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研究中心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16 Jan 2025 12:17:1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Pew:2024年初美国Z世代学生ChatGPT使用率达26% 较两年前翻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214.html Thu, 16 Jan 2025 12:17:10 +0000 //www.otias-ub.com/?p=1737214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新调查,Z 世代正在接受 OpenAI 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用于学校作业。 但目前还不清楚他们是否完全了解这种技术的缺陷。

继 2023 年关于青少年使用 ChatGPT 的民意调查之后,皮尤又询问了约 1400 名 13 至 17 岁的美国青少年,他们是否曾使用 ChatGPT 来完成家庭作业或其他与学校相关的作业。 有 26% 的人表示使用过,这一比例是两年前的两倍。

54%的受访青少年表示,他们可以接受使用 ChatGPT 研究新课题。 29%的人认为可以接受用 ChatGPT 来做数学题,18%的人认为可以接受用 ChatGPT 来写作文。

考虑到 ChatGPT 的不足之处,这一结果可能值得警惕。

ChatGPT 的数学运算能力并不出色,而且它也不是最可靠的事实来源。 最近的一项研究调查了领先的人工智能是否能通过博士水平的历史测试,结果发现,GPT-4o(ChatGPT 的默认人工智能模型)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仅略高于人的随机猜测。

同一项研究发现,ChatGPT 在社会流动性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缘政治等领域的表现最为薄弱,这可能与在学校中使用 ChatGPT 最多的青少年的人口构成有关。 根据皮尤的民意调查,黑人和西班牙裔青少年比白人青少年更有可能说他们在学校相关工作中使用过 ChatGPT。

关于 ChatGPT 对教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褒贬不一,这也不足为奇。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 发现 使用 ChatGPT 的土耳其高中生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比没有使用 ChatGPT 的学生差。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到,使用 ChatGPT 的德国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找到研究材料,但与不使用 ChatGPT 的学生相比,他们综合这些材料的能力往往较差。

在皮尤去年进行的另一项调查 中,四分之一的公立 K-12 教师表示,在教育中使用 ChatGPT 等人工智能工具弊大于利。 与此同时,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和公共教育重塑中心(Center on Reinventing Public Education)的一项调查 发现,只有 18% 的 K-12 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使用人工智能。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Pew: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习惯从TikTok获取新闻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1930.html Thu, 13 Jun 2024 13:13:36 +0000 //www.otias-ub.com/?p=1701930

一项针对美国人新闻习惯的最新调查显示,随着TikTok成为美国人更喜欢的新闻来源,年轻人越来越相信这个平台能让他们接触到在其他地方不太可能看到的信息。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周三发布的这项调查研究了 Facebook、Instagram、TikTok 和 X 等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在美国人的新闻阅读习惯中扮演的角色。调查显示,TikTok 是仅次于 X 的第二大新闻来源,尽管大多数 TikTok 用户并不把这个短视频应用程序当作新闻来源。

在 TikTok 用户中,只有 15% 的人表示了解新闻是他们使用该应用的主要原因。但仍有 3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会在其他地方看到 TikTok 上的新闻。

与其他应用程序不同的是,用户在 TikTok 上看到的新闻既有可能来自有影响力的人或名人,也有可能来自记者,而且更有可能来自陌生人。(与此同时,大多数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用户都表示,他们的推送中出现的新闻是由朋友、亲戚或其他认识的人发布的;而在 X 上,用户更有可能看到由媒体或记者发布的新闻)。

虽然大多数 TikTok 用户在使用该平台时主要考虑的不是新闻,但皮尤的调查表明,它作为新闻来源的受欢迎程度正在上升,而美国国会对用户在该应用上看到的信息的担忧也在上升。

今年 4 月,美国总统乔-拜登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除非 TikTok 在中国的母公司在一年内撤资,否则将禁止TikTok在美国的经营。一些禁令的支持者(他们经常强调该法案并不是禁令,因为 字节跳动可以通过出售 TikTok 来阻止该法案)说,问题在于 TikTok 强大的算法以及中国政府在影响 1.7 亿美国用户所看到的信息(包括新闻)方面可能扮演的角色。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Pew:调查显示78%的美国人认为社交媒体公司拥有太多政治权力 //www.otias-ub.com/archives/1692285.html Tue, 30 Apr 2024 13:19:36 +0000 //www.otias-ub.com/?p=1692285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调查,78% 的美国成年人认为社交媒体公司对政治有太大的影响力–按党派细分,84% 的受访共和党人和 74% 的民主党人持这一观点。总体而言,自上届总统选举年以来,这一观点的受欢迎程度提高了 6%。

美国人对社交媒体的看法反映了他们议员的看法。最近获得两党大力支持的政治诉求中,仅有一些是让社交媒体平台承担责任的努力。参议员玛莎-布莱克本(Marsha Blackburn,共和党-田纳西州)和理查德-布卢门撒尔(Richard Blumenthal,民主党-康涅狄格州)就《儿童网络安全法案》(Kids Online Safety Act)展开了跨党派合作,该法案将规定社交媒体平台有责任保护儿童安全。然而,一些隐私权倡导者批评该法案有可能使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政府的监控。

与此同时,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和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也建立了一种不太可能的合作关系,提出一项法案希望成立一个委员会来监督大型科技平台。

格雷厄姆在 1 月份的参议院听证会上说:\”唯一比我和伊丽莎白-沃伦一起做法案更糟糕的是她和我一起运作法案。\”

很明显,为什么美国人认为科技公司拥有过多的政治权力–自 2020 年调查以来,社交平台被用于协调对国会大厦的袭击,结果,一位在任总统因怂恿这些袭击而被禁止使用这些平台。与此同时,政府非常担心中国拥有的 TikTok 的影响力,拜登总统刚刚签署了一项法案,可能会永久下架该应用。

但在科技公司的偏见这一话题上,保守派和自由派美国人的观点存在分歧。71%的受访共和党人表示,大型科技公司偏爱自由派观点而非保守派观点,而50%的民主党人则表示,科技公司对两种观点的支持程度相当。只有 15%的成年人认为科技公司支持保守派而非自由派。

鉴于Rumble、Parler和特朗普自己的Truth Social应用程序等明显保守的社交平台的崛起,这些调查结果是有道理的。

在拜登担任总统期间,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等政府机构对科技公司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美国最大的几家公司,如亚马逊、苹果和Meta都面临着指控垄断行为的重大诉讼。但根据皮尤的调查,只有 16% 的美国成年人认为对科技公司的监管应该比现在少。这一比例自 2021 年以来有所增长,当时皮尤发现这一比例为 9%。

在科技政策方面,自由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可能并不完全一致,但这次调查的主要观点是明确的:美国人厌倦了大科技公司的巨大影响力。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Pew:52%的美国黑人认为拥有房屋是成功的标志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7052.html Thu, 22 Feb 2024 12:32:39 +0000 //www.otias-ub.com/?p=1677052

虽然对许多美国黑人来说,拥有房屋是遥不可及的,但大多数黑人仍然将其视为成功的标志。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大约66%的美国黑人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成功。略多于一半的受访者(52%)认为房屋所有权对于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很重要。

与此同时,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82%的黑人表示,当他们能够养家糊口时,他们感到最成功。皮尤在2023年9月12日至24日期间对美国4736名黑人成年人进行了调查。

然而上述两个成功的标志可能是矛盾的。虽然众所周知,拥有房屋是积累财富的途径,但抵押贷款和其他与住房相关的费用可能会导致财务压力,使购房者几乎没有其他开支费用或为实现目标而储蓄。

威斯康星州格林湾的认证财务规划师、Concurrent Financial Planning的创始人兼总裁Preston D. Cherry说:“成为‘有房穷人‘对你没有多大帮助。”

另一位财务顾问Cherry表示:“购房比租房花的钱要多得多:税收、保险、维护、首付。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

除了抵押贷款、房产税和保险费用外,房屋的水电费和维护成本也往往高于公寓,亚特兰大Collective Wealth Partners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FP卡米拉·埃利奥特(Kamila Elliott)表示。

他表示:“在你完成购房交易前,重要的是要对这些成本有很好的估计,以预测你的现实预算会是什么样子。”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青少年、社交媒体和技术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2705.html Thu, 25 Jan 2024 21:00:22 +0000 //www.otias-ub.com/?p=1672705 YouTube仍然是美国青少年使用最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一直很受欢迎的TikTok紧随其后,与Snapchat和Instagram并列第二。

93%的青少年使用YouTube。除了WhatsApp和BeReal, YouTube是唯一一个在使用上没有明显年龄差距的平台。

女孩(68%)使用TikTok的比例高于男孩(59%)。非洲裔青少年(80%)和西班牙裔青少年(70%)的使用频率高于白人青少年(57%);城市青少年(67%)的使用频率略高于郊区或农村青少年(62%)。TikTok在低收入受访者(71%)中的使用率高于高收入受访者(61%)。

女孩(65%)比男孩(56%)更喜欢Snapchat(60%),但按种族/民族、地理环境或家庭收入排序时,Snapchat的使用差异没有TikTok那么大。年龄较大的青少年(67%)比年龄较小的青少年(49%)接受度更高。

Instagram(59%)的使用遵循与TikTok相同的模式:女孩(66%)的使用率高于男孩(53%),非洲裔(69%)和西班牙裔(62%)的使用率高于白人(56%),城市(65%)的使用率高于郊区(58%)或农村(55%)的青少年。

Facebook在女孩(36%)中使用的比例略高于男孩(29%),但在种族和民族之间的使用差异不大。在郊区(28%)和高收入(7.5万美元以上)青少年中(27%),它的使用率低于预期。

男孩和女孩都在使用WhatsApp(21%),但西班牙裔青少年(28%)比非洲裔青少年(20%)和白人青少年(14%)更喜欢WhatsApp。

Twitter /X(20%)在男孩(21%)和女孩(19%)之间差异不大,但非洲裔青少年(28%)比例高于其他青少年。

Reddit(14%)是少数几个对男孩(18%)比女孩(10%)更有吸引力的平台之一。种族/民族之间的差异很小,家庭收入也没有差异,但在农村环境中不太受欢迎(10%)。

女孩(19%)比男孩(8%)更广泛地使用Bereal(13%)。尽管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在使用上没有差异,但这是少数几个城市青少年(7%)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郊区青少年(15%)和农村青少年(14%)的平台之一。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58%的美国受访者称不会考虑乘坐Space X的商业航班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1862.html Sun, 31 Jul 2022 13:28:40 +0000 //www.otias-ub.com/?p=1471862

据SlashGear报道,商业太空飞行,即私人公民可以购买自己的外太空门票(例如,前往轨道度假村或月球购物中心),曾经是一种科幻元素,主要由1969年美国宇航局登月的时代精神驱动。从那时起,像SpaceX和蓝色起源这样的公司分别得到了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和杰夫·贝索斯提供的资金支持,目的是将上述梦想变成现实(尽管成本相当高)。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在2018年6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大约58%的美国人表示,他们不会以任何身份去外太空旅行,甚至只是去一个相对靠近地球的轨道站。而这种情绪并没有改变,无论是与美国宇航局、SpaceX,还是蓝色起源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提到的皮尤研究调查在人口统计学之间划分了数据,显示千禧一代(约63%)与X一代(39%)和婴儿潮一代(29%)相比,更倾向于想去太空旅行。对他们的数据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太可能觉得自己的身体有能力承受太空中的残酷环境。

也就是说,在接受调查时,全美国有620名参与者对他们是否愿意乘坐SpaceX的火箭(如猎鹰9号)进入地球轨道表示了看法。由于没有具体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因此有一定的误差幅度,存在差异。然而,皮尤调查发现的是,情绪并没有太大变化。

鉴于之前皮尤研究中心调查的结果,人们似乎对去太空的想法普遍不太满意——即使时代精神让太空看起来像是未来的理想目的地。诚然,SpaceX 的重点是让商业航天飞行既可取又负担得起,目前这两者都不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航天飞行。

在接受调查的 620 名受访者中,当被问及如果有机会乘坐 SpaceX飞船进入地球轨道,恰好有 57.74% 或大约 358 人投票赞成留在地球上。该调查是随机选择的,这就是为什么将其与几年前的皮尤研究调查进行比较的原因,该调查看到了类似的结果,尽管标准更广泛(可能有更大的样本量,这意味着它可能更反映了一般人群)。

]]>
皮尤研究中心:21%的美国成年人经常使用智能手表或健身追踪器 //www.otias-ub.com/archives/996916.html Sat, 11 Jan 2020 15:16:09 +0000 //www.otias-ub.com/?p=996916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于去年6月3日至17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五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21%)表示他们经常佩戴智能手表或可穿戴式健身追踪器。21%的美国人称他们使用智能手表或健身追踪器就像许多其他形式的数字技术一样,这些设备的使用会因社会经济因素而存在很大差异。

在家庭年收入75000美元或以上的家庭中,约有31%的人表示,他们定期佩戴智能手表或健身追踪器,而在家庭年收入低于30000美元的家庭中,这一比例为12%。根据对4272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也遵循类似的模式,大学毕业生采用这些设备的比率要高于那些受过中学或以下教育的人。

性别、种族和种族之间的差异较小。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说自己经常使用这些设备(25% vs. 18%)。与白人相比,拉美裔成年人更有可能定期佩戴健身追踪器(26%vs. 20%),而黑人成年人的这一比例介于23%左右。

健身追踪器可以根据设备的复杂性来汇编有关佩戴者活动的各种数据。用户可以使用相应的应用程序监视此数据,在该应用程序中可以手动输入有关自己和生活方式的其他信息。结果,健身追踪器的制造商在其用户上积累了大量可以以多种方式使用的数据。许多健身跟踪应用程序的当前隐私策略允许与他人共享用户的数据。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在使用这些应用程序中的数据进行健康研究。

最近,人们对于谁可以和应该访问此健康数据提出了一些担忧。军事分析家还对第三方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找出美国军事基地的位置表示关切。

公众是否同意与医学研究人员共享健身追踪器信息尚无明确共识。根据调查,大约41%的美国人赞成将健身追踪器数据用于心脏病研究,他们认为健身追踪器的制造商可以与希望更好地了解运动与心脏病之间联系的医学研究人员共享用户数据,而35%的人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做法。另有22%的人不确定这是否可以接受。

与黑人(31%)或拉美裔(26%)相比,白人(39%)更有可能认为无法共享此数据。同时,有47%的50岁以下成年人认为与研究人员共享此类数据是可以接受的,而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这一比例为35%。

此外,与不使用健身追踪器的美国人相比,使用健身追踪器的美国人更支持与健康研究人员共享来自这些装置的数据。大约有一半的健身追踪器用户(53%)称这是可以接受的,而没有使用健身追踪器的用户的这一比例为38%。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近七成美国人认为当前经济只对富人有利 //www.otias-ub.com/archives/985370.html Mon, 23 Dec 2019 12:00:36 +0000 //www.otias-ub.com/?p=985370

皮尤研究中心近日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美国人认为,当前的经济状况只是对富人有利,而不利于中产阶级和贫困人口。

近四分之三的高收入家庭评价当前的经济状况极好或良好,而大多数低收入家庭则表示,目前的经济状况还算凑合,甚至是差劲。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目前经济对富人有利,对贫困人口和中产阶级有害。约七成的人认为目前的经济状况对富人有很大(53%)或很小(16%)的帮助,仅10%的人认为损害了富人的利益,19%的人认为无功也无过。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并没有给其他几个关键人口群体带来好处。58%的人认为当前经济状况对中产阶级不利,32%认为有利;64%的人认为当前经济状况对贫困人口不利,27%认为有利。此外,多数受访者认为,当前的经济有损老年人(62%)和年轻人(61%)的利益。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受访者不认为自己“过得舒服”。29%的人表示生活舒适;41%表示除去基本开支,还能应付一点额外开支;22%只能满足基本开支;7%甚至连基本开支都不够。在高收入者中,72%的人认为生活舒适。相比之下,28%的中等收入者和8%的低收入者持同样看法。

此外,与黑人(11%)或西班牙语裔(20%)美国人相比,白人(35%)更有可能认为生活舒适。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认为自己过得舒服的比例是18至29岁美国人的两倍(45%对22%)。

对许多受访者来说,经济上的担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约45%的人称,每天或几乎每天都在担心能否为退休攒够钱。相当一部分人几乎每天或更频繁地为支付账单(41%)、债务数额(41%)、自己及家人的医疗费用(39%)而担忧,25%的人经常担心失业。

约五成(52%)的受访者有信用卡债务,约四成有汽车贷款,约三分之二(29%)有医疗债务,约四分之一(23%)有助学贷款债务。其中,低收入者(42%)比中等收入者(28%)或高收入者(10%)更有可能背负医疗债务。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美国仅24%年轻人能在22岁前实现财务独立 //www.otias-ub.com/archives/957780.html Mon, 28 Oct 2019 03:39:38 +0000 //www.otias-ub.com/?p=957780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一项最新分析,虽然大部分美国人认为年轻人应该在22岁前实现财务独立,但现在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年轻人能够达到这一期望。

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的最新分析发现,截至2018年,22岁或更年轻的年轻人中只有24%实现了财务独立,而1980年这一比例为32%。

在美国,财务独立的定义是年收入至少为联邦贫困水平的150%。皮尤的分析还发现,约45%的18至29岁成年人表示,在过去一年中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很多或一些财务帮助。而59%的父母表示曾为成年子女提供财务帮助。

除了财务独立性之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年轻人达到成年的其他指标的速度大大放慢了。 今天的年轻人在学校里待的时间更长,结婚和买房的时间也比前几代人晚。 越来越多20多岁甚至30多岁的人生活在的父母家中。 其中一些变化与经济能力有关,而其他变化则可能表示人生目标和优先事项的重新调整。

先前的研究表明,如今建立自己的家庭的年轻人比过去几十年要少。 这可能部分归因于房租和买房的成本上升,同时学生贷款的债务也成为年轻人的主要负担。

1980年,年龄在25至29岁之间14%的男性中有和8%的女性,生活在父母家中。 在过去的40年中,这些比率显着增加。 2018年,这个年龄段的男性中有27%,和女性中有17%的人与父母同住。没有大学学历的年轻人最有可能与父母同住,他们也是就业机会和工资停滞不前的群体。

详细报告:http://url.cn/5ZHsVAu

]]>
皮尤研究中心:19%美国人被认为属上层家庭 中位数年收入约19万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938312.html Mon, 16 Sep 2019 06:33:10 +0000 //www.otias-ub.com/?p=938312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的报告,19%的美国成年人可被归类为“上层收入”家庭,2016年该族群的收入中位数为187,872美元。

皮尤研究中心将“上层收入家庭”定义为家庭收入为全美中位数两倍以上。这是在根据家庭规模进行调整以后的结果,因为人数较少的家庭,以较少的钱就能维持较高水准的生活方式。 2016年约有52%美国人是中产阶级,家庭中位数收入为78,442美元,低收入家庭中位数收入为25,624美元。 这些数字以2016年的美元汇率以及三口之家为计算标准。

皮尤研究中心列出跻身“上层阶级”所需的最低收入门槛:单身家庭需78,281美元,两口之家需110,706美元,三口之家需135,586美元,四口之家需156,561美元、五口之家需175,041美元。

皮尤指出,被认为是上层阶级的美国成年人所占比例因居住地点而异:在富裕的大都市地区,这一比例远远高于19%。最高的是圣何塞- 森尼韦尔-圣克拉拉地区,在那里,32%的成年人被认为是高收入者。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美国低收入人群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 //www.otias-ub.com/archives/893011.html Tue, 18 Jun 2019 07:44:10 +0000 //www.otias-ub.com/?p=893011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表明:在美国,主要是收入较高的人群在使用家庭互联网,而那些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的人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

总体来看,使用家庭互联网的人数在上升;但与前几年相比,较大比例的低收入人群正在把智能手机当作自己上网的唯一途径。

今年,在收入低于3万美元的美国成年人中,有26%的人表示自己是“单一智能手机”互联网用户,而这一数据在2013、2015、2016分别是12%,20%和21%。在收入为7.5万美元的人群中,该数据仅为6%,与2013年的5%相比基本没什么变化。

2019年,从接受调查的美国成年人来看,92%使用家庭互联网的成人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而其中有56%的人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

这种差异是某些网站能在移动浏览器上正常运行的关键,如政府服务或招聘网站。实际上,美国政府的报告显示,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智能手机来获取联邦服务,并且在2018年,美国已经通过了Connected Government Act(联网政府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提供移动友好型网站。使用智能手机作为连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不能填写类似于申请工作需要用的表格。智能手机不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也不能安装或使用个别专用软件,其中包括潜在的教育工具或一些针对年轻学生的门户网站。

幸亏科技使得智能手机拥有了与笔记本或台式相似的功能,否则低收入者将会因此而困扰。

]]>
皮尤研究中心:地方新闻我们还是爱从电视上看 //www.otias-ub.com/archives/860979.html Thu, 11 Apr 2019 17:36:17 +0000 //www.otias-ub.com/?p=860979 皮尤研究中心在2018年10-11月对约3.5万名美国成年人展开调研,发现41%的人更偏向于从电视上获取地方新闻,超过了互联网渠道的37%,更是远远高于报纸(13%)和广播(8%)。

在地方新闻生态系统中,电视台仍占有重要地位。多达86%的美国成年人会通过收看地方电视台来获取地方新闻,38%的人自认是地方电视台的忠实观众,两项的比例都超过了广播和日报的数据。

(调查显示,通过电视和互联网获取地方新闻的人群数量较为接近 图源journalism.org,下同)
但除了这三大最主要的地方新闻来源,一些较为冷门的源头也同样有人关注,共有28%的受访者会从地方组织、地方政府、非每日发行报纸、网上论坛、订阅邮件和网络独家等处获取新闻。此外,尽管媒体都忙着“三网融合”,绝大多数(76%)看电视的美国人还是选择单纯地打开电视机,而不是点开电视台的网站或社交媒体账户。
(76%的电视观众和81%的广播听众都是从原渠道获取新闻,但有近一半的报纸读者并非真正意义地“读报”,而是在网上阅读相关信息)
地方新闻有啥意义?扎根社区是关键
总体来看,美国人对地方媒体的评价非常积极,30%的受访者都很自信地认为当前的新闻来源满足了他们的信息需求,还有52%的人也表示有信心。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地方媒体的记者需要扎根社区、联系公众,但曾亲身能够感受到这种联结关系的人却比较少。85%的调查对象认为记者需要了解社区的历史,81%的人则期盼着记者在工作之外,也能和当地居民有所接触。大多数(63%)受访者表示,地方媒体比较接地气,有37%的人认为地方媒体在社区中的影响力很大,但还有34%的人觉得,地方媒体没并有和普通人保持多大联系,事实也的确如此,和地方媒体记者私聊过的人仅占21%。成功扎根社区的地方媒体往往能获得受众的好评,例如,在那些觉得地方媒体挺接地气的人当中,73%的人都反映,地方媒体的表现出色,而不接地气的媒体好评率则只有42%。

(81%的受访者都希望地方媒体的记者能跟社区融入,但只有21%的人曾和记者聊过天)
然而,在经历了媒体整合之后,地方台报道的并不一定是你身边的事儿——47%的受访者指出,他们看到的地方新闻报道,其实来自于附近的城市,51%的人则看到了自己生活圈内的消息。
(调查显示,近一半美国人收看的都是“假”地方新闻)
地方新闻撑得住吗?人们并不懂这有多难
研究还强调,人们对地方新闻媒体面临的挑战缺乏认识,即便大家都看到了媒体的收入下降、雇员减少,71%的被调查者仍觉得地方媒体在开支上毫无压力。或许正是出于这种偏差认知,只有14%的美国成年人在过去一年里曾为地方新闻付费,包括订阅、捐赠、加入会员等方式。人们为什么不肯为媒体捧个钱场?近一半(49%)的受访者表示,既然免费内容随处可得,那还给钱干啥?只有10%的人是觉得地方媒体提供的内容不够优秀,不值得花钱看。
(只有14%的人付费,但71%的人觉得地方媒体的经济形式一片大好,这恐怕不太现实)
地方新闻:没天气预报可不行
调查显示,天气类的信息非常受欢迎,远远超过其他主题的地方新闻。70%的受访者每天必看,因为人们看地方新闻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以及参与社区讨论,而天气对于日常生活来说简直太重要了。除此之外,犯罪(44%)、交通(41%)和价格变动(37%)方面的新闻也引人关注。而地方体育报道则没有那么诱人:多达34%的受访者觉得它既不重要,又很无趣,只有10%的人每天都想看。
(仅5%的人觉得天气预报有趣,但90%的人承认它挺重要,许多地方新闻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似乎呈反比)
另外,美国人对地方新闻内容的喜好和找到相关信息的难易度并不成正比,说明媒体在这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例如,人们对价格变化类新闻和体育新闻的兴趣,与媒体对它们的报道密集程度恰好相反。
(90%的受访者觉得价格变化的新闻有点意思但挺难找,相对而言,体育没那么有趣却似乎无所不在)
其他发现:地方新闻的电视观众更“粘”
虽然73%的美国人都会关注地方新闻,仍有超过1/4的人(26%)不太爱看或根本不看地方新闻。对于38%的受访者来说,他们哪种媒介渠道都不爱,还有30%的人仅选用某一种媒介来获取地方新闻。偏好从电视渠道获取地方新闻的受众,比起偏爱数字渠道的人来说,对地方新闻的依赖更深,40%的电视观众会密切关注地方新闻,而在线获取新闻的黏性用户仅占21%。

在地方媒体的7项核心职能中,公众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多达65%的人认为它最重要或第二重要,其次是报道的全面性(35%)和公平性(30%)。

约1/5的美国成年人(21%)认为,地方记者需要经常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冒泡,但37%的人觉得这并不重要。

(更多的人觉得,地方记者并不需要在社交媒体上保持活跃)
89%的受访者现在至少会在数字渠道收到一些地方新闻报道,41%的人经常会收到。从网站和应用程序(26%)和社交媒体(25%)获取地方新闻的人群数量大致差不多。

消息推送是地方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42%的美国成年人会在手机上收到当地的消息推送。

51%的在线用户都是通过移动设备获取地方新闻,约是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27%)的两倍,而19%的用户同时在用这两种设备收看新闻。

来源:journalism.org

作者:Pew Research Center

编译:苟于清

来自: 德外5号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美国报社编辑部员工数10年下滑逾4成 //www.otias-ub.com/archives/756041.html Wed, 01 Aug 2018 09:43:00 +0000 //www.otias-ub.com/?p=756041 根据7月31日公布的调查,过去10年,美国报社编辑部人员数量下滑45%,从2008年的7.1万人减至2017年的3.9万人。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引用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称,报社编辑部员工人数减少,是美国新闻编辑从业人员总数下滑的一大原因。自2008年至2017年,包括报纸、广播电台、有线和广播电视及数字媒体平台在内的新闻编辑从业人员总数下滑23%,从11.4万人降至8.8万人。

皮尤研究中心表示,在研究的5个行业中,就业机会显著增长的只有数字原生新闻部门。

根据这项调查,在同一时期,数字原生编辑部职员人数增加了79%,从2008年的约7400人上升至约1.3万人。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新闻编辑部员工人数相对稳定,2008年至2017年都分别维持在2.8万人和大约3000人。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人员人数则下滑大约27%,从2008年的4600人减至3300人。

据报道,过去10年,由于发行量和广告量大减,美国报业面临一波波裁员潮。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日前因不堪亏损,宣布裁减编辑部一半员工。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称美国亚裔人群贫富差距最严重 //www.otias-ub.com/archives/748319.html Sat, 14 Jul 2018 14:29:08 +0000 //www.otias-ub.com/?p=748319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亚裔仍然是美国经济上最成功的种族和族裔群体,几乎所有阶层的收入都超过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成年人。

但这项新的研究也指出,在美国,亚裔的收入差距正日益扩大。作为美国增长最快的族群,亚洲社区既包括长期居民,也包括来自东亚、印度次大陆和太平洋岛屿的新移民。

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皮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Rakesh Kochhar表示:“亚洲人通常被认为是美国成就最高的群体,但很明显,他们实际上也是经济上最分裂的族群。”

该报告称,过去50年里,亚裔人的收入分配已从美国最平等的族群之一变成最不平等的。在此期间,顶层和底层亚裔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几乎翻了一番。

2016年,收入最高的10%亚裔人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10%亚裔人的10.7倍。而在1970年,最富亚裔人的收入是最穷亚裔人的6.1倍。

从1970年到2016年,顶层10%亚裔人的收入几乎增加一倍,达到133529美元,在所有族群中是最高的。而在此期间,底层10%亚裔人的收入仅增长11%,至12478美元,还不如低收入的白人,后者2016年的平均收入为15094美元。

]]>
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美国青少年社交媒体用户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31893.html Fri, 01 Jun 2018 16:56:18 +0000 //www.otias-ub.com/?p=731893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最新调查报告称,更多的美国青少年(13岁至17岁)正在抛弃Facebook,转而投向“阅后即焚”通信应用Snapchat和谷歌旗下YouTube等竞争服务。

调查发现,51%的美国青少年仍在使用Facebook,但与三年前的71%相比已大幅下降。

就这一方面而言,Facebook落后于YouTube等竞争对手,有85%受访者称其使用后者的服务,从而使其占据了头名位置。排在第二位的是Facebook旗下照片共享社交网站Instagram,比例为72%;再次则是Snapchat,为69%。

这项调查表明,仅有10%的美国青少年称其最常使用Facebook,相比之下YouTube和Snapchat分别为32%和35%。

无论美国青少年偏爱哪个平台都好,调查发现他们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网上。45%受访者称其几乎不间断地在线,44%则称其一天之内会多次上网,仅有11%称其上网频率不那么高。相比之下,皮尤研究中心2014-2015年调查发现,当时仅有24%青少年称其几乎不间断地在线。

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量已成为许多批评人士的话题,他们质疑青少年对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使用是否健康。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去年联合研究发现,在每天花5小时或更多时间上网的青少年里,近一半有过自杀的想法或长期处于绝望或难过的心理状态之中。

但在社交媒体对自身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的问题上,青少年本身的观点则各有不同。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仅有24%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主要造成了负面影响,而31%则认为主要带来了正面影响。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美国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695823.html Sun, 04 Mar 2018 05:05:51 +0000 //www.otias-ub.com/?p=695823

皮尤研究中心一项针对美国成年人的调查发现,2018年初的社交媒体形势是由长期趋势和新兴趋势混合而成。研究发现,由于美国成年人当中多数人使用这些网站,Facebook和YouTube称为领先社交网站。与此同时,年轻的美国人(特别是那些年龄在18岁到24岁之间)的美国人因拥抱各种平台而频繁使用它们而脱颖而出。

18到24岁的人中约有78%使用Snapchat,并且这些用户中的绝大多数(71%)每天多次访问该平台。同样,这个年龄段的美国人中有71%现在使用Instagram,而近一半(45%)是Twitter用户。自从该中心开始调查2012年不同社交媒体的使用以来,Facebook一直是大多数美国人的主要平台。大约三分之二的美国成年人(68%)现在报告称他们是Facebook用户,每天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用户访问Facebook。除了那些65岁及以上的人,现在大部分人口群体中的大部分美国人都使用Facebook。

但社交媒体的故事远不止Facebook。分享网站YouTube–包含许多社交元素,即使它不是传统的社交媒体平台。研究显示,目前已被近四分之三的美国成年人和18到24岁的人中94%在使用Youtube。这些调查结果也突出了公众对社交媒体有时相互矛盾的态度。例如,说这些平台很难放弃的社交媒体用户的份额比2014年初进行的调查增加了12个百分点。但同样道理,大多数用户(59%)表示不难让自己停止使用这些网站,其中29%的人表示放弃社交媒体并不难。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199IT感谢您的支持!

]]>
皮尤研究中心:2/3美国人预计50年内普及无人驾驶 但逾半不愿乘坐 //www.otias-ub.com/archives/640266.html Thu, 05 Oct 2017 16:50:58 +0000 //www.otias-ub.com/?p=640266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周四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美国成年人预计未来50年内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普及,只有8%的人认为这永远不可能发生。

但与此同时,超过一半的美国人(56%)表示,如果获得一次乘坐无人驾驶汽车的机会,他们将选择不乘坐。

这一调查凸显了无人驾驶技术普及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障碍:消费者的负面看法。

调查显示,81%的受访者认为,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普及,很多以驾驶为生的人将会失业。

75%的人认为,这将帮助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过上更独立的生活。

65%的人认为,50年内路上行驶的大部分汽车将是无人驾驶汽车。

56%的人表示,自己不会乘坐无人驾驶汽车。

54%的人表示,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感到担忧。

39%的人认为,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广泛使用,因交通事故死亡或受伤的人数将会下降。

30%的人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使道路变得更不安全。

中文来自:新浪美股

]]>
皮尤研究中心:社交媒体和新闻机构的官方网站成为人们获取网络新闻最主要的方式 //www.otias-ub.com/archives/563529.html Mon, 13 Feb 2017 13:21:08 +0000 //www.otias-ub.com/?p=563529 虽然各大新闻机构都在争相利用社交媒体吸引读者,但最新研究显示,数字媒体消费者或许根本记不住自己究竟是从哪里看到了某条新闻。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社交媒体和新闻机构的官方网站几乎并列成为人们获取网络新闻最主要的方式。

       社交媒体和新闻机构的官方网站几乎并列成为人们获取网络新闻最主要的方式

这2004名受访者表示,他们有36%的时间直接前往新闻机构的网站阅读新闻,还有35%的时间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约有2/3的受访者(65%)表示,他们有超过一半的时间使用同一种方式获取新闻。

该调查发现,在访问新闻网站时,受访者在56%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新闻机构的名称。也就是说,他们在44%的情况下记不起自己究竟从哪里看到了某条新闻。

该调查还发现,与社交媒体或好友分享相比,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提醒获得新闻机构直接发送的链接更容易让人们记住新闻源。在点击新闻链接的受访者中,有14%提到CNN,12%提到福克斯新闻,还有10%提到了Facebook

对于希望利用Facebook传播自己内容的新闻机构来说,这必然令他们伤心不已。而皮尤研究中心之前的报告也发现,约有47%的美国人通过Facebook获取新闻。

更令新闻机构苦恼的是,18至29岁的年轻新闻消费者更加难以记住新闻源:他们大约只能记住47%的新闻来源。年龄较大的受访者情况较好:30至49岁达到57%,50岁以上达到61%。

年轻网络新闻消费者更依赖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他们表示,47%的情况下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30至49岁人群为42%,50岁以上为23%。

年轻网络新闻消费者更依赖社交媒体获取新闻。

皮尤新闻研究总监艾米·米歇尔(Amy Mitchell)表示,这项调查表明,新闻机构在与数字受众建立关系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40%美国人购物前总会查看评价 //www.otias-ub.com/archives/549763.html Mon, 26 Dec 2016 07:31:45 +0000 //www.otias-ub.com/?p=549763 2016年假日购物季即将结束。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4787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9%受访者曾在网上购物。根据这项研究,15%的受访者至少每周一次在网上购物,28%的受访者网购频率为每月几次。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从不网购。在皮尤研究中心2000年首次开展网购调查时,只有22%的受访者表示,曾有过网购经验。

1482737465-9414-20161226090606-2375

而16年之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美国人已习惯于网购。

调查显示,51%的受访者曾使用智能手机购物,而15%的受访者曾通过社交媒体上的链接去购物。消费者会将网上评价当作购物参考。在首次购物之前,82%的美国人会查看评价信息。约40%的受访者表示,在购物之前总是会查看评价信息。

皮尤的报告称:“长期以来美国是个购物者的国度,而网购和线下购物的情况都是如此。最初的现代电商交易可以追溯至1994年,而不包括汽车和燃料在内,到2015年美国人每年在线上花费近3500亿美元,占零售购物额的约10%。”

在数字化购物体验中,年轻人群正成为主力。皮尤表示,在18至29岁的年轻人中,有90%受访者曾经网购,而77%曾使用智能手机购物。社交媒体目前的重要性尚不明显,在这一年龄段的受访者中,只有24%表示,曾通过社交媒体上的赞助商链接购物。

此外,在30至49岁受访者中,曾经网购的比例为87%,而在50至64岁人群中,这一比例为72%。两个年龄段人群通过智能手机购物的比例分别为64%和36%。

尽管电商正在快速发展,但皮尤指出,消费者仍喜欢前往实体店。64%的在线购物者表示,如果有选择,那么他们也愿意前往实体店购物。

]]>
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媒体报告盘点 //www.otias-ub.com/archives/536418.html Sun, 13 Nov 2016 14:15:20 +0000 //www.otias-ub.com/?p=536418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是美国乃至全球最富盛名的独立性民调机构,总部设于华盛顿特区。这个无倾向中立机构,一直致力于研究那些影响世界的问题、态度与潮流,并专注于六大项目的研究,其中就包括对媒介与互联网的系统性研究

1479046450-8559-2154

在2016年已过去的三个季度里,皮尤研究中心出了不少针对媒介发展与变革的研究报告,哪些是身处传媒界的你不能错过的?

一月 《新闻众筹时代,已全面来临》

众筹(Crowdfunding),指的是在互联网上面向大众筹集资金,以帮助筹款人完成某个有特定意义的项目。这一概念被用于新闻,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上线的新闻众筹网站“Spot.us”。此后Kickstarter等众筹网站也陆续出现不少新闻众筹项目。此报告借助众筹网站Kickstarter的数据进行权威分析,概括了新闻众筹的发展现状。

1479046451-9339-2154

从2009-2015年,受到资助的新闻项目逐年增加

尽管新闻众筹项目的数量和得到的资金远不能与传统新闻相比,但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众筹新闻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为公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来生产、支持和传播新闻,也为新闻业增加了获得收入的选择。

1479046450-8612-2154

以下是报告中有关新闻众筹发展概况的核心结论:

媒体机构得到的资金多,但个体发起的新闻众筹数量最多;

有持续性的长新闻在众筹项目中倍受青睐;

大约三分之一的新闻众筹项目聚焦于美国之外;

差旅成为很多新闻众筹项目的资助重点;

新闻众筹项目得到了将近63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Kickstarter新闻众筹项目既有原创项目也有项目拓展;

新闻众筹只是众筹行业的沧海一粟。

1479046451-3954-2154

新闻众筹项目遍布七大洲

报告:《Crowdfunded Journalism: A Small but Growing Addition to Publicly Driven Journalism》

链接:http://www.journalism.org/2016/01/20/crowdfunded-journalism/

二月 《在新兴经济体中,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正不断攀升》

过去两年,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使用互联网和拥有智能手机的人的比例有了显著提升。虽然发达经济体中,这个比例更高,但那些新兴国家也正在迎头赶上。

1479046451-1459-2154

新兴国家科技渗透逐年增加,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鸿沟

皮尤综合了大量调查数据,并得出如下重要调查结果:

新兴经济体的技术使用率不断增长,但仍落后于富裕国家;

全世界2/3的人在使用互联网,但非洲与南亚仍较少使用;

智能手机在欧洲、美国更为普遍,在发展中国家较少;

与欧美相比,新兴世界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更为频繁。

1479046451-3381-2154

全球各地区互联网接入比例统计地图

此外,调查还显示,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接入不断增长,但发达经济体仍然更高;社交网络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互联网用户中非常流行;新兴经济体的智能手机拥有率不断攀升,但数据鸿沟仍然存在。

1479046452-2378-2154

国民收入与互联网接入率强相关

报告:《Smartphone Ownership and Internet Usage Continues to Climb in Emerging Economies》

链接:http://www.pewglobal.org/2016/02/22/smart phone-ownership-and-internet-usage-continues-to-climb-in-emerging-economies/

三月 《在美国人眼中,五十年内,我们就将集体“输”给机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全世界都开始关注这样一个命题:机器人会对人类的工作产生威胁吗?大规模失业是无谓的恐慌还是即将到来的灾难?皮尤研究中心针对这一问题,对民众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得出了洞察人心的结论。

报告显示,2/3的美国人认为,50年内机器人和电脑就会接手目前人类的许多工作。但绝大多数的劳动力希望,他们现在的工作依旧保持原有形式存在。

1479046452-9186-2154

民众面对机器人和电脑带来的危机,心态极为微妙

相较而言,比起在大中小公司和企业上班的美国人,政府、教育和公益领域的工作者对机器劳动力普遍化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他们对目前的工作持有很高的期待,认为工作会继续存在并保持强劲的势头。此外,调查还显示,50岁以下的受访者以及高收入和高学历的受访者相较于其他人而言,对机器人劳动力的发展前景持更多怀疑态度。

1479046452-3772-2154

不同领域和工种的职业人,对待机器喧宾夺主有着不同的态度

相比于人工智能代替人类,体力工作者和手工业者对另外一些潜在的工作威胁关注得更多:例如公司运作管理不善、工业缩水、雇主雇佣了更廉价的劳动力等。

1479046452-4201-2154

体力工作者和手工业者的担忧

报告:《Public Predictions for the Future of Workforce Automation》

链接:http://www.pewinternet.org/2016/03/10/public-predictions-for-the-future-of-workforce-automation/

五月 《人们是如何从社交媒体中读新闻的?》

有关人们的社交媒体新闻阅读习惯,皮尤在2013年展开了一次研究,此次调查可以视为更新包。相对比2013年,调查对象中新增了Snapchat,删去了三个网站(Pinterest、Myspace、Google+)。总体而言,在从2013年就持续追踪的网站里,Facebook,Instagram和LinkedIn上阅读新闻的用户比例都增加了。

Reddit & Facebook领跑社交新闻

皮尤指出,如果将网站的覆盖率、各网站上的新闻用户比例与美国成年人口总数相结合,可以得到如下结论:Facebook是最大的社交网站,覆盖67%的成年人口,三分之二的Facebook用户在上面读新闻,那么就约等于44%的成年人口通过Facebook看新闻;YouTube是第二大社交网站,覆盖48%的成年人,但只有五分之一的用户在上面看新闻,所以大概相当于10%的成年人口通过YouTube看新闻;Twitter覆盖率更低(16%),但读新闻的Twitter用户比例更高。

1479046452-4981-2154

用户从各大社交网络获取新闻的比例

在所有通过社交媒体读新闻的人中,大多数人(64%)只通过一个社交平台获取新闻——最常见的是Facebook。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通过两个社交媒体获取新闻。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在三个或以上的社交媒体上读新闻。

读者画像:阅读习惯及受教育情况

YouTube,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大部分新闻读者都是随机阅读新闻,而Reddit,Twitter和LinkedIn上有意识地寻找新闻的用户更多。

1479046452-4720-2154

不同社交平台阅读习惯的差异

几乎每家网站的新闻用户都代表了一个群体。Instagram上的新闻用户大多是非白人群体,呈现年轻化特点,并且大多是女性(Facebook上也有较多的女性用户);LinkedIn上的新闻用户学历最高,大多都有大学学历;而Twitter上高学历用户的比例紧随其后。

兴趣程度:哪个平台的读者最爱新闻?

社交媒体上的新闻用户会持续从其他渠道获取新闻。而Twitter和LinkedIn上大概一半的新闻用户会从新闻网站和App上获取新闻,Facebook和YouTube上却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会这么做。

1479046453-1900-2154

社交平台新闻用户从其他平台获得新闻的比例

报告:《News Use Acros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2016》

链接:http://www.journalism.org/2016/05/26/news-use-across-social-media-platforms-2016/

六月 《2016年媒体发展报告》

作为皮尤一年一度有关媒体发展最重要的报告之一,该报告从报纸、电视、网站、广播、数字平台等角度,全方位解读了目前新闻业的发展走势。

新闻报纸

自2008年经济大萧条至今,美国报业一直呈螺旋下滑态势。美国的日报发行量(包括纸质版和数字版)下降了7%,是自2010年以来下降最多的一年。2015年,报业广告总收入(包括纸质广告和数字广告)下滑8%。另外,数字订阅收益与数字流量增加至今未能转换成新的盈利模式。

自2014年以来,美国小型报纸从业人员数量下滑10%,报业岗位数较20年前减少2万个,并且裁员仍在继续。

1479046453-6293-2154

自2004年,日报和周刊数量持续减少

与此同时,纸质报纸数字化转型时间所剩无几。据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1月调查:全美仅5%的成年受众通过纸质报纸获取总统选举的新闻,其余成年受众则完全通过有线电视、公共电视、广播、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站获取同类信息。而在这仅有的5%受众中,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同时通过其他媒体平台获取同类信息。

电视新闻

数字视频在过去一年迅速发展,公众和广告主对其表现出巨大热情,有线电视和网络电视的收益在2015年均呈增长态势。尽管当前经济状况良好,但电视新闻仍然不能忽略受众向数字化迁移的趋势。

1479046453-6195-2154

2006-2015年,有线电视的收入持续增长

据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七分之一的美国受众不再购买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服务。这种受众流失不仅体现在有线电视,同样也指向依靠付费电视模式盈利的网站和电视台。另外,受众群体接触不同类型电视平台的代际差异非常明显,年轻人更倾向于以社交媒体作为新闻入口。

新闻网站

与2014年相比,5家技术公司占据65%的数字广告收益,其中没有一家是新闻媒体,Facebook、Google、Yahoo和Twitter只是将新闻业务整合进产品中。

有数据显示,这几家技术公司开展新闻业务的目的远非利润本身更是要颠覆新闻行业。在进入数字时代之前,新闻媒体极大控制着新闻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流程。时过境迁,Facebook等平台已经逐渐取代新闻媒体的选择和目标,成为传统新闻业的替代。

1479046454-9673-2154

美国民众更多从数字媒体平台获取新闻

皮尤指出,尽管机器人生产新闻现象越来越多,但原创报道和写作仍是新闻媒体存在价值的两大重要因素

但是,新闻报道离开强大的推送力和营销渠道也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皮尤认为,目前技术公司和新闻媒体的关系尚不明朗,是在渠道和内容上应该相互扶持共同获利,还是技术公司通过重建产业来全面取代新闻媒体,还有待观察和博弈。

新闻广播

相较于纸媒大幅下滑,播客听众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公共广播也势头不减。同时,广播听众正逐渐转向使用移动客户端。

1479046453-1292-2154

播客节目大受美国用户喜爱

另外,广播呈现出扩张趋势,收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美国国家公共广播走出了长达数年财政赤字,开始在数字内容领域扩张,2015年推出了三档广受欢迎的播客节目。

报告:《State of the News Media 2016》

链接:http://www.journalism.org/2016/06/15/state-of-the-news-media-2016/

七月 《数字时代下,人们是如何消费新闻的?》

来到第三季度,皮又报告的研究更加深入和丰富。其中7月发布的用户新闻消费报告,就包含对于用户阅读习惯的大量调查,报告核心结论如下。

新闻获取上代际间差异大

2016年,电视仍是主要的新闻来源,其次就是数字新闻。

年轻用户和年纪大的用户在获取新闻的方式上有很大不同。在18至29岁的人群中,有54%的人表示更倾向于数字媒体新闻。而在30至49岁、50至64岁的人中,分别只有38%和15%的用户更喜爱数字新闻。另外,中年人对于电视新闻的消费比例在持续走低。

1479046454-6906-2154

40%美国用户在线获取新闻

在移动端新闻消费上,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呈现出更大的差异。70%的18岁至29岁人群表示他们倾向于仅仅通过手机获取新闻。在30至49岁人群中,该项比例下滑至53%。在50至64岁人群中则跌至29%。总体看来,移动端新闻消费总量在上升。在所有调查受众中,有72%的人称他们会从移动端获取新闻,而在2013年,这个比例还只有54%。

1479046454-9781-2154

人们更倾向在移动端获取新闻

绝大部分电视媒体已经意识到在他们的观众群中,年轻用户占比在持续下降。对电视行业来说,这些代际间的显著差异不利于电视行业的发展。

线上新闻消费与新闻信任度

报告还总结出线上新闻、印刷新闻的消费状况以及美国人对不同来源的新闻信任程度等问题,以下是几点简要结论:

目前,对于线上视频新闻的出版商来说,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显得尤为困难;

正如大部分人所想的那样,印刷新闻颓势持续;

从线上获取新闻的人,对媒体的评价往往比较消极;

总体来看,美国人对新闻的信任度不高。

1479046455-5055-2154

民众对新闻的信任度整体呈下降态势

报告:《The Modern News Consumer:News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in the digital era》

链接:http://www.journalism.org/2016/07/07/the-modern-news-consumer/

九月 《美国数字新闻十大趋势》

9月,皮尤发布《美国数字新闻十大趋势》,堪称一份集大成的数字新闻调查报告。以下为十大核心趋势。

在线阅读新闻成最大趋势

38%的美国人经常在线阅读新闻,其比例几乎是纸媒读者的两倍,网络已成为仅次于电视的第二大主流新闻资讯获取平台。尽管年长用户仍高度依赖电视获取新闻,但年轻用户显然更倾向于通过网络阅读新闻。

移动终端成阅读数字新闻首选设备

通过移动设备获取新闻的美国读者,在近几年内人数不断增加。不到三年时间,其占比已从2013的54%攀升到如今的72%。三分之二的美国人会使用电脑、笔记本或移动终端来获取新闻。但从数据来看,更多人偏爱移动终端而不是电脑。

长篇新闻仍占有一席之地

手机用户阅读长篇新闻花费的平均时间比短篇新闻更长。千字以上的长篇报道平均阅读时间为123秒,是短篇新闻阅读时间的两倍之多。与此同时,两者在手机端的访问数量大致相似,长篇新闻并没有呈现出明显劣势。

1479046455-8185-2154

长新闻比想象中要更受青睐

超半数用户使用过新闻推送功能,但深度用户较少

55%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曾使用过新闻推送功能,但只有13%的用户经常使用这一功能。当被问及收到新闻推送后的下一步行动时,接近一半的人表示会点击查看全文获取更多信息。

社交媒体已成重要新闻源

从整体来看,62%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阅读过新闻,其中18%的用户将其作为常用新闻渠道。在不同社交平台上,用户的新闻阅读习惯亦呈现出差异性。

网络用户新闻消费行为偶然性较高

55%的网络新闻用户是在浏览其他信息时偶然看到某条新闻,只有44%的用户会特意检索新闻。当然,这一比例随平台而异。

社交媒体新闻源信任度较低

22%的美国人表示十分信任地方性新闻机构,而全国性媒体的这一比例为18%。大部分用户表示他们对地方性和国家性新闻机构都持有一定程度的信任。然而,尽管在新闻源方面已颇具影响力,社交媒体的信任度却仍然很低。只有4%的网民表示非常信任来自社交媒体的信息,保持一定程度信任的用户也仅占34%。

社交媒体新闻用户参与度较低

尽管很多美国人已将社交媒体视为重要的新闻获取工具,但他们很少参与到新闻互动当中。只有大约四分之一(26%)的新闻用户经常点击社交媒体上的报道链接,而经常点赞的人数则只占到16%。对新闻进行评论、分享、讨论的用户比例则更低,分别只占到8%、11%和5%。

1479046455-3304-2154

民众的新闻参与互动比例较低

数字新闻环境加剧了用户的政治倾向

在网络新闻用户中,相较于温和派,共和党保守派(39%)和民主党自由派(44%)更容易从他们的家人或朋友那里获得偏向一方的新闻消息。半数共和党保守派(51%)对他们获取的片面信息持赞同意见,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其他政治团体。

社交媒体成为用户关注大选的主平台

美国大选进入倒计时,皮尤指出,24%的美国人通过关注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社交平台推送来跟进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这一比例远高于关注候选人官方网站(10%)和邮件(9%)的用户。从数据来看,各年龄段的用户对于大选事件的关注都呈现出朝社交媒体转移的倾向,这一趋势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处于18至29岁这一年龄段的美国人中,有37%的人关注了候选人的社交媒体账号,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来自:全媒派(qq_qmp)

]]>
皮尤研究中心:美国数字新闻10大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518596.html Mon, 19 Sep 2016 15:09:06 +0000 //www.otias-ub.com/?p=518596 在VR、人工智能、机器人报道、无人机新闻等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技术的推动下,数字新闻潮持续看涨,社交平台的新闻属性被不断挖掘,成为越来越人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

皮尤研究中心于9月14日发布《美国数字新闻十大趋势》报告,解析数字化革新如何重塑美国人的新闻消费习惯。

1.网络成第二大新闻消费平台

电视仍是美国人获取新闻最主要的渠道,网络(社交媒体、网站、应用)新闻用户占比达到38%,几乎是纸质新闻用户(占比20%)的两倍。

年轻用户在获取新闻时倾向于访问网站,而年长用户则高度依赖电视。纸质新闻在大多数年长的美国人当中受到认可,而年轻一代则表示他们很少读报。

1474297689-7520-n2havnajvzj5rb6z

2.移动端新闻更受喜爱

移动端新闻用户占比从2013年的54%上升至现在的72%,2/3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同时使用台式(或平板)电脑和手机获取新闻,但超过半数的用户更喜爱用手机看新闻。

1474297689-7262-qeb7e0aqbmnzrrj1

3.长篇新闻占据一席之地

手机新闻用户在长篇新闻上投入的平均时间高于短篇新闻。调查显示,用户投入阅读一篇千字文(字数不少于1000个单词的新闻文章)的时间为123秒,是短篇新闻投入时间(57秒)的两倍,而长篇新闻的用户访问量也与短篇新闻旗鼓相当。这表明,移动化程度的加深并未拉低人们对长篇、优质新闻的关注和阅读热情。

1474297689-2362-o69gmynrxkwcz3bi

4.手机新闻推送功能深度用户占比较少

约55%的手机用户表示他们使用或接触过新闻推送功能,这其中深度用户仅占13%,在使用过新闻推送功能的用户中,又有47%用户会通过新闻推送信息点进新闻故事全文链接或主动搜索关于该新闻的更多相关信息。

这表明新闻推送功能虽看似普及率较高,但多数用户对该功能的使用和参与热情不高,这一功能就目前开发程度而言还不足以有效联结在新闻内容与用户消费行为。

1474297689-8154-uboa1gm9xiszdmf1

5.社交平台成用户常用新闻来源

62%的美国成年人通过社交平台获取新闻,18%的用户属于社交新闻深度依赖型。通过研究各大社交平台用户的新闻消费习惯,还能发现其随平台特性而呈现出的差异性。Facebook、Twitter的新闻功能较明显,66%的Facebook用户(占到调查总人口的44%)习惯从该平台直接获取新闻,Twitter的新闻用户比例也达到59%。而YouTube(21%)、Instagram(21%)、LinkedIn(20%)、Snapchat(20%)等社交平台的新闻用户占比则相对较低。

1474297689-1524-yl0jeek24p8vrsg2

6.网络用户新闻消费行为偶然性较高

总的来说,55%的网络新闻用户在获取新闻的同时也在从事其他上网活动,只有44%的用户表示他们会特意上网检索新闻,但这一比例也会随平台而异。

YouTube(58%)、Facebook(62%)和Instagram(63%)的用户表示他们通常不会主动看新闻,一般是在上网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偶然浏览到新闻。但Reddit、Twitter和LinkedIn的主动消费用户与被动消费用户的比例则是对半开。

1474297690-6590-w7sx4ibrb06w8bne

7.社交平台作为新闻信源信任度低

22%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十分相信地方性新闻机构所发布的新闻,对于国家性新闻机构这一比例也有18%。大部分的用户表示他们对地方性(60%)和国家性新闻机构(59%)持有一定程度的信任。

可见绝大部分的美国用户对于权威新闻机构(不论是地方性还是国家性)的信任感都较高。反观社交平台,美国用户则表示出极大的不信任,仅4%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十分相信社交平台上的新闻信息,保持部分信任度的用户比例也仅为30%。

1474297691-3581-otbrnliimd7fw3pv

8.社交新闻用户对新闻内容表现出低参与意愿

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新闻对于大多数社交新闻用户来说都只是“惊鸿一瞥”,他们通常只是看看。

只有26%的社交新闻用户表示他们会经常点进新闻链接获取更多信息,16%的用户会在社交平台给新闻故事点赞,分享(11%)、评论(8%)和讨论(5%)的用户则更少。

综合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社交平台虽逐渐成为美国人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其新闻用户的主动关注度、新闻用户参与度、及对社交新闻信任度都停留在较低水平。

1474297691-6782-y6vmo8mf8fulz7nn

9.数媒时代,强关系人群的意见“回音壁”作用

在网络新闻用户中,共和党保守派(39%)与民主党自由派(44%),相较于两党中的温和派,更容易从他们的强关系人群(家人、朋友)中获得偏向一方的新闻信息。大多数共和党保守派(51%)对他们所获取的这些片面信息持赞同的意见,而这一比例在其他政治团体中则较低。

这证明,大多数网络新闻用户在获取政治新闻信息时,愿意相信来自于自己强关系人群的信息,政治态度越激进的人群这种表现越明显。

1474297691-4434-dt04aghq7590ptr8

10.社交媒体成为关注2016美国大选的主平台

有24%的美国成年人通过关注希拉里或特朗普的社交平台推送来跟进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这一比例要远高于候选人阵营官方网站(10%)和邮件(9%)的关注用户。

各年龄段的美国人对于2016美国大选这一事件的关注都表现出向社交平台转移的倾向,年轻人尤其明显,有37%的年龄在18至29岁之间的美国人关注候选人的社交媒体账号。

1474297691-6576-7ydxrd67kmt8k2c1

]]>
皮尤研究中心:美国传媒业七大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508552.html Thu, 18 Aug 2016 17:33:21 +0000 //www.otias-ub.com/?p=508552 新一期的皮尤报告关注美国传媒业的现状,用118页的长篇幅详细阐述了一年内美国媒体业的变化情况与媒体业的潮流趋势。

报告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从报纸、电视、网络到podcast和音频,给出了一份详细的美国媒体业布局绘图。

正如同报告撰写者所说的那样:“美国新闻编辑室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行业自身的重组。”

这一重组大范围地改变着媒体业的商业模式、职员构成以及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甚至波及到消费者的阅读体验。

1、纸质媒体处于寒冬期:收入降低,发行骤减,糟糕的一年

报告指出,2015年可能是纸质媒体自经济衰退(2008年和2009年)后表现最为糟糕的一年了:

与2014年相比较,2015年纸质媒体的广告收入降低了8%。

平均工作日的报纸发行量(纸质与网络相加)在2015年又下降了7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发行量下降得最厉害的一年。

当然,这应当归咎于报纸发行量的下降,报纸发行量下降了9%,而网络发行量增加了2%。

报纸仍然是媒体传播路径中重要的一部分,2015年,报纸发行量占据了工作日媒体发行量的78%,占据了周日媒体发行量的86%,只有三家媒体的平均工作日网络发行量比同期的报纸发行量要多。

读者数量的下降和媒体收入的减少意料之中地对职员数量产生了影响:与一年前相比,新闻编辑室的数量减少了10%,尽管美国的纸媒新闻编辑室仍然有33000个全职雇员,但与20年相比,雇员数目减少了20000个。

1471541504-8865-dm5g069hbj8a64re

美国媒体在面临发展困境的同时,还要面对国外媒体的虎视眈眈。

一些非美国本地的纸质媒体在美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蚕食美国本土媒体市场,这也凸显出了美国媒体所面临的艰难境况。

报告指出:“尽管美国人大部分并不能够接触到国外媒体的纸质版,但是国外媒体在美国的网络浏览方面却占据了半壁江山:《每日邮报》和《卫报》占据了美国前五的纸媒网络流量,《每日电讯报》和《独立报》都在前十之列,前50位则包含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爱尔兰和新西兰的媒体。”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媒体竞争的全球化趋势加剧。

2、网络为媒体力挽狂澜:订阅收入双增长

2015年中,媒体网络订阅量增多,但是增加比例仅为2%,且网络订阅仍然只占据媒体总发行量的22%。这一方面是由于报纸仍然得到读者青睐,51%的美国成人仅阅读纸质版报纸,而只有25%的成人选择只在电子平台上阅读报纸。

网络广告也是媒体面临的一大挑战。

“尽管2015年总体网络广告费用又增长了20%,增至了六百亿美元,然而新闻机构并不是其主要的受益者。”

网络广告大部分收益都进入了技术公司的囊中,主要受益者没有一家新闻机构,尽管受益者当中有部分公司(如Facebook, Google, Yahoo和 Twitter)确实在试图将新闻服务融入其所提供的服务中去。

对于美国媒体而言,网络广告现在占据了广告总收入的25%,是媒体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与此同时,网络广告势头良好,网络收入在四年内净增长了8%。

3、网络受众向移动端转移,PC端仍是重要体验

媒体在经济方面的挑战更多地展现在媒体对于注意力、眼球和读者互动的激烈竞争上。

网络受众向移动设备迁移的倾向十分明显:从2014年到2015年,美国前50家媒体的独立用户访问量均有所增长,然而,移动端和PC端的表现有所不同:50家媒体中有39家媒体PC端的独立用户数量下降了,其中28家的下降比例都在10%以上。

与此相反的是,43家媒体移动端上的独立用户数量均增加了,其中35家的增幅在10%以上。去年一年内,移动消费从2014年的190亿美元增长到了320亿美元,而PC端从310亿美元下降到了280亿美元,这一趋势也证明了移动市场强大的潜力。

在这一点上,许多媒体去年里移动用户数量都有大规模的增长,然而,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对媒体网站访问时间的减少给用户数量的增多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美国前50的媒体中42家媒体的独立用户数量有所增加,但是34家媒体在去年一年内移动设备上的内容阅读时长均有所降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过电脑进行访问的用户比移动用户花费在网站上的时长更长。这也表明,尽管移动化趋势明显,PC端对许多受众而言仍然是网络体验中重要的一部分。

1471541504-4329-sql86q0tu2amiqpt

4、横幅广告仍然是网络广告市场的领导者

每一年,广告市场都会发生巨变,2015年也不例外。

视频广告增长迅速,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46%,多媒体(多元媒体)广告也增长可观,2015年增长了50%,这两种广告目前占据了数字显示市场的21%。与此同时,横幅广告也在增长,2015年增长了13%,在数字显示市场占据了44%的比例。

然而,赞助广告(包含原生广告在内)相较之下就有些落后了,赞助广告只占据了所有广告费用的6%,但是,其也显示出了增长的势头,与2014年相比,赞助广告也增长了9%。

5、新闻社交化趋势难以回避

今年早期的一项皮尤研究发现,65%的美国成人在过去一周中会通过网络渠道来了解2016年的大选情况,这其中,48%的人通过新闻网站和应用来获取大选信息,44%的人则使用社交网络。与2012年的大选进行纵向对比,近些年社交化新闻的趋势便格外明显了。2012年,只有17%的成人使用社交媒体作为获取大选信息的消息源,35%的成人使用网络渠道来获取相关信息。

媒体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内容实际上是将一些权力让渡给了第三方,这指的既是媒体收入方面,也指的是数据分析方面。这也反映出了许多用户的新闻选择倾向。

新闻社交化的趋势可能也能够解释为什么皮尤研究中心所研究的40家网络新闻提供商中,有15家没有开发自己的应用,仅有14家同时拥有苹果和安卓系统的应用。

考虑到开发新闻应用的周期和时间成本,一些媒体将应用排除在传播策略之外,诸多媒体在新闻提供上已经将不自觉地社交网络置于首位,而应用和网站只能屈居其后。

1471541504-7785-gmtomlrbylk0a2up

6、电视新闻经济收入增长、受众却在减少

尽管纸质媒体面临着困境,网络新闻媒体面临的挑战也层出不穷,电视新闻的市场表现还是相当夺目的。

在2015年,有线电视新闻、地方电视新闻和网络电视新闻的收入都有所增长,尽管受众数目在缓慢减少,有线电视新闻收入增加了10%,地方电视新闻收入增加了4%,网络电视夜间新闻收入则增加了6%。除此之外,转播费用对电视新闻频道而言也正成为可观的收入来源,2015年预计收入为63亿美元,这一数额是2010年转播收入的五倍。

然而,虽然电视新闻发展欣欣向荣,电视新闻的受众却比预计的要少。黄金时段的新闻能够接触到310万观众,白天的观众数目在200万左右,在一个拥有3200万住户的国家,这一数目相对较少,但是仍然对广告商拥有强大的吸引力。

报告指出:“(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到电视新闻的受众危机,电视新闻现在所遇到的困境就和十年前纸媒所遇到的困境一样,而现在网络与那时候相比已经发展得更加完善了。”可以看到,尽管电视新闻收入表现良好,未来还是隐忧重重。

1471541504-2899-csft91bvw50jgsjc

7、Podcast:仍是细分产品,仍然有待观望

尽管媒体业都在宣传Podcast(播客)复兴,但是该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只有21%的美国人听过Podcast,而曾经听过Podcast的人所占的比例为36%,而仅仅有49%的人表示对“Podcast”这一词汇熟悉。

Podcast的发展仍然还未进入主流:尽管Podcast的听众多为忠实听众,会每周收听不同的播报节目,Podcast在音频收听市场中却仅占到了2%的极低比例。与此相反,传统的收音电台则占据了54%的音频市场。

所以,尽管受众发布和下载的Podcast数量都有所增加,Ppodcast的广告市场却远远不及其他音频平台。目前看来,虽然Podcast拥有注意力和高质内容,在可预见的未来,Podcast还将只是一个细分市场而已,仍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1471541504-7318-jh6zz73owkc2ur0l

来自:德外5号

]]>
皮尤研究中心:庄闲游戏app官网 领域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数字鸿沟 //www.otias-ub.com/archives/474240.html Sun, 22 May 2016 07:56:11 +0000 //www.otias-ub.com/?p=474240 PI_2016.05.19_Sharing-Economy_0-01

皮尤研究中心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发现,在美国,大部分人都至少使用过一种的庄闲游戏app官网 服务,然而依然有很多人还不知道这种服务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能从这种服务里获取哪些潜在益处。

皮尤研究中心所开展的科技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的一系列研究对外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它发布的研究数据被众多学术界的研究者们广泛采用。在最新的这份报告里,皮尤调研了人们对以下三大类服务中的 11 种不同的小类服务的使用情况,这三大类服务分别是:房屋共享服务(如 Airbnb)、打车服务(如 Uber)和众筹。

皮尤的这份针对庄闲游戏app官网 的研究报告显示,72%的美国人使用过共享或按需类的服务,这表明庄闲游戏app官网 的影响范围已经非常广泛了。然而皮尤的研究者强调了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现在依然有大量的人没有听说过庄闲游戏app官网 ,更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庄闲游戏app官网 服务产品。

皮尤研究中心的执行副总裁同时也是这份报告的作者 Aaron Smith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最近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庄闲游戏app官网 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讨论话题,但这类服务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对于有些美国人来说,庄闲游戏app官网 已经渗透到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吃喝住行都会使用庄闲游戏app官网 服务。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依然还处在庄闲游戏app官网 的边缘,压根就没有使用过庄闲游戏app官网 服务,对其也知之甚少。”

这类服务的优势在于他们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服务更加高效,同时服务费用也更为廉价。当然了,只有那些重度使用这些服务的人才能体会和真正利用庄闲游戏app官网 的所有这些优势。皮尤发现,除了有 72%的人至少使用过一种庄闲游戏app官网 服务之外,20%的美国人至少使用过 4 种庄闲游戏app官网 服务,7%的人使用过 6 种甚至更多的庄闲游戏app官网 服务。

这里的问题在于,在剩下的 28%的从来没有使用过这类服务的人群里,其中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类服务的存在。例如,皮尤发现,61%的美国人对 “众筹” 这个词是陌生的,73%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 “庄闲游戏app官网 ” 这个词,即使他们可能以某种方式使用过这类服务。与此同时,15%的美国成年人使用过打车类的应用,30%的成年人从来没有听说过打车这个概念。房屋共享服务也类似。皮尤发现,11%的美国人使用过 Airbnb 或 VRBO 这类房屋共享服务,但 50%的美国人从来没有听说过房屋共享这个概念。

都是哪些人群在使用庄闲游戏app官网 服务呢?皮尤的研究报告显示,主要的使用人群是大学毕业生、年收入在 10 万美元以上的人以及 18 岁至 24 岁的年轻人。换句话说,那些年龄较大的人群以及收入没那么高的人群通常被挡在庄闲游戏app官网 的外面。上面两种人群之间无疑形成了一道数字鸿沟。

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对庄闲游戏app官网 了解的逐渐深入,这个数字鸿沟可能会逐渐缩小。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个鸿沟同时也意味是一个挑战和境遇,如果能教育好这些处在庄闲游戏app官网 边缘的人去使用庄闲游戏app官网 服务的话,这将能为庄闲游戏app官网 领域的公司带来一大波新用户。

]]>
皮尤研究中心:美国中产阶层正在“缩水” //www.otias-ub.com/archives/472111.html Sun, 15 May 2016 13:00:51 +0000 //www.otias-ub.com/?p=472111 美国社会继续两极分化: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新调研结果显示,城市中产阶层的队伍在缩小,而富豪和贫民的数量则都在增加。

0,,19257560_303,0050年代美国广告中塑造的典型中产家庭形象停滞难涨的工资水平、日益增高的生活成本: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都市和人口密集地区,中产阶层的队伍都在萎缩。根据位于华盛顿的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在2000年到2014年之间,九成接受调查的地区的发展都符合上述结论。该研究小组对”中产阶层”的定义是,收入在全美国平均收入三分之二到两倍之间的家庭,也就是年收入在4.2万到12.5万美元之间。

在很多地区,中产阶层家庭的数量不断减少,而与此同时上层富裕阶层和底层贫困阶层的队伍却都在壮大。另有一些地区只有富人阶层的人数增加,而还有一些地区只有贫困阶层的群体增大。皮尤对229个地区进行了调查,其中将近四分之一地区的中产阶层不再是社会的”主力军”–在2000年还仅有一成的地区是这种情况。

社会两极分化加重

皮尤研究中心的长期数据收集结果显示,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正在继续。该研究认为,中产阶层在全美国都处于衰退之势。”中产阶层的大范围流失发生在美国大多数人口密集区的家庭收入减少的背景之下”,研究报告指出。

0,,18763266_401,00常年居住在房车里的群体被视为社会边缘人群

现在的全国平均收入水平比1999年的要低9%。皮尤的研究报告表示,这提醒人们,美国经济仍然在艰难地摆脱2007-2009年之间的大萧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些数据无疑给奥巴马政府经济政策的批评者提供了有力论据。他们认为,尽管美国经济在增长,就业市场也维持稳定,但是大多数人从这些积极发展中所获得的收益太少。这一话题也成为总统大选选战中的一个焦点。

0,,17937792_401,00纽约的高端住宅

皮尤研究中心曾在几个月前发布统计结果称,从1971年以来,中产阶层首次失去了在美国社会中所占的多数。2014年,中产阶层在整个社会所占的比例是49.4%。其原因主要是停滞不前的工资水平、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还有富裕家庭数量的明显增加。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65%美国人认为机器人将采取确取代人类做大部分工作 //www.otias-ub.com/archives/447387.html Sun, 13 Mar 2016 11:33:53 +0000 //www.otias-ub.com/?p=447387 PI_2016.03.10_Workforce-Automation_0-01 PI_2016.03.10_Workforce-Automation_0-02 PI_2016.03.10_Workforce-Automation_0-03 PI_2016.03.10_Workforce-Automation_0-04

由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机器人将在未来50年内取代人类进行大部分工作,但是当涉及到他们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他们不认为机器将能够取代他们。

受访者当中65%的美国人认为机器人将采取确取代人类做大部分工作,受访者当中只有32%的美国人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同时,受访者当中80%的美国人表示,他们的工作将继续存在,而只有18%的受访者较为悲观,并表示他们对机器人盗取自己的工作表示担忧。

调查显示,在政府机构,非盈利组织或教育部门工作的美国人比在大型公司,中型公司或小型企业工作的美国人,更怀疑机器人能否取代人类进行工作。前者当中只有7%的美国人认为机器人肯定会在工作方面取代人类。

虽然普通人似乎并不被认为机器人可以接管他们的工作,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并非如此。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盖茨认为,机器人行业被外界低估,具有视觉和操控的机器人将在10年内有显著进步,而无需花费50年时间。

]]>
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印度只有22%的成年人可以上网 //www.otias-ub.com/archives/446557.html Thu, 10 Mar 2016 12:11:45 +0000 //www.otias-ub.com/?p=446557 INDIA-IT-INTERNET-BANGALORE

印度号称拥有很多世界一流的IT公司、科技企业家和数字初创公司。然而,这个国家却有将近9亿人无法访问互联网。

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印度只有22%的成年人可以上网,远远落在中国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后面。中国和巴西这两个国家的成年人上网率分别达到了65%和60%。

为了弄清楚为什么这么多印度人无法上网,交流与发展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简称CCDS)最近在印度普纳市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该市拥有300多万人口,是生产和IT中心。

下面是研究人员发现的四个原因:

1. 落后的基础架构

印度缺少普及互联网所需要的路由器、光纤链路和服务器。这里的公共场合很少有Wi-Fi热点。高速宽带连接所需要的基础架构在低收入城区都很难见到,更别说在农村地区了。

移动互联网连接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整个印度,网络连接很不稳定。”印度互联网和移动协会的发言人尼洛特帕尔-查克拉瓦提(Nilotpal Chakravarti)说,“3G网络往往是2G网络的速度。”

在印度,不同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也不尽相同。

例如,居住在贫民窟的人,“经常要下到山下的主干道上,才能访问网络。”CCDS的负责人胡托克什-多克托尔(Hutokshi Doctor)说。

2. 性别差异大

在印度,在互联网使用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据皮尤数据显示,在印度,27%的男性可以访问互联网,但是只有17%的女性可以上网。

CCDS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印度,很多女性只能呆在家里,而且在家里没有财权。在女性上网的时候,往往会有男性家庭成员在一旁监督。

在CCDS做调研的时候,一名接受采访的女性表示,在她们所居住的地方,人们并不愿意看到女孩子们使用手机,因为这样做“并不雅观”。

“我们那里的人对女孩子存在各种偏见。他们认为,如果女孩子使用手机,她们就违背了传统文化。”

因此,很多女性只能依赖于拥有智能手机的男性亲属来上网。

“这里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对于女性来说很不安全,因为她们可能会被带入歧途或被骗。”多克托尔说。

3. 买不起上网手机

在印度,75%的人口每个月只能赚将近5000卢比(约合74美元)。因此,大多数印度人买不起连接互联网的智能手机。

多克托尔说,一些印度人转而选择购买二手智能手机,因为这种手机往往便宜一些。但是,便宜的手机内存也小一些。而且,手机高昂的数据资费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它们都是18卢比的数据套餐或5卢比的数据套餐。”她说,“你可以想象那种数据传输速度有多慢。”

在这样的低速连接状态下,通过流媒体播放视频或音频就很困难了。

4. 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很多印度人对互联网缺少最基本的认识。

据印度互联网与移动协会(Internet and Mobile Association of India)在2015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印度,20%的城市居民和75%的农村居民表示,他们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而且从来没有用过这种东西。

多克托尔称,互联网访问还与教育程度与关。“你往往会向周围的人来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她说,“如果你的朋友只访问社交网络Facebook、视频网站YouTube和通讯应用程序Whatsapp,那么你也可能会只会使用它们。”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有51%的受访者认为苹果应该解锁 //www.otias-ub.com/archives/441190.html Tue, 23 Feb 2016 13:33:52 +0000 //www.otias-ub.com/?p=441190 近期,苹果公司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因“手机解锁问题”正掐得不可开交。谷歌、推特和Facebook等一众科技巨头纷纷选边站,表示支持苹果。

但是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公众更支持FBI。虽然苹果CEO库克在22日凌晨写给员工的邮件中表示,收到了成千上万人的来信,其中大部分支持苹果。

而与此同时,苹果公司还是做出了让步。苹果同意就圣贝纳迪诺枪击案成立一个专家小组,讨论是否将解密手机。

美国科技大佬纷纷选苹果这边站

据美国科技媒体Re/code报道,2月22日,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Facebook信任数据加密,并表示为软件添加“后门”并非有效之举且在道德上存疑。

“在这次事件上我们对苹果表示同情。”扎克伯格表示,“我希望试图在人们想要使用的主流产品上屏蔽(数据加密)不会成为正确的事情。我也认为,这不会是要实施的正确的监管或是经济政策。”

苹果和FBI这次的“嘴仗”起源于苹果拒绝为FBI解锁一部属于圣伯纳迪诺枪击案疑犯的iPhone手机。美国科技博客“Appleinsider”表示,对于Facebook在这个问题上选边站,一些社交媒体专家并不赞同,一些专家认为扎克伯格上述言论对美国政府的网络安全反恐行动造成了影响。

正如Facebook日前发表声明中所表示的那样,扎克伯格22日的言论中也表示,“我们当然对于任何可促进‘伊斯兰国’(IS)之类的恐怖主义或是同情他们的内容有坚决的政策。我们不希望人们在Facebook上做这些事情。”

此外,Facebook在此前的声明中还表示,Facebook在面对执法机构的合法要求是会配合执法人员。但是,Facebook将继续反对削弱公司系统安全性的要求。这些要求将会阻碍公司在产品安全上的发展。

而在扎克伯格选边站之前,包括推特的CEO杰克·多西、谷歌的CEO桑达尔·皮查伊、企业家库班(Mark Cuban)等都公开表示在数据加密这一问题上支持苹果。

公众更支持苹果?民调说更支持FBI

然而,美国司法部门正为争夺有利的舆论趋势而发动自己的公关攻势,而且似乎进行顺利。

在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51%的受访者认为苹果“应该解锁”圣伯纳迪诺枪击案疑犯的手机:有38%的受访者表示“不应该解锁手机”;11%的受访者对此事不持意见。

2-22-2016-12-07-49-PM 2-22-2016-12-08-32-PM

虽然并未公开具体的调查提问,但皮尤研究中心表示,在参与调查的所有年龄段中,无论受访者来自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受访者都更加支持FBI。

值得一提的是,据BuzzFeed报道,库克在22日凌晨向全体苹果员工发送的一份邮件中,感谢了苹果员工的支持,并表示,苹果得到了“公众的支持”。

“在过去的一周,我收到了来自美国全部50个州的成千上万人的来信,其中绝大多数在来信中表达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库克写道,“其中一封来自一名13岁的应用软件开发者,他感谢我们勇敢为‘所有的后代’的权利挺身。一名30岁的老兵对我说,‘就像对待自由一样,我将自己的隐私一直视为珍宝’。”

不过在场安全领域的“斗法大赛”里,苹果遭遇这样的“实力打脸”似乎也不是头一遭。

就在上周苹果拒绝解锁圣伯纳迪诺枪击案疑犯的手机之后,安全专家针对iOS 8系统开始使用的、苹果公司也无法访问的超强“加密系统”表示,“对他们来说写段代码是微不足道的,就是一个下午的工作。”

苹果让步:提议成立专家小组

虽然苹果在拒绝解锁疑犯手机上态度坚决,但据法新社报道,苹果公司还是做出了相应的让步,表示同意就解锁圣伯纳迪诺枪击案疑犯手机一案成立一个专家小组,讨论是否将解密手机。

库克写给员工的这份邮件中表示,“最佳出路”将是美国政府撤销上周发布的司法命令。苹果将“很高兴参加”一个“涵盖情报、技术和公民自由的委员会或者其他专家小组,讨论这件事对执法、国家安全、隐私和个人自由的潜在影响”。

不过,库克重申了不赞成美国加州联邦法官的裁定——苹果公司要解锁圣伯纳迪诺枪击案疑犯手机。

据《华尔街日报》,苹果成立专家小组的计划正呼应了在苹果和FBI掐架之前,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迈克尔·麦克考尔(Michael McCaul)和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马克·沃纳(Mark Warner)提出的类似商谈建议。

]]>
皮尤研究中心:关于新闻众筹,你应该知道的7个判断 //www.otias-ub.com/archives/434498.html Tue, 26 Jan 2016 14:47:35 +0000 //www.otias-ub.com/?p=434498 在过去的几年中,众筹借助互联网已经成人们获得公众援助和资金支持的常用方式。新闻业也不例外,众筹这种形式也开始出现在新闻业中。皮尤研究中心借助众筹网站Kickstarter数据进行权威分析,概括众筹新闻发展概况。

与新闻报道每天的产出相比,新闻众筹项目得到的资金仍然只是沧海一粟。新闻类众筹项目也只是Kickstarter网站(2009年4月成立)上众筹活动微小的代表,不管是从项目数量上来说还是众筹的资金,新闻业的众筹还难以望其项背。

不过,众筹新闻的发展不是能用金钱或能获奖的报道所能衡量的。在如今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在与传统新闻相区别的公共新闻领域,众筹新闻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让公众对新闻业的推动和努力表达和显现出来,为公众开辟了一条新方式来生产新闻、支持新闻和传播新闻,也为新闻业增加了获得收入的选择。

下面来具体看一下新闻众筹的具体概况:

1.媒体机构得到的资金多,但个体发起的新闻众筹数量最多

皮尤研究中心区分了新闻众筹项目下的四类主体:单个个体、独立的小团体、媒体机构、和公共或私人学术机构,像大学。前两者属于个体类,后两者属于组织类。

8b82b9014a90f603b1ef95483e12b31bb051ed66

在这七年中,单个个体在项目提交数量上比其他的都要多,占到了43%。包括与烟相伴的一代人——一个关于消防队员的数字口述史,一个自由科学作家写的古生物学野外工作回忆录,以及对坦桑尼亚状况的多媒体报道。

d52a2834349b033b49e3f5d512ce36d3d539bd51

独立的小团体占到了29%。包括三个有宗教信仰的毕业生组织在一起独立开设播客,两位女士介绍美国第一个西式主题公园的书籍,以及深入东欧讲述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边界难民故事的两个纪录片电影制作人。

媒体机构也涉足众筹活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一些已经成立的新闻机构,它们发起的众筹新闻项目数占到了整体的四分之一左右(22%)。

公共和私人学术机构占到了7%。学校(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是最常见的这类机构,会发起像学生报纸、校园风格杂志的印刷问题等方面的众筹。当然,这些机构中也有一些非营利性机构,像Reef Check California、the Society forScience and the Public等。

9358d109b3de9c82b5dff0806b81800a19d84302

在这七年中,新闻众筹项目的数量增长了十倍,从2009年的17个发展到2015年的173个。除2013年,单个个体的新闻众筹项目发起数量一直居于最多,比例从30%上升59%,学术类机构居于平稳水平,一直在5%和9%之间。详情请看图表。

2.有持续性的长新闻在众筹项目中倍受青睐

另一种分析这些项目的角度是根据其中涉及的新闻业的形式和架构。研究院发现,在所有项目之中出现了14种不同的媒体形式。最常见的形式经常是规模大周期长的规划,并且如果没有独立捐赠人的支持就不可能实现。在这类形式中,与杂志相关的项目数量排在第一,成为最流行的形式,占到了新闻众筹项目中的20%。

0df3d7ca7bcb0a46f27782366c63f6246b60af63

与网站相关的项目也是一个受人青睐的方面,占到了16%。这些项目大多是寻求基金支持新闻的线上生产和信息内容。例如,Media Diversified项目,它的目标是制作一个交互式目录,反映英国媒介环境下少数民族的声音。

b21c8701a18b87d6f501a210000828381f30fd7a

与书籍相关的项目也占到了16%,像历史、小说、个人叙事等。当然,在这些项目中也有来自记者的,寻求记录他们数月或数年的报道经历。

在这些类别中,有一个特别明显并且与目前新闻关注点相冲突的特点就是长新闻,这一类新闻往往在新闻事件中视野更广,更有深度。与杂志、书籍以及纪录片相关的项目共占到了众筹项目的43%。并且其他类的像播客、电子杂志等也可能有长内容和分析的元素在里面。

发起人也在他们倾向提出的项目类别上发生变化。单个个体倾向于与书籍相关的新闻众筹项目,占到了个体项目数量的26%。另一方面,媒体机构最可能发起与网站相关的项目。

8d5494eef01f3a297e57dcc19e25bc315c607c25

3.大约三分之一的新闻众筹项目聚焦于美国之外

虽然Kickstarter是一家美国网站,但它允许来自18个不同国家的居民来发起项目,并且确实也有16%的项目收到了本国货币形式的资金而不是美元。不过,64%的项目仍在美国的境内实施,34%的项目在其他国家实施,2%的项目同时在美国和另外的国家实施。

a71ea8d3fd1f4134e6af0c71221f95cad1c85e20

至少64个国家,从汤加到伊拉克,从古巴到南非,还有巴勒斯坦境内。除美国之外,英国拥有数量最多的项目,有53个,加拿大22个。其他国家的项目数量在1-7之间。

80cb39dbb6fd526649a3351bac18972bd4073630

在这些发起的项目中,纪录片和多媒体相关的项目多不关注美国,关注外国的略多于美国。而其他类别的项目多以美国为中心,像声音类和书籍类最关注美国,分别占到了77%和70%。

f703738da977391276ad8c6eff198618367ae232

4.差旅成为很多新闻众筹项目的内在特点

皮尤研究中心也分析了项目陈述(包括文本的和视频的),发现差旅成为项目的内在特点。如果一个项目被描述成在主要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实施,那么研究员就可以得出结论,差旅不可能成为这个项目的基础部分。然而,如果这个项目特别指经过不同的地区或国家,差旅就会被看成这个项目的内在组成部分。按照这一条标准计算,差旅成为38%项目的核心内容。

728da9773912b31b76c3c4268118367adab4e116

美国外的项目比美国国内的更可能包含差旅。54%的美国国外项目或国际项目包含差旅,而美国国内只有29%。

发起项目的单个个体比其他团体更可能包含差旅,并作为项目的一部分,占到了47%,独立小团体中大约为三分之一,媒体机构大约是四分之一。

d439b6003af33a87f39f0915c15c10385243b5ca

在很多案例中,项目陈述就意味着大一部分资金很要用来支付差旅费像机票、油钱和住宿费。

5.新闻众筹项目得到了将近63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总的来说,这658个新闻众筹项目获得了共计将近63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除了2013年,每年的基金支持都在增加,在过去的2014年2015年中增长了52%,将近330万美元。

ae51f3deb48f8c54c478cc203d292df5e0fe7f11

这630万美元超过了所有这些项目的预算($4,907,136),超过将近140万美元。不同项目需求的资金多少差别很大,从最低的1美元到10万美元。

66%的项目都稍微提高了它们之前资金预算,达到了原来的124%,这表明多余的资金被均衡的分配。有8个项目获得了预算的5倍资金,也有六个项目获得了原来预算的600美元或者更少。

e7cd7b899e510fb3acd87e98de33c895d0430cff

大体上,与网站相关的项目获得了最多的资金,占到了总资金的29%。第二大赚钱的项目是与杂志相关的项目,然后是书籍等。

另一方面,不同类别的新闻众筹项目也吸引了不同数量的捐赠人,从1个到3116个,中间值是54,每个项目获得的资金的中间值是3711美元。例如下面的表格所示,吸引的捐赠者越多,得到的资金就越多。

55e736d12f2eb938db8c73fdd2628535e4dd6fdf

此外,来自独立的小团体的项目吸引了做多的资金,达到了36%。而单个个体的项目获得的资金的份额要小于项目数量占的份额。

562c11dfa9ec8a1384ef5eeff003918fa1ecc0cc

6.Kickstarter新闻众筹项目既有原创项目也有项目拓展

皮尤研究中心通过分析个体项目的描述来判断它们是不是完全新的尝试,或者是既有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当一个项目被证实有直接相关的项目时它才被考虑成某个项目的拓展。

按照这些标准,研究中心发现,原创项目和项目拓展两者平分秋色,前者大约51%,后者占49%。但是这里也有明显的差别,那就是哪个主体倾向于发起原创项目,哪个主体倾向于发起已有项目的进一步实施。

7a899e510fb30f24e64be50ccf95d143ac4b03ef

媒体机构更多关注于进一步开展既有项目,占到了这类项目总数的90%;而单个个体和小团体倾向于发起原创项目,前者占63%,后者占67%。学术机构类项目中两者比较均衡,原创项目占42%,项目拓展占58%。

7.新闻众筹只是众筹行业的沧海一粟

即使Kickstarter网站上的新闻类众筹项目在不断的增长,它仍然是所有类别中数量最少的众筹。为了比较Kickstarter网站上不同的基金类别,研究院需要依赖2015年8月31日的数据,因为这是能搜集到的所有类别最后一天的数据。

aa18972bd40735fa789546b699510fb30f240853

在这七年时间内,发起的新闻众筹项目数量仍落后于其他任何一个类别。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它只是稍微落后于舞蹈这一类别,而音乐类和电影视频类远远超过了新闻类。然而,舞蹈类众筹具有最好的成功率,占到了总项目的64%,而新闻类只有22%。但新闻类众筹获得的资金却要比一些类别高,像时尚类、科技类等。而在获得的资金量来看,新闻类众筹又接近最低,与游戏类的3.5亿美元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另一方面舞蹈相关的项目资金与新闻类接近。

本文由百度新闻实验室(baidunewslab)独家编译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美国女性中游戏玩家比例为48% //www.otias-ub.com/archives/425214.html Mon, 04 Jan 2016 12:03:38 +0000 //www.otias-ub.com/?p=425214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天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 游戏是一种消遣跨越性别的项目,全美有50%的男性和48%的女性均表示他们在控制台、PC或手持设备上玩视频游戏。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49%的美国成年人定期会玩视频游戏。尽管如此,有60%的美国男性和女性普遍认为大多数视频游戏玩家是男性。在被调查的男性中有15%认为自己是游戏玩家,相比之下,只有6%的女性称自己为玩家。

129257467

其中18-29岁年龄组的男性受访者中,有77%表示他们经常玩游戏,33%认为他们自己是游戏玩家。与之相比,同一个年龄组中有57%的女性会玩游戏,但只有9%的女性认为自己是玩家。

然而,皮尤也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变化,男性与女性玩游戏人数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当年龄达到50岁后,玩视频游戏的女性比例达到了38%,相比之下,男性的比例只有29%。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近半美国人玩游戏 仅一成自认为“玩家” //www.otias-ub.com/archives/425055.html Sun, 03 Jan 2016 16:10:27 +0000 //www.otias-ub.com/?p=425055 129210194

根据美国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的调查结果,接近半数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日常会玩一玩游戏。但是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认为自己可以被称之为“游戏玩家”。

这项调查深入研究了人们对美国年轻男性群体消遣电子游戏这种娱乐方式的看法。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大约50%的男性与48%的女性表示日常他们会玩游戏。但是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最经常玩游戏的人群应该是男性。皮尤研究中心还发现,只有15%的男性与6%的女性认为自己算得上是“游戏玩家”。

在18周岁至29周岁的年龄组中,觉得自己可以算得上是“游戏玩家”的男性占到了33个百分点,而这类型的女性则占到了9个百分点。在玩游戏的人群中,认为自己玩电子游戏不算是浪费时间的人则占到了35个百分点,而在认为自己算得上是“游戏玩家”的人群中,有同样观点的人则占到了53个百分点。

这些研究还调查了人们对暴力游戏是否会引发攻击性行为的态度,以及游戏在问题解决技巧、沟通及团队合作等方面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进行了调查。

大约四成的受访成年人认为,游戏中的暴力与现实中的暴力行为存在着关联。大约53%的公众并不认同“玩暴力电子游戏的人本身更可能有暴力倾向”这一论述。在那些表示自己平时会玩游戏的人群中,认为游戏与暴力之间存在联系的人占到了32个百分点,而在认为自己算得上“游戏玩家”的人群中,认为这二者之间存在联系的人之占到26个百分点。同意“玩暴力电子游戏的人本身可能更有暴力倾向”这一观点的女性要明显多于男性(分别为47%与31%)。

在问题解决技巧与策略性思考方面,认为游戏在这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成年人大约有17个百分点。大约有47%的人认为某些游戏有此作用,但其余的游戏却没有这种作用。只有10%的成年人认为游戏对团队合作与沟通有所助益。

这项调查是在今年的六月份和七月份时进行的,从平时使用英语与西班牙语的手机用户中,随机抽取了2000人进行了调查。

]]>
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05231.html Fri, 13 Nov 2015 14:23:34 +0000 //www.otias-ub.com/?p=405231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01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02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03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04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05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06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07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08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09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10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11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12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13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14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15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16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17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18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19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20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21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22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23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24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25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26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27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28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29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31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32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33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34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35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36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37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38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39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40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41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42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43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44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45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46 2015美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皮尤研究中心)_000047

]]>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显示女性用户使用社交媒体时更容易受刺激 //www.otias-ub.com/archives/402669.html Sat, 07 Nov 2015 16:35:12 +0000 //www.otias-ub.com/?p=402669 article-2158035-139171F5000005DC-892_468x350

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使用社交媒体与用户产生精神压力并无直接关联。但是,对他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内容的了解,却对女性用户的精神压力有明显推动作用。

由于人们对他人压力事件的了解可能源自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因而社交媒体也间接增加了人们的压力。这种情况在女性用户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而皮尤研究中心将此称作“关怀成本”。

该调查的一大重要发现在于,在了解自己社交网络中的其他人生活中遭遇的压力事件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压力有一定的传染性。”罗格斯大学副教授、该报告首席作者基斯·汉普顿(Keith Hampton)说。

普遍来看,女性的压力水平比男性更容易增加。这可能源自多种原因,例如女性在生活中的需求有所增加,或者男性并不像女性那么在意或关注自己的压力水平。

但总体而言,经常使用社交媒体的女性的压力水平,反而低于不经常使用这类数字技术的女性。“可能是因为社交分享存在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帮助她们通过降低需求来缓解压力。”汉普顿说。

与男性相比,女性通常更有可能了解自己的朋友和家人遭遇了什么事情。但调查结果也表明,在线分享和消费紧张信息所带来的循环效应,也会根据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程度而发生变化。

最容易造成女性紧张的因素,是当她们得知自己亲近的人遭遇爱人离世时。但该调查也发现,了解到关系疏远的人遭遇类似情况时,她们的反应会发生变化。

“这会缓解她们的紧张情绪。”汉普顿说。这可以被解读为“关怀成本”的一种延伸,是因为错过某些事情而产生的宽慰。该报告写道:“当女性看到比较疏远的熟人陷入紧张事件后,或许会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因为她们会庆幸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与自己更亲近的人身上。”

总之,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承受的压力规模,部分原因在于它改变了我们与他人沟通和联系的方式。

]]>
皮尤研究中心:图解2015电子设备沉浮录 //www.otias-ub.com/archives/401310.html Wed, 04 Nov 2015 17:45:38 +0000 //www.otias-ub.com/?p=401310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某天,突然发现身边原来熟悉的设备不见了踪影。

“我的MP3呢?”听歌怎么能离开播放神器呢?

ninja144660256595931

“我的PSP呢?”那可是曾带给人无限欢乐的游戏机啊!

ninja144660299864315

然而,如今他们都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部手机搞定所有设备。

ninja144660301948894

如今,电子设备已发生了巨变,以下这份来自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将展现最近一年的电子设备趋势。

手机毫无疑问占领绝对优势

皮尤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最新数据,调查了这一年来的美国成年人数字设备的持有状况。

这些数字产品分别是:手机(包括普通手机和智能手机)、电脑(台式机、笔记本和平板)、MP3音乐播放器、电子阅读器和游戏机(包括便携式游戏设备)。

调查发现,最受美国成年人欢迎的设备是手机,手机的持有量在成年人中高达92%,智能机的持有量高达68%。

ninja144660315845123

人手一部爪机早已成为现实,难怪无论是压马路还是坐地铁,看到的都是遍地的手机。

ninja144660321692733
ninja144660324827108

据皮尤研究中心统计,美国成年人的手机持有量从2004年至今,已实现大幅飙升,智能机持有量在2011年的35%,到今年已翻番至68%,调查还显示,智能手机在年轻,富裕,教育背景较好的人群中更受欢迎。

平板的逆袭:持有量节节攀升

与扶摇直上的手机持有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雄霸一方的电脑(包括台式机、笔记本以及现在流行的平板)。

ninja144660334890657上图中第二张图表显示的是电脑持有量在过去10年间的变化,几乎一致徘徊在70%左右

尽管它依然是调查中第二受欢迎的设备,但比起曾经的辉煌历史,如今的电脑使用状况的确令人堪忧。

现在,73%的美国人都拥有一个台式机或一个笔记本电脑,这与10年前情况类似:2004年的美国成年人电脑持有量为71%。

虽然说电脑持有量并无明显变化,但整体呈徘徊不前之势,但与此同时,各类电脑中平板电脑的持有量却节节攀升,实现逆袭。

下图反映了2010年至2015年平板电脑的持有情况,这5年间,平板电脑从4%的持有量升至45%。

将近一半的美国人成人手中都有一台平板(如苹果ipad,三星Galaxy Tab,Google Nexus以及亚马逊的Kindle Fire),且平板电脑的使用者趋向于年轻、富裕、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

ninja144660343220525

在电脑持有量整体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平板电脑却涨粉迅速,不得不让人担忧台式机和笔记本的现状。

曾经的MP3,你在哪?

那些年人们曾使用过的电子设备中,MP3音乐播放器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然而,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MP3近年来的风靡之势已经退却,整体持有量自2008年起就停留在40%左右,并无明显上升。

在更年轻的18到29岁人群中,MP3持有量在过去5年中以两位数的百分比持续下滑。2010年,此年龄段中四分之三的人都有MP3,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仅剩51%。

ninja144660352521890如图所示,18至29岁的年轻成年人中,MP3持有量已跌至51%。

曾经伴随的听歌神器MP3已不复当年,随着智能手机正在变成全能工具,MP3类工具的退市似乎可以预见。

游戏机和阅读器渐渐失宠

与MP3情况类似的是游戏机。如今,40%的美国成年人称自己拥有一个游戏机,该数字已有5年未发生巨大变动,而且,便携式游戏设备的持有量更低,仅为14%。

电子书阅读器的持有量在过去不断下滑。如今,只有19%的成年人称自己拥有一个电子阅读器,而在2014年,该数字还为32%。

ninja144660361338862上图显示的是2010年至2015年美国成年人电子书阅读器的持有量,在2014年达到顶峰后,2015年出现明显回落

设备使用者的年龄“鸿沟”

年轻人的喜好的确值得研究,那么老年人呢?

皮尤研究中心本次调查的几款电子设备时将被调查者分为四个年龄段:18至29岁,30至49岁,50至64岁,和65岁以上。调查显示,所有电子设备均呈现随着用户年龄上升、持有量逐步下降的趋势。

然而老年人也并不是什么设备都不喜欢用。以下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持有电子设备情况,

持有手机者占比78%持有智能机者占比30%持有电脑者占比55%持有平板电脑者占比32%持有MP3者占比13%持有电子阅读器者占比19%持有游戏机者占比最低,仅为8%

相比起68%的智能机平均持有率和78%的老年人手机持有率,65岁以上老年人使用智能机的比例很低,仅为30%。这意味着大部分老人使用的还是普通手机。

ninja144660369382848

在诸多电子产品中,除了手机,持有电脑的65岁以上老人是最多的,超过总人数的一半。然而,比电脑操作简单、且风靡较早的MP3和电子阅读器则不那么受老人青睐。

女性用户更爱玩?

曾经风靡一时的MP3、电子阅读器和游戏机如今的持有量均不如前,但如果细分到使用者的性别、收入等因素,还是有不少有趣的发现。

女性的MP3持有量比例为42%,高于平均值40%,也高于男性的38%。

在电子阅读器的持有量上,女性也比男性更高,且女性电子阅读器持有者比例高于平均值19%。

在游戏机的使用上,女性游戏机持有者高达42%,而男性仅为37%。

ninja144660379335297

所以说女性比男性更爱玩吗?

真正的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目前还无法仅通过一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

城会玩vs村会玩:设备使用城乡差别

皮尤研究中心将被调查者分为三种类型:城市人口、市郊人口和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持有这几款电子产品的比例普遍高于后二者。然而细细比较每一款产品的使用情况就会发现,农村人,也会玩!

从手机持有率来看,农村与城市人口相差无几,但农村地区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较差,仅为57%,而城市和市郊人口中智能手机用户占比分别高达72%和70%。

农村人口使用电子设备并不总是落后于城镇居民。从电脑使用情况来看,农村人持有电脑者占比与城市人口相同,均为67%,不过其持有平板电脑者占比则较低。

至于如今颓势已现的MP3、电子阅读器和游戏机,农村人口的持有者占比分别为30%,19%和34%。可见持有电子阅读器的农村人口比例最小,而游戏机则相对更加普及。

ninja144660388378374

皮尤研究中心之所以研究这几款产品,是因为它们的使用情况通常能够反映人们与他人联系、获取信息和接触新闻的状况。

这些设备也影响着人们分配时间的方式,每一种设备都有其使用特点,用户使用不同设备所进行的互动形式也不尽相同。同时,设备使用状况还反映丰富的社会和文化信息,甚至能反映出对政治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智能手机+年轻用户的模式正在改变信息传递与接收的方式。皮尤的这组数据说明去年以来美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如果对比中国用户,又会有哪些发现呢?

本文系《全媒派》编辑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68%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智能手机 //www.otias-ub.com/archives/400781.html Tue, 03 Nov 2015 14:42:34 +0000 //www.otias-ub.com/?p=400781 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目前,美国成年人中68%拥有智能手机,和2011年相比增长35%,成年人中45%拥有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一些群体当中已经接近饱,那些年龄18-29的人群86%拥有智能手机,那些年龄30-49的人群83%拥有智能手机,家庭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上的人群87%拥有智能手机。

与此同时,该调查显示,一些数字设备拥有量已经放缓,甚至在最近几年下降。例如,电子阅读器设备拥有量已经下降。今天,大约19%的美国成年人拥有电子阅读器,而在2014年初这一比例是32%,MP3播放器拥有量一直没有显着下降,自2008年以来,这个数字一直维持在40%左右。

而电脑拥有率水平一直徘徊在十年前的水平。这些变化的发生都因为智能手机可以代替它们的部分功能和全部功能。这些设备拥有率下降对于年轻人尤为明显。在18-29岁年龄段,MP3播放器和电脑拥有量在过去五年中已经下降了两位数。 2010年,四分之三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拥有MP3播放器,到2015年,这个数字只有51%。

电脑拥有率在年轻人当中的下降模式类似于MP3,如今,30岁以下的成年人中78%拥有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2010年这个数字是88%,在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已经超越了这两个设备,现在,18 至29岁年轻人当中89%拥有智能手机,年换言之,智能手机开始崭露头角,年轻人已经开始不太需要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

0e037d4786ef0fa1

6b8b44478112a8d1

b2287310664dc0b1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社交媒体成年轻人调情工具 易产生嫉妒 //www.otias-ub.com/archives/395022.html Sat, 17 Oct 2015 14:59:07 +0000 //www.otias-ub.com/?p=395022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调查美国1060名13岁到17岁的青少年后发现,科技让青少年伴侣关系变得更靠近,却也容易滋生嫉妒。

法新社称,调查发现只有35%青少年正在谈恋爱,但高达55%青少年会主动和有兴趣的对象调情或表达爱慕。

调查显示,31%青少年会发送调情信息,10%会寄发照片,7%会为可能成为男女朋友的人制作影片。

研究报告主笔、皮尤研究员兰哈特(AmandaLenhart)在报告中说:“社交媒体是青少年调情、吸引对象、联系的有力工具。”但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些媒体也可能成为嫉妒、干涉与麻烦行为的渠道。

05BD4134138485E6FA146557BFE405A3

根据这项针对1060名青少年的调查结果:

针对有些男性令人不悦的调情方式,35%青少女表示予以封锁或解除好友。

35%表示目前有约会对象,在这之中有59%人表示科技让他们跟伴侣更靠近。

65%有约会对象的男孩表示,社交媒体让他们跟某个特定对象更紧密;有相同想法女孩比例则是52%。

27%有交往对象的青少年认为,社交媒体让他们觉得嫉妒、或对交往关系没有安全感。

92%有交往对象的青少年表示,会发信息给伴侣,并假设另一半会“常常”查看手机。

]]>
皮尤研究中心:互联网重塑美国青少年罗曼史 //www.otias-ub.com/archives/392931.html Sun, 11 Oct 2015 15:19:42 +0000 //www.otias-ub.com/?p=392931
科技和智能设备日益弥漫于我们的生活,塑造并改变着人类社会。虽然科技与婚恋的关系是心理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但往往聚焦于科技对成人之间的婚恋关系的影响,而甚少研究科技在青少年恋爱中的作用。对此,皮尤研究中心分别在2014年9月25日到10月9日、2015年2月10日到3月16日这两个时间段对美国青少年进行了两次网络问卷调查,涵盖13到17岁之间的美国青少年,通过客观的统计数据分析他们的网络恋爱行为以及社交媒体、智能手机等科技工具在从追求、示爱到反目、分手的整个恋爱过程所扮演的角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心智的成熟,青少年终究要面对其私生活和社交生活中的两个重大方面——友谊和恋爱。生理以及情感的成熟,使得追求爱情变得愈来愈重要了;青少年开始寻找身份认同,恋爱成为了绕不过去的话题。随着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数字技术持续深入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开始在包括恋爱和亲密关系在内的所有同辈关系中扮演角色。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决策者而言,理解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在恋爱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理解青少年在不断变化的科技格局中对性别角色的期待,是十分重要的。

该研究考察了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等数字工具在青少年恋爱中的作用,从青少年如何遇见恋人,到如何示爱、调情,再到如何约会、交往以及最后分手。皮尤研究中心对13到17岁之间的美国青少年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尽管35%的美国青少年有恋爱史,但他们很少和网上遇到的人谈恋爱

总体上,在13到17岁的美国青少年中,35%的青少年曾经约会过,谈过恋爱或者与他人有过亲密关系,18%当前正处于恋爱中。有罗曼史的青少年大部分只和在实际生活中认识的人约会或者处对象,只有24%的有罗曼史的青少年或者大约8%的青少年和网上认识的陌生人约会过或者处过对象。网络找到恋人的青少年大部分是通过社交网络认识的,Facebook是他们首选的社交工具。

image1

社交网络是青少年调情、示爱的首选场所,表达爱慕方式多样

尽管大多数青少年恋情不是始于网络,但网络却是他们调情或者表达爱慕的主要工具。除了面对面的调情,青少年常常利用社交媒体的“赞”、“评论”、“交友”等功能来接触他们暗恋的人。比如,50%的青少年通过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添加他人为好友来表达爱慕;47%通过点赞、评论、互动等表达爱慕;31%向他人发送过暧昧短信;10%向倾心之人发送过调戏性的、色情的图片或者视频。没有恋爱经历的青少年的示爱方式往往比较单纯,私下交谈、点赞、加好友、讲笑话等;有恋爱经历的青少年的调情方式常常更为大胆而露骨,发煽情短信、露骨图片或视频等。

女孩更常成为调情骚扰的对象

正如成年妇女更容易遭受网络性骚扰一样,青少年女孩在社交媒体上更有可能体验到调情骚扰。35%的青少年女孩因为他人的调情而感到不自在,屏蔽或者删除了该他人;相比之下,只有16%的青少年男孩这么做。

社交网络加深了青少年与其恋爱伴侣的紧密关系,但也滋生嫉妒和不确定性

很多恋爱中的青少年认为社交网络使得他们与其恋爱伴侣更加紧密,可以了解其恋爱伴侣的日常生活及其人格的另一个侧面,以及分享情感。59%的青少年感觉社交网络使得他们与其恋爱伴侣的日常生活更加紧密,但是27%认为社交网络使得他们醋心大发,对其恋爱感到不确定。相比于女孩,男孩更有可能将社交网络视为与其恋爱伴侣建立情感和生活连接的空间。

青少年恋人喜欢在社交网络上公开秀恩爱,但也觉得在社交网络上过度曝光恋爱使得更多的人接触其私生活

37%的有恋爱史的青少年曾在社交网络上公开表达对其恋爱伴侣的海誓山盟。青少年也喜欢在社交网络上支持其朋友的恋情;在这方面,女孩表现得尤为突出,71%的有罗曼史的女孩在社交网络上通过点赞、回帖等方式支持其朋友的恋爱。

发短信、打电话和外出约会是青少年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

在青少年恋爱的过程中,以下方式是最常见的交流和沟通手段,按照使用频次排序如下:手机短信,打电话,腻在一起,社交网络,即时通讯,视频聊天,短消息应用,邮件,以及在游戏中聊天。

谈到分手,他们认为发短信分手是最不能接受的,但依然有相当多的青少年是这么分手的

最能接受的分手方式是,当面说清,当面分手。62%的有罗曼史的青少年是当面分手的,47%是面对面交谈后分手的。尽管青少年普遍觉得短信分手是最不能接受的,但实际情况与他们的感觉却是有出入的。短信分手和作为第二能接受的分手方式的电话分手一样常见,31%的有恋爱史的青少年是通过发短信等方式分手的。在社交网络上分手也最不被接受。也有青少年将社交网络上的恋爱状态更改为“单身”,以暗示自己想分手。分手之后,一些青少年会将前恋人从其社交网络或者好友列表删除,以及删掉手机号码。尽管大部分青少年觉得分手之后可以从社交网络和朋友圈得到情感支持,但也有相当多的青少年发现分手在网上煽起的各种冷嘲热讽是最不能忍受的。

image2

在网上控制或者伤害前任或者现任的青少年并不多见

恋爱中的控制或者伤害行为分多个等级。11%的青少年恋人登陆过现任或者前任的网络账号;10%修改或者删除过现任或前任的社交网络主页;10%通过短信等形式侮辱过男友、女友或者前任;8%把现任或者前任的囧照发给过他人;4%通过GPS或者其他定位工具偷偷追踪过其恋人。分手之后,22%的有罗曼史的青少年利用互联网谩骂、侮辱或者挖苦其前任,15%声称其前任或者现任在网上给他们造谣,散布绯闻。

腾讯研究院出品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移民比本土美国人更有文化 //www.otias-ub.com/archives/390502.html Fri, 02 Oct 2015 15:33:00 +0000 //www.otias-ub.com/?p=390502 AsianFamily

皮尤研究中心28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很大一部分涌入美国的移民都拥有大学学位。

2013年,年龄在25岁及以上的新移民中有41%的人至少拥有本科学位,而美国出生的成年人中仅有30%的人持有本科学位。移民还更有可能拥有研究生学位,这个比例是18%,而美国人的这一比例是11%。

这 种教育差距已在近50年里十分明显,而且差距正在日益扩大。1970年,30%的新移民至少拥有本科学位,而美国出生的成年人中有23%的人持有本科学 位。当时和现在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亚洲移民的增加:2013年,最新的移民中有35%的人来自亚洲,所占比例是1970年的三倍。

此外,拉美裔也比他们的前人受教育程度更高。2013年,最新的移民中有33%的人来自拉美,而1970年这一比例是35%。2013年,来自墨西哥的新移民中有可能至少完成了高中教育的人数,是1970年以前来到美国的此类移民人数的三倍。

虽然他们接受过更高等的教育,但移民仍然比普通美国人贫穷。2013年,新移民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为4万美元,低于本土出生的美国人家庭的6.1万美元。新移民家庭收入比1970年少了将近1500美元,而美国人的收入却大幅提高了将近1.5万美元。

]]>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显示50年后亚裔将成美国最大移民群体 //www.otias-ub.com/archives/389520.html Mon, 28 Sep 2015 16:04:41 +0000 //www.otias-ub.com/?p=389520 0F7F9FACF5F204486CCEDD7574F4608A

皮尤研究中心一项新的预测显示,本世纪下半叶,外来移民及其子女在美国人口中的占比将升至创纪录水平,亚裔移民将接棒成为美国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

该预测显示出未来几十年移民将在多大程度上重塑美国人口格局,尽管包括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在内的一些政客正通过敌视外国人来拉拢大量选民支持自己。

这份研究报告发现,到2065年时,海外出生的人及其子女将至少占美国人口的36%,不但比现在的26%要高,而且高于20世纪初达到的峰值。即使只考虑海外出生的人本身,其数量也将升至创纪录水平。

该研究发现,未来50年美国人口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将是来自亚洲国家的移民,这一移民群体的扩张将超过拉美裔移民。
移民问题引发的争论如今正是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的重头戏。特朗普对墨西哥裔移民的抨击引起了共和党内战略家的担忧,他们担心在拉美裔选民成为投票箱前一支重要力量之际,共和党会疏远这些选民。  到2065年时,预计亚裔将成为最大的移民群体,占全部移民人口的38%,而拉美裔占31%。总体来说,到2065年时美国的外来移民人口将飙升至7800万(现在为4500万),增长速度是美国境内出生人口增速的两倍。

特朗普的言论迎合了某些人的一种看法,即非法移民仍在如潮水般涌入美国。然而皮尤的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4年间,美国非法移民数量没有什么变化,而墨西哥裔非法移民的流入有所减缓。

皮尤资深人口统计学家杰弗里·帕塞尔说:“我们是基于过去10年观察到的模式得出这一发展趋势的。”

皮尤的民调显示,对于进一步的移民流入是否有好处,美国人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55%的民主党人认为外来移民让美国社会变得更好,53%的共和党人认为让社会变得更糟。

皮尤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65年时美国人口将达4.41亿(现在为3.24亿),88%的人口增长与未来的移民及其后裔有关。

]]>
皮尤研究中心:社交网站对美国成人用户吸引力下降 //www.otias-ub.com/archives/377945.html Sat, 22 Aug 2015 14:49:01 +0000 //www.otias-ub.com/?p=377945 DOCU_GRUPO

美国多数极具人气的社交网站如今都在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机遇,以此拉拢更多的新客户,从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调查来看,这些网站之所以这样做,当然是有其合理的原因。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的一项调查发现,像Instagram、Facebook和Twitter之类的社交网络的用户增长速度都已经大幅放缓,特别是在增加美国用户方面。皮尤周三发布了成人用户使用各个互联网的占比数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尽管从2014年以来,Facebook、Instagram和Pinterest的用户数量都略有增长,但是,美国成人用户使用Twitter的占比与2014年相比并没有变化。而LinkedIn的数量则从28%下滑到25%。

此前一些增长速度较快的网站在2014年出现了增速下滑的现象,例如,自从2012年以来,Instagram的成人用户占比从13%增加到28%,但在2014年,这一占比只从26%增加到28%。当然,在此方面,Facebook要大大好于其它社交网站,有72%的美国成人用户在使用Facebook,尽管如此,自从去年以来,Facebook的这一数据只增长了1%。

对于那这些关注这些社交网络公司的人而言,这些数据不应当有什么奇怪之处。在最近几年中,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美国成人用户数量增速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这也是这些公司为何将吸引海外用户作为公司优先事务的原因所以。例如,Facebook就在努力向南美和非洲等地的新兴市场提供免费的互联网连接服务,毕竟,没有这些互联网连接的话,用户使用Facebook又将从何谈起。与此同时,Twitter也在努力让自己的服务更多地拓展到那些没有无线互联网的地区。

皮尤的这项调查还包括了其它诸多统计数据,包括移动消息应用的增长数据等。据皮尤的调查,在美国,约有三分之一以上(36%)的成年智能手机用户使用Kik或WhatsApp之类的应用。这是皮尤首次收集这些数据,这一结果也是对单机版消息应用发展势头的肯定,也表明了这些应用的人气不断上升。

]]>
皮尤研究中心:社交媒体打败购物中心 成年轻人交友媒介 //www.otias-ub.com/archives/374080.html Sat, 08 Aug 2015 17:55:41 +0000 //www.otias-ub.com/?p=374080 一项由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所执行的调查发现,对美国年轻人而言,虚拟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已模糊不清,线上和面对面互动皆具有同样的意义。

数码世界成为年轻人重要的社交场所

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雷哈特(Amanda Lenhart)表示,数码世界已成为年轻人在校园、家里与课外活动之外的一个重要社交场所。四分之三的美国年轻人拥有智能手机,大多数的人拥有社交媒体帐户,并且玩某种线上游戏。

数码世代跟着iPhone和脸书(Facebook)一起成长茁壮,尽管线上社交活动对年轻人的影响尚不清楚,但是一些亲子关系发展专家警告,线上互动的强度正在这些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之间形成一股压力。

1412051336352483--ss1
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有六成的年轻人透过网络认识新朋友,他们花在线上简讯与沟通的时间,远超过彼此见面的时间。

该研究发现,青少年对错失社交网站上的资讯感到焦虑,他们越来越重视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与影响效果,维持“闪闪发光”名声的焦虑胜过压力。

沉浸在数码世界的时间多过和朋友一起喝咖啡或逛街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发简讯仍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数码沟通方式,超过一半的年轻人每天发简讯,四分之三的人至少在几天内会这么做;只有25%的青少年表示,每天会利用课余时间和朋友见面。

即使是和自己最亲近的朋友在一起,这些年轻人大多数时间还是在滑手机查看社交网站简讯或是玩线上游戏。这种整天挂在数码空间的情况远远多于和朋友一起喝咖啡或是逛街。

男生以线上游戏为社交活动的中心

对男生来说,线上游戏已成为他们社会活动的中心,84%的人玩电子游戏,但只有59%的女生会玩电子游戏。男生更倾向在线上交朋友,有60%的人会透过电玩或其他应用程序(App)交朋友;40%的男生在第一次彼此分享讯息时,都会讨论游戏相关主题。

在调查中,一名17岁的高中生亚当斯(Chasion Adams)表示,对他而言,因玩线上游戏而结交的朋友,和他在学校与邻居交朋友的意义是一样的。下课后,亚当斯花几小时的时间玩PlayStation,就像电玩游戏“决胜时刻”(Call of Duty)一样和全世界的朋友一起在线上“决战”。

亚当斯说:“这种感觉就好像我们有共同的游戏,然后我们谈论一切,像是喜欢哪种音乐或是学校发生的事。”

女生更喜欢社交媒体

大多数的美国青少年每天都会频繁检查社交媒体,像是Twitter和Facebook,并利用这些平台和朋友联系,但是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

将近90%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过度分享个人信息;85%的人表示,社交媒体的用户会精心雕塑无法被验证的个人形象。但是,却有极多数人认为,社交媒体是他们联系朋友感情的重要管道。

社交媒体另一方面也带给年轻人在塑造自我形象的难度。当贝克(Chloe Becker)第一次使用脸书、Snapchat以及Instagram时,她完全没有信心,且不知所措。有时她的一个贴文,就足以引来无数的回应,有些甚至是恶意攻击,通常一些不认识的人都可以和她接触。

不过,她也发现社交媒体的一些优点,如在发文之前,她会仔细思考要分享的内容。贝克还说,社交平台上资讯真实性的验证的确存在困难,她有一些不错的“线上”朋友,却从未见过面。她补充说:“年轻时,也许对这些真实的身份不会太重视,毕竟很多人都想尝试点不同的。”

]]>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75%家长使用社交媒体作为育儿建议的主要来源 //www.otias-ub.com/archives/370121.html Mon, 27 Jul 2015 09:35:52 +0000 //www.otias-ub.com/?p=370121 social-media-mistakes-1-330x220

你曾经在脸谱网向朋友们发布关于宝宝如厕训练问题的帖子吗?或在试图帮助青少年孩子处理班级欺凌问题时向网络教养小组寻求情感支持?

这是21世纪的养育风格,它指的是在遇到孩子抚养问题时,严重倾向于从社交媒体寻求答案和支持。皮尤研究中心对超过2000名父母的调查发现,75%的18岁以下孩子的父母会依靠教养社交媒体网站和小组。

调查发现,家长中最流行的网站是脸谱网,有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使用,其后是Pinterest和LinkedIn。比起父亲,母亲更依赖社交网站。45%使用社交媒体的母亲说,她们“非常赞同”从朋友那获取的建议;而表示“非常赞同”的父亲的比例为22%。

几乎一半的父母说,当他们需要建议或社区归属感时,会专门转向在线网络。调查结果显示:42%使用社交媒体的父母说,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他们从社交媒体上收到了与教养问题相关的社会或情感支持。

而且并不仅是消费信息,同时父母也会进行回馈。调查发现,在社交媒体上,71%的父母如果知道某人贴出的问题的答案,就会尝试回答。

现在,社交媒体占了教养的如此大的部分,其实并不令人惊讶。在线网络在其他生活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与家人保持联系和求职。令人惊讶的,是父母依赖网友,寻求网络帮助以支持育儿的程度。

因为成为完美父母的压力,现在的父母所寻求的信息,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家庭治疗师保罗-霍克梅耶说:“因为教养压力,父母精疲力竭,但他们有着难以置信的奉献精神和爱。难懂的、告诉他们如何管理压力和家长权利的指导手册让他们绝望。因此,他们会寻求任何一点建议,让他们远离他们的困惑。”

使用社交媒体寻求教养帮助并没有错,但如果只使用社交媒体也会出现问题。霍克梅耶说:“通过社交媒体从他们的同龄人那儿获取的建议是受限的。非专业人士,虽然热情,经验丰富,但在处理高度情绪化的问题,如教养问题时,会缺乏必须的客观性。”

你需要利用社交媒体提供的社区意识优点,清楚地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建议或支持。“如果你正在寻求同龄人的支持,就可以与社交媒体网站上有相似经验的其他家长联系。” 霍克梅耶说。

但如果这些网站或小组让你更加困惑或觉得不合适,如果他们反而让你将自己的孩子和朋友的孩子进行对比,产生嫉妒或不好的感觉,那就要结束这一行为了。

via:译言网

]]>
皮尤研究中心:用社交媒体看新闻?并没有想的那么好 //www.otias-ub.com/archives/370113.html Mon, 27 Jul 2015 09:16:57 +0000 //www.otias-ub.com/?p=370113 刷屏党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连看新闻也要见缝插针:直接在社交媒体上边聊边看!当你看到Facebook、Twitter上的新闻信息流时就该明白,社交媒体已经在和新闻供应商抢饭碗了。但是,新闻“社交化”真的好吗?这里有3大问答,看完就不纠结了。

据Wired报道,近期,皮尤中心开展了关于现在用户如何获取新闻资讯的调查,引发人们对“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新闻”的重新审视。让人倍感惊讶的是,该调查的结果最终竟是两个相反的结论:

1.人们并没有将社交媒体视作一个重要的新闻来源

2.人们会通过Facebook和Twitter来获取实时新闻

要想弄清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有哪些玄机,媒体人就需要剖析这份报告的研究对象——社交媒体。

0wx_fmtjpeg116

专栏作家Alan Rosenblatt对这一调查结果产生了几个疑惑。他思考的问题是:“媒体人应该如何继续观察、报道社交媒体带来的影响?”为了找到自己心中问题的答案,Rosenblatt请教了皮尤新闻研究中心的主任Amy Mitchell。随后,他把这次访谈整理为3大问答:

Q1:社交媒体为什么更易被当做新闻来源?

对于一部分人而言,从社交媒体上获得信息意味着获取事件现场的一手报道。这个时候,相关事件的现场证人们会用社交媒体来分享他们所看到的情况。 因此,新闻报道的来源并不是那些本应被当做传播媒介的社交媒体;真正的源头还是那些在现场做报道的人。

0wx_fmtjpeg116

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什么新闻,直接就转发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考虑到新闻报道的出处。Rosenblatt认为皮尤中心在询问是否使用社交媒体时,没有向被调查对象说明“社交媒体”具体指代什么。

针对Rosenblatt提出的第一个问题,Mitchell对皮尤中心的调查结果作出解释:

“随着新兴新闻供应商数量的飙升,与这些新闻供应商建立联系的方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给新闻下的定义、对新闻作出的新思考自然也层出不穷。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尝试为这个问题找到合适的答案。”

除此之外,分析社交媒体还存在另一个困难,那就是用户们的使用经验过于个性化。这些使用行为的形成与一个人在习惯养成方面作出的选择、他的人脉圈中流行的做法、及他所接触应用软件的设计方式等因素有关。”

0wx_fmtjpeg117

Mitchell还指出,广泛地接触不同用户群,可以帮助研究中心了解更多的新闻来源。不过,这样的研究结果并不算准确。因为想要了解人们如何获取某个信息,其实十分困难,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记不太清自己是在什么场合、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该信息的。

Q2:新闻被层层转发,你还记得它是从哪来的吗?

针对这个问题,Mitchell认为:“我承认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报道经过多次传播后,读者都会不自觉地把社交媒体平台当作该报道的原始出处。”

在这种在社交平台上层层转发的新闻分享中,受众就像身处“口口相传”模式,并不知道自己得到的新闻资讯原先是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播电台还是和另一个朋友交谈获取的。

“而我们调查的重点就是,找出用户究竟是依靠什么即时媒介来获得他们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不止一次表明‘口口相传’模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

0wx_fmtjpeg117

Q3:记者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平台有啥副作用?

这是Rosenblatt的最后一个疑惑,而Mitchell的回答是:

“的确,新闻组织、记者们可能已经非常了解如何应用社交媒体;在工作中,他们甚至已经十分善于利用这个平台。皮尤中心过去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仅仅被当做一个信息传播平台,而没有被视为一个和新闻受众建立联系的方法。

“在2008年和2012年的美国大选期间,我们研究了参选团队利用社交媒体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这些团队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来和选民保持互动,同时也随时和记者通气。”

0wx_fmtjpeg117

最后,Rosenblatt认为,如果媒体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相应地调整姿态,那么基于社交平台的报道的“害处”会很多:低质量的报道不但不能够向人们展现媒体的真实情况、不能告诉人们如何高效筛选信息,甚至会让社交媒体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个负面形象,最终导致人们摒弃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资讯的习惯。

via:全媒派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中国将替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www.otias-ub.com/archives/359413.html Sat, 27 Jun 2015 15:05:31 +0000 //www.otias-ub.com/?p=359413

c1ece0f69ddd728b6b5dbd4f003daaa7_w
中美年轻人对彼此国家看法

《华尔街日报》24日报道,美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向40个国家的45,000名成年人进行了“对中美看法”的调查。美媒称中国正逐渐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同时更多人认为,它正在代替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相关数据显示,在2014年,49%的国家对中国持更积极态度,而在2015年初,皮尤中心这些国家中的35个再次进行了调查,结果是中国的支持率上升到了54%。

在亚洲地区,美国所获支持率为66%,高于中国的57%。对此,《华尔街日报》分析称这是由于亚洲国家认为美国能够制衡中国。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美国比中国稍高,近80%,而中国的支持率为70%;然而中东地区则更倾向于中国——中东对中国的积极看法超过50%,而美国则不到30%。

报道称,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正走向“再度青春”的过程,并开始拥有更大的文化与经济影响力。报道举例称中国设立了更多的孔子学院,同时主导了亚投行,并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大的说服力。

大多数国家,除了日本、越南、菲律宾和巴西之外,几乎都认为中国最终可能甚至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国民对这一点则相当有信心,“毫无疑问的是,67%的中国人认为中国已经位列世界大国之一,要么至少将来有一天也会成为最大的国家力量。”

虽然中美两国存在不同观点,但年轻人对彼此国家的看法却是积极的。

报道称,近期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进行战略经济对话,一方面双方就美国指责中国在“争议领土”态度强硬,同时“支持网络安全攻击”等问题上稍有些紧绷。另一方面,令人鼓舞的是,两国的年轻人都不再像上一辈人那样对对方国家存有过多偏见。

在中国,新一代人对美国的积极态度有了极大提升。在超过50岁的中国人中,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对美国表示喜爱,而18-29岁的中国人中,对美国态度积极的人几乎翻倍,达到59%。美国方面,55%的年轻一代对中国有好感,而50岁以上的人群中喜欢中国的只有27%。

 

]]>
皮尤研究中心:2014最新社交媒体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356632.html Tue, 16 Jun 2015 17:58:17 +0000 //www.otias-ub.com/?p=356632 编译:阿里商业评论

在2014年9月举行的最新民调中,皮尤研究中心发现,Facebook依然是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网站。尽管其增长已经放缓,但用户参与度上升。过去一年,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 和LinkedIn等其他社交平台上的成人网民比例也大幅增加。

557e6d05673ab

图:社交媒体网站 2012-2014

使用以下社交网站的网民比例,淡蓝代表2012年,深蓝代表2013年,黑蓝代表2014年

该报告的结论是基于使用互联网的美国成人。其他关键结论有:

*多平台使用的现象呈上升趋势:52%的成人网民现在使用两个及以上社交媒体网站,较2013年有大幅提升,当时互联网用户的比例为42%;

*在65岁及以上网民中,有逾半数人使用Facebook,比例达到56%,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

*调查首次发现,年龄在18-29岁之间的成人中,有大约一半的网民使用Instagram。半数Instagram(49%)用户每天都会访问Instagram;

* 拥有大学学历、使用LinkedIn的网民首次达到50%;

* Pinterest以女性为主,42%的女性网民使用Pinterest,使用该网站的男性网民比例为13%。

尽管Facebook依然是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网站,但整体增长放缓,其他社交网站的用户数量呈增长趋势

Facebook依然是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网站,但其用户数量较2013年几无变化。一个显著例外就是:皮尤研究中心首次发现,超过半数(56%)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网民使用Facebook。整体而言,71%的网民使用Facebook,与2013年8月的数据持平。

在2013-2014年之间,被监测的其他社交媒体平台都录得了显著增长。Instagram的整体用户数量不仅增加了9个百分点,而且在几乎所有人群中都有显著增长。LinkedIn继续受职场人士和大学毕业生人群的欢迎,Twitter和Pinterest在各群体中的用户数量也迅猛增加。

Facebook用户参与度持续增加,但其他平台的每日使用量没有变化

Facebook的广大用户依然非常活跃。70%的用户每天都在使用Facebook(45%的用户一天要用好几次),相较2013年63%的比例有大幅增长。大约49%的Instagram用户和17%的Pinterest用户每天都会访问这两个网站,该比例与2013年持平。大约有36%的Twitter用户每天都要上Twitter,但这要比2013年46%的水平减少10个点。13%的LinkedIn用户每天都会访问LinkedIn,与2013年持平,但每周或间隔更长时间访问该网站的用户比例大幅增加,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怎么登陆LinkedIn。

52%的成人网民访问多个社交媒体网站。Facebook好比“大本营”,对于那些只访问一家社交媒体的人来说,Facebook依然是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且与其他平台有很多重叠

52%的成人网民使用两个及以上的社交媒体网站,较2013年42%有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仅使用一家社交媒体的用户大幅减少,2014年的比例为28%,2013年为36%。在2013年,Facebook依然是那些只访问一家社交媒体网站用户的最爱,在只访问一家社交媒体的用户中,有79%的人选择使用Facebook。 过去几年,Twitter, Instagram, Pinterest 和 LinkedIn的多数用户表示,他们也使用Facebook,且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网站。与此同时,Facebook用户中访问其他网站的用户比例也在增加。这就是说,相比2013年,2014年有越来越多的Facebook用户也在使用Twitter, Instagram, Pinterest和LinkedIn。

整个人口中的社交媒体用户

该报告的结论主要针对所有的互联网用户。在以下表格中,这五家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情况都以占美国成人人口的比重呈现。

557e6d21ac384

图:成人网民中的社交媒体用户

在18岁以上的所有美国成人中,以下五种社交媒体网站的使用比例:

 

]]>
皮尤研究中心:看看这些国家如何使用手机 //www.otias-ub.com/archives/342379.html Thu, 23 Apr 2015 14:45:24 +0000 //www.otias-ub.com/?p=342379 Africa-phones-3 Africa-phones-2 Africa-phones-1 (1) Africa-phones-7 Africa-phones-6 Africa-phones-5 Africa-phones-1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份最新研究显示,奈及利亚有89%的人口拥有手机,但只有1%的人家中有市话;中国网民比起其他开发中国家的人更喜欢网购;有93%的菲律宾成年人称他们经常使用社交网站;泰国的年轻人是网络狂热份子,83%的年轻人大多数时间都沉溺于互联网。

该研究是基于全球32个新兴经济体与开发中国家、超过数千人的调查,试图找出这些国家的人民对高科技的使用习惯以及网络如何影响他们的每日生活。

以下就是皮尤研究中心这份研究的有趣发现。

1. 奈及利亚、迦纳、孟加拉和乌干达人民不流行市话而用手机

奈及利亚(Nigeria)、迦纳(Ghana)、孟加拉和乌干达(Uganda)等国几乎没有人家里拥有室内电话,这些国家仅有1%的人在家中使用座机。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在奈及利亚有89%的人拥有手机;迦纳是83%;孟加拉为76%;乌干达是65%。在美国,有60%的人家中使用座机。

2. 中国网民最喜欢网购

在过去的12个月里,约有52%的中国网民使用互联网购物。也许这可以说明阿里巴巴窜起的理由。

3. 菲律宾人最热衷社交网站

93%的菲律宾成年人称他们经常使用社交网站,如: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与开发中国家的用户。美国只有74%的网络用户使用社交网站。

4. 印度和孟加拉皆透过互联网找工作

在印度,有20%的人使用网络;在孟加拉,有11%的人使用网络。但是,在这些上网族群中却有超过一半的人使用互联网寻找工作,印度有55%;孟加拉则是62%。

5. 泰国年轻人是网络狂热份子

在泰国,有83%年龄介于18~34的年轻人大多数时间都沉溺于网络;但是35岁以上的成年人,这个数字就跌至27%。

6. 黎巴嫩的社交网站完全被政治攻陷

在黎巴嫩,有75%的社交网站用户都是讨论政治议题。在埃及,这个数字是66%;约旦是63%。调查发现,受访的新兴经济体与开发中国家的中位数仅为34%,在菲律宾和越南只有16%的人会在社交网站上谈论政治;这个数字在印尼是19%。

7. 乌克兰人最喜欢上网看新闻

在所有受访的新兴经济体与开发中国家,利用网络取得新闻资讯的中位数是54%。但是,在乌克兰有80%的人透过网络看新闻,而乌克兰只有53%的人可以上网。自2014年初反对总统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的示威活动以及亲俄叛军在乌克兰东部的交战之后,就有越来越多乌克兰人透过网络追踪新闻。

8. 将近80%的俄罗斯人拥有电脑

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新兴经济体与开发中国家的人民多以智能手机代替个人电脑。但是,在俄罗斯,个人拥有电脑的比例(78%)几乎和美国(80%)差不多少。相对之下,乌干达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就只有3%。

9. 委内瑞拉钟爱以手机照相和摄影

整体而言,拉丁美洲的人就像美国人一样,都喜欢用手机照相和摄影。在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和尼加拉瓜,这个比例皆超过60%。委内瑞拉以手机照相和摄影的比例更高,有75%的手机用户和88%的成年手机用户都这么做。

10. 波兰女性最喜欢上网查看医疗保健资讯

有64%的波兰人表示,他们会透过网络查询关于健康医疗的信息;有72%的女性常这样做,而男性只有56%。在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有相同的情况。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约有7%的美国人将智能手机当做唯一的上网渠道 //www.otias-ub.com/archives/337649.html Thu, 02 Apr 2015 16:16:05 +0000 //www.otias-ub.com/?p=337649 PI_2015-04-01_smartphones_06 PI_2015-04-01_smartphones_05 PI_2015-04-01_smartphones_04 PI_2015-04-01_smartphones_03 PI_2015-04-01_smartphones_02 PI_2015-04-01_smartphones_01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约有7%的美国人将智能手机当做唯一的上网渠道。上网已经越来越成为一项日常必备功能,皮尤的研究发现,约有89%的美国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很多美国人都通过多种方式上网,包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有的在家里使用这些设备,有的在办公场所或图书馆使用。

约有7%的美国人属于皮尤所谓的“智能手机依赖者”——手机是他们唯一的上网渠道。这些人往往比较年轻,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也不高,少数族裔占比较大。‘

调查发现,在18至29岁的美国人中,约有15%将手机当做唯一上网渠道。在家庭年收入少于3万美元的美国人中,约有13%将手机当做唯一上网渠道。

与此同时,低收入人群找工作时更有可能使用智能手机。与家庭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的人相比,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的人使用智能手机查找求职信息的概率高出1倍,提交求职申请的概率高出3倍。

另外,“手机依赖者”中的白人比例相对较低,这类人群有12%是黑人,13%为拉丁裔,白人仅为4%。

而对于最依赖智能手机的人群来说,使用智能手机带来的经济负担往往也最大。在7%智能手机依赖者中,约有四分之一曾经因为无力支付费用而取消或暂停过手机服务,有15%经常达到套餐上限。

 

]]>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显示女性用户使用社交媒体时更容易受刺激 //www.otias-ub.com/archives/322482.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22482.html#comments Sun, 18 Jan 2015 13:47:30 +0000 //www.otias-ub.com/?p=322482 PI_2015-01-15_social-media-stress-02 (1)

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使用社交媒体与用户产生精神压力并无直接关联。但是,对他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内容的了解,却对女性用户的精神压力有明显推动作用。由于人们对他人压力事件的了解可能源自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因而社交媒体也间接增加了人们的压力。这种情况在女性用户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而皮尤研究中心将此称作“关怀成本”。

该调查的一大重要发现在于,在了解自己社交网络中的其他人生活中遭遇的压力事件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压力有一定的传染性。”罗格斯大学副教授、该报告首席作者基斯·汉普顿(Keith Hampton)说。

普遍来看,女性的压力水平比男性更容易增加。这可能源自多种原因,例如女性在生活中的需求有所增加,或者男性并不像女性那么在意或关注自己的压力水平。

但总体而言,经常使用社交媒体的女性的压力水平,反而低于不经常使用这类数字技术的女性。“可能是因为社交分享存在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帮助她们通过降低需求来缓解压力。”汉普顿说。

与男性相比,女性通常更有可能了解自己的朋友和家人遭遇了什么事情。但调查结果也表明,在线分享和消费紧张信息所带来的循环效应,也会根据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程度而发生变化。

最容易造成女性紧张的因素,是当她们得知自己亲近的人遭遇爱人离世时。但该调查也发现,了解到关系疏远的人遭遇类似情况时,她们的反应会发生变化。

“这会缓解她们的紧张情绪。”汉普顿说。这可以被解读为“关怀成本”的一种延伸,是因为错过某些事情而产生的宽慰。该报告写道:“当女性看到比较疏远的熟人陷入紧张事件后,或许会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因为她们会庆幸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与自己更亲近的人身上。”

总之,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承受的压力规模,部分原因在于它改变了我们与他人沟通和联系的方式。

]]>
//www.otias-ub.com/archives/322482.html/feed 1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Facebook在美国地区用户增长停滞 //www.otias-ub.com/archives/320840.html Sun, 11 Jan 2015 16:36:58 +0000 //www.otias-ub.com/?p=320840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最新调查称,Facebook依然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网站,虽然增长放缓,Facebook的用户参与度提升。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和LinkedIn等其他平台过去1年的用户数大幅增长。

对于行业领头羊Facebook来说,调查结果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不出意外,Facebook继续占据主导地位,71%的美国成年网友在使用Facebook,但和2013年相比,Facebook的用户数基本没有增长,意味着该公司想要获得更高渗透率的难度很大。

另一方面,Facebook的用户参与度远远超过其他社交媒体、70%的用户表示会每天使用Facebook,较2013年增长了7%。45%的用户在一天之中会几次访问Facebook。此外,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互联网用户中,56%的人在使用Facebook,高于2013年的45%和2012年的35%。

685707
  调查显示,当Facebook的美国用户数增长陷入停滞之际,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和LinkedIn其他主流社交网络的用户数却在大幅增长。Facebook旗下Instagram的市场份额上升幅度最大,从2012年的17%升至26%。Twitter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18%上升至23%;Pinterest和LinkedIn的市场份额均为28%,较2013年分别增长了7%和6%。

值得一提的是,同时使用多个社交网络的互联网用户的比重大幅上升,52%的人在使用2个或更多的社交网络,远高于2013年的42%。

调查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

1)36%的Twitter用户每天访问该平台,较2013年大幅下滑10%。22%的Twitter用户会在一天之中几次登陆该平台,24%的用户会在一周内几次登陆Twitter,40%的用户登陆的次数很少。

2)53%的年轻用户(18至29岁)在使用Instagram,远高于2013年的37%。Instagram的用户更为活跃,49%的用户每天登陆,32%的用户一天登陆几次,24%的用户一周登陆几次。

3)Pinterest依然受到女性的喜爱,42%的美国女性网民在使用该平台,高于2013年的33%。男性用户的比例为13%,较2013年仅增长了5%。

4)每周访问LinkedIn的用户比例从34%降低至25%,每隔几周或更长时间内访问LinkedIn的用户数从2013年的52%上升至61%。

via:网易科技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电子邮件仍是工作场所最重要工具 //www.otias-ub.com/archives/318757.html Sat, 03 Jan 2015 11:35:33 +0000 //www.otias-ub.com/?p=318757 PI_2014-12-30_tech-work_01

尽管在这个圣诞假日周美国很多上班族都是在互联网上冲浪来一点一滴消磨假日时光的,但是别着急悲观,认为这样就不好。请思考一下:我们认为互联网实际上使我们在工作上更加高效。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针对美国上班族进行的一项新的网上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接受调查者认为,互联网、电子邮件以及相关联的科技使得他们在工作上更加有成效,相比之下,只有7%的接受调查者认为科技实际上消灭了他们的意志,使得他们的工作效率更差了。

虽然那几乎不怎么让人觉得惊奇,你能够想象得到有人说,“嗨,老大,请把电脑收走吧,我在上面浪费了太多时间了”?然而这一调查却揭示了几个出人意料的洞见和见解。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只有4%的人表示说Facebook、Twitter以及LinkedIn等社交媒体对于他们的工作“非常重要”。相比之下,61%的接受调查者认为电子邮件对于上班族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不匹配现象——Facebook在上班族中很流行,但对他们来说却不怎么重要——迫使Facebook测试其社交网络的一个专门服务于职场上班族的版本,而且打算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公开推出这个版本。而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当用户没在找工作时LindedIn也要不断地向用户发消息,企图把用户重新拉回到自己的网站。

“电子邮件日复一日地作为基本的‘社交媒体’已经证明了其在工作上的价值,甚至当作为竞争对手的技术一直在涌现的时候,也是如此,”李•雷尼(Lee Rainie)在公布调查结果的一份声明中说道。李•雷尼是皮尤研究中心互联网、科学和技术研究的主任。

智能手机越来越弥漫于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对于与之相关的话题,超过三分之一的接受调查者认为一个固定电话对于他们的工作至关重要,相比之下,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说手机十分重要。

接受调查者表示,互联网使他们在工作上更加有成效,而且在工作中给予他们更多的灵活性和变通空间,但是35%的人说正是因为在工作中使用互联网他们也得工作更长时间。相比于非办公室上班族,办公室上班族报告了更多的好处,但同时因为互联网技术也报告了更多的工作场所需求。

接受调查的上班族说,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除了他们工作公司的交际圈,他们通过互联网扩宽了人际交往,建立起了更大的人际关系网。

然而,更多更自由地访问互联网却伴随着更多规则。将近一半的公司已经确立了相应的工作规则,来规范其员工的上网方式,而在2006年当皮尤研究中心首次进行一个类似的调查时,只有20%的公司确立了这方面的工作规则。所以,如果你在新年前夜在办公室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之时,你最好别在互联网上声张。

]]>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显示美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www.otias-ub.com/archives/315306.html Thu, 18 Dec 2014 16:45:37 +0000 //www.otias-ub.com/?p=315306 美贫富差距拉大:高收入家庭财富比低收入高70倍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报告显示,美国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高收入群体与中低收入群体间的贫富差距创下自2007至2009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新高。

报道称,高收入家庭以更快的速度聚敛更多财富,而中低收入的家庭则陷入没有财富增长的境地。

研究显示,2013年美国高收入家庭财富中位数为63.94万美元,是中等收入家庭(9.65万美元)的近6.6倍,再次打破2010年6.2倍的纪录。而在30年前,高收入家庭的财富不过是中等收入家庭财富的3.4倍。

据报道,与低收入家庭相比起来,高收入家庭的财富已是前者的近70倍,同样创下30年以来的新高。

皮尤研究中心表示,数据再次证明,美国中产阶级在过去30年中陷入财富增长停滞的困境。经济衰退给大部分的中低收入家庭带来重创,而近两年的经济复苏在他们身上也没有得到体现。  据研究称,美国46%的家庭在2013年被归为中等收入,低收入者占三分之一,而高收入家庭占21%。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如果2013年家庭年收入达到3.81万美元就可算是中等收入,而达到11.43万0美元以上则被归为高收入家庭。

]]>