的投入度很高,相比桌面用户,播放完成3/4的用户要高45%
•总体视频播放量增长了91%

 

]]>
Nielsen:男性相比女性更热衷网络视频 //www.otias-ub.com/archives/24421.html Fri, 17 Feb 2012 01:34:16 +0000 //www.otias-ub.com/?p=24421 一个人一天的时间有限,但是在美国用户花费在媒体上的时间,似乎还是可以增加的,这主要得益于这些人的一心多用,很多用户可能既同时看电视,又同时玩手机和平板电脑,而电视仍然是美国消费者的主流媒体消费渠道。

对男性而言,数字媒体让他们在视频内容消费上与女性靠得更近。根据nielsen 2011年Q3的报告,年龄在18-49的女性相比同年龄段的男性在收看传统电视节目上面,,每个月要多10个小时。而18-49岁的男性花费在网络视频上面的时间,则比女性要高90分钟,年龄在18-49岁的男性群体相比女性在移动视频方面的消费也比女性要高。

花在网络视频和移动视频上的时间与电视相比,仍然属于九牛一毛。当手机正成为人们数字媒体的重要消费对象时,人们的多数时间却是花在通信以及其他活动上,而不是观看视频。

2011年来自McKinsey & Co.的调查显示,美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观看视频的时长(包括手机下载的视频)只有5分钟,而通话时间有33分钟。

图:手机游戏时间:10分钟,拍照:8分钟,听下载的音乐5分钟,观看视频:5分钟,在线音乐和视频:4分钟,查阅编辑文档3分钟,下载应用、视频音乐为3分钟;通话33分钟,社交网络12分钟,短信5分钟,视频聊天2分钟。互联网浏览(扣除社交网络)6分钟,搜索引擎4分钟,位置服务7分钟,在线购物3分钟。

]]>
goo Research:日本用户喜欢手机视频 //www.otias-ub.com/archives/24090.html Mon, 13 Feb 2012 15:22:14 +0000 //www.otias-ub.com/?p=24090 据eMarketer估计,2011年在日本使用手机的人群比例为83%,在美国则是75.7%。全面覆盖的3G网络和以流行娱乐为主打的功能手机推动日本的用户通过手机来娱乐而不仅仅是通讯。

goo Research在2011年12月的调查显示,在日本约有80%的手机用户表示,他们每月至少一次到两次用手机观看视频节目,而将近一半的用户更是经常观看。
手机视频结合新款的大屏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将会对日本的品牌和广告商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因此eMarketer估计,在日本的移动广告开支在2012年将会达到17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3.3%。

]]>
eMarketer:移动内容产业广告收入的潜力 //www.otias-ub.com/archives/22252.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2252.html#comments Mon, 16 Jan 2012 01:00:40 +0000 //www.otias-ub.com/?p=22252 在今天的移动终端格局中,营销业者对这个逻辑毫不陌生:更多的高级终端在手,更多的内容消费,意味着更多的营销信息触点。

正如听起来那样,移动广告规模正随着受众和他们的活动而水涨船高。eMarketer预计移动音乐、游戏和视频中,在2011年的81.9%的火箭增速后,来自广告模式的收入在2012年将增长52.7%到4.338亿元。

到2015年,eMarketer预计美国移动内容广告收入将超过10亿美元,增长率虽然放缓,但仍在2位数以上。

广告费用向移动内容转移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手中对高级移动内容的消费需求,但也是因为现存的移动内容的收入模式正偏向广告模式。

在移动音乐、视频和游戏的收入构成中,eMarketer预计到2015年将有30%来自广告,而2011年该份额只有20%。剩下的是付费收入,包括订阅和下载费用。

 

移动内容来自付费渠道的份额在停滞回落,但付费的收入仍然会从2011年的11.6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25.2亿美元,2010年到2015年间,移动付费内容的收入将以年均27.8%的速度增长,而广告则以47.1%的速度增长。总体来看,2015年移动音乐、游戏和视频内容将会创造35.9%美元的收入。

]]>
//www.otias-ub.com/archives/22252.html/fee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